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土壤处理对三七根腐病控制作用研究



全 文 :的渗透胁迫时通过在细胞内积累无毒溶质来平衡由
于液泡内失水、无机离子积累所造成的细胞质渗透
压的变化,从而对细胞起保护作用,丹参素含量总体
升高,而盐胁迫下植物不仅受到渗透胁迫还受到离
子毒害作用,使得胞内的离子平衡和跨膜电化学梯
度都需要重建,因此盐胁迫下丹参素含量升高幅度
较小。
[参考文献]
[1]  ZhouLX,MosesChow,ZuoZ.Improvedqualitycontrolmethod
forDanshenproductsconsiderationofbothhydrophilicandli
pophilicactivecomponents[J].JPharmBiomedAnal,2006,
41:744.
[2]  王 玮,李德全.植物盐分胁迫与水分胁迫的异同[J].植物
生理学通讯,2003,39(5):491.
[3]  段 飞,杨建雄,周西坤,等.逆境胁迫对菘蓝幼苗中靛玉红
含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3):111.
[4]  段辉国,袁 澍,刘文娟,等.多胺与植物逆境胁迫的关系
[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4):531.
[5]  郑爱珍,王启明.水杨酸与植物逆境胁迫[J].安徽农业科学,
2006,34(5):844.
[6]  蔡昆争,董桃杏,徐 涛.茉莉酸类物质(JAs)的生理特性及其
在逆境胁迫中的抗性作用[J].生态环境,2006,15(2):397.
[7]  林 佳,徐丽珍,李 琰,等.不同地区丹参中丹参素的含量
比较[J].中国药学杂志,2004,39(7):496.
[8]  王道平,周 欣,梁光义,等.不同产地丹参中有效成分的含
量比较[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117(11):70.
[9]  李向军,刘敏彦,赵兴茹,等.丹参水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2):49.
[10] 杜丽娜,张存莉,朱 玮,等.植物次生代谢合成途径及生物
学意义[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3):150.
[11] 苏文华,张光飞,李秀华,等.植物药材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
与环境的关系[J].中草药,2005,36(9):1415.
[责任编辑 张宁宁]
[收稿日期] 20070201
[基金项目] 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2001ZCBFB01L053);
云南省创新人才培引计划(2004PY0227);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
撑计划(2006BAI09B03)
[通讯作者] 陈昱君,Tel:(0876)8881530,Email:yncyj@
vip.sina.com
土壤处理对三七根腐病控制作用研究
王 勇1,马承铸2,陈昱君1,李世东3,刘云芝1,杨建忠1
(1.云南省文山州三七科学技术研究所,云南 文山 663000;
2.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上海 201106;
3.中国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三七(Panaxnotoginseng)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
药材,三七的治疗及保健功效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
视。然而三七病害一直困绕着三七生产,其中三七
根腐病是影响三七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前人对该病
的发生与防治作过一些研究,如罗文富等[1]认为导
致根腐病的病原有多种,伍敦祥[2]、李忠义[3]等探
讨了部分药剂对该病的防治效果。本实验拟通过对
土壤处理技术的研究,探索出一条控制根腐病的新
途径,指导三七生产。
1 材料
A.98%大扫灭粉剂(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
护研究所提供)15g·m-2土壤熏蒸处理;B.98%大扫
灭粉剂20g·m-2土壤熏蒸处理;C.98%大扫灭粉剂
40g·m-2土壤熏蒸处理;D.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
(上海金桥化工厂生产)15g·m-2土壤消毒处理;E.
