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油茶树嫩枝挥发油皮肤毒理及其促透作用研究
龙正海1,杨再昌2,杨雄志1
(1.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宁波315100;2.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3)
[摘要] 目的:研究油茶树嫩枝挥发油的皮肤毒性及对尼群地平、黄芩苷、尼美舒利等药物的促透效果。方
法:通过活体大鼠皮肤毒理实验和离体小鼠皮肤渗透释药实验,评价皮肤毒性并测定不同浓度挥发油对尼群地平、
黄芩苷、尼美舒利的促透效果。结果:不同剂量挥发油均无皮肤刺激性、致敏性和急性毒性,对尼群地平、黄芩苷、
尼美舒利的透皮吸收促进效果明显,其作用接近或超过氮酮。结论:油茶树嫩枝挥发油无皮肤毒性,并具有明显的
透皮吸收促进作用。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将为新型天然透皮促进剂的研究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油茶树;挥发油;毒理;透皮促进作用;嫩枝;大鼠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02(2007)17178004
[收稿日期] 20070105
[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050325)
[通讯作者] 龙正海,Tel:(0574)88222790,Email:longzh@
mail.zjpc.net.cn
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油茶 Cameliaoleifera,广泛
分布于全国各地,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民间主要以根
和茶子饼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止痛等功
效[1]。作者通过试验发现,油茶树嫩枝挥发油尚具
有抗菌和透皮促渗透作用,为了评价该挥发油对皮
肤的安全性,本研究对该挥发油的动物皮肤急性毒
性、刺激性和过敏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另外,透皮给药系统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给药途
径,比传统给药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有良好的应用
前景。选择恰当的透皮吸收促进剂,克服皮肤屏障,
促进药物透皮渗透,是透皮给药系统研究的关键问
题。据报道当归、丁香、枫香、高良姜、细辛、花椒等
中草药的挥发油均具有一定的促透效果[2],说明植
物挥发油是透皮吸收促进剂的重要来源之一。鉴
此,作者研究了油茶树嫩枝挥发油对尼群地平、黄芩
苷、尼美舒利等药物透皮吸收的影响。
1 材料
1.1 动物
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00±15)g;普通昆明种
小鼠,雌雄各半,体重约(20±3)g;购于贵阳医学院实
验动物中心,合格证号SCXK(黔)2002003,清洁级。
1.2 药物
尼群地平 (批号 040805)、黄芩苷 (批号
040407)、尼美舒利(批号041003)均由 Sigma公司
提供;自制油茶树嫩枝挥发油按2005年版《中国药
典》方法制备,用70%乙醇稀释后备用;脱毛剂硫
化钠、氮酮、无水乙醇、2,4二硝基氯苯均为分析纯。
1.3 仪器
HP-845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惠普公司);
改良Franz扩散池(重庆玻璃仪器厂);501型超级
恒温槽(上海市实验仪器厂);JB-2型恒温磁力搅
拌器(上海雷磁仪器厂新泾分厂)。
2 方法
2.1 皮肤毒理实验
2.1.1 皮肤急性毒性实验[3] 取健康 SD大鼠48
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挥发油100%(A组),65%
(B组),40%(C组)3个实验组和70%乙醇溶液空
白组(D组);3个实验组和空白组又各设完整皮肤
与破损皮肤2个组;每组大鼠6只。于给药前24h
