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dvances in studies on fingerprint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



全 文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
邵建强 3
(天津市药品检验所 ,天津  300070)
摘  要 :指纹图谱技术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技术和手段。近年来 ,国内许多学者对指纹图谱用于中药的质量控
制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中药指纹图谱近几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并对其今后的发
展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中药 ;指纹图谱 ;中药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R28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22670 (2009) 0620994205
Advances in studies on f ingerprint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SHAO Jian2qiang
( Tianjin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 Tianjin 300070 , China)
Key words :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MM) ; fingerp rint ; modernization of CMM
  指纹图谱技术自 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发展至今 ,已由最
初的研究阶段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 ,并从总体上对中药的质
量控制起到了推动作用。中药指纹图谱出于能够从整体上
来表征中药的内在特征 ,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控制天然
药物质量的有效手段 [1 ] ,为实现中药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利的
质量保证。
1  指纹图谱技术的发展
指纹图谱最初来源于法医学 ,依据每个人的指纹在微小
的细节构造上各有不同 ,可以鉴定不同个体的特征。此后随
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 DNA 指纹图谱 ,可进一步对人、
动物、植物的生命体等进行鉴别 [2 ] 。
国际上最早以立法形式规定指纹图谱可作为质控标准
的是欧共体草药制剂规范 (Quality of Herbal Remedies) ,提
出“如果草药含有几种药食同源植物或制剂 ,并且不可能测
定其中每一个活性成分的稳定性 ,那么药品的稳定性应由合
适的指纹图谱来决定”。英国草药典 (1996) 、印度草药典
(1998) 、加拿大药用及芳香植物学会、德国药用植物学会、
W HO 草药评价指南 ( 1996) 、美国草药典 ( 1999 ~ 2001 ,
Monographs)均接受色谱指纹图谱。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FDA)于 2000 年 8 月发布的“植
物药产品行业指南 (征求意见草案)”中 ,在“植物药的临床研
究申请”一节中提出“在植物药的初步临床研究阶段 ,基本上
不需要确定其有效成分或生物标识成分。用色谱指纹图谱来
确认及用质量来制定规格的方法是可以接受的”,并提出建立
批与批之间的指纹图谱的适当界限。在“对未上市的植物产
品的Ⅰ期和Ⅱ期临床研究申请”与“所有植物产品Ⅲ期临床研究
申请”两节中 ,对植物性原药材、植物原料药和植物药产品均
提出了“借助光谱和色谱的指纹图谱的化学鉴定”。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传统中药要进入国际医药市
场 ,就必须满足国际社会对于药品的基本要求 ,即“安全、有
效、可控、稳定”,也就是说要采用国际公认的控制中成药质
量的方法体系。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SFDA) 于 2000
年发布了“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 (暂行)”,首
次以中药指纹图谱作为中药质量标准的一个新概念列入了
药品管理法规。目前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正日益成为我国
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热点与焦点。
2  中药指纹图谱的分类
