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剂量较小 ,故用药时 ,应控制好剂量 ,中草药制剂也
不能随意用药。
2. 5 在用药过程中 ,应尽量避免注射剂之间的联合
用药情况 ,同时要仔细观察患者用药后情况 ,出现问
题及时处理、及时抢救 ,以免因疏忽而危及患者生
命。
参 考 文 献
1 李煜霞 . 中国药事 , 1996, 10( 6): 422
2 吴 杰 .广西中医药 , 1993, 16( 5): 28
3 魏汉勇 .重庆医学 , 1997, 26( 2):封三
4 曹静康 ,等 .江苏医药 , 1997, 23( 4): 229
5 孙志红 ,等 .苏州医学院学报 , 1997, 17( 1): 76
6 于晓东 ,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1989, 4( 2) : 109
7 郭越光 .甘肃医药 , 1986, 5( 4): 50
8 李景华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 1984, 13( 1): 38
9 张英从 .陕西中医 , 1997, 18( 11): 522
10 刘玉蛟 .新医药通讯 , 1973, 22( 6): 31
11 胡明灿 ,等 .光明中医 , 1998, 13( 5): 36
( 1999-12-01收稿 )
葛根健脾益肾通脉醒脑的补益作用
广西防城港市人民医院 ( 538001) 翁工清
葛根为豆科藤本植物葛的肥大块根 ,富含淀粉 ,
供食用 ,性味甘、辛、平 ,无毒。现代中医药教材等书
将其列入“疗肌解表”退热之品。笔者查阅古今资料 ,
认为葛根还有健脾益肾、养筋除痹、通脉通乳、醒脑
提神等偏于补益作用的一方面 ,综述如下:
1 葛根的补益作用
1. 1 治疗脾虚泄泻:金代李东垣《用药法象》说:葛
根“治脾胃虚弱泄泻圣药也”。明代王肯堂《证治准
绳》中七味白术散 ,即是重用葛根伍白术治疗脾虚泄
泻的名方。程学生等报道 ,单用葛根治疗肠道易激综
合征属脾虚泄泻者 7例 ,疗效满意 [1 ]。
1. 2 治疗消渴: 《神农本草经》载: 葛根 “主消渴”。
《朱良春用药经验》治疗消渴 ,常重用葛根伍黄芪等 ,
滋肾养脾 ,升举元气 [ 2]。苏春晖常用葛根配山药、生
地、麦冬、玉竹等生津止渴降血糖 ,疗效也较满意 [3 ]。
1. 3 治疗骨痹: 《神农本草经》载:葛根主“诸痹”。骨
痹以颈椎骨质增生较为常见。颈椎骨质增生 ,古人称
之为“骨赘”。 明代张景岳认为“骨赘之形成 ,多由肾
气不足。以肾生骨髓而肾又主骨 ,治宜补肾、益精 ,兼
调气血” [4 ]。对顽固性骨痹 ,《朱良春用药经验》“以益
肾壮督治其本” ,其治疗颈椎增生 ,必用葛根 30~ 45
g ,认为葛根能“疗骨痹 ,解痉通脉” [ 2]。朱树宽考葛根
善于解痉濡筋 ,善治颈椎病 ,乃引用葛根为主辨证治
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30例 ,治愈 26例 ,好转
4例 ,全部有效 [5 ]。
1. 4 治疗中暑: 据向守蓉报道治疗中暑经验:病例
顶日高温下 ,突感头昏、恶心、心悸、汗出、口渴、四肢
无力而昏倒 ,继而手足抽搐 ,小便失禁。 即取野生葛
根一块捣汁 ,频频喂服 , 0. 5 h后诸症遂减 ,再与凉
盐开水交替饮服 , 4 h后诸症痊愈。共治疗 63例 ,均
获良效 [ 6]。此乃暑伤气阴 ,干扰心神所致。清代王孟
英说: “暑伤气阴 ,以清暑解而益元气 ,无不应手而
效” [ 7]。从而可见葛根清暑益气 ,养心醒脑的作用。
1. 5 治疗胸痹:葛根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的疗
效。 一般单味口服 1个月见效 , 2个月效果更为明
显 [8 ]。复方用生葛根 15~ 18 g ,丹参 18 g ,茯苓 9 g,
甘草 6 g[ 9 ]。现代实验研究发现 ,葛根黄酮可增加冠
状动脉血流量 ,降低心肌耗氧量 ,改善心肌代谢 [8 ]。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的范畴 ,病之本质在于极虚 ,特点
是本虚标实 ,《金匮》谓之“阳微阴弦” [10 ]。治疗法则:
一为补 ,二是通 ,以补为主 ,以通为用 [11 ]。《神农本草
经》载:葛根主“诸痹” ,“起阴气” ;又升阳气 ,通脉养
筋。 由此可见葛根以通为补的作用。
1. 6 治疗心悸:范新发报道 ,用葛根治疗病毒性心
肌炎所致心律失常 64例 ,效果显著 ,主要体现在具
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特别是对缓慢性心律失常 (脉
结迟 )者有提高心率的作用 [1 2]。姬生勤报道 ,重用葛
根为主合生脉散加酸枣仁龙骨治疗 β受体功能亢进
症多例 ,疗效满意 ,远期效果好。现代药理研究证实 ,
葛根具有显著的 β受体阻滞效应 ,能降低血压 ,减慢
心率 ,抗快速型心律失常 ,与心得安等 β受体阻滞剂
作用相似 [13, 14 ]。心肌炎与 β受体功能亢进症临床主
要表现都有心悸、胸闷、气短等症 ,属中医心悸的范
畴。所报道病例 ,前者属心阳虚弱 ,后者为气阴不足。
· 附 2·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 l and Herbal Drug s 2000年第 31卷第 6期
翁工清 副主任医师 ,广西当代中医药专家。 1968年广西中医学院本科毕业 ,历任浦北县中医学会副会长、中医院副院长 ;现任防城港市政协委员 ,港口区政协常委 ,防城港市人民医院工会副主席、中医科主任。在国内外发表论文 20多篇 ,曾获全国农村中医临床经验三等奖 ,在中医药专业理论及临床研究上成就卓著 ,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
·信息与文摘·
山芫荽提取物的抗菌活性
菊科植物山芫荽 Cotula cinerea L. ,又名 Brocchia
cinerea,为一种适宜于干旱沙漠地区生长的植物。 曾有报道
称其有抗菌、镇痛和灭螺活性。 在摩洛哥当地则历来作为民
间药以治疗胃痛。 作者等分别用乙醚、醋酸乙酯和正丁醇提
取其有效成分。发现其正丁醇提取部分含有类黄酮和微量鞣
质。并测得其 1%的二甲亚砜溶液对荧光假单孢菌 456-2,芽
胞杆菌 V P-5、 V P-7、 459-1和 326等菌株具有抑菌作用 ,但
都稍弱于对照药新生霉素。目前正在进一步分离以期得到单
一的活性成分。
(史玉俊摘译 )
[Ma rkouk M ,et al. Fito terapia , 1999, 70: 314]
亮叶巴戟天甲醇提取物的泻下作用
茜草科巴戟天属植物亮叶巴戟天 Morinda lucida
Benth. 在西非作为药用植物 ,用于治疗发烧、疟疾和止痛。
有报道 ,该植物浸膏及从其中分离得到的蒽醌类化合物对疟
原虫 Plasmodium berghei和恶性疟原虫 P . falciparum都
有抗疟作用。本文作者研究了亮叶巴戟天叶子甲醇提取物的
泻下作用。
干燥叶粉末用甲醇索氏提取 ,提取液浓缩得固体浸膏。
Wista r大鼠经口给与上述浸膏 ( 12. 5~ 100 mg /kg )和胭脂
红 ( 1% ) ,空白组经口给与 10 m L /kg生理盐水和胭脂红 ,对
照组经口给与 20 mg /kg番泻叶和胭脂红。计算从开始给与
胭脂红到第一次出现有颜色的粪便排泄物的时间 ,并且计算
12 h内粪便排泄次数。
作者还研究了该浸膏对蓖麻油引起的 Swiss小鼠腹泻
的作用。小鼠禁食 24 h后经口给与上述剂量浸膏 ,空白组给
与上述剂量生理盐水。 30 min后经口给与蓖麻油 ,观察小鼠
的变化并计算 12 h内的腹泻次数。
实验表明 ,亮叶巴戟天叶子甲醇提取物口服剂量在
12. 5~ 100 mg /kg范围内有很强的泻下作用 ,对蓖麻油引起
的小鼠腹泻也有促进作用。
(常海涛摘译 史玉俊校 )
[O la jide O A , et al. Fito terapia , 1999, 70( 1): 1 ]
可见葛根有益心阳、养心阴、双向调节心律、复脉的
作用。
1. 7 治疗头晕耳呜耳聋: 陈鼎祺报道 ,用葛根黄酮
片 (愈风宁心片 )治疗老年头晕 ,有脑动脉硬化者 ,可
使头晕明显好转。 治疗神经性耳聋、眩晕 (含高血压
眩晕、耳病性眩晕 ,用脑过度、劳累时发作 ) ,均有良
效。葛根有改善脑动脉供血、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