用脱毛剂硫化钠将脊柱两侧毛脱掉约40cm2,破损
皮肤组用灭菌针头划#字,以渗血为度。实验当日将
挥发油均匀地涂敷于大鼠背部脱毛区,对照组涂敷
70%乙醇溶液,用油纸、纱布复盖,胶布固定。在1,
24,48,72h至7d后分别用温水清洗,除去药物或
稀释剂,观察并记录动物体重、皮肤毛发、眼和黏膜
变化,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四肢活动及其他中毒表
现,若遇有死亡动物应及时进行尸检和肉眼观察,当
有肉眼可见病变时,应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2.1.2 皮肤刺激实验 取健康 SD大鼠48只,按
2.1.1方法分组并同法处理后,在1,24,48,72h至
7d后分别观察局部有无发生红斑和水肿反应以及
·0871·
第32卷第17期
2007年9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2,Issue 17
September,2007
恢复情况和时间。连续涂药7d,并同法观察用药后
上述各时间段的皮肤反应。刺激指数用以下公式计
算。
刺激指数=(红斑形成总分 +水肿形成总分)/动物总
数
2.1.3 皮肤过敏实验 取健康 SD大鼠30只,将
其背部脊柱两侧脱毛,每侧面积约3cm×3cm,观
察24h无刺激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A组给
100%挥发油,B组给65%挥发油,C组给40%挥发
油,D组给70%乙醇溶液(空白组),E组给阳性致
敏物2,4二硝基氯苯。
致敏接触:将挥发油均匀涂于大鼠左侧脱毛区,
持续6h,第7,14d以同样方法重复一次,空白组与
阳性致敏组操作方法同前。
激发致敏:在末次给药后第14d,将挥发油涂于
右侧脱毛区。6h后温水洗净受试物,即刻观察,然
后于24,48,72h再次观察皮肤致敏反应情况;空白
对照组与阳性致敏组方法同上。
2.1.4 结果判断 挥发油急性毒性、皮肤刺激、皮
肤过敏实验的结果判断均按照文献[3,4]的具体方
法进行。
2.2 透皮吸收实验
2.2.1 皮肤制备 将普通昆明种小鼠分为挥发油
1%,2%,4%,6% 4个实验组、阳性对照组(2%氮
酮)、空白对照组(70%乙醇溶液)共 6组,每组 5
只,然后分别用25%的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用硫
化钠脱毛剂脱毛后用灭菌生理盐水清洗,取背部皮
肤,剔除皮下脂肪,制成直径22mm的皮肤样本,夹
入Franz扩散池,表皮面向供药池,接受液为35%的
乙醇水溶液。
2.2.2 标准曲线绘制 以吸光度(A)对药物样品
浓度做线性回归,得直线方程。尼群地平的直线方
程A=0019C+0027,r=0998,线性范围:2~36
μg·mL-1。黄芩苷为 A=0038C+0042,r=
0999,线性范围:4~20μg·mL-1。尼美舒利为 A
=0028C+0014,r=0998,线性范围:2~48μg·
mL-1。
2.2.3 渗透试验 在夹上皮肤的Franz扩散池的接
受池中加入20mL35%乙醇水溶液,供药池中各加
入20mL含1%,2%,4%,6%挥发油的乙醇水溶液,
置37℃恒温水浴中,搅拌速度300r·min-1,3min
后在供药池中分别加入过量的受试药尼群地平、黄芩
苷和尼美舒利,定时从接受池取溶液4mL,同时补加
同体积新鲜的接受液,排除接受液中的气泡。取出的
溶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收度,用直线方程求出
相应的药物浓度。同法以2%的氮酮溶液做阳性对
照,用35%的乙醇水溶液做空白对照。
2.2.4 数据处理 按下列公式计算单位面积累积
透过量(Q)。
Q=
ρn×V0+∑
n-1
i=1
ρi×V
S
ρn为第 n个取样点测得的药物质量浓度;ρi为
第i个取样点测得的药物质量浓度;S为扩散面积;
V0为接受池中溶液的体积;V为取样体积。
3 结果
3.1 挥发油皮肤毒性研究
3.1.1 对大鼠皮肤的急性毒性试验 在低、中、高
剂量应用时,挥发油对大鼠的行为活动、皮毛光泽
度、饮食、体重等均未造成任何影响;在观察期内未
出现任何急性毒性反应,无死亡现象。由此表明,该
挥发油在低、中、高剂量外用时对大鼠的完整皮肤和
破损皮肤均不引起急性毒性反应。
3.1.2 对大鼠皮肤的刺激性试验 通过对各时间
点进行观察,未出现皮肤红斑和水肿反应,刺激指数
平均值小于规定的05。其中24h后 A组,B组,C
组的刺激指数分别为02,02,01;而72h后观察
