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isks of new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measures of innovative management mechanism

新药研发风险及创新管理机制的应对



全 文 :服务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可以扩展的 ,这反映了网格的动
态特性。网格服务是一种特殊的 Web 服务 ,它提供了定义
良好的接口集合 ,遵循特殊的、为支持网格而制定的规范。
网格服务通过定义接口来完成不同的功能 ,服务数据是关于
网格服务实例的信息 ,因此 ,网格服务可以简单地表示为“网
格服务 = 接口/ 行为 + 服务数据”。
在 O GSA 中 ,可以基于简单的、基本的服务 ,形成更复
杂、更高级和更抽象的服务。一个复杂的计算问题可能包括
网络、存储、数据查询和计算资源等各方面的服务 ,可以将这
些基本的服务组织起来 ,形成一个高级的抽象服务。
213  相关算法探讨 :本框架体系通过随机高级 Petri 网
(stochastic high2level Pet ri net , SHL PN)模型来解决服务发
现、动态服务创建以及服务生命周期管理等问题 ,从而实现
对用户的最优服务。SHL PN 是一种新型 Petri 网 ,它是图
形的、数学的模型和分析工具 ,适合于系统资源管理、任务调
度方案和性能模型的研究 ,已经广泛地应用在计算机科学、
通信网络和管理与控制等领域 [8 ] ,在 SHL PN 中 ,任务的到
达和接受服务由时间变迁来表示 ,和服务的速率与系统的状
态相关。任务进入缓冲队列和共享互斥区由瞬时变迁表示。
瞬时变迁比时间变迁有更高的实施优先级 ,缓冲队列由位置
来表示 ,缓冲队列的占有程度由位置的标识 (marking)表示 ,
允许变迁的实施条件用变迁的可实施谓词规定 ,当谓词条件
满足时 ,变迁才能实施。以下给出 SHL PN 模型相关假设及
其变迁和位置的含义描述 :
1)设需求端有 n类请求 ,任一类请求到达为泊松 ( Pois2
son)过程 ,第 i (1 ≤i ≤n) 类请求 ri 到达速率为λi 。i 类请求
可以进入 m 个队列中的任一个队列 q j (1 ≤j ≤m) ,队列 qj
的容量为 b j 。当接纳请求所有 m 个队列的容量都满时 ,请
求到达过程中断。
2)服务不同请求可有不同的服务时间 ,设共有 p 个服务
器 ,使用标识符 s j (1 ≤j ≤p)表示第 j 个服务器 ,服务速率为
v j 。服务速率是独立的指数分布。
3) dij表示调度的执行 ,调度由其联系的可实施谓词和可
实施概率表达 ; qij表示集中器管理的用户队列 ,容量为 bij 。
变迁的可实施谓词表达为 : 6m
p = 1
M ( qij ) > 6m
p = 1
b ij (1)
变迁 dij的可实施概率 p ij为 :
  p ij ( M) =
1
‖D ‖ j ∈D
0    otherw ise
(2)
其中 , D = p
M ( qip )
vip
= min ( M ( qi1 )
vil
,
M ( qi2 )
vi2
, ⋯,
M ( qim )
vim
)且 M ( qip ) < bip
 
(3)
3  结语
通过所构建的基于网格技术的 WEB GIS 的框架体系在
中药材空间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成功运用 ,彻底避免了由于传
统 GIS 局限性对本系统数据库所造成的功能限制 ,真正实现
了地理上分布的海量、异构中药材资源空间信息的互操作 ,
提高了本系统数据库的空间分析决策功能 ,从而为中药材资
源的产地适宜性分析以及引种、扩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
中药材资源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 1 ]  徐鸿华 , 刘军民1 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模 ( GPA)的实施
[J ]1 中药材 , 1999 , 21 (11) : 59425951
[ 2 ]  陈国盛1 有关中医药生存与发展的几个问题探讨 [J ]1 广州
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02 , 19 (4) : 32423251
[ 3 ]  胡振文1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 [ M ]1 第 1 版1 北京 :高
等教育出版社 , 20051
[ 4 ]  陈士林 , 魏淑秋 , 兰 进 , 等1 黄芩在中国适生地分析及其
数值区划研究 [J ]1 中草药 , 2007 , 38 (2) : 45224551
[ 5 ]  陈士林 , 索风梅 , 韩建萍 , 等1 中国药材生态适宜性分析及
生产区划 [J ]1 中草药 , 2007 , 38 (4) : 48124871
[ 6 ]  郭兰萍 , 黄璐琦 , 吕冬梅 , 等1 基于 3S 技术的中药道地药材
空间分析数据库的构建及应用 [J ]1 中国中药杂志 , 2007 ,
32 (17) : 1821218241
[ 7 ]  郎 博1 基于 O GSA 的网格服务研究 [J ]1 计算机技术与发
展 , 2006 , 16 (4) : 16121631
[ 8 ]  Lin C , Marinescll D C1 Stochastic high2level Pet ri net s and
applications [J ]1 I E E E T ransact Com put , 1988 , 37 ( 7 ) :
81628201
新药研发风险及创新管理机制的应对
李认书1 ,朱永宏2 ,孙  鹤1 ,2 3 3
(11 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天津  300072 ; 21 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402)
摘  要 :面对新药研发的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 ,新药研发行业的管理者积极探索创新管理体制 ,以提高新药研发
