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nd its elements assessment in plain areas of Beijing City

北京市平原区农田景观及其要素的质量评价研究



全 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年 3月 第 22卷 第 3期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Mar. 2014, 22(3): 325−332


* “都市型现代农业为支撑的大学农业科技服务项目”(2013BAD20B01)和全国土地整治中心课题“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研究”资助
** 通讯作者: 宇振荣, 主要研究方向为景观生态与土地持续利用。E-mail: yuzhr@cau.edu.cn
张茜, 主要研究方向为景观生态评价。E-mail: zqssrs@gmail.com
收稿日期: 2013−09−02 接受日期: 2014−01−03
DOI: 10.3724/SP.J.1011.2014.30853
北京市平原区农田景观及其要素的质量评价研究*
张 茜 肖 禾 宇振荣** 张 鑫 郑 博 刘美娜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193)
摘 要 农田景观中的防护林、道路和沟渠是土地整治等农田工程项目的重要对象, 对于这些要素的评价有
利于提高对农田景观要素功能、质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本研究以农田景观要素为评价对象, 借鉴层次分析
法建立了北京市平原区农田景观评价体系, 通过半定量模糊评价法结合实地调研, 以北京市平原区的通州、顺
义、大兴 3区作为案例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1)北京市平原区农业景观整体与各要素都处于一般、中等水
平, 3个调研区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2)对 4个农田景观要素的评价结果则存在显著差异, 道路和沟渠的评分高于
中等水平, 而防护林和大田低于中等水平; 3)4 个要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分析显示, 与沟渠相比, 防护林和道路
对大田整体质量的提升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实地调研显示由于在已有的土地整治工程建设中缺乏对景观生
态功能的考虑, 北京市平原区农田景观要素存在农田防护林和绿化植被多样性低、大田开阔性不高、道路硬
化过度、沟渠污染严重的问题, 需在今后的农田工程项目中予以更多重视。
关键词 农田景观 防护林 道路 沟渠 土地整治 景观评价 北京市平原区
中图分类号: Q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990(2014)03-0325-08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nd its elements assessment in plain areas of Beijing City
ZHANG Qian, XIAO He, YU Zhenrong, ZHANG Xin, ZHENG Bo, LIU Meina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
Abstract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along with shelterbelts, roads and ditches have been vital targets for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ural
engineering projects. Assessment of these factors has been useful in understanding the functions, quality and interrelations within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key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 It used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Semi-Quantitative Fuzzy Evaluation Method as well as field surveys to assess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in the plain areas of three
districts of Beijing — Tongzhou, Shunyi and Dax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in the plain
areas of Beijing were medium level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districts. 2)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ed among
the four agricultural landscape elements with high scores for roads and ditches, medium scores for farmlands and low scores for
shelterbelts. 3) Based 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alysis, shelterbelts and roads were more important than ditches in terms of overall
farmland quality. Field survey showed that because of lack of consideration for ecological and landscape functions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 in current land consolidation systems and similar rural projects, there were low plant diversity in shelterbelts and green
