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灯盏花种质资源灯盏乙素和咖啡酸酯含量



全 文 :

http://www.cjcmm.com.cn ·239·
Vol.34,Issue 2
January,2009
第 34 卷第 2 期
2009 年 1 月
灯盏花种质资源灯盏乙素和咖啡酸酯含量
杨生超 1,张雪峰 2,李 黎 1,刘有贵 2,萧凤回 1*
(1.云南农业大学 中药材研究所/云南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指导中心,云南 昆明 650201;
2.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24)
∗灯盏花 Erigeron breviscapus (Vant.)Hand-Mazz.
又名灯盏细辛或短葶飞蓬,为菊科飞蓬属多年生草本
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西
藏、湖南等西部和西南部海拔 1 200~3 500 m 的中山
和亚高山开阔山坡草地、林缘或疏林下[1],其药性味
甘温,具有散寒解表、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消积止
痛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及其
中风后遗症等,云南省每年收购野生灯盏花药材 1
000 t 以上,实现了灯盏花的规范化种植,建立了灯盏
花 GAP 基地[2]。灯盏乙素和咖啡酸酯是灯盏花中的活
性成分[3],种质资源是灯盏花育种的基础[4]。灯盏花
植株灯盏乙素含量也因不同产地、不同部位和生育时
期而异[5-6]。目前尚无有关灯盏花咖啡酸酯含量变化规
律的研究报道。本实验通过测定灯盏花灯盏乙素含量
和咖啡酸酯含量,评价不同种质资源主要有效成分,
以期为灯盏花种源筛选和良种选育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材料选用 2005年 3-5月采自云南、
四川、贵州等省,保育于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
限公司本部试验基地内的 33 份灯盏花种质资源,
见表 1。经云南大学苏文华副教授鉴定为灯盏花 E.
breviscapus。
灯盏乙素(野黄芩苷)和 1,5-O-二咖啡酰奎宁
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分别为
110842-200504,111717-200501)。灯盏乙素含量测定
用日本岛津 HPLC-10A 高效液相色谱仪,咖啡酸酯含
量测定用日本岛津 UV-240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2 方法 材料种植于 2006年 5-11月在云南生物
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试验基地内进行。2005 年对

[收稿日期] 2008-05-15
[基金项目]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4BA721A34);云南省
“十一五”社会发展攻关项目(2006SG016)
[通信作者] ∗萧凤回,Tel/ Fax:(0871)5227861,E-mail: fenghuixiao@
163.com
当年采集的灯盏花种质资源用毛笔进行居群内授
粉,在小拱棚隔离条件下制种,采收种子作为试验
用种并于 2006 年 4 月 1 日播种。
播种后 130 d,灯盏花处于盛花期,每份种质
资源按 3 个重复,每个重复按五点取样法随机取样
10 株,干燥后作为含量测定的样品。2007 年 1–4
月在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质量控制部
质量检测室内按照《中国药典》的方法[6]测定灯盏
乙素和咖啡酸酯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灯盏花种质资源灯盏乙素含量 灯盏花种质
资源主要有效成分灯盏乙素含量,见表 2。不同灯
盏花种质资源的灯盏乙素变化在 0.21%~1.73%,平
均值 0.88%,RSD 50.00 %。在 33 份种质资源中,
D34,D87,D43,D44,D46,D47,D48,D49,
D50,D51,D59,D60 等 12 份种质资源灯盏乙素
大于 1%,含量较高。
2.2 灯盏花种质资源咖啡酸酯含量 灯盏花种质
资源主要有效成分咖啡酸酯含量,见表 2。其变化
在 2.38%~4.84%,平均 3.33%,RSD 17.71%。在
33 份灯盏花种质资源中,咖啡酸酯含量大于 4%的
种质资源有 D32,D44,D46,D47 等 4 份。
2.3 灯盏花种质资源灯盏乙素含量和咖啡酸酯含
量的关系 对 33 份种质资源的灯盏乙素和咖啡酸
酯含量进行相关分析,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为 0.846 1,这由于灯盏花的灯盏乙素和咖
啡酸酯处于同一生物合成途径的前后 2 个分支点,
代谢路径部分相同引起的。
本研究在首次测定了采自我国灯盏花主要分
布区的云南、贵州和四川 3 省 21 个县(市)的 33
份种质资源主要有效成分灯盏乙素和咖啡酸酯含
量,其间存在丰富的变异,这与此前对云南省内的


