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五加皮的真伪优劣检定



全 文 :中草菊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6期2008年6,El·929·
五加皮的真伪优劣检定
叶荣飞1,李水福2
(1.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泽国院区,浙江台州 317523;2.丽水市药品检验所,浙江丽水323000)
五加皮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
上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因五加皮同科属近缘植物
较多,而且各地使用习惯差异大,特别是历来多数地
区均将香加皮做五加皮入药,导致目前市售五加皮
伪劣混用现象极为严重,势必引起有关部门足够重
视。为此,笔者根据有关资料,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用
普通的鉴别方法,揭示五加皮的真伪优劣。
l 药源追索
从品种上看,五加皮混淆品的分类大致上为同
科属的各种五加、单列的刺五加和习惯混用或时常
无用的北五加等。为更明确区别,将五加科的细柱五
加Acanthop彻!口zgracilisW.W.Smith特称为南
五加皮,又名真五加皮,主产于河南、安徽、湖北等
地,品质优良,为五加皮中的正品。北五加皮又名香
加皮、杠柳皮,为萝蘼科植物杠柳Periplocasepium
Bunge的根皮,主产于山东、陕西、宁夏、四川等地,
纯系另种中药。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全世界35种,分
布于亚洲。到目前为止。中国有26种8变种,占世界
首位,同科属五加皮多为地方习用品,如川五加皮,
又名红毛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红毛五加A.
giraldiiHarms的茎皮,主产于四川;无梗五加皮为
五加科植物无梗五加A.sessiliforus(Rupr.et
Maxim.)Seem.的根皮;刺五加药品标准单列,为
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senticosus(Rupr.et
Maxim.)Harms的根皮;糙叶五加为五加科植物糙
叶五加A.henryi(Oliv.)Harms的根皮;刺三甲为
五加科植物白筋A.trifoliatus(L.)Merr.的根皮,
在西南地区民间作“五加皮”用;乔木五加为五加科
植物乔木五加A.evodiaefoliumFranch.var.
ferrugineusW.W.Smith的根皮,在西藏地区作
“五加皮”使用;蜀五加为五加科植物蜀五加A.
setchuenensisHarms的根皮,在陕西等地作“五加
皮”使用。藤五加为五加科植物藤五加A.
1eucorrhizus(Oliv.)Harms的根皮,在陕西等地作
“五加皮”使用;轮伞五加为五加科植物轮伞五加A.
verticillatusHao的根皮,主产于西藏,在当地作“五
收稿日期:2007—11一lO
加皮”用;刺楸为五加科植物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K idz.的树皮,在河南登封作“五加皮”
用。
此外,还有一些五加科植物的根皮,在个别地区
作“五加皮”使用。除南五加皮为正品外,其余品种均
非正品,品质较次。
2真伪鉴别
2.1 正品五加皮:呈不规则卷筒状,长5~15cm,直
径0.4~1.4cm,厚约0.2cm。外表面灰褐色,有横向
的长圆形皮孔样斑痕和稍扭曲的纵皱纹;内表面黄
白或灰黄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
齐,放大镜下可见浅黄棕色小点(树脂道)。气微香,
味微辣而苦。
横切面显微特征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五加皮项下一致,粉末显微特征为草酸钙簇晶较多,
直径8~64gm,有时含晶细胞连接,簇晶排列成行。
树脂道碎片易见无色或黄色油脂状分泌物。木栓细
胞长方形或多角形,壁薄;老根木栓细胞有时壁不均
匀增厚,有少数纹孔。淀粉粒甚多,单粒,复粒由2分
粒至数十分粒组成。
2.2 单列品种刺五加A.senticosus(Rupr.&
Maxim )Harms分布于东北三省及河北、陕西。《中
国药典}2005年版单列,使用的药用部位为干燥根
及根茎或茎。收载的项目有性状、显微鉴别(三部位
的横切面)、检查(水分)、浸出物定量测定和紫丁香
苷量测定。用根皮冒充五加皮。
显微特征与细柱五加类同,但无木栓石细胞;分
泌道较少,径向36~54p.m;韧皮纤维众多,数个至
30个成束,可见层纹;草酸钙簇晶多而大,直径9~
85”m,棱角粗大;淀粉少,未见复粒。切向纵切面,
射线细胞具网状或斜向交错纹理.显微壁厚4~18
肛m,具斜向交错纹理。
2.3地方习用品及混淆品的主要区别点
2.3.1 藤五加:性状为根皮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
有纵向皱纹,皮孔类圆形,色略浅,栓皮易剥落,折断
面较平坦。
万方数据
·930· 中草蒋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6期2008年6月
显微特征:根皮(厚2mm)横切面,木栓层为
10-15列棕色切向延长的细胞,栓内层2~3列。韧
皮部薄壁细胞类圆形或类方形,内含簇晶较多,大小
不等,直径24--72/am,韧皮射线宽2~4列,细胞长
方形或类方形,内含小簇晶多,常排成一纵行,韧皮
部分泌道散在,较小,长径32~48/am,直径12-,24
pm,内有棕色内含物。
2.3.2变种糙叶藤五加A.1eucorrhizus(Oily.)
