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栽培山嵛菜与三个野生种的核型比较



全 文 :栽培山嵛菜与三个野生种的核型比较!
杜 宁,顾志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
摘要:研究了山嵛菜属(!#$%&’)广泛栽培的山嵛菜和 & 个野生种的核型。栽培山嵛菜
(! ’ (’)’*+ ()*+,)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为 $- . %* . $/ . 0, 1 203, 1 %34,&个野生种分
别是三角叶山嵛菜(! ’ ,%-#.+,%&(56678 9 8 :4 ;<6,3)=8 >8 ?@2#,1 %3,;密序山嵛菜( ! ’ /%#%$.0/1--’(D8 D8 ?,+4<)5)E))核型为 $- . $* . 2% . !,
($?F;)1 /3,;云南山嵛菜(! ’ 122’2%2)% GE)-@<8)核型为:$- . %* . $/ . 2$,($?F;)1
2!3,。对它们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其结果为杂交培育新品种提供细胞遗传学资料。
关键词:山嵛菜属;核型
中图分类号:H I%&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 J $0##($##%)#! J #!% J #!
! #$%&’&()*+ ,&’-#.#/)0&. 1(23- #4 (5+ 2.(2’+3 !#$%&’
(’)’*+ &63 7(8 95’++ :+.&(+3 ;).3 1%+0)+8
KL M+-N,OL P<+QR+)-
(32&+24 52)#+##% .6 7.#’21,8/+2%)% 9:’,%&1 .6 ;:+%2:%),SA-,+-N !#$#%,T<+-))
!<8(’&0(:F @6,U)E)4+V: 7)EW6B6N+@)B 34AXW 69 4<: @AB4AE:X ! ’ (’)’*+ ()*+, )-X +43 43U:@+:3(! ’ ,%-#.+,%&,! ’ /%#%$.0/1--’,! ’ 122’2%2)%)<)X Z::- U:E96E,:X8 ;<: E:3AB43 )E: )3 96BQ
B6Y3:$- . $* . 2% . 2#, 1 %3, 96E ! ’ ,%-#.+,%&(56678 9 8 :4 8 ;<6,3)=8 >8 ?@2% . !,($?F;)1 /3, 96E ! ’ /%#%$.0/1--’(D8 D8 ?,+4<)5)E)8 $- . %* . $/ . 2$,($?F;)1
2!3, 96E ! ’ 122’2%2)% GE)-@<8 $- . %* . $/ . 0, 1 203, 1 %34 96E 4<: @AB4AE:X ! ’ (’)’*+ ()*+,8 ;<:
E:3AB43 699:E 3+N-+9+@)-4 4<:6E:4+@)B 96A-X)4+6- 96E 9634:E+-N ) -:Y ZE::X8
,+- =#’38:!#$%&’;S)EW64WU:
山嵛菜属(!#$%&’ [8 \E)属十字花科,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属全球共 2!
种,我国云南有 %种和 $变种。其中云南山嵛菜(! ’ 122’2%2)% GE)-@<8)被认为与栽培种
山嵛菜(! ’ (’)’*+ ()*+,)是最近缘的种(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II)。
栽培种山嵛菜,原产中国和日本,其根状茎磨成糊,具有强烈的辛辣味和特殊的芳
香,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蔬菜兼药用植物。具有预防蛀牙,癌症、防止血液凝块、治疗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 ] !#
!0(& @#(&6)0& A266&6)0&
!