vegetation, low openness of farmlands, over hardened roads, and water pollution in ditches. These constituted the main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 in the plain area of Beijing, which required more attention in future on rural and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projects.
Keywords Agricultural landscape; Shelterbelt; Road; Ditch; Land consolidation; Landscape assessment; Plain area of Beijing
(Received Sep. 2, 2013; accepted Jan. 3, 2014)
农田景观及包含于其中的防护林、道路和沟渠
等景观要素是农村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农村
工程项目的重要对象, 也是乡村景观评价研究的主
要对象。北京市作为经济发达的大都市, 开展农田建
设较早, 且于 2009—2012 年开展了一批农业基础建
设、土地整治以及综合开发工程, 率先提出大力提升
都市型现代农业多功能性、生态景观服务能力[1]。“十
二五”期间, 北京市又强调农业是具有“绿色特征的
326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第 22卷


低碳产业”, 大力开展农田景观建设 , 并计划在“十
二五”时期高质量地完成 7.47万hm2高标准基本农田
建设任务[2]。然而, 土地整治等农业工程项目取得了
巨大成就的同时, 由于都遵循同一套标准且缺乏生
态景观建设理论及技术指导, 使得农田景观出现了
同质化和硬质化趋势 , 限制了生态功能的发挥 [3],
破坏了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4]。因此, 在农业部提出
“美丽乡村”创建、国土资源部进行土地整治、北京
市开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背景下, 如何
通过提高农田景观要素的质量来提升农田整体的生
产、生活、生态等景观服务功能, 是当前需要进一
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乡村景观、农业景观评价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
景观生态领域研究热点之一, 一般通过构建多重指
标体系进行研究, 如 2002 年挪威“农业景观指标”
会议 Wascher[5]提出欧盟农业景观指标分为结构、
管理和价值 3 个部分, 国内谢花林、刘黎明[6]从乡
村景观的功能出发构建了社会效应、生态质量和美
感效果 3 方面的乡村景观分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然
而, 近几年文献中, 农田景观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
于对植物 [7−9]要素的评价 , 或从整体角度进行较大
尺度的市域、县域评价[10−13]和较小尺度的乡村聚落
或整体[14−15]及农业观光园[16−17]评价, 专门针对沟路
林渠等这类一般农田景观都具有的基本要素及其相
互关系的研究则很少, 因此这些基本要素对农田景
观建设的重要性关系也不甚明确。
本研究针对土地整治等农村工程项目的对象、
影响农田景观整体质量的农田景观要素, 选择北京
市平原区作为研究地点, 开展农田景观要素的质量
评价研究, 并分析比较各类要素质量之间的相关性,
提出改善北京市平原区农田景观的建议, 并对评价
体系的改进进行了探讨。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点与实地调研
北京市地处华北平原北端, 总面积 16 807.8 km2,
地形自西北向东南从山地、丘陵过渡到台地、平原,
其中, 山地占 62%, 平原占 38%。北京市平原地区农
田集中连片分布, 农业用地主要包括耕地、果园和
设施农业。本研究选择通州、大兴、顺义 3 个区作
为代表。每个区在 2009 年和 2010 年开展过土地整
治的村庄中随机选择 10个左右, 每个村庄再分别随
机选择 2~3 片大田, 并选择大田附属的 2~3 条长度
不小于 100 m的防护林、道路和沟渠进行景观要素
评价。调研开展于 2012年 10月, 共调查了 33个村,
顺义 8个, 通州 12个, 大兴 13个(图 1); 3个研究区
共调查防护林 57条, 平均每个区 19条; 道路 83条,
平均每个区 27.7条; 沟渠 51条, 平均每个区 17条。

图 1 调研村庄位置图
Fig. 1 Location of the investigated villages
1.2 评价体系的建立
1.2.1 分层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
一种主客观结合且简易快速的决策方法, 广泛应用
于景观生态评价领域, 一般分为目标层、项目层、
1~3 个准则层/指标层, 其中的项目层一般是评价所
考虑的主要因素或将具体指标按属性进行归类而形
成。本次评价的对象为农田景观及其组成要素, 包
括大田及农田防护林、道路和沟渠 4个方面(本文中
的防护林、道路、沟渠特指农田中的防护林、道路
和沟渠, 而不包括农村聚落中的防护林、道路和沟
渠)。这 4个方面分别可从格局、功能、美学等属性
来评价, 但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 为了保持评
价对象的完整性和评价过程的简易、快速, 以“要素
层”替代“项目层”, 构建了整体评价体系, 如表 1。
北京市平原区农田景观质量评价体系分为目标
层、要素层、指标层 3 个层次。大田、防护林、道
路和沟渠作为本研究的 4 个评价对象, 在景观格局
和功能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大田”在评价时不仅
仅是耕地、果园、设施农业等耕作用地, 而是看作
包括了沟路林渠的农田景观整体, 是一个特殊的“要
素”, 与农田中的防护林、道路和沟渠作为并列的评
第 3期 张 茜等: 北京市平原区农田景观及其要素的质量评价研究 327


价对象, 组成了评价体系的要素层。为叙述方便, 这
4个方面在本文中统称为“要素”。对于每个景观要素,
指标的选取原则一是反映该要素最重要的生产和生
态功能, 二是指标数据的取得要简单快速。例如, 农
田道路的生产功能主要是人、车辆和农机的通行 ,
生态功能主要由其两侧的绿化来体现, 因此道路要
素设置了“通行要求”和“绿化状态”两个指标; 对于
沟渠来说, 由于所选择的调查区域的沟渠主要为排
水沟而鲜有灌溉渠, 其主要生产功能是排水, 通过
沟渠的通畅情况体现, 其生态功能同道路一样也通
过绿化体现。此外, 考虑到农田景观所具有的美学
价值而设置了主观评价指标“景观视觉效果”。生产、
生态、美学 3 个方面共同反映农田景观及其要素的
质量。
1.2.2 权重的确定及指标的评价准则
各要素和指标的权重采用专家法得出, 对于有
多个评判内容的指标, 每个评判内容平分指标的权
重。由于一些指标难以完全定量化评定, 具有一定
的模糊性, 因此指标的评价采用 5 分制半定量模糊
判断法(表 1), 评分标准主要以作者所属研究组在北
