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search methods of degenerative mechanism of Gastrodiae elata and its prevention technology system

天麻退化机制及其防治技术体系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全 文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1 期 2011 年 1 月

·201·
天麻退化机制及其防治技术体系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江 曙 1, 段金廒 1*,陶金华 2,严 辉 1,钱大玮 1
1.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2. 南通大学医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摘 要:天麻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野生天麻濒临灭绝,而人工栽培天麻退化严重,品质低劣,
产量下降。综述了天麻与蜜环菌的共生关系及其退化机制,从天麻种质、繁殖技术、播种方式,尤其是蜜环菌的优选等方面
提出了解决天麻退化的防治技术体系,为天麻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有效可行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天麻;退化;防治技术体系;蜜环菌;繁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R28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 - 2670(2011)01 - 0201 - 04
Research methods of degenerative mechanism of Gastrodiae elata and its
prevention technology system
JIANG Shu1, DUAN Jin-ao1, TAO Jin-hua2, YAN Hui1, QIAN Da-wei1
1. Pharmaceutical College,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46, China
2. Medical School,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China
Key words: Gastrodia elata Blume; degeneration; prevention technology system; Armillaria ( Fr. : Fr. ) Saude.; cloning technology
天麻为兰科多年生植物天麻 Gastrodia elata
Blume 的干燥块茎,是我国名贵中药,主产于云南、
四川、贵州、陕西等地。《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天
麻具有平肝息风止痉之功效。天麻主要用于治疗头
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破伤风、癫痫抽搐
等[1]。现代研究表明,天麻还具有抗抑郁、抗惊厥、
延缓衰老、改善记忆、促进大脑发育作用,对老年
性痴呆症也有一定疗效[2-5]。天麻主要活性成分为天
麻素,具有镇静、抗惊厥及神经保护作用等药理功
效[6-7]。此外,天麻还含有酚类、有机酸以及甾醇等
多种活性成分[8-9]。近年来,由于野生天麻被大量采
挖,导致濒临绝种,而人工栽培天麻退化严重,品
质低劣,产量下降。因此,本文通过探讨天麻退化
的机制,建立有效可行的天麻退化防治技术体系,
以期促进天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1 天麻生活史
天麻是一种特殊的异养型药用植物,没有根、
茎、叶的分化,不能通过根吸收营养,种胚细胞中
虽含有一些多糖及脂肪等营养物质,但不足以提供
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若无外源营养供给,天麻种
子不能发芽。这就决定了天麻只能靠其他途径获得
营养来维持生存。在天麻的整个生活史中需要与两
种真菌共生,种子萌发时,需要小菇属(Mycena
(Pers. ex Fr.)S. F. Gray)真菌为其提供营养,种子
萌发后形成的原球茎需要与蜜环菌(Armillaria(Fr. :
Fr.)Saude.)进行共生,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在
天麻的整个生活史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与蜜环菌
共生,因此蜜环菌的种质特性直接影响天麻的品质
和产量[10-11]。
2 天麻退化特征及退化机制
天麻为药食兼用的名贵中药材,国内外对天麻
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导致野生天麻大量被采挖,不
能满足市场需求。而天麻经人工多年栽培后,其产
量和质量逐年下降,退化现象严重。
2.1 天麻退化特征
2.1.1 外观性状的变异 从外形上天麻主要分为