http://www.cjcmm.com.cn ·240·
Vol.34,Issue 2
January,2009
第 34 卷第 2 期
2009 年 1 月
表 1 灯盏花种质资源概况
采集号 采集地(海拔) 采集号 采集地(海拔)
D32 云南双柏后山(2 050 m) D52 云南大理苍山(2 320 m)
D33 云南武定岩子头(2 300 m) D56 云南大理苍山(2 700 m)
D34 云南会泽待补(2 600 m) D59 四川西昌(2 600 m)
D35 云南昭阳靖安松杉(2 200 m) D60 四川德昌马鞍山(2 700 m)
D36 云南昭阳靖安西魁(2 200 m) D62 云南永仁高山(2 300 m)
D37 云南宣威德禄(2 120 m) D63 云南古城雪山村(2 860 m)
D38 云南鲁甸岔口(1 960 m) D65 云南香格里拉纳帕海(3 350 m)
D40 云南沾益石合(2 150 m) D66 云南大理苍山(2 200 m)
D42 云南沾益(2 130 m) D73 云南丘北(不详)
D43 云南马龙(2 100 m) D74 云南古城(不详)
D44 云南嵩明军马厂(2 050 m) D75 云南古城(不详)
D46 贵州印江梵静山山口(900 m) D76 云南香格里拉(不详)
D47 贵州印江梵静山护国寺(1 000 m) D77 云南香格里拉(不详)
D48 贵州雷山雷公山(1 000 m) D78 云南香格里拉(不详)
D49 贵州雷山雷公山(1 100 m) D87 云南会泽(不详)
D50 贵州雷山雷公山(1 200 m) D88 云南古城(不详)
D51 贵州雷山雷公山(1 300 m)
表 2 灯盏花种质资源灯盏乙素质量分数( ±x s ,n=3) %
采集号 灯盏乙素 咖啡酸酯 采集号 灯盏乙素 咖啡酸酯 采集号 灯盏乙素 咖啡酸酯
D32 0.87±0.18 4.09±0.03 D46 1.73±0.07 4.70±0.07 D63 0.36±0.10 2.38±0.05
D33 0.82±0.06 2.93±0.09 D47 1.61±0.07 4.10±0.02 D65 0.34±0.09 2.55±0.06
D34 1.40±0.04 3.81±0.02 D48 1.44±0.18 3.88±0.05 D66 0.64±0.09 2.85±0.08
D35 0.47±0.17 3.02±0.09 D49 1.24±0.13 3.80±0.07 D73 1.01±0.05 4.84±0.14
D36 0.82±0.10 3.15±0.15 D50 1.43±0.09 3.66±0.05 D74 0.26±0.07 2.52±0.03
D37 0.82±0.15 3.18±0.01 D51 1.35±0.11 3.91±0.03 D75 0.64±0.16 3.58±0.05
D38 0.48±0.08 2.82±0.23 D52 0.74±0.06 2.43±0.12 D76 0.74±0.04 3.07±0.05
D40 0.53±0.08 2.57±0.04 D56 0.40±0.09 3.28±0.05 D77 0.21±0.03 2.64±0.13
D42 0.55±0.06 2.66±0.05 D59 1.36±0.04 3.56±0.11 D78 0.52±0.06 3.58±0.03
D43 1.23±0.08 3.90±0.11 D60 1.04±0.03 3.18±0.13 D87 1.07±0.23 3.75±0.15
D44 1.61±0.08 4.09±0.08 D62 0.72±0.11 3.31±0.14 D88 0.56±0.08 3.47±0.06

灯盏花种质资源的研究结果[6-7]一致。
本试验研究表明,地理上相距较远的种质资源
间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明显,地理上相近的种质资源
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与这些居群基于 RAPD
分析的遗传关系的聚类分析结果相似[8],可能与这
些居群发生了遗传分化有关。由于灯盏花是广布
种,不同分布区生态地理的差异、地理隔离以及具
体生境的差别,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致使不同分
布区或生境的灯盏花在形态、生理、遗传、生态习
性等方面出现较大的分化[7],并已有研究证实在同
一地点空旷草地和疏林地的灯盏花的光合特征出
现了趋异适应,草地生境的光合补偿点和光合饱和
点高,而林下生境的适应于低光照,光合补偿点和
光合饱和点都低[9]。
灯盏花灯盏乙素含量高的是采自云南会泽、马龙、
嵩明,贵州印江、雷山,四川西昌、德昌,从地区上
看主要是滇东及四川和贵州。灯盏花种质资源的咖啡
酸酯含量高的种质资源中,除 D32 以外都是灯盏乙素
含量高的种质资源,灯盏乙素和咖啡酸酯含量呈极显
著正相关关系。灯盏花灯盏乙素含量的RSD 50.00%,
咖啡酸酯的RSD 17.71%,说明灯盏乙素变异较大,其
合成受环境影响较大。而咖啡酸酯受环境影响比较小。
因此在灯盏花的品质育种中,对灯盏乙素的选择是比
较有效的,而咖啡酸酯则选择效率比较低。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第 74 卷. 菊科
(一)[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297,308.
[2] 杨生超,吴道聪,王平理,等.红河灯盏花 GAP 基地环境质量
评价[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6,20(1):9.
[3] 中国药典.一部[S]. 2006:100,447.
[4] 王平理,杨生超,杨建文,等.云南灯盏花种质资源的考察与采
集[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29(2):25.
[5] 吴 丰,刘爱民,马 林.栽培灯盏细辛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测
定[J]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1):1092.
[6] 谭钦刚,杨允辉,唐丽萍,等.云南不同产地灯盏细辛药材中灯
盏乙素的 HPLC 测定[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8(4):18.
[7] 周利杰,李南高,虞 泓,等.云南灯盏花遗传变异的 RAPD 分
析[J].云南植物研究,2005,27(1):59.
[8] 杨生超,李永芳,赵 峥,等.灯盏花种质资源遗传关系的 RAPD
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3):20.
[9] 苏文华,张光飞,王崇云,等.短葶飞蓬光合生理生态的初步研
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3(2):142.
[责任编辑 吕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