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assimilating nitrogenous phosphor ous fertilizer and the accumulation disciplinarian of total tanshinon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丹参根系氮、磷营养吸收及丹参酮累积规律研究



全 文 :Ηιστολογιχαλ ανδ µ ορπηολογιχαλστυδιεσ ον λεαϖεσ οφ Χυρχυµα ιν Χηινα
÷Œ„’ ÷¬¤²2«¨ t ou ov o‹„’ ≠¤±2¯¬±ªt oŒ‘≤«¨ ±ªt o≥‹˜ Š∏¤±ª2°¬±ªu oƒ„‘Š ±¬±ª2°¤²u o≥‹˜ «²±ª2º∏v
(t . ∆επαρτµεντ οφ Πηαρµαχψ, vsu Ηοσπιταλοφ Πεοπλε. σ Λιβεροτιον Α, Βειϕινγ tsssv| , Χηινα ;
u . Χηονγθινγ Αχαδεµψ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Χηονγθινγ wsssyx , Χηινα ;
v . ∆επαρτµεντ οφ Πηαρµαχψ, Τηε Σεχονδ Μιλιταρψ Μεδιχαλ Υνιϖερσιτψ, Σηανγηαι usswvv , Χηινα)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 ײ ³µ²√¬§¨ ¶²°¨ ±¨ º √¨¬§¨ ±¦¨¶©²µ·«¨ ¦¯¤¶¶¬©¬¦¤·¬²± ¤±§¬§¨±·¬©¬¦¤·¬²± ²© ° §¨¬¦¬±¤¯ °¤·¨µ¬¤¯¶²© Χυρχυµα .
Μετηοδ : ׫¨ ²³·¬¦¤¯ °¬¦µ²¶¦²³¨ ¤±§¨¯ ¦¨·µ²±¬¦°¬¦µ²¶¦¦²³¬¦¶¦¤±¬±ª º µ¨¨ ∏¶¨§·²¦«¤µ¤¦·¨µ¬½¨ ·«¨ ¯¨ ¤√ ¶¨²© Χυρχυµα . Ρεσυλτ ανδ χονχλυ2
σιον : ׫¨ µ¨ º µ¨¨ ±²²¥√¬²∏¶«¬¶·²¯²ª¬¦¤¯ ¤±§°²µ³«²¯²ª¬¦¤¯ §¬©©¨µ¨±¦¨¶¤°²±ª·«¨ ¯¨ ¤√ ¶¨²© Χυρχυµα . …∏··«¨ §¬©©¨µ¨±¦¨¶¬±·«¨ «¤¬µ§¬¶·µ¬¥∏2
·¬²±o¶·²°¤§¨ ±¶¬·¼ ¤±§¶¬½¨ o¶«¤³¨ ¤±§¶¬½¨ ²© ³¨¬§¨µ°¬¦¦¨¯¯¶¦²∏¯§¥¨ ¦²±¶¬§¨µ¨§·²¥¨ ·«¨ °¤¬±©¨ ¤·∏µ¨¶©²µ·«¨ °¬¦µ²¶¦²³¬¦¬§¨±·¬©¬¦¤·¬²± ²©
¯¨ ¤√ ¶¨²© Χυρχυµα .
[ Κεψ ωορδσ] Χυρχυµα ; ¯¨ ¤√ ¶¨~ °¬¦µ²¶¦²³¬¦¬§¨±·¬©¬¦¤·¬²±~¨¯ ¦¨·µ²±¬¦°¬¦µ²¶¦²³¬¦¶¦¤±±¬±ª
≈责任编辑 王康正 
丹参根系氮 !磷营养吸收及丹参酮累积规律研究
韩建萍t o梁宗锁t 3 o孙 群t o卫新荣u o王敬民u o邓寒霜u
k t q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 o陕西 杨凌 ztutss ~
u q陕西省天士力商洛植物药业有限公司 o陕西 商洛 zuysssl
≈摘要  目的 }确定丹参的施肥量及其配比 ∀方法 }运用盆栽与大田相结合的方法 ∀结果 }氮Β磷 € tΒt时产量
最高 o盆栽试验时的产量是对照的 t q{倍 o该配比高肥区产量高出低肥区对照 u qx倍 o高出中肥区对照 u qux倍 o高
出高肥区对照 t qu倍 ∀结论 }氮磷最佳配比 € tΒt ∀氮对丹参酮 µ „的积累表现了负面的效应 o随施氮量的增加 o丹
参酮 µ „的含量逐渐减小 ∀磷肥对于丹参酮 µ „的累积表现正效应 ∀施用磷肥可以缓解施氮造成的参酮 µ „ 含量
的下降 ∀丹参酮 µ „累积高峰值均出现在栽植后 txs §左右 ∀
≈关键词  丹参 ~丹参酮 ~营养吸收 ~规律
≈中图分类号  ≥ xyz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wlsv2susz2sx
丹参 Σαλϖια µιλτιορρηιζα …ª¨ qo又名紫丹参 !红根 !
