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measuring units of Chinese medicine in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魏晋南北朝时期药物计量单位的考察



全 文 :·文献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药物计量单位的考察
张瑞贤1,芦 琴2,张 卫1,张慕群1
(1.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
2.江西中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6)
[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药物计量单位有一些变化,度在使用中逐渐减少,称量药物的工具逐渐向质量计量
单位靠拢。许多在汉代以前还是以度、量计算单位的药物开始也使用了衡的单位,有些拟量、估量单位的药物也采
用了质量计算多少。还出现了一些医家专用的计量单位。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药物计量单位;度量衡
[中图分类号]R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02(2008)15190603
[收稿日期] 20080107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项目(2004DEA71170)
[通讯作者] 张瑞贤,Tel:(010)64052170,Email:zhang_ruixian
@sohu.com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370年间,社会动荡不安,人民备受
战争苦难,伤病频仍,给了医学的发展以广阔的空间,医学有
其鲜明的时代特色,据《中国医学通史》统计,本时期本草著
作达70余种,医方书籍近200种,在内科、外科、骨伤科、妇
儿科以及各种急救处理等方面,均有很大进步。
从中国封建社会度量衡制的整个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度
量衡单位量值的增长或快或慢,基本上是在不断增长着。
“欲多取于民”是度量衡量值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魏晋时
间虽有变动,但基本上是承袭了汉王莽制度。在南北朝时期
一度出现混乱,在北朝的北魏统治时期有过急剧的变化。这
些变化在药物计量的变化中影响不是很大。
魏晋南北朝这300余年间,医学处于一个搜集材料积累
经验的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医方、本草著作。比起具有元典
性的秦汉医学来,这一时期更接近临床,理论成就偏少,而实
践积累增多。但是,在药物计量经验的总结方面确是一个例
外,陶弘景、陈延之、雷
%
等医家已专门对此进行了集中的论
述。
三国时期文献资料很少,杜
&
根据当朝日常用尺定律,

&
尺被定为法度官民日常尺度。在度量衡上有史学家认
为“吴蜀同周”,亦即说吴国和蜀国延续了东汉的尺度。丘
光明、邱隆、杨平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根据文
献和实际考古实物对照,指出三国时期尺度量值1尺等于
238~242cm,容量单位1L约在200mL左右,权衡的量值
魏、蜀、吴略有不同,曹魏1斤与西汉同,在220g上下,东吴
约2倍于此,蜀汉在400g左右。
西晋初延用杜
&
尺而不改,泰始十年(公元274年)晋
武帝司马炎命荀?考校古尺古律,但之后官民采用的仍是杜
&
尺(今尺、魏尺),荀?尺(古尺)仅用于定律。东晋南迁
后,日常用尺仍延用杜
&
尺。从文献上看,西晋时权衡已经
开始有所增长。两晋的传世和出土文物相对丰富,尺度文献
与文物十分吻合,1尺在242~245cm;容量文物之间差异
较大,根据丘光明等推测,认定每升容200mL可作为晋时容
量参考;每斤也初步认定为220g。
南北朝时期尺度文献甚详,出土和传世文物也较丰富,
据丘光明等认为,南朝无论民间还是天文乐律尺皆采用宋氏
尺,约折合每尺2458cm;北朝尺则不断增大,从北魏前期的
每尺256cm到东魏的3005cm。容量和权衡则更为复杂,
丘光明等以有关文献记载为依据,以实物为参考,指出这一
时期南朝依“古制”,而北朝量值急剧增长。南朝度量衡沿
用魏晋旧制,保持300年没有大的变化。北朝则不同,度量
衡制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孔颖达言魏齐斗秤,2倍于古,周隋
斗秤,3倍于古。度增长到32cm,量增长到1L为1000mL,
衡增长到1斤为600g[1]。
1 度
药物计量在这一时期采用“度”的单位计量的已经很
少。医家把古代方书中的长度单位的药物尽量折合成容量
和质量单位,即便于掌握,又相对准确。
如陶弘景[2]在《神农本草经》序中就进行了这样的尝
试:“凡方云用桂一尺者,削去皮毕,重半两为正。甘草一尺
者,重二两为正。云某草一束者,以重三两为正;云一把者,
重二两为正。”陈延之[3]在《小品方》中也有类似的换算:“麻
黄一束者、一把者、一握者,并以三两为准也。厚朴一尺及数
寸者,以厚三分广一寸为准也。”同时,陈延之还对某些“度”
进行了标准化处理:“甘草一尺者,若数寸者,以头径一寸为
