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新药开发纵谈 ·
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 G A P
天津医药集 团有 限公 司 ( 30 0 0 5 )2
天津中新药业集 团股份有限公 司
刘振武 `
李满飞
摘 要 从影响 中药材质 量的主要 因素 , 论述 了实施 G A P 和新技术 的应用对 中药产业 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意 义 。
关键词 中药产业 G A P 可持续发展
随着 中药在人类健康事业中起的作用越
来越大 , 中药产业 的规模也 日趋扩大 , 在全世
界药 品市 场上 , 国际植 物 药市场 份额 超过
27 0 亿美 元 , 欧共体 国家植物 药市场发展要
快于 化学药品 , 每年植物药的销售额以 3 0%
左右的速度增长 。 英国 自 1 9 7 8 年以来植物药
市 场 的 购 买 力 上 升 了 7 0% , 法 国 上 升 了
5 0 %
, 美国植物药市场每年以高于 2 0 %的速
度增 长 。 我 国的 中 药产 业 已 初 具规 模 , 据
1 9 9 6 年统计 , 全国有中药工业企业 1 0 59 家 ,
固定资 产原 值 13 3 . 4 亿 元 , 年工 业 总 产值
23 5
.
4 亿元 , 销售收入 2 3 0 . 8 亿元 , 中药工业
实现利润 19 . 1 亿元 , 完成利税 37 亿元 , 出 口
创总值 5 . 8 9亿美元 。 我国为中药大国 ,但在
世界植物药市场所 占份额仅 为 2%左 右 , 我
国国内中药产值仅 占药品总产值 的 21 . 5% ,
低于 世界天然物质制成的药品占药品市场的
3 0%的水平 。 制约我国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产品 水平不高 , 产品
标准不规范 ,应用基础研究不深人 , 产业规模
不集中 , 市场开拓不到位等 ,最关键的因素是
药材 的标准化 , 饮片的标准化和 中成药标 准
化的实施 。 北京 日报 1 9 9 7 年 1 1 月 3 0 日报
道 ,北京药材有 2 6%不合格 ; 张家 口 市 1 9 9 6
年全年抽查 32 2 批次药材 ,最好 的经营单位
不合格率为 25 % , 基层和个体医疗机构 的药
材不合格率高达 97 % l[] 。 药材标准化首先必
须认 真实施 G A P 即 《药材生 产质量管理规
范 》 ,现就中药材质量对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
展的影响以及实施 G A P 的重要性谈几点看
法 。
1 影 响中药材质 t 的主要因素
1
.
1 药材来 源 : 中华人民共 和国药典 1 9 9 5
年版一部收载中药材 、 植物油脂等 5 2 种 ,多
来源 的 12 3 种 , 占 24 % , 这是 基于 “ 异种异
质 ” 为基础的 , 但必须保证药性 、 效能与正品
无大的出入才行 。 目前 , 商品中药材实际上多
数是多来源的 , 同一药材不同来源其质量多
有差异 ,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也不同 ,如
石解 , 药典收载环草石解 、 马 鞭石解 、 黄草石
解 、 铁皮石解和金钗石解等 5 种 。 我们调查和
实验结果 2[ 一月表明 : 商品石解来源于 39 种以
上的原植物 , 药典收载的铁皮石解和金钗石
解不是主流商品 , 除环草石解 、 马鞭石解 、 黄
草石解是主流商 品外 , 还有未收人药典的同
属植物 , 以及金石解属和石仙桃属一些植物
也是主流商品 ,而且同名异物和异物同名等
混杂现象严重 , 同一产地同一批药材混有几
种甚至十几种植物的茎 、 根茎和假鳞茎 , 如广
西南宁医 药站购的商品石解叫 “ 黄草节 ” , 其
中混有兰科 5 个属 13 种以上原植物的茎 、 根
’ 茎和假鳞茎 ,仅有少量的药典收载的马鞭石
解和黄草石解 。 出口到 日本和香港的石解主
要是非药典收载的品种 。 我们对 28 种石解
A d d r e s s
:
L i u Z h e n w u
,
T i a n ji n M e d i e a l a n d P h a r m a e e u t i e a l G r o u p C o
. ,
L T D
. ,
T i a n jin
· 附 4 ·
3 7个样品作 了 8 种成分的定性 比较 ,并对药
典收载的其中 3 种石解作 了化学研究 , 结果
表明 ,各种石解所含成分种类差异很大 ,共同
成分少 ; 对 2 8 种石解的总 生物碱 、 多糖作了
含量测定 ,结果表明种间含量差异大 ; 药典收
载的 5 种石解测定结果为 : 金钗石解 、 黄草石
解 、 环草石解 、 马鞭石解和铁皮石解的总生物
碱 含 量 ( % ) 分 别 为 0 . 7 5 5 , 0 . 4 4 6 , O· 5 2 1 ,
0
.
1 4 6 和 0 . 1 0 5 , 多 糖 含 量 (% ) 分 别 为
2 2
.
5 0
,
2 2
.
3 5
,
3 0
.
4 8
,
2 3
.
