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丹参中总酚酸测定的前处理方法研究



全 文 :·1182·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8期2008年8月
表l不同牛膝炮制品中多糖的测定结果(一=6)
Table1 DeterminationofpoIysacchoride
IndifferentprocessingsofRadix
AchyranthisBidentatae(矗一6)
炮制品 多糖/% 0 炮制品 多糖/%
生牛膝
盐制品
6.05
8.20
酒制品
牛膝炭
9.06
4.88
3讨论
苯酚一硫酸法较为稳定,而且不同的多糖和单糖
显色反应后显示不同的最大吸收峰,是较为理想的
多糖测定方法[5]。本研究利用苯酚一硫酸法对牛膝不
同炮制品中多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比较
可靠。
本研究通过测定牛膝不同炮制品中的多糖,发
观炮制后牛膝中多糖发生变化,酒制牛膝及盐制牛
膝中多糖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牛膝炭中多糖下
降,这可能是由于高温使部分糖类成分炭化损失所
致。而酒炒后的牛膝中多糖有明显升高,这可能是酒
炒后使牛膝中糖类有效成分溶解度增加。牛膝多糖
是牛膝中主要化学成分,而药理活性必定与化学成
分相联系,故不同炮制品中多糖的量不同,必定引起
药理活性的不同。故有生牛膝侧重于活血通经、利水
通淋,酒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的力量增强,
盐牛膝增强了入肾的力量,引药入肾,长于通淋,而
牛膝炭主要是止血作用。
参考文献:
E13阎家麒,王九一.牛膝多糖工艺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1995,26(11):481—482.
E23刘颖华,何开泽,张军峰,等.川牛膝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单糖
组成EJ-I.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9(2):141—145.
[33方积年,张志花,刘柏年.牛膝多糖的化学研究[J].药学学
报,1990.25(7):526—529.
[4]齐慧玲,魏绍云,王继伦,等.Sevag法去除白及多糖中蛋白的
研究[J].天津化工,2000(3):20.
[5]钟方晓,任海华,李岩.多糖含量测定方法比较口].时珍国
医国药,2007,18(8):1916-1917.
丹参中总酚酸测定的前处理方法研究
魏惠珍1,张洁1,饶毅”,吴有根1,方海红1,陈银芳1,朱圣生1
(1.江西中医学院,江西南昌 330004,2.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06)
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茎,其有效成分包括水溶性成分和
脂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是以丹参酮为代表的醌类
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水溶性成分总称为总
酚酸,主要有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1]。总酚酸
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抗脂质过氧化和溶纤的作
用,是治疗心绞痛、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
病的有效成分,其中丹酚酸B的量最高,而且是主
要的活性成分。丹参总酚酸的前处理方法多采用酸
提或提取完后调pH值至2左右[2~8],提取效率低。
因此本实验对丹参中总酚酸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改
进,并同时采用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总
酚酸进行了测定。
1仪器与材料
日本岛津UV2550紫外分光光度计;Waters
2695高效液相谱仪,Empower色谱工作站;日本岛
津LClOAtvp高效液相色谱仪。
原儿茶醛、丹酚酸B、丹参素钠对照品均购于中
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乙腈为色谱纯,其余试剂均
为分析纯,去离子水。丹参药材产自山东,经笔者鉴
定为丹参S.miltiorrhizaBunge的干燥根茎。
2方法与结果
2.1总酚酸的比色法测定:取样品溶液0.2mL于
