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Study on the Danmage loss Relationships and Integrated Control of 3rd Instar Larvae of Actias selene nigpoana Felder in Planting Area of 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

第三代绿尾大蚕蛾为害山茱萸损失测定和综合防治研究



全 文 :#栽培#
第三代绿尾大蚕蛾为害山茱萸
损失测定和综合防治研究
陈树仁 王成树 k安徽农业大学 合肥 uvssvyl
张青 k安徽省石台县医药公司 石台 uwxtssl
程新霞 k安徽省中药材公司 合肥 uvssvul
摘要 通过实验得到 o绿尾大蚕蛾对山茱萸鲜果产量的损失模型 Ψ € tss p ∞÷°kw1yswu p
s1svtx Ξl o二龄幼虫的防治指标为 uu头r株 o三龄幼虫的防治指标为 {头r株 ∀根据绿尾大蚕蛾的发生
为害特点 o文章提出了综合防治的意见 ∀
关键词 绿尾大蚕蛾 山茱萸 损失模型 综合防治
山茱萸是我国道地中药材 o具有滋补肝肾
等功能 ∀但山茱萸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为害
造成产量和质量的损失≈t  ∀据作者在安徽皖
南山区山茱萸药材林k场l调查 o发生危害严重
的是绿尾大蚕蛾 Αχτιασσελενε νιγποανα ƒ¨¯§¨µo
该虫 t年发生 v代 o每年 x月 !z月和 |月分别
是 v个世代幼虫发生为害盛期≈u  ∀其为害不仅
直接影响了药树的正常生长和药材的产量 o而
且间接影响山茱萸药材的质量 ∀为此 o我们对
其为害损失 !经济阈值和防治指标进行了测定 ∀
并对其发生为害特点进行了研究 o据此提出了
综合防治意见 ∀
1 材料与方法
111 绿尾大蚕蛾为害山茱萸的损失测定
11111 田间接虫试验 试验于 t||w ∗ t||x年
在安徽省石台县药材场进行 ∀接虫树龄为 tx
年左右 o树高 u ∗ v° ∀供试虫源采自当地的第
二代老熟幼虫 !经人工饲养发育为第三代幼虫 o
从中选龄期 !体型一致健康幼虫于每年 |月中
旬开始接虫 ∀第一年接虫量为每株 sk¦®l ot o
v ox oz o|和 tt头 z个处理 ~第二年接虫量为 s
k¦®l ou ow oy o{ ots和 tu头 z个处理 ∀每处理
接虫 x株 o设 v次重复 ∀接虫前人工除去树上
害虫 o接虫后用塑料纱将树冠全部罩住 k含
¦®l o以免其它害虫为害 ∀
11112 损失测定 ts月上中旬 !山茱萸果实
成熟k这时第三代幼虫老熟化蛹l ∀采收时不同
处理及不同重复分别进行 o每种处理求出每一
重复的平均产量后再求该处理总平均产量k®ªr
株l ∀根据虫口密度k Ξ)和单株平均产量损失
率( Ψ) o进行损失模型的统计模拟 ∀
112 经济阈值与防治指标的测定
11211 绿尾大蚕蛾各个龄期的取食量 从发
生地采回第二代老熟幼虫 !室内使用山茱萸树
叶饲养至第三代幼虫化蛹 ∀通过定量饲喂 o测
定各个虫龄的食叶量 ∀
11212 绿尾大蚕蛾的生命表 在山茱萸药材
场设系统观察点 o观察记录绿尾大蚕蛾第三代
幼虫各龄的自然消亡情况 o统计死亡数量 !死亡
率和成活率 o制成生命表 ∀
在求出 ∞Œ的基础上 o利用幼虫各龄食叶
量和生命表 o计算经济阈值和防治指标 ∀
113 不同环境条件下绿尾大蚕蛾发生为害特