京市开展的多次景观调研的成果经验以及《北京市
基本农田整理标准》为依据。对于全部的指标和最
终评价结果都为分数越高越好, 满分为 5分, 以 3分
为“中等、一般”水平的分割点。最终评价结果的计
算如公式(1)。
,
1 1, 1[ ( )]
n m n
i ij iji j iA W a u= = == × ×∑ ∑ (1)
式中: A代表评价总分; i代表第 i个要素; j代表第 j
个指标; n为要素个数, 共 4个; m为指标个数, 不同
要素层中指标个数不同, 为 3 或 4; wi为第 i 个要素
的权重; aij、uij代表第 i个要素第 j个指标的评分和
权重。其中分数 A、aij的取值范围为[0,5], 权重 wi、
uij取值范围为[0,1]。
1.3 数据分析
数据统计和分析采用 Excel数据统计功能进行。
首先采用方差分析工具就评价的整体结果、各要素
之间和 3 个研究区县之间进行比较分析。为探讨防
护林、道路、沟渠作为景观要素的评价结果与大田
作为农田景观整体的评价结果之间的相关关系, 采
用相关系数分析工具对 4个要素进行相关系数计算,
计算时采用两种情形, 一是基于全部指标(半“主观”
情形), 二是去除各要素指标中的“景观视觉效果”这
一完全主观评价指标(“客观”情形)、并将其权重平均
分配给其他指标后, 再次计算 4个要素的相关系数。
在此基础上, 采用 3 种排序方式对“主观”和“客观”
情形所反映出来的防护林、道路和沟渠对于大田的
相对重要性关系进行比较: 一是基于保留全部指标
的相关系数大小比较的排序(半“主观”情形), 二是
去掉“景观视觉效果”指标的相关系数大小排序(“客
观”情形); 这两种情形下, 认为相关系数越大, 该组
合中两个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越大, 则防护林、
道路、沟渠分别与大田之间组合的相关系数的大小
可以反映出这 3 要素对于大田的相对重要性。第 3
种情形以评价体系建立时专家法得出的要素权重为
依据, 该权重反映出了(专家)主观因素认为的各要
素的相对重要性(“主观”情形), 其中大田的权重最
高, 分别以防护林、道路、沟渠的权重与大田的权
重作比值, 可得出 3 者与大田的权重比例关系, 作
为不利用评价结果对各要素相对重要性的完全主观
判断, 认为比值越大相对大田来说越重要。按以上
条件进行排序, 以大田为第一位, 其他要素排序越
靠前, 表明对于大田的相对重要性越大。
2 评价结果
2.1 农田景观及其要素的整体评价结果及不同研
究区之间的比较
不考虑研究区差异的总体评价结果反映了北京
市平原区农田景观的整体情况, 得到 3.011分, 仅达
到中等、一般的水平(表 2)。各要素之间比较发现, 防
护林的得分最低, 其次是大田, 二者都低于 3分; 道
路和沟渠的得分高于 3 分, 且道路得分更高。由于
大田和防护林的要素权重比道路和沟渠高, 二者对
整体评价结果的影响更大, 在农田景观建设工程中
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3 个研究区之间的评价结果显示(表 2), 通州评
分最低、顺义中等、大兴最高, 且通州和顺义的评
分低于 3分, 而大兴高于 3分。然而, 方差分析显示,
3 个研究区评价结果间没有显著性差异(SS=1.142,
F=0.337, P=0.722>0.05), 都表现出与总体一致的中
等、一般水平。但具体比较, 可以发现通州区的大
田、防护林和沟渠的评分都是 3 个研究区最低的。
实地调查显示, 通州区调查村庄存在大片设施农业,
对于农田开阔性和景观视觉效果的影响较大, 且道
路防护林建设不完善情况最为严重, 排水沟方面又
与其他两个区不同, 其他两个区的排水沟基本无水,
而通州区所调查的排水沟大多数有水, 且都受到不
同程度的污染和较为严重的垃圾堆放, 这对沟渠的
整体评价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相比而言, 评分最高
的大兴 , 大田集中连片 , 开阔性好 , 防护林建设整
齐、较为完整, 这些都为大兴农田景观评价总分产
生不同程度的加分。
328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第 22卷


表 1 北京市平原区农田景观评价体系
Table 1 Assessment system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 of Beijing plain area
目标
Target
要素 Element 指标 Indicator 评判内容
Assessment object
分值及打分标准: 分数越高评价越好 Marking criterions: the higher the better
要素
Element
权重
Weight
指标
Indicator
权重
Weight
1→3→5
北京市平
原区农田
景观质量
评价
Assessment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nd its
elements in
Beijing
plain area
大田
Farmland
0.336 开阔性 Openness 0.286 田块大小 Field size <100 m→300~500 m→>600 m
土地利用效率
Land use efficiency
0.223 边角地利用
Use of land edges
未利用边角地多且乱→存在部分未利用边角地→边角地充分利用
Many unused edges→some unused edges→no unused edges
各类景观要素的
协调性
Coordination of
elements
0.264 沟路林渠整齐程度
Neatness of landscape
elements
残缺破损严重→较为整齐, 存在明显破损→完整, 规划合理
Seriously incomplete→relatively complete with some missing parts →
complete and reasonable planned
各类农用地布局
Pattern of farmlands
布局散乱, 缺乏联系→随机布局, 但较为整齐→集中分散, 相互联系
Scattered with no connections→random but neat→centralized and
dispersed with connections
景观视觉效果
Visual experience
0.227 视觉和心理感受
Visual and mental
feelings
很差→一般→很好 Very poor→medium→very good
防护林
Shelterbelts
0.268 植被配置的多样性
Plant diversity
0.400 乔灌草搭配情
况及物种数目
Vegetation structure
and number of species
仅单一的乔木或灌木→乔灌木搭配, 物种 2~3 种→乔灌草搭配, 种
类>3种
Only 1 kind of tree or shrub→2−3 kinds of trees & shrubs→more than 3
kinds of trees & shrubs
完整性
Integrity
0.315 残缺断带比例
Incomplete rate
> 70%→30%−50%→< 10%
景观视觉效果
