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国不同地理居群半夏遗传多样性分析



全 文 :植物的耐热性指标有多个,本试验中采用的5
个指标中,01~1mmol·L-1SA处理半夏叶片和
叶柄在高温逆境胁迫下均保持较高的 SOD,POD,
CAT活性和游离 Pro含量,降低 MDA在体内的积
累,说明适宜浓度的外源 SA确实能显著提高半夏
的耐热性。
[参考文献]
[1]  薛建平,丁 勇,张爱民,等.高温胁迫下半夏倒苗前后保护
酶活力的变化[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7):641.
[2]  李名旺,仰中胜,顾德兴,等.半夏属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和光
合速率的日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1999,27(2):199.
[3]  顾德兴,李云香,徐炳生.半夏的繁殖生物学研究[J].植物资
源与环境,1994,3(4):44.
[4]  赵会杰,薛延丰.外源水杨酸对光抑制条件下小麦叶片光合
作用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5):613.
[5]  孙 艳,王 鹏.水杨酸对黄瓜幼苗抗高温胁迫能力的影响
[J].西北植物学报,2003,23(11):2011.
[6]  SenaratnaT,TouchelD,BunnE,etal.Acetylsalicylicacid
(aspirin)andsalicylicacidinducemultiplestresstolerancein
beanandtomatoplants[J].PlantGrowthRegul,2000,30:157.
[7]  何亚丽,刘友良,陈 权,等.水杨酸和热锻炼诱导的高羊茅
幼苗的耐热性与抗氧化的关系[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学报,2002,28(2):89.
[8]  DhindsaRS,PlumbDP,ThorpeTA.Leafsenescence:core
latedwithincreasedlevelsofmembranepermeabilityandlipid
peroxidationanddecreasedlevelsofsuperoxidationdismutaseand
catalase[J].ExpBot,1981,32(12):93.
[9]  邹 琦.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166.
[10] 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0:164.
[11] 杜朝昆,李忠光,龚 明.水杨酸诱导的玉米幼苗适应高温和
低温胁迫的能力与抗氧化酶系统的关系[J].植物生理学通
讯,2005,41(1):19.
[12] 陈立松,刘星辉.作物抗旱鉴定指标的种类及其综合评价
[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7,26(1):48.
[13] UshaChakraborty,CyariaTongden.Evaluationofheatacclima
tionandsalicylicacidtreatmentsaspotentinducersofthermotol
eranceinCicerarietinumL[J].CurSci,2005,89(2):384.
[14] PrasadTK,AndersonMP,MartinBA.Evidenceforchilingin
ducedoxidativestressinmaizeseedlingsandaregulatoryrolefor
hydrogenperoxide[J].PlantCel,1994,6:65.
[责任编辑 吕冬梅]
[收稿日期] 20080401
[基金项目]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40023022)
[通讯作者] 马小军,Tel:(010)62819410,Email:xjma@pub
lic.bta.net.cn
中国不同地理居群半夏遗传多样性分析
薛 梅1,陈成彬2,马小军1
(1.中国医学科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094;
2.南开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天津 300071)
  半夏Pineliaternate(Thunb)Breit为天南星科
半夏属植物,以块茎入药[1]。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
分布。但是随着半夏野生资源逐渐减少,民间多以
同属其他植物作为代替品入药,加之引种途径各异,
长期无性繁殖,导致品种退化。许多地区品种背景
资料,种系不清,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使得古方中
所用道地药材在形态和质量方面出现变化,给半夏
的临床用药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因此,就需要一
种可靠的分类鉴定手段。本实验应用 AFLP(ampli
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技术,对
采自我国30个不同地理居群的半夏遗传多样性进
行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材料采自我国16个省区的30个
半夏居群分布地,种植保存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
植物研究所半夏种质资源圃(表1)。
1.2 DNA提取 采摘新鲜嫩叶05g用于DNA提
取,提取方法参考Reichardt[2]等的方法。DNA的纯
度和浓度用08%琼脂糖凝胶和分光光度仪(ND-
10000spectrophotometer,NanoDrop)检测,最后将
DNA稀释至约200mg·L-1,-20℃保存备用。
1.3 AFLP分析 AFLP分析按照 VOS[3]等的方法
·9482·
第33卷第23期
2008年12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23
 December,2008
   表1 半夏材料来源及居群
No. 采集地 类型 标本号 No. 采集地 类型 标本号
1 山西新绛  栽培种 Ma0501 16 宁夏泾原 野生种 Ma0511
2 湖北潜江  栽培种 Ma0502 17 云南奕良 野生种 Wang0501
3 河南信阳  栽培种 Ma0503 18 四川成都 野生种 Ma0512
4 北京密云  栽培种 Ma0504 19 云南沪西 野生种 Wang0502
5 山东菏泽  栽培种 Ma0505 20 贵州威宁 野生种 Wang0503
6 四川安岳  栽培种 Ma0506 21 河南唐河 野生种 Wang0504