10mL量瓶中,分别加入5%NaNOz0.5mL、10%
Al(N03)。0.5mL、4%NaOH溶液4mL,用水补足
至刻度,立即进行紫外扫描。以缺NaOH溶液的样
品溶液作参比,置1cm的吸收池中,在500nm处测
定吸光度,以丹酚酸B计,按线性回归方程计算。
2.2总酚酸的HPLC法测定
2.2.1色谱条件:色谱柱为伊利特ODS:;流动相:
乙腈一0.1%磷酸,梯度洗脱(O~15rain,5%乙腈;
16-30rain,25%乙腈);检测波长281nm;进样量:
10弘L。
2.2.2测定:配制适宜质量浓度的各对照品溶液,
收稿日期:2008—02—25
作者简介:魏惠珍(1965一),女,江西南昌人,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
Tel:(0791)7119625E—mail:weihuizhen101@126.corn
*通讯作者饶毅Tel:(0791)7119609E~mail:raoyi99@126.COrn
万方数据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8期2008年8月·1183·
采用外标两点法分别测定丹酚酸B、原儿茶醛和丹
参素(以丹参素钠计)的量,以3种成分的量之和作
为总酚酸的量。
2.3丹参中总酚酸的测定:取丹参药材,粉碎至40
目细粉,取1.0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
加入提取溶剂100mL,称定质量,超声处理1h后,
取出,放冷,再称定质量,用原溶剂补足减失的质量,
摇匀,滤过。取续滤液稀释至适宜质量浓度,分别采
用HPLC法和比色法测定。
2.4溶剂的pH值对提取率影响的考察:分别用
水、2%盐酸水溶液、盐酸一甲醇(2:75)溶液及75%
甲醇溶液进行提取,结果见图1、2。可见丹参总酚酸
在不同的提取溶液中的提取率为75%甲醇>水>
盐酸一甲醇(2:75)溶液>2%盐酸水溶液,且将提取
液分别调pH值至酸性后,丹参总酚酸类成分的提
取率均大幅下降,故提取溶剂应为中性溶剂。
≤8
需6
鬟·
霎z
躅0
pH值
图1 比色法测得的不同pH值对丹参总酚酸
提取率的影响
Fig.1EffectsofvariouspHvaluesOiltotalphenolic
pH但
图2 HPLC法测得的不同pH值对丹参总酚酸
提取率的影响
Fig.2EffectsofvariouspHvaluesontotalphenolic

acidyieldsofS.miltiorrhizabyHPLC
2.5 提取方式的考察:分别用甲醇及水作提取溶
剂,回流1h或超声1h,结果见表1。可见甲醇超声
时丹参总酚酸在比色法和HPLC法中测得的提取
率均最高,且超声方法简单、易行,故采用甲醇超声
提取最佳。
2.6提取溶剂的考察:用不同体积分数的甲醇提取
4份,分别计算总酚酸,确定甲醇的体积分数,结果
见表2。可见比色法和HPLC法测得75%甲醇超声
时总酚酸的量最高,提取效果最好。
裹1 不同提取方式对丹参中的总酚酸测定的影响
Table1 Effectsofdifferentextractionmethods
ontotalphenolicacidinS.miltiorrhiza
HPLC
提取方法总酚(U酸V:%丐五磊i石—鬲i矗ili冗綦i_丽
/% /% /% /%
水回流 7.27 2.14 5.06 0.14 7.34
水超声 6.57 0.59 5.09 0.00 5.68
甲醇回流 7.12 0.83 6.32 0.00 7.15
甲醇超声 7.34 0.59 6.87 0.00 7.46
表2不同体积分数甲醇对提取的丹参中总酚酸的影响
Table2 EffectsofdifferentextractedOncentratiOⅡ
MeOHontotalphenolicacidfrom
S.miltiorrhiza
甲醇体积 总酚酸/%——
分数,%cuV,丹麓钠丹篱B原絮醛呀
lOO 7.17 0.56 6.Z6 0.00 6.82
75 7.53 0.54 6.96 0.00 7.50
50 7.60 0.51 6.58 0.00 7.09
25 6.73 0.73 5.83 0.00 6.56
2.7提取时间的考察:用75%甲醇超声20、30、40、
60min,结果见表3。可见超声30rain提取率最高。
由上可知,丹参总酚酸的最佳提取条件:取丹参
粉末O.1g,加入75%甲醇溶液100mL超声30rnin,
放冷后,滤过,定容到100mL,即得。
表3不同超声时间提取对丹参中总酚酸测定的影响
Table3 Effectsofdifferentextractiontimesontotal
phenolicac dfromS.miltl口rrhiza
舻帅总曼篓%面磊而磊可瓦赢/ (uv)丹参索钠丹酚酸B原儿茶醛总酚酸
/oA /% /% /%
Z0
30
40
60
0.48
0.52
0.49
0.65
6.78
6.92
6.88
6.70
O.OO