A组,B组,C组的刺激指数均为01。
皮肤刺激性实验表明,使用高、中、低剂量挥发
油,对大鼠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未出现刺激反应。
3.1.3 对大鼠皮肤的过敏性试验 研究表明:阳性
对照2,4二硝基氯苯组,动物皮肤受试区自激发给
药6h后,有明显的红斑和水肿,致敏率为100%,表
现为极度敏感性。而使用100%,65%,40%油茶树
嫩枝挥发油时,大鼠皮肤受试区自激发给药6~72h
内未见红斑及水肿形成,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对大
鼠皮肤未引起过敏反应。
3.2 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研究
以累积透过量Q为纵坐标,时间 T为横坐标作
图,分别获得尼群地平、黄芩苷、尼美舒利小鼠皮肤
渗透曲线(n=5)。
3.2.1 对尼群地平的促透效果 油茶树嫩枝挥发
油的含量为4%时,对尼群地平的透皮吸收有促进
作用,且比2%氮酮的效果好,2%和6%挥发油的促
渗透作用与2%的氮酮相当,结果如图1所示。
·1871·
第32卷第17期
2007年9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2,Issue 17
September,2007
图1 尼群地平小鼠皮肤渗透曲线
3.2.2 对黄芩苷的促透效果 挥发油对黄芩苷的
透皮吸收也有促进作用,以4%的效果较好,但效果
不如2%氮酮;其促透作用顺序为:2%氮酮 >4%挥
发油>6%挥发油 >2%挥发油 >1%挥发油。结果
见图2。
图2 黄芩苷小鼠皮肤渗透曲线
3.2.3 对尼美舒利的促透效果 挥发油对尼美舒
利透皮吸收有一定促进作用,促透作用随浓度升高
而不断加强;而且4%和6%挥发油的促透效果均超
过2%氮酮。结果见图3。
图3 尼美舒利小鼠皮肤渗透曲线
4 讨论
油茶树在我国分布较广,资源极其丰富,活性成
分复杂[5],作用广泛[6]。从油茶树修枝时产生的大
量嫩枝提取挥发油,不会造成资源破坏。离体小鼠
皮肤渗透释药实验研究表明,油茶树嫩枝挥发油对
尼群地平、尼美舒利以及黄芩苷等药物均具有一定
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其效果超过或接近氮酮;活体
大鼠皮肤毒理实验表明,该挥发油无皮肤毒性,是一
种颇具开发价值的天然透皮促进剂。
另外,油茶树嫩枝挥发油含有 α萜品醇、芳樟
醇、E2癸烯醛、反式香叶醇、α紫罗兰醇,β紫罗
酮、萜品烯4醇、雪松醇等多种活性成分,并具有一
定的体内外抗菌活性[7];在民间也常将油茶树嫩枝
点燃后置于刀面所得到的油状液体即挥发油,俗称
“刀烟”,用于治疗刀伤、烫伤、烧伤、急性炎症、牛皮
癣、皮肤癌等。由此认为,该挥发油还有望在刀伤、
烫伤、烧伤、皮肤炎症等的临床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
用。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下册.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2000:339.
[2] 王德仁,张荣泉.天然透皮促进剂的研究开发途径[J].中药
材,2002,25(10):75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新药研究指南[M].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09.
[4] 陈 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66.
[5] 李 斌,罗永明.山茶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J].江
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2(1):44.
[6] 罗永明,李 斌,谢一辉.油茶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
2003,34(2):117.
[7] 龙正海,杨再昌,杨雄志.油茶树嫩枝挥发油 GCMS分析及其
体内外抗菌活性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7,26(6):
90.
