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Ophiopogon japonicus saponin enteric microsphere in rats

液质联用研究麦冬皂苷肠溶微球在大鼠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全 文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5期2005年5月·683·
强度,但其对于滴丸中的药物无抑晶作用,且成型性
差,药物在PEG中的溶解度也较在Poloxamer中
差,需加无水乙醇助溶。根据预实验的结果,将主药
质量分数控制在25%以下,并以PEG6000和
Poloxamer188的混合辅料作为固体分散体的载体。
星点设计一效应面优化法是适宜进行非线性拟
合的优化法,通常在最佳条件附近,指标与影响因素
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此时不宜用线性方程进行拟
合,应选用二次多项式或更高次的多项式进行拟合,
以得到最佳的模型拟合度。本实验中三次多项式模
型的拟合相关系数最高达0.998,模型可信度非常
高,通过预测分析也证实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极
佳的预测性。曾采用该优化法对聚乳酸微球的制备
工艺进行了优化[4巧],将该法用于中药制剂尚是首
次,本实验结果表明,星点设计一效应面优化法可以
较好地推广应用到中药的制剂处方与制备工艺优化
中来。
References:
[1]YuLC,GuCH.Advancesinpharmacologicaleffectsof
silymarin口].ChinHospPharm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1,2l(8):493—494.
E2]DengL,ZhouH,JiangXT.Preparationandevaluationof
silybininsoliddispersionsinvitro[J].AcadJSecondMil
MedUniv(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0):961—964.
[3]Wu,ChuiGH.Centralcompositedesign—responsesurface
methodologyanditsuseinpharmacy[J].ForeignMedSci
Sect:Pharm(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2,27(5):292—298.
[43WuW,ChuiGH,LuB.Optimizationofmultipleevariables:
applicationofcentralcompositedesigna doveralldesirability
[J].ChinPharm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8):530—532.
[5]LuB,WuW.Optimizationofpreparationofdexamethasone
acetate—loadedpoly(d,l-lactide)microspheresbycentral
compositedesign口].ActaPharmSin(药学学报),1999,34
(5):387—391.
液质联用研究麦冬皂苷肠溶微球在大鼠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沈 岚1,徐德生1,冯 怡1,姜玲海1,刘玉敏2,赖奕坚2
(1.上海中医药大学药剂教研室,上海201203;2.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上海200030)
摘要:目的研究单次ig麦冬皂苷肠溶微球在大鼠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以期提供最为直接的制剂质量评价。
方法建立HPLC.MS分析方法,以固相萃取技术(SPE)进行血样处理,测定单次ig麦冬皂苷肠溶微球(被测制
剂)及混悬剂(参比制剂)后不同时间血浆中薯蓣皂苷元的质量浓度,绘制药一时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
利用度。结果C⋯为(637.81士17.23)ng/mL,tmax为(4.04-0.o)h,AUC¨2为7840. 1_--4-412.03。结论麦冬皂
苷肠溶微球与普通混悬剂在ig单次给药后,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性质颇为相似,其药动学参数数据也较为
一致,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1.10±3.44)%。
关键词:麦冬皂苷肠溶微球;相对生物利用度;HPLC—MS;固相萃取
中图分类号:R283.6;R28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5)05—0683—04
Relativebioavailabilityof h opogonjaponicussaponinentericm rosphereinrats
SHENLanl,XUDe—shen91,FENGYil,JIANGLing—hall,LIUYU—min2,LAIYi—jian2
(1.ShanghaiUniversityofTr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anghai201203,China;2.CenterofAnalysisand
Measurement,ShanghaiJiaoTo University,Shanghai20003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 udytherelativebioavailabilityfterigratswithOphiopogonjapo icus
saponinentericmicrosphereinsingle—doseSOa togivedirectlypreparationqualityevaluation.Methods
EstablishingtheanalysismethodfHPLC—MSandealingwiththebloodsamplebysolidphase
extraction.Determiningthdiosge inconcentrationinplasmaafterigOphiopogonjaponicassaponin
entericmicrosphereandthsuspensionasc mparisonin i gle—dose,andcalculating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andrelativebioavailability.ResultsC。。;,t。。。,andAUCo-72were(637.81±17.23)ng/mL,
(4.0土0.0)h,and7 840.01±412.03,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chara teristicsofabsorption,
distribution,andelimi ationreresembledinratsbetweentwopreparationsby gin ingle—dose.The
pharmacokineticparametersareal oidentical.TherelativebioavailabilityiS(91.10±3.44)%.