!! 通讯作者:FA4<6E 96E @6EE:3U6-X:-@:8 > J ,)+B:NAC<+^+)-_,)+B’ 7+Z’ )@’ @-
收稿日期:$##% J #& J &2,$##% J #! J 2#接受发表
作者简介:杜宁(2I/# J)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
气喘,促进食欲、帮助消化等药效、同时具有极强的杀菌力(!#$%&’( ) *+,-(&.,/001;
何万兴和李刚,2332)。随着山嵛菜植物的保健和药用功能日益受到重视,食用范围、栽
培面积均在不断扩大。目前在我国的山东、河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均有大面积栽
培。随着栽培面积的扩大,相应的病虫害会越来越多,抗逆性会不断减弱,因此培育抗逆
性强、品质优良的新品种势在必行。在云南滇西北发现有山嵛菜属植物的野生种,均生长
在海拔 1 333 ,以上环境条件恶劣的区域,野生状态长势很好,其根状茎的辛辣味和特殊
的芳香较栽培种山嵛菜强,可选其作为与栽培种杂交组合的亲本种,进行杂交和选育,培
育出抗逆性较强,品质好的新品种。
关于该属植物,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质资源、药理(陈古容等,2331)、生理
(王健美等,2333;王广东和李式军,/004;杨业正,2332)和栽培(李正波,2333;张
禾,2332)以及病虫害方面(商世吉等,/004;张禾,2331),而对细胞遗传学研究除了
苏联科学家对西北山嵛菜(! 5 #$%&#’(( 67 897)2. : 24,;2,(<+(=>#,/0??;@+9ABC> )
<+(=>#,/042;<+(=># ) DCA9=>B(E,/04;)和日本科学家对栽培山嵛菜(! 5 $%’%)( F#G&,)
2. : 24(足立昭三,/04?)有过报道外,未见更多报道。
本文比较了栽培山嵛菜和分布于滇西北的三角叶山嵛菜、密序山嵛菜、云南山嵛菜 1
个野生种的核型,其结果为选择杂交的亲本组合,培育新品种,提供细胞遗传学依据。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均采于云南(表 /)。凭证标本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标本馆,活植物栽培于昆明植物园。
表 ! 山嵛菜属 #个种的材料来源
H#IJC / *=’#J&AE &.K=9,#A&=. =K AC CG#,&.C$ B-C’&CB &. !*+&,%
H#G=. *=’#J&AE L=+’C9 B-C’&,C. MJA&A+$CN,
! 5 #-+.(#*, OCP&. @+..#. Q7 D7 @+C 31R2 ;??3
! 5 /+&.0/1--% <=.S$&#. @+..#. Q7 D7 @+C 31R4 ;1?3
! 5 1*22%22’ O#J& @+..#. T7 O+ 31//0 1333
! 5 $%’%)( O#J& @+..#.! T7 O+ 3;2/0 1333
!:UA %#B &.A9=$+’C$ &.A= O#J&,@+..#. K9=, Q#-#.
!$ 实验方法
种子在 2;V下萌发,新根长至 2 ’, 左
右,取约 / ’,根尖,或是取栽培植株上生长
旺盛的根尖。用 35331 ,=JN*的 4 W 羟基喹啉
室温下处理 /5X Y 2 ,然后用卡诺固定液
(/33Z酒精 [冰乙酸 : 1[/)在 ;V下固定至少
13 ,&.,之后在 R3V水浴中用解离液(/ ,=JN*
\!J[;XZ乙酸 : / [ /)解离 23 B。用醋酸地衣
红染色过夜。常规压片法压片。在 软件进行核型分析,标准按李懋学和陈瑞阳(/04X),核型不对称性按 ]ACII&.B(/0?/)标准划分,并用
着丝点端化值(’C.A9=,C9&’ AC9,&.#J&^#A&=. >#J+C,简称 H5!值),对核型的不对称性进行比较分析。
$ 结果
;种山嵛菜属植物的核型见图 /和表 2。
$! 三角叶山嵛菜(! 5 #$%&’#())
体细胞染色体数 2. : /;,核型公式为 2. : 2G : /; : /3, _ ;B,,第 /,1,;,X,R对染
色体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 2,?对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臂比值大于 2的染
色体的百分比为 245X?Z,最长与最短的染色体之间的比值为 /54?,H5!Z值为 R/5;;Z,
核型的不对称类型为 2M型。
R;R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2R卷
图 ! 种山嵛菜属植物的中期染色体与核型
#,#$ % 三角叶山嵛菜;&,&$ % 密序山嵛菜;’,’$ % 云南山嵛菜;(,($ % 山嵛菜
)*+ ! ,-./01/2- 314565256-2 /78 9/4:5.:0-2 5; ;5<4 !#$%&’ 20-3*-2
#,#$ % ! = (%)#*+(%&;&,&$ % ! = ,%#%$*-,.))’;’,’$ % ! = .//’/%/0%;(,($ % ! = 1’0’2+
>??期 杜 宁等:栽培山嵛菜与三个野生种的核型比较
表 ! 种山嵛菜属植物的染色体参数
!#$% & !’% (’)*+*,*+% -)+%.%), */ /*0) ,-%(1%, 12 !#$%&’
3’)*+*,*+%
40+#%)
! 5 (%)#*+(%&
&2 6 78 6 79+ : 8,+
; < =; >= ?3
! 5 ,%#%$*-,.))’
