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扦插方式对葛根幼苗质量的影响



全 文 :表4 各变异类型总生物碱含量和单株产量
SNKq检验(F001)
变异类型 自由度
总生物碱
1 2 3
单株产量
1 2
双珠芽 3 00245     0167  
柳叶  3 0027400274   0183  
阔叶  3 0029300293   0185  
细叶  3   0046200462   0284
4~5叶 3     00530   0333
  从表2可以看出,半夏各变异类型总生物碱含
量和单株产量呈现一定的相同变异规律。总生物碱
含量和单株产量均以4~5叶半夏最高,其次是细叶
半夏。表3方差分析表明,总生物碱含量和单株产
量在各变异类型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通过
SNKq检验进一步得出,总生物碱含量在4~5叶半
夏与其他各变异类型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细
叶半夏与双珠芽半夏之间也存在极显著的差异。
4~5叶半夏和细叶半夏与阔叶、柳叶半夏、双珠芽半
夏在单株产量上存在极显著差异,而4~5叶半夏与
细叶半夏的单株产量不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阔叶、柳
叶半夏、双珠芽半夏之间在单株产量上也不存在极
显著的差异。这表明,4~5叶半夏和细叶半夏与
其他变异类型相比较,具有较高的总生物碱含量和
单株产量。
4 讨论
各变异类型栽培于同一实验地中,其生长年限、
生长环境及管理措施相同,以及采用随机区组实验
设计,随机取样,因此就避免了环境差异和人为因素
造成的影响,总生物碱含量和单株产量的测定结果
是可靠和真实的。
半夏药材中,总生物碱是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因
此研究半夏总生物碱含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实验
分别计算和比较了各变异类型总生物碱含量和单株
产量。其中,总生物碱含量是从大量植株,从整体上
反映半夏各变异类型总生物碱含量的差别,而单株
产量则从单个植株,从个体上反映各变异类型总生
物碱含量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4~5叶半夏总
生物碱含量和单株产量均达到最高,细叶半夏也较
高。因此,该实验结果可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各变异
类型品质上的差异,也可为进一步的半夏优良种质
的选育以及品质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科卫,吴 皓,武露凌.半夏药材中脂肪酸成分的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5):291.
[2] YaoJH,ZhouXW,SunXF,etal.Expressionandpurification
ofanovelmannosebindinglectinfrom Pineliaternata[J].
MoleculBiotechn,2003,25(3):215.
[3] 李名旺,顾德兴,刘友良.半夏属若干变异式样及其演化[J].
武汉植物学研究,1997,15(4):317.
[4] 郭巧生,贺善安.半夏种内居群形态变异的模糊聚类分析[J].
植物资源与环境,1997,6(3):29.
[5] 彭延弟,李光胜.半夏植物形态变异的观察与研究[J].基层中
药杂志,2001,15(5):30.
[6] 李名旺,顾德兴,刘友良.半夏属的染色体数目、倍性与珠芽发
生的关系[J].植物分类学报,1997,35(3):209.
[7] 郭巧生,沈文飚,刘 丽,等.半夏种内不同居群酯酶和超氧化
物歧化酶同工酶酶谱特征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2001,10
(2):46.
[责任编辑 张宁宁]
[收稿日期] 20061020
[通讯作者] 杨文钰,Tel:(0835)2882004
扦插方式对葛根幼苗质量的影响
陈兴福,杨文钰,文 涛,刘卫国,汪晓辉,谭 昕,吴 萍
(四川农业大学 农学院,四川 雅安 625014)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 Puerarialobata(Wild.)