Harmsvar.fulvescensHarm &Rehd.:分布于陕
西、甘肃、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云南等地。
性状:根皮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纵向皱纹及
横长皮孔;茎皮表面灰棕色,有细纵向条纹或皱纹,
皮孔原点状,色略浅,直径1-2.5mm。民间草医多
以具木质部的茎或根,横切成1~2.5cm长的小段
销售。
显微特征与刺五加相似,但韧皮纤维略少,少数
具较厚的横隔,厚达9弘m;淀粉有复粒。
2.3.3 变种狭叶藤五加A.1eucorrhizus(Oliv.)
Harmsvar.scaberulusHarm &Rehd.:根皮表面黄
褐色,有纵向皱纹,折断面无纤维性。
显微特征:根皮(厚O.5mm)横切面,木栓层内侧
有石细胞,单个或2~3个成群散在,石细胞多数呈方
形、长圆形、类圆形或类三角形,长径36--.,84/am,直
径20~40/am,壁厚3~20/am,孔沟及层纹明显,有单
纹孔,尚可见少数纤维长约100ttm,直径20/am,韧皮
薄壁组织内有簇晶,直径32-60/am。韧皮射线1~2
列,径向或切向长方形,射线内未见簇晶。韧皮部外侧
分泌道少,内侧分泌道椭圆形,长径2448/am,直径
16~20/am,周围有分泌细胞7~8个。
2.3.4 变种腋毛藤五加A.1eucorrhzus(Oliv.)
Harmsvar.axillaritomentosusH o:形状为根皮表
面棕褐色,有纵向沟纹,折断面纤维性。
显微特征:根皮(厚1mm)横切面,韧皮薄壁细胞
类圆形或类长方形,内含簇晶。尤以韧皮部外侧为多。
韧皮射线宽2~4列细胞,簇晶无或偶有。韧皮部分泌
道较少,长径44~60/am,直径12~28/am,有棕色内含
物,周围分泌细胞5~7个,韧皮部内侧有纤维,单个或
2~6个各成群散在,纤维长梭形,外壁平直或略波状
弯曲,长600~1040/am,直径32~56/am,层纹明显,
多数壁厚8~12/am,胞腔窄,少数薄厚。
2.3.5 白筋:根皮在梁代之前已与细柱五加根皮同
作五加皮用,目前我国华中及西南地区有时与五加
皮混合购销。除山东外,在细柱五加的产区和台湾均
有分布。性状为根皮厚0.5~1.5mm,外表面灰红棕
色,皮孔类圆形或略横向延长,内表面灰褐色。
显微特征:木栓形成层及栓内层细胞含细胞核,
韧皮射线宽1~4列细胞,树脂道切向45~250/am,径
向45~118/am,周围分泌细胞4~17个;老的根皮中
有韧皮纤维,草酸钙簇晶较少,直径i0~50btm。
2.3.6锈毛吴茱萸五加A.evodiaefoliusFranch.