收穰日期:2004—09—28
作者简介:沈岚(1975一),女,上海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药活性成分新剂型技术研究。
Tel:(021)51322211E—mail:alansusu@sina.corn
万方数据
·684·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5期2005年5月
Keywords:Ophiopogonja nicussaponinentericmicrosphere;relativebioava lability;HPLC—MS;
solidphaseextraction
前期研究已证实口服麦冬抗心肌缺血的有效组
分之一为麦冬总皂苷,其经肠内菌代谢后的吸收入
血成分之一为薯蓣皂苷元,且尿中无原形药存在;并
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了麦冬皂苷肠溶微球[1],显
著降低了皂苷成分的胃黏膜刺激性。本实验以代谢
产物薯蓣皂苷元为指标,建立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
HPLC—MS分析方法,对麦冬皂苷肠溶微球与参比
制剂混悬剂进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以期为麦冬
皂苷肠溶微球提供最为直接的质量评价,并提供一
种切实可行的麦冬皂苷体内代谢产物的检测手段。
1仪器、试药与动物
Agilent1100型HPLC—MSD(安捷伦科技公
司);TGL一16G高速台式离心机(上海医用仪器
厂);Xw一80A涡旋混合器(上海医科大学仪器
厂);TG一332A型微量天平(上海精密学仪器有限
公司)。
薯蓣皂苷元对照品(Sigma公司,质量分数
98.0%);麦冬皂苷肠溶微球(自制);麦冬皂苷混悬
液(曙光医院制剂);固相萃取小柱(StrataC。。一E,50
扯m70A,500mg/6mL,美国)。乙醚、甲醇(AR
级),生理盐水(医用),高效液相用乙腈、甲醇均为色
谱纯,水为双蒸水。
SD大鼠,雄性,180~220g(中国科学院上海动
物中心,合格证号:中科动管字005号)。
2方法与结果
2.1血样处理方法的考察
2.1.1 固相萃取法:于空白血浆中加入10.13肛g/
mL薯蓣皂苷元对照品溶液10肛L混匀后,加入甲
醇4mL,混匀,35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
上样于已活化完毕的固相萃取小柱中,用80%甲醇
淋洗后,以乙醚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后用适量甲
醇溶解残渣,滤过,精密吸取适量滤液,进行HPLC
分析,计算提取率,结果见表1。
表1 固相萃取法与液一液萃取法结果比较(聘一3)
Table1 Resultcomparisonof olidphaseextraction
andliquid—liquidextraction白一3)
2.1.2液一液萃取法:于空白血浆中加入适量薯蓣
皂苷元对照品溶液混匀后,分别加入水饱和正丁醇、
乙醚各萃取3次,分别合并有机层,水浴蒸干,用甲
醇溶解残渣,滤过,精密吸取适量滤液,进行HPLC
分析,计算提取率,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固相萃取
法优于液一液萃取法。
2.1.3淋洗、洗脱溶剂和色谱柱的选择:取固相萃
取新柱、旧柱(使用过1次,清洗后备用)各8支,活
化后分别上样,然后分别用水,20%、40%、60%、
80%、100%甲醇,乙醚,二氯甲烷8mL洗脱,收集
各自的洗脱液,挥干,用适量甲醇溶解残渣,滤过,精
密吸取适量滤液,进行HPLC分析,计算提取率,结
果见表2。结果表明,对反相固相萃取小柱来说,在
使用水,20%、40%、60%、80%甲醇洗脱时,均无薯
蓣皂苷元被洗脱,但有不同程度的杂质清洗出柱;而
使用二氯甲烷、100%甲醇、乙醚时薯蓣皂苷元均有
不同程度的洗脱,其中以乙醚洗脱最为完全。因此,
宜选用80%甲醇作为淋洗液洗去大量杂质,而以乙
醚为洗脱剂洗脱出所需成分。在新柱与旧柱比较时,
旧柱萃取回收率明显低于新柱,可能由于血样处理量
较大,影响小柱使用寿命,因此旧柱不宜重复使用。
2.1.4洗脱剂量的考察:分别对洗脱剂乙醚的用量
进行考察,结果见表3。表明采用5mL乙醚用量较
为适宜。
表2萃取回收率结果(0A,n一3)
Table2 Resultsofextractingrecovery(%,n一3)
柱 水z0,6_醇40%_醇60%_醇80%_醇二氯_烷100%_酵 乙醚
旧柱0 0 o o o 14.15±3.2761.6317.1988.87:t:6.81
新柱0 0 0 0 0 80.5410.9890.49J-4.20l03.02土2.44
表3乙醚用量的考察(一一3)
Table3 Investigationofdifferenta therdoses(一一3)
乙醚用量/mL 提取率/%
92.71土7.27
