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栽培与饲养#
姜黄生长土壤的适宜性研究
李隆云 张艳 k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重庆 wsssyxl
宋红 k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重庆 wssstwl
摘要 目的 }根据不同土壤对姜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o寻找适宜土壤 ∀方法 }田间控制栽培对比试
验法 ∀数据分析和处理应用多元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 ∀结果 }土壤质量与土壤因子间的
相关性最显著 o并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 ∀结论 }根据相关分析和土壤因子聚类结果 o姜黄生长土壤可分
为适宜 !较适宜和不宜种植 v类 ∀
关键词 姜黄 土壤 聚类分析 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姜黄 Χυρχυ µ α λονγα q为川产道地药材 o
为常用中药 o具有行气破瘀 o通经止痛之功效 o
治寒凝血瘀 ∀我们在进行姜黄栽培技术研究
时 o观察到不同土壤质地对姜黄产量有较大影
响 ∀为了解姜黄栽培的适宜土壤 o对姜黄主产
区犍为县分布的不同土壤类型进行了栽培研
究 o以便为进行姜黄高产栽培选择适宜土壤提
供依据 ∀
1 试验方法
1 q1 土壤肥力类型选择与采样 根据产地土
壤情况 o选择风化土 !二泥土 !大泥土和冲积沙
土 o土壤质地为轻壤 !中壤 !重壤和沙壤 ∀耕作
土壤按/之0字形采集 o四分法取样 o室内风干 o
木棍辗碎 !过筛 !装瓶供测定 ∀小区面积 ts°u o
重复 v次 o相同的栽培管理措施栽培 o气候偏干
旱 ∀收获期收获测产 o并取样测定总姜黄素和
挥发油 ∀
1 q2 土壤养分含量测定和机构组成测定 全
氮 }高氯酸2硫酸消化 o凯氏定氮法测定 ∀速效
氮 }±2ƒ ≥¨w 还原蒸馏法测定 ∀全磷 }高氯酸
硫酸溶2钼锑抗比色法 ∀速效磷 }碳酸氢钠法 ∀
速效钾 }四苯硼钠比浊法 ∀³ 值 }电位法 ∀土
壤机械组成 }简易比重计法测定物理性粘粒及
砂粒含量 ∀土壤质地按土壤普查规程划分 ∀
2 试验结果分析
2 q1 土壤因子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
2 q1 q1 土壤因子对产量的影响 由于土壤理
化性质的差异 o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多寡 o导致其
产量的变化k表 tl ∀从相关分析知 o试验点土
壤有机质含量对产量影响较小 o相关不显著外 o
其余因子与产量的相关性多达极显著水平 ∀土
壤各因子间也存在相关性 o如 Ξt 与 Ξu ~Ξv 与
Ξw ~Ξ{与 Ξ| ~Ξw 与 Ξx 等均达显著水平以上
k表 ul ∀为了寻求多种因子对产量的综合影
响 o并建立回归方程 ∀经计算机运算 o采用逐步
回 归法 o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Ψα
p u qtwwx n x qv|{w Ξt p s qstv{ Ξu n s qsttx Ξw
p s q{t|s Ξy n s qz|tv Ξz n s qt{{x Ξ{ n
s qs{tt Ξ| ∀复相关系数 Ρ s q||xu o方程达极
显著水平 ∀据此可根据当地土壤因子量的多寡
预测姜黄根状茎产量 ∀从标准偏回归系数知 o
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为 Ξ{ Ξ| Ξt Ξz Ξw
Ξu Ξy ∀以 Ξ{ oΞ| 对产量影响最大 o其次
为 Ξt和 Ξz ∀因此在姜黄高产栽培中应选择有
机质含量较高 !肥沃的土壤 o特别应注意土壤质
地的选择 ∀
