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革菊ChineseTraditionalandHerlmlDrags第37卷第3期2006年3月·321·
·中药现代化论坛·
我国中药产业现状与中药创新体系构建策略
曲凤宏,黄泰康
(沈阳药科大学现代社会药学研究中心,辽宁沈阳 110016)
摘要:以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为基础,讨论、分析我国中药产业的现状,并且为构建我国中药产业创新体系提出
策略。我国中药产业创新体系还存在资源不足、主体不明、目标不确切、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人才培养不受重视等问
题,必须实施策略加紧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必须尽早建立起中药产业创新体系,在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和
创新机构等方面继续努力。
关生词:中药产业}创新体系f构建策略
中圈分类号:R28 文棘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6)030321— 4
Currentsituationandconstructivetacticsforinnovationsystem
ofChinesemateriamedicaindustry
QUFeng—hong.HUANGTaikang
(ModernPharmaceuticalResearchCenterofShenyangPharmaceuticalUniversity.Shenyang110016,China)
Abstract:Todiscussthecurrentsi uationofChinesemateriamedicaindustryandputforwardtactics
fortheconstructionofinnovationsystembasedonthetheoryofnationalinnovationalsystem.Nowthere
areseveralproblemsintheinnovationsystemofChinesemateriamedicaindustry,suchasthelaekofre—
source,theambiguitybe weenthesubjectandobject,achievmentsinsci ntificresearchbeinghardly
transformedtopro ucts,andtheignoranceoftrainingpersonnel,etc.Theseproblemsshouldbesolvedby
takingmeasuresSOastoestablishtheinnovationsystemofChinesemateriamedicaindustryassoonaspos—
sibleandmakegreateffortsonthesubject,theplatform,thequalifiedpersonnelresource,andtheinstitu—
tionoftheinnovationsystem.
Keywords:Chinesemateriam dicaindustry;innovationsystem;constructivetactics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几千年来,在防病治病
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药产业
通过持续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
成为我国医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较强发展优势
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但从总体上看,我国
中药还存在着质量标准体系不够完善,质量检测方
法及控制技术比较落后;中药生产工艺及制剂技术
水平较低;中药研究开发技术平台不完善,创新能力
较弱;中药企业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市场竞争力不
强,缺乏国际竞争力等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中,中药
研究开发技术平台不完善、创新能力比较弱,是~个
关键问题。因此,对于我国中药产业来说当务之急就
是要建立起一个中药产业的创新体系,用创新提升
中药产业的不断发展,以此完成中药现代化、标准
化、国际化,提升我国中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1创新与产业创新体系的概念简述
创新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
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活动,也是知识的
创造、转换和应用的过程。
产业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在产业层次上的
延伸,其基本构成、职能、运行机制等都与国家创新
体系保持一致,同时又围绕该产业的特性,依据该产
业的发展状况而具有其独特性。国家创新体系是指
一个国家内各有关部门和机构间互相作用而形成的
推动创新的网络,是由经济和科技的组织机构组成
的创新推动网络o]。
借鉴国家创新体系,可以把政府、中药制药企
业、中医药高等学校和中医药的科研机构及相关中
撵霎品羿:蓄簧芸b‰o一).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压药产业国家创新体系及医药产业区域比较研究。T。l:(olo)82636582
E—mail;qufh@acca21org.ca
万方数据
中革芮ChineseTraditionalndHerbalDrugs第37卷第3期2006年3月
介机构纳入我国中药产业的创新体系,通过体系中
各个部门的共同作用,加速启发、引进、改造与传播
中药研究与开发的新技术、新知识。
2我国中药产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药产业创新中的主要部分是政府、
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国
中药创新体系有了较大的发展,使中药进一步发挥
了其在医疗保健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中药创新基地的建设发展迅速;第二,中
药制药企业的规模与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国内
已经出现了像天津天士力、北京同仁堂等大型中药
制药企业;第三,有关中药的研究方兴未艾,投入的
资金和产出成果明显增加;第四,高等中医药专业院
校及中药相关专业的建设成绩显著,在3所独立建
制的药科大学的基础上还有中医药大学和中医学院
23所口],培养层次逐渐提高,拥有博士、硕士和学士
