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菟箭合剂对糖尿病大鼠
肾组织蛋白激酶 ≤活性作用的研究
朴元林t o梁晓春t 3 o杨 楠u o尹德海t o左萍萍u
kt q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中医科 o北京 tsszvs ~
u q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基础医学研究所 药理教研室 o北京 tssssxl
≈摘要 目的 }观察菟箭合剂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蛋白激酶 ≤k°≤l活性 !肾功能及肾脏结构的影响 ∀
方法 }单肾切除加链脲佐菌素k≥×l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 ∀中药菟箭合剂 kus ª#®ªpt#§ptl和阳性对照
药缬沙坦kus °ª#®ªp t#§ptl干预治疗 tu周 o用氚标记的二丁酸佛波醇酯k≈v °⁄
∏l结合法测定大鼠肾组织 °≤ 活
性 o检测 uw «尿蛋白排出量k³µ²l o肾脏常规染色光镜观察病理变化 ∀结果 }tu周时单肾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出现肾小
球硬化病理改变 o³µ²明显升高 o细胞膜 °≤ 活性k°°≤l明显升高 o细胞浆 °≤ 活性k¦°≤l明显降低 o°°≤ 和 ¦°≤
比值kr≤l明显升高 ∀菟箭合剂和缬沙坦干预治疗显著降低 ³µ²o降低 °°≤和 r≤ o升高 ¦°≤k Π s qstl o改善肾组
织病理改变 ∀结论 }菟箭合剂对单肾切除 ≥×糖尿病大鼠具有肾保护作用 o推测部分地通过抑制肾组织 °≤ 激活途
径来达到的 ∀
≈关键词 蛋白激酶 ≤ ~糖尿病肾病 ~菟箭合剂 ~缬沙坦
≈中图分类号 u{x qx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wlsz2sy{x2sx
糖尿病肾病k⁄l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终末肾病
的首要原因≈t ∀约有 vs h ∗ ws h 的 t 型糖尿病
k⁄l病人和约 us h ∗ vs h的 u型 ⁄ 病人发生 ⁄o
它已经成为 ⁄ 病人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u ∀ ⁄
的发生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o近年的研究发现细胞内
肌醇磷脂信号传导通路的中心环节蛋白激酶 ≤
k°≤l途径的激活在 ⁄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
用≈v ∀已往的研究观察到中药菟箭合剂可显著降低
实验性 ⁄大鼠尿蛋白排出量 o明显抑制糖尿病大
鼠系膜细胞转分化和转化生长因子 Βtk׃2Βtl的表
达 o明显改善 ⁄病理变化 o有明显的肾保护作
用≈w ∀因此 o本研究拟观察实验性 ⁄大鼠肾组织
中 °≤活性的变化及菟箭合剂的干预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1 q1 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分组
ws只雄性 ≥⁄大鼠kx周龄 o体重 tvs ∗ tys °ªo
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所提供l o随机选取 {只鼠作正
常对照组k≤组l o其余 vu只行左肾切除术 }ts h水
合氯醛按 v qx °#®ªpt体重腹膜内注射麻醉 o常规消
≈收稿日期 ussv2tt2ts
≈通讯作者 3 梁晓春 o ר¯ }kstsl yxu|xvv| o ∞2°¤¬¯}¬¦¯¬¤±ª
