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氮磷钾对马蓝营养生长与叶片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为爵床科板蓝属植物。马蓝是福建的道地药材之一,其加工制得的粉末或团块为青黛,称“建青黛”[1]。青黛的有效成分为靛蓝和靛玉红。目前对马蓝的研究主要是靛蓝、靛玉红的含量[2-3],化合物的分离[4],病虫害的防治[5],栽培技术[6],在施肥方面仅见魏世勇等[7]对贵州省栽培的马蓝的施肥进行了初步研究,但并未涉及靛蓝的含量与不同施肥配比的关系,因此加强对福建省马蓝栽培的施肥研究,对福建省马蓝的GAP栽培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全 文 :氮磷钾对马蓝营养生长与叶片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张英娇,魏道智,宁书菊,刘 文
(福建农林大学 生命科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收稿日期] 20080922
[通信作者] 魏道智,教授,从事药用植物研究和新药研发。Tel:
(0591)83789443,Email:weidz888@sohu.com
  马蓝Baphicacanthuscusia(Nees)Bremek.为爵
床科板蓝属植物。马蓝是福建的道地药材之一,其
加工制得的粉末或团块为青黛,称“建青黛”[1]。青
黛的有效成分为靛蓝和靛玉红。目前对马蓝的研究
主要是靛蓝、靛玉红的含量[23],化合物的分离[4],
病虫害的防治[5],栽培技术[6],在施肥方面仅见魏
世勇等[7]对贵州省栽培的马蓝的施肥进行了初步
研究,但并未涉及靛蓝的含量与不同施肥配比的关
系,因此加强对福建省马蓝栽培的施肥研究,对福建
省马蓝的GAP栽培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福建栽培种马蓝扦插枝条,由福建农林
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道智教授鉴定。盆栽基质为园
土与河沙 (4∶1)混合,于温室中栽培,共36盆,每
盆装土75kg,栽培4株马蓝。肥料品种:尿素(N
46%);过磷酸钙(P2O515%);氯化钾(K2O60%)。
1.2 试验设计 试验运用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
方法。2007年8月选取生长健壮的嫩枝作为扦插
枝,沙培生根,9月21日选取生根情况和长势一致
的苗进行装盆定植,适时浇水除草,每盆应该施入的
全部肥料分为2次施下,即1次基肥和1次追肥。
按正交表L9(3
4)设计3因素3水平(表1),共9个
处理,每小区4株,重复4次,随机排列。
表1 试验因素及水平 g/盆
水平

(N)

(P2O5)

(K2O)
1 12 015 045
2 24 030 090
3 36 045 135
1.3 靛蓝、靛玉红的提取 在马蓝生长旺盛期,即
开花之前,取马蓝第2片完全展开叶,于65℃烘箱
烘干至衡重,磨碎,称取025g用氯仿提取,定容至
50mL量瓶,利用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产的 UV
91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运用双波长法测定靛
蓝、靛玉红含量[8]。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氮(N)、磷(P)、钾(K)配比对马蓝鲜重的
影响 各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变化范围在
4209~15232g,处理 1(A1B1C1)的鲜重最大达
15232g,表明 N,P,K不同配比对马蓝鲜重有明显
的影响(表2)。对不同处理的鲜重进行分析得到,
N,P,K3种元素的极差分别为8569,528,1981,
因此氮磷钾影响马蓝鲜重的效应为 N元素 >K元
素>P元素,其中P的极差小于空列的极差951,表
明P对马蓝鲜重的影响不明显。对不同处理鲜重
进行方差分析得到,由N元素引起的变异差异极显
著,与直观分析相一致。N元素中 A1水平鲜重最
高,A3水平鲜重最低,3个水平间差异显著,其中 A1
和A3差异极显著,所以对于鲜重,N元素 A1(12g/
盆)水平最优。P元素和 K元素均是第1水平鲜重
最高,3个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表 3)。所以 P
的最佳施肥量为015~045g/盆,K的最佳施肥量
为045~135g/盆。
表2 不同处理鲜重分析
No.

(N)

(P2O5)

(K2O)
空列
鲜重平均值
/g/盆
1 1 1 1 1 15232Aa
2 1 2 2 2 13781ABab
3 1 3 3 3 13725ABab
4 2 1 2 3 10687ABabc
5 2 2 3 1 8149ABabc
6 2 3 1 2 10180ABabc
7 3 1 3 2 4209Bc
8 3 2 1 3 6613ABbc
9 3 3 2 1 6209ABbc
  注:数字后大写字母不同表示两者间达极显著水平,小写字母不
同表示差异达显著水平(表3同)。
·9921·
第34卷第10期
2009年5月
                           
Vol.34,Issue 10
  May,2009
表3 各因素鲜重水平间差异比较 g/盆 
水平

(N)

(P2O5)

