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onsideration for 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ing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对认识中药和发展中药的思考



全 文 :对认识中药和发展中药的思考
尹 忠
(南京医药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8)
[摘要] 认识中药和发展中药不仅涉及到一般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进步还涉及到生命科学的学术和技术进
步。人体生命运动是生命科学中最为复杂的运动形式,现有自然科学知识还远不能满意地解释人体生命运动现
象。因此,用一般自然科学知识和尚未充分发展的生命科学知识来阐述和界定中药对人体生命运动过程的影响是
远不充分的。认识中药和发展中药还涉及到诸多人文科学事项。就认识论而言,应当在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工程
技术学、伦理学、哲学等事项的综合平衡前提下,考虑对中药的科学实践和法规要求做出某些社会调整。
[关键词] 中药;医药学;生命科学;人体生命科学;伦理学;法规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02(2008)03023304
[收稿日期] 20070802
[通讯作者] 尹忠,Tel:(025)83199595,Email:yinzhonghpd
@sohu.com
  随着社会各界对中医药现状和前景讨论的又一次升温,
中医药界所面临的哲学和科学问题日渐增多。对于这些颇为
尖锐的问题,如果在思想方法和认识手段上得不到某些相对
一致的认同,就会使中医药事业在发展进程中招致许多挫折。
为此、作者试图对认识中药的一般性事项进行某些阐述。
1 中药存在的基础
1.1 中药存在的人文基础 在现代科技发生发展之前的久
远年代,人类对疾病和疾病治疗的认识完全建立在朴素的实
践之上,继而产生了一些朴素的解释(中医药理论)。用现
代科技理论来认同这些朴素解释的合理性,确实颇为勉为其
难。因为二者的认知平台差距较大,而且越来越大。坚持现
代科技观点人士的潜意识中有3个固有的观点:①科学就是
科学;②科学也会遇到尚不能解释的事物,但不能用不科学
的思想方法去探讨这些事物;③科学已经证实的 “是”或“不
是”就应当成为社会的意志。在非生命学科的自然科学领
域,物质的质量和能量关系可以用严格的数学、物理和化学
语言加以描述和界定;凡目前尚不能进行定性和定量描述的
非生命学科的自然科学问题也完全可以被认为是人类尚未
达成科学认知的事项,因此也完全可以预期这些事项的内在
规律不会违背已被公认和证实的科学认识,只是科学认识还
需要深化和发展。但在人文科学领域,社会学运动在很大程
度上超越了自然科学的认知范畴,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了伦
理、信仰、文化和习惯的约定。因此,过分地要求用自然科学
规律去认知人文事物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间内要受
到质疑。人体生命科学是与人文科学联系最为紧密的自然
科学。因此在讨论人体生命科学问题时,一是要努力运用科
学手段去解释人体生命现象、解决人体生命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二是要充分认识人体生命科学涉及的人文基础,尊重历
史长河中形成的文化传统。具体到中医药领域,无论是疑虑
为取向的一方还是维护为取向的另一方都应十分注意坚持
“科学”与“传统”的平衡。否则,维护一方容易失去自然科
学的支持,而疑虑一方也容易失去人文科学的支持。
1.2 中药存在的实践基础 中药存在的实践基础完全在于
它在医疗实践中的有效性。“实践第一”是医药学界必须坚
持的认知理念。在讨论实践和怎样实践问题时,一个极其需
要防止的倾向是,用貌似普遍公允、其实忽略特殊的一般程
式化规定去界定和要求具体实践的特殊性。在医药学方面,
中医药往往是先有治疗方法的运用,然后才有对治疗行为评
价认定和规范要求。否则,不仅中医药先期实践的有效性得
不到认同,其合法性也将受到质疑。从这个例证可以看出,
历史上积累的中药应用成果是中药存在的实践基础,但如何
看待和认定出自基层与民间的、中药的新实践运用的确是值
得科学界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1.3 中药存在的物质基础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