赤参 !活血参等 o多年生草本 o为重要常用中药材 o有
活血祛瘀 o消肿止痛 o养血安神的功能 ∀许多治疗血
管疾病的中药 o丹参都是主要成分之一 o丹参需求量
不断增加≈t  ∀
目前对于丹参的药用部分已有很多的研究 o但
针对丹参规范化栽培中某一特定生态条件下的土壤
肥力状况 o使丹参的产量和品质达到最佳值的氮 !磷
≈收稿日期  ussu2sz2ty
≈基金项目  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kusstŽst2Štx2svl
≈通讯作者  3 梁宗锁 oר¯ }ksu|lzstwx{u o ∞2°¤¬¯ }¯¬¤±ª½¶{t| ƒ
tyv q±¨ ·
合理施肥研究甚少 o目前只能参照农作物施肥方法 o
农药残留超标严重 !栽培加工技术不规范 !野生药材
资源掠夺性采挖等诸多问题 o使中药材现代化和国
际化面临重重困难≈u  ∀为此国家制定了中药材生产
质量管理规范kŠ„°l并于 ussu年 y月 t日实施≈v  ∀
Š„°规范对中草药生产中施肥准则做了明确规定 }
即根据不同种类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及土壤的供肥
能力 o来确定肥料施用种类 !时间和数量 ~以有机肥
为主 o土壤施肥和叶面追肥相结合的方法≈u ow  ∀有
研究表明 }丹参酮与根直径呈负相关≈x  o本实验以规
范化栽培中丹参根系氮磷吸收特性与丹参酮累积规
律进行研究 o为合理的栽培丹参提供理论依据 ∀
1 材料与方法
#zsu#
第 u|卷第 v期
ussw年 v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Œ¶¶∏¨ v
¤µ¦«oussw
1 q1 材料
试验 t usst年大田试验设置在陕西省商洛王
涧丹参基地和山阳县高坝店镇 o试验选择能代表当
地土壤肥力条件的高 !中 !低 v个等级 o土壤质地为
砂壤土 o耕层土壤基本性状见表 t ∀
试验 u 盆栽试验设置在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干旱防雨棚内 o盆栽土来自王涧药
源基地土壤理化性质见表 t o试验的丹参品种是商
洛丹参 Σ . µιλτιορρηιζα∀
试验 v ussu年大田试验 o试验设在天士力商
洛药源基地 ∀
1 q2 方法
试验 t 试验 t采用二因素二次 ⁄2饱和最优设
计 o氮磷肥施用量上下限分别为 utx ®ª#«°pu和 s o
试验设计编码值及对应的施肥量分别见表 u ∀大田
试验小区面积 w ° ≅ y ° € uw °u o试验重复 v次 ∀供
试土壤基本性状测定按南京土壤研究所5土壤农化
分析6≈y  o大田试验移栽时间为 usst年 x月 w日 ∀
试验 u 每盆装 tx ®ª土 o按配肥表将土与肥料
充分混匀 o盆子底部装少量砂石 o上面铺一张吸水
纸 o管子一端与砂石接触 o别一端露出盆面 o放直 o将
混好肥料的土装入盆中 ∀苗于 usst年 x月 w日移
栽入盆中 o每处理 w盆 o栽后浇水 o以后始终保持土
壤含水量为 yx h ∗ zs h ∀试验于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防雨棚内进行 ∀试验配方的编码
同试验 t ∀
试验 v 试验配方同 usst年大田 ∀
表 t 供试土壤基本性状 ®ª#pt
试验地点 土层深度r¦° 有机质 含氮 速效氮 速效磷 速效钾 有效镁 有效铜 有效锰 有效锌
高坝镇 s ∗ us tw qs s q|| tts q| uu qw tsv qs tu qz t qvz us qu t qxs
