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922· 中簟蒋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6期2008年6月
L且⋯】lLl i 1。.。
I。. 。.【.I 1.1..。 。.
: :’’: :!i
ii :■ ;茂1. j: ¥..【 二 l
一
引 藿 ∞2
::
l.t - :●旺。—▲ l
:i I 瓣 .:j基I墼。涮山 L王n
0.oo 10.14 20.29 30.43 40.58 50.72 60.87 ‘7I.01
t/rain
s1~S4一温莪术药材12~15号R一共有模式图
S1--$4一RhizomaCurcumae1——15R-commonpattern
图5不同采收期温莪术HPLC指纹图谱
Fig.5HPLCFingerprintofRhizomaCurcumae
fromdifferentcollectionperiods
产地的温莪术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
价,结果表明其指纹图谱相互间较为吻合,虽然由于
样品的个体差异,特征峰的相对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整体轮廓均符合共有特征。同时从药材整体色谱
图人手,选取了11个特征峰构成了温莪术的指纹图
谱,以共有模式作为温莪术的鉴别标准,能提供更全
面的质量控制信息。实验证明该方法操作性强,重现
性好,可以作为温莪术内在质量控制的评价方法,同
时也可作为莪术主成分制剂指纹图谱研究的基础。
3.2不同产地温莪术药材指纹图谱的相关系数均
大于0.90,相关性良好,表明虽然产地不同,但化学
成分却相对稳定,反应了其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3.3不同采收期温莪术样品虽然成分的量有差异,
但其色谱概貌一致,符合温莪术药材的指纹特征。
参考文献:
E1]中国药典ES3.一部.2005.
[23李敏.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与管理(GAP)方法及技术[M1.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3]谢培山.中药色谱指纹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4]李敏,周娟.中药材质量与控制[M].北京:中国医药
科技出版杜,2005.
[5]李敏.李校垄.中药材市场动态与应用前景[M].北京t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
不同种源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变异规律研究
吴令上1,斯金平H,周 慧1,诸 燕1,蓝云龙2
(1.浙江林学院天然药物研发中心,浙江临安311300)2.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浙江丽水323000)
摘要:目的揭示全国主产区鱼腥草种质资源甲基正壬酮量变异规律,为鱼腥草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方法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23个种源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的量,并分析形态特征、地理位置、生长性状与甲基正壬酮的关
系。结果不同种源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存在显著差异,与纬度呈正相关,与植物形态存在一定的关系,与植株高
度和地径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鱼腥草种质资源甲基正壬酮的量存在一定的变异规律,针对鱼腥草甲基正壬
酮选择新品种时,应优先考虑在纬度高、生长快的种源中选择。
关键词:鱼腥草;种源;甲基正壬酮;气相色谱法
中围分类号:R2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8)06—0922—04
鱼腥草Houttuyniacord taThunb.具有清热
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等功能,用于肺痈吐脓、痰
热喘咳、热淋、热痢、痈肿疮毒等症[1],是常用的大宗
药材。建立鱼腥草GAP基地是保证原料供应及成药
“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关键,而开展鱼腥草种质
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选育有效成分量高且稳定的
优良品种是建立GAP基地的基础。本实验用气相色
谱法对立地条件、栽培时间、田间管理、施肥种类、施
肥时间与数量、采收与加工方法等方面均一致的23
个全国主产区鱼腥草种源药材中甲基正壬酮进行测
定,评价全国鱼腥草主产区种质资源,并研究其遗传
变异规律,为选育鱼腥草优良品种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供试样品:试验用的鱼腥草包括江西、贵州、
福建、云南、浙江、河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安徽
等省23个种源,根据生长期的主要形态特征(表1),
可将其分为两个类型(表2);类型1主要表现为生长
收稿日期:2007.09—21
蕹喜番异:羹琴皇搿技奠翌墨只浙(20江05平c阳32人05,2硕)984 士研究生,从事药用植物遗传育种。 E—mail:shan92002012@163.eolll作者简介:吴令上(1 一 ,女,浙江平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药用植物遗传育种。 一 2@
*通讯作者斯金平E—mail:lssjp@163.com
万方数据
中草黄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6期2008年6月·923·
初期叶绿色,茎节间较长,生长盛期叶翠绿色,叶缘
波状,茎浅红色;类型2主要表现为生长初期叶带紫
红色,茎节间较短,生长盛期叶墨绿色,叶近全缘,茎
紫红色、浅红色或绿色,其中云南省会泽县种源根据
生长盛期茎的颜色分为2个变异群体。