质是运动的,运动是可以认识的。因此,中医药的存在与发展必
须落实在具体物质基础之上。中药的物质基础比较明确。第1
层次的物质是药材和药材组合(方剂),第2层次的物质是中成
药,第3层次的物质是中成药的有效部位和相应的制剂,第4层
次是药用单体或单体组合。在中药物质中寻找有效成分是中药
发展的最主要方向之一,但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中药的药效往往
会随着物质纯化程度的提高而有所减弱。
1.4 中药存在的心理基础 这里所说的中药的心理基础扩
展了前面所说在漫长人文环境中所形成对中药的心理认同。
因为这里所说的心理基础是具有明确物质基础支持的心理
响应。生命科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主要区别在于生命科学
的许多研究对象具有神经活动的响应。人体生命科学与一
般生命科学的最大区别在于人体生命运动中除了具有神经
·332·
第33卷第3期
2008年2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3
February,2008
活动响应之外,还具有思维和心理活动响应。人体生命运动
中的精神、思维和心理活动与人体的神经系统息息相关。神
经细胞间的电流传导,神经递质的运转代谢是人体心理活动
的第一层次的物质基础;积极或消极的心理活动对免疫系统
和内分泌系统有着明确影响,人体免疫应答和内分泌应答是
人体心理活动的第二层次的物质基础;正常的、积极的心理
活动所导致的免疫应答和内分泌平衡维护着整体的生命体
征,生命体征是心理活动的第三层次的物质基础。可以肯定
地讲,人体心理活动的确可以归因到具体的物质基础之上,
只是人类的心理学研究还是一门新兴的自然和人文科学,还
需要人类去深入认识与实践。对于这一点,从事人体生命科
学研究的学者已有切实的感受与认同。同理,从事其他自然
科学研究的学者也应该去积极地思索与感受,至少也不能因
为把人体心理活动认作为没有物质基础支持的唯心主义现
象,去加以否定。认同了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就可以认同
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可以被调控的。所以中药对人体心
理活动的调控作用是需要去认识的领域,而不是必然被全面
否定的事项。退一步讲,如何维护疾病伴生下生命活动的较
正常运行,也是医药学界的重要课题之一(现代肿瘤医药学
所推崇的“带瘤生存”理念就是一个例证)。因此,人体的心
理调控不仅具有物质基础,也有医疗需求。
1.5 中药存在基础的集成 中药存在的基础其实无一不是
集成在人体之上。在人体、疾病和疾病防治的三角关系中有
3种关系组合:①外源因素导致的疾病,如细菌感染、外部因
素的伤害等;②内源因素导致的疾病,如功能蜕变性疾病;③
互为因果的内、外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在药物治疗疾病方
面,西药的研究与评价以致病因素为靶标,形成了解剖学、细
胞学、分子生物学、内分泌学、免疫学、遗传学、药理学、毒理
学等一系列科学的判定标准;在病因的发现和去除方面取得
了可信的认知成果。同样,在生命体征的药物调控方面,也
取得了令传统医药学尊重的认知成果。但对生命体征药物
调控的认识还远远没有终结;抑或永远也不能终结,因为人
体的生命活动永远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就目
前对药物调控生命体征的认识而言,主导性的思想方法和着
眼点还集中在对病因发现、排除和预防。而对如何去完善与
巩固人体完整的生命体征从而由生命机体主动去排除致病
因素,药物调控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这就给维护中药为取向
的一方以相当范围的辩护空间。因为虽然有一些现象支持
(实践支持)但物质支持研究不够,中医药界依然强烈地认
为“扶正固本”是其理论和实践体系的一大优势。
总之,将上述中药存在基础综合为一体,希望形成某些
较为一致的看法:①中药的存在具有一定的人文和心理基
础,不要彻底地脱离这些基础去讨论问题;②中药具有一定
的实践和物质基础,但还要深化对这种医学实践和药用物质
的观察和研究;③生命科学特别是人体生命科学有其内在的
特性,人们对这种特性的研究还刚刚开始,不能用已经较为
完善的其它自然科学的一般认知体系去过度地要求和理解
人体生命科学;④现代医药学所取得的成果总体上代表了认
知进步的方向,中药的研究应该建立在遵从这一方向的思维
体系的基础之上,并期望对这一体系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而
不是对这一体系主体的抵触。
2 中药进步中的困惑