2. 1  按指纹图谱的测定对象分类
2. 1. 1  中药材 (原料药材)指纹图谱 :中药品种混杂 ,历史上
形成的同名异物的情况比较多见。同一物种由于产地环境
或季节气候的影响所含有的成分也往往相差很大 ,因而建立
中药材化学指纹图谱要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 ,制订较为宽松
合理的指纹图谱。
2. 1. 2  中药原料药 (包括饮片、配方颗粒)指纹图谱 :对中药
饮片指纹图谱的要求基本和中药材指纹图谱相同。对中药
配方颗粒 (包括标准提取物)指纹图谱的要求可以稍高一些。
应鼓励生产厂家采用标准提取工艺 ,严格控制操作参数 ,并
对原药材采取“混批勾兑”的作法 ,建立相对稳定的指纹图
谱。林文艳等 [3 ] 采用 RP2HPL C 法 ,建立市售的 11 批板蓝
根饮片的指纹图谱 ,发现其特征共有峰有 12 个。王丽莉
等 [4 ]建立了麻黄汤配方颗粒剂的 HPLC 指纹图谱 ,通过与
传统汤剂进行比较 ,为颗粒剂的可行性及合理性提供依据。
2. 1. 3  中药制剂指纹图谱 :中药制剂指纹图谱稳定性取决
于生产工艺全过程。将原药材投料改为提取物投料 ,严格控
制工艺流程等都是有效的方法。傅萍等 [5 ] 分别以 EL SD 和
UVD 为检测器 ,建立了注射用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及注射
·499·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6 期 2009 年 6 月
3 收稿日期 :2008212223                      
用血脉通的 HPLC 的指纹图谱。
2. 2  按指纹图谱的测定方法分类 :从方法学角度来说 ,中药
指纹图谱主要包括色谱法如薄层色谱 ( TLC) 、高效液相色谱
( HPLC) 、气相色谱 ( GC) 、高效毛细管电泳 (CE) 和高速逆流
色谱 ( HSCCC)等 ,其中 HPLC 为其主流方法 ;光谱法如红外
光谱 ( IR)和紫外2可见光谱 (U2Vis) 以及核磁共振谱 (NMR)
和色谱联用技术如液相色谱2质谱 (LC2MS) 和气相色谱2质
谱联用 ( GC2MS)等。色谱法和色谱2质谱联用技术是目前实
用性较强、研究较多的中药指纹图谱信息获取技术 ,利用色
谱指纹图谱技术 ,结合计算机智能信息处理 ,可以对中药进
行比较全面的质量评价 [6 ] 。
雷敬卫等 [7 ]建立了生熟地黄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 ,其方
法操作简便 ,是一种可以快速鉴别药材真伪及考察药材质量
的有效手段 ;石峰等 [8 ]对葛根药材及其提取物进行了 HPLC
指纹图谱研究 ;王文燕等 [9 ]建立了海南产降香药材挥发油的
气相色谱指纹图谱 ;郭涛等 [10 ]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建立
以 10 批当归道地药材 ,10 批川芎道地药材 ,10 批红花道地
药材 ,10 批心舒口服液为样品的指纹图谱并比较研究了制
剂与药材指纹图谱之间的相关性 ;顾铭等 [11 ] 采用高速逆流
色谱技术研究丹参的指纹图谱 , 此方法可以体现中药化学
成分浓度分布情况 ;张尊建等 [12 ] 应用 HPLC 法测定了穿心
莲药材的指纹图谱 ,标示了 9 个共有峰 ,并应用 HPLC2MS
联用技术对其中 7 个主要色谱峰进行了初步归属 ,且对不同
产地药材的色谱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度评价。
2. 3  按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不同进行分类
2. 3. 1  中药化学指纹图谱 :中药化学指纹图谱通过药材中
各色谱峰的峰面积或峰高比值来确定样品中化学成分的相
对量 ,并结合数理统计方法通过相似度的比较来评价中药材
或制剂质量的优劣。
多指标成分定量指纹图谱是在中药化学指纹图谱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 ,它兼具化学指纹图谱的整体定
性优势和指标成分的定量分析功能 ,综合表征了中药方剂的
整体定性质量特征和特异性成分的定量质量特征 ,尤其是对
于组成极其复杂的中药复方 ,或有效成分的指纹信息不突出
甚至缺失的情况下 ,多指标成分定量指纹图谱技术具有尤其
重要的意义 ,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化学指纹图谱定性
分析方法的不足 ,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
景 [13 ] 。果德安 [14 ]课题组在对丹参药材及其复方制剂的质控
研究中 ,首先建立了丹参色谱指纹图谱 ,并在指纹谱中指认
了 17 个酚酸类成分和 17 个丹参酮类成分 ,进一步对药材及
制剂进行了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 ,采用不同的色谱条件 ,定
量分析了 6 个酚酸类成分和 4 个丹参酮类成分 ,并将该方法
成功地用于控制丹参药材及其 4 种不同制剂的质量。
2. 3. 2  中药谱效关系指纹图谱 :中药谱效关系指纹图谱是
在中药化学指纹图谱、药效物质成分鉴定和中药药效活性测
