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榄仁叶提取物对 ∆2¤¯诱导的小鼠急性
肝损伤的防护作用
汤新慧t o高 静t 3 o窦 环t o王燕萍t o徐力致t o祝增荣t o徐 强u
kt1 南京大学 医学院 药物开发研究所 o江苏 南京 utss|v ~
u1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o江苏 南京 utss|vl
≈摘要 目的 }研究榄仁叶提取物k×≤∞l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在体实验 o建立小
鼠 ∆2氨基半乳糖k ∆2¤¯l肝损伤模型 o检测 ×≤∞对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k≥×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k×l活性
的影响 o观察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并测定肝线粒体肿胀度 ∀离体实验 o建立原代小鼠肝细胞 ∆2¤¯损伤模型 o运
用 ××法检测 ×≤∞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o并测定细胞上清 ≥×及超氧化物歧化酶k≥⁄l活力变化 ∀结果 }在体实验 o
一定剂量 ×≤∞能有效抑制 ∆2¤¯引起的小鼠血清 ≥×及 ×活性的显著上升ku1|x ov1vx倍l o明显减轻 ∆2¤¯
损伤引起的小鼠肝脏组织结构的破坏并抑制线粒体对外加 ≤¤un诱发肿胀敏感性的下降 ∀离体实验 o不同浓度 ×≤∞
可剂量依赖性抑制 ∆2¤¯引起的 ××下降 o抑制甚至完全对抗 ∆2¤¯引起的原代肝细胞上清 ≥× 的显著上升
kt1|倍l及 ≥⁄的明显下降kw{1s h l ∀结论 }×≤∞对 ∆2¤¯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具有效的防护作用 o其机理可能与
对抗脂质过氧化 !保护线粒体及肝细胞有关 ∀
≈关键词 榄仁 ~∆2氨基半乳糖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线粒体肿胀
≈中图分类号 u{x1x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wltt2tsy|2sx
≈收稿日期 ussw2st2sz
≈基金项目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k1
||sxtl
≈通讯作者 3高静 oר¯ }ksuxl {vx|vvzw oƒ¤¬}ksuxl {vx|vvys o
∞2°¤¬¯}¬±ªª¤² ±∏1 §¨∏1¦±
榄仁 Τερµιναλια χαταππα 1 系诃子属植物 o广泛
分布于东南亚一带 o当地民间常用于防治肝炎 !肝腹
水 !肝癌等各种肝病 o功效显著 ∀已有学者对榄仁树
叶 !果的护肝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t2w o但其对培养
肝细胞的作用及其药理机制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
∆2氨基半乳糖k ∆2¤¯l诱发的实验动物肝损
伤在功能和形态变化方面与临床病毒性肝炎表现有
许多共同特点≈x ∀原代培养的小鼠肝细胞与整体小
鼠肝组织相似 o且实验条件更易于控制 o因此 o本实
验建立培养肝细胞离体损伤模型 o将离体模型与在
体的急性肝损伤模型相结合 o运用 ×× 法 o酶活力
测定法以及线粒体肿胀度测定等方法研究榄仁叶提
取物k×≤∞l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并探讨其
药理机制 ∀
1 材料和方法
111 实验动物
≤ 小鼠 o雄性 o体重kus1s ? u1sl ª~≤ 孕小
鼠 ot{ §孕龄 ~购于东南大学医学院动物中心 ∀动物
质检号 }|zssv ∀
112 实验仪器和材料
p ⁄xxs型酶联免疫检测仪k
⁄公
司l o二氧化碳培养箱k∏¬µ¨ 公司l o÷⁄≥ p t
倒置
显微镜k重庆光学仪器厂l ozxus分光光度计k上海
分析仪器厂l o
¬²©∏ª¨ °µ¬°² 冷冻离心机k ¨±§µ²
公司l ∀
∆2¤¯o×× o购自 ¶¬ª°¤公司 ∀胰蛋白酶 o⁄∏¯2
¥¨¦¦²χ¶ ²§¬©¬¨§ ∞¤ª¯¨ §¨¬∏° k⁄∞l o均为 ¬¥¦²¯
产品 ∀ × o≥× o≥⁄试剂盒 o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
程研究所 ∀小牛血清 o杭州四季青产品 ∀ ⁄∞ 细
胞培养基 o胰酶k·µ¼³¶¬±l o购自 ¬¥¦²公司 ~甘露醇 o
蔗糖 o∞⁄× o琥珀酸 o鱼藤酮 o购自 ≥¬ª°¤公司 ~×µ¬¶2
≤¯ o ³¨¨¶o购自 °µ²°¨ ª¤公司 ∀
×≤∞的制备 }榄仁叶收集于中国云南 o由中国科
学院江苏植物所姚淦教授鉴定 ∀取干燥榄仁叶
xs1s ªo加水回流提取 u次 o合并提取液浓缩干燥 o制
成 tt1v ª棕色干粉k×≤∞o得率 uu1y h l ∀
113 实验方法
11311 ×≤∞对小鼠 ∆2¤¯急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
#|yst#
第 u|卷第 tt期
ussw年 t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u| o¶¶∏¨ tt
²√¨ °¥¨µoussw
1131111 ∆2¤¯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小鼠分
y组 o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ks1w °#§ptl o连续 z
§o第 z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ks1tx °#ts ªptl ~∆2
¤¯ o×≤∞kus o xs o tss °ª#®ªptl及联苯双酯组
k⁄⁄
ouss °ª#®ªpt o作阳性对照l分别以生理盐水 !