Visual experience
0.285 视觉和心理感受
Visual and mental
feelings
很差→一般→很好 Very poor→medium→very good
道路
Roads
0.214 通行要求
Road condition
0.364 宽度 Width 过窄→过宽→宽度合理 Too narrow→too wide→reasonable
路面状况
Surface condition
破损路段>50%→破损路段 10%~30%→路面平整无破损
Damaged area > 50%→damaged area 10%−30%→no damaged area
硬化情况
Pavement
硬化不足→硬化过度→硬化合理
Inadequate→over adequate→reasonable
绿化情况
Road greening
0.358 乔灌草搭配情况
及物种数目
Vegetation structure
and number of species
无绿化植被→仅乔木或灌木, 种类 2种→灌木搭配, 种类 3~4种
No greening→only tree or shrub, 2 species→3−4 kinds of species of trees
and shrubs
残缺断带比例
Incomplete rate
> 70%→30%~50%→< 10%
景观视觉效果
Visual experience
0.279 视觉和心理感受
Visual and mental
feelings
很差→一般→很好 Very poor→medium→very good
沟渠
Ditches
0.182 排水要求
Drainage condition
0.358 无水: 堵塞程度
Ditches without water:
percent of blocked
area
>50%→10%~30%→整洁无堵塞
Blocked area > 50%→10%−30%→no blocked area
有水: 水质和污染情况
Ditches with water:
water quality
污染严重, 气味刺鼻→水质一般, 略有气味→水质清澈无异味
Heavily polluted with pungent odor→slightly polluted with odor→
no pollution
垃圾情况
Percentage of area
filled with garbage
>50%→10%~30%→0
边坡绿化
Side slope greening
0.364 边坡自然草本
Coverage of natural
grass
<20%→40%~60%→>80%
乔灌草搭配情况及物
种数目Vegetation
structure and number
of species
无绿化植被→仅乔木或灌木, 种类 2种→乔灌木搭配, 种类 3~4种
No greening→only tree or shrub, 2 species→3−4 kinds of species of trees
& shrubs
残缺断带比例
Incomplete rate
>70%→30~50%→<10%
景观视觉效果
Visual experience
0.279 视觉和心理感受
Visual and mental
feelings
很差→一般→很好 Very poor→medium→very good
《北京市基本农田整理技术导则》关于农村道路的规定为: 田间道路面宽度为 4~6 m, 生产路路面宽度为 2~4 m, 生产路路面和基层
硬化可采用素土夯实 , 田间道面层和基层宜选用泥结碎石、级配碎石、天然砂砾等硬化。对于宽度和硬化 , 超过和低于标准都属于不符合
规定情况 , 但由于超过标准不影响通行 , 而低于标准则影响通行 , 因此将超过标准的情况认为“中等、一般”对应的 3 分。关于田块长度的
规定为: 规定平原区田块长度为 400~800 m, 调查范围内田块长度一般为 300~500 m。According to “Technical Guidance for Prime Farmland
Consolidation of Beijing”, field roads should be 4−6 m wide and the pavement material should be clay-bound macadam, graded aggregate, or
natural grit. The appropriate width for construction road is 2−4 m, and the pavement material for surface and roadbed should be compact pure soil.
In the assessment system, it is assumed below or over the standard both mean to be non-compliance. Since over the standard will not affect the
function of roads, the corresponding score for this situation is 3. In the guidance, the suggested field length is 400−800 m. In the study area, field
length is 300−500 m in general.
第 3期 张 茜等: 北京市平原区农田景观及其要素的质量评价研究 329


表 2 农田景观及其要素的整体评价及分区整体评价的
得分情况
Table 2 Scores of the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nd elements and
the overall assessment results of the 3 districts
要素
Element
区县 District
整体情况
Overall 通州
Tongzhou
顺义
Shunyi
大兴
Daxing
大田 Farmland 2.512 2.721 3.148 2.813
防护林 Shelterbelts 2.500 2.507 2.529 2.515
道路 Roads 3.471 3.694 3.262 3.424
沟渠 Ditches 2.914 2.916 3.499 3.155
加权总分
Weighted total points
2.811 2.943 3.229 3.011
表中各要素得分为未与对应要素权重相乘的得分, 加权总分为
各要素得分与其权重乘积之和; “整体情况”指将研究区作为整体得
到的评价结果, 不考虑 3个研究区的差别。The scores of each element
were not multiplied by the corresponding weights. The weighted total
points were the sum of the scores of each element multiplied by the
corresponding weights. “Overall” means the assessment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a as a whole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the difference among
districts.

