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三七功效本草考证
潘 嘉t o王家葵u
kt q四川省中药研究所 o四川 成都 ytsswt ~ u q成都中医药大学 o四川 成都 ytsszxl
三七 o始载于5本草纲目6 o为五加科多年生草
本植物 Παναξ νοτογινσενγk
∏µ®qlƒ q q≤«¨ ±的干
燥根 ∀其性味 !归经 o各书均无出入 ∀ 5纲目6曰/甘 o
味苦 o温0≈t ~5本草便读6云/入胃行肝0≈u ~这些都
已达成共识 ∀但对其功效的记述却不尽人意 o在全
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5中药学6中三七的功效是这样
记载的 }化瘀止血 o活血定痛≈v ∀而民间有以三七
滋补的习惯 o以作类似当归 !黄芪等补药之用 ∀故笔
者想就其功效作一探析 ∀
1 古本草三七功效的记载
始载三七的5本草纲目6中 o时珍曰/ ≈气味 甘 o
微苦 o温 o无毒 ∀ ≈主治 止血 o散血 o定痛 ∀金刃箭
伤 o跌扑杖疮 o血出不止者 o嚼烂涂 o或为末掺之 o其
血即止 ∀亦主吐血 o衄血 o下血 o血痢 o崩中 o经水不
止 o产后恶血不下 o血运 o血痛 o赤目疖肿处 o咬蛇伤
诸病 ∀0未见一/补0字 ∀其≈发明 及≈附方 中也无与
/补0有关的文字 ∀ 5本经逢原6 !5本草从新6 !5本草
备要6等仍是一致强调其止血散血定痛的功效 o并用
大量文字介绍其为金疮要药之功效≈w2y ∀ 5本草便
读6中也称/散血可和伤 , ,行瘀并止痛0 ∀清道光
年间维摩和尚编辑的5本草分经6中将药分为补 !和 !
攻 !散 !寒 !热六类 o三七被归为≈和 类 o曰 / 甘苦微
温 o散瘀定痛 o能损新血 o治吐 !衄 !疱肿 !金疮 !杖
疱0≈z ∀不仅与/补0差一步 o多出一个/能损新血0 o
这与5本草从新6中记载的/能损新血 o无瘀者无用0
一致 ~且5得配本草6中言/血虚 !吐衄 !血热妄行者禁
用0≈{ ∀既如此 o那么民间三七滋补何理之有 笔
者又查找了一些均称对本草有进一步认识的书籍 ∀
其中5本草纲目求真6 !5本草再新6 !5新增本草原
始6≈|2tt 等与时珍所说之功效均无二意 o且其主治应
用均一致得几乎只字不差 ∀
三七的主产地为云南 !广西 o明代的5滇南本草6
≈收稿日期 ussu2s|2s|
≈通讯作者 ר¯ }ksu{l{xuvzsxy ∞2°¤¬¯}³¤±¤su{ tyv q¦²°
中记载了 / 土三七0一药 o谓其 / 生用破血 o炙用补
血0 o无/三七0的记载≈tu ∀同时5本草纲目拾遗6中
记载/金御乘云 }近时市品三七之外 o有水三七 o有白
芷三七 o有竹三七 , ,0≈tv ∀ 5云南中草药选6中则
分清土三七别名水三七 o为菊科植物的根 o并另载三
七≈tw ∀故5滇南本草6中之/土三七0并不是我们所
用之五加科植物三七 ∀
查阅大量本草书籍后 o发现张仁锡的5药性蒙
求6中三七有如下记载 }/味甘苦同人参 o故人并称曰
参三七 o去瘀损 o止吐衄 o补而不竣 , ,0≈tx ∀虽其
出现了一/补0字 o而在其对三七的记述中 o除了一
/补0字外 o均是论述其散瘀止血之功效 o所以也无从
查找其/补0的具体含义 ∀而在吴其 的5植物名实
图考6中除记载其止血 !散血 !定痛之功效外 o提到
/田州多 以煨肉0 !/产后服亦良0≈ty o这仿佛为民
间用作滋补找到一点根据 o但却甚为不详 ∀ 5本草新
编6对此则多了一些论述 o曰 }/加之于补血补气药中
则更神 ∀盖此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 o补药得此而有
安静之休也 ∀0≈{ 从内容上来说 o它并不是指三七的
补益作用 o而是指与补药之间的协同作用 ∀
2 现代文献三七功效的记载
中草药学是一个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应用而上升
为理论又回到实践中的一门科学 o三七在民间作为
滋补药被运用的历史 o可以追溯到明代 o既然其使用
了这么久 o应该有一定根据 ∀如果说更如其 / 损新
血0 !/血虚 , ,禁用0之说 o民间的血虚者应用此药
应该有明显反应 ∀而至今为止 o不仅5中药学6教材
上未收载有关其/补0的功效 o而且5中国药典6中也
只是记载的/散瘀止血 o消肿定痛0 ∀收录中药比较
全面的5中药大辞典6中三七功用主治同样是/止血 !
