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药资源的生态研究
郭兰萍t o黄璐琦u 3
kt q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 o北京 tsszss ~
u q中国中医研究院 中药研究所 o北京 tsszssl
≈摘要 目的 }论述中药资源生态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方法 }对中药资源生态研究所涉及的主要领域进
行了分析 ∀结果 }指出当前中药资源生态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及应用实践缺乏 ∀结论 }认
为基础理论的建立和完善 o应用实践的加强 o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 o必将为中药资源的生态研究带来新的突
破 o并最终会促成生态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 ) ) 中药资源生态学的产生 ∀
≈关键词 中药资源 ~生态学 ~中药资源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 ≥ xyz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wlsz2sytx2sv
中药资源绝大多数来源于植物 !动物和矿物 ∀它们的生
长发育或形成积累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
同时 o作为中医治病防病的载体 o中药在应用实践中充分体
现出中医/天人合一0的宇宙观 ∀当今社会中医学又被称之
为生态医学≈t ∀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所使用的天然
药物及其加工品 ∀因此 o中药的发展必然烙上了生态学的理
念和思想 ∀中药资源的生态学思想自古就有 o例如 o作为与
生境密不可分的优质中药的代表 o道地药材这一概念的形成
就是古代朴素生态学思想在中医药理论中的充分体现 ∀
t||x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5中国中药区划6≈u 和5中国药材
资源地图集6≈v 等 y本巨著是解放后中药资源的生态学研究
的重要成果之一 ∀书中总结了许多与中药资源的生态学有
关的宝贵经验 o其中5中国中药区划6和5中国药材资源地图
集6中 o选择在药材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又具有地区特色的
大宗药材 tsv种 o进行了生态适宜性分析和区划 o充分阐明
了药材的地域性特征及其生境的重要性 ∀
近年来 o随着中药资源濒危状况的不断加剧 o和中药材
引种栽培的进一步扩大以及由此引发的中药材质量的下降 o
生态环境对中药资源的生长发育及其质量的影响受到人们
空前的重视 ∀加之国家在这一研究领域的投入进一步加大 o
使得涉及中药资源生态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这些研究逐
步摆脱了以往在中药资源生态研究中惯用的单纯观察记述
的惯例 o开展了不同层次的科学调查与科学实验 o其研究的
深度和广度及所采用的技术及方法都是前所未有的 ∀为此 o
作者分析了中药资源的生态学研究所涉及的主要领域及现
状 o并以此为基础展望了中药资源的生态学研究和发展的方
向及趋势 ∀
1 中药资源生态研究的主要领域及现状
≈收稿日期 ussw2st2t{
≈通讯作者 3黄璐琦 oר¯ }kstslywstwwtt2u|xx
1 q1 濒危中药资源合理利用的生态学保护 我国现有药用
植物 tt twy种 o药用动物 t x{t种 o其中野生药用动 !植物约
占 {s h ∀由于药用动植物k尤其是地道药材l有很高的经济
价值 o受破坏极为严重 ∀t||u年公布的5中国植物红皮书6收
载濒危植物 v|{种 o其中药用植物 ty{种 ∀国务院颁布的5野
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6规定了国家重点保护的药材物种的名
录 o收载种类 zy种 o其中有植物药材 u|种 o包括药用植物 x{
种 o分属 uu科 u{属 ∀
不少学者对中药资源的濒危机制及保护策略展开了研
究 ∀结果表明 o造成野生中药资源减少或珍稀濒危的原因是
多方面的 o但最主要是人为影响和生态环境的退化 ∀对此国
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对野生中药资源进行综合合理
保护和开发利用 ∀除了用行政法规手段禁止滥砍滥伐 !滥捕
滥猎等治理外 o对由于环境恶化和生境退化造成的中药资源
减少甚至濒危 o实施了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和治理策略 o例
如 }针对珍稀濒危物种具有的特殊的生境 o包括自然 !地理 !
