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在不同茬口土地上的当归育苗研究



全 文 :在不同茬口土地上的当归育苗研究
马伟明1,郭凤霞1,陈 垣2,温 健1,庄童琳1
(1.甘肃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甘肃农业大学 农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收稿日期] 20080723
[基金项目]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I37B02);
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2GS042A4301306,2GS064A4301908);甘
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560433)
[通信作者] 郭凤霞,Tel:(0931)7631875,Email:cygcx@yahoo.
com.cn
  当归为伞形科二至三年生草本植物 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其干燥根入药,有补血活血,
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1]。甘肃岷县、宕昌和
渭源是我国优质当归的主产区(道地当归),年产量
占全国的 90%以上,是著名的“秦归”基地[2]。然
而,当归生产采用生荒地育苗,即在荒山荒坡砍林开
挖草皮育苗,严重破坏了天然植被,加剧了泥石流发
生,一些重要野生药用资源已濒临灭绝[3]。传统认
为熟地育苗易形成老小苗。目前,尚未见不同作物
茬口的当归育苗的相关报道。本研究利用主产区不
同农茬口进行当归育苗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宜当归
育苗的土壤。
1 材料
1.1 供试土壤 不同茬口土壤于2007年4月在甘
肃省岷县当归种植基地采集。其中,生荒地土采自
当地荒山坡(东经 104°01′,北纬 34°26′),黄芪茬
土、马铃薯茬土和当归茬土均采自岷县农场,农茬口
均连作2年。土壤采样采用3点式顺序抽样方法,
即每个茬口地选取相隔平衡的3点作为取样点,每
个取样点在距离地表0~20cm和20~40cm处分
别取样,3个点的土壤混匀后作为该茬口土壤样品。
1.2 供试种子 当归种子由甘肃省定西地区岷县
中药材技术指导站提供。
2 方法
2.1 处理 ①生荒地土壤(对照);②黄芪茬口土
壤;③马铃薯茬口土壤;④当归茬口土壤。
2.2 试验设计 不同茬口当归育苗采用盆栽试验,
于2007年5月20日在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中草药
实验室进行,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3
次重复。将不同茬口的土壤分别各称取750kg,分
别加入(NH4)2HPO400036kg拌匀后分装3盆,每
盆土250kg,当归种子播深1cm。试验期间环境模
拟甘肃岷县当归产地生产环境,空气湿度保持60%
左右,温度保持15~20℃。当归于2007年5月27日
陆续出苗,出苗第110d小心挖取当归幼苗,清洗后
立即测定各处理当归苗根长,吸干表面水分后测定根
鲜重、单株重、根系活力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根系
活力按照TTC(2,3,5triphenyltetrazoliumchloride,氯
化三苯四氮唑)还原法[4]]测定,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按
照紫外吸收法[4]测定(UV7501/Vis,日本)。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茬口的土壤对当归实生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同茬口土壤下培育的当归实生苗根长、根重和
单株重均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其中黄芪茬口当
归实生苗根系发达,根最长,分别比对照(生荒地)、
马铃薯和当归茬口培育的当归苗根长增加 016,
162,07cm,其中与马铃薯茬口苗根长和单株鲜重
的差异分别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单株根鲜重达显著
水平。黄芪茬口当归根鲜重和单株鲜重均最大,生
长略优于生荒地和当归茬口培育的当归苗,但三者
的差异不显著(表1)。
表1 不同茬口的土壤对当归育苗的影响
(珋x±s,n=15)
不同茬口
的土壤
主根长
/cm
单株根鲜重
/g
单株鲜重
/g
马铃薯 239±128bB 0015±001bA 016±009bB
当归  331±162aAB0025±002abA 033±029abAB
生荒地 385±088aAB0042±004aA 041±035aA
黄芪  401±164aA 0043±004aA 042±031aA
  注:不同小写字母、大写字母分别表示在 P=005,P=001水
平差异显著(表2同)。
3.2 不同茬口的土壤对当归实生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255·
第34卷第5期
2009年3月
                             