准也。去赤皮炙之令不吐。桂一尺若数寸者,以厚二分广六
·6091·
第33卷第15期
2008年8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15
August,2008
分为准也。”
《医心方》[4]引《范汪方》、《极要方》也有相同的记载,
反映了这一时期长度计量单位的情况:“《范汪方》云:桂一
尺若五寸者,以广六分,厚三分为正。《范汪方》:甘草一尺
若五寸大小,以径一寸为正。《范汪方》云:胶一鳰,如三指
大,长三寸者,一枚是也。《极要方》云:生葛根一鳰,长一
尺、径三寸是也。”
2 量
以容量单位计量的药物多以液体药物和散剂药物为主,
陶弘景[2]指出:“以药升分之者,谓药有虚实、轻重,不得用
斤两,则以升平之。”有些药物轻重虚实不同,不宜采用称量,
必须使用容量单位。并介绍了药升的大小,“药升方作,上径
一寸,下径六分,深八分。”在使用药升称药时“内(纳)散药
勿按抑之,正尔微动令平调尔。”由于药升使用的日益减少,
陶弘景也说:“今人分药,不复用此。”
陶弘景[2]还介绍了不同的容量及其进制:“凡散药,有
云刀圭者,十分方寸之一,准如梧桐子大也。方寸匕者,作匕
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为度。钱五匕者,今五铢钱边五字者
宜抄之,亦令不落为度。一撮者,四刀圭也。十撮为一勺。
十勺为一合。”并例举了具体的药物从质量向容量的换算:
“云蜜一斤者,有七合。猪膏一斤者,有一升二合也。”容量
向质量的换算:“凡方云半夏一升者,洗毕秤五两为正。蜀椒
一升者,三两为正。吴茱萸一升者,五两为正。菟丝子一升,
九两为正。盭 (草 -早 +闾)子一升,四两为正。蛇床子
一升,三两半为正。地肤子一升,四两为正。”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不同的药物,相同的质量可能容
量不同,反之相同容量的药物也可能质量不同。陶弘景[2]也
已发现了问题,认为:“此其不同也。云某子一升者,其子各
有虚实、轻重,不可通以秤准,皆取平升为正。”《小品方》[3]
中也有容量与其他计量单位的换算:“用艾及叶物一莒者,轻
重二升为准也。方寸匕散者,作丸准梧子十枚也。二大豆多
可准一刀圭也。四刀圭以准一撮也。服汤云一杯者,以三合
酒杯子为准也。”《医心方》[4]引《僧深方》、《经心方》也有类
似记载:“《僧深方》云:艾及叶物一莒者,以二升为正。《经
心方》云:胡粉十二棋(博棋者)大小,方寸是也。按:棋者,
牙棋子。”
3 衡
随着时代的发展,称量药物的工具逐渐向质量计量单位
靠拢。许多在汉代以前还是以度、量计算单位的药物开始也
使用了衡的单位,有些拟量、估量单位的药物也采用了质量
计算多少。
陶弘景[2]在《神农本草经》序这样记载质量单位:“古秤
惟有铢两,而无分名。今则以十黍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四分
成一两,十六两为一斤。虽有子谷纒黍之制,从来均之已久,
正尔,依此用之。”在《序》中,他还例举了部分医不规范计量
单位计量的药物向质量单位的换算:“凡方云巴豆若干枚者,
粒有大小,当先去心皮,乃秤之,以一分准十六枚。附子、乌
头若干枚者,去皮毕以半两准一枚。枳实若干枚者,去穰毕,
以一分准二枚。橘皮一分准三枚。枣有大小,三枚准一两。
云干姜一累者,以重一两为正。”《小品方》[3]中也有类似记
载:“附子一枚者,以重三分为准也。黄柏一片者,以重二两
为准也。人参一枚者,以重二分为准也。生姜、干姜累数者,
以一支为准也。”《医心方》[4]引《范汪方》中也有类似记载:
“《范汪方》:麻黄若他草一把,以重三两为正。”《医心方》[4]
引《范汪方》中还有质量单位的换算:“《范汪方》云:附子一
累或如(若)干者,以大小重铢为重。”《雷公炮炙论》[2]也有
类似记载:“凡方云丸如细麻子许者,取重四两鲤鱼目比之。
云大麻子许者,取重六两鲤鱼目比之。云如小豆许者,取重
八两鲤鱼目比之。云如大豆许者,取重十两鲤鱼目比之。云
如兔蕈(俗云兔屎)许者,取重十二两鲤鱼目比之。云如梧
桐子许者,取重十四两鲤鱼目比之。云如弹子许者,取重十
六两鲤鱼目比之。一十五个白珠为准,是一弹丸也。凡云水
一溢、二溢至十溢者,每溢称之,重十二两为度。”
质量单位中“分”的使用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汉代以前方剂中虽有“分”的出现,但它不是计量单位,与
唐、宋以后作为质量单位的意义不同。秦汉医籍中“分”是
份数的意思,同“份”。一个方中如果有“分”的剂量单位就
不会有其他计量单位出现了。如《伤寒论》[5]中桂枝二麻黄
一汤方:“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
为一方,将息如前法。”到了东晋葛洪的《肘后方》[6]中已经
有了明显是计量单位的“分”了,如治卒心腹烦满,又胸胁痛
欲死方又方:“青布方寸,鹿角三分,乱发灰二钱匕。以水二
升,煮令得一升五合。去滓,尽服之。”方中的剂量单位除
“分”以外,还有方寸、钱匕等。当然也有与汉代药方意义相
同的“分”,残留了“份”的意义。如治交接劳复阴卵肿或缩
入腹中绞痛或便绝方又方:“矾石一分,硝三分,末,以大麦粥
清可方寸匕,三服,热毒随大小便出。”
4 医家专用的计量单位
陶弘景[2]还记载了制作丸药中使用的医家专用的计量
单位(细麻、黍粟、大麻子、胡豆、小豆、大豆、梧子、弹丸、鸡子
黄等)及其换算:“凡丸药,有云如细麻者,即胡麻也,不必扁
扁,但令较略大小相称尔。如黍粟亦然,以十六黍为一大豆
也。如大麻子者,准三细麻也。如胡豆者,即今青斑豆是也,