var.ferrugineusW.W.Smith:性状为根皮表面棕
色或灰棕色,有纵向皱纹及细根痕,皮孔点状不明
显,折断面纤维状。气味弱。茎皮表面棕色或灰棕色,
粗糙,栓皮常剥落,皮孔点状或横向椭圆形,折断面
纤维状。
显微特征:根皮(厚2mm)横切面,木栓层为9~
10列棕色木栓细胞。韧皮薄壁细胞类圆形或略不规
则,内含簇晶较多,直径32~80/am,棱角钝或少数
锐。韧皮射线多弯曲,宽1~2列细胞。韧皮部分泌道
小,长椭圆形,长径20~30/am,直径向6~8肛m,周
围有分泌细胞4~5个。韧皮纤维单个或数十个成
束,断续相接几连成片,纤维宽梭或梭形,两端尖或
一端钝圆,或呈截形,长160~350/am,直径32~56
ttm,壁厚4~8/am,胞腔大,孔沟明显,有单纹孔。
2.3.7倒卵叶五加A.obovatusHoo:分布于陕西、
宁夏、甘肃等地。性状为根皮灰黄色,有纵向条纹及
圆点状皮孔,细根栓皮易剥落。茎皮棕褐色,表面粗
淡棕黄色,粗糙,栓皮常现裂纹或剥落痕。薄茎皮表
面残存刺细长,不弯。
显微特征:根皮(厚Imm)横切面,栓内层3-4
列切向延长的细胞,壁略厚。韧皮薄壁细胞内含簇
晶,直径20--.,40/am。韧皮射线宽2~3列细胞,含小
簇晶,直径12~16/am。分泌道长椭圆形,长径30--
110/am,直径12~24/am,内侧的较小,多呈类圆形,
周围有分泌细胞6--一7个,分泌道中常有红棕色内含
物,尤以内侧小分泌道为多,韧皮纤维单个或3至数
个成束,散在于韧皮部,纤维长棱形,顶端尖或少数
钝,长280~660/am,直径20~32pm,壁厚4~8/am,
孔沟明显。
2.3.8太白五加A.stenophyllusHarms:分布于陕
西。性状为茎皮表面棕色或棕褐色,有粗糙的断续沟
纹,皮孔原点状,色略浅。
显微特征:茎皮(厚2mm)横切面,木栓层发达,
由2--.5层切向延长的木栓细胞与8~10层类方形的
木栓细胞交互排列。栓内层4.-,7列切向延长细胞,
其内有厚角细胞群断续排列一行。韧皮薄壁组织中
有簇晶,直径20~60pm。韧皮射线宽2~4列,细胞
万方数据
中草菊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6期2008年6月·931·
径向延长,内含小簇晶。分泌道椭圆形,长径30~110
pm,直径22~58弘m,周围分泌细胞6~9个。
2.3.9蜀五加A.setchuenensisHarmexDiels:分
布于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四川、贵州。
显微特征与刺五加相似,惟韧皮射线细胞壁及
纤维无网纹,淀粉有复粒。
2.3.10无梗五加A.sessilifloru$(Rupr.&
Maxim.)Seem.:分布于东北三省及河北、山西。
显微特征与细柱五加区别点为:无纤维或有;射
线细胞具网状纹理;草酸钙簇晶直径50弘m以下。
2.3.11红毛五加:分布于青海、甘肃、宁夏、陕西、
湖北、河南。其变种毛梗红毛五加A.giraldiivar.