0.00
0.00
O.00
7.26
7.44
7.37
7.35
3讨论
丹参总酚酸测定的经典方法以原儿茶醛为对照
品比色法测定凹],但丹参中原儿茶醛的的量较低,以
其作为对照品不能有效反映样品质量。本实验中采
用了含有较多且不稳定的丹酚酸B作为对照品,可
以清晰反映出总酚酸的变化。同时采用HPLC法测
定丹酚酸B、原儿茶醛、丹参素钠,与比色法同时进
行比较,可以避免比色法中造成测定不准的因素,较
好地确定总酚酸的量。
比色法中空白多为加入显色剂不加样品的溶液,
但许多样品溶液中含紫外吸收的成分,因此空白不能
(下转第1253页)
万方数据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8期2008年8月·1253·
(8.32%)、北京2号(7.10%),质量分数较低的有
9302(4.87%)、狮子头(4.11%)、金状元
(2.48%):85—5(1.58%),最高质量分数与最低质
量分数之间有约8倍的差异。这提示即使同在道地
产区,不同品种仍然可能造成地黄质量的较大差异。
地黄不同品种间多糖质量分数与梓醇质量分数之间
并无对应规律。如同为梓醇质量分数较高的品种,北
京1号(梓醇质量分数3.9%)的多糖质量分数很
高,而9302(梓醇质量分数4.3%)所含多糖的质
量分数却较低。但已知具有亲缘关系的金状元和
85—5(金状元为85—5的父本)的多糖质量分数非常
相近,这与其梓醇量也非常相近的结果是一致的。从
多糖的质量分数上来看,北京1号和85—5表现出比
较明显的不同特性,可以作为品种选育的依据之一。
地黄多糖作为地黄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化学
性质比较稳定,理论上是较为理想的地黄质量控制
指标。但由于多糖的提取和测定方法误差较大,所以
长期以来很少被用于地黄的质量控制中。本实验采
用80%乙醇除杂,超声水提获取地黄多糖,然后用
苯酚一硫酸比色法测定其质量分数,与提取粗多糖的
质量分数测定方法相比,方法简便可行,准确度有所
提高。但相对于其他的质量控制方法(如HPLC
等),多糖提取和质量分数测定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
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Es].一部.2005.
[23边宝林,王宏洁,王宏生.地黄及其炮制品中总糖及几种主
要糖的含量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8):469—
471.
[3]崔瑛.地黄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0.
2(3):186-188.
[4]王敏,刘红彦,黄璐琦,等.道地产区地黄不同品种含梓
醇量的比较[J].中草药,2002,37(3):444—446.
[5]田春莲,廖博儒,陈建华,等.湖北地黄多糖超声波提取工
艺条件及含量测定研究E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
37—39.
[6]李红霞,许闶.怀地黄多糖的含量测定口].河南科学,
2002,20(2)l144—146.
[7]张留记,屠万倩.怀地黄品种比较和质量研究口].河南农业
科学,2007.3:101—102.
(上接第1183页)
排除样品带来的干扰。本实验中样品溶液在加入最后
一种显色剂NaOH溶液时显色,故以样品溶液缺
NaOH显色的溶液为空白溶液,不仅扣除了样品的干
扰,而且最大限度地排除了显色剂带来的干扰。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酸性溶剂应有利于总酚酸
的提取。由本实验所测的数据来看,提取溶液的pH
值为酸性时,测得丹参总酚酸的量由中性时的6%下
降至2%左右,可能与其离子相互作用有关。丹参总
酚酸通用的方法是在提取时用酸提或是提取完后调
pH值至2左右,其总酚酸的量一般都在2%~3%,
与本实验加酸处理的结果相近。文献报道丹参中丹
酚酸B的量一般都在5%左右[10 。本实验测得的总酚
酸在7%左右,HPLC法与比色法测得的结果一致,
故该实验方法可靠,结果可信。
本实验采用甲醇和水分别超声和回流提取,其
中甲醇对丹酚酸B的提取率较高,虽然回流对丹参
素钠的提取率高,但丹酚酸B不稳定不宜用回流,甲
醇超声时丹参总酚酸在比色法和HPLC法中测得的
提取率均最高,且超声方法简单、易行,综合评价甲
醇超声提取最佳。
本实验对丹参药材中总酚酸的前处理方法进行
了探讨,结果令人满意。从而为提高丹参总酚酸提取
率,减少样品前处理时间,降低实验成本提供了可行
性方法。
参考文献:
[1]凌海燕,鲁学照.丹参水溶性成分的研究概况[J].天然产物
研究与开发,1997,11(1)l75·81.
[z]刘军凯,安莲英,顾娟.正交设计考察丹参总酚酸水提取工
艺[J].中成药,2007,29(1):143—144.