us ∗ ws z qs s qxz yt qv | q{u z{ qz tu q| t qyv { qzw s q{x
商州 s ∗ us tw qy s q|s {x qz ux qz tzu ut qx t q{| us qty t qt{
基地 us ∗ ws ts qs s qy{ zy qs | qw tvy ty qu t qzv ts qws s qzv
ws ∗ ys y qs s qwv ws q| | qz {w q{ tu qy t qvu x qy{ s qxy
表 u 氮 !磷二因素 ⁄2饱和最优设计方案
处理
代号
水平编码值
Ξt Ξu
施肥量r®ª#«°pu
‘ °u’x
t p t p t s s
u t p t uux s
v p t t s uux
w p s qtvt x p s qtvt x |{ |{
x t s qv|w w uux txz
y s qv|w w t txz uux
1 q3 生长发育情况测定
试验 t ou ov移栽成活后 o每 ts §量 t次株高 o移
栽 vs §后 o每 us §采样 t次 o每次取样 ts株 o从中选
取 v株具有代表性的植株 o测定根长 !根直径 !根数 !
地上部分及根鲜干重 ∀保存干样 o试验 t ou测定总
丹参酮 ∀试验 v测定丹参酮 µ„ ∀
1 q4 丹参酮含量的测定
1 q4 q1 总丹参酮的测定 称取 s .x ª丹参粉 o加入 x
°无水乙醇 o摇匀 o放入冰箱中浸提过夜 o次日超声
提取 us °¬±o后离心 us °¬±o取上清液 s qx °o加入
v qx °无水乙醇 o在紫外分光光度计 uzs ±°处比
色 o记录吸光值 ∀根据标准曲线求得总丹参酮的相
对含量≈z  ∀
1 q4 q2 丹参酮 µ„ 的测定 按 usss年版5中国药
典6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2 q1 丹参氮磷积累特点
表 v中可以看出 o丹参在不同时期对氮 !磷的吸
收量不同 o对照k处理 tl含氮随着生长天数的增加而
逐渐增加 o且对照第 tts天以前的 w次取样测定中含
氮量均高于施用磷肥的处理 v o而 tts §以后的 v次
取样测定对照含氮量又迅速低于处理 v o结合表 x根
干重比较 o这说明前期可能不缺肥 ∀从表中还可以
看出 o随施氮量的增加植株对氮量的吸收也逐渐增
加 o施用磷肥的处理 v含氮稍高于对照 o说明施用磷
肥促进了植株对氮的吸收 ∀处理 y在近收获期ktzs
§l含氮量是同期对照的 v qy倍 o产量是对照的 u倍 o
处理 w此期含氮量仅是对照的 u q{倍 o但产量却是
对照的 u qu倍 o结合表 y地上鲜重比较 o说明处量 y
中氮肥施用量过大 o而造成了地上部分旺长 o影响了
最终的产量 ∀
从表 w中可以看出 o随着生长时间的延续含磷
量逐渐增加 o以氮磷配施k处理 w !处理 yl的含磷量
较大 o单施磷肥的处理含磷量比对照高 o但是低于氮
磷配施的处理 y和处理 w o说明施用氮肥促进了对磷
的吸收 ∀
#{su#
第 u|卷第 v期
ussw年 v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Œ¶¶∏¨ v
¤µ¦«oussw
从表 x可以看出 o对照在前 |s §干重一直比其
他处理的高 o而 tts §以后对照干重积累的速度又明
显低于其他处理 o且叶片发黄表现缺氮症状 ∀说明
|s ∗ tts §是丹参的一个需肥的关键期 ∀此期正是
根茎膨大期 o需要的养分较多 o此期施肥最有效 ∀
表 v 丹参氮 !磷处理不同时期含氮量比较 °ª
天数 处理 t 处理 v 处理 w 处理 y