的收益。将项目管理体制引入新药研发管理 ,是近年来的管理创新。探讨了项目管理体制在应对新药研发面临的
挑战所具备的优势 ,提出了创新管理模式是提高新药研发能力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 :新药研发 ;风险 ;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 : F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22670 (2009) 0420660204
·066·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4 期 2009 年 4 月
3 收稿日期 :2008210224                      
作者简介 :李认书 (1973 —) ,女 ,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在读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药研发政策法规研究与新药研发管理。 
Tel : (022) 26736522  E2mail :shulaminv @163. com3 通讯作者 孙 鹤 Tel : (022) 26735089  E2mail :henrysunusa @gmail . com
Risks of ne w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measures of innovative management mechanism
L I Ren2shu1 , ZHU Yong2hong2 , SUN He1 ,2
(11 College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Tianjin University , Tianjin 300072 , China ;
21 Tianjin Tasly Group Co. , Ltd1 , Tianjin 300402 , China)
Key words : new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 ment ; risk ; p roject management
  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 ,已成为全球新药研发的显著特
点和需要应对的难题 ,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使药物研发投入
获得高收益 ,是制药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管理的创新可有
效提升药物研发部门的创新能力 ,随着项目管理理念和制度
的日渐成熟 ,项目管理亦开始为制药行业的管理者们所青
睐 ,并显示其管理上的高效。
1  新药研发面临的挑战
新药研发是指新药从实验室发现到上市应用的整个过
程 ,是一项综合利用各项科学和高新技术的系统工程 ,不仅
涉及计算机技术、现代合成技术、生物技术以及药物化学与
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药理学等多种学科领域 ,同时
也涉及伦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个社会科学领
域 ,是集多学科于一体的动态系统工程 ,具有高技术、多学
科、高投入、多风险、周期长等特点。
111  研发周期长 :新药研发进程呆依次分为 3 个阶段 ,药物
发现、药物研制和药物上市。药物发现开始于头脑中的创意
或新发现的化学物质 ,再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进行活性筛
选 ,然后对筛选出的活性结构进行再评价 ,或将其进行结构
修饰 ,以发现活性更强、毒性更低的药物。这些筛选出的药
物经过临床前研究后 ,如果疗效确切 ,安全性、稳定性好 ,则
进入人体实验研究阶段。临床研究、毒理研究以及临床前研
究的最终目的是向药品注册管理机构提交新药注册申请 ,这
个过程需要大量、反复沟通和意见反馈 ,符合相应的技术标
准后 ,方可获得药物上市许可 ,上市后仍需要按法规进行安
全性、有效性的大范围监督。
新药研制复杂性及市场准入标准的不断提高使得新药
研制的周期不断延长 , Tuft s 药物开发研究中心 (CSDD)通过
分析 1994 —1998 年批准的新药 ,结果显示 ,一个新药从实验
室到上市 ,平均需要 10~15 年的时间 ,其中临床研究 3~6
年 ,临床研究需要 6~7 年 ,FDA 审评需要 015~2 年。
112  新药研发的高成本 :新药研发科技含量高、涉及学科领
域多、研发阈值高 ,据 Tuft sCSDD2007 年的一项研究显示 ,
一个新药从实验室研究到成功上市 ,平均需要花费 13 亿美
元。据美国 PhRMA 数据统计 ,美国生物制药公司的研发投
入逐年增长 ,从 1980 年的 20 亿上升到 2007 年的 440 亿。
113  成功率极低 :虽然新药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
力、财力、创意 ,需要很长的周期 ,但却无法保证巨大的投入
一定能获得成功 ,实际上 ,进入实验室研究的化合物中 ,每
5 000~10 000个只有 5 个能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其中只有 1
个能最终获得 FDA 批准上市。而每 10 个获得批准上市的
药物中 ,只有 3 个新药的市场收益能收回研发成本。
新药研发的受挫发生于研发的各个阶段 ,2006 年辉瑞
公司宣布其耗资 8 亿美元调节胆固醇新药 torcet rapib 的研
发工作终止 ;美国人口委员会 2008 年 4 月宣布 ,抗艾滋病新
药 Carraguard 凝胶在志愿者中使用率过低 ,导致其疗效无
法显现而宣告新药研发失败。
而新药获准上市后并不意味着从此无忧 ,上市后的药品
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逐渐加
大 ,从而面临退市的可能。以 FDA 为例 ,1995 —2002 年共
计召回药品 2 729 个品种。2002 年导致药品召回的原因排
序为 :青霉素交叉污染、缺乏无菌保证、产品说明书有误或有
效期不正确、遗传能力减弱、溶解度差、稳定性数据不足以说
