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Habitat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growth of Atractylodes lancea based on GIS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苍术道地药材气候生态特征研究



全 文 :#研究论文#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苍术道地药材
气候生态特征研究
郭兰萍t o黄璐琦t 3 o阎 洪u o吕冬梅t o蒋有绪u
kt q中国中医研究院 中药研究所 o北京 tsszss ~u q中国林业科学院 o北京 tsss|tl
≈摘要  目的 }寻找苍术道地产区生境特征 ∀方法 }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寻找影响苍术质量的生态主导因子 ~通
过实地调查 !文献分析结合气候数据分析明确影响苍术生长发育的生态限制因子 ~使用 Œ⁄Œ•Œ∞Œ• 软件对苍术研究
样地 vs年间生态主导因子和限制因子的均值进行空间插值 o提取茅山地区气候因子参数进行空间叠加分析 o寻找
茅山地区生境特征 ∀结果 }研究发现降雨量是影响苍术挥发油含量的重要生态主导因子之一 ~高温是影响苍术生
长发育的生态限制因子之一 ~苍术道地药材原产地生境特征为年均温高于 tx ε o冷月平均最低温度为k p u ∗ p tl
ε o热月平均最高温度在 vu ε 左右 o极端低温k p tz ∗ p txl ε o旱季约为 t ∗ u个月 o年降水量约为 t sss ∗ t tys
°° ∀结论 }茅山地区气候具有高温 !旱季短 !雨量充足的特点 ~苍术道地药材形成具有逆境效应 ∀
≈关键词  苍术 ~地理信息系统 ~气候因子 ~道地药材
≈中图分类号  • u{u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xls{2sxyx2sx
≈收稿日期  ussw2sz2s{
≈基金项目   科技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研究专项
kussv⁄Œ…vttsl
≈通讯作者  3黄璐琦 oר¯ }kstslywstwwtt2u|xx
苍术为中医临床常用药 o喜欢凉爽气候 o多生于
排水良好的山坡或路旁 o在我国分布广泛 o湖北 !江
苏 !内蒙古 !河北 !河南 !陕西等地为其药材主产地 ∀
传统认为江苏茅山地区的苍术质量最好 o为道
地药材 ∀由于当地苍术质量优良 o近年来受到掠夺
性采挖 o加之生境破坏严重 o造成茅山苍术面临濒危
和枯竭 ∀为了缓解茅山苍术资源不足的现状 o不少
地方纷纷开始对苍术进行引种栽培 ∀但由于对生境
对苍术质量的影响缺少认识 o栽培苍术缺少理论指
导 o使得栽培苍术生态适宜性差 o产量 !质量均不稳
定 ∀
挥发油成分被认为是苍术的主要药理活性成
分 o常被用作评价苍术质量的指标成分 ∀近年来不
少学者发现苍术挥发油变异与地理环境变异有
关≈u2z  ∀对野生苍术而言 o除了受自身遗传因素的控
制外 o环境因素是引起其挥发油变异的主要原因 o作
者研究了不同地区苍术根际区土壤中无机元素及养
分的变化规律 o没有发现二者对苍术挥发油变异有
直接明显的影响≈{  o提示气候因子可能是影响苍术
挥发油组分含量的重要环境因子 ∀
地理信息系统kª¨²ªµ¤³«¬¦¬±©²µ°¤·¬²± ¶¼¶·¨°¶o简
称 ŠŒ≥l是分析和处理大量地理空间信息的计算机
系统 ∀ ŠŒ≥的应用推广为全面开展道地药材的生态
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及技术平台 o利用 ŠŒ≥技术实
现道地药材空间数据存储 !管理 !分析 !显示 o可以克
服当前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样本代表