环境 !群落结构等因素 o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 o使更多的珍稀
濒危物种得到有效的保护 ∀自然保护区对保护中药资源 !防
止药用物种绝灭起到了重大作用 ∀就全国建立的 vvv个不
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来说 o|s h 以上都有中药资源分布 o许
多珍贵的药用动 !植物种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o保护区内的一
些药用动 !植物资源濒危状况已有所缓解 ∀
1 q2 中药材质量的生态环境影响 不同区域的中药材的种
类 !数量 !质量都有很大差别 o换言之 o居群间的种内变异是
影响中药材产量和质量的根本原因 ∀由于这种变异通常是
同种生物长期适应不同生境的结果 o它充分地体现了生态环
境对中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巨大影响 ∀地道药材作为古人衡
量中药材质量的一个综合指标 o反映了古人对生态环境影响
中药材质量早有认识 ∀当今 o地道药材在现代生物学上被认
为是同种异质 o不同产地的药材质量变异充分体现了环境对
药材质量的影响 o因此许多学者如郭兰萍≈w !范俊安≈x oy !张
#xty#
第 u|卷第 z期
ussw年 z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 z
∏¯¼ oussw
重义≈z 等通过对比道地产区与非道地产区的生态环境的差
异 o来筛选影响药材质量的生态因子 ∀其中研究最多的为土
壤的性质 o还有不少学者如黄璐琦≈{ !肖小河≈| 等就生态环
境对地道药材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 ∀
生态环境对中药材质量影响的研究是中药资源的生态
研究中所特有的 ∀由于不少中药材药效成分不明确 o或药效
的强弱通常取决于许多组分的共同作用 o使得中药材质量评
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很困难 o也为生态环境对药材质量影响的
研究带来了复杂性 ∀这是中药资源的生态研究的重点和热
点 o关系到中药栽培种植的质量保证 ∀目前 o这一领域的研
究方兴未艾 ∀
1 q3 中药材 °种植的生态环境影响 我国目前上市的药
物中 o来源于栽培和饲养动 !植物的药材产量约占 ws h ∀目
前 uss多种常用地道药材中 oux h完全靠栽培 oys h是栽培与
野生资源共存 ∀但是由于对我国地理气候特征 !中药材的生
物学特性及生境与中药材间的相互影响缺少深刻认识 o加之
缺少经验 o忽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o中药材栽培种
植中环境问题一直很突出 ∀主要表现为一是随中药材种植
面积的扩大 o产地宏观及微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o生态失衡 !
病虫害严重 ~二是引种移栽中药材成活率低 o质量不稳定 ∀
为此 ot||{年国家提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k°l o并在
ussu年 y月国家正式启动 ∀ °对中药材产地生态环境提
出明确要求 o这是历史上首次通过法规形式规范中药材引种
栽培产地的生态环境 o表明生态环境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受
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不少基地都根据自己的栽培种植情况
建立了基地生产的 ≥° o使得 °生产基地生态环境的维护
和建设有章可循 o并有望逐步走向规范 ∀
目前 o针对 °就生态环境建设和维护的研究既涉及到
自然生态学 o也涉及到社会生态学 o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
面 }≠ 区域性选择 区域间的差异性 o决定了药用植物分布强
烈的地域性 o药用动植物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 o表现出与气
候 !土壤的密切关联 ∀药用动植物的分布有其生态最适宜
区 !适宜区及不适宜区等不同范围 ∀生态适宜区的选择是中
药材 °生产必要条件和和 °生产取得成果的关键 ∀
安全性考察 °管理要求基地的选择应远离工农业污染
区 !自然灾害连年发生区或生物疫区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应
严格执行一系列的制度来规范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建设 o其中
最关键的是科学实施化肥和农药 ∀要控制化肥和农药对环
境的不良影响 ∀ ≈ 可操作性考察 °基地是个综合了自