定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现代化学与生物信息学研究的成果 ,
开展指纹图谱信息与药效活性信息的相关性研究 ,以实现中
药化学指纹图谱向中药药效组分指纹图谱的转化 ,从而建立
中药指纹图谱组效学研究体系。其核心任务是研究特征化
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相关的量效关系。中药谱效关系的研究
弥补了目前以化学指纹图谱控制中药质量时与药效脱钩的
不足 ,可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数据 [15 ] 。周
立艳等 [16 ]采用 HPLC 法建立了牡丹皮活血化瘀部位的药效
指纹图谱。
2. 3. 3  中药生物指纹图谱 :中药生物指纹图谱是利用基因组
学和蛋白组学技术研究药材基因型特征和中药作用于特定生
物细胞后引起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和作用机制 ,从分
子水平上揭示中药与生物细胞作用后的基因与蛋白表达特
征。主要包括中药基因组学指纹图谱、中药蛋白组学指纹图
谱和中药材 DNA 指纹图谱。此外 ,还包括反映药材内部组织
构造、细胞形状的中药显微图谱 ,即生物物理图谱[17 ] 。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 DNA 法 ( RA PD) 和多聚酶链反应
( PCR)测序技术 ( AP2PCR) ,从不同生物样品中人工合成
DNA 片段 ,而这种 DNA 片段的大小、数目因不同的生物而
异 ,故又称之为 DNA 指纹图谱。由于 DNA 分子标记直接
分析的是生物的基因型而非表现型 ,鉴别结果不受环境因
素、样品形态和材料来源的影响 ,因此可为中药鉴定提供更
加准确可靠的手段。陶钧等 [18 ]运用 RA PD 技术测定了天麻
的 DNA 指纹图谱 ,其研究成果为天麻基因组 DNA 的开发
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可应用于天麻种群的遗传分类。
中药基因组学指纹图谱和中药蛋白组学指纹图谱系指
用中药制剂作用于某种特定细胞或动物后 ,引起的基因和蛋
白的复杂的变化情况 ,这两种指纹图谱可称为生物活性指纹
图谱。王志安等 [19 ]运用 A FL P 分子标记技术建立了白术种
质的基因指纹图谱 ,为白术种质保存和育种提供了依据。
2. 3. 4  中药代谢指纹图谱 :众所周知 ,药物进入人体后会经
过一系列的生物转化过程 ,在体内真正起效的成分可能是原
型化合物也可能是其代谢产物。因此 ,中药代谢指纹图谱的
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代谢指纹图谱反映的是机体状况的
分子集合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其整体反应性特点与中医药
治疗疾病的观念相吻合。应用代谢指纹图谱寻找中药效应
成分的基本思路是运用 LC2MS、LC2NMR 等技术 ,比较药物
提取物化学指纹图谱与生物体液代谢指纹图谱 (如血液、尿
液等) ,发现代谢产物 (内源性和外源性)与原型成分 ,通过代
谢产物与原型成分组和量的经时变化 ,借助于化学计量学和
多元统计分析等手段 ,找出与疗效相关的生物标示物 (组) ,
鉴定其结构 ,找出其在中药提取物中的“关联”成分 (群) ,该
成分 (群)即为中药特定的效应成分 [20 ] 。
阮毅铭 [21 ]采用 HPLC2MS 对中药穿心莲的代谢产物进
行研究 ,从而制定与生物有效性相关联的穿心莲化学成分指
纹图谱。吴秀君等 [22 ]建立了中药注射剂脑血宁的 HPLC 指
纹图谱 ,通过鉴定给药后血清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对主要化
学成分的药物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其结果将有利于阐
明脑血宁注射液体内发挥疗效的真正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3  中药指纹图谱的构建
中药指纹图谱应具有特征性、重现性和可操作性。一个
·599·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6 期 2009 年 6 月
理想的指纹图谱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对药物物质基础的相对
显示 ,而应该将测定的参数通过一定的数据进行相关性比
较 ,并联系药物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整体过程的质量特性 ,
对中药进行整体、有效的控制 [23 ] 。
建立中药指纹图谱时主要应考虑 : (1) 如何体现中药材
或方剂中不同类药效成分群的特征 ; (2)当一种中药的品种、
药用部位、产地、采收期、产地加工及炮制方法相对不固定
时 ,如何用指纹图谱表征其质量 ; (3)如何实现用指纹图谱来
控制从药材到中间体 ,再到最终产品全过程中化学成分群的
变化 [2 ] 。
原料药材质量的提高和稳定是中药制剂指纹图谱能否
成功建立的首要关键 ,生产工艺的规范和优化是研究实施指