2 q1 q2 土壤因子对姜黄产量的作用效应分析
由上分析知 o土壤因子与姜黄产量间存在
多元线性回归关系 o适宜通径分析 ∀各因子对
产量的通径系数 Πψ# Ξι( Ξι t ou o,|l大小 o即
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为 Πψ# Ξ{ Πψ# Ξ| Πψ#
Ξt Πψ# Ξw Πψ# Ξz Πψ# Ξx Πψ# Ξv Πψ#
Ξu Πψ# Ξy ∀Ξu oΞv oΞy的通径系数皆为负
#{tz# 中国中药杂志 t|||年第 uw卷第 tu期
表 t 土壤类型养分含量 !机械组成 !产量和品质测定结果
编号
土壤
类型
总氮
Ξt
ª#®ªp t
速效氮
Ξu
°ª#ªp t
总磷
Ξv
ª#®ªp t
速效磷
Ξw
°ª#®ªp t
速效钾
Ξx
°ª#®ªp t
有机质
Ξy
ª#®ªp t
³
Ξz
物理性
粘粒 Ξ{
h
砂粒
Ξ|
h
小区
产量
Ψα
®ª
总姜
黄素
Ψβ
h
总挥
发油
Ψχ
h k °¯ #ªl
t 轻壤 s qxt xw qs s qtz | qv{ vw q{w tz qv x qu uv q{ yx qu t qu{ u qyw z qw
u 中壤 s qyw ys q{ s quw ut qv{ vy qzv tx qx x q| vy q{ xt qu u qxu v quv { qu
v 重壤 s qys xy q{ s qvv vz qsz xt qy| ty qz y qx wy q{ ux qu v quv u qu| z qv
w 中壤 s qxs zw qw s qv| tut q|y y| qw| tw q{ x q{ wu q{ vy qu w qwu u q|{ { qw
x 轻中壤 s qxv tsv qu s qvy uw qtx wv qzw tu qy x qy vt qu wx qu v qwz u qz{ z qz
y 中壤 s qyy tuu qw s qxy zy qt| wx qzu tw qy x qz v{ q{ vz qu v qvw u qyz { qs
z 轻壤 s qxs xu qs s qty | qx vx qzy ty qu x qy uw qx yv qz t quw u qys z qu
{ 重壤 s qzu ts{ qx s qwx {| qx yx qvu tz qs y q|¥ wz qx vx qy w qxu v qts { qu
| 中重壤 s qy{ ttu qw s qxv |w q{ yu qwx ty qx z qu wx qx vw q{ w qys v qtx { qs
ts 重壤 s qx{ yu qw s qv| vu qu vu qzv ty qw y qx w{ qx uu qw v qts u qz{ z qy
tt 砂壤 s qws w{ qx s qtx { qxy vu qzt tx qu x q{ t| qz zt qu t qtu u qx{ z qw
tu 砂壤 s qv{ wy qs s qtv z qxu vt qus tw q{ x qz t{ qx zu qw t qs{ u qxs z qu
注 }ν v
值 o经逐步回归分析知 Ξv 作用不显著 o土壤选
择应关注 Ξu oΞy对产量的负效应 ∀
相关分析表明k表 ul oΞy oΞ| 与产量为负
相关 o其余土壤因子与产量间存在正相关 ∀通
径链系数分析显示 oΞ| 由于 Ξ{ 对产量的负效
应极大 o从而掩盖了它的正效应 ∀ Ξy 则由于
Ξ{的正效应使其负效应减弱 o使其与产量相关
不显著 ∀ Ξu oΞv 则由于 Ξ{ 的正效应作用 o使
其与产量的相关表现为正相关 ∀其余各因子对
产量的正相关主要是通过 Ξ{ 对产量的正效应
作用 o其次为 Ξw的正效应 ∀各因子对产量的负
效应主要是通过 Ξ|的负效应的作用 ∀因此 o在
选择土壤时 o应注意避免 Ξ| oΞy 的负效应作
用 o利用 Ξ{ oΞw的增产效应 ∀
2 q1 q3 土壤因子对总姜黄素含量的影响 土
壤因子与总姜黄素含量间相关不显著 o表明总
姜黄素含量的多寡可能是土壤各因子的综合作
用及栽培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 ∀经计算机运