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并且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第
五,有关中药的研究、开发及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成
蓬勃发展的趋势;第六,政府部门对中药产业的支持
力不断加强,推进中药的现代化、标准化和国际化进
程,我国中药创新体系初见端倪。
尽管取得了以上这些可喜的发展,但是我国中
药创新体系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不
同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中药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2.1 中药创新资源不足、协作欠佳:作为完整的中
药创新体系,应该包括我国大、中型的中药制药企
业,政府,中药高新技术企业,中药科研机构,中医药
高等院校等。但是由于我国中药管理体制和创新机
制等方面的原因,政府成为了中药创新体系中的主
体,即使是近年来,政府对中药创新的重视程度已经
逐渐提高,在中药知识产权、中药资源等方面加强保
护,但是我国在中药创新的资金投人、人力资源、信
息资源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重复和分散
问题,创新资源不足。同时,各组成部分之间在创新
活动中的联系和合作又缺少有效的沟通、协作,这样
大大影响了创新体系的整体运行效率。
2.2 中药创新主体不明确:在我国的中药创新体系
中,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扮演着创新主体的
角色,成为我国中药创新的重要力量,它不仅仅是创新
政策的制定者,而且直接介人到新药的研发中去。
在整个中药创新体系中,我国中药制药企业没
有发挥应有的主体地位,这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问
题。第一,机制问题。对于整个中药产业,技术创新
(主要为产品创新,还包括工艺创新)无疑是至关重
要的。但是,一直以来,我国中药产业的技术创新是
以中医药研究所和中医药高等院校为主体的,企业
的力量发挥很小,主要是研究机构出成果,企业购买
的状况,虽然在近期有所改观,但是还没有根本性的
突破。第二,企业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风脸承担能力
的问题。我国中药制药企业,大多规模偏小,技术能
力偏弱,效益不是很好,即使是在中药制药企业,其
自有的研究组织(机构)和人员缺乏,企业自主创新
能力弱,无法像国外大型制药公司那样将大量资金
投入到产品的研发上,只是从科研院所或者高校直
接购买科研成果,进行一些后期的加工而已。
在这种创新主体不明确的创新体系中,最终导致
了我国中药创新与市场严重脱节,产业化程度偏低,
产品的高科技含量不足。但是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后,我国中药企业受到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中药制
药企业在产业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转变刻不容缓。
2.3 中药知识创新战略的目标不清晰:尽管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在其制定的《中医药基础研究发
展提纲(试行)》(19992015年)、《中医』瞄床研究发
展纲要(试行)》(1999—2015年)、《中药现代化发展
纲要))(2002—2010年)等研究规划中对中药知识创
新,中药现代化、标准经等提出了较为详细的发展目
标,但这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属于验证、整理性的研
究内容,创新目标如何体现我国中药发展战略的要
求,还有待进一步明确。而且,现行的科技项目招标、
评审制度决定了项目指南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创新战
略目标和资金投入的分散局面。同时,我国中药创新
受传统理论、观念的约束比较明显,与新兴学科的结
合不够紧密,这也是导致中药领域高水平成果比较
少的原因之一。
2.4 中药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由于科研管理机制
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中药创新体系中,科研机构和高
等院校成为研究的主体,而这些机构中科研人员的
市场观念比较淡薄,在研究工作中存在忽视市场要
求、基础与应用脱节等问题,造成一些科技成果往往
被柬之高阁或难以转化。同时,由于科研成果需要大
量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并存在一定的风险,研究机
构本身又无法很好地解决。而当科研成果难于商品
化的时候,就使得企业生产缺乏进行工艺、产品创新
的技术源泉。
此外,我国中药制药企业对国内科学技术知识
的有效需求不足,对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前期投
入积极性不够,也是造成重要科技成果转化率比较
低的一个原因。
万方数据
中革焉ChineseTradi60nala dHerbalDrugs第37卷第3期2006年3月·323·
2.5中药创新人力资源不足:创新人才是指具有较
强创造能力和习惯于创造性思维的人才,他们是创
新体系中最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但是由于目前我
国对中药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不足,在现行的人才
培养模式中,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等诸多环节,都存在不利于培养刨新人才的因
素。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知识
结构单一,创新性思维比较缺乏的问题。此外,中药
制药企业中现有的创新人才在知识结构、创新能力
上还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3我国中药创新体系的构建策略
如何合理有效地构建中药产业创新体系是解决
上述问题的关键,在此笔者提出几点策略性建议。
3.1实现创新主体向中药企业的转移是构建我国
中药创新体系的关键:我国中药产业创新体系必须
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集成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制
药企业等多方面的力量,通过整体布局、资源重组、
机制创新,构筑研究开发体系完整、技术装备先进、
人才结构合理、创新能力较强、管理科学规范的现代
中药产业创新体系。该体系中的中药企业就成为创