纹图谱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而指纹图谱试验的方法学严格验
证是图谱达到专属、稳定的保障 [24 ] ,
4  中药指纹图谱的评价
鉴于光谱或波谱所表达信息的复杂性和模糊性 ,其数据
的特征提取、相关性分析、可视化处理已成为中药指纹图谱
技术的关键和研究前沿。通常情况下 ,对中药指纹图谱信息
的处理均是为了能够判别样品与参照物指纹图谱的相似度。
4. 1  评价模式 :化学识别模式是中药指纹图谱评价的主要
模式 ,它是根据物质所含化学成分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分类或
描述 ,主要有主成分分析、简单分类计算法、非线性映照法、
聚类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识别系统等。聚类分析识别模式
和神经网络识别模式是较为常用的两种化学识别模式。
4. 1. 1  聚类分析识别模式 :聚类分析是用“相似度”来衡量
样品之间的亲疏程度 ,并以此来实现分类。王丽丽等 [25 ] 采
用裂解气相色谱2质谱法测定了 10 种不同产地的铁皮石斛 ,
并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法比较了这些铁皮石斛的指纹图谱 ;陈
彦等 [26 ]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一阶程序升温的方法测定了术
类 12 种药材的 Kovat s 保留指数及相应组分的相对量 ,按照
模糊聚类分析的数学方法划分了术类药材的种类。
4. 1. 2  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法可以获取反映中药
内在质量的宏观、综合和隐含的信息 ,并以模糊非线性观点
进行比较 ,评价中药内在质量的真实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它
在中药质量评价、产地、种属、真伪的识别方面应用广泛。张
勇等 [27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了 42 种来自吉林 3
个不同产地的淫羊藿样品的红外光谱 ,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所
建立的模型能够正确地对 42 个淫羊藿样品进行产地鉴别。
4. 1. 3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在尽可能保留原有信
息的基础上 ,对数据进行空间转换 ,将高维空间中的样本转
换到较低维的主成分空间中 ,找出能反映原始数据特征的主
成分 ,通过对各个变量在主成分上的载荷因子大小找出影响
结果的重要变量 ,进一步选择主要表征变量。朴香兰等 [28 ]
采用 GC2MS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来自中国与日本的 39 个
模式组当归药材的指纹图谱进行了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4. 2  评价方法 :相似度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Nei 系数法、距离
系数法、相关系数法、夹角余弦法和改进的 Nei 系数法等。
聂磊等 [29 ]把它们分为 3 种类型 :一是利用指纹图谱间的差
异性进行评价 ,如距离系数法 ;二是利用指纹图谱间的相似
性进行评价如夹角余弦法、相关系数法和 Nei 系数法 ;三是
在相似性的基础上引入差异性来评价 ,如改进的 Nei 系数
法。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如何针对实际问
题在实际应用中选用合适的相似度评价方法 ,使中药指纹图
谱的评价更加科学、客观、准确 ,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 ,
学者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程翼宇等 [30 ] 经过研究 ,结果表明
夹角余弦法适于分析评价不同批次间药品质量的稳定性。
聂磊等 [31 ]研究认为夹角余弦、相关系数和 Nei 系数适用于
中药品种的鉴定 ;对于组成中药用量的比例不变 ,但其总量
变化的情况下 ,距离系数和改进的 Nei 系数法能体现 ,故适
用于与总量有关的中药及中药材的质量分析。
4. 2. 1  距离系数法 :距离系数常用于描述样品间的亲疏程
度 ,系数越大 ,二者的差异也就越大。欧氏距离是距离测度
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欧氏距离在量上反映指纹图谱间的
距离和化学成分量的差异 ,侧重于特征变量值的大小亲疏程
度的相似性。
4. 2. 2  夹角余弦系数 :夹角余弦系数是指纹图谱特征变量
在变化模式上的相似性测度 ,值越小 ,相似性越大。它可以
提供样品真伪相似性的信息。王龙星等 [32 ] 利用向量夹角
法 ,对 11 个不同产地及炮制方法的吴茱萸样品的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 ,结果此法能较好地评价指纹图谱
间的相似性。