√¬³q¶¬±¤q¦²°
毒 o切开腹腔 o结扎左肾门血管 o剪除左肾 o缝合切
口 ∀术后 t周 o随机选取 uw只大鼠按 wx °#®ªpt体
重腹膜内注射 ≥×k≥¬ª°¤公司 o临用前用 tsp w °²¯#
pt枸橼酸缓冲液 o³ w qu ow ε 配成 u h溶液l ozu «
后尾 静 脉 取 血 测 血 糖 k用 美 国 ¥¥²· ⁄¬¤ª
±²¶·¬¦¶≤²°³¤±¼°µ¨¦¬¶¬²±血糖仪检测 l o血糖高于
ty qz °°²¯#pt者确定为糖尿病模型制作成功 ∀将
uw只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单肾切除糖尿病模
型组k⁄组 o{只l和阳性对照药缬沙坦治疗组k∂×
组 o{只l o菟箭合剂治疗组k≠ 组 o{只l ∀其余 {只
单肾切除术后未注射 ≥×的大鼠作为单肾切除对照
组k±≤组 o{只l ∀各组大鼠分笼喂养于北京协和医
院动物实验室k二级动物实验室l o每笼 w只 o自由饮
水和取食 ∀大鼠饲料成分为 }碳水化合物 ys h o蛋白
质 uu h o脂肪 w h ∀
1 q2 药物及干预方法
≠ 组与 ∂×组在单肾切除糖尿病大鼠成模后即
开始分别灌喂中药菟箭合剂k由菟丝子 !鬼箭羽和汉
防己按 vΒyΒu配比组成 ∀中药饮片购自北京同仁堂
药店 o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用水煎醇提法
制成口服液 o每 t °含生药 u ªo按 us ª#®ªpt#§pt灌
喂l和缬沙坦k诺华制药公司提供 o用 s qt °²¯ #pt
#x{y#
第 u|卷第 z期
ussw年 z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 z
∏¯¼ oussw
¤ 溶解后 ou °²¯ # pt ≤¯ 调 ³至 z qx o配成
s qu h的溶液 o按 us °ª#®ªpt#§pt灌喂l ~其余 v组大
鼠按 ts °#®ªpt#§pt灌喂纯水 ∀治疗 tu周后处死 ∀
实验期间各组动物均自由饮水 !进食 o不使用胰岛素
及其他降糖药物 ∀
1 q3 标本采集
分别在给药 tu周末实验结束前 t ∗ u §将大鼠
置代谢笼中留取 uw «尿 o尿杯中放 u °ª叠氮钠防
腐 o测定尿量 o尿标本离心后查尿蛋白 o尿肌酐 ∀于
给药 tu周后 o实验结束时称量大鼠体重 o断头取血 o
分离血清测定血糖 !尿素氮 !血肌酐 ∀处死后迅速剖
腹取出右肾 o剥离肾包膜 o微量电子天平称量肾重
后 o迅速切取约 xs °ª的肾皮质置冻存管 o液氮速冻
后移入 p zs ε 冰箱中待查 °≤ 活性 ∀另将肾皮质
切成 u ∗ v °°厚的薄片置 ts h中性福尔马林液体中
固定 o待查光镜 ∀
1 q4 °≤提取及测定
1 q4 q1 °≤提取 消融待测样品 o所有步骤在 w ε
下进行 ∀取肾皮质 o切碎后加入 x倍体积的匀浆缓
冲液k匀浆缓冲液由 ux °°²¯#pt ×µ¬¶2≤¯ ³ z qx ou
°°²¯#pt ∞⁄× oxs ±°²¯#ptΒ巯基乙醇 os qt ª#pt
亮肽素 ot °°²¯#pt苯甲磺酰氟 ouxs °°²¯#pt蔗糖
组成l中 ∀组织匀浆后 o于 w ε 下 otss sss µ#°¬±pt
离心 t «o取上清液为细胞浆 °≤ ~离心管沉淀中 o加
t °含 t h ×µ¬·²± ÷2tss的匀浆缓冲液 o抽取 vs °¬±o
每 ts °¬±振荡 t次 ow ε 下 tss sssµ#°¬±pt离心 t «o
取上清液为膜结合的 °≤ ∀
1 q4 q2 °≤ 活性的测定k≈v °⁄
∏结合法l≈x 提
取的含 °≤的样本 s qsy °加 s qu °反应液kus °ª
#pt磷脂酰丝氨酸 ous °°²¯#pt ×µ¬¶2≤¯ ³z qx ous
°°²¯#pt醋酸镁 ou qx °°²¯#pt ≤¤≤¯ u os qx ª#pt牛
血清蛋白 ovs ±°²¯ #pt≈v °⁄