算 o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不显著k表 ul ∀
2 q1 q4 土壤因子对总挥发油的影响 从表 u
知 o土壤因子 Ξt oΞu oΞv oΞw oΞx与总挥发油相
关显著 o其中 Ξw达极显著水平 ∀采用逐步回归
法 o经计算机运算 o建立总挥发油与土壤因子的
回归方程为 Ψ¦ z qvwsw n s qss{x Ξw ∀
表 u 土壤因子及姜黄产量的线性相关与回归
变量 Ξt Ξu Ξv Ξw Ξx Ξy Ξz Ξ{ Ξ| βι βχι
Ξt t qssss x qv|{w s qwuxx
Ξu s qzsx|tl t qssss p s qstv{ p s qu{xx
Ξv s qzz{uul s q{{|sul t qssss
Ξw s qxxtw s qyzyvtl s q{suz t qssss s qsttx s qvv{{
Ξx s qxwtw s qys{ztl s qy{w{ s q|uux t qssss
Ξy s qvuxx p s quvt{ p s qswyv s qsv|z s qs|wz t qsss p s q{t|s p s qz|yt
Ξz s qyuy{tl s qvxyx s qxw|s s qwy{t s qxxuv s qwyvv t qssss s qz|tv s qvwxt
Ξ{ s qyzsvtl s qw|sx s qzxt{ s qyytu s qyxsvtl s qwsxx s qywyytl t qssss s qt{{x t qxw||
Ξ| p s qyux|tl p s qxs{s p s qz{yz p s qytsy p s qxz{ttl p s quuts p s qystxtl p s q|yzvul t qssss s qs{tt t qs{st
Ψα s qzvs|ul s qzyvtul s q{{|xul s q{zxyul s q{zuxul p s qsu{u s qyxuvtl s qzzwyul p s qzz|sul
Ψβ s qxxvt s qwzwy s qwuzy s qxuzz s qwyuu s qsuxy s qvvzt s qussu p s qtt|s
Ψχ s qyttvtl s qyuzxtl s qyysy s qz|z{ul s qy|xutl p s qtutv s quyyz s qwswx p s qvzsw
注 }tls qsx显著水平 uls qst显著水平 βι回归系数 oβχι标准回归系数
#|tz# 中国中药杂志 t|||年第 uw卷第 tu期
表 v 土壤因子对姜黄产量的通径系数及能径链系数
Ξ¬ Ξt ψ Ψ Ξu ψ Ψ Ξv ψ Ψ Ξw ψ Ψ Ξx ψ Ψ Ξy ψ Ψ Ξz ψ Ψ Ξ{ ψ Ψ Ξ| ψ Ψ
Ξt s qwvuu p s qtu{v p s qtu{u s qut|y s qssxv p s quvyz s quts| s q{vwz p s qwz{y
Ξu s qvsxt p s qt{t{ p s qtwyw s quy|w s qssx| s qty{y s qtt|| s qyts{ p s qv{{w
Ξv s qvvyv p s qtyty p s qtywz s qvt|z s qssyy s qsvvz s qt{wz s q|vyu p s qystx
Ξw s quv{v p s qtuu| p s qtvuu s qv|{v s qss{| p s qsu{| s qtxzx s q{uvw p s qwyy{
Ξx s quvv| p s qttsz p s qttu{ s qvyzw s qss|z p s qsy{{ s qt{x{ s q{s|{ p s qwwus
Ξy s qtwsz s qswut s qsszy s qstx{ s qsss| p s qzuzu s qtxx| s qxsw| p s qxwvy
Ξz s quzs| p s qsyw{ p s qs|sw s qt{yw s qssxw p s qvvy| s qvvyx s q{sxu p s qwx||
