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关于中药新药研究的几点看法
肖小河
k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vsu医院 药学部 o北京 tsssv|l
≈摘要 目的 }为中药新药研发与中药现代化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方法 }根据笔者近年来的工
作体会 o对中药新药开发与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结果和结论 }中药新药研究脱离了中医
药理论的指导 ~新药研究开发没有突出/临床疗效0的主导地位 o/严进宽出0的现象比较严重 ~中药新药研发既存在
低水平重复 o也存在高水平重复 o高水平重复比低水平重复甚至更有害 ~新药审批办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医药研
究不可忽冷忽热 o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任重而道远 ∀
≈关键词 中药新药 ~研究开发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 u{{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ulst2sssw2sv
随着我国正式加入 • × o我国医药事业面临巨大的挑
战 o但是中药新药研究开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研究和
开发中药新药已成为国内众多医药企业的未来立足之本和
当今风险投资的热土 ∀现在美国颁发了5植物药新药研究指
南6 o最近世界卫生组织k • l还委托我国起草国际植物药
质量标准 o这一方面说明植物药作为治疗药品开始为国际社
会广泛接受 o另一方面说明我国中药研究的水平和地位也逐
步得到国际的认可 ∀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是实现中医药现代
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o但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中存在的种种问
题是不利于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 ∀这里就笔者经常遇到的
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
1 中医药理论在中药新药研究中的指导意义
从很大程度上讲 o中药新药研制是假中医药理论指导之
名 o行植物药或天然药物开发之实 ∀几乎所有的中药新药研
究开发都声称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o但主要的研究工作与
中医药理论的结合不是很紧密 o甚至是脱节的 ∀在中药新药
研究指南或技术要求中 o提取工艺 !质量标准 !药理试验 !临
床试验等实质性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o都是参照甚至是沿用西
医西药或国际天然要药物研究的模式和要求来制定的 ∀
中医药理论对中药一类 !二类新药研究的指导意义是很
难体现的 ∀如中药一类新药制剂实际上为单一化学成分k纯
度要求 |s h以上l o二类新药也是比较纯化的有效部位k可测
成分达 xs h以上l o对这一 !二类新药的研制和应用 o中医理
论的指导和阐释是差强人意的 ∀非中医专业出身的新药研
究人员对/中医药理论0一般比较陌生和发怵 o有的干脆采取
/规避0的方式 o即不走/中药一类新药0 o而按/化学药一类新
药0研制申报 ∀多年来中药一类新药的研发极为缓慢 o这可
≈收稿日期 usst2ts2vt
≈作者通讯 电话 }kstslyy|vvvuw 传真 }kstslyv{xsz{t
∞2°¤¬¯}¬¤¬²¬« «²·°¤¬¯q¦²°
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中药复方提取工艺研究中 o复
方的优势和配伍关系常常难以得到有效的表达 ∀多数中药
提取路线的制定和工艺条件的筛选 o往往是 / 惟有效成分
论0 ∀这里所指的/有效成分0往往是单味药的与复方功效相
同或相似的某些药效作用 o如保肝药的复方药物 o不管是君
药还是臣药 o不管是佐药还是使药 o都是注重提取其中具有
保肝降酶作用或与此作用直接关联的成分 ∀事实上 o一个合
理配伍的中药复方 o各单味药应该 / 各司其职0 o化学提取也
应该是/依方随证0 o/ 各取所需0 o而不应是简单地提取合并
/相同或相似功效0成分 o否则 o就变成了/合并同类项0 o失去
了复方配伍的真正要义 ∀
中药药效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没有体现中医特色 ∀中
药新药药效学试验应该首选符合中医病或证的模型 o但是至
今尚未建立起大家完全公认的中医证候模型 o几乎所有的中
药新药药理试验都是采用与中医 / 证0或 / 病0相近或相关的
现代生物医学的试验模型和试验方法 ∀在中药新药临床试
验中 o选择适应症时 o主要是辨病 o辨证很次要 o有时辨证成
了一种不得已的点缀 ∀有趣的是 o/洋中药0或植物药大肆进
口中国 o其申报材料可以完全脱离中医药理论 o而国内中药
新药申报 o有关中医药理论指导和描述不能丢 o有时不管工
艺和药效再好 o若中医认为处方不合理 !方解不通 o新药技术
审评是很难过关的 ∀笔者认为 o/洋中药0进口应与国内中药
新药申报一视同仁 o甚至对 / 洋中药0中医药理论要求更严 o
并可考虑将中医药理论作为一种/技术壁垒0 o限制/洋中药0
对我国医药市场的侵占 ∀
2 临床疗效观察在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地位
在中药研制和审评中 o重基础k药学 !药理 !毒理l轻临床
现象较普遍 o新药临床试验的中心地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
我国中药新药审批给人的感觉是/严进宽出0 o即对新药
临床前研究工作的要求一直较高 o申请新药临床批文难 o淘
汰率高 o一旦获得新药临床试验批文 o临床试验风险较小 o通
#w#
第 uz卷第 t期
ussu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t
¤±qoussu
过率高 o一般都能获得新药证书 ∀相反 o国外如美国 ƒ⁄ 则
采取/宽进严出0的政策 o即申请新药临床试验k⁄l较易 o申
请新药证书k⁄l很难 o新药在各期临床试验过程中淘汰率
都很高 o真正体现/以疗效为中心0的新药研发旨意 ∀
我国新药研发的实质性程序与美国也有不同 ∀我国新
药研发的一般情形是 }不管临床疗效如何 o在申报新药临床
试验前 o一次性完成新药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o如制备工艺 !理
化性质 !质量标准 !药理毒理等 o这些研究工作的申报资料要
求很严 o似乎成了新药研发的主体和实质性工作 o而临床试
验反而变得/无悬念0 ∀而美国申请初期临床试验 o对化学 !