2.1 “疾病在先”的困惑 “疾病在先”的事实依据是:①已
知疾病的发生往往在先,对疾病的治疗依据疾病发生而开
展;②慢性疾病往往病因在先、症状在后,疾病治疗在症状感
受之后。此时的治疗往往变成为对症治疗;③未知疾病的发
生是主动的,人类对未知疾病的认识是被动的,产生有效治
疗方法往往是缓慢的;④随着机能的衰老,疾病发生、发展、
病程、病度都在增长,医学治疗的有效性在无奈地下降。“疾
病在先”的客观事实决定了医学治疗实践在先,医学理论研
究在后的根本特征。当代文明社会“理论先行”的认知基础
与“疾病在先”的事实特征之间的不尽相容是中药进步中的
根本困惑。
2.2 伦理道德的困惑 当代文明所形成的伦理和道德观念
以及由这些观念导致的法律法规既维护着人类的医药学活
动,也制约着医药学的新实践。因此,在“科学是否可为与伦
理是否可为”的博弈中,伦理因素往往起了决定性作用。人
体生命科学是与人类伦理道德最密切相关的科学领域,其中
的困惑不言而喻。
2.3 认识局限的困惑 相对于中药的实践,西药的研究在
科学上已较为发展,从而形成以西医西药学术体系为原则,
对普遍的医药实践进行规范的框架。但即便是西医西药的
学术认识也没有足够的完善,以至于达到在相当的一段时间
内可以较满意地解释和指导一切医药学活动的程度。由此,
中医药界始终存在着“总是拿西医西药的规则来管理中医
中药,又管不好、又管不了”的抱怨。在医药学的认识方面,
确实存在着认知能力和手段上的困惑。
2.4 中医药自身的困惑 首先,在实践中,中医药形成了某
些具有特色的认知理念,比如“扶正固本”、“辨证论治”等。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上来看待这些中医药认知理念,
它们在哲学认知上的合理性是明显的。然而,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是以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为基础的。中药的物质基
础确认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在这方面反倒是现代医药学对
传统医药学的具体案例做出了许多科学的解释,比如针刺麻
醉的“脑啡肽学说”、青蒿素和蒿甲醚的抗疟作用等。还有
传统医药学的“辨证论治”理念在现代肿瘤免疫治疗方面也
正有着积极的体现。事实证明,中医药的实践基础与当代医
药学理论在很多方面和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很好结合的。中
医药界破除“虚无主义”的积极态度与现代医药学尊重实践
的合理认知一但更好地结合,就有可能在许多传统中医药学
事项的认识方面产生质的飞跃。
其次,许多中医药界的人士和更多的普通群众都坚持认
·432·
第33卷第3期
2008年2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3
February,2008
为天然物质在药用方面的性质要远远优于人工合成物质。
更有甚者,这种认识还被推衍到了同一种物质天然品的药用
性质也远远优于人工合成品的逻辑怪圈中。无论出于什么
动机,这种认识的倡导者都把倡导中药的良性动机置于没有
事实根据的被动境地。因为,从宏观上讲,硬性地对不同来
源的不同物质进行笼统的类比是不合道理的;从微观上讲,
等量的不同来源的同一种物质,不会因为来源不同而产生明
显不同的药用效果。
第三,中药多为结构尚未完全明确和/或功效尚未完全
明确的混合物,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君、臣、佐、使”协同作
用的朴素解释。现代药学的药物协同或拮抗原理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常常遇到中药单体的单独作用明显不
同于复方的现象。但在传统中药组方已经得到较为充分挖
掘,而今后主要工作方向在于推动中药现代化的今天,“君、
臣、佐、使”的朴素解释对新型中药研发的指导意义究竟还有
多大。
2.5 研究方法的困惑 中药药效学研究方面的主要难题在
于如何在动物体内评价药用效果。药品注册法规要求药学
研究“先动物、后人体”,而中药研究往往起始于先期的人体
医疗实践,从这些实践中获得学术灵感和项目方向,然后再
求得在动物模型上的疗效验证。所以动物药理模型与人体
病理成因的相关与否就成为较为关键的事项之一。就目前
在宏观层面的理解来看,动物模型与人体成因之间至少有这
样几个层次的差异:①物种差异所带来的相关性差异;②造
成动物药理模型的人为导入因素与人体病理自然因素的差
异。基于此,动物模型与人体之间往往是现象相似、成因相
异;③动物模型一般都是采用单因素介入而形成。人体病症
往往是复合因素的介入而形成。中医药的“辨证论治”、“辨
病论治”理念在简单的动物模型体内似乎难以得到映证;④