性问题 o为提取道地药材原产地生境特征 o以及建立
道地药材原产地生境标识提供依据 ∀
本实验的目的是寻找影响苍术挥发油成分的气
候主导因子 o及影响苍术成活及生长发育的生态限
制因子 o然后利用 ŠŒ≥比较茅山地区气候因子与苍
术整个分布区气候因子的异同 o提取苍术道地药材
原产地气候生境特征 ∀
1 材料和方法
111 分析样地及指标的确定 日本学者武田修己
在 us世纪 |s年代历时多年对中国境内的野生苍术
挥发油成分变异进行了系统研究 o共分析了 t{个居
群 zzt株苍术个体 o研究范围遍及苍术主要分布区 o
包括中国 z 个省 o东西跨越 tw1wβ ktsz1svβ ∗
tut1wsβl o南北跨越 w1xβkvv1szβ ∗ vz1xvβl ∀其研究
样地基本包括了中国境内苍术的所有化学型≈v2z  ∀
#xyx#
第 vs卷第 {期
ussx年 w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s oŒ¶¶∏¨ {
„³µ¬¯oussx
本研究利用武田修已的挥发油分析数据 o及挥发油
分析样地的气候因子进行苍术道地药材的生境特征
分析 ∀具体样地见表 t ∀各居群苍术挥发油含量的
均值见表 tk其中一个地方有 u个亚居群的其挥发
油的含量取 u个亚居群的均值l ∀
气候数据来源于距研究样地距离最近的当地气
候站点 t|zt ∗ usss 年 vs 年间气候资料 ∀用年均
温 !年降水 !冷月低温 !热月高温 !极端低温 !旱季共
y项常用的并具有生长限制性作用的气候因子作为
气候优选的指标 o求出各指标 vs年的均值 o见表 u ∀
表 t 研究样地及当地苍术挥发油含量 h
地点 编号 ´ µ ¶ · ∏ √ 总值
江苏金坛县薛埠 ÷∏ s qst s qs{ s qtt s qu| s qtu s qwv t q{s
溧阳县后周乡黄山 ¬ s qsv s qxt s qvu s qxs s qs{ s qvx t qz|
句容县宝华山鸭子头 ≠¤ s qss s qzt s qtt s qux s qs| s qvw t qxs
南京市汤山镇佛山 ƒ² s qss s qyt s qsy s qus s qsz s qvx t qu|
湖北英山县桃花冲 פ s qsu s qss x qvx s qvs s qss s qst x qyv
隋州市草店镇 ≤¤ s qs| s qss v qxs u qwz s qss s qtw y qus
丹江口市 ⁄± s qtz s qss u q{v u qy{ s qss s qsz x qzx
安徽黄山市太平区新华 ‹∏ s qtv s qsv u qsw v qtz s qss s qvw x qzt
陕西留霸县 …¤ s quu s qss t qu| t qz{ s qss s quu v qxs
长安县王庄乡抱龙峪 „± s qvs s qss u qs| u qtu s qss s qty w qyx
华阴 ‹¶ s qut s qss s qyv t qyy s qss s qt{ u qyz
河南庐氏县 ≥« s qv| s qss s qut t qyx s qss s qut u qwx
登封市 o嵩山 ≥² s qsw s qts s qsx s qu| s qss s qyz t qtx
河北崇礼县 ≤« s qs| s qs| s qwx s q|w s qsu s qxy u qtv
承德市大朝镇大朝村 ⁄¤ s qsz s qvz s quy s q{v s qsw s qwz u qsv
赞黄县嶂石岩乡 ¤ s qsu s qsv s qsy s qvs s qst s quv s qyx
山东青岛市崂山林场下宫林区 ¤² s qss s qyv s qss s qss s qst s qux s q{|
泰安市泰山区 ×· s qss s qwy s qst s qtt s qsv s qvx s q|y
注 }´ q¨¯¨ °²¯ ~µ q¤·µ¤¦·¼¯²±~¶ q«¬±¨ ¶²¯ ~· qΒ2 ∏¨§¨¶°²¯ ~∏ q≥¨ ¬¯±¤2wktwl¶¨ ¬¯±¤ozkttl2§¬¨±²±¨ ~√ q¤·µ¤¦·¼¯²§¬±