vs s qtt s qut p p
ys s qv{ s qv| s qxt p
|s t quw s q|y s q|| s q|{
tts t qvz t qy| u q|x t qx{
tvs u quy u q{y u q|y v qtw
txs u q|| v qz{ p w q{y
tzs t q{y w qsu y qtx y qz|
表 w 氮 !磷处理不同时期含磷量比较 °ª
天数 处理 t 处理 v 处理 w 处理 y
vs t qyu t quz p p
ys u qx| u qvt u qt{ p
|s z qu| y qy{ v qzy ts qu{
tts tt qtx | qxy us qz{ t| q|s
tvs tv qzw tz qws uy qww uu q{z
txs ty qyx us qwt p v{ qw{
tzs tz q{y u{ qs{ xt qwv ys qxz
表 x 氮 !磷处理不同时期根干重比较 ª
天数 处理 t 处理 v 处理 w 处理 y
vs s qyv s qww s qvv s q|x
ys t qvu t qsx t qux s q|v
|s v q{{ v qst t qu{ v qyz
tts w q{| x qu{ | qxv { qvy
tvs { qs{ ts quw tt qws | qxv
txs { q{t tt q{s p tx qvv
tzs | qvs tv qv| us qw| t{ q{z
表 y 盆栽试验各处理生物量比较
处理 地上鲜重 地上干重 根鲜重 根干重 根冠比
处理 t tuu quy vv quz tuv qxu u| quu s q{{
处理 v tuv q{t vs qw{ txs qwy wu qv{ t qv|
处理 w utx qvu w| qy| t|z qyx xu qxy t qsy
处理 y uyt qss yw qz{ t{t qxt wx qyv s qzs
从表 y可以看出 o施用磷肥的k处理 vl根冠比是
对照的 t qx{倍 o说明施用磷肥促进有机物质向根部
的运输 o从而提高根冠比 ∀施用氮肥的处理 w和 y
地上鲜重均比不施用氮肥的处理高 o其中处理 y是
对照的 u qt倍 o根干重仅为对照的 t qx倍 o而处理 w
根干重是对照的 t q{倍 o且有较为合理的根冠比 ∀
这样的氮磷配比最好 ∀
2 q2 丹参的需肥量及其配比
2 q2 q1 盆栽试验结果 盆栽试验可以得出的结论
是氮Β磷 = 1Β1 的处理 4 的产量最高 o单施磷肥的处
理 v的根冠比最大 o说明施用磷肥可以促进营养向
根部转移 ∀故氮Β磷 € tΒt的配比较好 o这与作者的
另一试验所得结果相符≈z  ∀
2 q2 q2 大田试验结论 从图 t可以看出 o除单施氮
肥的处理 u外 o其它各处理产量随着土壤肥力的增
加而增加 o结合盆栽试验结果 o说明做基肥的氮肥量
不能过多 o在高肥力的基础上施用大量氮肥 o产量反
而下降了 o处理 x是在处理 u的基础上施用磷肥的
处理 o产量也是随着土壤肥力的增加而增加的 o说明
施用磷肥可以缓解施过量氮肥造成的负面影响 o处
理 w是氮Β磷 € tΒt的处理 o其高肥区产量最高出低
肥区对照 u qx倍 o高出中肥区对照 u qux倍 o高出高肥
区对照 t qu倍 ∀
从图 u可以看出 o随着土壤肥力的增加 o各处理
丹参酮的含量是逐渐下降的 o施用磷肥的处理 v低
肥区产量最高 o由于丹参酮 µ„ 的变化幅度不大 o因
此采用加权平均和的方法对丹参酮 µ„ 的累积值做
图 o从图 v可以看出 o处理 v的丹参酮 µ„z个时期的
累积值最大为 u qyv h o表现了磷对丹参酮 µ„ 的正