不同浓度 ×≤∞及 ⁄
灌胃ks1w °#§ptl o连续 z §o
于第 z天腹腔注射 ∆2¤¯k{ss °ª#®ªpt os1tx °#
ts ªp tl o禁食 uw «后眼眶取血 o待测血清 ≥× 及
×活力 ∀取部分肝组织制备肝切片 o其余匀浆制
备线粒体 ∀
1131112 酶活力的测定 按 ≥×及 ×试剂盒说
明测血清 ≥×及 ×活性 ∀
1131113 形态学观察 取肝组织 w h甲醛固定 o2
∞染色 o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 ∀
1131114 线粒体的制备及线粒体的肿胀度的测定
据 ³³µ¬¯¯¨法≈y o将肝脏在预冷的分离液k包括
uux °°²¯#pt甘露醇 ozx °°²¯#pt蔗糖 oxs °²¯#pt
∞⁄× ots °°²¯#pt ×µ¬¶2≤¯ o³ z1wl中剪碎 o洗净 o
匀浆 oxss µ# °¬±pt离心 x °¬±o取上清液 o{ {ss µ#
°¬±pt离心 ts °¬±o弃上清液 o沉淀即为线粒体 o用分
离液洗 v次 o考马斯亮蓝法≈z 测定蛋白浓度 ∀
线粒体按 t °ª#°pt重悬于测定液ktux °°²¯#
pt蔗糖 oxs °°²¯ #pt ≤¯ ou °°²¯ #pt u°w ox
°°²¯#pt琥珀酸 oxs Λ°²¯#pt ≤¤≤¯ u ox Λ°²¯#pt鱼
藤酮 o ts °°²¯#pt ³¨¨¶o³ z1wl 中 o vs ε 条件
下 s ∗ x °¬±测定线粒体悬液 xws ±°处吸收值≈y o以
吸光度降低值作为线粒体肿胀度指标≈{ ∀肿胀抑制
率计算公式 }
( ϖ Α对照 p ϖ Α药物)/ ϖ Α对照 ≅ tss% , ϖ Α
Αp Αs °¬±
11312 ×≤∞ 对原代肝细胞 ∆2¤¯损伤的防护作
用
1131211 原代肝细胞培养 取孕龄为 t{ §的小鼠
胎鼠 o无菌条件下夹取部分肝左叶 o剪碎 o⁄2¤±®χ¶
液清洗 v遍 ovz ε os1tux h胰酶消化 ts °¬±o¤±®χ¶
液终止反应 ot sss µ#°¬±pt离心 u次 o弃上清 ∀含
x h小牛血清的 ⁄∞ 培养液悬浮细胞 ouss目金属
筛网过滤 o计数 o用培养液稀释至 x ≅ tsx 个#°pt o
接种于细胞培养板kuw孔板每孔 wss Λo|y孔板每
孔 tss Λl内 ovz ε ox h ≤u孵育 ∀z §后观察细胞
生长状况 ∀
1131212 ∆2¤¯损伤模型建立 细胞分 x组 }对照
组 o∆2¤¯损伤组 o∆2¤¯n 低剂量 ×≤∞ks1t ª#
ptl组 o∆2¤¯n 中剂量 ×≤∞ks1x ª#ptl组 o∆2
¤¯n高剂量 ×≤∞kt1s ª#ptl组 ∀给药各组每孔加
不同浓度 ×≤∞ovy «后损伤组和给药组每孔加 ∆2
¤¯kty1s ª#ptl 损伤 o损伤 y «后测 ××值及酶
活力 ∀
1131213 ××法测细胞活性 |y孔细胞培养板每
孔加 ux Λx ª #pt ×× 溶液k终浓度为 t1s ª#
ptl ovz ε 继续孵育 w «后每孔加 tss Λus h ≥⁄≥