表 u 各研究样地各气候因子 vs年均值
编号
极端低
温r ε
冷月低
温r ε
热月高
温r ε
旱季月
数r月
年均温
r ε
年降水
r°°
÷∏ p tx qx p t vu t tx qw t szx
¬ p tx qz p t vu u tx qt t txu
≠¤ p ty qz p u vu u tx qu t suu
ƒ² p tz qw p u vu u tx qv t ss{
פ p ty qu s vs u tv qy t v{y
≤¤ p tz q| p v vt v tw q{ t s||
⁄± p tw qu p v vu w tx qt {zu
‹∏ p tv qt p t vt s tw q| t zv{
…¤ p t{ q{ p z ux x ts q| {vz
„± p ty qs p w vu x tw qu yuv
ܦ p t| qs p { uv x | qs |xy
≥« p us qs p y vs x ts qy zuv
≥² p t| qw p y vt x tv qt yzw
≤« p vv qx p uu uu { t qu xtt
⁄¤ p ux qs p tx vs z { q{ ytu
¤ p uu qy p { vu { tv qs xu{
¤² p uw qv p ts uu x y q{ zxs
×· p tx qu p x uz x tt qz {sy
112 影响苍术挥发油成分的生态主导因子及限制
因子筛选 采用武田修己对苍术挥发油分析的结
果 o用苍术总挥发油及挥发油中含量最大疗效明确
的 y 个组分 } ¨¯ °¨²¯ k ´ l o ¤·µ¤¦·¼¯²±k µl o «¬±¨ ¶²¯
k¶l oΒ2 ∏¨§¨¶°²¯ k ·l o ≥¨ ¬¯±¤2wktwl¶¨ ¬¯±¤o zkttl2
§¬¨±²±¨ k ∏l o¤·µ¤¦·¼¯²§¬±k √ l作为应变量 o以上述 y
个气候因子为自变量 o利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影响
苍术挥发油组分的生态主导因子 ∀通过实地调查 !
文献分析结合气候数据比较确定影响苍术挥发油的
生态限制因子 ∀
113 苍术道地产区生境及与其他产区生态环境的
比较 选用 Žµ¬ª¬±ª≈| 进行空间内插 o变异函数为线
性模型 ∀利用 ts ®° ≅ ts ®° 高程栅格数据 o以
Œ⁄Œ•Œ≥Œ• 软件为平台 o分别对各要素 vs年的均值进
行空间插值分析 ∀得到每一网格点各区域各气候因
子均值分布图 ∀
以茅山地区作为苍术最佳产地 o通过提取茅山
地区生态主导因子和限制因子年均值的最大值及最
小值获取当地气候特征参数 ∀并以该参数为基础 o
使用 Œ⁄Œ•Œ≥Œ• 软件自带的叠加功能对整个区域进
#yyx#
第 vs卷第 {期
ussx年 w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s oŒ¶¶∏¨ {
„³µ¬¯oussx
行叠加分析 o寻找其他与茅山地区生态环境相一致
的区域 o从而最终实现苍术道地产区与其他非道地
产区生态主导因子和限制因子的比较 ∀
2 结果
211 影响苍术挥发油成分的生态主导因子的筛选
回归分析显示在所考察的 y个气候因子中 o挥发
油总量和组分 ¶与年降水呈线性关系 o组分 Ψ与年
降水及旱季成线性关系 ∀其回归方程分别为 Ψ总 €
p s1uxw n v1utx ≅ tsp v Ξ( Ξ 为年降水) ; Ψ¶ €
p t1t|v n u1v|x ≅ tsp v Ξ( Ξ为年降水) ; Ψ∏ € s1uus
p u1s| ≅ tsp u Ξt p t1t{ ≅ tsp w Ξu( Ξt为旱季 , Ξu为
年降水) ∀
212 影响苍术挥发油成分的生态限制因子的筛选
本研究发现苍术道地产区茅山 w个与温度有关的
气候因子的平均值都为整个分布区域该气候因子的
最高值 o见表 v ∀苍术道地药材分布局限于长江下
游苏南一隅 o处于其整个分布区的最南部边缘 ∀资
源调查的结果显示 o苍术广泛分布于茅山以北的广
大地区 o商品药材主要是来源于内蒙古 !河北 !辽宁 !