以二大麻子准之。如小豆者,今赤小豆也,粒有大小,以三大
麻子准之。如大豆者,以二小豆准之。如梧子者,以二大豆
准之。一方寸匕散,蜜和得如梧子,准十丸为度。如弹丸及
鸡子黄者,以十梧子准之。”《医心方》[4]引《范汪方》中也有
类似记载:“《范汪方》云:二麻子为一小豆,三小豆为一梧
实,廿黍粟为一簪头,二簪头尾一刀圭,三刀圭为一撮,三撮
为一寸匕,五撮为一勺,十勺为一合。
5 其他
陶弘景对计量的标准非常认真,许多方面做到了细致入
·7091·
第33卷第15期
2008年8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15
August,2008
微。如丸、散等剂型的“等分”,他解释:“今方家所云等分
者,非分两之分,谓诸药斤两多少皆同尔。先视病之大小,轻
重所须,乃以意裁之。凡此之类,皆是丸散;丸散竟依度用之
汤酒之中无等分也。”
再如汤、酒、膏等剂型,需要事先粉碎,陶弘景认为应该
细切均匀,防止称量不准:“凡汤酒膏药,旧方皆云口父咀者,谓
秤毕捣之如大豆,又使吹去细末,此于事殊不允当;药有易
碎、难碎、多末,秤两则不复均平,今皆细切之,较略令如口父咀
者,乃得无末而又粒片调和也。”
又如鲜药,因为干燥过程会减轻质量,陶弘景也提出应
该实现算出消耗水分,增加质量再行称重,“凡湿药,燥皆大
耗,当先增分两,须得屑乃秤之为正。其汤酒中,不须如此
也。”
有些药物需特殊炮制后再行称重[2]:如“用天雄、附子、
乌头、乌喙、侧子,皆課灰火炮炙,令微坼,削去黑皮乃秤之。
唯姜附子汤及膏酒中生用,亦削去皮乃秤,直理破作七八片,
随其大小,但削除外黑尖处令尽。”“用半夏皆且完。以热汤
洗去上滑,手?之,皮释随剥去,更复易汤洗之,令滑尽。不
尔,戟人咽。旧方廿许过,今六七过便足。亦可直煮之,沸易
水,如此三过,仍?洗毕便讫,随其大小破为细片,乃秤以入
汤。”“凡用桂、厚朴、杜仲、秦皮、木兰辈,皆削去上虚软甲
错,取里有味者秤之。茯苓、猪苓削除去黑皮;牡丹、巴戟天、
远志、野葛等皆捶破去心;紫菀洗去土皆毕,乃秤之。”各类药
物,“若膏、酒、丸、散,皆须曝燥乃秤之也。丸散只削上皮用
之,未必皆洗也。”
[参考文献]
[1] 丘光明,邱 隆,杨 平.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M].北
京:科学出版社,2001:267.
[2] 唐慎微.证类本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3] 陈延之.小品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18.
[4] 丹波康赖.医心方[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5] 张仲景.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9.
[6] 葛 洪.肘后备急方[M].影印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24,51.
StudyonmeasuringunitsofChinesemedicineinWeiJinandSouthernand
Northerndynasties
ZHANGRuixian1,LUQin2,ZHANGWei1,ZHANGMuqun1
(1.ChinaInstituteofChineseMaterialMedica,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inalSciences,Beijing100700,China;
2.Jiangx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Nanchang330006,China)
[Abstract] ThereweresomechangesforthemeasuringunitsofmedicineinWei,JinandSouthernandNortherndynasty.The
measuringunitsoflengthshoweddecreasedusageinmedicinemeasuring,whileincreasedusageofweightunits.Weightunitwasalso
usedformeasuringmedicinesthathadbeenmeasuredbyimitateunitorassessedunit.Besides,somespecialmeasuringunitsformedi
cineappearedinthisperiodoftime.
[Keywords] WeiJinandSouthernandNorthernDynasties;measuringunitsofChinesemedicine;weightsandmeasures
[责任编辑 吕冬梅
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





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











投稿请登录《中国中药杂志》网站:
www.cjcmm.com.cn;www.中国中药杂志.com
·8091·
第33卷第15期
2008年8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15
August,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