血循环的作用 [ 15, 16]。药膳食疗方:粉葛根 50~ 100 g
(生药 250 g ) ,配猪脚或猪脊骨 ,加食盐配料 ,文火清
炖 ,食用。可治疗头晕、耳呜、耳聋、目眩、精神疲倦、
肢软、乏力、汗多、口干、夜寐不宁和小便频数等肾虚
脑弱之症。据赖祥林报道 ,治疗神经性耳呜、耳聋疗
效显著 [17 ]。治疗突发性耳聋 ,叶桔泉用葛根配甘草 ,
或单用葛根片 ,皆有疗效 [ 8, 9]。由此可见葛根有醒脑
提神的功效。
1. 8 治疗缺乳: 杨烈彪等报道 ,葛根善升清 ,入脾
胃 ,益化源 ,通乳络 ,治疗缺乳效果良好 [18 ]。
2 结语
从传统中医药理论至现代临床研究表明 ,葛根
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的作用。既治脾胃虚弱 ,又解肌
热 ;既起阴气 ,又升清阳 ;既养心阴 ,又益心阳 ;既可
提高心率 ,又可减慢心率 ;既可抗快速型心律失常 ,
又可抗缓慢性心律失常。虽然 ,市面上多列其为解表
药品 ,但于补益方面功用确实良多 ,笔者建议中药学
将其列入补益药品。因其气轻浮 ,用药剂量宜偏重 ,
据上述有关文献报道 ,每日剂量一般应在 15~ 250 g
以上 ,剂量轻少则效果不显。 另就笔者管窥所见 ,目
前报道资料 ,对单味葛根研究较多 ,在补益方面有关
葛根复方的研究报道尚不很多。葛根药源丰富 ,价廉
用广 ,可供药用食用 ,具有较好的医疗效益和开发前
景。例如 ,葛根能解毒、解酒、预防酒醉 [19 ] ,并有明显
的抗癌作用。葛根配生脉散具有治疗心悸、胸痹、心
律失常、休克和滋补强壮等多方面的功用。
参 考 文 献
1 程学生 ,等 .中医杂志 , 1999, 40( 4): 198
2 朱步先 ,等 . 朱良春用药经验 . 上海: 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
1989: 101
3 苏春晖 .中医杂志 , 1999, 40( 3): 135
4 梁剑波 .公众诊所 . 广州: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 , 1988: 153
5 朱树宽 .中医杂志 , 1999, 40( 6): 326
6 向守蓉 .中医杂志 , 1999, 40( 6): 326
7 傅衍魁 ,等 .医方发挥 .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4: 276
8 张家铨 .常用药物知识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1: 93
9 叶桔泉 . 食物中药与便方 . 第 2版 .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1977: 84
10 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编 . 赵锡武医疗经验 . 北京: 人民卫生出
版社 , 1980: 6
11 翁维良 ,等 .杂病证治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3: 56
12 范新发 .中医杂志 , 1999, 40( 4): 198
13 姬生勤 .中医杂志 , 1999, 40( 3): 134
14 吴葆杰 .中草药药理学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3: 86
15 陈鼎祺 .中医杂志 , 1999, 40( 3): 133
16 中山医学院《中药临床应用》编写组 . 中药临床应用 . 广州:广
东人民出版社 , 1975: 34
17 赖祥林 .中医杂志 , 1999, 40( 3): 133
18 杨烈彪 ,等 .中医杂志 , 1999, 40( 5): 261
19 兰友明 ,等 .中医杂志 , 1999, 40( 6): 327
( 2000-01-31收稿 )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0年第 31卷第 5期 · 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