黑龙江 !山西 !陕西 !河南 !湖北等地 o长江中下游北
亚热带地区湖北 !安徽及江苏是苍术正常生长发育
的最南边 o再往南中亚热带地区 o如浙江 !江西和四
川等地偶有零星苍术分布 o并随温度的升高最终绝
迹 ∀栽培实践中发现 o最高温度达到 vs ε 时苍术就
会出现死苗现象 ∀由此可见 o高温是影响苍术生长
发育的生态限制因子之一 ∀
表 v 茅山地区及苍术全分布区气候因子均值范围
地点
年平均
温度r ε
最冷月平均
最低温度r ε
最热月平均
最高温度r ε
年平均
降水量r°°
旱季月数
r月
极端最低
温度r ε
茅山地区 tx ∗ tx qw p u ∗ t vu t sss ∗ t tys t ∗ u tz qx ∗ p tx qx
全分布区 { q{ ∗ tx qw p tx ∗ t uz ∗ vu xvs ∗ t zws s ∗ { p ux ∗ p tv
注 }表中旱季为月降水量  ws °°的月数
213 苍术道地产区生境及其与其他产区生态环境
的比较 用于进行气候插值运算的数字高程模型
k⁄∞l在华阴 o崇礼和崂山 v个点都在 t sss °以
上 o导致该点气温明显偏低 ∀在没有采样点的确切
地理数据的情况下 o上述 v点气候值未全部参与气
候阈的生成 ∀
叠加分析在苍术的整个研究区域中未找到与茅
山地区生态环境相一致的区域 o表明茅山地区作为
苍术的道地产区气候上确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 o
道地药材分布局限于长江下游苏南一隅 o其挥发油
的独特配比可能是当地独特的生境造成次生代谢特
化的结果 ∀
3 讨论
311 影响苍术质量的气候主导因子 回归分析显
示苍术挥发油总量及组分 ¶ o∏含量与降水量呈线
性关系 o同时组分 ∏与旱季也呈现线性关系 o可见在
所考察的 y个气候因子中 o降水量是影响苍术质量
的生态主导因子之一 ∀由回归方程可知 o降雨量越
大 o总挥发油及组分 ¶含量越高 ~而组分 ∏的含量随
旱季增长 o降雨量增大降低 o旱季增长与雨量增大通
常是一对矛盾 o因此旱季长短与雨量大小的动态平
衡会使组分 ∏的含量处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中 ∀
苍术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形成了与环境高度适
应的自组织现象 o其挥发油组分的特定组成及配比
即是其适应不同生境的结果 ∀本研究只找到了影响
总挥发油含量及组分 ¶ !组分 ∏的气候主导因子 o作
者认为 o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资料的积累 o通过研究各
气候因子在年内的分布及其与挥发油组分的非线性
关系 o并考察气候因子间的交互作用 o则可找到影响
苍术挥发油中的其他组分含量的生态主导因子 ∀
312 苍术道地药材气候生境特征 叠加分析未找
到与茅山地区生态环境相一致的区域 o表明茅山地
区作为苍术的道地产区气候上确有与众不同的独特
之处 o其挥发油的独特配比可能是特定环境造成苍
术代谢特化的结果 ∀与苍术整个分布区气候相比 o
茅山地区气候具有高温 !旱季短 !雨量充足的特点 ∀
根据影响苍术质量的生态主导因子和限制因子 o提
取苍术道地药材原产地生境特征如下 }年均温高于
tx ε o冷月平均最低温度为k p u ∗ p tl ε o热月平
均最高温度平均在 vu ε 左右 o极端低温k p tz ∗
p txl ε o旱季约为 t ∗ u 个月之间 o年降水量为