k溶于 xs h ⁄ƒ中l终止反应 ouw «待结晶物充分溶
解后 o用酶联免疫检测仪于 xzs ±°处测各孔光吸收
值≈| ∀
1131214 酶活力的测定 按试剂盒说明测定细胞
培养液中 ≥× o≥⁄活性 ∀
114 统计方法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k∂ l o组间差异采用
θ检验进行比较 ∀
2 结果
211 ×≤∞对 ∆2¤¯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酶活力
的影响
由图 t可看出 o小鼠腹腔注射 {ss °ª#®ªpt ∆2
¤¯uw «后 o其血清 ≥×及 ×活性显著升高 o为
对照组的 u1|x及 v1vx倍k Π s1stl ∀而小鼠预先
以不同剂量 ×≤∞kus oxs otss °ª#®ªptl灌胃后 o各剂
量组小鼠血清 ≥× 及 × 活性与损伤组相比均显
著下降 o均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 ∀
图 t ×≤∞对 ∆2¤¯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
保护作用kcξ ? σ, ν yl
×≤∞低 1us °ª#®ªpt×≤∞~×≤∞中 1xs °ª#®ªpt ×≤∞~×≤∞高 1tss °ª#
®ªpt ×≤∞~与对照组比较 3 Π s1st o与 ¤¯组比较 3 3 Π s1st
212 ×≤∞对 ∆2¤¯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肝组织
结构的影响
肝切片观察 ∆2¤¯作用 uw «后肝细胞排列紊
#szst#
第 u|卷第 tt期
ussw年 t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u| o¶¶∏¨ tt
²√¨ °¥¨µoussw
乱 o细胞界限不清 o出现明显的肝细胞脂肪性变 o气
球样肿胀及点灶状坏死 o并出现炎症细胞浸润 ∀
预先用 ×≤∞灌胃的小鼠损伤后肝组织结构比
损伤组有显著改善 ∀低剂量组小鼠可见肝细胞界
限 o与损伤组相比 o肝细胞肿胀 o炎症细胞浸润显著
减轻 o中剂量和高剂量组细胞界限清楚 o肝细胞排列
规则 o与对照组及联苯双酯组小鼠肝组织无明显差
异k图 ul ∀
图 u 小鼠肝脏组织学切片图k∞≅ tssl
1 正常对照组 ~
1{ss °ª#®ªpt ∆2¤¯损伤组 ~≤1us °ª#®ªp t×≤∞
组 ~⁄1xs °ª#®ªp t×≤∞组 ~∞1tss °ª#®ªpt×≤∞组 ~ƒ1uss °ª#®ªpt
⁄⁄
组
213 ×≤∞对 ∆2¤¯引起的线粒体肿胀的保护作用
由图 v可知 o小鼠腹腔注射 ∆2¤¯uw «后 o肝
线粒体受高钙离子诱发产生肿胀的程度明显低于正
常肝脏线粒体 ox °¬±时 xws ±°处吸光度降低值明
显减少k正常组 }s1uuu ? s1st{ ~∆2¤¯组 }s1ttz ?