生产和质控k≤ ≤l资料以及药理学和毒理学资料要求不多 o
不要求鉴别活性成分 !特征成分 o不要求含量测定 ∀但随着
临床试验周期的深入以及根据受试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o
要求提供更多的有关化学 !生产和质控资料以及药理学和毒
理学资料 ∀但是 o为了验证疗效的可靠性 o美国对供试植物
药成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要求很高 o强调使用同一批或
同一来源的植物药产品 o以消除产品差异和批间差异 o并提
出以色谱指纹图谱控制供试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
形象地说 o我国新药研发多数是/只顾埋头走路k临床前
试验研究l o不顾抬头看路k临床疗效观察l0 o前期投入过多 o
无疑加大了新药研发的风险 ∀而美国则是注重 / 边走边看 o
边看边走0 o以临床疗效左右新药研究的步子 ∀
由于/疗效0的中心地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o也由于我国
国情所致 o多年来 o不少疗效平平或无治疗特色的中药新药
纷纷获准上市 ∀其中不少品种凭借铺天盖地般的广告宣传
和非常规的营销手段 o大肆充斥医药市场 o取得非常可观的
效益 ∀但是 o这些所谓的新药绝大多数是昙花一现 o很快成
为过眼烟云 ∀有的品种与其说是新药开发 o还不如说是在制
造/新药垃圾0 ∀现在 o随着新药审批制度的不断完善 o这种
不正常现象将越来越少了 ∀
3 中药新药研发的低水平重复和高水平重复
中药新药研制中既存在低水平重复 o又存在高水平重
复 o高水平重复甚至比低水平重复更有害 ∀低水平重复在
三 !四类中药新药研制中普遍存在 o主要表现为 }处方类似 !
适应症无特色 !疗效不突出 !工艺无创新 !质量水平低下等 ∀
所谓高水平重复 o主要指类别较高 !临床前研究技术难度较
大而临床治疗无特色或疗效平平的二类和一类新药研制 ∀
无论低水平重复还是高水平重复 o最糟糕的可能要算疗效平
平甚至比已有品种还差 ∀
应该说 o新药有特色才有市场 o有疗效才有效益 ∀如果
一 !二类新药在临床治疗上与市场已有的同类药物相比无优
势或无特色 o那么所造成的各种资源浪费以及医患消费误导
将更可怕 ∀一 !二类新药不仅科技开发投入大 o而且对生产
设备的投入更大 ∀现在政府新药项目科技招标 !科研人员新
药开发选题几乎都是以新药类别作为优先考虑 o把眼光盯在
二类 !一类新药上 o以此增加新药项目的含金量 ∀相反把治
疗特色和效果放在比较次要的位置上 o这很不可取 ∀事实
上 o新药研制开发有素的制药企业 o并不很在乎新药的类别 o
临床医生在对症治疗中也不关心所选新药的类别 o广大的患
者更不关心所用药物的新药类别 o他们需要实在的疗效 ∀
笔者认为 o对于中药新药的重复性研发现象 o医生和医
院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果我们的医生和医院能真正
做到合理用药 o那么众多的疗效平平或无治疗特色的所谓新
药 o也就没有市场 ~没有市场 o就没有效益 o企业和研发人员
也就打住了 ∀而实际情形是由于现行医疗卫生体制的诸多
弊端和医德医风问题 o有相当多医生和医院受经济利益的驱
动 o很难真正做到合理用药 ∀所以 o从某种意义上讲 o要避免
或杜绝新药研发的重复性问题 o这是一个社会化的大课题 ∀
中药复方三类新药研制的低水平重复现象最为泛滥 o其
突出的表现可能要算其源头 o即处方组成的低水平重复 ∀如
何有效地防止中药复方三类新药研制的低水平重复 o笔者建
议可采取计算处方相似系数的定量方法 o即计算该处方与同
类处方组成的相似程度 o其中君药 !臣药 !佐药 !使药分别加
权 o剂量大小也考虑在其中 o然后综合评判 o超过某一相似程
度k即阈值l o则可认定处方组成是低水平重复 ∀
4 关于中药新药的分类
5新药审批办法6规定的新药分类 o对新药研发的导向有
直接而有力的影响 ∀但是 o有的分类类别及其规定值得商
榷 o有的甚至不利于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