效应 ∀其次是对照ku qwt h l o施用氮肥的各处理的
丹参酮 µ„的累积值均较对照小 o其中处理 u丹参酮
µ„的累积值为 t q{z h o处理 x为 t q| h o处理 y为
u qty h o处理 w为 u qux h ∀可以看出随着施氮增加 o
丹参酮 µ„的累积值逐渐减小 ∀另外 o在处理 u的基
础上施用磷肥的处理 x丹参酮 µ„ 的累积值比处理
u高 ∀由此可以说明 o施用氮肥不利于丹参酮 µ„ 的
累积 o施用磷肥有利于丹参酮 µ„ 的累积 o施用磷肥
可以缓解施氮所造成的丹参酮 µ„的下降 ∀
图 t 不同施肥处理对丹参产量的影响
#|su#
第 u|卷第 v期
ussw年 v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Œ¶¶∏¨ v
¤µ¦«oussw
图 u 不同施肥处理对丹参酮产量的影响
图 v 氮磷名处理对丹参酮 µ „的影响
从图 w可以看出 o各处理丹参酮 µ„的累积值曲
线呈抛物线型 o在前 v个时期 y个处理丹参酮 µ„ 的
累积值稳步增加 o其中 |s §时的累积值为 t qtx h o
tus §的累积值为 u qtv h o在 txs §时丹参酮 µ„ 累
积值最高为u qw h o随后逐渐降低 otzs§时为
u quw h ouss §时 u qsy h ouvs §时为 t qyw h ouxs §时
为 t qy h ∀
图 w 氮磷名处理对丹参酮 µ „的积累动态
如图 w所示 o各施肥处理的丹参酮 µ„ 最大值出
现在 txs §o平均为 s qwt h o对照的丹参酮 µ„的最大
值出现在 tzs ∗ uss §o其值为 s qwx h o高于施肥处
理 o然后对照组和施肥各处理都下降 o对照下降较迅
速 o收获时对照值为 s qut h o施肥的各处理丹参酮
µ„平均为 s qu{ h ∀说明施肥可以缓解丹参酮 µ„
的下降的幅度 ∀由此可见 o增长最迅速的时期是在
|s ∗ txs §的生长过程当中 o此期正是开花盛期 o根
系尚未膨大 o单位重量的根表皮面积相对较大 o所以
丹参酮 µ„ 的含量高 ∀以后随着根径长粗 o丹参酮
µ„的含量会逐渐降低 ∀
3 讨论
从分析丹参的生长发育特性及植物体内氮磷营
养状况 o初步认定肥料的最佳施用时期应在根茎膨
大期到来之前 o此期施肥最有效 ∀采收应在秋季地
上部分枯萎至早春萌动这段时间 o但是确定较为确
切的采收期 o这方面的研究还正在进行 ∀从盆栽和
大田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o氮Β磷 € tΒt时产量最高 o
盆栽该配比的产量是对照的 t q{倍 o大田该配比高
肥区产量高出低肥区对照 u qx倍 o高出中肥区对照
u qux倍 o高出高肥区对照 t qu倍 ∀
移栽时用做基肥的氮肥不能过多 o否则将会影
响出苗 o最终影响产量 ∀氮对丹参酮 µ„的积累表现
了负面的效应 o随施氮量的增加 o丹参酮 µ„ 的含量
逐渐减小 ∀磷肥对于丹参酮 µ„的累积表现正效应 ∀
施用磷肥可以缓解施氮造成的丹参酮 µ„ 含量的下
降 ∀
丹参酮 µ„的累积曲线呈抛物线型 o在前 v个时
期 y个处理丹参酮 µ„ 的累积值稳步增加 otxs §时
丹参酮 µ„累积值最高 o随后逐渐降低 ∀
≈参考文献 
≈t  徐 良 q中药无公害栽培加工与转基因工程学 q北京 }中国医药
科技出版社 qusss ovz q
≈u  许炫玉 q关于 ≥’°编制的几点建议 q中药研究与信息 oussu ow
kul }x q
≈v  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 q规范化生产是中药现代化的根本 q