4. 2. 3  改进的 Nei 系数法 :改进的 Nei 系数法的灵敏度高
于距离系数和相似系数法。若两个指纹图谱完全没有共有
峰 ,则 N Ir 为 0 ,若两指纹图谱完全一致 ,则 N Ir 等于 1 ; NIr
数值一般介于 0~1 ;N Ir 数值的大小能够完全、定量地反映
出两个指纹图谱的相似程度。孟庆华等 [33 ]对文献中的数据
预处理 ,并用距离系数和相似度系数进行相似性判断 ,结果
与实际并不相符 ,而改进的 Nei 系数却能很好的反映实际情
况。
5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5. 1  药材的真伪鉴别 :通过建立药材指纹图谱 ,能有效全面
地对中药材的质量进行控制。色谱指纹图谱反映全貌的共
有峰模式 ,能有效地对不同产地、不同季节、不同采收期的药
材进行体现 ,从而能起到药材真伪甄别的作用。江蔚新
等 [34 ]采用 HPLC 法测定 10 批不同产地龙胆药材 ,制定了指
纹图谱 ;刘训红等 [35 ]采用 RP2HPLC 法测定了赤首乌、白首
乌、加工炮制品及其何首乌粉的指纹图谱 ,结果表明赤首乌
与白首乌的指纹图谱具有明显区别 ,可用于两种药材的鉴
别 ;闫永红等 [36 ]建立了野生及栽培甘草的 HPL C 指纹图谱 ,
利用 MS/ MS 技术推测化合物结构 ,结果表明 ,野生与栽培
甘草所含成分大部分相同 ,仅有少量区别。
5. 2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中成药在生产过程中 ,由于经
过提取、浓缩和精制的阶段 ,处方药材中的主要有效成分被
提取分离出来 ,但部分有效成分也会损失 ,如何减少有效成
分流失 ,提高产品质量 ,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指纹图谱技术
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699·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6 期 2009 年 6 月
5. 3  中药有效性评价 :随着色谱指纹图谱技术的广泛应用 ,
对中成药质量的控制也更加全面和有效。但指纹图谱的共
有峰是否为主要有效成分是控制产品质量的关键。由于指
纹图谱中成分较多 ,大部分研究均未能对各指纹峰进行一一
鉴定。因此 ,选择正确的有效成分作为指纹共有峰就显得尤
为重要 ,中药指纹图谱中的谱效关系研究也因此逐渐得到开
展。尹莲等 [37 ]采用指纹图谱结合药效实验 ,对加味四妙丸
有效部位群 GC 指纹图谱进行谱效关系及配伍变化研究 ,发
现指纹图谱谱效关系是表征复方整体成分/ 配伍/ 药效的相
关性的有效途径。
5. 4  中药的安全性评价 :药物的基本要求是安全。目前色
谱指纹图谱用于中药安全性评价主要在中药毒性成分检测
及定量方面。如采用 HPLC2MS 法在线快速监测中药中具
有肝毒性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20 ] 。
5. 5  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 :中药现代化一方面应通过现代
科技和管理对中药原药材的种植加工和生产流通以及临床
疗效评价等进行全面质量规范和科学指导 ;另一方面 ,应该
充分应用现代最新科技成果 ,大胆创新 ,从中药中提取精华 ,
研发安全有效的现代化药物。从中药新药研发出发 ,可在研
究的起始阶段 ,同时进行中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及化学成分
和药理作用、药效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不仅能够加速新药开发速度 ,且能够从一开始就站在
较高的起点上。
德国某公司研制的银杏提取物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在
建立银杏提取物 HPLC 指纹图谱的过程中 ,不仅说明了化
学成分群的特征 ,还确定了与疗效相关的黄酮类和内酯类成
分的比例以及有害成分白果酸的限量 ,达到了质量可控、疗
效明显的要求 [38 ] 。
6  结语
中药指纹图谱作为评价与控制中药质量与活性的有力
手段之一 ,已引起了许多科研单位及药品生产企业的高度重
视。有关中药指纹图谱的各类文献呈逐年递增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 ,就目前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而言 ,仍存
在着许多问题。近年来有关中药指纹图谱的论文多集中在
方法的建立上 ,而针对数据信息处理和图谱相似性评价的研
究相对较少。有关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与其药理药效相关
性研究尚存在较大的空白。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从最初指纹图
谱的建立到多维多息特征谱的应用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特别是指纹图谱评价的研究还很混乱 ,缺乏可靠、规范、统一
的评价方法 ,已成为中药指纹图谱推广应用的最大障碍。欲