4 q1 新药材的研究
新药材一类 !二类 !三类和四类之间类别分类严格 o研究
开发要求差异较大 o但对具体品种来说 o应该具体分析 ∀
如第一类中/新发现的中药材0 o若该药材与某种已有标
准的中药材在分类学上十分相近k属于同科同属 o甚至是同
种下的变种l o主要化学成分 !本草功效记载和民间习用情况
也基本相同或相似 o那么将其视为一类中药材新药开发 o则
未免过于苛刻了 ∀并且 o现代物种概念认为 o物种是又变又
不变的 o种间是又间断又连续的 o这与分类学上传统的模式
种概念有很大的不同 ∀经典的模式种概念认为物种是固定
的 !不变的 ∀如何在中药鉴定学和中药新药研发中体现物种
生物学和系统分类学的原理方法和研究成果 o这是一个既有
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生药学课题 o对扩大中药资源将起
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
关于/中药材新的药用部位0 o同样地 o如果新的药用部
位与已有药材标准的药用部位在主要化学成分 !本草功效记
载和民间习用情况等方面基本相同或相似 o将其视为二类中
药材新药开发 o其研究开发要求是否可以降低 否则会对中
药材综合利用有不利影响 ∀
第三类中/从国外引种或引进养殖的习用进口药材0与
第四类中/国内异地引种或野生变家养的动植物药材0 o二者
之间突出了国界的差异 o却忽视了物种生活习性和自然环境
条件的变化 o这是不妥的 ∀设想一下 o从邻国尼泊尔引种一
#x#
第 uz卷第 t期
ussu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t
¤±qoussu
进口药材到西藏栽培或养殖k属三类l o从西藏k国内l异地引
种一种中药材到华东沿海栽培k属四类l o二者比较 o后者的
引种技术难度可能大得多 o药材变异也可能大得多 o但新药
类别和研发审批要求反而下降 ∀近年来 o新药k中药材l的研
究开发速度比较缓慢 o绝大部分都与其新制剂一同研究申
报 o单独以研究开发中药材新药材的情形几乎没有 ∀为了合
理利用 !扩大和保护中药资源 !实现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o
5新药审批办法6中中药材新药的类别划分应该做进一步的
补充和调整 ∀此外 o新中药材的知识产权如何保护和实施 o
这是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 ∀
4 q2 新制剂的研究
新中药制剂的类别划分也值得商榷 ∀从严格化学意义
上来说 o一个中医处方 o无论开发成几类新药 o其主要药效物
质基础应该是相对不变的 ∀如果有变化 o应只是药效物质组
成的相对变化或药效物质的含量变化 ∀这种变化应只是量
的变化 o并无质的区别 ∀而5新药审批办法6将这种变化作为
定位不同中药制剂新药类别的主要依据 o与此相呼应的是一
类的/有效成分0k纯度 |s h 以上l !二类的 / 有效部位k群l0
k含量 xs h以上l !三类和四类的/有效提取物0 ∀
事实上 o/有效部位0 !/有效部位群0 !/有效提取物0的概
念和范围至今尚未有明确的定义 ∀它们之间的区别很模糊 o
可以说只有量的差异而无质的不同 ∀这种以 / 含量0或 / 纯
度0划分中药制剂新药类别 !而忽视 / 药效0优先原则的做法
有可能带来诸多误解或弊端 }首先 o中药的多种成分之间存
在协同作用 o已是不争的事实 o有相当多的药理活性跟踪的
中药化学分离结果表明 o化学分离纯度越高 o药效不仅不提
高反而下降 ∀如果某一个有效成分的/纯度0不到 |s h时 o药
效最佳 o那么新药研发应属一类还是二类 同样 o如果某一
类药效物质k有效部位l/ 含量0不到 xs h时 o药效最佳 o那么
新药研发应算二类还是三类或四类 其次 o中药新药中要求
某一类或某一个药效物质/含量0或/纯度0越高 o其提取分离
技术将越复杂 o生产设备要求将越高 o新药研发和生产的成
本将大增 o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如果某一个有效
成分的/纯度0为 zs h时 o药效不错 o再花费大量的人力 !物力