99.70土6.83
98.52土3.70
2.1.5血样处理方法:精密吸取血浆,按1:4比例
加入甲醇,混匀,35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
上样于已用甲醇、水活化完毕的固相萃取小柱中,用
80%甲醇5mL淋洗完毕后,1500r/min离心10
min,再用乙醚5mL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后
用适量甲醇溶解,滤过。取滤液进行HPLC—MS测
定,计算血样中薯蓣皂苷元的质量分数。
2.2 HPLC—MS分析方法的建立
2.2.1HPLC—MS条件:色谱柱:AllteehP atinum
万方数据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5期2005年5月·685·
C18100A柱(250mmx4.6mm,5扯m);流动相:乙
腈一醋酸水溶液(74:26,pH3.54);体积流量:1.00
mL/min;电喷雾电离源(ESI),选择性监测质荷比
为m/z415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峰;电喷雾电压:70
V;毛细管电压:3000V;干燥气(N:)体积流量:10
L/min;干燥气温度:350oC;色谱图见图1。
0 5 10 15
t/min
*一薯蓣皂苷元
*一diosgenin
图1薯蓣皂苷元对照品(A)、空白血浆(B)和
血样样品(C)的HPLC—MS色谱图
Fig.1HPLC—MSchromatogramsfdiosgenin
referencesubstance(A),blankplasm
(B),andbloodsample(C)
2.2.2标准曲线的建立:精密称取薯蓣皂苷元对照
品10.02mg置10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加至
刻度,即得1.002mg/mL对照品溶液。用甲醇逐级
稀释成一系列质量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取空白血浆
分别加入上述系列对照品溶液,按“血样处理方法”
处理,进样,HPLC—MS测定。以峰面积(A)对质量
浓度(y)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y=0.02999+
0.0002585A,r一0.9994,线性范围为0.05~4.0
/-tg/mL,最低定量限为0.05ttg/mL。
2.2.3萃取回收率:于空白血浆中加入适量薯蓣皂
苷元对照品溶液形成高、中、低3个质量浓度的样
品,按“血样处理方法”处理,进行HPLC—MS分析;
另用甲醇配制相应质量浓度的薯蓣皂苷元对照品溶
液,不经萃取直接以相同量进样进行HPCL—MS分
析。将两组峰面积进行比较,计算薯蓣皂苷元的萃取
回收率。见表4。
2.2.4方法回收率:于空白血浆中加入适量薯蓣皂
苷元对照品溶液,形成高、中、低3个质量浓度的样
品,按“血样处理方法”处理,进行HPLC—MS分析,
计算薯蓣皂苷元的方法回收率。见表4。
2.2.5精密度试验:于空白血浆中加入适量薯蓣皂
苷元对照品溶液,形成高、中、低3个质量浓度的样
品,各质量浓度日内重复测定5次,并连续测定5d,
计算薯蓣皂苷元日内、日间精密度。见表4。
表4薯蓣皂苷元萃取回收率、方法回收率、精
密度试验结果(一一5)
Table4 Resultsofextractionandmethodrecoveries
andtheirp ecision(辟一5)
2.3相对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2.3。l麦冬皂苷肠溶微球的制备:称取一定量丙稀
酸树脂Ⅱ为囊材,用95%乙醇溶解并制成2%丙烯
酸树脂Ⅱ乙醇溶液。将麦冬总皂苷溶解于囊材溶液
中,麦冬总皂苷和囊材按1:4比例配成待喷液,加
入增塑剂蓖麻油适量,充分搅拌均匀,再加入抗黏剂
微粉硅胶适量,搅拌均匀后,进行喷雾干燥。工艺条
件为进风温度90℃,加料速度10mL/min,雾化器
转速50r/rain。
2.3.2试验方案:取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于笼中饲
养3d,待其充分适应本室环境后,禁食12h。微球
组ig给予微球9.61g/kg(相当于给予麦冬总皂苷
600mg/kg),混悬剂组给予等量麦冬总皂苷的混悬
剂,分别于给药后0.5、1、2、3、4、6、8、10、12、24、36、
48、72h腹主动脉取血。全血4500r/min离心10
min,吸取血浆按“血样处理方法”处理后,进行
HPLC—MS分析,评价制剂质量。结果见表5。
2.3.3数据处理:C⋯、£。。均采用实测值。用梯形法
计算AUC¨。由药一时曲线末端相血药浓度的对数对
时间t回归,求算消除速率常数k。。C。。为最末取血点
血药浓度。相对生物利用度(F)按下式计算,结果见
表6。结果表明,麦冬皂苷肠溶微球与普通混悬剂在