明有效期、产品标签贴错、没有遵从 GMP、国外产品及其他
原因。如辉瑞公司于 1998 年推出的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
Trovan (t rovafloxacin)在上市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就成为
美国处方量最多的十大名牌抗菌药之一 ,但随后却被发现有
严重的肝脏毒性 ,FDA 将其限用于威胁生命的感染 ,而欧洲
委员会 ( EC) 则正式撤消 Trovan 及其静脉注射剂的销售
许可。
由于新药研发投入高、成功率极低、周期长等特点 ,导致
了新药研发的风险和难度越来越大 ,1996 —2005 年全球上
市新药数量呈现下降趋势 (表 1) 。
表 1  1996 年 —2005 年全球上市新药数量
Table 1  Amount of worldwide new drug
on market from 1996 to 2005
年份 新药数量/ 个 年份 新药数量/ 个
1996 51 2001 43
1997 56 2002 38
1998 46 2003 34
1999 33 2004 23
2000 50 2005 30
2  项目管理提升新药研发力
面对新药研发的挑战 ,各制药公司和研究机构积极采用
各种应对措施 ,以提高新药研制的效率和效益。项目管理与
传统的部门管理相比 ,注重综合性管理、时效性管理 ,是一种
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 ,已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类、软件开发
类等项目中 [1 ] 。面对药物研发的高成本、高风险、周期长的
挑战 ,众多的药物研发者已经开始将项目管理的理念、方法、
工具用于药物研发管理 [2 ] 。
项目管理引入我国新药研发管理 ,起步较晚 ,至今尚未
被研发人员系统、成熟地运用。目前 ,一些优秀的药物研发
机构也尝试引入项目管理指导药物研发的实践 ,希望能够在
原有基础上提高研发管理的效率。如沈阳药科大学的黎敏
·166·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4 期 2009 年 4 月
等进行了项目管理中九大知识领域的时间、成本和风险管理
应用于新药研发全程等方面的研究 ,但这些研究多停留于初
步探索层面 ,在具体实践方面 ,尚欠成熟 [3 ] 。
211  科研项目管理体系
21111  以项目为核心的矩阵组织结构 :药物研发部门应建
立以项目为核心的矩阵式管理理念 (图 1) ,全力推进研发进
程 ,提高新产品研制成效。采用矩阵组织结构 ,职能部门领
导和项目组经理直接向研发部门领导汇报 ,项目成员在水平
方向上向项目经理汇报 ,在垂直方向上向职能领导汇报 (图
2) 。根据科研项目的研究领域 ,可将研究项目分组管理 ,分
设相应的项目组经理 [4 ] 。
在这种矩阵式结构中 ,正在研究中的每个新药或二次开
发的药物被称为“项目”,每个项目的计划、实施、评价由项目
团队的各学科成员完成 ,大多数项目涉及到的工作包括药理
学、毒理学研究 ,以及技术研究 (如合成、制剂) 、统计、药品注
册、项目计划、医学、市场营销。
21112  多项目管理、金字塔式分级管理 :根据新药研发项目 图 1  以项目为核心的矩阵式管理理念Fig. 1  Project2driven matrix management philosophy
图 2  研发部门矩阵组织结构
Fig. 2  Matrix organization in R &D group
的治疗领域 ,将项目分为不同的类型 ,分设不同的项目组经
理 ,实行多项目管理 :根据项目的战略重要性、项目对时间和
进度的要求、项目的创新性、项目的难度、项目参与的人员规
模和项目的风险等参数进行综合评定 ,将项目赋于不同的优
先权 ,分为 A、B、C、D、D、F 6 个级别 ;项目的优先权不同 ,获
取资源的优先权不同 ,A 级项目在获取优势资源方面 ,具有
最优先权 ,以保障科研战略和科研计划的有效实施 (图 3) 。
多项目管理可带来多种益处 ,如可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
利用 ;能更有效地发挥项目经理的经验与才干 ;有使优先权
高的项目更快地交付成果 ;提高沟通效率、减少冲突等 [5 ] 。
21113  培育项目经理人、创建多级人才激励机制 :在研发部
门内开展项目管理培训 ,提高科研人员的管理知识和技能 ,
培育科研人员的项目管理意识和文化 ,建立一支懂专业、会
图 3  项目分级管理
Fig. 3  Grading of projects
管理的项目经理人队伍 ,使其在新药研发工作中发挥积极的
作用 ,表现在工作效率的提高、协作意识的增强、资源使用率
的提高、信息流的通畅、冲突的减少等。
·266·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4 期 2009 年 4 月
为提高对科研人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强化内部的人才
竞争机制 ,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提升科研人员
整体的创新能力 ,促进创新成果产出 ,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
才、培养人才、使用创新人才机制 ,将任职资格分为初级、中
级、高级等多种职级。晋级评估的关键是衡量科研人员的科
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科研成果与创新成果。晋升依据与项目
目标的完成质量和进度紧密相连 ,在保证项目高度完成的同
时 ,有效激励人才能力的释放、团体整体能力的提高。
212  科研项目管理工具的运用 :建立项目管理标准化工具
与方法 ,使立项申请书、项目计划书、项目任务书、项目进度
报告、项目评估报告等标准化模板 ,从项目的立项阶段、实施
阶段到收尾阶段 ,实现全程的标准化项目管理 [6 ] 。
为提高工作效率、有效传递科学管理项目信息 ,可使用
适当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使项目管理的工作流程实现信息
化 ,系统功能模块包括项目计划、工作分解、制定工作计划、