t sss ∗ t tys °°∀
313 苍术栽培基地选择 垂直分布的调查显示 o
苍术最适宜生长在海拔 {ss ∗ t uss ° o年平均气温
低 o雨量充足的山坡上 ∀苍术的主要分布区湖北与
道地产区茅山降雨量相似 o但湖北地区海拔高 o山地
#zyx#
第 vs卷第 {期
ussx年 w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s oŒ¶¶∏¨ {
„³µ¬¯oussx
较多 o年均温 !冷月平均最低温度 !热月平均最高温
度 !极端低温等均较茅山地区低 o因此湖北大部较江
苏茅山等地更适宜苍术生长发育 ∀当前 o苍术栽培
基地主要位于湖北境内 o正是由于在湖北栽种苍术
成活率更高 o长势更旺的原因 ∀作者研究发现湖北
所产苍术与江苏茅山苍术是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化
学型 o湖北苍术是以高含量的茅术醇和 Β2桉叶醇为
主组成 o此二者占当地苍术挥发油归一化百分含量
的 {u1{s h ≈u  ∀因此 o如果以提取挥发油中的单一
成分 o如茅术醇或 Β2桉叶醇为目的 o则可选择在湖北
种植苍术 ~如果所栽培的苍术是以中医临床为使用
目的 o则认为栽培产地应仍以江苏茅山地区为好 ∀
314 苍术道地药材形成的逆境效应 中药药效成
分通常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o有学者认为次生代谢
产物的产生多是植物对抗逆境的结果≈ts ott  ∀萜类
是一类研究较多的次生代谢产物 o不少学者发现其
含量随逆境强度增加而增加≈tu otv  ∀挥发油是苍术
主要的次生代谢产物 o多为倍半萜类化合物 ∀可见
药用动植物的环境最适宜性概念与普通生物对环境
的最适宜概念并不完全相同 ∀因为药用动植物的活
性成分有些是正常发育条件下产生的 o有些也可能
是在胁迫k逆境l条件下产生和积累的 ∀换言之 o植
物积累次生代谢产物所需的生境与其生长发育的适
宜条件可能并不一致 o甚至相反 ∀有学者指出道地
药材的产生与特定生境密切相关 o该生境通常会表
现出某种逆境特征 o如干旱 !炎热 !寒冷 !气候变化剧
烈等≈tw  o并且其中某些逆境因子可能是该药材生长
成活的限制因子 ∀本研究发现 o高温是苍术生长发
育的限制因子 o而茅山地区几个与温度有关的气候
因子均为其整个分布区的最高值 ~同时 o茅山在物理
空间上处于苍术整个分布区的东南边缘 o故认为苍
术道地药材的形成体现出明显的逆境效应 ∀
≈参考文献 
≈t  石 铸 q关于苍术植物的学名问题 q植物分类学报 ot|{t ot|
kvl }vt{ q
≈u  郭兰萍 o刘俊英 o吉 力 o等 q茅苍术道地药材的挥发油组成
特征分析 q中国中药杂志 oussu ouzkttl }{tw q
≈v  ’¶¤°¬×¤®¨ §¤o∞¬­¬¬®¬o ¤®²·² ²µ¬·¤o ετ αλ. ∂¤µ¬¤·¬²± ²© ¶¨¶¨±2
·¬¤¯ ²¬¯ ¦²°³²±¨ ±·¶²© Ατραχτψλοδεσ λανχεα ªµ²º¬±ª¬± ·q ¤²¶«¤±
¤µ¨¤¬± ¬¤±ª¶∏³µ²√¬±¦¨ o ≤«¬±¤q Νατυραλ Μεδιχινεσ , t||w ow{ktl }
tt q
≈w  ’¶¤°¬×¤®¨ §¤o ∞¬­¬ ¬®¬o≥∏¶∏°∏ × µ¨¤¥¤¼¤¶¯¯¬o ετ αλ. ∂¤µ¬¤·¬²± ²©
¶¨¶¨±·¬¤¯ ²¬¯ ¦²°³²±¨ ±·¶²© Ατραχτψλοδεσ λανχεα ªµ²º¬±ª ¬± ≤«¬±¤q