∏l ∀非特异性结合
用 s qsv °°²¯#pt未标记的 °⁄
∏∀ux ε 下孵育 tx
°¬±后 o取 s qx °溶于 us °°²¯ # pt ×µ¬¶2 ≤¯ k ³
z qx ow ε l o浓度为 vs h的 ⁄∞∞2¦¨¯¯∏¯²¶¨ ow ε 下孵
育 vs °¬±∀ • «¤·°¤± ƒr≤滤纸过滤 o用 w °冰冷的
×µ¬¶2≤¯ k³ z qxl 冲洗 x次 ∀将滤膜加入闪烁液中
测定放射量 ∀
1 q4 q3 蛋白定量 肾组织蛋白含量测定用考马斯
亮蓝法 ∀
1 q4 q4 °≤ 活性的计算 °≤ 活性 ≈k总结合 p
非特异性结合l ≅ tss rk总计数 ≅ 样品蛋白含量l o
酶活性以每 t °ª蛋白每分钟转移≈v 的 ³°²¯ 数表
示 o即单位为 ³°²¯#°¬±pt#°ªpt ∀
1 q5 生化指标测定
uw «尿蛋白排出量k³µ²l采用三氯醋酸比浊
法 ~血肌酐k≥¦µl !尿素氮k
l !血糖k¯ ∏l !和尿肌
酐k¦µl用 ≠ °≥ tss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k日本第一化学制品公司提供试剂盒l ∀血清肌酐清
除率k≤¦µl根据 ¦µo≥¦µ和体重按以下公式计算 }
≤¦µ k¦µ≅ uw «尿量r≥¦µl ≅ kt sssr体重l ≅ ktrt wwsl
1 q6 病理学观察
常规肾脏病理染色 }固定后的肾组织经脱水 !透
明 !石蜡包埋 o切成 v ≅ tsp y °的切片 o进行常规 °≥
和 ∞染色 o光镜下观察 ∀
1 q7 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 ≥°≥≥ tt qs软件处理 o结果以 ξ ? σ表示 ∀
采用 ±¨ 2 • ¤¼ ∂ k单因素方差分析l方法 o方差
齐性用 ≥·∏§¨±·2¨º°¤±2¨∏¯¶检验 o方差不齐用
פ°«¤±¨ . ¶ Τu检验 ∀ Π s qsx为有显著性差异 ∀
2 结果
2 q1 一般检测指标
⁄组 !∂×组和 ≠ 组体重比 ≤ 组和 ±≤ 组明
显下降k Π s qstl ov组之间体重无显著差异k Π
s qsxl ∀ ⁄组肾重较 ≤ 组和 ±≤ 组显著增加k Π
s qstl ~≠组和 ∂×组肾重明显低于 ⁄组k Π
s qstl ou组间无显著差异k Π s qsxl ∀ ⁄组 !≠ 组
和 ∂×组的 ¯ ∏和 ≥¦µ均显著高于 ≤组和 ±≤组
kΠ s qstl ov组之间 ¯ ∏和 ≥¦µ均无显著差异 k Π
s qsxl ∀ ⁄组 !≠ 组和 ∂× 组
均显著高于 ≤
组和 ±≤组k Π s qstl ~∂× 组
显著低于 ⁄组
和 ≠ 组k Π s qstl ∀ ⁄组 ³µ²显著高于 ±≤ 组和
≤组k Π s qstl ~≠ 组和 ∂× 组 ³µ²显著低于 ⁄
组k Π s qstl ou组之间无显著差异k Π s qsxl ∀ ±≤
组 !⁄组 !≠ 组和 ∂×组 ≤¦µ均显著低于 ≤组
kΠ s qstl ow组之间无显著差异k Π s qsxl ∀见表
t ∀
2 q2 °≤活性
⁄组 °°≤ 和 r≤ 显著高于 ≤ 组和 ±≤ 组
k Π s qstl ~⁄组¦°≤显著低于≤组和 ±≤组
kΠ s qstl ∀ ≠ 组和 ∂×组的 ¦°≤比 ⁄组显著升
高k Π s qstl o而 u组的 °°≤和 r≤比 ⁄显著降
低k Π s qstl ∀ ≤ 组 !±≤ 组 !≠ 组和 ∂×组之间的
≤ o°°≤和 r ≤均无显著差异 k ° s qsxl ∀
#y{y#
第 u|卷第 z期
ussw年 z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 z
∏¯¼ oussw
表 t 各组大鼠一般检测指标比较k ξ ? σ, ν {l
组 别
体重
rª
肾重
rª
¯ ∏
r°°²¯#pt
≥¦µ
rΛ°²¯#pt
r°°²¯#pt
³µ²
r°ª#kuw «l p t
≤¦µ
r°#°¬±pt#®ªpt