为了明确防治绿尾大蚕蛾的重点 o对山茱
萸不同树龄 !不同栽培方式及不同海拔高度下
#vyw# 中国中药杂志 t||z年第 uu卷第 {期
害虫发生为害情况分别进行取样调查 o以比较
其发生为害的差异 o防治时进行区别对待 ∀
114 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11411 供试药剂 试验所用农药为 {s h敌敌
畏乳油k天津农药厂生产l ~|s h晶体敌百虫k上
海农药厂生产l ~ws h乙酰甲胺磷k江西资溪农
药厂生产l ~xs h 辛硫磷乳油k天津农药厂生
产l ~wx h 马拉硫磷乳油k浙江宁波农药厂生
产l ~u1x h溴氰菊酯乳油k法国罗素优克福公司
生产l ~ts h 氯氰菊酯乳油k美国 ƒ  ≤ 公司生
产l ~青虫灵粉剂k含菌量 tus亿rªo江苏扬州微
生物实验厂生产l ~…× 乳剂k含菌量 tus 亿r
°¯ o湖北农科院微生物农药实验厂生产l ∀
11412 试验设计 为保证试虫数量 o于第三代
发生时 !先把该代卵在室内饲养至二龄 o再接虫
到试验区山茱萸树上 ∀待幼虫在树上发育至三
龄时 o调查虫口基数 !进行喷药试验 ∀试验共设
ts个处理k含清水对照l o每处理 v个重复 ∀小
区随机排列 o每小区为单行 ts株山茱萸树ktx
年左右树龄l o小区间留 x株树作隔离带 ∀每株
喷药液 v®ªo分别于施药后 t ou ov ox oz天调查
施药效果 o求出虫口减退率 o并用 „¥¥²··公式
计算校正防治效果 ∀
2 结果与分析
211 绿尾大蚕蛾的为害损失
通过两年接虫试验可看出 o单株产量随接
虫量的增加而损失增大k表 t o附图l ~在高虫口
数量下 o产量损失增大的幅度减小 ∀
表 t 绿尾大蚕蛾不同虫口密度下山茱萸产量k鲜果重l
t||w
单株虫口数
Ξ
单株平均产量
®ªr株
单株产量损失率
Ψ h
t||x
单株虫口数
Ξ
单株平均产量
®ªr株
单株产量损失率
Ψ h
s ux1wy ? s1wt ) s u{1uw ? s1uv )
t uw1{s ? s1uy u1x| ? u1w{ u uy1{u ? s1xv x1sv ? s1|t
v uv1xu ? s1uv z1yu ? u1tt w uw1xy ? s1vx tv1sv ? s1ux
x ut1|s ? s1us tv1|{ ? t1|x y uu1ys ? s1vv t|1|z ? s1wt
z us1vy ? s1uu us1sv ? u1tu { ut1t{ ? s1ux ux1ss ? v1sw
| t|1ww ? s1xz uv1yw ? u1|| ts us1vw ? s1|| uz1|z ? u1|{
tt t{1yu ? s1v| uy1{z ? u1uy tu t|1v{ ? s1v| vt1vz ? s1{x
害虫与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 o可以有多种
损失模型 ~线性模型 !指数模型和 • ¬¨¥∏¯¯模型
等≈v ∗ x  ∀将单株虫量与单株产量损失率之间
作散点图k附图l o可看出损失率随虫口增加呈
间断上升趋势 ∀对单株虫口数量k Ξ)与单株损
失率( Ψl作不同数学转换后 !进行线性回归 o由
所得不同方程的相关系数及其估计标准误k∆€
k Ψ p Ψ)u/ ( ν p u)[ y]的大小筛选最优模型 ∀
结果以方程 Ψ € tss p ∞÷°kw1yswu p s1vtx Ξ)
的估计标准误最小 , 而相关系数 ρ 最大
ks1||tvl o所以该模型的模拟的吻合程度最高 ∀
212 绿尾大蚕蛾经济阈值k∞¦²±²°¬¦×«µ¨¶«2
²¯§o∞×l测定
21211 经济允许损失水平 ∞¦²±²°¬¦Œ±­∏µ¼
¨√¨¯ o∞Œl确定 根据边际分析的观点建立下
式 }Σ(防治费用) € Π(产品价格) ≅ Ξ∞Œk产量
经济允许损失水平l ≅ ΨΛ(产量水平) ,此时相
应的害虫密度就是经济损失的允许密度
( Ξ∞Œl ∀根据当年市场价格 o单株树防治费用
Σ为 w元r株 o鲜果价格 {元r®ªo单株平均产量
k不受害l为 uy1{x®ªr株 o得出 Ψ∞Œ€ Σ/ Π ≅
ΨΛ€ s1st{y o相当于每株树允许损失鲜果重
s1x®ª∀
附图 绿尾大蚕蛾造成山茱萸的损失
#wyw# 中国中药杂志 t||z年第 uu卷第 {期
21212 绿尾大蚕蛾防治指标的确定 根据损
失模型 Ψ € tss p ∞÷°kw1yswu p s1svtx Ξl ot
头幼虫k全期l在 t株树上造成的产量损失率为
v1t|w| h o相当于损失鲜果重为 uy1{x ≅
v1t|w| h € s1{yk®ªl ∀
通过对绿尾大蚕蛾各龄幼虫食叶量测定 o
得出各龄幼虫取食比例k表 ul ∀以 t 头幼虫
k全期 l造成的损失量 o计算出不同龄期可造成
的损失量为 }一龄 os1{y ≅ s1us h € s1sstz
k®ªl ~二龄 os1{y ≅ t1z h € s1stw{k®ªl ~三龄 o
s1{y ≅ v1|y h € s1svwt k®ªl ~四龄 os1{y ≅
uu1|w h € s1t|zvk®ªl ~五龄 os1{y ≅ zt1t{ h €
s1ytutk®ªl ∀
表 u 绿尾大蚕蛾第三代幼虫食叶量测定
龄期