时间管理、费用管理、风险监控、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流程
的自动化 ,既可提高工作效率 ,又能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与
沟通 ,是实施项目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 [7 ] 。
3  结语
新药研发的高投入、高风险与长周期是全球新药研发机
构需要共同应对的严峻挑战 ,将项目管理体系引入新药研发
的管理 ,是解决这些难题的积极尝试 ,并显示出了一定优势。
项目管理中成本管理、风险管理、进度管理等管理职能的实
施 ,能有效控制成本、降低风险、增加效率 ,适用于药物研发的
科学、高效管理。相信 ,随着项目管理在新药研发管理中运用
的日渐成熟 ,新药研发效率与效益势必会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
[ 1 ]  柯丽芳 , 邓学芬 , 田兵权1 浅谈新药研发项目的风险及其应
对策略 [J ]1 消费导刊 , 2008 (3) : 761
[ 2 ]  施海燕1 制药企业新药研发能力整合战略 [J ]1 新西部 , 2008
(2) : 13021321
[ 3 ]  邢 花 , 李 野 , 王 鑫 , 等1 新药研发项目成本管理面临
的问题及对策 [J ]1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 2008 (1) : 12021221
[ 4 ]  欧阳欢1 科研机构技术开发项目的管理探讨 [J ]1 科技管理
研究 , 2003 (6) : 202211
[ 5 ]  马雪青1 制药企业创新药物研发的风险管理 [J ]1 会计之友 ,
2005 (6) : 372381
[ 6 ]  于 海 , 黄泰康 , 吴春福1 新药开发过程中的项目管理 [J ]1
科技视野 , 2004 (12) : 122131
[ 7 ]  白思俊1 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论
证标准 [ M]1 北京 : 机构工业出版社 , 20071
微透析技术在药动学和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曹  岗1 ,邵玉蓝1 ,张  云1 3 ,蔡宝昌1 ,2 3
(11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 21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省中药炮制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49)
摘  要 :微透析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 ,应用领域广泛 ,对其研究已渐成显学。该技术是药物代谢和药动学研究的
重要工具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概述微透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并重点介绍了其在药物
代谢和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微透析 ;药动学 ;代谢
中图分类号 :R2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22670 (2009) 0420663204
Application of microdialysis in pharmacokinetics and metabolites studies
CAO Gang1 , SHAO Yu2lan1 , ZHAN G Yun1 , CA I Bao2chang1 ,2
(11 College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angzhou 310053 , China ;
21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Processing ,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Nanjing 210049 , China)
Key words : microdialysis ; p harmacokinetics ; metabolites
  微透析 ( microdialysis) 是一种在体取样技术 ( i n vivo
sampling technique) ,是在线透析技术的一个分支。“微透
析”一词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 ,1958 年 Kalant 首次用
于描述一种同时透析和提取血液中的极性类固醇的方法。
后来微透析技术发展为一种新型的生物采样技术 ,最初主要
用于研究脑内神经递质的释放 ,是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化学的
重要研究工具之一 ,它可提供递质释放、摄取和代谢的必要
信息。在麻醉或清醒的生物体上使用 ,特别适合于深部组织
和重要器官的活体生化研究。近年来 ,由于微透析技术及其
应用研究发展迅速 ,这项技术在国内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
视。目前微透析技术在中药以及针灸研究领域同样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
·366·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4 期 2009 年 4 月
3 收稿日期 :2008210209                      
作者简介 :曹 岗 ,男 ,在读研究生 ,专业方向中药制剂。 Tel :15868486269  E2mail :caogang33 @163. com3 通讯作者 蔡宝昌 Tel : (025) 51995100  E2mail :bccai @hot mail . com
张 云 Tel : (0571) 87195888  E2mail :zhangyun16 @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