≤组 wtx q{ ? | qvu t qwv ? s qsx y qsy ? s qxv ys qxx ? v qvz x qwx ? s qxy tx q| ? y qs v qwu ? s qvv
±≤组 wuv qv ? uz qxz u qt{ ? s quttl y qxv ? s qyu ys qvv ? w qwx { qww ? t qv{tl vv qw ? ts qt u qz| ? s quwtl
⁄组 uz{ q{ ? u{ qs|t oul v qsz ? s qvxt oul vw quv ? t q{yt oul zs qxs ? y qwzt oul tw qz ? v qyst oul tsw q{ ? wx qvt oul u q|{ ? s qxwtl
≠ 组 uwy q| ? u| qyxt oul u qxx ? s qvzt ou ovl vv qss ? u q|{t oul zu qw{ ? y q{yt oul tw q{ ? u qtt ou owl uu q| ? | qyvl u qys ? s qystl
∂×组 u{w qz ? vz q|{t oul u qzs ? s qtxt ou ovl u| qyw ? x qtvt oul zs qu{ ? x q{vt oul tt qw ? u qsxt ou ovl wu qyw ? tv qxt ovl u q{v ? s qxztl
注 }与 ≤组比较 tl Π s qst ~与 ±≤组比较 ul Π s qst ~与 ⁄组比较 vl Π s qst o与 ∂×组比较 wl Π s qst
°°≤ o¦°≤ or≤ 与 ³µ²的相关关系 o经相关分析
计算分别为µ s qxzw oΠ s qst oρ p s qwxv oΠ
s qst oρ s qyys oΠ s qst ∀见表 u ∀
表 u °≤活性变化k ξ ? σ, ν {l
组别
细胞膜 °≤
r³°²¯#°¬±pt#°ªpt
细胞浆 °≤
r³°²¯#°¬±pt#°ªpt
细胞膜 °≤
r细胞浆 °≤
≤组 tsx qv ? xy qt tv| qx ? xu qw s q|t ? s qzv
±≤组 txu qy ? x{ qw |w qv ? xy qu u qtx ? t qvz
⁄组 uz{ qu ? {w qst oul ws q{ ? ut qxt oul { quv ? v qywt oul
≠ 组 txz qw ? yz qwvl tut qx ? w| qvvl t qx| ? t qvwvl
∂×组 tw{ q{ ? zu qsvl tty q| ? xx quvl t qw| ? t qttvl
注 }与 ≤组比较tl Π s qst ~与 ±≤组比较 ul Π s qst ~与 ⁄组
比较 vl Π s qst
2 q3 病理学变化
光镜下观察 ∞及 °≥染色片可见 o≤组和 ±≤
组肾小球结构未见异常改变 ~⁄组肾小球系膜区弥
漫性无细胞性增宽 o无细胞均质蛋白堆积 o基底膜弥
漫性增厚 o基质重度增生 ~≠ 组和 ∂×组的肾小球系
膜区增宽不明显 o基质中度增生 o病理改变较 ⁄组
轻微 ∀见图 t ∀
3 讨论
⁄ 时肾组织中存在 °≤ 途径的激活 o不仅经
典的从头合成途径 o非酶糖基化 !多元醇通路及氧化
应激等产物均可以激活 °≤≈v oy oz o表现为 °≤从胞
浆中无活性状态转位到细胞膜结合的有活性状
图 t 各组大鼠肾皮质 °≥染色病理图片比较kuss ≅ l
q≤组肾小球形态结构正常 ~
q±≤组肾小球形态结构基本正常 ~ ≤ q⁄组肾小球毛细血管腔狭窄闭塞 o系膜区弥漫性无细胞
性增宽 !无细胞均质蛋白堆积 o基底膜弥漫性增厚 o基质重度增生 ~ ⁄q∂×组系膜区增宽不明显 o系膜基质中度增生 ~
∞q≠ 组系膜区增宽不明显 o系膜基质中度增生
态≈y ∀°≤激活后通过其下游事件 }上调系膜细胞
的 ׃2Βt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k°⁄ƒl表达使肾
小球基底膜增生变厚 ~上调血管内皮通透因子