供试种源2006年10月统一种植于浙江省临安
市浙江林学院药材试验基地,东经118。517,北纬29。
567;海拔100m;年平均气温15.80℃,7月平均温度
℃,极端低温一13.30℃;历年平均日照时数l939
h,无霜期234d;年平均降水量18002000mm。
2007年4~7月,分别记录各个种源的形态特征,
2007年7月19~25日统一采收,并随机测定25株鱼
腥草高度与地径。
1.1.2试剂:甲基正壬酮对照品(批号:110834—
200502,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蒸馏水,醋酸乙
酯(分析纯),无水乙醇(分析纯)。
28.10℃,1月平均温度为3.40℃,极端高温41.902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测定
表1 23个鱼腥草种源殛主要形态特征
Table1 GeographicSOIlrc骼of23H.cordataandtheirmajormorphoIogicaIcharacteristics
1.2.1采样及样品预处理:鱼腥草鲜草且在生长旺
季采收挥发油得率较高[2],因此于2007年7月每个
种源随机采集鱼腥草全草若干株,每个样品分别用
蒸馏水洗净.晾干,均准确称取60g后切碎。每个样
品从采样到提取的预处理时间均控制在1h以内。
1.2.2挥发油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分别将切碎的
鱼腥草鲜品放入500mL的烧瓶中,按物料比1:5
加入300mL蒸馏水及沸石数块,振摇后,连接好挥
发油提取器,蒸馏提取4h,冷却30min收集挥发油,
再用醋酸乙酯定容至1mL。
1.2.3色谱条件:Agilent6890N气相色谱仪,FID
检测器;程序升温:60℃(20℃/min)一95℃(107,5
℃/rain)一100C(30℃/rain)一210℃(5’);进样口
温度:150‘C,检测器温度:230℃,体积流量:3mL/
min;载气:N2;H2:40mL/min;空气:400mL/min;
不分流恒流进样1弘L。在此条件下,标样与样品中的
甲基正壬酮可达到良好的分离,色谱图见图1。
11.935
6 8 10 12 14 6 8 10 12 14
t/min
圈1 甲基正壬酮(A)和鱼腥草样品(B)气相色谱图
Fig.1GCChromatogramsofmethyl-ti—nonyl
ketone(A)andH.cor atasample(B)
1.2.4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甲基正壬酮对照品
80.06mg,用无水乙醇定容至10mL,即得8.006
万方数据
·924· 中草蔼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6期2008年6月
mg/mL,为储备液。再取1mL储备液,用无水乙醇
稀释至10mL,即800.6pg/mL对照品溶液。
1.2.5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将24个样品挥发油各
从1mL中分别取400pL,用醋酸乙酯稀释至5mL,
分别以1pL注入气相色谱仪,每个样品重复进样
2~3次。
1.2.6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取适量的对照品溶液
分别用醋酸乙酯配制成0.08006、0.16012、
0.8006、1.6012、2.4018、3.2024mg/mL对照品
溶液,分别以1弘L注入气相色谱仪,以质量浓度为
纵坐标,色谱峰面积为横坐标作图,得到线性回归方
程为Y=0.0014X一0.1008,r一0.9995,进样在
0.08006~3.2024mg/mL线性关系良好。
1.2.7稳定性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弘L,分
别在0、4、8、12、16、24h进样,其峰面积的RSD为
1.92%(咒=6),即甲基正壬酮在24h内较稳定。
1.2.8精密度试验:取对照品溶液0.8006mg/
mL,在所建立的测定条件下,连续测定5次,结果甲
基正壬酮的峰面积RSD为1.15%,符合要求。
1.2.9重现性试验:精密称取同一批样品,按供试
品溶液制备方法分别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在所建
立的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结果RSD为1.99%。
1.2.10加样回收率试验:取同一样品适量,以甲基
正壬酮的量计算以1:0.8、1:l、1:1.2的3种质量
浓度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并定容至1mL,在
所建立的测定条件下进样,加样回收得到的平均回
收率为99.33%,RSD为1.39%(,l=9)。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种源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的量差异:结果
见表2。
通过24个鱼腥草样品气相色谱分析中甲基正
壬酮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鱼腥草中甲基正
壬酮的量存在显著差异,最高的浙江嘉善种源量达
到0.3003mg/g,最低的福建沙县种源为0.0148
nag/g,两者相差20.29倍,种源间甲基正壬酮的量
达到极显著差异,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2.2不同种源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量与地理位置
的关系
对23个鱼腥草样品中甲基正壬酮的量与种源
经纬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甲基正壬酮的量与种源
纬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o.,。(22)=0.3452
正壬酮量高的浙江嘉善和河南正阳种源均来自高纬
表2不同种源鱼腥草的类型、甲基正壬酮的■
及檀株高度与地径
Table2 Methyl-n—nonylketonecontents,types,
heights.anddiametersof日.cordata
fromdifferentprovenances
甲基正壬酮/