Ξ{ s qu{|z p s qs{|u p s qtuv{ s quyvv s qssyv p s qu|w| s qutzy t quwxu p s qzv|y
Ξ| s qttv{ s qs|uw s qtu|y p s quwvu p s qssxy s qtysz p s qusuw p t quswy s qzywy
注 }Ξ¬与 Ξ¬ψ Ψ值为通径系数 oΞ¬与 Ξ¬ψ Ψ值为通径链系数
以上研究表明土壤各因子对姜黄产量影响
最大 o对总姜黄素 !总挥发油的影响相对较小 ∀
2 q2 土壤适宜性评判
2 q2 q1 土壤指标聚类分析 从土壤因子相关
与回归分析知 o土壤因子间相关显著 o为了减少
相关指标对土壤适宜性分析的影响 o有必要对
土壤指标进行分析 o删去部分指标 ∀数据标准
化后采用夹角余弦法计算相似系数 o类平均法
进行聚类 o结果见图 t o从聚类步骤知 oΞ{ 与
Ξ| oΞw与 Ξx oΞu与 Ξv 最先聚为一类 o结合相
关结果 o指标可删除 Ξ{ oΞu oΞw ∀
图 t 土壤因子指标聚类结果
2 q2 q2 土壤类型聚类 根据指标聚类结果 o选
择土壤因子 Ξt oΞv oΞx oΞy oΞz oΞ| o分别与产
量 !总姜黄素 !总挥发油进行土壤类型聚类 o结
果见图 u ∀从聚类结果可以看出 o姜黄生长土壤
可为 v类 ∀砂壤或轻壤类 }编号为 t oz ott otu ∀
重壤类 }编号为 v o{ o| ots ∀中壤类 }编号为 u o
w ox oy ∀
2 q2 q3 土壤适宜性分析
2 q2 q3 q1 较适宜类 重壤类 ∀总氮s qx{ ∗
s qzuª#®ªp t o速效氮 xy q{ ∗ ttu qw°ª#ªp t o总磷
s qvv ∗ s qxv®ª#ªp t o速效磷 vu qu ∗ |w q{°ª#
ªp t o速效钾 vu qzv ∗ yx qvu°ª#ªp t o有机质 ty qw
∗ tz qs®ª#ªp t o³y qx ∗ z qu o砂粒uu qw h ∗
vx qy h o物理性粘粒 wx qx h ∗ w{ qx h ∀小区产
量为 v q{y®ªo总姜黄素 u q{v h o挥发油 z q{ h ∀
本类土壤养分含量丰富 o³ 值适中 o砂粘粒比
例协调 o保水保肥性能好 o通透性好 o适宜姜黄
生长 o产量高 ∀
图 u 土壤肥力类型样本聚类结果
2 q2 q3 q2 适宜类 }中壤类 ∀总氮 s qxs ∗ s qyyª#
®ªp t o速效氮 yw q{ ∗ tuu qw°ª#®ªp t o总磷 s quw
∗ s qxyª#®ªp t o速效磷 ut qv{ ∗ tut q|y°ª#
®ªp t o速效钾 vy qzv ∗ y| qwy°ª#®ªp t o有机质
tu qy ∗ tx qxª#®ªp t o³ x qy ∗ x q| o物理性粘粒
vt qu h ∗ wu q{ h o砂粒 vy qu h ∗ xt qu h ∀小区
产量为v qww®ª o总姜黄素u q|u h o挥发油
{ qt h ∀由于速效氮 !总磷 !速效磷 !速效钾含量
高 o导致产量高 ∀本类土壤粘重 o雨水过多时 o
通气性差 o易致姜黄生长不良 ∀在气候偏干旱
时 o由于保水保肥性强 o可获较高产量 o故较适
宜种植姜黄 ∀
2 q2 q3 q3 不适宜类 轻砂壤 ∀总氮s qv{ ∗
s qxtª#®ªp t o速效氮 wy qs ∗ xw qs°ª#ªp t o总磷
s qtv ∗ s qtzª#®ªp t o速效磷 z qxu ∗ | qx°ª#ªp t o
速效钾 vt qus ∗ vx qzy°ª#®ªp t o有机质 tw q{ ∗
tz qvª#®ªp t o³x qu ∗ x q{ o物理性粘粒 t{ qx h
∗ uw qx h o砂粒 yv qz h ∗ zu qw h ∀小区产量为
#suz# 中国中药杂志 t|||年第 uw卷第 tu期
t qt{®ªo总姜黄素 u qx{ h o挥发油 z qy h ∀本类
土壤养分含量低 o砂粘过重 o保水保肥性能差 o
不适宜姜黄生长 o产量低 ∀
3 小结
3 q1 土壤肥力类型不同 o由于所含养分 !有机
质 !³ !机械组成的差异 o导致产量 !总姜黄素 !