提高中药指纹图谱的整体水平 ,还有待于在最大信息的量
化、色谱峰的归属、特征成分的系统量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细
致地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现代分析技术的不断提高 ,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也必将不断吸收许多新的技术手段与
实验方法 ,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 ,从单指标至综合多指标
方向发展 ,从而更好地对中药质量做全面整体的评价。
参考文献 :
[ 1 ]  周玉新1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技术 [ M]1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
社 , 20021
[ 2 ]  元英进 , 刘明言 , 董岸杰1 中药现代化生产关键技术 [ M ]1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21
[ 3 ]  林文艳 , 莫建霞 , 于荣敏 , 等1 板蓝根药材 HPL C 指纹图谱
研究 [J ]1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 2005 , 22 (5) : 37823801
[ 4 ]  王丽莉 , 刘晓秋 , 陈发奎1 麻黄汤配方颗粒剂与标准汤剂的
HPL C 指纹图谱研究 [J ]1 中成药 , 2006 , 28 (6) : 78527861
[ 5 ]  傅 萍 , 刘仲义1 指纹图谱测定注射用血塞通、血栓通注射
液及注射用血脉通的化学成分 [J ]1 华西药学杂志 , 2007 ,
22 (1) : 762781
[ 6 ]  韩晔华 , 霍飞凤 , 杨悠悠 , 等1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某些进
展与展望 [J ]1 色谱 , 2008 , 26 (2) : 14221521
[ 7 ]  雷敬卫 , 白 雁 , 贾 永1 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对熟地黄质量
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J ]1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08 , 23
(138) : 282301
[ 8 ]  石 峰 , 司成栋 , 陈  卫 , 等 1 葛根药材及其提取物的
HPL C 指纹图谱研究 [J ]1 中药材 , 2006 , 41 (11) : 42024231
[ 9 ]  王文燕 , 王 靖 , 张铁军1 降香挥发油的指纹图谱研究 [J ]1
中草药 , 2007 , 38 (1) : 662681
[ 10 ]  郭 涛 , 孙 沂 , 隋  因 , 等1 心舒口服液毛细管电泳指纹
图谱的研究 [J ]1 中草药 , 2006 , 37 (6) : 83928431
[ 11 ]  顾 铭 , 张贵峰 , 苏志国 , 等1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在丹参指
纹图谱中的应用 [J ]1 中国药品标准 , 2005 , 6 (6) : 72121
[ 12 ]  张尊建 , 董海鹃 , 余 静 , 等1 穿心莲药材的色谱指纹图谱
[J ]1 中国天然药物 , 2005 , 3 (6) : 37323761
[ 13 ]  王 勇 , 梁琼麟 , 胡 坪 , 等1 色谱及相关技术在中药质量
评价中的应用 [J ]1 色谱 , 2008 , 26 (2) : 13621411
[ 14 ]  刘荣霞 , 叶 敏 , 果德安1 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J ]1 中国天然药物 , 2006 , 4 (5) : 33223371
[ 15 ]  孙国祥 , 毕开顺1 中药指纹图谱学体系在中药创制中的作用
[J ]1 色谱 , 2008 , 26 (2) : 17221791
[ 16 ]  周立艳 , 梁生旺 , 王淑美 , 等1 牡丹皮高效液相色谱“药效指
纹图谱”研究 [J ]1 时珍国医国药 , 2008 , 19 (6) : 1337213391
[ 17 ]  杨雪梅1 浅淡几种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J ]1 中国药事 , 2007 , 21 (2) : 12121231
[ 18 ]  陶 钧 , 唐忠球 , 王 燕 , 等1 天麻 DNA 分子的克隆与鉴定
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J ]1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 5 (1) : 9821031
[ 19 ]  王志安 , 徐 行 , 沈晓霞 , 等1 白术种质 AFL P 指纹图谱分
析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J ]1 中药材 , 2008 , 31 (4) : 48324871