k∂∞°ƒl的表达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o导致尿蛋
白排出增加等 o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v oy oz ∀
本实验观察到 ⁄模型大鼠在 tu周时出现肾小
球系膜区增宽及细胞外基质增加等 ⁄早期肾脏病
理改变 o
和 ³µ²显著升高 o同时 °°≤ 和 r≤
显著升高 o¦°≤明显降低 ∀因此可认为单肾切除糖
尿病大鼠在 tu周时已出现了糖尿病肾病改变 o存在
°≤途径的激活 ∀经相关分析表明 o³µ²和 °°≤
及 r≤ 呈正相关 o³µ²和 ¦°≤ 呈负相关关系 ∀提
示 ⁄ 时 ³µ²的升高有可能反映肾组织中 °≤途径
的激活 ∀
本实验观察到对照药物缬沙坦明显改善单肾糖
尿病大鼠肾脏肥大及肾脏病理 o降低
和 ³µ²o
并抑制 ⁄ 时肾组织中 °≤从胞浆到胞膜的转位活
性的变化 o即抑制 °≤ 途径的激活 o而对血糖无影
响 ∀这表明缬沙坦对 ⁄ 大鼠的肾保护作用是非降
糖作用相关的 ∀尽管缬沙坦抑制 ⁄ 时 °≤ 激活途
径的机理尚不清楚 o但本研究的观察提示 o⁄ 时肾
组织中 °≤途径的激活可能是包括高血糖在内的多
#z{y#
第 u|卷第 z期
ussw年 z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 z
∏¯¼ oussw
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菟箭合剂由菟丝子 !鬼箭羽 !汉防己 v味中药组
成 ∀其中 o菟丝子味甘性温 o兼补肾阴肾阳 ~鬼箭羽
味苦性寒 o具有破血 !通经作用 ~汉防己味苦辛而性
寒 o具有除湿利水之功 ∀本方以菟丝子为君药 o鬼箭
羽和汉防己为臣药 ∀全方具有补肾 !活血 !利水之功
效 o可治疗肾虚兼瘀血 !水湿内停证 ∀本研究观察到
经菟箭合剂治疗的 ⁄ 大鼠 ³µ²明显降低 o肾小球
系膜区增宽及基底膜弥漫性增厚等 ⁄病理变化也
明显轻于未予治疗的 ⁄组大鼠 o但血糖无明显差
异 o提示该药具有非降糖作用依赖的肾保护作用 ∀
本研究还观察到菟箭合剂能显著地抑制 ⁄ 大鼠肾
组织 °°≤和 r≤升高以及¦°≤的降低 o即明显抑
制 ⁄ 大鼠肾组织 °≤ 途径的激活 ∀现代药理研究
证实菟丝子中含有槲皮素≈{ o有研究报道槲皮素对
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 o这一作用与其抑制肾
小球细胞膜 °≤ 活性及 ׃2Β基因的表达有关≈| o
鬼箭羽水煎剂可降低糖尿病小鼠全血黏度≈ts o汉防
己中所含的汉防己甲素可减少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
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的蓄积≈tt ∀因此推测菟箭合剂
抑制 ⁄ 大鼠肾组织中 °≤途径激活的作用可能和
其有效成分具有直接抑制 °≤活性 ~降低血黏度 !改
善血流动力学变化 o进而间接抑制 °≤活性有关 o仍
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总之 o中药菟箭合剂和缬沙坦均明显抑制 ⁄
时 °≤途径的激活 !显著降低 ⁄大鼠尿蛋白排出
量 !改善肾脏病理改变 o提示其肾保护作用至少部分
地通过抑制 °≤激活途径来达到的 ∀
≈参考文献
≈t ¬·½ ∞o ¼¦«¯¬®o²¦¤·¨¯ ¬¯ƒ o ετ αλq∞±§2¶·¤ª¨ µ¨±¤¯ ©¤¬¯∏µ¨ ¬±·¼³¨
u §¬¤¥¨·¨¶}¤ °¨ §¬¦¤¯ ¦¤·¤¶·µ²³«¨ ²©º²µ¯§º¬§¨ §¬°¨ ±¶¬²±¶q Αµ ϑ Κιδ2
νεψ ∆ισot||| ovwkxl }z|x q
≈u 钱荣立 q糖尿病临床指南 q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ousss q