Ohwi或甘葛藤P.thomsoniBenth.的干燥根。葛根
性甘、辛,凉;具有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等
功效[1]。目前市场上的葛根药材多为野生,但随着
葛根产品的开发应用,野生资源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有的地方多年毁灭性地采挖野生资源,已造成资源
枯竭,全国不少地方已有人工栽培。生产上常用扦
插育苗或直接用藤栽,扦插技术不规范造成成苗率
·391·
第33卷第2期
2008年1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2
January,2008
低,直接栽藤成活率低且长出幼苗不整齐。种苗缺
乏已成为影响葛根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为了研究出规范化的育苗技术,作者于 2005年至
2006年分别进行扦插方式对葛根藤发芽及苗期生
长发育影响的试验,以期为制定葛根种苗生产技术
规程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四川田野葛业有限公司提供的粉葛
Pthomsonibenth。插条选择靠近块根的基部茎
蔓,用剪刀剪成7cm左右的插条,每节插条有1个
芽节。为预防葛根锈病发生,在扦插前一天用200
倍的50%多菌灵可湿剂溶液浸泡24h。
1.2 试验设计与测定方法
1.2.1 扦插角度试验 试验设置垂直(插条与地
面成90°)、斜插(插条与地面成45°)、平插(插条水
平平铺在苗床上,盖土3cm左右)等3个处理,重复
3次,随机排列。每处理扦插100根枝条,行株距各
10cm,小区面积1m2。
1.2.2 扦插深度试验 设置深度扦插(扦条深插,
葛藤的节插入地表下3cm左右,以下简称深插)、中
度扦插(葛藤节刚好插入表土,以下简称中插)、浅
插(葛藤节1/2插入土壤)等3个处理,重复3次,随
机排列。每处理扦插100根枝条,行株距各10cm,
小区面积1m2。采用垂直扦插方式扦插。
1.2.3 测定方法 3月10日布置试验,扦条出苗过
程中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扦插后45d统计成苗
数,按扦插苗株高5cm以上,单株叶片在5片以上作
为是否成苗的标准进行统计,达到此标准的扦插苗根
较多,移栽后成活率在95%以上。采用“S”形取样方
法在每小区内随机取样10株,分别测定幼苗的株高、
根数、根重、最长根的长度等形态指标。
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2]测定葛根幼
苗根的活力。称取根尖样品05g,放入小烧杯中,
加入04% TTC溶液和磷酸缓冲液(pH70)各 5
mL,使根充分浸没在溶液内,在37℃下暗保温15
h,此后立即加入 1mol·L-1硫酸 2mL,以停止反
应。把根取出,用滤纸吸干水分,放入研钵中,加醋
酸乙酯3~4mL,充分研磨,以提出 TTF。把红色提
取液移入刻度试管,并用少量醋酸乙酯把残渣洗涤
2~3次,皆移入刻度试管,最后加醋酸乙酯使总量
为10mL,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485nm下比色,以
空白试验作参比测出吸光度,查标准曲线,即可求出
TTC还原量。
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3],并利用 DPS统计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和分析
2.1 扦插角度对葛根幼苗质量的影响
2.1.1 扦插角度对成苗率的影响 对不同插条角度
处理的成苗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
1可以看出:不同扦插角度间的成苗率差异达到1%
显著水平;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直插和斜插处理的成
苗率都与平插处理的成苗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直插
处理和斜插处理间的成苗率差异不显著。直插和斜
插的成苗率分别比平插的高753%和722%。
2.1.2 扦插角度对葛根幼苗株高的影响 结果见
表1,不同扦插角度间葛根幼苗的株高差异不显著,
即直插、斜插和平插处理的藤长均无显著差异。幼
苗平均株高以平插的较高,直插与斜插的幼苗株高
比较接近。
表1 不同插条角度处理的扦插苗质量性状
处理
成苗率
/%
株高
/cm
根数
最长根长度
/cm
根干重
/g/株
根活力
/μg·g-1·h-1
直插 859±342aA 215±252a 166±214b 102±272bB 044±020a 242±64a
斜插 844±445aA 217±245a 159±096b 108±204bB 042±017a 182±116ab
平插 490±901bB 263±292a 197±240a 142±272aA 063±03a 101±44b
  注:表中平均值后小写字母表示5%差异显著性,大写字母表示1%差异显著性
2.1.3 扦插角度对幼苗根数的影响 结果见表1,
不同扦插角度间幼苗根的数量差异达到5%显著水
平;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平插处理的单株平均根数显
著高于直插与斜插处理的单株平均根数,直插与斜
插的幼苗根数差异不显著。
2.1.4 扦插角度对插条根长的影响 结果见表1,
不同扦插角度处理间的幼苗根的长度差异达到1%
显著水平;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平插处理的扦插苗根
有长度极显著长于直插处理与斜插处理的扦插苗根
的长度,直插处理的扦插苗根的长度与斜插处理的