中药研究与信息 oussu owktl }x q
≈w  张南平 o肖新月 o林瑞超 q中药材 Š„°生产技术及管理体系的
构想 q中药研究与信息 ousst ovkul }tv q
≈x  韩建萍 o梁宗锁 o孙 群 o等 q施肥对丹参植株生长及有效成分
的影响 q西北农业学报 oussu ottkwl }yz q
≈y  南京土壤研究所 q土壤农化分析 qt|{y q
≈z  杨 云 o冯卫生 q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手册 q北京 }中国中医
药出版社 ot||{ oyx q
#stu#
第 u|卷第 v期
ussw年 v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Œ¶¶∏¨ v
¤µ¦«oussw
Στυδψ ον τηε χηαραχτεριστιχ οφ ασσιµιλατινγ νιτρογενουσ πηοσπηορουσφερτιλιζερ ανδ
τηε αχχυµ υλατιον δισχιπλιναριαν οφ τοταλτανσηινονσ οφ Σαλϖια µιλτιορρηιζα
‹„‘¬¤±2³¬±ªt oŒ„‘Š ²±ª2¶∏²t o≥˜‘±∏±t o • ∞Œ ÷¬±2µ²±ªu o• „‘Š ¬±ª2¬±ªu o⁄∞‘Š ‹¤±2¶«∏¤±ªu
(t .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Σοιλ ανδ Ωατερ Χονσερϖατιον Χηινεσε Αχαδεµψ οφ Σχιενχε
u . Σηαανξι ΤΑΣΛΨ Πλαντ Πηαρµαχευτιχαλ Χο Λτδ Σηανγλυο zuysss , Χηινα)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 ײ ¦²±©¬µ° ·«¨ ¤°²∏±·²©©¨µ·¬¯¬½¨ µ¤±§·«¨ µ¤·¬²± ²©©¨µ·¬¯¬½¨ µq Μετηοδ : ׫µ²∏ª«·«¨ ¬¨³¨µ¬° ±¨·²© ³¯¤±·¬±ª
Σαλϖια µιλτιορρηιζᬱ ³²·¤±§¬±©¬¨ §¯º µ¨¨ ¦¤µµ¬¦§²∏¨ qΡεσυλτ : • «¨ ± ‘Β° € tΒt o׫¨ ³µ²§∏¦·¬²± º¤¶t q{·¬° ¶¨°²µ¨ ·«¤±·«¨ ¦²±·µ¤¶·ªµ²∏³
¬± ³¯²·¬±ª ¬¨³¨µ¬° ±¨·o¤±§¬±©¬¨ §¯·«¨ ³µ²§∏¦·¬²± ²©·«¨ «¬ª«¨¶·©¨µ·¬¯¬½¨ µ³¯²·º µ¨¨ u qx·¬° ¶¨°²µ¨ ·«¤±·«¨ ¦²±·µ¤¶·¤±§·«¨ «¬ª«¨µ¤±§«¬ª«
©¨µ·¬¯¬½¨ µ³¯²·¬¶u qux ¤±§t qu·¬° ¶¨µ¨¶³¨¦·¬√¨ º µ¨¨ ·«¤±·«²¶¨ ¬±·«¨ ¦²±·µ¤¶·ªµ²∏³q Χονχλυσιον : ׫¨ ³µ²³¨µµ¤·¬²± ²©±¬·µ²ª¨ ±²∏¶©¨µ·¬¯¬½¨ µ
¤±§³«²¶³«²µ²∏¶©¨µ·¬¯¬½¨ µ¬¶tΒt q‘¬·µ²ª¨ ± ¶«²º¶±¨ ª¤·¬√¨ ©¨©¨¦·¶·²·«¨ ¤¦¦∏°∏¯¤·¬²± ²©·¤±¶«¬±²± µ „ o·«¨ °²µ¨ ·«¨ ±¬·µ²ª¨ ± ²∏¶©¨µ·¬¯¬½¨ µo
׫¨ ¯¨ ¶¶·«¨ ¦²±·¨±·²©·¤±¶«¬±²± µ „ qŒ± ¦²±·µ¤¶·o³«²¶³«²µ²∏¶©¨µ·¬¯¬½¨ µ¶«²º¶ª²²§ ©¨©¨¦·¶²±·«¨ ¤¦¦∏°∏¯¤·¬²± ²©·¤±¶«¬±²± µ „ q°«²¶³«²2