新主体;中药高等院校和中药科研机构成为创新的
源头;三者共同推动知识的积累和交流,培养、提供
和交流创新人才,提高技术竞争能力。而政府的作用
就是在于保证创新主体间以及创新主体与外界的信
息交流,并且刺激创新,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周际交流
士
圈1创新体系的构建殛行为主体间的关系
Fig.1Relationshipbetweenconstructionof
innovationsystemanditsperformers
确定中药企业在中药产业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
位,一方面可以使得整个中药创新体系更加完整,运
作效率更加高,因为企业直接与市场相关联,只要企
业积极介入到研究创新过程,就能更快地促成科研
成果的产生;另一方面,由于高新技术的创新存在很
大的风险,所以具体到运作方式、资金投入等方面,
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往往无法具有相应的机制作为
保障,所以通过政府引导,加强企业和科研机构、高
等院校的合作,通过“产学研”的一条龙,可以建立风
险投资体系和资金后援保障,这样以企业为创新主
体的三方联动,可以促进中药创新成果的加速产出。
3.2制定中药创新且标、建设创新平台是构建我国
中药创新体系的基础:只有制定了通过严格梳理、调
研、论证,明确并且切实可行的中药创新目标,才能
正确引导创新体系的发展与完善。目前,我国政府已
确定了到2010年形成中药现代化基础研究、应用开
发及支撑条件平台,重点支持2~3个国家重点实验
室、10个中药研究开发中心、20个中药国家工程和
技术研究中心及10个中药产业基地的建设。比如,
国家中药现代化上海创新中心于2000年4月18日
在上海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又一个按照国际孵化器
标准建设的高科技中药创新中心的形成。中药创新
平台的建设将发挥它们各有的优势,突出特色、整体
布局、协调发展,旨在改善中药研究开发的实验条
件,提高仪器设备装备水平和实验动物标准,加强信
息共享与交流。通过这个平台的运作,实现到2010
年,开发出100个中药新产品,完成100个传统中成
药的二次开发,使得疗效确切、使用安全、质量可控
的中药新产品尽快进入市场,提高我国中药产业的
竞争力。
3.3加强培养中药创新人才是构建我国中药创新
体系建设的核心:首先,高等中医药院校要实现真正
意义上的课程改革和专业设置,增加新兴、边缘学科
和人文社会学科,增加学生实践创新的培养项目,从
根本上改变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创造性思维的
现状,培养出中药技术、法律、管理等复合型人才,为
中药创新提供技术、法律以及进程管理的保障。
其次,可以加强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中药创新
人才。企业的中药创新技术人员可以走进高校,带着
一线的具体问题重温课本、学习新知,不断提高研发
能力,而大学、科研院所的博士生、硕士生也可以走
向企业研发中心,在企业的研发中心体会到企业研
究创新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书本理论的
学习与操作。这样双方增强互动,共同促进高素质中
药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成长。
再者,通过建设中药创新重点实验室,以国家重
大科技专项为纽带,带动一批创新人才的培养,造就
一批中药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
3.4引人中介服务机构是进一步完善我国中药创
万方数据
·324· 中草菊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3期2006年3,El
新体系的重要环节:中介机构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结
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环节,是
连接企业和其他社会科技资源的纽带和桥梁。我国
大多数中药企业不能建立功能完善的技术开发和转
化体系,必须借助外界来满足其技术创新的要求。但
是目前我国整个医药行业的创新体系的硬件设施和
服务性支持还比较落后,中药行业更加薄弱,应选择
有条件的中药研究所逐步改制成研发中心,扩大中
介服务职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规范运营,
提高中介服务水平,将中介机构逐步gl入药物创新
体系,以此加强创新各组织单元问的交流与联络,实
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从而加快中药科研
成果产业化。
中介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项目和功能包括:(1)
沟通连接功能。保持科技成果信息、需求信息以及政
府创新法规信息在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的传递和沟通顺畅。(2)协调整合功能。中介机构依
托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力量雄厚的社会科技力量,
帮助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开展技术合作、成果
转让,综合协调发展。(3)咨询服务功能。为企业提
供经营战略、创新战略及其实施的咨询服务,帮助企
业开拓市场,为成果转化提供技术评估、技术选择与
需求评价。(4)培训交流功能。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
帮助企业进行人才选择,并且组织企业、政府、高校、
科研机构问的技术、管理交流,促进知识共享。(5)转
化推广功能。中介机构通过组织联合企业、高校和科
研机构,促进“产学研”体系中企业对科研成果的吸
收和高校、科研机构对科研成果的推广,加快技术交
易。(6)技术服务功能。这主要是中介机构对缺乏大
量研发资金和人力投资、缺少完善技术开发和转化
体系的中小型企业进行技术服务,促进中小企业进
行技术创新。
4结语
我国中药创新体系的构建就是要立足于国家层
面上,通过组织与管理创新,完成重大关键技术的突
破,逐渐实现中药新产品结构凋整和产业升级。将具
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中药进行发掘、整理和提
高,为现代中药的研发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以此形成
具有市场竞争的现代中药产业。
References:
[I]FengzJ.TheTheoryandPolicy矿Nationallnnfmatzon岛u—
f删(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与政策)[M].Beijing:Economic
ScOncePtess,1999.