(K2O)
1 14246Aa 10043 10675
2 9672ABb 10038 10226
3 5677Bc 9514 8694
对9个处理的方差分析表明,处理1(A1B1C1)
鲜重最高,与处理7(A3B1C3)差异极显著。处理1
与处理2~6差异不显著,处理1与处理7~9差异
显著,处理8,9与处理7差异显著(表2)。表明处
理1(A1B1C1)为最优组合。直观分析的结果表明
A1B1C1是提高鲜重的最佳组合,与方差分析结果一
致。但是要更准确地确定 3种元素的适宜配比还
需进一步地筛选试验。
2.2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靛蓝和靛玉红质量分数的
影响 处理6靛蓝质量分数最高(08109%),处理
最低8(06472%),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表
4)。对不同处理的靛蓝的含量进行分析得到,N,P,
K3种元素及空列的极差分别为00305,00991,
00462,00737,在3因素中,B(P元素)处理极差
最大,其次是C(K元素),A(N元素)的极差最小。
因此,从直观分析来看,3种元素影响靛蓝含量的效
应为P元素>K元素>N元素 ,而且K,N元素的极
差小于空列的极差,表明K,N元素影响靛蓝含量的
主效不明显。
表4 不同处理靛蓝、靛玉红质量分数 % 
No. 靛蓝 靛玉红
1 06666 003328
2 06916 003538
3 07824 002503
4 07370 002562
5 06843 003908
6 08109 002985
7 07967 002922
8 06472 002105
9 07271 002340
  靛玉红以处理5为最高(003908%),处理8
最低(002105%),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不同
处理的靛玉红的含量进行分析得到,N,P,K3种元
素及空列的极差分别为00070,00057,00031,
00080,由极差A>B>C可知3种元素对靛玉红含
量的影响效应为 N元素 >P元素 >K元素,但是这
3因素的极差均小于空列的极差,表明 N,P,K3种
元素,对靛玉红含量影响的主效均不明显。
对于N元素,在A2水平单位质量的靛蓝和靛玉
红含量最高,各水平间差异不显著,结合 N元素在
A1水平时鲜重最高,且对鲜重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所以,在本实验中 N元素的最优水平为 A1水
平(表5)。
表5 各因素有效成分水平间差异比较 % 


靛蓝
A(N) B(P2O5)C(K2O)
靛玉红
A(N) B(P2O5) C(K2O)
1 0713507334 07082 003123 002937 002806
2 0744106743 07186 003152 003184 002813
3 0723707735 07545 002456 002609 003111
对于 P元素,靛蓝的含量在 B3水平时达到最
大,B2水平时最低,3个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靛玉
红的含量在 B2水平时达到最大,B3水平时最低,3
个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另外由靛蓝含量的方差
分析可以看到,N,P,K元素的显著水平分别为
08540,02248,06843,P元素的显著水平明显
低于 N,K元素的,且极差分析中 P元素影响靛蓝
含量的主效明显,所以在生产中也应该重视 P的
施肥量。
对于K元素,在C3水平下单位质量的靛蓝和靛
玉红的含量达到最大,C1水平下靛蓝和靛玉红含量
均最低,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3 讨论
试验的结果表明,3种大量元素对马蓝鲜重效
应的大小依次是 N,K,P,关键因素是氮肥和钾肥,
与魏世勇研究不同施肥对贵州省栽培的马蓝养分含
量及产量的影响中的结果基本一致[7]。直观分析,
A1B1C1是3因素的最佳处理组合。因此在进一步试
验时,可在筛选最佳施肥配方时,增加 N,K元素的
水平密度,以获得更准确的施肥配方。
试验结果表明,N,P,K对马蓝叶片单位质量中
的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相
对而言,P对其影响较大。靛蓝和靛玉红是马蓝体
内次生代谢的产物,光合产物是其合成的物质基础,
虽N,P,K会影响光合作用,但是从光合初级产物到
次生产物的形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说明3种
元素不能直接影响这2种成分的合成。
·0031·
第34卷第10期
2009年5月
                           
Vol.34,Issue 10
  May,2009
本试验结果为盆栽法得到的结论,距大田条件
的栽培还有较大距离,虽可为马蓝优质化栽培和大
田配方施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但在大田
实际施肥中还须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子。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1230.
[2] 潘金火,李国荣.四种大青叶药材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比较
[J].中药材,2000,23(5):254.
[3] 侯惠婵,梁少珍.HPLC法测定马蓝根、茎、叶中靛玉红、靛蓝的
含量[J].中药材,2006,29(7):681.
[4] 魏欢欢,吴 萍,魏孝义.板蓝根中甙类成分的研究[J].热带
亚热带植物学报,2005,13(2):171.
[5] 张丹雁,朱家辉,杜沛欣.南板蓝根病虫害调查与防治[J].湖
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7(1):195.
[6] 魏世勇.南板蓝根的栽培技术[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5,15(1):38.
[7] 魏世勇.不同施肥对南板蓝养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J].信阳
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3):70.
[8] 刘 依,韩鲁佳,闫巧娟.板蓝根中靛蓝和靛玉红的提取及其
质量分数的测定[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6):5.
[责任编辑 吕冬梅]
·1031·
第34卷第10期
2009年5月
                           
Vol.34,Issue 10
  May,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