米麻、白麻、箭麻。退化后的天麻麻体形态上主要
表现为由短粗变细长。如生长旺盛的米麻、白麻顶
端生长锥短而粗壮,退化后,米麻、白麻的顶端生
长锥变尖长,有些米麻和白麻长成畸形,还有些米

收稿日期:2010-07-31
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07241)
作者简介:江 曙(1970—),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微生物与中药品质研究。E-mail: jiangshu1970@yahoo.com.cn
*通讯作者 段金廒,男,教授,博导,主要从事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化学及方剂物质基础研究。E-mail: dja@njutcm.edu.cn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1 期 2011 年 1 月

·202·
麻缠结成团,颜色也变成姜黄色或浅褐色;箭麻的
头部、中部和尾部逐步由粗大变细,最终形成细条
杆状。此外,退化后的天麻,含水量高,折干率低,
产量大幅度降低,多属劣等品[12]。
2.1.2 内在性状的变异 天麻退化后,其抗逆性显
著降低。主要表现在 2 个方面:一方面,被蜜环菌
侵染的箭麻数增加,并且随着人工栽培代数的增加,
箭麻表面被蜜环菌菌索侵染的数量越来越多;另一
方面,感染病原菌的烂天麻数越来越多,导致麻体
腐烂,特别是连栽数代的空穴中感染现象尤为严重。
天麻一旦退化,其接菌量和接菌率都会明显下降,
种麻的分生能力下降,结果导致产量降低[13-14]。
2.2 退化机制
天麻退化的机制目前尚在研究之中,虽然已经
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有些解释也存在一些分歧,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
认为天麻退化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长期使用多代无性繁殖的天麻麻种和蜜环菌
种,是导致天麻退化的最主要因素 传统的生殖理
论认为,无性繁殖是利用植物器官的再生能力,形
成新个体的过程,是母体阶段发育的延续,因此能
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使之提早开花结果。但长期
进行无性繁殖,会引起品种退化。特别是多代使用
的老化蜜环菌,其菌索退化严重,生长速度减慢,
呈细长状,分枝少而脆弱,菌索内部菌丝变黄,菌
索表皮木质化严重,呈现黑褐色,表层细胞厚度增
加,髓部菌丝减少,然而蜜环菌的髓部菌丝不仅是
侵入天麻的部分,也是提供天麻生长发育所需的主
要营养来源。因此,退化的蜜环菌对天麻营养的供
给减少,蜜环菌侵染天麻的几率严重降低,从而导
致天麻品质和产量降低[10, 15-16]。
2.2.2 天麻长期连作也是导致其退化的原因之一。
天麻长期在某一个地方连作,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病虫害现象严重,从而导致天麻品种退化、劣质
低产[17]。
此外,人工栽培天麻的条件低下、技术水平较
差、管理粗放等方面也会导致天麻退化。天麻的生
长发育与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
空气、土壤、光照等)密切相关,且影响程度超过
了天麻本身遗传适应能力。地域、气候、繁殖方式
等都有可能影响天麻遗传多样性[18]。作为一种对蜜
环菌专属依赖的植物,蜜环菌菌种的优劣将是引起
天麻品质变化的关键。
3 天麻退化的防治及复壮技术体系
在生产实践中,天麻种质的退化、蜜环菌的变
异、连作障碍、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栽培管理方式
的差异等因素,均会导致天麻品质和产量降低,因
此致力于天麻退化的防治与复壮技术体系的研究势
在必行。
3.1 蜜环菌菌种的优选是关键
天麻除了抽薹开花外,其整个生长期的大部分
时间都以块茎形态生长于地下,兰进等[19]利用 3H-
葡萄糖以打孔浇灌标记天麻,追踪标记化合物,结
果表明,蜜环菌与天麻之间存在营养物质的相互交
流,表现出特殊的共生关系。蜜环菌通过菌索侵染
天麻,而天麻皮层细胞通过消化蜜环菌而获取营养
得以生长发育[20]。蜜环菌菌种的生物学特性与天麻
品质、产量呈正相关性[10]。由此可见,优良的蜜环
菌菌种是影响天麻品质和产量的关键。
3.1.1 蜜环菌种质的影响 近年来研究发现,不同
种类的蜜环菌所表现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对天麻生
物量及药效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21]。优质蜜环菌菌
种的主要生物学特征是没有干枯或喷水现象,菌丝
色泽一致,二三级菌种表面有乳白色条状菌索分布,
菌种生命力旺盛,外观新鲜湿润,夜晚可见菌丝和
幼嫩的菌索发出荧光,具有檀香气味。优质菌种接
种天麻后,天麻成活率较高,产量较高。对一些来
自天麻块茎和天麻生长区附近的蜜环菌菌株进行栽
培试验,结果表明,高卢蜜环菌 A. gallica 与天麻的
共生效果较好[22-23]。A. gallica 菌索粗壮、发达,生
长迅速,无寄生性,有利于天麻的栽培生长。奥氏
蜜环菌 A. ostoyae(Romagn)Herink 和蜜环菌 A.
mellea(Vahl. ex Fr.)Quel.具有很强的侵染力,是多
种林木的病原菌。发光假蜜环菌 A. tabescens(Scop.