s1stx oΠ s1stl o提示该线粒体本身已经处于肿胀
状态 o对钙离子的缓冲能力降低 ∀而预先给予 ×≤∞
xs °ª#®ªpt及 tss °ª#®ªpt的小鼠在注射 ∆2¤¯
后 o其线粒体在体外对高钙离子引发肿胀的程度的
敏感性恢复至接近正常 ox °¬±时 xws ±°处吸光度
降低值明显增加kxs °ª#®ªpt }s1t{z ? s1suu ~tss °ª
#®ªpt }s1usz ? s1suy oΠ s1stl o表明 ×≤∞对 ∆2
¤¯引起的线粒体肿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214 ×≤∞对 ∆2¤¯损伤的原代肝细胞存活率的影
响
用 ××法测细胞活性 o计算存活率 ∀结果k图
wl表明 o∆2¤¯损伤后 o其存活率降低了 wx1s h o而
不同浓度 ×≤∞均可对抗 ∆2¤¯引起的肝细胞存活
率下降 o且在本实验的剂量范围内 o随着 ×≤∞浓度
的增加 o其抗损伤程度增高 o呈剂量依赖性k相关系
数 ρ s1|uxl ∀其中 ot1s ª#pt ×≤∞组的 ××值与
∆2¤¯组相比增加了 zz1t h ∀
图 v ×≤∞对 ∆2¤¯损伤小鼠肝脏线粒体在体外
对 ≤¤un诱发肿胀敏感性的影响
×∞≤低 }us °ª#®ªpt×≤∞~×≤∞中 }xs °ª#®ªpt×≤∞~
×≤∞高 }tss °ª#®ªpt×≤∞
图 w ×≤∞对 ∆2¤¯诱导的原代肝细胞
存活率的影响k ξ ? Σ∆ , ν yl
×≤∞低 }s1t ª#pt×≤∞~×≤∞中 }s1x ª#pt×≤∞~×≤∞高 }t1s ª#pt×≤∞
与对照组比较 3 Π s1st o与 ∆2¤¯组比较 3 3 Π s1st
215 ×≤∞对 ∆2¤¯诱导的肝细胞损伤培养液中
≥×和 ≥⁄活性变化的影响
原代培养的肝细胞加不同剂量的 ×≤∞作用 vy
«o再加 ∆2¤¯损伤 y «o测细胞培养液中 ≥⁄及
≥×活性 ∀由图 x可知 o∆2¤¯损伤后 o细胞悬液
中 ≥⁄活性显著下降 o≥× 活性显著升高 o两者与
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k Π s1stl ∀
而预加各剂量的 ×≤∞ vy «可明显对抗上述变化 o基
本或完全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
3 讨论
∆2¤¯肝损伤是筛选护肝药 !研究药物作用原
理最常用的肝损伤模型 o∆2¤¯经不同途径导致膜
结构破坏 o引起细胞内钙离子增加 o抑制线粒体呼吸
功能 o产生氧自由基 o过多的氧自由基一方面导致肝
#tzst#
第 u|卷第 tt期
ussw年 t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u| o¶¶∏¨ tt
²√¨ °¥¨µoussw
图 x ×≤∞对 ∆2¤¯诱导的原代肝细胞
存活率的影响kcξ ? σ, ν yl
×≤∞低 }s1t ª#pt×≤∞~×≤∞中 }s1x ª#pt×≤∞~×≤∞高 }t1s ª#pt×≤∞
与对照组比较 3 Π s1st o与 ∆2¤¯组比较 3 3 Π s1st
细胞内 ≥⁄过度消耗致使 ≥⁄活性下降 o另一方
面 o氧自由基的积累更加剧了肝细胞和线粒体的损
伤 o肝细胞和线粒体破损后释放 × o≥×≈ts o因而
≥× o× o≥⁄的活性变化成为最常用的判定药物
护肝作用及药物抗氧化作用的重要指标 ∀
生化指标测定及形态学观察均表明一定剂量