Νατυραλ Μεδιχινεσ , t||x ow|ktl }t{ q
≈x  ’¶¤°¬×¤®¨ §¤o∞¬­¬¬®¬o≥∏¶∏°∏× µ¨¤¥¤¼¤¶¯¯¬o ετ αλ. ∂¤µ¬¤·¬²± ²©
¶¨¶¨±·¬¤¯ ²¬¯ ¦²°³²±¨ ±·¶²© Ατραχτψλοδεσ χηινενσισ ªµ²º¬±ª¬± ≤«¬±¤q
Ψακυγακυ Ζασσηι , t||x ottxkzl }xwv q
≈y  ’¶¤°¬×¤®¨ §¤o∞¬­¬ ¬®¬o≥∏¶∏°∏ × µ¨¤¥¤¼¤¶¯¯¬o ετ αλ. ∂¤µ¬¤·¬²± ²©
¶¨¶¨±·¬¤¯ ²¬¯ ¦²°³²±¨ ±·¶ ¤¯±¦¨¤k׫∏±¥l ⁄≤ qªµ²º¬±ª¬± ≥«¤±¬¬¤±§
‹ ±¨¤± ³µ²√¬±¦¨¶o≤«¬±¤q Νατυραλ Μεδιχινεσ , t||y oxskwl }u{| q
≈z  ’¶¤°¬×¤®¨ §¤o∞¬­¬¬®¬o≥∏¶∏°∏× µ¨¤¥¤¼¤¶¯¯¬o ετ αλ. „ ¦²°³¤µ¤2
·¬√¨¶·∏§¼ ²± ¶¨¶¨±·¬¤¯ ²¬¯ ¦²°³²±¨ ±·¶²© º¬¯§¤±§¦∏¯·¬√¤·¨§ Ατραχτψ2
λοδεσλανχεα ανδ Α. χηινενσιδ . Πλαντα Μεδ , t||y oyu }www q
≈{  郭兰萍 o黄璐琦 o阎玉凝 q土壤中无机元素对茅苍术道地性的
影响 q中国中药杂志 oussu ouzkwl }x q
≈|  林忠辉 o莫兴国 o李宏轩 o等 q中国陆地区域气候要素的空间
插值 q地理学报 oussu oxzktl }wz q
≈ts  ׄ‘Š ≤ ≥ o≤„Œ • ƒ oŽ²«¯ Žo ετ αλ. °¯ ¤±·¶·µ¨¶¶¤±§¤¯¯¨ ²¯³¤·«¼q
ΑΧΣ Σψµπ Σερot||x ox{u }twu1
≈tt  ‹¤¯¯ „ …o…¯∏° ˜ oƒ¬·¨¶ • ≤ q≥·µ¨¶¶°²§¬©¬¦¤·¬²± ²© ¤¯¯¨ ²¯³¤·«¼ ¬±
‹¨¯¬¤±·«∏¶¤±±∏∏¶q§¨¥µ¬¶²± ¶¨ §¨ª¨µ°¬±¤·¬²±q ϑ Βοτ ot|{u oy| }
zzy1
≈tu  ²¶¨³° o²¤± 1 ∞©©¨¦·²©¦¤µ¥²±§¬²¬¬§¨ oº¤·¨µ¶∏³³¯¼ ¤±§¶¨¤¶²±¤¯2
¼¯ ²±·¨µ³¨ ±¨ ¦²±·¨±·¤±§¯¨ ¤¦«¬±ª²©³«¨ ±²¯¬¦¶©µ²° ¶∏±©¯²º µ¨¶ªµ²º±
∏±§¨µ√¤µ¼¬±ª³«²¶³«¤·¨¶±∏·µ¬¨±·¦²±§¬·¬²±¶q Χαν ϑ Βοτ ot|zy oxw }
x|v1
≈tv  孔垂华 o胡 飞 o骆世明 q胜红蓟对作物的化感作用 q中国农
业科学 ot||z ovskxl }|x q
≈tw  黄璐琦 o张瑞贤 q道地药材生物学探讨 q中国药学杂志 o
t||z ovuk|l }xyv q
Ηαβιτατ χηαραχτεριστιχσφορ τηε γροωτη οφ Ατραχτψλοδεσλανχεα βασεδ ον ΓΙΣ
Š˜’ ¤±2³¬±ªt o ‹˜„‘Š ∏2 ¬´t o ≠„‘‹²±ªu o∂ ⁄²±ª2° ¬¨t oŒ„‘Š ≠²∏2¬∏u
(t1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Αχαδεµψ οφ Τραδιτιοναλ Χηινεσε Μεδιχινε , Βειϕινγ tsszss , Χηινα ;