[ 20 ]  周建良 , 齐炼文 , 李 萍1 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控制中
的应用 [J ]1 色谱 , 2008 , 26 (2) : 15321591
[ 21 ]  阮毅铭1 穿心莲化学成份指纹图谱的生物模型表达 [J ]1 黑
龙江医药 , 2008 , 21 (5) : 332351
[ 22 ]  吴秀君 , 肇丽梅1 脑血宁注射液血清药物化学及药动学研究
[J ]1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 2008 , 19 (5) : 37623791
[ 23 ]  邵鹏柱 , 曹 辉1 中药分子鉴定 [ M ]1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
社 , 20041
[ 24 ]  谢培山1 中药制剂色谱指纹图谱 (图像) 鉴别 [J ]1 , 中成药 ,
2000 , 22 (6) : 39123941
[ 25 ]  王丽丽 , 王 聪 , 潘再法 , 等1 铁皮石斛的裂解气相色谱指
纹图谱及其系统聚类分析 [J ]1 色谱 , 2008 , 26 ( 5) : 6132
6171
[ 26 ]  陈 彦 , 叶崇义 , 刘舞霞 , 等 1 高分辨气相色谱—模糊聚类
分析法在术类药材分类中的应用 [J ]1 药学学报 , 1996 , 30
(3) : 23022341
[ 27 ]  张 勇 , 金向军 , 谢云飞 , 等1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淫羊藿
红外光谱的研究 [J ]1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08 , 28 ( 6) :
1251212541
[ 28 ]  朴香兰 , 洪承权 1 气质联用2模式识别方法对中国当归的质
量控制 [J ]1 中国中药杂志 , 2008 , 33 (16) : 2008220101
[ 29 ]  聂 磊 , 曹 进 , 罗国安 , 等1 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方
法的比较 [J ]1 中成药 , 2005 , 27 (3) : 24922521
[ 30 ]  程翼宇 , 陈闽军 , 吴永江1 化学指纹图谱的相似性测度及其
评价方法 [J ]1 化学学报 , 2002 , 60 (11) : 2017220211
[ 31 ]  刍 颖 , 刘丹霞1 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制剂研究中的应用
[J ]1 时珍国医国药 , 2007 , 18 (12) : 3129231311
[ 32 ]  王龙星 , 肖红斌 , 梁鑫淼 , 等1 一种评价中药色谱指纹谱相
似性的新方法 :向量夹角法 [J ]1 药学学报 , 2002 , 37 (9) :
71327171
·799·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6 期 2009 年 6 月
[ 33 ]  孟庆华 , 刘永锁 , 王健松 , 等1 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的新算
法及其应用 [J ]1 中成药 , 2003 , 25 (1) : 4281
[ 34 ]  江蔚新 , 钦 浩 , 何文顺 1 龙胆药材 HPLC 指纹图谱研究
[J ]1 中草药 , 2008 , 39 (10) : 1563215651
[ 35 ]  刘训红 , 王玉玺 , 陈 斌 , 等1 赤首乌和白首乌的 HPLC 指
纹图谱鉴定研究 [J ]1 中草药 , 2005 ,36 (11) : 1704217061 [ 36 ]  阎永红 , 段天璇 , 王文全 , 等1 野生及栽培干草 HPL C 指纹图谱 [J ]1 中国天然药物 , 2006 , 4 (2) : 11621201[ 37 ]  尹 莲 , 钱 俊1 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 GC 指纹图谱谱效关系及配伍变化研究 [J ]1 中成药 , 2007 , 29 (5) : 63426371[ 38 ]  Sticher O1 Quality of Gink go preparations [J ]1 Planta Med ,1993 , 59 : 22111
天然抗病毒药物的组合微生物转化
孙轶然 3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30)
摘  要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是现今药物开发的热点 ,也是难点。分析抗病毒药物研发的关键性困难和障碍 ,在生物
合成药物学、天然药物的生物转化学、药物设计学、免疫学、病毒学等学科知识基础上 ,借鉴组合化学、组合生物催
化、高通量筛选等当今较前沿的药物研发途径和技术 ,提出了“组合微生物转化”的研发理念和相应途径 ,以应用于
天然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药理毒理改造。