×≤∞能有效抑制 ∆2¤¯诱发的肝损伤 ∀一般认为 o
×活性上升作为肝细胞浆膜损伤的标志 o而 ≥×
活性作为线粒体损伤的重要指标 o因为 {s h的 ≥×
来源于线粒体≈tt ∀小鼠在体和离体肝损伤实验结
果均表明 ×≤∞有效抑制 ∆2¤¯引起的 ≥×活力升
高 o提示 ×≤∞除保护肝细胞浆膜损害外 o可能对线
粒体膜有显著保护作用 ∀ ××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的
结果也支持了上述推测 o×× 法是通过检测琥珀酸
脱氢酶活性 o计算肝细胞的存活率 o实验结果表明
×≤∞能剂量依赖地抑制 ∆2¤¯引起的原代培养的
小鼠肝细胞存活率下降 ∀高钙诱发的线粒体肿胀度
测定结果证明 ×≤∞能抑制 ∆2¤¯引起的线粒体对
外加 ≤¤u n诱发肿胀敏感性的下降 o进一步说明 ×≤∞
发挥其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通过
保护线粒体而实现的 ∀
此外 o×≤∞能明显抑制原代培养肝细胞上清中
≥⁄活性降低提示 ×≤∞可能通过一定途径提高小
鼠抗氧化能力而对抗 ∆2¤¯诱发的肝损伤 ∀
可以推测 o×≤∞抗肝损伤作用可能是通过清除
氧自由基 !抗脂质过氧化等途径保护线粒体 !保护肝
细胞而实现的 ∀
≈参考文献
≈t ¬± ≤ ≤ o ¶∏ ≠ ƒ o¬± × ≤ o ετ αλ1 ±·¬²¬¬§¤±·¤±§«¨ ³¤·²³µ²·¨¦·¬√¨
¤¦·¬√¬·¼ ²© ³∏±¬¦¤¯¤ª¬± ¤±§ ³∏±¬¦¤¯¬± ²± ¦¤µ¥²± ·¨·µ¤¦«¯²µ¬§¨2¬±§∏¦¨§
¬¯√¨ µ§¤°¤ª¨ ¬±µ¤·¶1 ϑ Πηαρµ Πηαρµαχολot||{ oxs kzl }z{|1
≈u ≤«¨ ± ° ≥ o¬ o¬∏× ≠ o ετ αλ1 ƒ²¯® °¨ §¬¦¬±¨ Τερµιναλια χαταππα
1 ¤±§¬·¶ °¤²µ·¤±±¬± ¦²°³²±¨ ±·³∏±¬¦¤¯¤ª¬±o¤µ¨ ©¨©¨¦·¬√¨ ¤ª¤¬±¶·
¥¯ °¨¼¦¬±2¬±§∏¦¨§ª¨ ±²·²¬¬¦¬·¼¬± ≤«¬±¨ ¶¨ «¤°¶·¨µ²√¤µ¼ ¦¨¯¯¶1 Χανχερ
Λεττ ousss otxukul }ttx1
≈v ¬± ≤ ≤ o≤«¨ ± ≠ o¬± o ετ αλ1 ∞√¤¯∏¤·¬²±²©·«¨ ¤±·¬²¬¬§¤±·¤±§
«¨ ³¤·²³µ²·¨¦·¬√¨ ¤¦·¬√¬·¼ ²© Τερµιναλια χαταππα 11 Αµ ϑ Χηιν Μεδ o
t||z ouxkul }txv1
≈w ¬± ≤ ≤ o ¶∏ ≠ ƒ o¬± × ≤ o ετ αλ1 ±·¬²¬¬§¤±·¤±§«¨ ³¤·²³µ²·¨¦·¬√¨
©¨©¨¦·¶²© ³∏±¬¦¤¯¤ª¬± ¤±§ ³∏±¬¦¤¯¬± ²± ¤¦¨·¤°¬±²³«¨ ±2¬±§∏¦¨§ ¬¯√ µ¨
§¤°¤ª¨ ¬±µ¤·¶1 Πηψτοτηερ Ρεσousst otxkvl }usy1
≈x ≥¤¥¨¶¬± ≥ o ¤ª¯¤±§
1 ∆2ª¤¯¤¦·²¶¤°¬±¨ «¨ ³¤·²·²¬¬¦¬·¼1 Εξπ Μολ
Πατηολot|z{ ou|ktl }{u1
≈y ³µ¬¯¯¨ o²° o ∏¯©¶1 ¬√ µ¨¤±§¶®¨ ¯¨·¤¯ °∏¶¦¯¨°¬·²¦«²±§µ¬2
¤¯ ©∏±¦·¬²±©²¯ ²¯º¬±ª¥∏µ±¬±∏µ¼1 ϑ Τραυµα ot|zz otzkwl }uz|1
