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苍耳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全 文 :3  讨论
311  检测波长的选择 :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别对
5 种成分进行全波长扫描得知 ,绿原酸、咖啡酸、芍
药苷、木犀草苷和芦丁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 327、
324、232、350、357 nm ,为兼顾各组分的检测信号强
度和检测灵敏度 ,选择 270 nm 作为检测波长。
312  流动相的选择 :分别考察了甲醇2水、乙睛2水、
乙睛2014 %磷酸、乙腈2011 %磷酸溶剂系统 ,分离结
果均不理想。采用甲醇2015 %冰醋酸作流动相 ,进 行梯度洗脱可将 5 个组分完全分离 ,且基线稳定 ,峰形好 ,出峰快 ,缩短了分析周期 ,降低了成本。313  超声溶剂及超声时间的考察 :为了从抗感胶囊内容物中最大限度地提取出各种有效成分 ,实验对超声溶剂和超声时间进行了考察 , 结果表明 ,用70 %甲醇提取的有效成分数目多 ,峰面积较大 ;超声30 min 即能提取完全。参考文献 :[ 1 ]  栾 雨 ,曹云飞 1 RP2HPLC 法测定抗感胶囊中绿原酸的含量[J ]1 江苏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06 ,16 (1) :642651
苍耳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林  宏

(天津市儿童医院 ,天津  300074)
摘  要 :目的  建立苍耳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连翘、苍耳子、白芷进行定性鉴别 ,采用高
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结果  薄层色谱法对检出连翘、苍耳子、白芷进行鉴别 ; HPL C 法定量绿原
酸 ,绿原酸在 01106 5~21130 0μg 与峰面积的线性良好 ( r = 01999 9) ,平均回收率为 10310 % ,RSD 为 015 %( n =
6) 。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 ,可有效控制苍耳丸的质量。
关键词 :苍耳丸 ;连翘 ;苍耳子 ;白芷 ;薄层色谱 ;绿原酸 ;高效液相色谱
中图分类号 :R28610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253 - 2670 (2010) 01 - 0068 - 03
  苍耳丸由菊花、金银花、连翘、苍耳子、白芷等 7
味中药组成 ,具有清热解毒 , 通鼻窍之功效 ,用于治
疗鼻窦炎 ,疗效甚佳 ,临床应用多年。为了有效控制
制剂质量 ,本实验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连翘、苍耳
子、白芷进行了鉴别 ,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苍耳
丸中的绿原酸进行了测定 ,方法简便易行 ,可以用于
控制产品质量。
1  仪器与试药
L C —2010A 高效液相色谱仪 (日本岛津) ;L C
solution 色谱工作站 ;双频恒温数控超声波清洗器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
绿原酸对照品 (批号 1107532200413) 、连翘苷
对照品 (批号 1108212200609) 、苍耳子对照药材 (批
号 1211682200604) 、白芷对照药材 (批号 1209452
200707) 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乙腈、
磷酸为色谱纯 ,水为纯净水 ,其他试剂为化学纯 ;硅
胶 G薄层板 (青岛海洋化工厂) ;苍耳丸 (本院自制 ,
批号为 20080922、20081103、20090101) 。
2  薄层色谱鉴别
211  白芷的 TL C 鉴别[1 ] :取本品 (批号 20080922)
9 g ,加硅藻土 4 g ,研匀 ,加乙醚 40 mL ,超声处理 2
次 ,每次 5 min ,滤过 ,药渣备用 ,滤液挥干 ,残渣加
醋酸乙酯 1 mL 使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
芷对照药材 015 g ,加乙醚 10 mL ,同法制成对照药
材溶液。再按处方配比 ,取除白芷外的其他药味 ,按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得阴性对照溶液。照薄层
色谱法[2 ]试验 ,吸取上述 3 种溶液各 2~4μL ,分别
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 ,以石油醚 (30~60 ℃)2
乙醚 (3 ∶2) 为展开剂 ,在 25 ℃以下展开 ,取出 ,晾
干 ,置紫外光灯 (365 nm) 下检视。结果在供试品色
谱中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
的荧光斑点 ,阴性对照溶液无此斑点 ,见图 1。
212  苍耳子的 TL C 鉴别 :取 211 项下的药渣 ,挥干
溶剂 ,加无水乙醇 50 mL ,加热回流 40 min ,滤过 ,滤
液蒸干 ,残渣加甲醇 3 mL 使溶解 ,静置 ,取上清液
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苍耳子对照药材 1 g ,加无水
乙醇 20 mL ,加热回流 40 min ,滤过 ,滤液蒸干 ,残渣