2.2 农田景观要素评价结果之间的比较
在 3 个研究区之间评价没有显著性差异的情况
下,对 4 个景观要素进行方差分析, 发现各要素评价结
果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图 2, SS=11.366**, F=9.362,
P=0.000 0<0.01)。

图 2 各农田景观要素评价结果的比较
Fig. 2 Comparison of the assessment results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 elements
各要素比较发现, 道路的评分最高, 其次是沟
渠, 二者都高于 3分; 再次是大田, 评分最低的是防
护林, 后两者都低于 3 分。从 3 个研究区实地调查
情况看, 道路普遍存在过度硬化的情况, 生产路采
用水泥、沥青等硬化方式的较多, 尤其在大兴所调查
的村庄, 不符合《北京市基本农田整理技术导则》的
相关规定。影响沟渠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是绿化水平,
在北京市平原区, 大部分沟渠一年中使用次数有限,
多数情况都处于无水状态, 其边坡成为潜在的提升
绿化区域, 然而调查结果显示边坡自然植被生长情
况一般, 人工植被多为杨树或柳树组成的单一乔木
林, 多样性低。将评价体系中的各要素对应的绿化指
标单独提取出来(表 3)比较发现, 树种单一的问题同
样存在于道路绿化和防护林中。从绿化带残缺断带角
度看, 最严重的是沟渠绿化, 平均分仅3.086, 对应的
残缺断带比例为 30%~50%(表 1)。此外, 对于大田来
说, 限制其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是开阔性, 因其权重
最高、得分最低, 对整体的影响程度较大。
2.3 农田景观要素间的相关分析
2.3.1 农田景观要素间的相关系数
农田景观 4要素之间两两比较存在 6种组合(表 4),
在保留全部评价指标(半“主观”情形)计算出的相关系数
中, 仅大田与沟渠存在显著(|r|>0.95)正相关, 而沟渠和
防护林存在中度(0.5<|r|<0.8)正相关关系, 防护林与道
路存在中度负相关关系, 其余组合相关性较弱(|r|<0.5)
或不相关。然而, 在去除评价指标中的完全主观指标
“景观视觉评价”后(“客观”情形), 要素间的相关系数
发生了巨大变化: 6种组合中, 3种是显著正相关, 包
括大田与防护林、大田与沟渠和沟渠与防护林; 其余
3 种组合呈现中度到高度(0.8<|r|<0.95)负相关关系,
分别是大田、防护林和沟渠分别与道路的组合。
道路与其他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为较弱的正相
关或负相关, 可能原因, 一是道路评价指标中生产
功能的“通行要求”的权重 (0.503)高于生态功能的
“绿化情况”的权重(0.497), 这点与沟渠和防护林情
况相反; 二是道路绿化水平的植被配置、残缺断带
指标的评价整体低于防护林和沟渠。大田与防护林、
沟渠之间, 虽然评价时不完全对等, 但正相关关系
较强, 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表 3 农田景观各要素绿化指标平均得分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greening indicators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 elements
评判内容
Assessment object
比较对象 Aspects of comparison
防护林
Shelterbelts
道路绿化
Greening of roads
沟渠绿化
Greening of ditches
乔灌草搭配 Vegetation structure 1.062 1.910 1.791
残缺断带 Incomplete rate 4.231 3.514 3.086
边坡自然草本 Condition of natural grass on the side slope — — 3.094
330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第 22卷


表 4 农田景观要素间的相关系数表
Table 4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agricultural land-
scape elements
相关系数 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大田
Farmland
防护林
Shelterbelts
道路
Roads
沟渠
Ditches
大田 Farmland 1.000 0.995* −0.645 0.948*
防护林 Shelterbelts 0.273 1.000 −0.716 0.974*
道路 Roads 0.368 −0.794 1.000 −0.856
沟渠 Ditches 0.955* 0.546 0.075 1.000
白色部分为半“主观”情形下的各要素间相关系数 , 阴影部
分为“客观”情形下的要素间相关系数; *表示显著相关。The white
area in the table i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under the
“semi-subjective” scenario. The dash area is the correlation coeffi-
cients under the “objective” scenario. * means significant correla-
tion.