≈z
µ¤§©²µ§ 1 µ¤³¬§¤±§¶¨±¶¬·¬√¨ ° ·¨«²§©²µ·«¨ ∏´¤±·¬·¤·¬²±²©°¬2
¦µ¬ªµ¤± ∏´¤±·¬·¬¨¶²©³µ²·¨¬± ∏·¬¯¬½¬±ª·«¨ ³µ¬±¦³¯¨²©³µ²·¨¬±2§¼¨ ¥¬±§2
¬±ª1 Αναλ Βιοχηεµ ot|zy ozu kul }uw{1
≈{ 赵冬梅 o刘耕陶 1 双环醇对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肝线粒体损
伤的保护作用 1 中国新药杂志 oussu ottkzl }xvy1
≈| ¤±¶¨±
o¬¨ ¶¯¨± ≥ ∞¤±§
¨ µª1 2¨ ¬¨¤°¬±¤·¬²±¤±§©∏µ·«¨µ§¨2
√¨ ²¯³° ±¨·²©¤³µ¨¦¬¶¨ ¤±§µ¤³¬§§¼¨ ° ·¨«²§©²µ° ¤¨¶∏µ¬±ª¦¨¯¯ ªµ²º·«r
¦¨¯¯ ®¬¯¯1 ϑ Ιµ µυνολ Μετηοδ ot|{| ott|kul }usv1
≈ts ²±ª o ²²µ¨ 1 ≤¼·²¶²¯¬¦¦¤¯¦¬∏° ¤©·¨µ¦¤µ¥²±·¨·µ¤¦«¯²µ¬§¨ ot o
t2§¬¦«¯²µ²¨·«¼¯ ±¨¨ o¤±§³«¨ ±¼¯ ³¨«µ¬±¨ ¬¨³²¶∏µ¨1 ≥·∏§¬¨¶¬±µ¤·«¨ ³¤2
·²¦¼·¨¶º¬·«³«²¶³«²µ¼¯¤¶¨ ¤±§ ∏´¬±u1 Βιοχηεµ Πηαρµαχολot|{z ovy
k{l }tutx1
≈tt ⁄¤¥¤ o¥§¨ 2¯¤«°¤± ≥1 ³¨¤·²³µ²·¨¦·¬√¨¤¦·¬√¬·¼ ²©·«¼°²2
∏´¬±²±¨ ¬±¬¶²¯¤·¨§µ¤·«¨ ³¤·²¦¼·¨¶1 Τοξιχολ Λεττ ot||{ o|xktl }uv1
Προτεχτιϖε εφφεχτ οφ τηε εξτραχτ οφ Τερµιναλια χαταππα λεαϖεσ
ον αχυτελιϖερ ινϕυρψινδυχεδ βψ ∆2ΓαλΝ ιν µιχε
× ÷¬±2«∏¬t o ¬±ªt o⁄ ∏¤±t o • ≠¤±2³¬±ªt o ÷ ¬2½«¬t o ±¨ª2µ²±ªt o ÷ ±¬¤±ªu
(t1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Σχηοολ οφ Μεδιχινε , Νανϕινγ Υνιϖερσιτψ, Νανϕινγ utss|v , Χηινα ;
u1 Στατε Κεψ Λαβορατορψ οφ Πηαρµαχευτιχαλ Βιοτεχηνολογψ, Σχηοολ οφ Λιφε Σχιενχε , Νανϕινγ Υνιϖερσιτψ, Νανϕινγ utss|v , Χηινα)
#uzst#
第 u|卷第 tt期
ussw年 t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u| o¶¶∏¨ tt
²√¨ °¥¨µoussw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 ײ¶·∏§¼·«¨ «¨ ³¤·²³µ²·¨¦·¬√¨ ©¨©¨¦·²©·«¨ ¬¨·µ¤¦·²© Τερµιναλια χαταππα ¯¨ ¤√ ¶¨k×≤∞l ¤±§·«¨ ³²¶¶¬¥¯¨° ¦¨«¤2