不施药处理。
2 方法
试验地设在砚山县郊址村民委本所试验场内,
选择已连作3年的地块进行。试验设种子、种苗2
组,各处理随机区组排列,每处理重复4次,每组各
20个小区。种子试验小区面积125m2,播种500
粒。种苗试验小区面积30m2,定植180株。
土壤的熏蒸处理在墒面平整、土壤细碎的基础
上,根据各处理用药量将98%大扫灭粉剂均匀撒施
于土表,随即人工翻耙入土,浇水至透后覆膜熏蒸土
壤10d,揭膜散毒10d即可播种移栽。用70%敌克
松可湿性粉剂15g·m-2与适量细土混合后均匀撒施
·3121·
第33卷第10期
2008年5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10
May,2008
于土表,翻耙入土;种子(苗)用拌叶混剂(拌种双叶
枯宁1∶1)按种子(苗)质量的05%拌种(苗)。
3 结果
3.1 2种药剂处理土壤对三七出苗的影响 40g·
m-2大扫灭处理的种子出苗率最高,为8327%,空
白对照出苗率最低,为7029%,其余处理介于二者
之间。敌克松可湿性粉剂处理土壤者种苗出苗率最
高,为 8727%,20g·m-2大扫灭处理最低,为
7378%,其余处理介于二者之间(表 1)。究其原
因,可能是遗留在土壤中的有毒气体伤害了种苗芽
苞所致。种子入土后有种皮保护,待出苗时毒气已
散尽,故出苗率高于种苗。
表1 2种药剂处理土壤对三七出苗率的影响 %
处理 种子 种苗
A 7612 7472
B 7854 7378
C 8327 7728
D 8229 8767
E 7029 7822
3.2 2种药剂处理土壤对植株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本试验于二年生三七生长中期对各处理小区内的
植株随机抽取10株进行了株高、中叶长、中叶宽、茎
粗等植株性状测定,并计算平均值。2种药剂处理
土壤后种植的三七,其植株性状均高于空白对照。
其中15g·m-2大扫灭处理与敌克松可湿性粉剂处
理的各项性状指标相接近,优于其他处理(表2)。
表2 处理间三七植株性状比较 cm 
处理 株高 中叶长 中叶宽 茎粗
A 2197 1029 378 05604
B 2073 990 373 05441
C 2000 921 367 05502
D 2128 1006 372 05663
E 1559 839 312 05377
3.3 病害调查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处理的三
七病害均呈现上升趋势。土壤经过药剂处理的第
1,2年的三七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第3年,用大
扫灭粉剂处理的土壤种植的三七发病率明显增加,
与对照相差不多,尤其是15g·m-2处理几乎与对
照相同;而敌克松可湿性粉剂处理的三七发病率比
对照降低1371%,比15g·m-2大扫灭粉剂处理降
低了1256%。由此可见敌克松可湿性粉剂的持效
期比大扫灭粉剂长(表3)。
3.4 种苗数量、产量比较 由种子长成一年生三
七,即为种苗,种苗经过两年的生长,即可采挖。2
种药剂处理土壤后,可以提高三七的成苗率,但其中
只有40g·m-2大扫灭处理的成苗率与对照相比差
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余处理的差异不显著(表4)。
表3 处理间三七发病率比较 % 
处理 一年生 二年生 三年生
A 852 3439 9733
B 726 3239 9461
C 659 2643 9170
D 828 2013 8477
E 1680 4849 9848
表4 处理间存苗数量及产量比较(n=4)
处理 平均存苗数/小区 平均产量/kg
D 2133 6495a
C 2603 6090a
B 2533 3958ab
A 2520 3393ab
E 1890 1375b
  注:同一列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有显著差异(P<005)
从产量结果看出,敌克松可湿性粉剂和40g·
m-2大扫灭处理的产量与对照相比,其差异达显著
水平;其余处理则为差异不显著。
综上所述,三七种植前可用大扫灭40g·m-2
处理土壤,或用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消毒土壤。若在
三七生长期间进行土壤消毒,可用敌克松可湿性粉
剂,但如何使用及对三七品质的影响(农药残留)
等,需进一步的研究。
4 小结
三七根腐病属典型的土传病害,因此,采用土壤消
毒、减少土壤病原数量是防治三七根腐病的有效途径。
应用98%大扫灭粉剂熏蒸土壤,对一年生三七
根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在土壤墒情好、水源
方便的三七种植区在播种(移栽)前使用98%大扫
灭粉剂20~40g·m-2进行土壤熏蒸处理;其他地
区采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5g·m-2进行土壤
消毒处理,同时配合药剂拌(浸)种。
土壤消毒处理只是防治根腐病的措施之一,鉴
于土传病害发生原因的复杂性,仅靠此项措施不足
以从根本上控制根腐病的危害,因此,土壤处理应与
其它措施配套使用方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罗文富,喻盛甫,贺承福,等.三七根腐病病原及复合侵染的研
究[J].植物病理学报,1997,27(1):85.
[2] 伍敦祥,张武贵.三七死苗病防治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
1988,1:36.
[3] 李忠义,贺承福,王朝梁,等.三七根腐病防治研究[J].中药
材,1998,21(4):163. [责任编辑 张宁宁]
·4121·
第33卷第10期
2008年5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10
May,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