·491·
第33卷第2期
2008年1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2
January,2008
扦插苗根的长度差异不显著。
2.1.5 扦插角度对幼苗根重的影响 结果见表1,不
同扦插角度扦插苗根的干重差异不显著。幼苗根重
的平均值以平插的较重,其次是直插,斜插的最轻。
2.1.6 扦插角度对幼苗根活力的影响 结果见表
1,不同扦插角度处理的幼苗根的活力差异达到1%
显著水平;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直插的葛根幼苗根的
活力显著强于平插处理的幼苗根的活力,直插与斜
插、斜插与平插间差异不显著。
2.2 扦插深度对葛根幼苗质量的影响处理
2.2.1 扦插深度对成苗率的影响 结果见表 2。
不同扦插深度处理的成苗率差异达到 5%显著水
平;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浅插的成苗率显著高于深插
的成苗率,浅插与中插、中插与深插间差异不显著。
表2 不同扦插深度处理的扦插苗质量性状
处理
成苗率
/%
株高
/cm
根数
最长根长度
/cm
根干重
/g/株
根活力
/μg·g-1·h-1
Ⅰ 739±125b 496±750bB 277±159bB 554±142a 023±008b 729±310bB
Ⅱ 852±464ab 774±277bAB 530±700aAB 633±108a 036±020ab 864±285bB
Ⅲ 909±256a 1118±307aA 623±100aA 872±275a 059±002a 221±338aA
  注:Ⅰ为深插的处理,Ⅱ为中插的处理,Ⅲ为浅插的处理
2.2.2 扦插深度对葛根幼苗株高的影响 结果见
表2,不同扦插深度处理的幼苗株高差异达到1%显
著水平或5%显著水平;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浅插的
幼苗株高极显著高于深插的幼苗株高,浅插的幼苗
株高显著高于中插的幼苗株高,中插与深插间差异
不显著。
2.2.3 扦插深度对幼苗根数的影响 结果见表2,
不同扦插深度处理的幼苗根的数量差异达到1%显
著水平或5%显著水平;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浅插的
幼苗根的数量极显著高于深插的幼苗根的数量,中
插的幼苗根的数量显著高于深插的幼苗要根的数
量,浅插与中插间差异不显著。
2.2.4 扦插深度对幼苗根长的影响 结果见表2,
不同深度间葛根幼苗最长根的长度差异未达到显著
水平。幼苗最长根的长度平均值以浅插的较长,其
次是中插,深插的最短。
2.2.5 扦插深度对幼苗根重的影响 结果见表2,
不同扦插深度处理的幼苗根的干重差异达到5%显
著水平;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浅插的幼苗根的干重显
著重于深插的幼苗根的干重,浅插与中插、中插与深
插间差异不显著。
2.2.6 扦插深度对幼苗根活力的影响 结果见表
2,不同扦插深度处理的幼苗根活力差异达到1%显
著水平;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浅插的幼苗根的活力极
显著强于中插与深插的幼苗根的活力,中插与深插
间差异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不同扦插角度对葛根扦插后发芽及幼苗的生长
发育有影响,在测定的生长发育指标中不同扦插角
度间成苗率、幼苗最长根的长度等的差异达到1%
显著水平或5%显著水平,不同扦插角度间幼苗根
的数量、根活力等的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其余指
标差异不显著。综合以上各项指标,垂直扦插可作
为生产上繁殖葛根的主要扦插角度,以提高生产效
益。
不同扦插深度对葛根扦插后发芽及幼苗生长发
育也有较大影响,在测定的生长发育指标中不同扦
插深度间幼苗株高、根的数量、根活力等的差异达到
1%显著水平,不同扦插深度间成苗率、幼苗根的干
重等的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不同扦插深度间幼
苗最长根的长度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综合以上各
项指标,葛根扦插繁殖上采用浅插能提高成苗率和
扦插苗的质量。
葛根可采用种子繁殖,也可用压条繁殖、扦插繁
殖,生产上以扦插繁殖为主。生产上主要采用藤节
平铺在苗床上,然后在上面盖沙土(与本试验平插
方式相同);生产多采取深插方式扦插,盖土3cm左
右;成苗率低,据调查一般低于30%。为此本试验
主要就扦插角度与深度开展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对
成苗率、幼苗质量有较大影响。
扦插繁殖是一种有效的种苗繁殖方法,具有繁
殖系数高、保持品种特性等优点,在中药材栽培上普
遍运用。扦插技术是否科学、能否指导生产,首先取
决于技术应用后扦插成活率的高低,成活率低达不
到快速繁殖种苗、节省生产成本的目的,因此本试验
结论的得出首先以成苗率高低为参考指标。多数扦
·591·
第33卷第2期
2008年1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2
January,2008
插繁殖出现扦插后假活现象,主要是扦插后插条利
用其积累的干物质发芽,但受环境不适宜、方法不当
及扦条质量等的影响,扦条未发生根,出现扦插后发
芽好成苗低的现象,针对这一生产实际,本试验观察
测定的指标中大量是根的生长发育指标,更能反映
生产实际,同时也把根活力作为评价扦插方式优劣
的第二个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S].一部.2005:233.