±¬¶°¶∏±§¨µ¯¼¬±ª¬·¶³µ²·¨¦·¬²± ²± ¤¦∏·¨ ¬¯√ µ¨¬±∏µ¼¬±§∏¦¨§¥¼ ∆2¤¯¤¦·²¶¤°¬±¨ k ∆2¤¯l1 Μετηοδ : Ιν ϖιϖο } ∆2¤¯2¬±§∏¦¨§ ¬¯√ µ¨¬±∏µ¼
°²§¨¯ º¤¶∏¶¨§·² √¨¤¯∏¤·¨·«¨ ©¨©¨¦·²©×≤∞ ²±·«¨ ¤¦·¬√¬·¬¨¶²©¶¨µ∏° ¤¶³¤µ·¤·¨ ¤°¬±²·µ¤±¶©¨µ¤¶¨ k≥×l ¤±§¤¯¤±¬±¨ ¤°¬±²·µ¤±¶©¨µ¤¶¨ k×l
¬± °¬¦¨1 ≥·µ∏¦·∏µ¨ ²© ¬¯√ µ¨º¤¶²¥¶¨µ√ §¨¤±§ ¬¯√ µ¨°¬·²¦«²±§µ¬¤¯ ¶º¨¯ ¬¯±ªº¤¶° ¤¨¶∏µ¨§©²¯ ²¯º¬±ª ∆2¤¯¬±¨¦·¬²± º¬·«²∏·²µº¬·«×≤∞1 Ιν ϖιτ2
ρο } ∆2¤¯2¬±§∏¦¨§³µ¬°¤µ¼ ¦∏¯·∏µ¨§«¨ ³¤·²¦¼·¨¶¬±∏µ¼ °²§¨¯ º¤¶∏¶¨§·²√¤¯∏¨ ·«¨ ©¨©¨¦·²©×≤∞ ²± ¦∏¯·∏µ¨§«¨ ³¤·²¦¼·¨¶1 ≤¨¯¯√¬¤¥¬¯¬·¼ º¤¶
° ¤¨¶∏µ¨§¥¼ ° ¤¨±¶²© ×× ¤¶¶¤¼o¤±§·«¨ ≥× ¤±§¶∏³¨µ²¬¬§¨ §¬¶°∏·¤¶¨ k≥⁄l ¤¦·¬√¬·¬¨¶¬±¶∏³¨µ±¤·¤±·²©¦∏¯·∏µ¨§¦¨¯¯¶º µ¨¨ ¬±√ ¶¨·¬ª¤·¨§¤¯2
¶²1 Ρεσυλτ : ± ¤¦∏·¨ «¨ ³¤·¬¦¬±∏µ¼·¨¶·oº¬·«²µ¤¯ ³µ¨·µ¨¤·° ±¨·²©×≤∞oµ¨°¤µ®¤¥¯¨µ¬¶¨¶¬± ¶¨µ∏° ≥× ¤±§× ¤¦·¬√¬·¬¨¶ku1|x©²¯§¤±§v1vx
©²¯§l¬±§∏¦¨§¥¼ ∆2¤¯º µ¨¨ ²¥√¬²∏¶¯¼µ¨√ µ¨¶¨§¤±§¶¬ª±¬©¬¦¤±·°²µ³«²¯²ª¬¦¤¯ ¦«¤±ª¨¶º µ¨¨ µ¨°¤µ®¤¥¯¼¯¨ ¶¶¨±¨ §1 ± ¤§§¬·¬²±o·«¨ §¨¦µ¨¤¶¨ ¬±
¶¨±¶¬·¬√¬·¼ ²© °¬·²¦«²±§µ¬¤¯ ¶º¨¯ ¬¯±ª·²·«¨ ¬¨²·¬¦≤¤un ¶·¬°∏¯¤·¬²±¬±§∏¦¨§¥¼ ∆2¤¯º¤¶¤¯¶²³µ¨√ ±¨·¨§¥¼ ×≤∞1 ± ³µ¬°¤µ¼¦∏¯·∏µ¨§«¨ ³¤·²2
¦¼·¨¶²© °¬¦¨ o¬·º¤¶©²∏±§·«¤·¬±¦∏¥¤·¬²± º¬·«×≤∞¦²∏¯§³µ¨√ ±¨··«¨ §¨¦µ¨¤¶¨ ¬± ¦¨¯¯ √¬¤¥¬¯¬·¼¬± ¤§²¶¨2§¨ ³¨ ±§¨ ±·°¤±±¨ µ1 ·º¤¶¤¯¶²©²∏±§
·«¤·¥²·«·«¨ ¬±¦µ¨¤¶¨ ¬± ≥× ¯¨ √¨¯ kt1| ©²¯§l ¤±§·«¨ §¨¦µ¨¤¶¨ ¬± ≥⁄¤¦·¬√¬·¼ kw{1s h l ¬±¶∏³¨µ±¤·¤±·²©³µ¬°¤µ¼ ¦∏¯·∏µ¨§«¨ ³¤·²¦¼·¨¶¬±2
§∏¦¨§¥¼ ∆2¤¯¦²∏¯§¥¨ ¬±«¬¥¬·¨§¥¼ ³µ¨·µ¨¤·° ±¨·²©×≤∞1 Χονχλυσιον : ×≤∞ «¤¶«¨ ³¤·²³µ²·¨¦·¬√¨¤¦·¬√¬·¼ ¤±§·«¨ ° ¦¨«¤±¬¶°¶∏±§¨µ¯¼¬±ª
¬·¶³µ²·¨¦·¬√¨ ©¨©¨¦·°¤¼ ¥¨ µ¨ ¤¯·¨§·²¬·¶¤±·¬²¬¬§¤±·¤¦·¬√¬·¼ ¤±§³µ²·¨¦·¬²± ²± ¥²·««¨ ³¤·²¦¼·¨¶¤±§ ¬¯√ µ¨°¬·²¦«²±§µ¬¤1