utw q
≈v
µ²º±¯ ¨¨ q
¬²¦«¨ °¬¶·µ¼ ¤±§ °²¯ ¦¨∏¯¤µ¦¨¯¯ ¥¬²¯²ª¼ ²©§¬¤¥¨·¬¦¦²°2
³¯¬¦¤·¬²±¶q Νατυρε ousst owtwky{yxl }{tv q
≈w 尹德海 o梁晓春 o郑法雷 o等 q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型
转化及菟箭合剂的作用 q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oussv ouvktsl }
zzu q
≈x ¬≠ ⁄o°¤·¨¯ o
¯²¦® ° ∞q u2¬±§∏¦¨§ ¬¨³µ¨¶¶¬²± ²©¶³¨¦¬©¬¦
³µ²·¨¬± ®¬±¤¶¨ ≤ ¬¶²©²µ°¶¤±§ª¨ ±¨ µ¤·¬²±²©³«²¶³«¤·¬§¼¯¦«²¯¬±¨ 2§¨µ¬√¨ §
§¬¤¦¼¯ ª¯¼¦¨µ²¯ ¬± ¦∏¯·∏µ¨§ ³∏¯°²±¤µ¼ ¤µ·¨µ¼ ±¨§²·«¨ ¬¯¤¯ ¦¨¯¯¶q ΦΕΒΣ
Λεττερσot||y ov{| }tvt q
≈y ²¼¤ ⁄o¬±ª q°µ²·¨¬± ®¬±¤¶¨ ≤ ¤¦·¬√¤·¬²±¤±§·«¨ §¨ √¨ ²¯³°¨ ±·²©
§¬¤¥¨·¬¦¦²°³¯¬¦¤·¬²±¶q ∆ιαβετεσot||{ owzkyl }{x| q
≈z • «¬·¨¶¬§¨ ≤ o ⁄¯∏ª²¶½ q ¶¨¤±ª¬¤¯ ¦¨¯¯ ³µ²·¨¬± ®¬±¤¶¨ ≤ ¬¶²½¼°¨
¤¦·¬√¤·¬²±¬±·«¨ §¬¤¥¨·¬¦°¬¯¬¨∏q Αµ ϑ Πηψσιολ Ρεναλ Πηψσιολoussu o
u{ukyl }ƒ|zx q
≈{ 郭 澄 o张 纯 o邵元福 o等 q°≤测定南方菟丝子中槲皮素和
山萘酚的含量 q中国药学杂志 ot||| ovwkul }ttv q
≈| 徐向进 o张荔群 o王庆彪 o等 q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
作用 q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ousst otzkxl }vty q
≈ts 尚文斌 o程海波 o唐含艳 q鬼箭羽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及全血粘
度的影响 q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k自然科学版l ousss otykvl }
tyy q
≈tt 董兴刚 o安增梅 o杨海春 q汉防己甲素对肾病综合征大鼠肾小
球细胞外基质的作用 q中华肾脏病杂志 ousss otykul }ttx q
Εφφεχτ οφ Τυϕιαν δεχοχτιον ον προτειν
κινασε Χ αχτιϖιτψιν ρεναλ χορτεξ ιν διαβετιχ ρατ
° ≠∏¤±2¯¬±t o ÷¬¤²2¦«∏±t o ≠ ¤±u o ≠⁄¨ 2«¤¬t o °¬±ª2³¬±ªu
kt q∆επαρτµεντ οφ Τραδιτιοναλ Χηινεσε Μεδιχινε , Πεκινγ Υνιον Μεδιχαλ Χολλεγε Ηοσπιταλ, Πεκινγ Υνιον Μεδιχαλ Χολλεγε ,
Χηινεσε Αχαδεµψ οφ Μεδιχαλ Σχιενχεσ , Βειϕινγ tsszvs , Χηινα ; u . ∆επαρτµεντ οφ Πηαρµαχολογψ,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Βασιχαλ Μεδιχαλ Σχιενχεσ , Πεκινγ Υνιον Μεδιχαλ Χολλεγε , Χηινεσε Αχαδεµψ οφ Μεδιχαλ Σχιενχεσ , Βειϕινγ tssssx , Χηιναl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 ײ¬±√ ¶¨·¬ª¤·¨¬±©¯∏¨ ±¦¨ ²©¤§°¬±¬¶·µ¤·¬²± ²© ×∏¬¤± §¨¦²¦·¬²± k≤«¬±¨ ¶¨ «¨µ¥¤¯ ° §¨¬¦¬±¨ l ²± ³µ²·¨¬± ®¬±¤¶¨ ≤