编号 种源 类型植株高度植株地径(mg.g一1)/“ /cm
(n:2)
1 江西永丰 1 23.80 0.29 o.1237
2 贵州贵阳 1 25.00 0.29 0·1527
3 福建沙县 2 23.20 0.31 0.0148
4 云南会泽 2 15.30 0.28 0.1801
5 云南会泽 2 18.60 0.37 0·1550
6 贵州安顺 2 20.10 0.29 0·2263
7 浙江莲都 1 28.80 0.29 o.1246
8 河南正阳 2 17.30 0.23 0·2568
9 浙江庆元 1 23.10 0.32 0.2046
lO 湖南长沙 1 28.60 0.28 0.2128
11 广西柳州 2 23.00 0.36 0.1373
12 重庆开县 2 16.20 0.25 0·1919
13 浙江嘉善 1 18.10 0.29 0.3003
14 四JII西昌 2 8.10 0.20 0.0993
15 浙江开化 2 9.20 0.27 0.110
16 安徽绩溪 2 11.30 0.24 0.1217
17 浙江永康 I 21.30 0.31 0.2068
18 浙江泰顺 1 23.10 0.26 0.1843
19 浙江嵊州 l 19.60 0.25 0.1584
20 浙江长兴 1 20.70 0.20 0.1734
21 浙江松阳 1 25.00 0.32 0.2065
22 浙江缙云 1 22.40 0.30 0.1687
23 浙江云和 l 21.50 0.23 0.2044
24 浙江青田 1 23.20 0.34 0.1603
种源均值 20.30 0.28 0.1698
表3不同种源鱼腥草甲基正壬酮■方差分析
Table3 Analysisofvarianceofm thyl--n·-
nonylketonecontenti H·cordata
fromdifferentprovenances
Fo.05(23.27)一1.9396,Fo01(23,27)=2·5697
度地区,四川西昌种源甲基正壬酮量低其纬度也低。
选择甲基正壬酮量高的鱼腥草新品种可在纬度较高
的地区进行,以提高选择效率。
2.3 鱼腥草甲基正壬酮的量与植物形态特征的关
系:从表2可见,不同类型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量存
在一定的差异,类型1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的量均值
为0.1844mg/g,类型2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的量均
值为0.1491 mg/g,类型1的量均值大于类型2。
2.4不同种源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的量与生长性
状的关系:对23个种源鱼腥草植株高度、地径调查
万方数据
中草焉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6期2008年6月·925·
统计结果,植株高度平均值分别为20.30cm,变幅分 幅为0.20~o.37cm,不同种源间鱼腥草的植株高
别为8.10--一28.8cm;植株地径平均值为0.28cm,变 度、地径差异显著(表4)。
裹4不同种源鱼腥草檀株高度、地径方差分析
Table4 Analysisofvarianceofh ightsandiametersofH.cordatafromdifferentprovenances
Fo05(23,576)一1.5481,,001(23,576)=1·8429
为考察鱼腥草甲基正壬酮量与鱼腥草生长性状
是否相关,笔者对不同种源鱼腥草甲基正壬酮的量
与相应的植株高度和地径均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的量与植株高度和植株地径没
有显著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选育优质与高产的
鱼腥草新品种将成为可能。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鱼腥草中甲基正壬
酮的量存在显著差异,并存在一定遗传变异规律。与
纬度呈正相关,随着纬度的增加甲基正壬酮的量呈
增加的趋势,浙江嘉善种源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的
量最高;与植物形态存在一定的关系,生长初期叶绿
色,生长盛期叶翠绿色,叶缘波状,茎节间较长类型
的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的量较高;与植株的高度与
地径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在针对鱼腥草有效成
分甲基正壬酮选择新品种时,应优先考虑在纬度高、
生长快的种源中选择。
比较前人对鱼腥草种质的质量研究,本实验得
到的甲基正壬酮的量明显高于阮桂平等[33的试验结
果,主要原因可能是样品采收时间、加工等的差异。
与周日宝等[41对鱼腥草不同品系质量的比较研究结
果相比,本实验中不同种源鱼腥草甲基正壬酮的量
变幅更大,主要原因可能是样品来源区域上的差异,
本研究的鱼腥草种源基本包括了全国主产区,经度
102~3~120~9E,纬度24。3’~32。77N,较为完全地代
表鱼腥草遗传多样性,而周日宝等[41试验材料的种
质仅来源于宁远县;吴卫等口]的试验材料均来自四
川省,其中3个野生居群分别来自邛崃、雅安严桥和
雅安望渔,2个栽培居群分别来自眉山和芦山,样品
来源地理区域小且环境等因素的干扰多,一定程度
影响种质资源评价的效果。本实验采集栽培立地条
件、栽培时间、田间管理、施肥种类、施肥时间与数
量、采收与加工方法等方面均完全一致的23个鱼腥
草种源药材,与已有的研究比较,采样方法更为科
学,尽可能消除除种质资源外其他因素的干扰,结果
更为可靠;在鱼腥草全分布区收集种质资源,研究结
果基本代表了我国鱼腥草种质现状。
鱼腥草甲基正壬酮的量与地理分布、形态特征
存在相关性,表明不同种质鱼腥草甲基正壬酮的量
具有明显的遗传性。但中药的疗效是多成分协同作
用的结果,进一步开展种质对鱼腥草主要次生代谢
产物(涵盖大多数活性成分)的影响,分子标记为依
据的遗传基础研究,以及分子标记、形态标记与主要
次生代谢产物相关关系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挖掘基
因资源,揭示鱼腥草质量、产量变异规律,控制鱼腥
草药材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f-1]中国药典[s].一部.2005.