然 !经济 !人文的景观生态 o药材生产基地除了要求优越的自
然环境 o也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 o它包括当地人文状况 !经济
状况 !投资环境及交通 !供水 !动力 !通讯 !治安等 ∀当地政府
支持 !群众积极性高通常是基地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的重要保证 ∀
2 中药资源生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药资源的生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突出表现在
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两个方面 ∀
2 q1 基础理论研究薄弱 几十年来 o对中药资源的生态研
究集中在产地生境的定性或定量描述上 o而且研究指标通常
是各气象因子的年值 o如年均温 !年均降水 !年均风速 !年均
日照 !年均相对湿度等 ∀忽视了生态主导因子 !限制因子在
年内的分配和动态变化规律 o以及小生境及其对中药材产量
和质量的影响 ∀而这恰恰是影响药材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
的重要原因 ∀如广藿香苗期喜阴 o成株则可在全光照条件下
生长 o这足以说明不同生育期要求不同的生境条件 o用一些
笼统的概念和指标是不能解决类似实际问题的 ∀它掩盖了
许多重要事实 o这会造成误导 o造成引种扩种的失败等 o带来
巨大的经济的和时间上的损失 ∀即使在5中国中药区划6这
样大型的对中药资源进行生态区划的专著中 o关于 / 药用植
物适宜区分析图0的地域表达是较为笼统的 o基本是用等值
线划定的平面区域 ∀但在等值线内的生态条件却可以千差
万别 ∀对产地描述大多数是说在某些省或某区域内 o其实在
一个省内或某区域内的时空非可控因素状态和变化也是千
差万别的 o特别是没有下垫面和拔海高度影响的三维表达 ∀
这些差别又是影响中药材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原因 o忽略这些
差异 o将给中药采栽培种植实践活动带来盲目性和误区≈ts ∀
只有充分地揭示生态环境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 o才能为
提高中药材质量提供科学的指导 ∀过去 o在研究影响药材质
量的生态环境时 o对中药材品种 !栽培等可以控制的因素研
究较多 o而对气候等非可控环境因素对中药材质量影响的及
其时 !空变化规律研究却远远不够 ∀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 o
非可控因素的影响往往大于可控因素的影响 ∀这使得人们
在评价某种生态环境对中药材质量影响时存在 / 盲区0 ∀因
此 o非可控因素在药材质量形成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研究引起
人们极大的重视 o例如吴庆生≈tt !张康见≈tu 等学者都开展了
这方面的研究 o但即使到了今天 o生态环境影响中药材质量
的规律 !表现 !机理等问题却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难题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o药用动植物的环境最适宜性概念与
普通生物对环境的最适宜概念并不完全相同 ∀因为药用动
植物的活性成分有些是正常发育条件下产生的 o有些也可能
是在胁迫k逆境l条件下产生和积累的 o如银杏最适宜的生长
发育环境并非黄酮类化合物积累的最适环境 o而在次适宜环
境下生长的银杏 o黄酮积累较多 ∀换言之 o有些植物生长发
育的适宜条件与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并不一定是平行的 ∀
所以在选择生态适宜区时 o除应考虑生长发育的适宜性外 o
还应分析研究药材产地与活性成分积累的关系 ∀传统道地
产区中药材的药效作用 o从中医药理论角度看是其全部活性
组分的综合效应 ∀由于地道药材充分体现了中药资源生长
发育及药效成分二者与环境的高度适宜性 o因此 o以地道药
材为研究对象 o开展生境与对中药质量影响研究 o是中药资
源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点而极富特色的研究领域 ∀
当前中药资源的生态学理论研究中热点和难点问题有 }
#yty#
第 u|卷第 z期
ussw年 z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 z
∏¯¼ oussw
≠中药资源自身的生态学理论方法研究 ~ 中药资源生态适
宜性评价方法和指标的建立 ~≈中药材质量与生态环境的相
关性分析方法 ~…影响中药材质量的生态主导因子 !限制因
子筛选的方法 ~ 中药资源生态研究的尺度问题 ~¡微生态 !