&2 6 78 6 @+(&<>!): A,+
; < =; >= ?3
7 B59& C5D@ A5DA 75CC + @59& C5E& E5E8 75B8 +
& B59& C58B A58@ 758B + @59& C5C7 E5C8 75A& ,+
C B5E@ &5A& A5DA &577 ,+ B57& C597 A57C 75D9 +
8 B5CC &57E D5B& &58C ,+ 85B& C5C7 D5AC 75C@ +
B 85D9 C57C D5A8 75B9 + 85A& &5D7 D5BC 75DA ,+
@ 85D9 C57C D5A8 75B9 + 85B& C597 D5BC 75B9 +
D 859A C57C D5&7 75C9 + 85B& &5D7 D5&C 75@D +
A 859A C57C D5&7 75C9 + 85&& 75A7 @59& &5CC ,+
E C5D@ C57C @5E9 75&9 + 85A& &577 @5EC &5&E ,+
79 859A &5B7 @5BA 75@C + 85&& 75A7 @59& &5CC ,+
77 C5D@ &5B7 @5&D 75B9 + 85B& &577 @5@C &578 ,+
7& C58B &5A& @5&D 75&& + 85&& 75A7 @59& &5CC ,+
7C 859A 75BD B5@8 &5@9 ,+ C5C7 &587 B5D& 75CA +!
78 C58B 75&B 85D9 &5DB ,+ C5C7 75A7 B57& 75AC ,+!!
3’)*+*,*+%
40+#%)
! 5 .//’/%/0%
&2 6 &A 6 7&+(&<>!): 7@,+
; < =; >= ?3
! 5 1’0’2+
&2 6 &A 6 D+ : 7D,+ : 8,.
; < =; >= ?3
7 C5BE 75A9 B5CE &599 ,+ C58C 75@9 B59C &578 ,+
& C5&E 75A9 B59E 75AC ,+ &5ED 75@9 85BA 75A@ ,+
C C578 75A9 85E8 75DB ,+ &5B& 75AC 85CB 75CA +
8 &5EE 75CB 85C8 &5&& ,+ &5B& 75CD C5AE 75AC ,+
B &5@E &579 85DE 75&E +! &5ED 7578 857& &5@9 ,+
@ &589 &5&B 85@8 759D +! &5DB 7578 C5AE &589 ,+
D &5@E &579 85DE 75&E + &5B& 75CD C5AE 75AC ,+
A &5&B 75EB 857E 757B + &5B& 7578 C5@@ &5&9 ,+
E &5B8 75@B 857E 75BB + &5&E 75CD C5@@ 75@D +
79 &5@E 75B9 857E 75A9 ,+ &5&E 75CD C5@@ 75@D +
77 &5B8 75@B 857E 75BB + &5B& 7578 C5@@ &5&9 ,+
7& &579 75CB C588 75B@ + &5B& 7578 C5@@ &5&9 ,+
7C &5&B 75B9 C5D8 75B9 + &5B& 7578 C5@@ &5&9 ,+
78 &5&B 75B9 C5D8 75B9 + &5&E 7578 C58C &599 ,+
7B &5&B 75CB C5BE 75@D + &59@ 75@9 C5@@ 75&E +
7@ &579 75&9 C5&E 75DB ,+ &59@ 7578 C5&9 75A9 ,+
7D 75@B 75CB &5EE 75&& + &5B& 95E& C58C &5DB ,+
7A 75@B 75&9 &5A8 75CA + &5B& 95E& C58C &5DB ,+
7E 75EB 95DB &5@E &5@9 ,+ &59@ 75CD C58C 75B9 +
&9 75EB 95DB &5@E &5@9 ,+ &59@ 7578 C5&9 75A9 ,+
&7 75EB 95DB &5@E &5@9 ,+ 75AC 75@9 C58C 7578 +
&& 75EB 95DB &5@E &5@9 ,+ 75AC 75CD C5&9 75CC +
&C 75A9 95DB &5B8 &589 ,+ &59@ 7578 C5&9 75A9 ,+
&8 75A9 95DB &5B8 &589 ,+ &59@ 7578 C5&9 75A9 ,+
&B 75@B 95E9 &5B8 75AC ,+ &5&E 95@E &5ED C5CC ,.