饲虫头数

平均单虫食叶量
¦°u
占全幼虫期食叶量比
h
t vss v qx s qus
u uvs u| q| t qzu
v tyy y{ q| v q|y
w tvu v|| qx uu q|w
x ttu tuv| qx zt qt{
x ttu tuv| qx zt qt{
2 tzwt qv tss
绿尾大蚕蛾的经济阈值模型用下式表
达≈x  }Ψ∞Œ€ 2 Ξ∞Œ≅ • rkt p ¬´l € 2 Ξ∞Œ≅ ∞ ≅
• rkt p ¬´l o其中 • 为各龄幼虫造成的产量损
失 ~∞为防治效果 o取 |x h计 ~Ψ∞Œ为 s1x®ª~kt
p ¬´l为¬龄幼虫的存活率k表 vl ~Ξ∞×k¬l为¬龄
幼虫的防治指标 ∀代入计算得 Ξ∞×kul €
ut1zyuv Υuuk头r株l ~Ξ∞×kvl € z1yw|| Υ {k头r
株l ∀
表 v 第三代绿尾大蚕蛾生命表
龄期

观察数量
¬¯
死亡数量
§¬
死亡率
k ¬´€ §¬r¯ ¬l h
成活率
kt p ¬´l h
t v{{ tsy s1uzvu s1zuy{
u u{u |t s1vuuz s1yzzv
v t|t wx s1uvxy s1zyww
w twy us s1tvzs s1{yvs
x tuy uz s1utwv s1z{x|
213 绿尾大蚕蛾发生为害特点
21311 不同树龄的山茱萸树 以 ts ∗ us年树
龄的药树受害最重 ~ts年以下树龄者次之 ~us
年以上树龄者受害轻k表 wl ∀
表 w 绿尾大蚕蛾幼虫在不同树龄山茱萸树上
为害情况
树龄
第一代
虫株
率 h
百株虫
量 头
第二代
虫株
率 h
百株虫
量 头
第三代
虫株
率 h
百株虫
量 头
ts年以下 y1s ts1s z1v tv1v ts1z tw1z
ts ∗ us年 tu1z uu1z tw1z vs1v u|1v xw1z
us年以上 v1v w1s w1z y qv y1s tu1s
注 }调查株数为 txs株
21312 不同栽培方式下的山茱萸树 以单作
和与绿尾大蚕蛾不取食的作物k如黄豆l套作受
害轻 ~而与其喜食的其它寄主k如杜仲 !牡丹 !芍
药等l套作受害重k表 xl ∀
表 x 不同栽培方式下山茱萸树受害情况调查结果
栽培方式
第一代
虫株
率 h
百株虫
量 头
第二代
虫株
率 h
百株虫
量 头
第三代
虫株
率 h
百株虫
量 头
山茱萸单作 y1s {1s z1s tu1s |1s tz1s
山茱萸 n牡丹 tu1s t{1s ty1s uu1s t|1s v|1s
山茱萸 n杜仲 tw1s us1s t{1s vu1s ut1s wu1s
山茱萸 n芍药 tz1s uu1s us1s v{1s uy1s w{1s
山茱萸 n黄豆 w1s z1s y1s ts1s tt1s tx1s
注 }调查株数为 tss株
21313 不同海拔高度种植区的山茱萸树 受
害差异很大 ∀低山丘陵区药树受害重 o而高山
区药树受害轻k表 yl ∀
以上 v种调查同时表明 o在 t年发生的三
个世代中 o以第二 !三代为害较重 o尤其第三代
为害最重 ∀
214 药剂防治试验结果
使用 |种农药防治绿尾大蚕蛾幼虫 o试验
结果见表 z ∀
#xyw# 中国中药杂志 t||z年第 uu卷第 {期
表 y 不同海拔高度绿尾大蚕蛾发生为害情况调查结果
调查地点