[23吴卫.鱼腥草的研究进展EJ].中草药,2001,32(4):
367—368.
[3]阮桂平,贾薇,曾元儿.不同产地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的
含量测定EJ].中成药,2006,28(6):824—825.
[4]周日宝,高静,童巧珍.鱼腥草不同品系质量的比较研究
[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6):27—29.
[5]吴卫,郑有良,马勇,等.鱼腥草不同居群产量和质量
分析E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8):718-720.
万方数据
不同种源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变异规律研究
作者: 吴令上, 斯金平, 周慧, 诸燕, 蓝云龙
作者单位: 吴令上,斯金平,周慧,诸燕(浙江林学院天然药物研发中心,浙江,临安,311300), 蓝云龙(丽
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浙江,丽水,323000)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8,39(6)
被引用次数: 7次
参考文献(5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2005
2.吴卫 鱼腥草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1(04)
3.阮桂平;贾薇;曾元儿 不同产地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的含量测定[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6(06)
4.周日宝;高静;童巧珍 鱼腥草不同品系质量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4(06)
5.吴卫;郑有良;马勇 鱼腥草不同居群产量和质量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3(08)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钟军.王坤.仇萍.ZHONG Jun.WANG Kun.QIU Ping 鱼腥草种质资源群体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期刊论文]-华北农
学报2009,24(z2)
2. 吴卫.郑有良.陈黎.魏育明.颜泽洪.杨瑞武 鱼腥草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期刊论文]-药学学报2002,37(12)
3. 段建利.郑穹.彭俊清.梅魁.DUAN Jian-li.Zheng Qiong.PENG Jun-qing.MEI Kui 气固催化法制备合成鱼腥草素
中间体2-十一烷酮[期刊论文]-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51(2)
4. 吴令上.斯金平.蓝云龙.诸燕.吕达.WU Ling-shang.SI Jin-ping.LAN Yun-long.ZHU Yan.L(U) Da 不同种源鱼
腥草形态变异规律[期刊论文]-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6)
5. 南海燕.张文娟.章建民.徐宝林 超临界CO2萃取鱼腥草挥发油的药理作用研究[期刊论文]-海峡药学2006,18(3)
6. 曾春艳.多景华 鱼腥草在肾小球疾病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6,7(8)
7. 蒋向辉.伍贤进.魏麟.张俭.佘朝文 湖南六个鱼腥草品系的形态分类研究[期刊论文]-种子2006,25(4)
8. 蓝云龙.吴令上.裘波音.高燕会.斯金平.LAN Yun-long.WU Ling-shang.QIU Bo-yin.GAO Yan-hui.SI Jin-ping
鱼腥草RAPD分子标记的多态性[期刊论文]-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3)
9. 李涛.张圣喜.张立.罗日霞.颜义.曾维军.LI Tao.ZHANG Sheng-xi.ZHANG Li.LUO Ri-xia.YAN Yi.ZENG Wei-jun
土壤肥力与鱼腥草白绢病发生的关系[期刊论文]-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5(3)
10. 杨全.魏胜利.王文全.Yang Quan.Wei Shengli.Wang Wenquan 甘草群体形态变异类型研究[期刊论文]-亚太传
统医药2009,5(2)
引证文献(7条)
1.黄世琼.肖礼娥 药用植物鱼腥草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现代医药卫生 2010(19)
2.吴令上.斯金平.蓝云龙.诸燕.吕达 不同种源鱼腥草形态变异规律[期刊论文]-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9(6)
3.史小娟.潘心禾.张新凤.斯金平 柳叶蜡梅叶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及GC-MS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9)
4.张爱莲.钱慧琴.诸燕.吴令上.斯金平.赵强 不同种源鱼腥草中槲皮素变异规律[期刊论文]-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9(3)
5.王燕.朱丹妮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溯源[期刊论文]-中成药 2010(7)
6.杨仁德.赵欢.王文华.李剑.魏善元 贵州鱼腥草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期刊论文]-现代化农业 2013(7)
7.吴令上.斯金平.周慧.诸燕.蓝云龙 鱼腥草种源挥发油类物质多样性及遗传基础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9(1)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80604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