&@ 75@B 95DB &589 &5&9 ,+ &5&E 95@E &5ED C5CC ,.
&D 75A9 95@9 &589 C599 ,+ &5&E 958@ &5DB B599 ,.
&A 75A9 95@9 &589 C599 ,+ &5&E 958@ &5DB B599 ,.
注:!为具有随体的染色体。
!#! 密序山嵛菜(! 5 #$#%&’())*)
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 6 78,核型公式为 &2 6 &F 6 78 6 @+(&<>!): A,+,第 7,&,C,
A8@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卷
!对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 ,#,$,%对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在第 !对染色
体上具有 个随体,臂比值大于 的染色体的百分比为 &$’!(),最长与最短的染色体之
间的比值为 (’*#,+’,)值为 %#’(%),核型的不对称类型为 -型。
!# 云南山嵛菜(! ’ #$$%$&$’&)
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 / 0,核型公式为 . / #1 / 0 / (2(3-+)4 (%52,第 &,#,
$,%,!,*,(6,((对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 (,,0,(6,((,(,(&,(#对
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 &对染色体具有 个随体。臂比值大于 的染色体的百
分比为 &$’!#),最长与最短的染色体之间的比值为 ’$,+’,)值为 %&’&),核型的不
对称类型为 7型。
!$ 山嵛菜(! ’ (%’%)*)
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 / 0,与先前的足立昭三((*0!)的报道结果相同,核型公式为
. / #1 / 0 / !2 4 (!52 4 #58,第 ,$,0,(6,(( 对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 (,
&,#,%,!,*,(对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 (&,(#对染色体为近端部着丝点
染色体。臂比值大于 的染色体的百分比为 #%),最长与最短的染色体之间的比值为
(’0&,+’,)值为 %%’0),核型的不对称类型为 -型。
# 讨论
本文 #种山嵛菜属植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有 . / (#和 . / 0,前人曾报道过西北山嵛
菜(! ’ #$%&#’(( 9: 7;:)的染色体数目为 . / 0,#(<=>?@AB,(*!!;C>;85DA E <=>?@AB,
(*0;<=>?@AB E FD8;@A5?G,(*0#),它们均为 !的倍数,为此我们认为山嵛菜属植物染色
体的基数为 1 / !。三角叶山嵛菜和密序山嵛菜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 . / (#,为二倍体
(1),而云南山嵛菜和栽培山嵛菜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 . / 0,为四倍体(#1)。
两个二倍体种核型比较相似,但密序山嵛菜的不对称性比三角叶山嵛菜稍强,同时在
密序山嵛菜的第 !对染色体上具有 个随体,三角叶山嵛菜没有观察到随体。栽培山嵛菜
和云南山嵛菜为四倍体,前者的核型由中部、亚中部和近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第 &对
染色体上也具有 个随体;后者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没有近
端部着丝点染色体,也没观察到随体。虽然栽培山嵛菜核型的不对称类型为 -,而云南
山嵛菜为 7,但从它们的核型不对称系数(+’,)值)来看,栽培山嵛菜核型的不对称程