ex Fr.)Sing 是华北地区果树的病原菌,如果用于天
麻栽培,不仅不能为天麻的生长提供所需的养分,
反而天麻会被蜜环菌“吃掉”。在天麻生产中,由于
使用不当的蜜环菌菌种,经常造成天麻被“吃掉”,
产生“空窝”现象[24]。王晓玲等[25]研究表明,选用
未栽培过天麻的蜜环菌有利于天麻的生长。
3.1.2 培养基的影响 不同的培养基对蜜环菌生长
的影响差异较大,培养蜜环菌一般采用锯木屑加入
小树枝条或泡木花作培养基,也可以采用液体培养
基进行培养,前者培养时蜜环菌生长较慢,后者培
养时间较短,生长较快。卢学琴等[26]研究发现,蜜
环菌A9在含有牛肉膏浸提液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1 期 2011 年 1 月

·203·
菌索最健壮,满管时间最短。牛肉膏培养基的优越
性在于能够提高蜜环菌的生长速度、整齐度以及生
长密度等方面的生物学性状。一些研究者曾试用半
固体培养基培育蜜环菌也取得了较好效果,将 1 cm
粗的枝条截成约 3 cm 长的小段,装入菌种瓶,灌水
浸没枝条,瓶口包扎塑料膜,按常规灭菌,接蜜环
菌原种,在 25 ℃恒温下培养 25 d,菌丝即可长满
瓶。由于一般杂菌很难在水中生长,仅能污染液面,
而蜜环菌能够向下长满瓶,成品率达 95%以上,使
用时弃去上面污染部分。
根据不同蜜环菌生长特性的差异,选择相应的
培养基,将对蜜环菌的生长发育产生重要的影响。
此外,对于已经退化的蜜环菌需要进行复壮[27],通
过将其回接至天然基质煎出液配制的培养基上,可
以使其恢复原有的优良生物学特性,此法简单易行,
对设备无特殊要求,适用于天麻的生产实践[28]。
3.1.3 培养条件的影响 蜜环菌为白蘑科蜜环菌属
一种兼性寄生真菌,可以生长在 200 多种乔木树上,
尤其是一些阔叶树。它既能在死树上营腐生生活,
又能生活在活的树根上而引起森林病害,所以可以
利用砍伐的段木培养出大量优质菌材。蜜环菌是一
种好气性真菌,在嫌气条件下生长不良,因此,在
蜜环菌培养或天麻栽培时的选地及箱栽所采用的
培养料都必须要有良好的通气条件。此外,蜜环菌
的生长对温度、光照、pH 值也有一定要求。蜜环菌
菌丝在 6~28 ℃均可生长繁殖,最适生长温度为
25~26 ℃[29]。蜜环菌菌种一般低温(4 ℃左右)、
黑暗保藏,不见光或少见光,这样可以推迟菌索的
木质化,延长保藏时间,防止退化。蜜环菌在黑暗
情况下的生长速度远远大于光照条件下,并且其最
适生长 pH 值约为 3.5[29]。
3.2 有性繁殖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天麻栽培大多采用无性繁殖方式,但是
长期的无性繁殖,会导致天麻种质退化严重。有性
繁殖是防治天麻退化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而能否
培育出优质的天麻种子,是有性繁殖成败的关键所
在。通过人工授粉结实,获取大量种子,播种繁育
新的天麻个体,经过初步规模化栽培实践证明有性
繁殖有着无性繁殖无可比拟的优势。天麻有性繁殖
过程中的母麻优选、休眠越冬、花期相遇、人工授
粉、种子采收、播种、管理以及收获等各方面均已
形成较成熟的配套技术。
3.2.1 母麻优选 生产有性种子的天麻种最好选用
箭麻,时间在秋冬季,选择个体发育好、无损伤、
健壮、无病虫害、顶芽饱满、质量在 100 g 以上的
箭麻作为培育种子的母麻。母麻选好后要及时定植,
以免失水影响播种后抽薹开花。在较寒冷的地方,
则可先将箭麻保持于一定湿度和温度,待温度回升
后再定植。
3.2.2 人工授粉 天麻为两性花,实践证明异株异
花授粉优于自花授粉。人工授粉要在天麻花朵开放
后 1 d 内完成,该时期柱头和花粉分泌的黏液最多,
此时授粉,果实饱满,种子萌发率高。花粉块成熟
的标志是松软膨胀,将药帽盖稍顶起,在药帽边缘
微现花粉。人工授粉最好要天天进行,尽量随开随
接[14,30]。
3.2.3 种子的采收、播种以及收获 授粉后 18 d 左
右即可采收天麻种子,成熟的天麻种子颜色变浅,
手捏可见裂缝。将种子粉末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可见黄色胚,用番红染色,红颜色即为优质种子。
采收好的种子即可用于播种,播种后一年半可收获。
3.3 天麻优良品种的选育
防治天麻品种退化除了有性繁殖以外,优良品
种的选育也是非常重要的。获得天麻的优良品种除
了从野生天麻中筛选优质高产品种外,也可采用杂
交育种、诱变育种、细胞杂交和基因重组等一些先
进的生物技术进行天麻育种的研究。目前天麻的杂
交育种应用较为广泛,是培育优质、高产稳产、抗
性强的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天麻变型内的杂交
育种,如红天麻或乌天麻之内的杂交育种就不需要
调节花期,或调节花期相遇,可以进行天麻变型之
间的杂交育种。天麻属不同种间也可以进行杂交。