小气候问题 ~¢影响中药材质量的生态主导因子的综合作用
及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取样的科学性 !代表性问题等 ∀
2 q2 应用实践亟待加强 中药资源的生态研究成果在实际
生产中的应用实践情况很令人担忧 ∀由于对中药材进行栽
培种植的大都是农户 o他们栽培种植中药材全凭经验和摸
索 o由于缺少理论指导而走了弯路 o造成很大的浪费 ∀突出
表现在中药材引种栽培时对影响其质量和生长发育的生态
限制因子 !主导因子缺少认识 o对中药材生态适宜性的考察
不够 o造成一些引种移栽中药材成活率低 o质量不稳定 ∀最
典型的例子如 us世纪 zs年代大规模的砂仁 !益智等南药的
北移 o由于对低温这一限制因子不了解 o造成移栽后药材成
活率低 ~而茯苓 !地黄 !山药 !党参 !黄芪等北药的南移虽能成
活但都因生境改变 o生态主导因子不利于中药材药效成分的
积累 o造成移栽后的质量下降 o以至最终被市场淘汰 ∀
总之 o较之几千年的发展历程 o中药资源生态的全面系
统的科学研究在近几十年 o尤其是近几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
惊人的 ∀但与生态学在其他领域的发展速度相比 o这个成绩
却是微小的 ∀中药资源生态研究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
都还不能满足其资源保护 !开发利用及栽培种植的需要 ∀
3 中药资源生态研究的展望
以保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为目的 o充分利用现
代科学技术理论来阐述中药资源的生态问题是中药资源的
生态学研究的根本任务 ∀在未来几十年中中药资源生态的
生态研究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
3 q1 基础理论研究将得到加强 中药资源的生态研究所取
得的成就是非常重要和宝贵的 o但这仅仅是第一步 ∀许多生
态问题有待进一步进行系统地科学研究和探讨 ∀对濒危中
药资源进行合理保护 o定量地揭示中药材质量与气候因素的
关系 o中药材的栽培种植及中药资源的生态研究都迫切的需
要更多正确有效的理论指导 ∀
中药资源的生态研究存在的诸多问题 o有些可通过借鉴
普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加以克服 o如可以借鉴普通生态学
的方法和原理解决中药资源的生态研究中样本代表性 !统计
分析方法等问题 o借鉴农业生态学中对作物微生态 !气候动
态变化规律的研究方法解决中药材生态学研究中类似问题 o
但更多的与中药质量相关的环境问题 o却无法生搬硬套 ∀
种类多 !基源复杂 !分布范围广等特点为中药资源的生
态研究增加了难度 o但研究目的的不同造成研究方法和思路
上的不同却是制约中药资源的生态研究和发展的最根本原
因 ∀例如 o普通生态学主要关注的是生物的生存 !发育及繁
育等问题 o研究中常用的指标有存活率 !发芽率 !分蘖数 !生
物量等等 o通常 o该指标越高表示生物的生存力越强 o既与环
境的适合度越高 ~而中药资源的生态研究除关注上述指标
外 o更关注植物体内所含次生代谢产物组成及含量与环境的
关系 o即其既关注药材产量与环境的关系 o更关系药材质量
与环境的关系 ∀
因此 o中药资源的生态研究不能完全套用普通生态学的
研究方法 o中药资源的生态研究急需新理论新方法新思路的
出现 o使之充分体现出生态学与中药学 !药用植物学 !天然药
物化学 !药用植物栽培学等学科的紧密结合的特点 o有的放
矢地展开药材质量与环境的关系的研究 ∀通过对各生态因
子及其综合作用进行研究 o明确影响中药材产量 !质量k包括
商品质量和药效质量 o商品质量包括药材的性状 !生长发育
情况等 o药效质量指有效成分的组成及含量l的限制因子和
主导因子及其作用特征和规律 o揭示生态主导因子影响药材
质量的作用机理 o并根据主导因子和限制因子对中药资源进
行科学的生态适宜性区划 o找出生态适宜区 !最适宜区 o进而
提出中药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对策 ∀
3 q2 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将加快 把中药资源的生态研究
与中药材质量的研究结合起来 o突出中药材的特点 o运用现
代高新技术 o采用空间分析 !数学模型 !计算机模拟等方法研
究影响中药材质量的生态环境 o将成为为中药资源的研究的
发展趋势 ∀
近年来 ov≥技术k≥既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
