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汶川地震对川芎产业发展的影响



全 文 :·学术探讨·
汶川地震对川芎产业发展的影响
尹鸿翔,张艺,祝捷,古锐,童应鹏
(成都中医药大学 民族医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摘要] 川芎主产区位于此次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地震对川芎产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本研究通过对震后受
灾产区的实地考察,掌握了地震灾害对川芎苓种基地、药材生产、市场行情等方面产生的负面效应,并进一步对其可能机制和
远期影响作出了初步分析。结合灾区产业重建的现实需求,提出了震后川芎产业恢复重建基本策略,可作为科学制订川产道
地中药材产业重建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益参考。
[关键词] 汶川地震;川芎;恢复重建
[收稿日期] 20081119
[基金项目] 2010年版药典修订项目(YZ043044)
[通信作者] 尹鸿翔,Tel:13880625680,Email:hongxiangy1979@
126.com
  5·12汶川地震震级高、波及范围广、次生地质灾害严
重、救灾难度极大,是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
特大震灾使震区中药材产业继年初雨雪冰冻灾害之后,再一
次遭受重大损失,仅震中汶川县就有700余hm2中药材基地
被毁。川芎 LigusticumchuanxiongHort.因其道地产区大部
位于此次地震的重灾区,受损尤为严重。为了切实把握震后
川芎产业灾损的范围、程度,以便提出科学合理的灾后重建
对策,课题组多次深入地震重灾区,对受灾川芎主产地进行
实地考察和评估。
1 方法
1.1 实地考察 基于药用植物资源学野外调查的基本模式
和方法[1],对川芎生产片区进行踏查,对区内重点乡镇开展
详查;根据资源集中分布和产地代表性原则,确定以地震极
重灾区都江堰市彭州市什邡市为调查路线,全程进行药材
样本收集及图文信息采集。
1.2 文献查考 配合重点产区详查工作,搜集并查阅相关
资料,如《灌县志》、《彭州志》、《四川道地中药材志》等地方
志及中药志,以全面掌握震前川芎产业发展概况;参阅震后
发布的“汶川 8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及主产区卫星遥感
(RS)图,辅助评估次生地质灾害对川芎产销环节及产区农
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1.3 关键人物访谈 配合实地考察,设计调查问卷,在踏查
和详查过程中对川芎种植大户、相关科研人员、制药企业、产
区政府主管部门进行访谈,重点摸清震后川芎产销受损情
况,并核实文献数据以作出客观评估。
2 震前川芎种植业发展概况
成都平原西侧因其特有的地理气候条件,成为川芎最适
宜分布区,区内各县市均有较大种植规模,产量占全国的
90%[24],其中尤以都江堰市和彭州市两地产量大,知名度
高,为全国各大药市最主要的货源地。
都江堰市是川芎原产地,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近
年通过规范化种植(SOP)技术的改造,震前全市川芎年收益
7000余万元。2006年依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成功
申请“都江堰川芎”地理标志产品,制订了川芎生产质量标
准,同年,该标准被批准为国家标准,进一步推动了都江堰川
芎的现代化和品牌化。据《彭州志》记载,彭州市早在明代
已开始家种川芎,目前为全国商品川芎基地,2008年预计产
量在9500t。该市川芎种植遍布坝区大部分乡镇,尤以敖平
镇为最,全镇种植面积近133×103hm2,被四川省农牧厅授
予 “川芎之乡”的称号,是全国最大的川芎产业化基地[5],其
川芎GAP基地项目多次获省、市科技进步奖,配套企业发展
良好,川芎种植已成为彭州市标志性特色优势产业。
其他种植规模较大、产业优势明显的地区还有什邡市、郫
县等地,见表1,占全国产量的90%。震前收购价40元/kg
(苓种),100元/kg(药材)。震后收购价04元/kg(苓种),
60元/kg(药材)。并带动了周边区县,如大邑、邛崃、彭山
等,由于易栽种、周期短、利润高,均取得了立竿见影的经济效
益。川芎作为特色经济作物,每 667m2收入达 3000~
4000元,是小麦、油菜等传统作物的3倍,经济效益可观。
表1 地震灾区川芎产销情况
主产区 种植规模/hm2 受灾程度
彭州市  317×103 极重
都江堰市 167×103 极重
什邡市  133×103 极重
郫县   120×103 重 
3 灾损情况概述及原因分析
川芎苓种繁殖基地及药材栽种区几乎全为地震重灾区,
·6112·
第34卷第16期
2009年8月
                           
Vol.34,Issue 16
 August,2009
据国务院公布的汶川地震受灾县市名单,川芎主产区都江堰
市、彭州市、什邡市均为极重灾区县;又据中国国家地震局发
布的“汶川8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沿龙门山脉分布的川
芎苓种基地(汶川县水磨镇,彭州市通济镇、白水河镇,什邡