hispidusHoo,分布同正种,商品以变种为主。它们
的生药形态组织亦很相似,其茎皮密生黄棕色、红棕
色、棕黑色的皮刺,下向,细长针状,长3~7mm,基
部直径约0.5mm;节部有芽痕及叶柄痕;折断面纤
维性。
茎皮横切面:表皮细胞1层,外被角质层;皮刺
由纤维组成,纤维具1~3个横隔;下皮为6~10列细
胞,淡黄色或黄棕色,细胞类多角形,径向延长,壁木
化,具斜纹孔;木栓细胞3~6类组成木双层,厚壁者
1~5列,切向壁增厚,木化;皮层外侧为厚角组织,
内含黄绿色物;中部细胞较大,常破碎,含少数草酸
钙簇晶,内侧4~6列细胞排列紧密,分泌道较少,环
状排列;韧皮部外侧有纤维束,环状排列,其内侧细
胞常破碎而形成空洞。
2.4伪品——香加皮:性状呈卷筒状或槽状,长3~
10cm,直径1-2cm,厚约0.2~O.4cm。外表面灰
(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脱落;内表面淡
黄色或淡黄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
断,断面不整齐,黄白色。有浓厚的特异香气,味苦,
稍有麻舌感。
显微鉴别(粉末):草酸钙方晶少数,直径9~20
弘m。石细胞长方形或类多角形,直径24~70弘m,壁
厚,腔小,孔沟明显。乳汁管易见,含无色油滴状物。
本栓细胞棕黄色,多角形。淀粉粒甚多,单粒,复粒由
2~6分粒组成。
理化鉴别和定量测定同《中国药典))2005年版
一部香加皮项下,如4一甲基水杨醛薄层色谱和定量
测定。
另外可采用荧光鉴别法,取两种药材的水或乙
醇浸出液,在紫外光灯下观察。香加皮的浸出液显紫
色荧光,加稀盐酸,荧光不变;力Ⅱ氢氧化钠试液,产生
黄绿色荧光。而五加皮的浸出液无此反应。
3质量控制
3.1性状:以皮厚、整齐、淡黄棕色、气香、无木心者
为佳。
3.2定量测定:药品标准均以五加皮酚和五加皮酚
的总量控制质量,其实还可增加一些成分指标,如挥
发油和生物碱等的量。
4建议
4.1 植物基源种是否可考虑扩大(如近缘植物种代
用)和药用部位拓展(如连木心一起用或根茎、茎皮)
值得研究。
4.2鉴别项中应增加紫丁香苷和4一甲基水杨醛薄
层色谱,综合分析五加皮、香加皮和刺五加皮。理化
鉴别考虑用紫外光谱组峰、红外、高效液相和气相等
峰组组成指纹图谱,用指纹图谱鉴别真伪是中药现
代化的要求。
4.3考虑到根皮类药材的特殊性,在检查项中增加
酸不溶性灰分检查,以便控制泥砂;检查木心、茎皮
和根茎皮等杂质。
4.4考虑到有的剥皮采用蒸法,致使有效成分流
失,可考虑做浸出物定量测定、挥发油定量测定及有
效成分定量测定等。应尽快建立设置各种指标的五
加皮饮片质量标准。
《中草药》杂志参考文献撰写要求
#k2008年第1期开始本刊所刊用文章文后的参考文献使用原语种撰写,按照国家
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书写。具体参考文献书写示范例见本
刊2008年第39卷第1期上刊登的“《中草药》杂志2008年投稿须知”。
万方数据
五加皮的真伪优劣检定
作者: 叶荣飞, 李水福
作者单位: 叶荣飞(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泽国院区,浙江,台州,317523), 李水福(丽水市药品检验所
,浙江,丽水,323000)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8,39(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何晓丽.王德群.HE Xiao-li.WANG De-qun 中药五加皮药材辨析[期刊论文]-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27(3)
2. 潘莉.李水福 五加皮与香加皮的区别使用亟待重视[期刊论文]-中国药业2008,17(22)
3. 黄建平.胡恩 香加皮不能替代五加皮混用[期刊论文]-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
4. 王凤霞.王建升 五加皮与香加皮的正确区别与使用[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2009,28(1)
5. 徐天予 五加皮和香加皮不可混用[期刊论文]-中国药业2008,17(8)
6. 孙秀殿.孙庆君.卜东奎 刺五加的栽培利用[期刊论文]-特种经验动植物2000(3)
7. 赵学涛.单保恩.张静.ZHAO Xue-tao.SHAN Bao-en.ZHANG Jing 五加皮Age蛋白的药动学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7,38(3)
8. 谢斌 应高度重视五加皮和香加皮的区别[期刊论文]-中国药业2010,19(12)
9. 吴毅光.李应芬.解翠珠 五加皮和混淆品香加皮的鉴别[期刊论文]-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29(z1)
10. 张萍 香加皮不能当五加皮药用[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2001,26(5)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80604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