µ²∏¶©¨µ·¬¯¬½¨ µ¦²∏¯§¤¯¯¨ √¬¤·¨·«¨ §¨ ¦¯¬±¨ ²©·«¨ ¦²±·¨±·²©·¤±¶«¬±²± µ „ ¥¼ ∏¶¬±ª±¬·µ²ª¨ ±²∏¶©¨µ·¬¯¬½¨ µq׫¨ ¤¦¦∏°∏¯¤·¬²± ³¨ ¤®²©·«¨ ·¤±¶«¬±²±
µ „ °¨ µ¨ª¨ ¬±·«¨ ³¨µ¬²§²©txs §q
[ Κεψ ωορδσ] Σαλϖια µιλτιορρηιζα~·¤±¶«¬±²± µ „ ~¤¶¶¬°¬¯¤·¬±ª~§¬¶¦¬³¯¬±¤µ¬¤±
≈责任编辑 袁桂京 
安徽药菊花瓣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薛建平 3 o常 玮 o张爱民 o盛 玮
k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生物系 o安徽 淮北 uvxsssl
≈摘要  目的 }研究安徽药菊花瓣组织培养技术 o为安徽药菊新品种选育建立最佳条件 ∀方法 }取安徽药菊
k滁菊 !亳菊 !贡菊l幼蕾花瓣及开放花瓣为外植体 o按不同方式接种到同种培养基上和按同种方式接种到不同培养
基上进行培养 o诱导其成为完整植株 ∀结果与结论 }所有培养基均能诱导愈伤组织产生 o但愈伤组织形成和再分化
结果有明显差别 ∀愈伤组织诱导花瓣正接优于反接 o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 ≥ n Ž× u °ª#pt n ‘„„ s qu °ª#pt
为宜 ~愈伤分化均以培养基 ≥ n Ž× u °ª#pt n ‘„„ s qu°ª#pt n „ª‘’v x°ª#pt为宜幼蕾花瓣诱导植株再生频率
高于开放花瓣 ~所得植株在叶形 !及株形等方面发生了变异 ∀
≈关键词  药用菊花 ~花瓣 ~组织培养 ~再生植株
≈中图分类号  ≥ xyz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wlsv2sutt2sw
安徽盛产药用菊花 o以滁菊 !贡菊 !亳菊最为有
名 ∀近年来 o随着药用菊花功效的不断验证和菊花
茶 !菊粉等制品的不断研制开发 o市场对其数量 !品
种及品质的需求日益提高 o传统的扦插 !分株等繁殖
方法以及靠自然变异选育新品种的途径已远远不能
满足生产上的需要 ∀利用生物技术开展药菊快繁与
≈收稿日期  ussv2sy2uz
≈基金项目  安徽省/十五0重大科技专项kst{svsswl
≈通讯作者  3 薛建平 oר¯ }ksxytlv{susux o∞2°¤¬¯}¬∏¨­³usss ƒ
¼¤«²²q¦²° q¦±
新品种选育的工作势在必行 ∀目前 o有关菊花组织
培养的报道多集中在观赏菊花 o其中王卉≈t 等的实
验结果表明以菊花茎段和腋芽作为外植体扩繁速度
快 o再生植株遗传稳定性强 ∀李玉芬≈u  !裘文达≈v 的
研究也发现菊花器官 ) ) ) 花瓣 !花蕾在培养过程中 o
由愈伤组织再生的植株往往有变异发生 o并且已获
得新的观赏品种 ∀针对药用菊花 o以茎尖和叶片为
外植体的组织培养已获成功≈w2y  o而关于安徽药菊花
瓣组织培养技术尚未见报道 ∀因此 o作者开展了对
v种安徽药菊的幼蕾及开放花瓣的组织培养工程 o
希望获得药菊变异植株 o进一步筛选出药用成分和
#ttu#
第 u|卷第 v期
ussw年 v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Œ¶¶∏¨ v
¤µ¦«ous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