市八角镇等)均处于汶川地震的Ⅸ度烈度区,而药材种植区
(沿山坝区)则处于Ⅷ度烈度区。地震对川芎药材的生产、
采收加工和销售等环节造成了严重影响,特别是川芎苓种基
地的损毁,将直接影响后期药材栽培,曾经兴旺的川芎产业
遭遇困境。
川芎苓种地损毁严重,直接影响后期药材栽种,经济损
失巨大。川芎具有“山上育苓、平坝种芎”的生物学特性,其
繁殖材料(苓种)的培育位于海拔1100~1500m的中山地
区[2],即四川盆地西缘山区(龙门山脉一线)[24],因而受灾
尤为严重。部分苓种地被塌方掩埋,绝收已成定局,同时,通
往苓种基地的交通通讯设施破坏严重,山区人员伤亡亦较
大,使残存苓种大量欠收。震后四川省农业厅印发的《灾后
恢复农业生产技术方案》明确指出“此次地震重灾区的都江
堰、汶川、彭州为我省道地药材川芎种源苓种的繁殖区,苓种
生产将受到严重影响”;“所在地农业部门要尽其所能,帮助
种植户搞好苓种后期管理,力争最大限度保住现有种源,保
证下半年川芎的生产用种”。以苓种基地什邡市八角镇为
例,至2008年9月,全镇尚有26hm2川芎苓种无人问津,即
将枯萎倒苗。
灾情延误药商收购,直接影响药材产销 调查发现,农户
种植川芎有2种模式:一是自种自卖,随行就市;另一种是由
彭州敖平镇的药商来“寄种”,即每年腊月商人借用当地村
民土地,委托村民栽种管理,到收获季节,药商用米或钱来
换,大多数药农采用后一种模式。然而,由于震后药商或已
遇难,或忙于重建家园,资金短缺,当初的收购承诺无法兑
现,致使川芎销售行情疲软,产区苓种收购价低至04元/
kg,竟不及2007年的1/10,加之外省药商对震灾的忧惧,延
误了入川收购时节,加重了药材积压,收购价较之2007年下
跌约40%,使受灾药农雪上加霜,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
震后人员伤亡及外迁造成劳动力紧张,加工存储设施被
毁更降低了药材的产量及品质。川芎传统采挖期为5月下
旬,震后产区生产生活秩序陷于混乱,受灾农户无暇顾及川芎
的采挖,导致产新无力。地震后房屋倒塌,晒坝破损,药材无
处晾晒和储存,抢收的川芎被随意堆放在室外路边,6月后产
区进入雨季,川芎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极易回潮霉烂,挥发性
的药效成分也加速散失,进一步使药材的产量和品质降低。
次生地质灾害频发,农业基础设施被毁,部分苓种基地
重建难度大。地震引起的次生地质灾害(山体滑坡、堰塞湖、
泥石流)频发,通往苓种基地的交通通讯时断时续,主产区以
农田水利系统(沟渠、塘坝、提灌站)为代表的农业基础设施
大量被毁,地处山区的部分苓种基地就地恢复重建难度极
大、风险高,安全生产难以保障,这给川芎药材产业的复苏与
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农业生态系统退化,药材生产远景堪忧。地震引起的光
照、温度、水分、土质等环境因子的改变将最终影响产地生态
系统的结构组成及生物物种多样性,灾区农业生态系统面临
严重退化。
由于川芎种植区地处下游平坝区,灾后水质的恶化将直
接危及药材的生长和品质。地表植被的破坏也加剧了山区
水土流失,龙门山区大量工矿企业治污设施被地震破坏后引
发的“工业三废”、有害矿渣的外泄均在不同程度上对灾区
土壤造成污染,因土质衰退而加剧川芎原本严重的镉(Cd),
砷(As)等有害元素超标问题需要引起特别关注[2]。山体崩
塌还严重损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食物链的破坏使整
个生态系统的自持和承载能力降低,川芎更易受到次生性农
林有害生物的影响,可能暴发病虫害,危及药材生产。
4 震后川芎产业恢复重建对策
4.1 迅速抢修受损农业基础设施,保证来年药材生产 汶
川地震及其次生地质灾害(山体滑坡、堰塞湖、泥石流)使以
农田水利系统(沟渠、塘坝、提灌站)为代表的农业基础设施
大量被毁,给灾后农业复产造成极大困难。但是,四川省农
业基础地位不会就此削弱,国家三农政策和专项资金在灾区
的落实、支持力度还会因此加大,相关部门和药农应积极利
用赈灾资金物资,在立春前后(2月上旬)迅速修复和重建受
损农业基础设施(水利设施、机耕道、农技服务站点等),为
川芎苓种生产和大田种植尽早恢复奠定物质基础。
4.2 灾区科技、农业和卫生系统主管部门尽快组织开展灾
后川芎主产区的系统调查和科学评估[6] 重灾主产区彭州
市、都江堰市、什邡市等地应根据《四川省灾后恢复农业生产
技术方案》和《成都市农业灾后生产力布局和结构调整实施
规划》实施:①苓种基地直接受损情况统计;②川芎产销企业
灾损情况调研;③产区受灾范围和程度的确定;④栽种加
工销售环节灾损原因分析;⑤药材产销市场环境及农业生
态环境动态评估监测等专项调研工作,为川芎产业恢复重建
具体实施方案的制订提供详尽数据。在此基础上,围绕国务
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结合后期省级中医
药产业灾后重建规划,在3年恢复期内完成制订川芎产业恢
复重建细化方案。
4.3 科研部门积极开展针对性的川芎产业灾后恢复重建关
键技术研究 依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区《生态
修复专项规划》进行川芎产区农业生态支撑系统的修复与
重建;①基于3S技术,进行地质脆弱区川芎苓种基地异地迁
建的可行性研究;②基于药效成分 HPLC指纹图谱、原子吸
收重金属含量测定等技术开展震后川芎药材品质动态变化
监控及成因分析;③川芎药材规范化栽培和采收加工技术的
示范及推广等专项课题,并争取国家及地区重大科研计划立