海拔高度
°
调查株数

第一代
虫株率 h百株虫量 头
第二代
虫株率 h百株虫量 头
第三代
虫株率 h百株虫量 头
县药材场 tss ∗ uss xss tt1w ty1y tz1u vt1s uy1w ww1s
七井山区 {ss ∗ tsss vss v1s x1s w1s z1s y1s |1s
表 z 不同农药治绿尾大蚕蛾幼虫效果试验
不同处理

虫口基数

累计虫口减退率 h
t§ u§ v§ x§ z§
累计较正防治效果
h
{s h敌敌畏 otxss ≅ tvs zz1z {v1t {z1z {z1z {z1z {y1z ¤k„…l
|s h晶体敌百虫 otsss ≅ tuy zt1w {w1t {z1v {|1z |u1t |t1x ¤k„…l
ws h乙酰甲胺磷 otsss ≅ tvu zw1u {w1{ |s1u |t1z |v1| |v1w ¤k„l
xs h辛硫磷 otxss ≅ tt| zx1y {u1w {w1s {w1s {w1s {u1z ¤k„…l
wx h马拉硫磷 otxss ≅ ttu {t1v {z1x |s1u |t1t |t1t |s1w ¤k„l
u1x h溴氰菊酯 vsss ≅ tt{ {v1t {|1{ |t1x |v1u |v1u |u1y ¤k„l
ts h氯氰菊酯 ousss ≅ tux {u1w |t1u |u1{ |w1w |x1u |w1{ ¤k„l
青虫灵粉剂 oxss ≅ ttw xz1| yx1{ z{1t {t1y {v1v {t1| ¥k…l
…× 乳剂 oxss ≅ tu{ ww1x xt1y yz1u zs1v zw1w zu1v ¦k≤l
清水k≤Žl tvv s s1{ u1v w1x z1x )
从表 z可看出 o防治效果以 ts h氯氰菊酯
usss倍液 !ws h 乙酰甲胺磷 tsss 倍液 !u1x h
溴氰菊酯 vsss 倍液和 |s h 晶体敌百虫 tsss
倍液最好 o防治效果间没有明显差异 ∀而余下
的 v种化学农药效果次之 ∀另外 o微生物农药
…×乳剂 xss倍液 o虽防效不能与化学农药相
比 o但防效仍达 {s h以上 o应积极推广应用 ∀
3 绿尾大蚕蛾综合防治意见
311 抓住防治关键时期 根据防治食叶性害
虫应抓住幼虫 v龄前施药的原则 o防治关键时
期为第一代 !x月中旬 ~第二代 !z月中旬 ~第三
代 !|月下旬 ∀尤其要抓好 z月中旬和 |月下
旬的二 !三代幼虫防治 ∀
312 掌握科学的防治指标 防治时既要避免
经济损失 o又要尽量减少用药 !防止污染 o所以
应掌握科学的防治指标 ∀从研究结果可知 !第
三代幼虫防治指标分别为 ∞×kul € uuk头r株l
∞×kvl € {k头r株l ∀第一 !二代幼虫发生为害
时 o山茱萸叶片较小 o故应从严控制虫口密度 ∀
另外 o绿尾大蚕蛾卵为散产成堆形式 o幼虫分布
不均匀 o因此应对已达防治指标的药树及时挑
治 o不必强调每次防治均普遍用药 ∀
313 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方法和措施 ≠ 灯诱
成虫 ∀在成虫发生期k第一代 x月上旬 !第二代
z 月上旬 !第三代 {月下旬l开展灯诱 o尤其是
大面积使用黑光灯诱杀 o效果明显≈z o{  ∀  选
用高效 !低毒 !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治幼虫 ∀可
用药剂为 ts h 氯氰菊酯 !ws h 乙酰甲胺磷 !
u1x h溴氰菊酯 !|s h晶体敌百虫 !wx h马拉硫
磷等药剂 ∀防治时可于傍晚时用药 o采用淋洗
喷雾法 o使药液喷透树冠枝叶 ∀ ≈ 积极推广应
用微生物农药 ∀ …× 乳剂防效可达 {s h以上 !
并能防止污染 o应积极推广应用 ∀尤其第三代
幼虫防治时正值山茱萸果实成熟期 o不能使用
化学农药 o应以 …× 乳剂为主 ∀但使用该药应
提早在幼虫二龄防治 o效果较好 ∀ …适时进行
人工防治 ∀绿尾大蚕蛾产卵于叶片上 !聚产成
堆 !易于发现 o可在卵盛期人工摘卵 ∀另外 o该
#yyw# 中国中药杂志 t||z年第 uu卷第 {期
虫体型大 !行动迟缓 !体无毒毛 o且据树下的虫