吴才祥等[31]选择遗传品质异质性大、亲缘关系较
远、能优势互补的亲本进行多个组合的远缘杂交,
再配以三交、回交或双交方法,获得了理想的稳产
高产、优质、抗逆力强的杂交良种。王秋颖等[32]采
用杂交育种法培育出了高产而且遗传稳定性强的天
麻种。还可利用组织培养法将天麻块茎培养为种麻,
从而为快速繁殖天麻种麻提供了一种新途径[33]。
3.4 采挖野生种麻以及异地栽种
野生种麻在各方面特性上优于栽培种麻,采挖
野生种麻也是防治天麻退化的有效措施之一。天麻
喜欢生长在土质肥沃、通气性好、土层深厚的腐殖
土中,采挖野生种麻在春、夏、秋季均可进行。
实践证明,天麻不宜在同一个地方连续栽培。
因此,种植天麻要因地制宜,进行地区间麻种交换,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1 期 2011 年 1 月

·204·
一般是从高处向低处移种,在 2~3 代内能保持种性
优势,然后再将它们从低处移种到高处,这种纵向
由低到高处引种,在一定程度上能将退化的种麻更
新复壮,但是这种纵向异地引种的海拔高度差多大
较适宜,以及能否采用横向引种等问题还有待进一
步深入研究。除了实行轮作、异地栽种以外,还可
以实行天麻的倒茬栽培。栽过 2 年天麻的“老窝”,
必须倒茬两三年后再种,如果没有倒茬条件,可以
考虑换土栽培,改变生产上的粗放连作,这也是天
麻和蜜环菌复壮更新的重要措施之一。
4 展望
天麻作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近年来越来越
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对天麻人工栽培、化学成分
与药理药效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对其中出现的
问题如天麻种质变异、退化等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
进展。天麻有性繁殖技术的成功,为天麻育种工作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应用杂交育种、化学诱变、辐
射育种等方法,为培育长势强、产量高、抗性优的
天麻新品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11]。但是目前的研
究还缺乏系统性,尤其是对于天麻与蜜环菌的共生
机制科学、合理、系统的阐释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因此,从天麻种质与生态环境的整体角度出发,采
用现代先进的化学分析技术与现代生物学技术,综
合分析天麻品质的影响因素,重点进行蜜环菌菌种
及其生物学特性对天麻品质、产量影响的研究,进
行蜜环菌的科学育种,培养条件优化,培养技术与
方法的改进,将有利于缩短菌期,提高菌材质量,
防治天麻及蜜环菌的退化,促进天麻的优质高产。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 [S]. 一部. 2010.
[2] 陶云海 . 天麻药理研究新进展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08, 33(1): 108-110.
[3] Kim D S, Kim J Y, Han Y S. Alzheimers disease drug
discovery from herbs: neuroprotectivity from beta-
amyloid (1-42) insult [J]. J Altern Complement Med,
2007, 13(3): 333-340.
[4] Chen P J, Hsieh C L, Su K P, et al. The antidepressant
effect of Gastrodia elata Bl. on the forced-swimming test
in rats [J]. Am J Chin Med, 2008, 36(1): 95-106.
[5] 陈 颖, 常 琪, 刘新民. 天麻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
研究进展 [J]. 中草药, 2007, 38(6): 附 4-附 6.
[6] Wang Q, Chen G, Zeng S. Distribution and metabolism of
gastrodin in rat brain [J]. J Pharm Biomed Anal, 2008,
46(2): 399-404.
[7] 曾祥慧, 葛亚坤, 严 明, 等. 天麻素对酸中毒诱导的
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J]. 中草药, 2007,
38(12): 1867-1869.