2.3.2 农田景观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比较
基于 3 种排序方法得到表 5。在不考虑评价结
果的“主观”情形下 (专家法权重计算得到的排序 ),
防护林、道路、沟渠对于大田来说重要性依次降低;
而通过评价结果计算反映出来的情况则不同, 在半
“主观”情形下(考虑全部指标的情况), 沟渠对于大
田来说最为重要, 道路其次, 防护林重要性反而最
低; 去除“景观视觉评价”指标的“客观”情形下 , 防
护林的重要性明显提高, 与“主观”情形相同, 对于
大田来说处于第一重要位置, 而沟渠处于次要, 道
路则最不重要。各种排序方式的变化, 说明各要素
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主观”
与“客观”之间存在一致, 也存在差异 , 总体上认为
防护林对于大田的影响最大, 这与农田景观总体评
价结果保持一致(2.1 节), 道路其次, 沟渠的重要性
则有所不同。
表 5 不同排序方式下各农田景观要素对于大田的相对重要性比较
Table 5 Sequences of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 elements to farmland under different sorting methods
排序方式
Sorting method
大田
Farmland
防护林
Shelterbelts
道路
Roads
沟渠
Ditches
按专家法得到的要素权重大小(“主观”情形)
Weights calculated from expert opinions (“subjective” scenario)
1 2 3 4
按考虑全部指标计算的要素相关系数(半“主观”情形)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using all the indicators (“semi-subjective” scenario)
1 4 3 2
按去除“景观视觉评价”指标计算的要素相关系数(“客观”情形)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using all the indicators except the “visual experience”
indicator (“objective” scenario)
1 2 4 3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北京市平原区农田景观整体
质量处于一般、中等水平, 且大田、防护林、道路
和沟渠等各景观要素的质量也都不高, 整体上提升
空间较大。调查中发现, 防护林、道路和沟渠的绿
化普遍存在残缺断带和树种类型单一的问题, 限制
了水源涵养、防风等植物生态功能的发挥, 缺乏自
然特征的多样化和异质性也影响景观的视觉效果和
公众偏好[18−19]; 防护林对于农田整体景观的影响无
论在“主观”还是“客观”评价中都是最大的, 应受到更
多重视。道路存在过度硬化的现象, 尤其在大兴区,
过度硬化对于野生动物在田间的通行造成了潜在的
威胁, 影响了农田景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20−21]。
在通州区排水沟存在较为严重的水质污染和垃圾
堆放现象, 对沟渠生产、生态功能产生较大负面影
响, 也是景观视觉污染的来源。大田的开阔性评价
较差, 而开阔性是农田景观重要的生态学和美学指
标之一 [10,22], 从开阔性评价最低的通州的情况看,
设施农业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除以上问题外, 研
究结果还显示, 通州、顺义、大兴 3个研究区的评价
结果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这从侧面反映了平原区
农田景观缺乏地区特色。针对这些问题, 在今后的
土地整治等农田、农村工程项目中, 应更多地重视
农田防护林和绿化植被多样性[7]、生态化道路和沟
渠建设[20]、治理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23]、注
重地方特色、提升景观的异质性[24]等方面, 从工程
项目的规划阶段开始, 就应充分认识到农田景观要
素的生态功能, 不仅要避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原
有生态要素的破坏, 还应该加大对景观和生态服务
功能的提升, 以及后期的管护[4,25], 使得农田景观质
量从数量和质量上得到长期的维护和强化。
采用不同评判方法对各要素相对重要性进行排
序发现, 不同排序方法得到的结果变异性很大。相
对于大田来说 , 根据专家法判断得到的权重排序 ,
与基于评价结果而计算得到的相关系数排序不同 ,
后者在考虑“景观效果评价”与否的情况下排序又有
所不同。其中, 防护林和道路的重要性排序都在 2
种方法下保持一致, 而沟渠的重要性排序则 3 种方
法下均不相同。这说明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受到评价
指标、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若要对此进行判断,
需要慎重选择评判方法。整体上, 防护林、道路、
沟渠、大田的评价结果之间是正相关关系, 而道路
与一些要素则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在实际调查过程
中可以发现, 农田中道路、防护林、沟渠之间总是
成对成组出现, 在工程建设中也存在同时施工的情
第 3期 张 茜等: 北京市平原区农田景观及其要素的质量评价研究 331


况, 其间的相互影响不言而喻。评价结果反映出当
前农田道路的建设方式可能对农田景观的整体和其
他要素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是土地整理等农田工
程及农田景观建设的反思之处。另外, 从生态学角
度看, 农田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具有复杂
性, 其中的机制仍有待研究和探索。
本研究设计的评价体系 , 考虑了各要素的生
产、生态和美学功能, 虽然所选取的评价指标不够
全面与完善, 但能快速简单地获取评价数据, 能有
效推动土地整治工作的农田景观质量评价工作。本
研究认为, 在今后的农田景观评价中, 可以从以下
方面进行指标体系的完善: 1)从要素角度, 防护林可
考虑其整体连通性, 这点对于生物的迁移和扩散具
有重要意义[26−27], 道路和沟渠也可以从整体网络角
度设置指标; 2)从功能角度, 生态功能又可具体分解
为气候调节、水体净化、侵蚀控制等多方面[28], 这
些内容的评价需要更详细的实测数据, 美学功能也
可分为更为详细的评价指标, 此方面也已有很多专
门研究[29−32]; 3)此外, 整个评价体系在指标选取、权
重确定、指标评判的过程中, 都受到不同程度人为
主观因素的影响, 即使对于能够定量判断指标, 如
田块长度、防护林残缺断带比例等, 在制定评分标
准时仍不能做到完全客观 , 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 ,
应考虑尽量减小主观因素的影响。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北京市平原区农业景观整体
与各要素都处于一般、中等水平, 需要从农田防护
林和绿化植被多样性、生态化道路和沟渠建设、治
理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注重地方特色等方
面改善和提升农田景观质量; 4个农田景观要素间存
在显著差异, 评分由低到高顺序为道路、沟渠、大
田和防护林, 防护林评分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植被
多样性较低, 大田评分较低则缘于开阔性不高; 虽
然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受到主观因素和评价指标变
化的影响, 但整体上与沟渠相比, 防护林和道路对
大田整体质量的提升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应引起
土地整治等农田工程的更多重视; 实地调研发现的
农田景观要素问题反映出了当前土地整治等农业、
农村工程缺乏对生态和景观功能提升要求的考虑。
本研究的指标体系为其他地区进行快速农田景观评
价工作提供了借鉴, 同时也为农村、农田工程改造
背景下未来农田景观建设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 “十二五 ”时期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EB].