中医药的“扶正固本”理念不适合使用动物药理模型进行研
究与验证。因为,动物药理模型都是病因在先;⑤人类基因
组学的发展已经给这里所述药理模型问题提供了一揽子解
决的可能。但是如果中药(包括西药)的疗效研究仍然须经
过整体动物评价,并把整体动物药效评价作为主要依据的
话,这里所述的动物药理模型和人体之间存在差异的问题仍
然是存在和突出的。因为人类基因组学只涉及人类,动物与
人体差异的因果关系在这里是逻辑循环的。
2.6 “两个基本讲清”的困惑 基本讲清中药复方的化学
成分与基本讲清中药复方的药效和作用机理是目前针对中
药研究提出的总体要求。两个基本讲清的合理性是不言而
喻的。与对西药的要求相比,对中药的“两个基本讲清”与
中药研究的现状更加有所贴近。然而这两个“基本讲清”依
然没有跳出“用西药的思想去管中药”的框架。从反驳的角
度讲,中医药的一些理念本身就超出了西医西药的认知范
畴;从技术的角度讲,现有的手段还不能做到“两个基本讲
清”;从辩护的角度讲,中医药的研究还拿不出比“两个基本
讲清”更有说服力的规范要求。
2.7 病例调查的困惑 至此,讨论又回到了“先有实践,还是
先有规范”的问题原点。其实,既然基层民间已经存在着一些
使用新的中药组方治疗疾病的先期实践,如果能有一种严格
的病例调查方法用来判定这些实践的真实结果,对推动中药
的研究也具有积极意义。但在伦理和法规层面,不能形成惯
例,否则滥施于人体的问题难以控制。其次,在这些先期的医
学实践中,病例也大多零散、杂乱,很难形成规范统计的调查
结果。“实践第一”的认知理念在医药实践方面也倍受困惑。
2.8 自然资源的困惑 倡导中药研究的人士经常强调的话
题之一是自然资源的宝库面广量大,似乎从中得到知识和物
质的潜力还远未穷尽。其实事情的并非完全如此。绝大多
数已知植物中的大多数体化学物质都已有所阐明。未知植
物的发现、已知植物中未知新化学物质的发现以及它们新药
用功效的发现都是十分艰难的科学研究工作。另外,中药传
统地道药材供应的短缺,非地道药材和原产地人工种植药材
与地道药材品质上的差异也都是自然资源方面的困惑。
2.9 制备、质控的困惑 中药制备方面的主要问题是,①如
何用简便高效的方法把大量没有药用意义的物质分离出去
(如鞣质);②如何保证每一批次药物内在品质的基本一致。
总之,如此这般的种种困惑决定了中药进步的长期性和艰巨
性。寄希望于一两个新认识的产生、新方法的应用、新法规
的实施就可以一举振兴中医药事业的想法是不够现实的。
3 中药进步的方向
首先,中医学说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整体观念。中医整体
观念的主要内容有两个部分,一是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
体,各脏器组织在生理上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而又相互制
约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二是人与自然界具有统一
性,人体对环境的变化有着反应和响应。用宏观认识论的理
念对中医的这种整体观进行解读,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其中的
合理性。其次,中药的进步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技术问
题,还要从社会存在、行政监管等多个角度的综合平衡去认
识和讨论中药的进步。
在基本认同上述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尝试着对如何发
展中药的事项做出一些讨论。
3.1 动物安全性和有效性 讨论中药发展的全部意义在于
中药的人体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动物水平上“基本讲清
中药复方的药效和作用机理”的研究只有阶段性的意义,而
不具备人体水平“基本讲清”的全部意义。另外,动物水平
“基本讲清安全性”的意义,在伦理层面上的意义要远远大
于动物水平“基本讲清有效性”的意义。因此,动物研究阶
段最重要的事项是中药的安全性。
3.2 动物有效性和人体有效性 动物体外和动物整体药理
模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物在人体水平上可能的药理
作用。因此在动物水平上,甚至“基本讲清有效性”都是不
必过分追究的一个事项。只要动物的安全性试验可以确认,
·532·
第33卷第3期
2008年2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3
February,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