关键词 :抗病毒药物 ;组合微生物转化 ;天然药物 ;组合化学 ;组合生物催化 ;高通量筛选
中图分类号 :R28211 ; R9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22670 (2009) 0620998203
Combinatorial microbial transformation of natural antiviral drugs
SUN Yi2ran
( Tongji College of Pharmacy , Huazhong Univeris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Wuhan 430030 , China)
Key words : antiviral drugs ; combinatorial microbial t ransformation ; nat ural drugs ; combinatorial
chemist ry ; combinatorial biocatalyst ; high throughp ut screening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 ,药物研发水平不断提高 ,尤其
是针对病原微生物的化学药物的研发 ,通过几代科学工作者
的努力 ,获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但必须正视的是 ,对病毒
有强杀伤和根除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的化学药物仍难一见。
据不完全统计 ,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中有 60 %是由病毒
引起的 ,迄今世界发现的病毒有 3 000 多种 ,而其中乙肝病
毒和艾滋病病毒等这些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的病毒 ,急需找
到有效的治疗药物 [1 ] 。
抗病毒药物难于研制 ,概括起来有 4 个方面的原因 :
(1)病毒与宿主细胞共存密切 ,导致抗病毒药物的高效
性和低毒性难以兼顾。现今主流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于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等在胞浆中进行转录翻译有疗效 ,
而对于基因序列整合到宿主细胞的细胞核内的反转录病毒
难以起到作用 ; (2) 与生活史复杂、作用靶点繁多的细菌、真
菌等相比 ,病毒生活史过于简单 ,使得针对病毒的药物作用
靶点的设计研究虽然范围小、有针对性 ,但受到的局限很大 ;
(3)主流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属于代谢拮抗药物 ,抑病毒而
不杀病毒 ;另一方面病毒体积小、数量多 ,这都导致核苷类抗
病毒药物极易停药复发 ,难以根除病毒 ,消除疾病。(4) 病毒
的致病机制往往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 ,如乙肝病毒的主要病
因实际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肝脏的损伤 ,这使得抗病毒药
物难以标本兼治。
近年来 ,针对以上问题 ,一些从事抗病毒药物研究的学
者和科研机构将注意力放到以下几个方面 : (1) 对于病毒的
免疫治疗 ,可能解决病毒的清除不完全和复发的问题 ; (2)针
对病毒引发的自身免疫病的治疗与抗病毒药物联合用药 ,可
能找到有效的“鸡尾酒”疗法 ,全面对抗病毒感染 ; (3) 加强天
然药物活性物质抗病毒活性研究。有证据表明 [2 ] ,中药中的
活性物质如冬虫夏草多糖、香菇多糖等对于乙肝病毒 ,甚至
是艾滋病病毒感染 [3 ]及其自身免疫并发症有一定疗效。其
机制有可能是调节免疫功能 ,合理激活免疫杀伤功能 ,并抑
制自身免疫。
其中天然抗病毒活性物质的研究即符合我国天然药物
丰富的优势和我国国情 ,又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将重点
探讨其优势、劣势 ,以及研发的新方法。
1  天然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天然抗病毒药物往往不直接作用于病原微生物 ,而是调
节免疫功能。这一点对于药物作用靶点寻找困难的病毒来
说尤为重要。合理激活免疫杀伤功能的天然抗病毒药物 ,能
抑制自身免疫 ,即可以彻底根除病毒 ,又可治疗自身免疫并
·899·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6 期 2009 年 6 月
3 收稿日期 :2009201214                      
作者简介 :孙轶然 (1987 —) ,男 ,天津人 ,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的微生物转化。 Tel :15926393802  E2mail :bbip_c @yahoo. com.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