Studyonskintoxicologyandpenetrationenhancementofskinabsorption
ofvolatileoilextractedfromtenderbranchersofCameliaoleifera
LONGZhenghai1,YANGZaichang2,YANGXiongzhi1
(1.ZhejiangPharmaceuticalColege,Ningbo315100,China;2.GuizhouUniversity,Guiyang550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studythetoxicityonskinandpenetrationefectofvolatileoilfromtenderbranchersofCameliaole
iferaonnitrendipine,baicalin,nimesulideforpercutaneousobsorption.Method:Acuteskintoxicity,iritationandalergyonrats
·2871·
第32卷第17期
2007年9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2,Issue 17
September,2007
weretested,andmouseskininvitrowasappliedforstudyingtheefectsofdiferentconcentrationsofvolatileoilinnitrendipine,baica
lin,nimesulideondrugpermeation.Result:Diferentdosagevolatileoilhadnoacutetoxicity,iritationorhypersensitiveefects.
Comparedtoazone,morepowerfulenhancementefectsofvolatileoilatdiferentconcentrationonnitrendipine,baicalin,nimesulide
wereveryobvious.Conclusion:Thispaperfirstlyreportedtheresultsofexperimentaboutthetoxicitytoskinandpenetrationefectof
volatileoilfromtenderbranchesofC.oleifera.
[Keywords] Cameliaoleifera;volatileoil;toxicology;penetrationenhancementofskinabsorption;tenderbranchers;rat
[责任编辑 古云侠]
[收稿日期] 20061020
[基金项目] 辽宁省教育厅资助课题(990221063)
[通讯作者] 刘辉,Tel:(0411)84720083,Email:liuhui60@
mail.dlpt.ln.cn
基于文献数据库分析中药特征与免疫效应的
关系及其数学模型的建立
李艳菊1,刘 辉1,王虹菲1,郭月秋2
(1.大连医科大学 临床免疫学教研室,辽宁 大连 116027;
2.大连市药品检验所 中药室,辽宁 大连 116021)
[摘要] 目的:据已发表的有关中药免疫研究文献为研究基础,分析中药特征与免疫效应的关系并建立相应
的数学模型。方法:收集、筛选1980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国药典》所载中药植物药免疫研究的文献,根据检
索结果统计不同生物分类、不同药性、药味、归经、不同入药部位的中药数量和其中具有免疫作用的中药味数;用多
元判别分析建立回归数学模型。结果:味辛的药物具有免疫作用的比例较低(P<005);地下部分入药的中药具有
免疫作用的比例较高(P<005);归心经、肾经的药物具有免疫作用的比例较高(P<005);多元判别分析结果与
原判定结果符合率为747%。结论:中药的药味、药物归经及入药部位与免疫调节作用有关,以此为基础建立的数
学模型可以作为中药免疫药理研究的参考。
[关键词] 中药;免疫药理;文献信息学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02(2007)17178304
近年来,我国中药免疫学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
的成绩,获得了大量科学数据及文献资料,是中药研究
的宝贵财富。但目前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实验药理学的
方法,缺乏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系统地、规律性的研
究。因此有必要从已有的信息资源中对不同功效、不
同药性的药物的免疫作用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
性,利用中医药的理论指导中药免疫药理的研究。作
者试图以已发表的有关中药免疫研究文献和中药的药
学特征为研究基础,对自1980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
在2005年版《中国药典》所收载的457种植物类中药
的中药免疫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利用有关中药的中药
学特征建立了有免疫效应的中药预测和筛选的数学模
型,开辟免疫药物筛选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1 资料和方法
1.1 中药免疫文献检索 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
检索数据库(Cbmdisc)检索,检索词为该库中与免
疫有关的全部主题词,为了不遗漏文献,还对其中的
没有先组主题词的免疫方面的词汇进行自由词检
索,然后分别与药典中的中药进行匹配检索。检索
年限为1980年1月 ~2006年5月。有效文献确认
标准为:①公开正式发表的有关药典中植物药的免
疫学研究的一次文献,综述性文献不计;② 选择采
用单味药物或药物成分进行免疫调节作用研究的文
献,组方和复方药物的文献不收录;③研究对象为实
验动物的全部收录,对中药临床治疗应用的文献,只
选择其中具有免疫实验数据的文献,对于通过临床
疗效推测其免疫作用的文献不予收录。
·3871·
第32卷第17期
2007年9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2,Issue 17
September,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