u . Ρεσεαρχη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Φορεστρψ, Χηινεσε Αχαδεµψ οφ Φορεστρψ, Βειϕινγ tsss|t , Χηινα)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 ײ¶·∏§¼·«¨ «¤¥¬·¤·¦«¤µ¤¦·¨µ¬¶·¬¦¶©²µ·«¨ ªµ²º·«²© Ατραχτψλοδεσλανχεα q Μετηοδ : ׫¨ ¯¨ ¤§¬±ª©¤¦·²µ¶©²µ·«¨
ªµ²º·«²© Α. λανχεα ¤µ¨ §¨·¨µ°¬±¨ §¤©·¨µ¶·¨³º¬¶¨ µ¨ªµ¨¶¶¬²±o¤±§·«¨ ¬¯°¬·¬±ª©¤¦·²µ¤µ¨ §¨·¨µ°¬±¨ §¥¼ ©¬¨ §¯¶·∏§¼o ¬¯·¨µ¤·∏µ¨ ¶¨¤µ¦«o¤±§
#{yx#
第 vs卷第 {期
ussx年 w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s oŒ¶¶∏¨ {
„³µ¬¯oussx
º ¤¨·«¨µµ¨¦²µ§¶q׫¨ ° ¤¨± √¤¯∏¨¶²©¯¨ ¤§¬±ª©¤¦·²µ¶¤±§·«¨ ¬¯°¬·¬±ª©¤¦·²µ¶²© Α. λανχεα©²µvs ¼¨ ¤µ¶º µ¨¨ ¤³³¯¬¨§·²§²¶³¤·¬¤¯ ¬±·¨µ³²¯¤·¬²±
∏¶¬±ªŒ⁄Œ•Œ∞Œ• ¶²©¨ º¤µ¨¶q„± ²√ µ¨¯¤¼ º¤¶³µ¨µ©²µ° §¨∏¶¬±ª§¤·¤²¥·¤¬±¨ §¬± ·q ¤²¶«¤± ¤±§·«¨ ª¨ ±¨ µ¤¯ «¤¥¬·¤·²© Α. λανχεα q Ρεσυλτ :Œ·
º¤¶©²∏±§·«¤·³µ¨¦¬³¬·¤·¬²±¬¶²±¨ ²©·«¨ §²°¬±¤±·¦¯¬°¤·¨©¤¦·²µ¶·«¤·¤©©¨¦·¶·«¨ ∏´¤¯¬·¼ ²© Α. λανχεα q‹¬ª«·¨°³¨µ¤·∏µ¨ º¤¶²±¨ ²©·«¨ ¬¯°¬·2
¬±ª©¤¦·²µº«¬¦«¬±©¯∏¨ ±¦¨¶·«¨ ¬¯√¬±ª²© Α. λανχεα q׫¨ ¥¨¶·«¤¥¬·¤·º¤¶§¨·¨µ°¬±¨ §·²¥¨ }¤±±∏¤¯ ° ¤¨±·¨°³¨µ¤·∏µ¨ °²µ¨ ·«¤±tx ε o°²±·«¯¼
° ¤¨± °¬±¬°∏° ·¨°³¨µ¤·∏µ¨ ¥¨·º¨¨ ± p u2 p t ε o °²±·«¯¼ ° ¤¨± °¤¬¬°∏° ·¨°³¨µ¤·∏µ¨ ¤¥²∏·vu ε o ²¯º ¶¨··²¯ µ¨¤¥¯¨ ·¨°³¨µ¤·∏µ¨
p tz2 p tx ε o§µ²∏ª«·¶¨¤¶²± t ∗ u °²±·«¶o¤±±∏¤¯ ° ¤¨± ³µ¨¦¬³¬·¤·¬²± ¥¨·º¨¨ ± t sss ∗ t tys °° qΧονχλυσιον : ·q ¤²¶«¤± º¤¶¦«¤µ¤¦·¨µ2
¬½¨ §¥¼ «¤√¬±ª«¬ª«·¨°³¨µ¤·∏µ¨ o¶«²µ·§µ²∏ª«·¶¨¤¶²± ¤±§¤§¨ ∏´¤·¨ ³µ¨¦¬³¬·¤·¬²±q׫¨ ªµ²º·«²© Α. Λανχεᬶ¤µ¨¶∏¯·²© ±¨√¬µ²±° ±¨·¤¯ ¶·µ¨¶¶q
[ Κεψ ωορδσ] Ατραχτψλοδεσλανχεα ~ŠŒ≥ ~¦¯¬°¤·¨©¤¦·²µ¶~ª¨²«¨µ¥¶
≈责任编辑 张宁宁 
牡丹皮药材的最适提取工艺研究
王 立 o侯世祥 3 o胡 平 o张继芬 o刘强国
k四川大学 华西药学院 o四川 成都 ytsswtl
≈摘要  目的 }比较牡丹皮药材的几种常用提取方法 o以获得最适提取工艺 ∀方法 }采用醇提法 !蒸馏2煎煮法 !