http://zfxxgk.beijing.gov.cn/columns/108/2/308041.html
The 12th five year programme for Beijing urban modern ag-
riculture[EB]. http://zfxxgk.beijing.gov.cn/columns/108/2/
308041.html
[2] 中国土地整治网 : 北京市积极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EB]. http://www.lcrc.org.cn/tabid/65/InfoID/12340/frtid/177/
Default.Aspx
China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Beijing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standard prime farmland[EB]. http://
www.lcrc.org.cn/tabid/65/InfoID/12340/frtid/177/Default.aspx
[3] 谷晓坤 , 陈百明 . 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方法及应用——
以江汉平原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J]. 中国土地科学 , 2008,
22(12): 58–62
Gu X K, Chen B M.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evalu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A case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in Jianghan Plain[J]. China Land Sci-
ence, 2008, 22(12): 58–62
[4] 郧文聚, 宇振荣. 中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策略[J].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4): 1–6
Yun W J, Yu Z R. Ecological landscaping strategy of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in China[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1, 27(4): 1–6
[5] Wascher D M. Overview on agricultural landscape indicators
across OECD countries[C]//Agricultural impacts on landscapes:
Developing indicators for policy analysis. Proceedings from the
NIJOS/OECD Expert Meeting on Agricultural Landscape Indi-
cators in Oslo, Norway. 2002: 19–36
[6] 谢花林 , 刘黎明 . 乡村景观评价研究进展及其指标体系初
探[J]. 生态学杂志, 2003, 22(6): 97–101
Xie H L, Liu L M. Research advance and index system of ru-
ral landscape evalu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3,
22(6): 97–101
[7] 李良涛, 刘文平, 肖禾, 等. 农业景观中植物篱的建设与管
理[J]. 中国水土保持, 2012(6): 26–29
Li L T, Liu W P, Xiao H, et al. Constructions and management
of hedgerows in agricultural landscape[J].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China, 2012(6): 26–29
[8] 刘文平, 宇振荣, 郧文聚, 等. 土地整治过程中农田防护林
的生态景观设计[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18): 233–240
Liu W P, Yu Z R, Yun W J, et al. Ecological and landscape
design of farmland shelterbelt in land consolidation[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
neering, 2012, 28(18): 233–240
[9] 刘凯 . 上海乡村植物景观评价与设计研究[J]. 城市道桥与
防洪, 2010(8): 252–256
Liu K. Evaluation and design study on plant landscape of
Shanghai Country[J]. Urban Roads Bridges & Flood Control,
2010(8): 252–256
[10] 潘影 , 肖禾 , 宇振荣 . 北京市农业景观生态与美学质量空
间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 2009, 20(10): 2455–2460
Pan Y, Xiao H, Yu Z R. Spatial evaluation on ecological and
aesthetic quality of Beijing agricultural landscape[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9, 20(10): 2455–2460
[11] 张晓彤, 李良涛, 王晓军, 等. 基于主观偏好和景观空间指
标的农业景观特征偏好模型: 以北京市 11个农业景观特征
区域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18(1): 180−184
Zhang X T, Li L T, Wang X J, et al. Agricultural landscape
332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第 22卷


preferential model from subjective preference and spatial
landscape index: A cas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11 ag-
ricultural landscape partitions in Beijing[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10, 18(1): 180−184
[12] 王薇 , 陈为峰 . 黄河三角洲土地整理生态评价研究——以
山东省垦利县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22(1): 65–70
Wang W, Chen W F. Study on integrated ecological evaluation
land consolidation in Yellow River Delta: A case study in
Kenli County[J]. China Land Science, 2008, 22(1): 65–70
[13] 韦燕飞, 吴丽叶, 童新华, 等. 县级土地整理项目可持续发
展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20): 8726–8728
Wei Y F, Wu L Y, Tong X H, et al. Evaluat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 of county level land arrange-
ments[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8,
36(20): 8726–8728
[14] 杨知洁. 上海乡村聚落景观的调查分析与评价研究[D]. 上
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09
Yang Z J.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land-
scape in Shanghai[D]. Shanghai: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
sity, 2009
[15] 程伟, 吴秀芹, 蔡玉梅. 基于 GIS 的村级土地生态评价研
究——以重庆市江津区燕坝村为例[J]. 北京大学学报: 自
然科学版, 2012, 48(6): 982–988
Cheng W, Wu X Q, Cai Y M. Study on land ecological as-
sessment based on gis in village scale: A case study of Yanba
Village in Jiangjin, Chongqing[J].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