[8] Li N, Wang K J, Chen J, et al.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the rhizomes of Gastrodia elata [J]. J Asian Nat Prod
Res, 2007, 9(3-5): 373-377.
[9] 王 莉, 肖红斌, 梁鑫淼. 天麻化学成分研究(III) [J].
中草药, 2009, 40(8): 1186-1189.
[10] 王秋颖, 郭顺星, 关凤斌. 不同来源蜜环菌对天麻产量
影响的研究 [J]. 中草药, 2001, 32(9): 839-841.
[11] 杨世林, 兰 进, 徐锦堂. 天麻的研究进展 [J]. 中草
药, 2000, 31(1): 66-69.
[12] 王绍柏, 余昌俊. 天麻的退化及防治措施 [J]. 中国食
用菌, 1997, 16(5): 12-13.
[13] 谭德仁, 严 登, 王官相. 天麻一代和多代栽培对比及
添加配料试验 [J]. 林业科技开发, 2007, 21(4): 81-83.
[14] 林 文, 张士义. 东北地区天麻有性繁殖技术 [J]. 食
用菌, 2005(2): 39.
[15] 郭顺星, 徐锦堂, 肖培根. 蜜环菌隔膜发育的超微结构
的研究 [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96, 18(5): 363-369.
[16] 郭顺星, 徐锦堂. 蜜环菌索发育的研究 [J]. 真菌学报,
1992, 11(4): 308-313.
[17] 刘炳仁. 怎样防止天麻品种的退化 [J]. 特种经济动植
物, 2003, 11: 26-27.
[18] 谢 渊, 张小蕾, 李 毅, 等. AFLP 技术在天麻遗传变
异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J].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7,
43(1): 141-144.
[19] 兰 进, 徐锦堂, 李京淑, 等. 蜜环菌和天麻共生营养
关系的放射性自显影研究 [J]. 真菌学报, 1994, 13(3):
219-222.
[20] 王 贺, 王震宇, 张福锁, 等. 天麻大型细胞消化蜜环
菌过程中溶酶体小泡的作用[J]. 植物学报, 1992, 34(6):
405-409.
[21] 孙士青, 陈贯红. 不同来源蜜环菌对天麻生物产量的
影响和天麻素含量的影响 [J]. 山东科学, 2003, 16(2):
7-10.
[22] Kim H J. Selection of superior strains of Armillaria
speci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Gastrodia elata [J]. FRI J
Forest Sci, 1997, 56: 44-51.
[23] Sung J M, Jung B S, Yang K J, et al. Production of
Gastrodia elatatuber using Armillaria spp. [J]. Korean J
Mycol, 1995, 23(1): 61-70.
[24] 赵 俊, 赵 杰. 中国蜜环菌的种类及其在天麻栽培
中的应用 [J]. 食用菌学报, 2007, 14(1): 67-70.
[25] 王晓玲, 王晓多, 刘安发, 等. 天麻共生蜜环菌生长情
况的试验研究 [J]. 贵州医学院学报, 2005, 30(4): 340-
341.
[26] 卢学琴. 蜜环菌 A9 培养基的筛选 [J]. 食用菌, 2008
(1): 25-26.
[27] 孙士青, 马耀宏, 孟庆军, 等. 野生、退化、复壮蜜环
菌对天麻产量及天麻素量的影响 [J]. 中草药, 2009, 40
(8): 1300-1302.
[28] 殷 红. 天麻栽培一种蜜环菌复壮的简易方法 [J]. 陕
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5, 18(3): 38.
[29] Hedda J W, Angela L B, Colin D C, et al. The effect of
culture conditions on the mycelial growth and
luminescence of naturally bioluminescent fungi [J].
FEMS Microbiol Lett, 2001, 202: 165-170.
[30] 刘炳仁. 天麻有性繁殖四下池伴栽法 [J]. 特种经济动
植物, 2004, 1: 24-25.
[31] 吴才祥, 杨晟永, 葛芝富. 天麻远缘杂交育种初报 [J].
湖南林业科技, 2007, 34(1): 23-25.
[32] 王秋颖, 郭顺星. 天麻优良品种选育的初步研究 [J].
中国中药杂志, 2001, 26(11): 744-746.
[33] 蔡永萍, 于力文, 张鹤英, 等. 天麻的组织培养及快速
繁殖 [J]. 中草药, 2001, 32(5): 445-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