度比野生种强。核型结构与野生的云南山嵛菜也有一些变异。
另外,从图 (,表 可以看出:&种野生型的山嵛菜,染色体的相对长度(或是在显
微镜下的绝对长度)比栽培山嵛菜明显的要大,这也表明栽培山嵛菜的染色体与野生种间
的变异特征。
表形特征:二倍体种的植株高都小于 &6 H2,叶片长 6’% I $’$ H2,宽 6’$ I &’$ H2,角
果长 % I * 22,宽 ( 22,根状茎粗度平均为 $ 22。四倍体种的植株高都在 &6 H2以上;叶
片近圆形,长 (6 I (% H2,角果长 6’* I (’& H2,宽 ( I 22;根状茎粗度平均为 (6 22;,而
且种子比二倍体种的种子略大。由此可见,二倍体的植株、叶片、根状茎、角果、种子大小
都比四倍体种的小,充分表现出多倍体种与二倍体种在形态上的变异。另外还发现两个野
生二倍体种分布于海拔 # &66 2左右高海拔的极度环境,而野生四倍体种则分布于 & 666 2
*#%%期 杜 宁等:栽培山嵛菜与三个野生种的核型比较
左右,其倍性的变异可能与该类群植物的起源和扩散有关。
野生的三角叶山嵛菜、密序山嵛菜和云南山嵛菜生长在海拔较高,生境条件恶劣的区
域,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它们都是栽培山嵛菜的近缘种,而且三角叶山嵛菜和密
序山嵛菜具有较浓辛辣味和特殊的芳香,云南山嵛菜的辛辣味较轻,但它具有植株较高
大,根状茎粗的优良形状。因此三角叶山嵛菜、密序山嵛菜和云南山嵛菜具有优良基因成
分,可供栽培山嵛菜选择作为杂交组合的亲本种进行杂交,培育出适应性强,抗逆性好、
品质优良的新品种。
致谢 承蒙谢立山老师和乐霁培,涂铁要同学的热心帮助。
〔参 考 文 献〕
王健美,游咏,郑柯等,! # 山葵离体培养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编著,)&&’# 云南植物志第 %卷[*]# 北京:科学出版社,)+—))!
李正波,! # 山葵在高黎贡山地区的种植推广[,-./0]# 1223:..4445 67685 69:5 ;<.=874.!) > !?.74> !’512@
足立昭三,)&A+ # 山嵛菜的栽培[*]# 日本:秀润社出版
陈古容,陈万群,王凯,!? # 山嵛菜药理作用的初步研究[$]# 重庆中草药研究,()):?+—(!
张禾,!! # 山嵛菜旱地栽培技术[$]# 农村实用技术,(?):)—)!
张禾,!? # 山嵛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农村实用技术,(!):!%—!+
商世吉,张颖,于健民等,)&&A# 山嵛菜的虫害防治[$]# 中国林副特产,!:!?
B1CD4E;F BG,0H@3FE< IJ,)&&?# I1K L92C)(-%* .(/)0,#(!):))?—)?’
QK RS(何万兴),0E T(李刚),!!# I1K H8K8,;H72E:C2E9< C9)%:(云南农业大学学报),$(():(A—())
0E *S(李懋学),B1K< UV(陈瑞阳),)&A’ # J 8H66K82E9< 9< 21K 82C.(/ <3#(武汉植物学研究),!(():!&+—?!
X2KLLE<8 T0,)&+) # B1N9@989@K Y:97H2E9< E< QE61KN Z7C<28[*]# 09RC<6 T,(王广东),0E X$(李式军),)&&A# =) :%/2( ;H72HNK C?)/ >;0#%(? @(-,
-1)(植物生理学通讯),!#(():!%+
VC<6 V[(杨业正),!! # G@@C2HNK K@LNM9 ;H72HNK C?)/ >;0#%(? @(--1)(植
物生理学通讯),!%(%):’AA
VHN28K: -J,[1HF9:C ZT,)&A! # B1N9@989@K BBB<,&(%):++A—+A+,(E< UH88EC<)
[1HF9:C ZT,)&++# B1N9@989@K !?(,(G< UH88EC<)
[1HF9:C ZT,ZK2N9:8FM \\,)&A( # J ;M292C=9<9@E;C7 82HDM 9O 89@K 83K;EK8 9O 21K OC@E7M -NC88E;CKCK E< ]9N21KN< J8EC[$]# .(/
A12- BBB<,&((!):!?%—!(,(G< UH88EC<)
’%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