[2] 熊庆娥.植物生理学实验教程[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3:30.
[3] 盖钧镒.实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05.
[责任编辑 张宁宁]
[收稿日期] 20060601
[通讯作者] 宋晓宁,Tel:(0851)5891324,Email:gzdyxql@
sina.com.cn
HPLC测定复方岩连片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Ⅱ的含量
宋晓宁,许乾丽,茅向军
(贵州省药品检验所,贵州 贵阳 550004)
  复方岩连片由石吊兰、重楼、板蓝根、百部、和杠
板归5味药材组成,功效为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用
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感冒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
咽喉炎,扁桃体炎等。其质量标准收载于《卫生部
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九册中,没有含量测定
指标,作者按照“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的要
求,对重楼进行含量测定。重楼皂苷Ⅰ和重楼皂苷
Ⅱ是重楼的主要有效成分,测定的方法多为高效液
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等。参考《中国药典》2005年
版一部及有关文献资料[14],对制剂中的重楼皂苷
Ⅰ,Ⅱ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测定的方法学进行了研
究。
1 仪器、试药和样品
Waters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Empower色谱工
作站,带二级管阵列检测器;恒温柱箱;TCQ-250
超声波清洗器(北京医疗设备二厂)。乙腈为色谱
纯,水为重蒸馏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重楼皂苷
Ⅰ,Ⅱ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供含量测
定用,批号分别为111590200402,111591200402)。
复方岩连片(贵州德昌祥药业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WatersSunFireTM C18(46mm×
1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42∶58),流
速1mL·min-1,检测波长210nm,柱温30℃。重
楼皂苷Ⅰ与相近峰分离度大于15。理论板数以重
楼皂苷Ⅰ峰计算不低于3500。
2.2 供试品及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供试品溶液的
制备 取本品12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2%的氢氧
化钾甲醇溶液50mL,称定质量,加热回流40min,
放冷,再称定质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滤过,取
续滤液25mL,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水10mL溶
解并移至分液漏斗中,用10mL正丁醇饱和的水分
次洗涤蒸发皿,合并到上述分液漏斗中,用水饱和的
正丁醇提取 4次(20,20,20,10mL),合并正丁醇
液,用氨试液、正丁醇饱和的水各洗涤1次,每次30
mL,弃去洗涤液,正丁醇液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
甲醇溶解并移至5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用微孔滤膜(045μm)滤过,取续滤液,作为
供试品溶液。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是按处方中药味的比例,
配不含重楼的群药,按其工艺制成重楼空白制剂,再
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重楼皂苷Ⅰ,Ⅱ各
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分别含重楼皂苷Ⅰ028
mg、重楼皂苷Ⅱ 014mg的溶液,即得。在上述色
谱条件下,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与供试
品溶液、阴性对照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
测定,得到重楼皂苷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与阴性
对照溶液的色谱图见图1。
·691·
第33卷第2期
2008年1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2
January,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