进一步纯化 o/纯度0达到 |s h o但药效不增加或增加不明显 o
那么新药研发时 o有无进一步纯化的必要 应属一类还是二
类 同样地 o如果某一类或几类药效物质k有效部位l/含量0
vs h时 o药效不错 o再花费大量的人力 !物力进一步分离纯
化 o/含量0达到 xs h o但药效不增加或增加不明显 o那么新药
研发时 o有无进一步纯化的必要药效最佳 o那么新药研发应
算二类还是三类或四类
此外 o如果过分强调以/含量0或/纯度0划分中药制剂新
药类别 o那么势必给人造成这样一种感觉 }处方组成越简单
越好 o化学物质越纯越好 ~中药新药研发的导向正在背弃着
中药复方配伍的特色和优势 ∀
故笔者认为 o中药新药类别的划分有必要做一些调整或
补充说明 o如能证明处方中的主要药效物质是新成分 o新药
研发时可列为一类新药 ~如处方中主要药效成分是已知的或
尚不明确的 o则将其列为二类或三类和四类新药 o其中处方
中全部中药均能同时建立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标准的 o可作
为二类新药 ~处方中只有部分中药能建立定性鉴别和含量测
定标准的 o则视作三类新药或四类 ∀无论几类新药 o有效成
分或标识性成分的转移率可制定一个量化的标准 ∀这样 o既
有效地可遏制三类复方中药新药研究的低水平重复 o又可避
免更可怕的高水平重复 ∀或者 o中药新药干脆不分类别 o能
有充分证据说明新药是安全 !有效 !稳定 !可控的就行 ∀美国
5植物药新药研究指南6不对植物药新药进行分类 o这很值得
我们借鉴 ∀似乎也没有必要将单方与中药复方的新药研发
区分开来 ∀单味中药本身也是一个小复方 o有效物质可能是
一个有效部位 o也可能是由多个有效部位组成的有效部位
群 o如银杏叶有效部位就包括银杏内酯和黄酮两大类物质 ∀
5 正确看待/中医药热0
近年来国际上对传统医药表现较大的兴趣 o主要是缘于
化学合成药研制开发的成本越来越高 o而中草药是一个充满
变数和机遇的天然化学成分库 o他们可以从中筛选出有价值
的先导化合物 o以此为基础开展合成或半合成 o进而研制出
新的化学药品 ∀西方多数国家对直接利用中草药治病并不
感兴趣 o甚至持怀疑态度 ∀所以 o当今世界医药市场上 o化学
合成药仍是主角 o发展势头不减 ~生物技术制药异军突起 o不
久的将来将与化学合成药比肩 ~传统医药有巨大的发展潜
力 o但这种巨大潜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转化为现实 ∀
在国内 o/中医药热0是有逐渐升温之势 o特别在新世纪
扑面而来之时 o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呼声日益高涨 ∀近年来国
家加大了对中医药科技与中药产业化的投入 o也见到一些成
效 ∀但特别应注意防止中医药现代化出现 / 潮热0和 / 虚热0
现象 ∀当今各行各业的人都来加入中医药行列中来 o其中不
少是怀着/淘金0或投机的心态而来的 o一旦淘不到 / 真金0 o
就会迅速撤退 o/中医药热0将 / 淬火0 o这对中医药的持续稳
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
6 结语
实行5新药审批办法6以来 o我国中药新药研究取得巨大
的成就 o为保证人们防病治病提供了一个又一个有力的武
器 ∀但是 o毋庸讳言 o我国中药新药研发和审评中尚存在一
些弊端和误区 ∀如新药研发没有突出 / 临床疗效0的主导地
位 o/严进宽出0的现象十分严重 ~中药新药研发既存在低水
平重复 o有存在高水平重复 o高水平重复比低水平重复甚至
更有害 ~新药类别的划分不尽合理 ∀在/中医药热0持续升温
和中药现代化进程中 o作为中医药学人 o应始终保持清醒的
头脑 ∀中医药研究不可忽冷忽热 o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任重而
道远 ∀
≈责任编辑 王康正
#y#
第 uz卷第 t期
ussu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t
¤±qous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