[2]WuP.PharmacyAdministrati曲(药事管理学)DW].Bei—
jing:People’sMedicalPublishingHouse,2003.
关于举办2006年(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第一轮)
中国药学会学术年套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1999(贵阳)、2000(宁渡)、2001(北京)、2002(桂林)、2004(昆
明)],在我国药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得到了广大会员和医药科技工作者的广泛支持和参与。2006年(第
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定于2006年第三季度举行(地点见第=轮通知)。大会主题是:医药自主创新与可
持续发展。
2006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是2007年中国药学会百年庆典、中国药学会第22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第67届世界药学大会L北京)三大盛会召开之前的一次综合性学术盛会。会议将通过对中药和天然药物等十
五个专业领域百年发展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回顾,提出我国药学领域科技发展的重
大问题,并进行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与研讨;同时总结成功经验,汲取历史教训,全面对药学学科发展前景进
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药学各分支学科发展规划、趋势和建议.为我国药学科技发展勾画蓝图。本届年会将邀请
我国医药卫生领域院士、政府部门领导、药学专家等做主会场大会报告,并进行多个分会场专题学术交流。
各分支学科专题报告厦征文内容、论文撰稿要求、论文评奖、论文推荐、会议学分、会议收费等均可从中
国药学会网站(www.cpa.org.cn)的“学会动态”了解详细内容。
联系方式:中国药学会学术部
电话:(010)68325163、(010)6833]188—2218,(0lO)88381536(Fax)
E—mail:yxhwag@cpa.org.cn或yxhwag@sina.com。
可及时从中国药学会网站(www.cpa.org.on)查询本次会议情况和我会举办的学术活动情况。
中国药学会
万方数据
我国中药产业现状与中药创新体系构建策略
作者: 曲凤宏, 黄泰康, QU Feng-hong, HUANG Tai-kang
作者单位: 沈阳药科大学,现代社会药学研究中心,辽宁,沈阳,110016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6,37(3)
被引用次数: 7次
参考文献(2条)
1.Feng Z J 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与政策 1999
2.Wu P 药事管理学 200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栾淑华.王忠良 我国中药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会议论文]-2005
2. 阿丽塔.汪楠.田玲 中日医药产业创新体系对比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药业2009,18(10)
3. 乐后圣.Le Housheng 构建金融创新体系推动中药现代化与产业发展[期刊论文]-中药研究与信息2001,3(4)
4. 聂文海.李铁峰 简议世纪性金融危机对中药创新经济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08(22)
5. 娄勤俭 全面建立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信息产业做大做强[期刊论文]-信息网络安全2007(1)
6. 吕军.Lv Jun 关于我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期刊论文]-现代电信科技2007(1)
7. 史成和.张沂.聂渝琼 科学技术是传统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关键[期刊论文]-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8,2(2)
8. 邹樵 基于中药产业国际化的技术创新研究[学位论文]2006
9. 杨迅周.杨延哲.蔡建霞.YANG Xun-zhou.YANG Yan-zhe.CAI Jian-xia 产业群与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期刊论
文]-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2)
10. 我国加紧构建以中药为特色的药物创新体系[期刊论文]-中国药房2003,14(3)
引证文献(7条)
1.赵欢.渠开跃.李优鑫.吴晶.包建民 基于“蛛网模型”的中药材市场风险评析及防控[期刊论文]-中草药 2013(2)
2.杨明.李剑.何倩灵.张定堃 构建创新型中药产业集群——贯彻科学发展观[期刊论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4)
3.张翔宇.罗昌琪.周训明.唐映军 完善资源型中药产业集群[期刊论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12)
4.李剑.杨明.何倩灵.刘泽玉.苏柘童.陈世彬 论中药产业链的构建[期刊论文]-中草药 2010(8)
5.董顺福.韩丽琴.赵文秀.董宏博.刘建华.雷钧涛 运用模糊聚类方法分析中药微量元素含量与药效的关系[期刊论
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40)
6.王琼.何文.王斌 中药营销策略之我见[期刊论文]-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010(1)
7.彭学韬.胡豪.王一涛 中药企业创新系统构建:以香港培力为案例[期刊论文]-企业活力 2010(8)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60300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