加甲醇 1 mL 使溶解 ,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再按处
·86·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1 期 2010 年 1 月
①  收稿日期 :2009203223
  作者简介 :林 宏 (1969 —) ,女 ,黑龙江省甘南县人 ,高级工程师 ,医学硕士 ,主要从事医院药学工作。
Tel : (022) 23519506  E2mail :eoylinvip @1261com
方配比 ,取除苍耳子外的其他药味 ,按供试品溶液的
制备方法制得阴性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 ] 试
验 ,吸取上述 3 种溶液各 6~8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
胶 G薄层板上 ,以甲苯2醋酸乙酯2甲酸 (8 ∶4 ∶015)
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喷以 5 %磷钼酸乙醇溶
液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结果在供试品色谱中 ,在
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阴性对照溶液无此斑点 ,见图 2。
213  连翘的 TL C 鉴别 :以 21 2 项下制备的供试品
溶液为本试验的供试品溶液。取连翘苷对照品 ,加
甲醇制成 015 mg/ mL 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再
按处方配比 ,取除连翘外的其他药味 ,按供试品的溶
液制备方法制得阴性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 ]试
验 ,吸取供试品溶液及阴性对照溶液 4~6μL ,对照
品溶液 2~4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薄层板上 ,以
三氯甲烷2甲醇 (5 ∶1)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喷
以 10 %硫酸乙醇溶液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结果
在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
相同颜色的斑点 ,阴性对照溶液无此斑点 ,见图 3。
3  绿原酸的 HPL C 法测定
311  色谱条件 : Shim2pack V P2ODS 色谱柱 (150
mm ×416 mm) ; 流动相为乙腈2014 %磷酸 ( 13 ∶
图 3  苍耳丸中连翘的 TLC色谱图
Fig13  TLC Chromatograms of Fructus
Forsyt hiae in Canger Pills
87) ;检测波长 327 nm ;柱温 40 ℃;体积流量 110
mL/ min ;进样量 10μL 。理论板数按绿原酸峰计算
应不低于 1 000。
3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绿原酸对照品适量 ,精
密称定 ,加甲醇制成 50μg/ mL 的溶液 ,即得。
3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1311  提取溶剂的选择 : 取同一批样品 (批号
20080922) ,剪碎 ,取 1 g ,精密称定 ,分别精密加入
50 %甲醇、甲醇各 50 mL ,称定质量 ,超声处理 45
min ,放冷 ,称定质量 ,用各自溶剂补足减失的质量 ,
摇匀 ,滤过 ,取续滤液 ,测定绿原酸的质量浓度 ,计算
得样品中绿原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21620 2、21246 6
mg/ g。表明采用 50 %甲醇溶剂提取样品中绿原酸
的量高于甲醇溶剂提取的测定结果 ,故采用 50 %甲
醇为提取溶剂。
31312  提取方式的确定 : 取同一批样品 (批号
20080922) ,剪碎 ,取 1 g ,精密称定 ,分别精密加入
50 %甲醇 50 mL ,称定质量 ,分别超声处理 (功率
240 W ,频率 45 k Hz)和加热回流方式 ,提取时间均
为 45 min ,放冷 ,称定质量 ,用 50 %甲醇补足各自减
失的质量 ,摇匀 ,滤过 ,取续滤液 ,测定绿原酸的质量
浓度 , 计算得样品中绿原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21544 5、21620 2 mg/ g。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提取后
样品中绿原酸的量高于加热回流测定结果 ,故采用
超声处理方式提取。
31313  提取时间的考察 : 取同一批样品 (批号
20080922) ,剪碎 ,取 1 g ,精密称定 ,分别精密加入
50 %甲醇 50 mL ,称定质量 ,分别采用超声处理 30、
45、60 min ,放冷 ,称定质量 ,用 50 %甲醇补足各自
减失的质量 ,摇匀 ,滤过 ,取续滤液 ,测定绿原酸的质
量浓度 ,计算得样品中绿原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21446 0、21620 2、21664 6 mg/ g。结果显示 ,提取
·96·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1 期 2010 年 1 月
45 min 后样品中绿原酸的量与提取 60 min 后样品
中绿原酸的量相当 ,认为提取 45 min 即可将样品中
的绿原酸提取完全 ,故提取时间定为 45 min。
31314  提取溶剂用量的考察 :取同一批样品 (批号