ig单次给药后,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性质颇
为相似,其药动学参数数据也较为一致,F为
一。一一协
;|一巧
一。一
A
一一m
B
一一∞
c

万方数据
·686·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5期2005年5月
(91.10±3.44)%。
F—AUC。一,(被测制剂)/AUc。(标准参比制剂)×100%
表5大鼠ig不同麦冬皂苷制剂的药时过程(聆一3)
Table5 Drugconcentration—timec urseofdifferent
O.japonicassaponinpreparationsafter
igadministrationtorats
时间/h
血药浓度/(ng·mL_1)
混悬剂 微球
表6大鼠ig不同麦冬皂苷制剂的药动学参数比较(拜一3)
Table6 Comparisonofpharmacokineticparameters
ofdifferentO.japonicassaponinprepara—
tionsafterigadministrationtorats(n一3)
参数 混悬剂 微球
k。
Ct。/(ng·mL一1)
AUCo一72
C。。/(ng·mL一1)
tmax/h
Ff%
0.0110士0.0039 0.0146-k0.0035
60.54士10.87 55.30±6.53
8606.11土594.517 840.01土412.03
598.60土6.92 637.81士17.23
4.0±0.0 4.0±0.0
91.10±3.44
3讨论与小结
3.1 固相萃取法与传统的液一液萃取法相比,有效
地克服了乳化现象造成的样品丢失,保证了样品中
超微量药的有效回收,且操作简便,节省溶剂,回收
效。近年来,固相萃取法与TLC、GC—MS、HPLC—
MS、CE等技术在鉴定药、毒物方面的联合应用,更
是大大降低了检出限,并使自动化、大批量的快速测
定成为可能。本实验采用反相C,。固相萃取小柱对血
样进行处理后进行HPLC—MS分析,有效地除去了
血浆中的杂质成分,降低了MS检测器被污染的可
能性,满足了代谢产物薯蓣皂苷元的体内监测的需
要。固相萃取法比液相萃取法更体现了“去粗存精”
的原则,在生物样品的预处理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具
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2本实验首次建立了麦冬皂苷代谢产物薯蓣皂
苷元HPLC—MS分析方法,高、中、低浓度的平均方
法回收率分别为(104.63±3.67)%、(94.38±
3.06)%、(93.24±9.20)%,平均萃取回收率均大于
65%,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符合分析的要
求,且方法专属性较好,为麦冬皂苷代谢产物的体内
监测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
3.3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表明,两制剂ig单
次给药后,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性质颇为相
似,其药动学参数数据也较为一致,F为(91.10±
3.44)%。用SPSS统计软件程序对两制剂进行生物
等效性的统计分析,即对两制剂各时间点血药浓度、
C⋯进行方差分析和双单侧检验。从各时问点血药
浓度比较、微球与参比制剂混悬剂两种制剂间差异
无显著性;从c⋯比较,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初步表明将麦冬总皂苷制成肠溶微球,不但可显著
降低胃黏膜刺激性,提高冠心病患者顺应性,而且与
混悬剂等效,有望成为一种新的中药微球制剂供治
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应用。
Reference:
EliFengY,ShenL,XuDS,eta1.Researchonthedrugcontent
andcontainratioofophiopogonsapo inentericmicrosphere
率高,有利于样品的浓集和纯化,对特征样品尤为有 I-J]·ChinTraditPatMed(中成药),2004,26(8):611—613·
秘零秘零零秘祭苕均爵零零零秘琴祭祭祭苔啦孓牙嗡搴零秘密琴祭g的器g沁莽苍黜雾琴祭g啦莽茸譬零茸黜零甥乳琴迎潞牙弛孓牙迎皋牙
· 项目转让 ·
复方灯盏花胶囊
新药类别:
处方组成:
功能主治:
项目特点:
研究进度:
中药新药六类
由灯盏细辛、丹参等药味组成
活血化瘀,益气通脉。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或有气短乏力等。
复方灯盏花胶囊是根据祖国医学有关脑络痹阻型中风的中医理论,由中医专家临床实践并经现代药理学筛选