k°≤l ¤¦·¬√¬·¼oµ¨±¤¯ ©∏±¦·¬²± ¤±§¶·µ∏¦·∏µ¨ ¬± §¬¤¥¨·¬¦µ¤·®¬§±¨ ¼ q Μετηοδ : ∞¬³¨µ¬° ±¨·¤¯ §¬¤¥¨·¬¦ ±¨ ³«µ²³¤·«¼ °²§¨¯ º¤¶¬±§∏¦¨§ ¥¼
±¨ ³«µ¨¦·²°¼ ¦²°¥¬±¨ §º¬·«¶·µ¨³·²½²·²¦¬± k≥×l ¬±¨¦·¬²±¬± ¶³µ¤ª∏¨2§¤º¯ ¼¨ µ¤·q×∏¬¤± §¨¦²¦·¬²± kus ª#®ªp t#§ptl ¤±§ ∂¤¯¶¤µ·¤±kus °ª#
®ªpt#§ptlº µ¨¨ ²µ¤¯ ¼¯ ¤§°¬±¬¶·µ¤·¨§µ¨¶³¨¦·¬√¨¯¼©²µtu º¨¨ ®¶q°≤ ¤¦·¬√¬·¼ º¤¶° ¤¨¶∏µ¨§¥¼ ≈v ³«²µ¥²¯ tu otv2§¬¥∏·¼µ¤·¨ k≈v °⁄
∏l
¥¬±§¬±ª¤¶¶¤¼quw «∏µ¬±¨ ³µ²·¨¬± ¬¨¦µ¨·¬²± k³µ²l ¤±§µ¨±¤¯ ³¤·«²¯²ª¬¦¤¯ ¦«¤±ª¨¶º µ¨¨ ²¥¶¨µ√ §¨q Ρεσυλτ : ± tu·« º¨¨ ®o§¬¤¥¨·¬¦±¨ ³«µ¨¦2
·²°¬½¨ §µ¤·¶§¨√¨¯²³¨ §³µ²·¨¬±∏µ¬¤oª¯²° µ¨∏¯²¶¦¯ µ¨²¶¬¶o¬±¦µ¨¤¶¨§ ° °¨¥µ¤±¨ °≤ ¤¦·¬√¬·¼ k°°≤l o§¨¦µ¨¤¶¨§¦¼·²¶²¯ °≤ k¦°≤l o¤±§¬±2
¦µ¨¤¶¨§µ¤·¬²²© °°≤ ¤±§¦°≤ kr≤l q §°¬±¬¶·µ¤·¬²± ²©×∏¬¤± §¨¦²¦·¬²± ²µ∂¤¯¶¤µ·¤± ¯¨ §·²¤µ¨§∏¦·¬²±¬± ³µ²·¨¬±∏µ¬¤o¶·µ∏¦·∏µ¤¯ ¬±∏µ¼o
#{{y#
第 u|卷第 z期
ussw年 z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 z
∏¯¼ oussw
°°≤ ¤±§ r≤ o¤±§¤µ¨¦²√ µ¨¼¬± ¦°≤ qΧονχλυσιον : ×∏¬¤± §¨¦²¦·¬²± ³²¶¶¨¶¶¨¶¤µ¨±²³µ²·¨¦·¬√¨ ©¨©¨¦·²± §¬¤¥¨·¬¦±¨ ³«µ¨¦·²°¬½¨ §µ¤·o¤·
¯¨ ¤¶·³¤µ·¬¤¯ ¼¯ √¬¤·«¨ ¬±«¬¥¬·¬²± ²©°≤ ¤¦·¬√¤·¬²±¬± µ¨±¤¯ ¦²µ·¨¬q
[ Κεψ ωορδσ] ³µ²·¨¬± ®¬±¤¶¨ ≤ ~§¬¤¥¨·¬¦±¨ ³«µ²³¤·«¼~×∏¬¤± §¨¦²¦·¬²±~√¤¯¶¤µ·¤±
≈责任编辑 古云侠
前列回春对实验性大鼠前列腺
组织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段登志t 3 o于 玲u o滕毅山v o陈黎明t o段呈玉t o杨玉琪t o曹继刚w
kt q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 o云南 昆明 yxsuuv ~u q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o云南 昆明 yxsstt ~
v q昆明医学院 o云南 昆明 yxsstt ~w q湖北中医学院 o湖北 武汉 wvssytl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回春对实验性大鼠前列腺组织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 }采用大鼠去势后注射