≤’u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及传统煎煮法对牡丹皮进行提取 o并依据总提取物收率 !丹皮酚收率 !其他成分提取情况 !实
际生产可行性等 o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所用方法的总提取物收率依次为 tu1yy h otv1xt h oz1u{ h oz1xy h o
丹皮酚收率依次为 u1wx h ou1uy h os1vt h ot1tx h ~除 ≤’u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外 o其他方法均能检出酚苷类成分 ∀
结论 }蒸馏2煎煮法是牡丹皮药材目前最适提取方法 ∀
≈关键词  牡丹皮 ~提取 ~丹皮酚
≈中图分类号  • u{w qu ~• u{v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xls{2sxy|2sv
≈收稿日期  ussw2s{2sx
≈通讯作者  3 侯世祥 oר¯ }ksu{l{xxsu{s| o∞2°¤¬¯}«²∏¶¬¬ ƒ
uyv1±¨ ·
牡丹皮是毛茛科植物牡丹 Παεονια συφφρυτιχοσα
„±§µ1的干燥根皮 ∀其主要有效成分包括丹皮酚 !
丹皮酚苷 !丹皮酚原苷 !丹皮酚新苷 !芍药苷等≈t  ∀
5中国药典6usss年版一部收载的含牡丹皮的成方
制剂共 vu个 o占所收载成方制剂的 z1s h o可见牡丹
皮属于常用中药 ∀但在这 vu个成方制剂中 o仅有 |
个经过提取处理k占 u{1t h l o其余 uv个均为药材粉
碎直接使用 o这种现状难以满足现代用药的要求 o需
要对牡丹皮药材进行提取 o以/去粗取精0 ∀
因主要有效成分丹皮酚具有升华性 o其升华点
低kw|1x ε l o易挥发 o故在减少丹皮酚损失的同时
尽可能多的提取他成分以保证综合治疗效果 o是牡
丹皮药材提取应考虑的问题 ∀本实验对牡丹皮的几
种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 o并对其生产实用性进行探
讨 o以期能为该药材及含该药材复方的提取工艺提
供参考 ∀
1 仪器与试药
≤’u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k德阳四创科技有限
公司l o岛津 ˜∂ p uust型紫外光谱仪 oŽ⁄ 型控温
电热套k山东华鲁仪器厂l o旋转蒸发仪k上海申顺生
物制品有限公司l ∀
牡丹皮药材购自成都市荷花池药材市场k产地
为江苏镇江l o经作者鉴定为毛茛科植物牡丹 Π1
συφφρυτιχοσα的干燥根皮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
2 方法与结果
211 牡丹皮药材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
为计算提取工艺中丹皮酚的转移率 o需测定药
材中的丹皮酚含量 ∀取牡丹皮粗粉 v份 o每份约 s1u
ªo精密称定 o照5中国药典6usss年版一部牡丹皮药
材含量测定项下操作 ∀平行测定 v次 o结果丹皮酚
含量为 u1{s h k • ≥⁄ t1vt h l o符合药典规定
k ∴t1u h l ∀
212 牡丹皮的几种提取工艺比较
#|yx#
第 vs卷第 {期
ussx年 w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s oŒ¶¶∏¨ {
„³µ¬¯ous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