项。2010年前在都江堰市和彭州市分别建立1个苓种重建
示范基地、1个药材灾后生产恢复科技示范区及配套的药农
·7112·
第34卷第16期
2009年8月
                           
Vol.34,Issue 16
 August,2009
技术培训点,为川芎产业恢复重建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4.4 发扬行业协会、种植大户传统的组织管理及技术经验
优势 作为川西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川芎种植的产业优势明
显,产区多年来兴起了一批专业种植大户、技术能手和行业
协会,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管理经验,在国内外中药材产业圈
具有相当的口碑和影响力,这为川芎产业的恢复重建提供了
一定的人力、人脉资源和技术后备力量,特别是敖平镇川芎
协会震后利用“农信通”信息系统及时组织广大药农抢收川
芎,挽回灾后损失近千万元,在重建过程中应充分借助这一
优势,采取如下措施:①依托行业协会进一步搭建和完善信
息服务平台,建立种植档案,推动传统川芎种植业的组织管
理现代化;②帮扶种植大户和技术能手克服灾后生产困难,
稳定现有种植规模,保证来年苓种供应和药材产新;③号召
协会和大户借助原有销售渠道组织全国各地药商尽快入川
收购,拉动药材价位至2007年同期水平,减少因灾积压造成
的经济损失。
4.5 结合2008年10月中央关于农村土地问题改革的重要
决定 积极变革传统“寄种”模式,推进川芎产业的规模化、
集约化经营。①结合受灾农户迁移集中居住,加快受灾产区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调整灾区农业种植结构,通
过转让、租赁、置换等手段,实现川芎成片化、集约化种植;②
继续推进龙头企业+协会+种植户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协调
银行对龙头企业提供灾后应急金融信贷支持,保证企业兑现
对药农的购销协议、落实保护价、开展定期技术咨询以稳定
产业发展共同体,逐步替代传统“寄种”模式,增强川芎产业
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4.6 领会四川省政府“限一退二进三”的灾后产业格局调
整思路借助援建省市经济技术扶持,恢复并提升中药材产业
在地区经济结构中的地位 龙门山地区以磷、煤为代表的工
矿业发达,震前为沿山各县市的支柱产业,震后该类工矿企
业均遭受重创,短期内复苏乏力,地区产业格局和重心面临
调整和转型,四川省政府对此提出了震区经济“限一退二进
三”(限制常规农业,压缩工矿业,发展第三产业)的产业结
构调整思路,这为以川芎种植及其健康产品开发为代表的特
色中药产业发挥替代优势提供了难得机遇,应借此在地区经
济重建规划中争取有利地位;在恢复发展期内充分借助对
口援建省市资金技术扶持,积极吸纳其富余资金、先进技术
和现代理念,承接相关产业转移,重点开展川芎的精深加工
和资源综合利用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依托援建省市的媒
体平台扩大产品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数个拳头产品,
做强一批龙头企业,为灾区群众切实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经
济收益,促进灾区经济复苏。
[参考文献]
[1] 郭巧生.药用植物资源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22.
[2] 贾敏如.川芎、川白芷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研究[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37.
[3] 中国药材公司.中国中药区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355.
[4] 徐国钧,徐珞珊.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M].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72.
[5] 闻章.地震后药材市场川产中药材行情简析[J].全国药材信
息,2008:7.
[6] 古锐,张艺,钟世红,等.汶川地震对川药产销影响的初步分析
[J].中草药,2008,39(11):11.
[责任编辑 吕冬梅]
本刊重要启事
本刊已开通在线支付功能,作者请登录本刊网站 www.cjcmm.com.cn“作者中心”,点击在线充值,可以
选择网上银行(没开通网银功能的帐户可以选择信用卡充值)和手机充值卡2种充值方式,充值成功后系统
会显示您的账号余额。然后您可以根据稿件状态和编辑部邮件通知来缴纳相应的费用,如审稿费,发表费
等。如有疑问请咨询鲍雷编辑:13683362408,178562955@qq.com。
·8112·
第34卷第16期
2009年8月
                           
Vol.34,Issue 16
 August,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