粪容易找到树上幼虫 o故在幼虫盛发期可人工
捕捉 ∀
314 主攻受害严重的药材林k场l 经调查研
究认为 o下述药材林k场l是防治的重点 }≠山茱
萸药树与该虫喜食的其它林木 o药材混栽 ∀如
周围有枫杨 !榆树 o核桃或与杜仲 !牡丹 !芍药混
栽 ~ 山茱萸树龄在 ts ∗ us年的药材林k场l ~
≈海拔低于 uss°的低山丘陵区药材林k场l ∀
绿尾大蚕蛾损失模型及防治指标 o是根据
发生严重的第三代幼虫为害的损失率模拟得到
的 o不一定完全符合第一 !二代情况 ∀故在生产
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修正 ∀文中提出的
综合防治意见 o不同种植区应根据当地生产及
害虫特点 o有选择的采用 ∀
4 参考文献
t 张化中等 1 河南中药 ot|{x ~vktl }t
u 陈树仁等 1 中药材 ot||t ~twkws }v
v 蒋出楠等 1 西南农学院学报 ot|{v ~tktl }xx
w 白背飞虱种群发展与生态协作组 1 植物保护学报 ot|{x ~
t|kul }tv|
x 陈树仁等 1 安徽农学院学报 ot|{{ ~txktl }wt
y 南京农学院等 1 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 1 北京 }农业出版
社 ot|{u }t{u
z 吴振廷等 1 药用植物害虫 1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ot||x }
uuy
{ 章士美等 1 森林病虫害图说 1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o
t|{t }vxw
致谢 本校植保系毕业生邢太术 o储逸夫等参加
了部分研究工作 ∀
t||y ) tu ) t|收稿
浙贝母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
淀粉酶和还原糖的研究
高文远 李志亮 肖培根 余世春
k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 tsss|wl
摘要 研究了浙贝母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淀粉酶的活性和还原糖的含量变化 ∀结果表明 o芽和鳞
片的内在代谢均发生了变化 o鳞片近轴面表皮的淀粉酶活性和还原糖含量比鳞片的内部贮备组织高 o但
和芽的该两项指标接近 ∀
关键词 浙贝母 休眠 淀粉酶 还原糖
浙贝母 Φριτιλλαρια τηυνβεργιι ¬ªq是一种
早春性药用植物 o地上部分的生活时间只有 u
∗ v个月 o夏季气温稍高时便进入休眠状态 o我
们用低温手段处理休眠状态的鳞茎 ∀可以大大
缩短其休眠时间 o使其在气温适宜的秋季再长
一季 o达到一年两季栽培的目的≈t  ∀进行浙贝
母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淀粉酶和还原糖的研
究 o可为生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1 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采自本所实验地 ∀待夏季地上部
分倒苗 o地下鳞茎进入休眠状态后 o选取大小均
匀无病残的材料 o放在 { ∗ ts ε 条件下进行低
温处理 o定期取样 o进行淀粉酶和还原糖的测
定 ∀
淀粉酶的活性测定参照薛应龙等≈u 的方
法进行 ∀样品的提取 }准确称取材料 tªo加入
蒸馏水 y °¯ o石英砂少许 o充分研磨后 o{sssµr
°¬±os ∗ w ε 条件下离心 tx°¬±o取上清液备用 ∀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o样品提取及标准曲线
的制作与淀粉酶的活性测定相同 ∀测定时取
#zyw# 中国中药杂志 t||z年第 uu卷第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