统 ! ≥遥感l与地学 !生态学 !农学 !土壤学 !植物生理学等相
结合 o实现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对农作物 !土地 !土壤从宏观
到微观的实时监测 o取得重要突破 ∀与农作物生产相比 o中
药材生产具有高产值 !高附加值 !高技术含量的特点 o因此与
普通作物相比 o中药材生产更应体现精耕细作的特点 ∀将中
药资源研究及中药 °生产与 v≥技术相结合 o利用 v≥技术
实现气候自动监测 o数据自动采集 o结合各种数学模型 !信息
网络化等进行数据处理 o从而对环境因子进行系统地 !定量
地的研究 o找出相关规律 o建立中药资源产量 !质量与环境因
子相关模型 o从而更好地完成中药资源生态适生地分析并指
导生态环境的日常管理 ∀
例如 o利用 ≥建立/中药资源空间分析数据库0 o/中药
资源适生地分析系统0 o并采用分布滑移等过程相似的理论
和计算方法 o有效地解决中药资源的产地生态环境选择的研
究已经展开 ∀由于在分析中使用了/相似距0的概念 o有效地
表达了两地之间气候条件的相似程度 o而且是全年整个过程
的相似k当然也可以是某一时段的过程相似l o极大地提高了
中药资源的生态适宜性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o大大优越于
各种指标孤立进行的相似比较 ∀目前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
研究所主持的 /基于 v≥技术的道地药材生态评价体系的构
建0已获得国家资助k项目编号 ussv⁄
vttsl ∀构建这类复
杂而庞大的系统 o涉及的内容广 !信息量大 o必将会带动新技
术新方法在中药资源的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o具有深远意
义 ∀
#zty#
第 u|卷第 z期
ussw年 z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 z
∏¯¼ oussw
3 q3 °推广将促进研究的深入及应用普及 作为整个中
药产业标准化的源头 o中药材 °生产的意义不只是缓解了
中药野生资源缺乏和濒危的问题 o更重要的是全过程规范化
的生产为中药材质量的标准化和均一化提供了保证 ∀产地
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维护是 °规范化要求最重要的内容之
一 ∀而且 o由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非线形特点和生态因子的不
可控性 o也使得生态环境建设和维护成为 °生产中最复
杂 !最难达标的薄弱环节 ∀为此 o°生产中只有通过严格
的 ≥°制度 o明确规范施肥 !喷药及灌溉制度 o包括用量 !用
法 !最佳期 !间隔期等日常操作规程 o有针对性地实施一系列
法定的一般预防性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 o消灭不合理地使用
化肥和农药 o控制其在环境中的积累 o才能使 °生产基地
生态环境建设进入良性循环 o从根本上确保中药材质量及
°生产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
而 ≥°对生态环境建设及维护的相关制度的制定 o都要
以科学的中药资源的生态研究结果为依据 o为此 o我们有理
由相信 o°的推广应用 o将极大地促进中药资源的生态研
究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o并在一定程度带动中药资源的
生态学常识的普及 ∀
综上所述 o基础理论的建立和完善 o以及新技术新方法
的引入 o必将为中药资源的生态研究带来新的突破 ∀而应用
实践的需要又对中药资源生态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者的交互作用 o使得建立系统 !科学 !独特的中药资源的生态
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不但势在必行 o也成为可能 ∀以该理论
指导 o通过不断积累中药资源的生态 !生物学研究规律和资
料 o不但能更好的指导中药资源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实践 o同
时最终会促成生态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 ) ) 中药资源生