总挥发油的变化 ∀经多元相关分析表明 o土壤
各因子间与土壤因子与产量 !总挥发油存在相
关性 o经多元回归分析 o得产量的回归方程为
Ψα p u qtwwx n x qv|{w Ξt p s qstv{ Ξu n
s qsttx Ξw p s q{t|s Ξy n s qz|tv Ξz n s qt{{x Ξ{
n s qs{tt Ξ| ∀总挥发油的回归方程为 Ψχ
z qvwsw n s qss{x Ξw ∀在不同土壤因子中 o以土
壤砂粘粒比例对产量影响最大 o其次为土壤有
机质含量 ∀栽培姜黄时 o为获得高产 o须选择适
宜的土壤质地类型 ∀
3 q2 采用土壤因子聚类和土壤类型聚类分析 o
将犍为土壤分为适宜 !较适宜 !不宜种植 v类 ∀
在生产中 o可根据本研究结果 o选择与适宜类土
壤相似的土壤栽培 o可获得姜黄高产 ∀
3 q3 姜黄产量高低 !品质优劣是土壤诸因子综
合作用的结果 ∀研究表明 o产量与多种土壤因
子有显著相关 o如土壤粘 !砂粒比例 !养分含量 !
³等 ∀姜黄高产栽培中 o除选择适宜的土壤质
地类型外 o还应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 o改善姜黄
生长的土壤条件 o以促进姜黄生产的高产优质 ∀
4 参考文献
t 李隆云 o张艳 o秦松云 o等 1 姜黄生育规律研究 1 中国中药
杂志 ot||z ~uuktsl }x{z
u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1 土壤理化分析 1 上海 }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 ot|z{1yu oxss
v 刘来福 o毛盛贤 o黄远樟 1 作物数量遗传 1 北京 }农业出版
社 ot|{w qusu
t|||2sv2tz收稿
安国栽培丹参的质量初步评价 3
胡世林 刘岱 崔淑莲 杨立新 何希荣
k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北京 tsszssl
刘永红 k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 tsssxvl
摘要 目的 }评价安国不同村栽培丹参的质量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丹参酮 µ 含量 ~用
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砷和汞 ~用 ws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铅 !镉 ~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镍和
钴 o检测限分别为 t qx ot qsΛª#p t ∀结果 }y个样品中丹参酮 µ 含量平均值为 s qtvx h o低于5中国药
典6规定标准 o有害元素砷 !汞 !铅 !镉 !镍 !钴等的平均值依次为 s qvwt ≅ ts p y os qstv ≅ ts p y ot q{v{ ≅
ts p y os qsuy ≅ ts p y ot qu{z ≅ ts p y os qyy{ ≅ ts p yΛª#ªp t ~土壤中 y种元素的比值即富集系数 [ s qx ∀结
论 }安国县栽培丹参的质量有待提高 ∀
关键词 丹参 丹参酮 µ 有害元素 道地药材
丹参是活血化瘀常用中药 o不但销国内 o而
且出口量也大 o因此各地大量引种栽培 o但其有
效成分丹参酮 µ 的含量一般低于野生品 ∀安
国是著名的药材生产基地和药材市场 o近年县
内许多村栽培丹参已上市 o其质量是否达到药
典标准 o尚未见报道 o为此我们以丹参酮 µ 为
指标 o测定在 y个村栽培品中的含量 ∀同时测
定砷等 y种有害元素在丹参药材和水分土壤中
含量 o计算富集系数 o以供药检部分药材质量评
价的参考 ∀
1 仪器 !试剂与样品
1 q1 仪器
岛津 ≤2v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 ≤2∞
数据处理仪 o≥°⁄2u可变波长检测器 ∀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课题 ²qv|zvsxsy
#tuz# 中国中药杂志 t|||年第 uw卷第 tu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