散瘀 !消肿 !定痛0并未增加任何新的有关内容 ∀
至此 o仍未有圆满答案 o因此借助现代本草书籍
及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结果加以考证 ∀ 5云南中草
药选6中已清楚的记载 }/根 o甘 o微苦 o温 ∀散瘀止
#sux#
第 u{卷第 y期
ussv年 y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 y
∏±¨ oussv
血 o消肿定痛 ∀熟食生血 o补血 ∀0≈tw 而现代药理研
究均证明三七所含皂苷与人参皂苷类似 o有滋补强
壮作用 o用于气血虚弱等 ∀使用三七总皂苷后 o发现
其能明显提高小鼠耐缺氧 o抗疲劳 o耐寒耐热能力 o
延长果蝇的生存时间 o增强其飞翔能力 o有加强小鼠
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作用 ∀说明三七总皂苷有固本强
壮作用 o并指出在我国民族医药中用三七作为滋补
强壮药使用≈t| ∀
3 小结与讨论
3 q1 从历史沿革来看 o今用五加科三七 Παναξ νο2
τογινσενγk
∏µ®ql ƒ q q≤«¨ ± 的确始载于5本草纲
目6 o但李时珍似未真正见过三七的原植物 ∀理由有
二 }第一 o5本草纲目6所配药图决非五加科植物 ~第
二 o5本草纲目6对三七药材的描述/干根黄黑色 o略
似白及0确似三七 o但又说/近传一种草 o春生苗 o夏
高三 !四尺 o叶似菊艾而劲厚 o有歧尖 o茎有赤棱 , ,
根叶味甘 o治金疮折伤出血及上下血病甚效0 ∀其植
物形态却似菊科 Γψνυρα Σεγετυ µ k²∏µql µ¨µq菊
叶三七 ∀
3 q2 早于5本草纲目6的5滇南本草6有土三七而无
三七 o土三七即菊科三七 o别名水三七 ∀既然名/土0
三七 o必是相对于/真0三七而言 o可见明初已有真三
七入药用 o只是5滇南本草6未载而已 ∀
3 q3 尤须注意/土三七0的功效 o因其既然名土三
七 o在功效上一定与真三七有一定的联系 o5滇南本
草6云 }/治跌打损伤 o生用破血 o炙用补血 ∀0这是否
暗示真三七在当时k明初l确也具有破血和补血两方
面的功效 ∀
3 q4 菊叶三七的功效在5本草纲目拾遗6 !5本草便
方6中仍有记载 o但却只强调其活血化瘀疗伤的作
用 o而再未提到其/补血0作用 ∀因此 o所谓/补血0恐
非/土三七0固有功效 o而是由真三七附会而来者 o故
随着土三七临床应用的增多 o其/炙用补血0功效在
后世本草中渐渐晦而不显了 o这也可进一步证实/补
血0当为真三七的固有功效 ∀
3 q5 如前所述 o李时珍可能并未真正全面认识三七
的功效 o故5本草纲目6三七条仅片面强调了其活血
止血作用 o而遗漏了其补血的一面 ∀后世众多本草
多奉5本草纲目6为圭臬 o故多沿活血止血疗伤对三
七的功效加以发挥 o而更加忽略其补血之功 ∀虽然
三七的补虚作用在民间一直流行 o但不为各家重视 ∀
至于5中华临床中药学6对三七补虚强壮功效的
讨论/三七补虚强壮之功与传统的补气血阴阳虚弱
不同 o它是由其化瘀止血的功效所决定的 ∀0笔者认
为只是一种曲为解说 ∀
通过对三七功效的考证 o笔者感到中药中某些
药物功效的诠释与临床脱节 o或者说滞后于临床 o在
现代研究的结果与临床运用均相符的情况下 o却并
未得到及时的补充 ∀因此 o应当更多的运用现代科
技手段 o去补充 !完善功效中不完整的部分 o使祖国
传统医药充分发挥作用 ∀
≈参考文献
≈t 李时珍 q本草纲目 q第十卷下草部山草类 q清康熙刻本 o康熙
庚子岁 qwt q
≈u 张秉成 q本草便读 q第一卷 q上海 }上海启智书局印行 o光绪乙
酉岁 qz q
≈v 凌一揆 q中药学 q第四版 q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ot|{| q
tww q
≈w 张路玉 q本草逢原 q第一卷山草部 q日本 }思德堂刊本 ok日l文
化元年 qw{ q
≈x 吴仪洛 q本草从新 q第一卷上山草部 q天津 }天津直隶书局印
行 o乾隆丁丑岁三月上巳日 qus q
≈y 汪 昂 q本草备要 q第一卷草部 q天津 }天津直隶书局印行 o道
光二十五年仲冬月 qz q
≈z 维摩和尚 q本草分经 q胃卷 q成都 }成都昌福公司刻本 ot|ut q
tu q
≈{ 江苏新医学院 q中药大辞典 q第一版 q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 ot|zz qxw q
≈| 黄宫绣 q本草纲目求真 q第八卷下血部 q上海 }上海锦章图书局
印行 ot|ut qt q
≈ts 叶天士 q本草再新 q第一卷草部上 q上海 }上海群学书社石印
本 ot|v| qw q
≈tt 李中立 q新增本草原始 q第四卷草部 q奎光堂藏板 o清咸丰元年
辛亥 qvs q
≈tu 兰茂 q滇南本草 q第二卷 q务本堂刻本 o清光绪十三年丁亥 qy| q
≈tv 赵学敏 q本草纲目拾遗 q第三卷草部 q上海 }上海锦章图书局石
印本 ot|ty qtx q
≈tw 昆明军区后勤部卫生部 q云南中草药选 q昆明 }昆明出版社 o
t|zs qtw q
≈tx 张仁锡 q药性蒙求 q第一卷草部 q上海 }上海千倾堂书局 o光绪
壬午岁 qz q
≈ty 吴其 q植物名实图考 q第八卷山草类 q昆明 }云南图书馆重
印 ot|tx q{y q
≈tz 王本祥 q现代中药药理学 q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ot||z q
{sz q
≈责任编辑 刘
#tux#
第 u{卷第 y期
ussv年 y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 y
∏±¨ ous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