20080922) ,剪碎 ,取 1 g ,精密称定 ,分别精密加入
50 %甲醇 50、100 mL ,称定质量 ,超声处理 45 min ,
放冷 ,称定质量 ,用 50 %甲醇补足各自减失的质量 ,
摇匀 ,滤过 ,取续滤液 ,测定绿原酸的质量浓度 ,计算
得样品中绿原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21620 2、21581 0
mg/ g。结果显示 ,提取溶剂为 50 mL 样品中绿原酸
的量与提取溶剂为 100 mL 样品中绿原酸的量相
当 ,认为提取溶剂为 50 mL 即可将样品中的绿原酸
提取完全 ,故提取溶剂用量定为 50 mL 。
31315  供 试 品 溶 液 的 制 备 : 取 本 品 ( 批 号
20080922)适量 ,剪碎 ,取 1g ,精密称定 ,精密加入
50 %甲醇 50 mL ,称定质量 ,超声处理 (功率 240 W ,
频率 45 k Hz) 45 min ,放冷 ,再称定质量 ,用 50 %甲
醇补足减失的质量 ,摇匀 ,滤过 ,即得。
314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按处方配比 ,制备缺金
银花与菊花的苍耳丸阴性样品 ,按供试品溶液的制
备项制备方法制得阴性对照溶液。
315  专属性试验 :分别吸取绿原酸对照品溶液、供
试品溶液、阴性对照溶液 ,进样 ,测定 ,色谱图见图
4。结果表明 ,供试品溶液在对照品溶液绿原酸峰保
留时间处有一色谱峰 ,而阴性对照溶液在该处未出
现色谱峰 ,对测定无干扰。3 2绿原酸3 2chlorogenic acid
图 4  绿原酸对照品( A) 、苍耳丸 ( B)和阴性对照( C)的
HPLC色谱图
Fig14  HPLC Chromatograms of chlorogenic acid
reference substance ( A) , Canger Pills ( B) ,
and negative sample ( C)
316  标准曲线的制备 :取绿原酸对照品适量 ,精密
称定 ,加甲醇分别制成浓度为 10165、2113、53125、
1061 5、2131 0μg/ mL的对照品溶液 ,分别精密吸取
10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 ,进样 ,分别测定各自峰面
积。以对照品进样的质量为横坐标 ,峰面积值为纵
坐标 ,求得回归方程 Y = 21630 5 ×106 X - 276189 ,
r = 01999 9。结果表明绿原酸在 10615~2 13010
ng 与峰面积的线性良好。
317  精密度试验 :取 50μg/ mL 绿原酸对照品溶
液 ,连续进样 6 次 ,测定绿原酸峰面积 ,计算得其
RSD 为 0140 %。
318  重现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 (批号 20080922) 的
样品 6 份 ,制备供试品溶液 ,进样测定 ,结果样品中
绿原酸平均质量分数为 21602 9 mg/ g , RSD 为
112 %。
319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 (批号 20080922) 的
样品适量 ,制备供试品溶液 ,分别在 0、2、4、8、24 h
进样测定 ,计算得各自绿原酸峰面积值的 RSD 为
0117 %。
3110  加样回收率试验 : 取同一批号 ( 批号
20080922)样品适量 ,剪碎 ,取 015 g ,共 6 份 ,精密称
定 ,分别精密加入 26182μg/ mL 绿原酸对照品溶液
50 mL ,制备供试品溶液 ,进样测定 ,计算回收率 ,结
果平均回收率为 10310 % ,RSD 为 015 %。
3111  样品的测定 :取 3 批苍耳丸样品 (批号为
20081103、20080922、20090101) ,制备供试品溶液 ,
进样测定 ,每份样品测定 2 次 ,取其均值 ,结果 3 批
样品中绿原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21440、21584、
31080 mg/ g。
4  讨论
在确定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时 ,从样品制备、展开
剂组成及比例的选择、点样量等方面 ,对几味药材的
薄层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 ,选择了最佳的试验条件。
在确定绿原酸测定方法时 ,对于供试品溶液中
绿原酸的提取溶剂及用量、提取方式、提取时间进行
了对比试验 ,选择了适合本品提取的最佳方案。选
择检测波长时 ,在参考文献方法[3 ,4 ] 的同时 ,将绿原
酸对照品溶液用可见2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扫描 ,结
果显示 ,在 327 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因此选择此
波长为检测波长。
参考文献 :
[ 1 ]  陈木水 ,黄樱华 ,陈英文 ,等 1 加味苍耳子丸的薄层色谱鉴别
[J ]1 海峡药学 ,2009 ,21 (1) :871
[ 2 ]  中国药典[ S]1 一部1 2005 年1
[ 3 ]  赵晓莉 ,陈晓燕 ,狄留庆 ,等 1 HPL C 法测定络通胶囊中绿原
酸、阿魏酸、甘草苷、甘草素、肉桂酸和哈巴俄苷 [J ]1 中草药 ,
2008 ,39 (2) :21222151
[ 4 ]  靳淑敏 ,杨 维 ,王伟华 ,等1 多波长 RP2HPLC 法测定抗感宁
合剂中绿原酸、葛根素和芍药苷 [J ]1 中成药 , 2009 , 31 ( 1) :
1061
·07·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1 期 2010 年 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