而得的临床经验方。工艺稳定,服用剂量小,质量可控。
现已完成注册临床补充试验研究,待批临床。
联系电话:022—2748107127382519联系人:孙女士
万方数据
液质联用研究麦冬皂苷肠溶微球在大鼠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

作者: 沈岚, 徐德生, 冯怡, 姜玲海, 刘玉敏, 赖奕坚, SHEN Lan, XU De-sheng, FENG
Yi, JIANG Ling-hai, LIU Yu-min, LAI Yi-jian
作者单位: 沈岚,徐德生,冯怡,姜玲海,SHEN Lan,XU De-sheng,FENG Yi,JIANG Ling-hai(上海中医药大
学,药剂教研室,上海,201203), 刘玉敏,赖奕坚,LIU Yu-min,LAI Yi-jian(上海交通大学
,分析测试中心,上海,200030)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5,36(5)
被引用次数: 7次

参考文献(1条)
1.Feng Y;ShenL;Xu D S Research on the drug content and contain ratio of ophiopogon saponin enteric
microsphere[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4(08)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沈岚.冯怡.徐德生.林晓.SHEN Lan.FENG Yi.XU De-sheng.LIN Xiao 麦冬皂苷研究Ⅶ·麦冬皂苷肠溶微球的释
放度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2006,28(2)
2. 沈岚.冯怡.徐德生.刘玉敏.赖奕坚.SHEN Lan.FENG Yi.XU De-sheng.LIU Yu-min.LAI Yi-jian HPLC-MS监测麦
冬皂苷代谢产物薯蓣皂苷元体内过程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2006,28(8)
3. 卢克刚.张红霞.赵云龙.LU Kegang.ZHANG Hongxia.ZHAO Yunlong 川麦冬中麦冬皂苷D对照品的制备[期刊论文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0)
4. 黄晓刚.邹萍.胡晓斌.黄静.HUANG Xiao-gang.ZOU Ping.HU Xiao-bin.HUANG Jing 绵麦冬的化学成分研究[期刊
论文]-华西药学杂志2006,21(6)
5. 谢明华.蔡鑫君.陈稀烦 超声提取麦冬总黄酮的工艺研究[期刊论文]-海峡药学2008,20(11)
6. 李惠霞.陈斌.陈创然 制剂中麦冬不同提取工艺的探讨[期刊论文]-中草药1999(3)
7. 胡蓉婉.沈岚.冯怡.徐德生.林晓.洪燕龙 甘草剂量变化对芍药甘草复方移行入血成分的药动学影响[会议论文]-
2010
8. 277 无患子果皮中皂苷的抗皮真菌活性[期刊论文]-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2,24(5)
9. 冯怡 麦冬皂苷肠溶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研究[会议论文]-2004
10. 杨玉明 当归水煎液对酮康唑人体内药动学的影响[学位论文]2011

引证文献(7条)
1.麦冬皂苷肠溶微球体外释药影响因素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9(11)
2.冯怡.徐德生.张宁.沈岚.林晓.王优杰.刘怡 中药提取物表面物理改性技术探索[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7(5)
3.冯怡.徐德生.张宁.沈岚.林晓.王优杰.刘怡 中药提取物表面物理改性技术探索[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7(5)
4.徐德生.冯怡.张宁.沈岚.林晓.刘怡 中药提取物物理性质评价与改性技术研究的探索[期刊论文]-世界科学技术-
中医药现代化 2006(3)
5.耿魁魁.段贤春.夏伦祝 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安徽医药 2010(5)
6.许玲玲.安睿.王新宏 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6(2)
7.姚珏成 抗栓素粉针剂的制备及其在小鼠体内分布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50502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