[ Κεψ ωορδσ] Τερµιναλια χαταππα ~ ∆2¤¯¤¦·²¶¤°¬±¨ ~¤¶³¤µ·¤·¨ ¤°¬±²·µ¤±¶©¨µ¤¶¨ ~¤¯¤±¬±¨ ¤°¬±²·µ¤±¶©¨µ¤¶¨ ~¶∏³¨µ²¬¬§¨ §¬¶°∏·¤¶¨ ~°¬2
·²¦«²±§µ¬¤¯ ¶º¨¯ ¬¯±ª
≈责任编辑 方文贤
≈收稿日期 ussv2tu2vs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kvstzttw|l
≈通讯作者 3刘建勋 oר¯ kƒ¤¬l }kstslyu{zwsw| o∞2°¤¬¯}¬¤±¬∏±
«·1µ²¯1¦±1±¨ ·
双参通冠方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
׃2Αo≤2t的影响
韩 笑 o刘建勋 3 o马晓斌 o王杨慧
k中国中医研究院 西苑医院 实验研究中心 o北京 tsss|tl
≈摘要 目的 }观察双参通冠方k≥≥×l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心肌梗死范围及血清中肿瘤坏死
因子k׃2Αl !细胞间黏附分子2tk≤2tl含量的影响 ∀方法 }冠状动脉结扎r放松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模型 o分为正常组k假手术组l !模型组 !≥≥×高 !低剂量组 o2
×染色法测量心肌梗死范围 o双抗体夹心
≤2∞≥
法测定各组血清中 ׃2Αo≤2t的含量 ∀结果 }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心肌梗死面积及梗死区重量明显异常 o血
清中 ׃2Αo≤2t含量增高k Π s qsxl ∀≥≥×处理后心肌梗死面积缩小 !梗死重量减轻 !梗死r心室k心脏l百分比
降低 o血清中 ׃2Αo≤2t含量下调k Π s qsxl ∀结论 }受缺血再灌注刺激时血清中 ׃2Αo≤2t含量增加 o双参
通冠方可能通过抑制 ׃2Αo≤2t的过量分泌而保护受损心肌 o表现为心肌梗死面积减小 !梗死区重量减轻及梗
死r心室k心脏l百分比降低 ∀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间黏附分子2t
≈中图分类号 u{x1x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wltt2tszv2sv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阻碍缺血心肌从再灌注
疗法中获得最佳疗效的主要原因 ∀近年发现 o肿瘤
坏死因子k׃2Αl !细胞间黏附分子2tk≤2tl参与
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 o其作用越来越
受到重视 ∀
双参通冠方k≥≥×l为人参 !丹参 !元胡 v药的有
效组分提取物k人参总皂苷 !丹参总酚酸 !元胡总生
物碱l组成 o前期工作表明 o该方可扩张冠脉血管 o降
低冠脉阻力 o增加冠脉血流量 o降低心肌耗氧量 o改
善心肌的供血供氧 o调整心脏血管的顺应性 o对心血
#vzst#
第 u|卷第 tt期
ussw年 t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u| o¶¶∏¨ tt
²√¨ °¥¨µous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