丙酸睾酮引起前列腺增生法造模 o灌胃给药 vs §后 o处死大鼠取前列腺组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 o并在光镜下测量各实
验组前列腺腺体管腔直径和上皮细胞高度 ∀结果 }模型组腺上皮增生呈复层及假复层凸向管腔 o使管腔缩小 o管壁增
厚 o电镜下上皮细胞呈高柱状 o粗面内织网高度扩张 o其他各组增生不明显 o各组前列腺腺体管腔直径和上皮细胞高
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或非常显著性差异k Π s qsx oΠ s qstl ∀结论 }前列回春可抑制实验性大鼠前列腺
组织上皮细胞增生 ∀
≈关键词 前列回春 ~前列腺增生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中图分类号 u{x qx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wlsz2sy{|2sv
前列回春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药复方制
剂 o临床上已使用多年 ∀据笔者临床观察 o该药除了
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外 o对改善前列腺增生
k
°l病人的临床症状也有较好的疗效≈t ∀笔者用
该药对实验性前列腺增生大鼠前列腺组织进行观
察 o发现前列回春可促使前列腺组织 ƒ¤¶表达和细
胞凋亡≈u !抑制细胞核增殖抗原k°≤l和血管内皮
生长因子k∂∞ƒl的表达≈v ow !降低睾酮k×l !双氢睾
酮k⁄×l的含量≈x o同时 o还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前
列腺的组织结构 o测量前列腺腺体管腔直径和上皮
细胞高度 o并进一步采用透射电镜技术 o系统观察各
实验组大鼠前列腺超微结构的变化 o并加以对照说
明 o现介绍如下 ∀
1 材料和方法
1 q1 动物 健康 v月龄 ≥⁄大鼠 o雄性 o体重 uvs ∗
uzs ªo购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学部 o
≈收稿日期 ussv2tu2us
≈通讯作者 3段登志 oר¯ }ks{ztlyyz||z|
合格证号 t|2sxv ∀
1 q2 药物 前列回春药粉k由虎杖 vz ªo黄柏 vz ªo
车前子 vz ªo白花蛇舌草 zw ªo茯苓 zw ªo关木通 vz
ªo 蓄 zw ªo穿山甲 xs ªo王不留行 vz ªo蜈蚣 u qt ªo
莱菔子 vz ªo黄芪 zw ªo鹿茸 tu ªo淫羊藿 zw ªo菟丝
子 xs ªo枸杞子 vz ªo五味子 xs ªo甘草 uw ª等药物组
成 o按文献≈y 制备l o由吉林省东丰药业股份有限公
司提供 ~丙酸睾酮注射液 oux ª#pt o上海第九制药
厂生产 o批号 usstszsu ~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 ot ª#
pt o天津人民制药厂生产 o批号 usstsyux ∀
1 q3 主要仪器 ¨¬·½病理切片机 o德国莱卡公司生
产 ~
÷ys p vuƒ
p ∞st 荧光显微镜及显微照像设
备 o日立 p yss型透射电镜及照像设备 o日本产 ~
°≥ p tsss医学真彩色计算机图象全自动分析处
理系统 o中国产 ∀
1 q4 动物分组及处理 将大鼠随机分为 y组 o每组
ts只 o即正常组 !模型组 !雌二醇组 !前列回春低 !
中 !高剂量组 o除正常组外 o其他 x组采用丙酸睾酮
引起大鼠前列腺增生法≈u oz 造模 ∀x组中除模型组
#|{y#
第 u|卷第 z期
ussw年 z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 z
∏¯¼ ous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