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2012, 48(6): 982–988
[16] 刘建英 . 乡村景观评价研究——以昆山花桥天福生态农业
园为例[D].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 2012
Liu J Y. Research of rural landscape evaluation: A case study
of Tianfu Huaqiao eco-agricultural park in Kunshan[D]. Nan-
jing: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12
[17] 邓益亮. 基于 GIS 的农林园生态景观评价与规划研究——以
琵琶寺生态农林园为例[D]. 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Deng Y L. The research o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park landscape ecological evaluation and plan base on GIS: A
case study on Pipa Templ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For-
estry Park[D]. Changsha: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
estry and Technology, 2012
[18] Palmer J F. Using spatial metrics to predict scenic perception
in a changing landscape: Dennis, Massachusetts[J]. Land-
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4, 69: 201–218
[19] Howley P. Landscape aesthetics: Assessing the general pub-
lics’ preferences towards rural landscapes[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1, 72(1): 161–169
[20] 孙一铭, 陈丽. 土地整理的生物多样性影响与生态化设计[J].
山东国土资源, 2008, 24(7/8): 114–115
Sun Y M, Chen L. Biological diversity effect and ecological
design in land consolidation[J]. Land and Resources in
Shandong Province, 2008, 24(7/8): 114–115
[21] 赵桂慎 , 贾文涛 , 柳晓蕾 . 土地整理过程中农田景观生态
工程建设[J].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23(11): 114–119
Zhao G S, Jia W T, Liu X L.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gi-
neerings of farmland landscape for land consolidation[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
neering, 2007, 23(11): 114–119
[22] Weinstoerffer J, Girardin P. Assessment of the contribution of
land use pattern and intensity to landscape quality: use of a
landscape indicator[J].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0, 130:
95–109
[23] 刘云慧, 张鑫, 张旭珠, 等. 生态农业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保
护及生态服务维持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2, 20(7):
819–824
Liu Y H, Zhang X, Zhang X Z, et al. Ecoagricultural land-
scape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service
maintenance[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12,
20(7): 819–824
[24] 王锐 , 王仰麟 , 景娟 . 农业景观生态规划原则及其应用研
究——中国生态农业景观分析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4, 12(2): 1–4
Wang R, Wang Y L, Jing J. Th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of
eco-planning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Eco-agriculture[J]. Chinese Journal of Eco-
Agriculture, 2004, 12(2): 1–4
[25] 宇振荣 , 张茜 , 肖禾 , 等 . 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对
策探讨[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7): 813–818
Yu Z R, Zhang Q, Xiao H, et al. Countermeasures of land-
scape and ecological stewardship in agricultural/rural area of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12, 20(7):
813–818
[26] Burel F. Hedgerows and their role in agricultural land-
scapes[J]. 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 1996, 15(2):
169–190
[27] León M C, Harvey C A. Live fences and landscape connec-
tivity in a neotropical agricultural landscape[J]. Agroforestry
Systems, 2006, 68(1): 15–26
[28] Groot R S, Hein L G. Concept and valuation of landscape functions
at different scales[C]//Mander Ü, Wiggering H, Helming K. Multi-
functional Land Use. Germany: Springer, 2007: 15–36
[29] Fry G, Tveit M S, Ode Å, et al. The ecology of visual land-
scapes: Exploring the conceptual common ground of visual
and ecological landscape indicators[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09, 9: 933–947
[30] Ode Å, Tveit M S, Fry G. Capturing landscape visual charac-
ter using indicators: Touching base with landscape aesthetic
theory[J]. Landscape Research, 2008, 33(1): 89–117
[31] 郑文俊 . 基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D]. 武汉 :
华中农业大学, 2009
Zheng W J. Research on the attraction of rural landscape
based on tourism view[D]. Wuhan: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9
[32] 张晓彤, 宇振荣, 王晓军, 等. 场景可视化在乡村景观评价
中的应用[J]. 生态学报, 2010, 30(7): 1699–1705
Zhang X T, Yu Z R, Wang X J, et al. Scenario visualization
for rural landscape assessment[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0, 30(7): 1699–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