[3]王文祥,周巧霞.比色法测定丹参及提取物水溶性总酚的改
进[J].中草药,2001,32(8):71I~712.
[4]李广胜,王光新.丹参口服液中总酚酸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8):683—684.
Is]顾洪安,余琛.HPLC法测定丹参中丹酚酸B的含量[J].药
学服务与研究,2002,2l302—304.
[6]李静,何丽,宋万志.丹参中水溶性酚酸类成分的薄层扫
描测定法[J].药学学报,1993,28(7):543—547.
[7]徐宝才,丁胃霖.苦养黄酮的测定方法[J].无锡轻工大学学
报,2003,22(2):98—101.
[8]倪学斌,苏静.丹参地上部分有效成分的初步分析[J].中
国药学杂志.1995.30(6):336—338.
[9]李朝霞,王地.丹参水溶性成分的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
2004,23(3):176~178.
[10]王风美,李磊.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的提取及其HPLC法测
定[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B(12):62~64.
万方数据
丹参中总酚酸测定的前处理方法研究
作者: 魏惠珍, 张洁, 饶毅, 吴有根, 方海红, 陈银芳, 朱圣生
作者单位: 魏惠珍,张洁,吴有根,方海红,陈银芳,朱圣生(江西中医学院,江西南昌,330004), 饶毅(中
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06)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8,39(8)
被引用次数: 1次

参考文献(10条)
1.凌海燕;鲁学照 丹参水溶性成分的研究概况 1997(01)
2.刘军凯;安莲英;顾娟 正交设计考察丹参总酚酸水提取工艺[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7(01)
3.王文祥;周巧霞 比色法测定丹参及提取物水溶性总酚的改进[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1(08)
4.李广胜;王光新 丹参口服液中总酚酸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 2001(08)
5.顾洪安;余琛 HPLC法测定丹参中丹酚酸B的含量[期刊论文]-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2(z1)
6.李静;何丽;宋万志 丹参中水溶性酚酸类成分的薄层扫描测定法 1993(07)
7.徐宝才;丁霄霖 苦养黄酮的测定方法[期刊论文]-无锡轻工大学学报 2003(02)
8.倪学斌;苏静 丹参地上部分有效成分的初步分析 1995(06)
9.李朝霞;王地 丹参水溶性成分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北京中医 2004(03)
10.王凤美;李磊 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的提取及其HPLC法测定[期刊论文]-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4(12)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 孙国祥.孙金山.赵新.SUN Guo-xiang.SUN Jin-shan.ZHAO Xin 丹参水溶性成分HPLC数字化指纹图谱研究[期刊
论文]-中南药学2008,6(3)
2. 王博.伏劲松.蔡光华.杨梅.王晓玲.WANG Bo.FU Jin-song.CAI Guang-hua.YAN Mei.WANG Xiao-ling 香柏总酚
酸的含量测定[期刊论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4)
3. 李朝霞.王地 丹参水溶性成分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北京中医2004,23(3)
4. 陈贤春.吴清.李冀湘.CHEN Xian-chun.WU Qing.Li Ji-xiang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丹参总酚酸的工艺研究[期刊论
文]-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2)
5. 刘峰群.曹红.靳守东.金城.崔燕 比色法测定消癌平注射液中总酚酸的含量[期刊论文]-华西药学杂志
2003,18(3)
6. 刘少华.金郁.周大勇.任玲玲.金高娃.梁鑫淼.Liu Shaohua.Jin Yu.Zhou Dayong.Ren Lingling.Jin Gaowa.
Liang Xinmiao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用于丹参药材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研究[期刊论文]-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
代化2007,9(6)
7. 唐旭利.刘静.李国强.钟惠民.TANG Xu-li.LIU Jing.LI Guo-qiang.ZHONG Hui-min 丹参药材水溶性成分HPLC化
学指纹图谱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2008,30(3)
8. 吕志刚.徐列明 丹参酚酸B的药理研究概况[期刊论文]-医学研究杂志2008,37(8)
9. 刘洋.石任兵.刘斌.宋文婷.LIU Yang.SHI Ren-bing.LIU Bin.SONG Wen-ting 丹参药材化学成分HPLC指纹图谱
研究[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3)

引证文献(1条)
1.王小平.刘峰.韩翠.张勤 丹参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期刊论文]-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0(2)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80802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