7 四川南充  栽培种 Ma0507 22 河北安国 野生种 Wang0505
8 北京房山  野生种 Ma0508 23 湖北武汉 野生种 Wang0506
9 河北易县  栽培种 Ma0509 24 陕西丹凤 野生种 Wang0507
10 重庆    野生种 Ma0510 25 浙江台州 野生种 Wang0508
11 江苏南京  野生种 Li0501 26 山东莒县 野生种 Ma0513
12 安徽旌德  野生种 Li0502 27 浙江杭州 野生种 Ma0514
13 安徽石台  野生种 Li0503 28 福建漳平 野生种 Ma0515
14 安徽鹞落坪 野生种 Li0504 29 浙江月边 野生种 Wu0506
15 江苏灵谷寺 野生种 Li0505 30 浙江平鸟 野生种 Wu0507
进行,但稍作修改,酶切反应体系加入15UEcoRI,
15UMseI(上海生工)和200ng基因组DNA。
1.4 数据分析 AFLP条带为显性标记,按照扩增
条带的有无分别记为1和0,只选取150~500bp
且在2次重复中均出现的带来计分,其结果为二元
矩阵,将其输入 SPSS及 PHYLIP软件处理分析。
相似性系数使用简单匹配系数(SM):SM=(a+d)/
(a+b+c+d),a表示2个品种共有的带;b和 c分
别表示2个品种特有的带;d表示2个品种均没有
的带,采用 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并使用 Mantel
检验相似性矩阵和表征矩阵间的相关性(5000per
mutations)。
2 结果
2.1 半夏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本研究筛选了20
对AFLP引物,其中10对引物均产生了清晰可辨的
指纹图谱(图1),总共扩增得到556条清晰条带,分
子大小在150~500bp,其中508条带呈现多态性,
多态位点比率为91%(表2)。
M.DNA标准分子质量;1~30.不同居群半夏样本;31.外标,半夏属植物虎掌
图1 AFLP引物对MCAG/EAGC产生的30个不同地理居群半夏的扩增图谱
2.2 半夏居群间的聚类分析 利用 PHYLIP及
SPSS计算各居群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得到的相似
性系数介于0571~0856。其中相似性系数最大
的是来自密云和山东荷泽的居群,为0856;最小的
是来自浙江月边和山东荷泽的居群,为0571。以
相似性系数0713为阈值,所有半夏材料被分为5
个组和5个组外个体。山西新绛、湖北潜江、河南信
阳、北京密云、山东菏泽、四川安岳、四川南充、北京
房山、河北易县、安徽石台、江苏灵谷寺、云南亦良、
浙江台州14个居群构成了第1个大组;云南沪西、
河南唐河、河北安国、湖北武汉形成第2组;第3组
由重庆、江苏南京、安徽旌德、江苏鹞落坪4个居群
组成;第4组和第5组均由2个居群构成,分别是山
东莒县和浙江杭州及福建漳平和浙江月边。而宁夏
·0582·
第33卷第23期
2008年12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23
 December,2008
  表2 10对AFLP引物序列及其扩增条带多态性统计
引物组合
单态性
条带数
多态性
条带数
扩增
总条带数
多态性位
点比率/%
MCAG/EACT 5 70 75 93
MCAG/EAAC 3 66 69 96
MCAG/EACC 10 43 53 81
MCAG/EAGC 7 56 63 89
MCTA/EACA 3 50 53 94
MCTA/EAGG 6 58 64 91
MCTA/EAGC 5 55 60 92
MCTA/EAAC 5 38 43 88
MCTT/EAGG 3 26 29 90
MCAT/EACA 1 46 47 98
泾源、四川成都、贵州威宁、陕西丹凤、浙江平鸟5个
居群与以上各居群遗传距离相对较远,从而被划分
为组外个体(图2)。
3 讨论
我国半夏种质资源丰富,由起源地长江下游一
带,向南扩散至福建等地,向东扩散至山东和北京,
向西北至陕西和宁夏,向西南扩散至云南,分布地区
非常广泛。不同地区各有特定的生态环境,不同半
夏居群一般具有明显的区域适应性,从而形成了不
同的地理居群。以珠芽进行繁殖是半夏的一种重要
图2 30个半夏居群的UPGMA聚类图
繁殖方式,且萌发率可以达到百分之百,这可能是半
夏有如此广泛的分布区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营养繁
殖更容易保存一个种的特性和变异。本研究采用
AFLP方法分析30个半夏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
表明该方法不仅对半夏种质资源多样性的检测效应
很高,而且揭示了我国半夏种质资源丰富的遗传多
样性,其平均多态性位点达91%,半夏种内居群间
的最大遗传差异在0571左右。一些地理位置相距
较远的居群聚在同一类群,体现出了个体差异,这可
能是因为半夏药用及引种栽培历史悠久,受人为干
扰影响较大,且半夏具杂草性,常以无性繁殖为主。
在半夏的道地产区之一四川,居群间呈现出了较丰
富的遗传多样性。实验中采用10对引物便可将30
个居群的半夏材料正确识别,表明 AFLP指纹图谱
数据在半夏材料识别和区分上表现出的高分辨率,
足以用于半夏种内分类,演化及地理分布间关系的
研究。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为有效地发掘和利用野生半
夏居群丰富的基因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利
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部分野生及栽培半夏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为半夏
的引种驯化、遗传育种、标准化种植提供了理论依
据;同时,为建立半夏药材及其优良品种的 DNA指
纹图谱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 恒.中国植物志.第13卷.第2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79.
[2] ReichardtMJ,RogersSJ.PlantDNAisolationusingCTAB[M]
//AusubelFM,BrentR,KingstonRE,etal.Curentprotocols
inmolecularbiology.USA:JohnWileyandSons,Supplement,
1993:22.
[3] VosP,HogersR,BleekerM,etal.AFLP:Anewtechniquefor
DNAfingerprinting[J].NucleicAcidsRes,1995(23):4407.
[责任编辑 吕冬梅]
·1582·
第33卷第23期
2008年12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23
 December,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