Vol.34,Issue 5
 March,2009
 黄芪茬口培育的当归成苗根系活力最强,极显著
高于其他床土培育的当归实生苗的根系活力。马铃
薯茬口当归苗根系活力最弱;其次为当归重茬口培
育的当归苗根系活力,但其与生荒地当归苗根系活
力差异性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黄芪茬口有利于当
归根系的发育,进而促进地上部分生长(表2)。
表2 不同茬口的土壤对当归成苗根系活力和可溶性
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珋x±s,n=15)
不同茬口的土壤 根系活力/A485nm 可溶性蛋白质/mg·g-1
马铃薯 0082±0010cC 2413±0008dD
当归  0143±0011bB 2922±0145cC
生荒地 0148±0014bB 4492±0105bB
黄芪  0530±0010aA 5809±0024aA
3.3 不同茬口的土壤对当归苗根的可溶性蛋白质
含量的影响 不同茬口当归实生苗根的可溶性蛋白
质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表2)。其中,马铃薯
茬口和当归重茬口培育的当归实生苗根的可溶性蛋
白质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而黄芪茬口当归根的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
4 讨论
4.1 黄芪茬口有利于当归苗的生长发育 前茬作
物带走的养分和水分、残留在土壤中的植株体、根际
微生物、伴随作物发生的杂草和病虫害、耕作栽培技
术对土壤的影响和作物向土壤中分泌的物质等,构
成了茬口特性,茬口特性的好坏最终体现在后茬作
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上[5]。李志武等[6]研究发现,
不同茬口对日本落叶松育苗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结
果表明,不同茬口对当归幼苗生长发育也具有显著
影响,其中黄芪茬口有利于当归苗的生长发育,植株
生长势强,而马铃薯茬口当归长势最弱,易形成老小
苗,其次为当归重茬育苗。张广学和李静华研究认
为老小苗不易越冬贮藏,而且定植后易发生早期抽
薹[7],而早期抽薹造成商品根因木质化失去药用价
值。但小龄壮苗早期抽薹率低。由于黄芪茬口培育
的当归苗具有抗早期抽薹的生物量基础,故生长发
育快,抗逆性强,成为健壮质优的当归苗。所以黄芪
茬口的土壤是较适宜的替代生荒地的当归育苗床
土。
4.2 不同茬口育苗对当归根系活力具有显著影响
 根系活力是用来衡量根系长势的重要生理指标。
活力越高,则根系越健壮,有利于植株的生长[4,8]。
本研究表明,黄芪茬口当归苗根系活力显著高于生
荒地处理,重茬口和马铃薯茬口当归苗根系活力均
较低,尤其马铃薯茬口当归苗根系活力最低,这为不
同茬口育苗当归生长发育的差异性提供了根系生化
证据。
4.3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当归成苗过程中具有重
要作用 可溶性蛋白质与抗逆性呈正相关[4,9]。本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茬口的当归实生苗,其根系可溶
性蛋白质含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表现出与根系活
力相一致的差异性。黄芪茬口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
高,其次为生荒地处理,重茬口和马铃薯茬口处理的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低。由于黄芪是豆科植物,具
有生物固氮作用,黄芪茬口为培育小龄壮苗和抗逆
性强的当归苗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土壤环境。
综上所述,黄芪茬口有利于当归幼苗的生长发
育,是可替代生荒地进行当归育苗的适宜床土。在
当归产区,若黄芪茬口配合施用有机肥,并搭遮阳网
育苗效果可能更佳,这是今后当归育苗示范研究的
主要内容。
[致谢] 甘肃农业大学理学院肖雯教授提供材料培养
试验平台;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2008届本科生
陈佳英、邹小花、席维香、杨滨、马文通和胡合生参与本研究
试验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一部[S].2000:101.
[2] 魏永红,胡建萍,杨 清.甘肃省县域特色农业发展探求———
岷县当归生产经营现状、前景及对策[J].甘肃农业,2004,221
(12):41.
[3] 陈 垣.甘肃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濒危资源保护对策[J].中
药研究与信息,2000,2(10):27.
[4] GuoFengxia,ChenYuan,LiXinrong,et.al.Enhancementof
lowtemperaturetoleranceinwatermelon(Citruluslanatus)seed
lingsbycoolhardeninggermination[J].AustJExpAgr,2007,
47(6):749.
[5] 王立祥,李 军.农作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6] 李志武,顾宇书,胡卫东,等.退耕还林地土壤及不同农茬对日
本落叶松育苗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07,2:3.
[7] 张广学,李静华.当归[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8] RobertsLW.Surveyoffactorsresponsibleforreductionof2,3,
5triphenyltetrazoliumchlorideinplantmeristems[J].Science,
1951,113:692.
[9] 柳晓磊,朱红林,林才多,等.盐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J].湖南农业科学,2007(2):37.
[责任编辑 吕冬梅]
·355·
第34卷第5期
2009年3月
                             
Vol.34,Issue 5
 March,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