态学的产生 ∀它将是中药资源学和现代生态学的交叉学科 o
这一学科的成立不仅会进一步促进中药资源的生态学研究 o
也会丰富和发展生态学理论 o成为现代生态学一个崭新而富
有朝气的新领域 ∀
≈致谢 中国林业科学院蒋有绪院士对文章进行指导 ∀
≈参考文献
≈t 蔡子徽 q中医学的本质是生态学 q医学与哲学 ot||w otkusl }wz q
≈u 中国药材公司 q中国中药区划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ot||x q
≈v 中国药材公司 q中国药材资源地图集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ot||x q
≈w 郭兰萍 o黄璐琦 o阎玉凝 q土壤中无机元素对茅苍术道地性的
影响 q中国中药杂志 oussu okwl }x q
≈x 范俊安 o易尚平 o李胜容 o等 q四川道地药材与微量元素相关性
的初步研究 q中药材 ot||t otwktl }v q
≈y 范俊安 o易尚平 o张爱军 o等 q川产道地药材受
≥制约效应 q
中国中药杂志 ot||y outktl }tu q
≈z 张重义 o李 萍 o齐 辉 o等 q金银花道地与非道地产区地质背
景及土壤理化状况分析 q中国中药杂志 oussv ou{kul }ttw q
≈{ 黄璐琦 o张瑞贤 q/ 道地药材0的生物学探讨 q中国药学杂志 o
t||z o|kvul }xyv q
≈| 肖小河 o夏文娟 o陈善墉 q中国道地药材研究概论 q中国中药杂
志 ot||x ouskyl }vuv q
≈ts 中国药材公司 q中国中药区划 q北京 q科学出版社 ot||x }wz q
≈tt 吴庆生 o朱仁斌 o宛志沪 o等 q西洋参有效成分与气候生态因子
的关系 q生态学报 oussu qxkuul }zz| q
≈tu 张康健 o王 蓝 o马柏松 o等 q中国杜仲次生代谢物 q北京 q科学
出版社 oussu qtu oxy q
Εχολογιχαλ ρεσεαρχη ον ρεσουρχεσ οφ Χηινεσε ηερβαλ µεδιχινε
¤±2³¬±ªt o ∏2 ¬´u
(t . Εχολογιχαλ Χοµ µιττεε οφ Ρεσουρχεσ οφ Χηινεσε Ηερβαλ Μεδιχινε , Βειϕινγ tsszss , Χηινα ;
u .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λ Μεδιχα , Χηινα Αχαδεµψ οφ Τραδιτιοναλ Χηινεσε Μεδιχινε , Βειϕινγ tsszss , Χηινα)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 ײ ¬¨³¯²µ¨ ·«¨ ¶·¤·∏¶¤±§ §¨√¨¯²³° ±¨·²©·«¨ ¦¨²¯²ª¬¦¤¯ µ¨¶¨¤µ¦« ²± µ¨¶²∏µ¦¨¶²© ≤«¬±¨ ¶¨ «¨µ¥¤¯ ° §¨¬¦¬±¨ q
Μετηοδ : ׫¨ ¦¨²¯²ª¬¦¤¯ §²°¤¬± µ¨ ¤¯·¨§·²·«¨ µ¨¶²∏µ¦¨¶²©≤«¬±¨ ¶¨ µ¨¥¤¯ §¨¬¦¬±¨ º¤¶±¤¯¼½¨ §qΡεσυλτ : ·º¤¶©²∏±§·«¤··«¨ º ¤¨®±¨ ¶¶²©
·«¨ ·«¨ ²µ¨·¬¦¤¯ ¶·∏§¼ ¤±§¤³³¯¬¦¤·¬²± º µ¨¨ ·«¨ °¤¬± ³µ²¥¯ °¨¶¦²±¶·µ¤¬±¨ §·«¨ §¨ √¨¯²³° ±¨·²© ¦¨²¯²ª¬¦¤¯ µ¨¶¨¤µ¦«²© ≤«¬±¨ ¶¨ µ¨¥¤¯ §¨¬¦¬±¨ q
Χονχλυσιον : ±¨ º ¶∏¥¨¦·o ¦¨²¯²ª¼ ²©µ¨¶²∏µ¦¨¶²©≤«¬±¨ ¶¨ «¨µ¥¤¯ ° §¨¬¦¬±¨ oº¬¯¯ ¦²°¨¬±·² ¥¨¬±ªº¬·«·«¨ §¨√¨¯²³° ±¨·²©·«¨ ·«¨ ²µ¨·¬¦¤¯ ¤±§
³µ¤¦·¬¦¤¯ ¶·∏§¼ ¤±§¤³³¯¬¦¤·¬²± ²© ±¨ º ·¨¦«±²¯²ª¼ ¤±§ ° ·¨«²§q
[ Κεψ ωορδσ] µ¨¶²∏µ¦¨¶~≤«¬±¨ ¶¨ «¨µ¥¤¯ ° §¨¬¦¬±¨ ~ ¦¨²¯²ª¼~ ¦¨²¯²ª¼ ²©µ¨¶²∏µ¦¨¶²© ≤«¬±¨ ¶¨ «¨µ¥¤¯ ° §¨¬¦¬±¨
≈责任编辑 王康正
#{ty#
第 u|卷第 z期
ussw年 z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 z
∏¯¼ ous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