5 5 和 18 . 2 0 。 同时对
20 多种石解作了 15 项指标的药理实验 , 结
果表明各种石解药理作用 差异大 , 有的作用
强 , 有的作用弱 , 有的无明显作用 , 尤其 药典
收载的黄草石解毒性大 ,有些药理作用 与其
它品种相反 。据报道 , 与石解同样情况的中药
还有许多 , 如贝母 、 丹参 、 沙参 、 木香 、 白头翁 、
麻黄 、 甘草 、 龙胆 、 防风 、 天花粉等 。 由此可 见 ,
药物 的安全有效性与植物来源有 密切 的关
系 , 应该科学地鉴定植物来源才能保证用药
安全有效 。
1
.
2 生长环境 : 古代医学认为 , 药材生 长环
境不同 ,其察受天地在阴 阳之气亦不同 , 因而
其疗疾治病亦有差异圈 。 例如 生高山之药 , 多
主祛风散寒 , 如雪上 一枝篙 ; 长深谷 阴凉之
品 ,则主清泄实火 ,如黄连 ; 水泽卑湿之药 , 主
利水渗湿 , 如泽泻 ; 横行山 岗脊梁之品能疏通
经络 , 如络石藤 ; 瘦痔之地 , 其药性劣 , 如麻
黄 ; 沃土之药 ,性主补益 , 如人参 。 诸如此类 ,
皆源本说 。 古代医学家 , 以之解释药性 , 亦不
无道理 。 这些客观情况 ,不无规律可探 , 不同
生活 习性的药种是如此 , 同属一 种药物 , 其生
境不同 , 功能亦有强弱之别 。 现代生药学研究
结果表明 , 由于药材生境的土壤 、 日照等条件
不同 , 而使所含有效成分有较大差异 ,要找出
质量与生态因子 e[] 的相关性 。 生态 因子主要
指气候 、 土壤生态因子 , 要注意选择与植物的
生 长 、 体内生理生化活动 (尤其是与酶活动 、
次生产物代谢等 ) 密切相关的因子 , 如气候生
态因子中反映环境的光 、 水热条件的因 子 ( 日
照时数 、 植被覆盖率 、 降雨量 、 均温 、 昼夜温差
《中草 药 》 1 9 9 9 年第 3 0 卷第 1 期
等 ) ; 土壤生态因子中反映土壤肥力状况的因
子 (有机质 、 氮 、 磷 、 钾含量等 )和有机元素含
量等 。 土壤 、 水分 、 温度 、 光 、 大气 、 地形 、 生物
等因子 以及人为等因素对植物 、 动物 、 矿物药
的质量均有显著的影响 。 如生长在石头上的
金钗石解总生物碱含量可达 0 . 9% , 而生 长
在树上 的仅含 0 . 5% , 又 如植物桑寄生寄生
于 桑 、 柿 、 抽 、 槐 、 枫 、 龙眼 、 荔枝 、 沙梨等植物
上的干燥带 叶茎枝 , 含懈皮 素 、 篇蓄昔等成
分 , 具有补肝肾 、 祛风湿 、 强筋骨 、 养血 、 安胎
和降压等功效 ; 而该植物寄生于 马桑的带叶
茎枝 不能作桑寄生用 , 其化学成分为马桑 内
醋等成分 , 可治疗精神病等 , 但毒性过大 , 不
常用 。再如 , 麦角菌科虫草菌寄生在蝙蝠蛾幼
虫上便形成冬虫草菌 ; 寄生 在蚌蝉幼虫上便
形成蝉花 , 二者的药性 、 药效均不同 , 因此 , 作
为药材培养时应考虑到环境对药材质量的影
响因素 。
1
.
3 产地 : “ 同种异地 ” 的药材质量有明显差
异 , 环境是化学物质形成和变异的重要因素
(即生态地理因素 ) , 因此产生 了 “ 化学宗 ” 的分
类单位川 , 这是道地药材形成的理论基础 。 我
国有道地药材约 2 0 0 种 , 如川药 、 广药 、 云 药 、
贵药 、 怀药 ( 四大怀药 ) 、 浙药 (浙八味 ) 、 关药 、
北药 、 西药 、 南药等 。 因道地药材疗效好 , 历史
悠久 , 配方出现率最高 , 所以其生产数量和产
值在整个中药材中占比例很大 。 因此发展道地
药材的生产是保证药材质量的重要措施 。
1
.
4 采收 : 药材的合理采收与药用植物 、 动
物的种类 , 药用部分和采收季节有密切关系 。
药用植 物在不 同生长发育阶段 ,其有效成分
含量不同 , 因此采收时既要考虑到产量 ,又要
注意有效成分含量 , 以期获得高产优质的药
材 。 如小蔓长春花中长春胺的含量在 5 月份
前为 0 . 5% 以下 , 9 一 10 月 可 达 0 . 8 % ; 蛔离
中山道 年含量有两个高峰期 , 7 月中旬叶中
含 量 为 2 . 4% , 8 月 下旬 花蕾 中 含量 也 为
2
.
4%
,所 以在这两个高峰期采收为宜 。 另外
还应考虑到有效成分的总量 , 即单产量乘以
有效成分含量 ,总量最大值时 , 即为适宜采收
· 附 5 ·
期 。 土鳖虫 主要依靠饲养提供商品药材 ,而饲
养所用饲料 、 采收加工时是否喂食 、 加工方法
等因素影响到药材质量 ; 目前有不少土鳖虫
商品药材腹 内含物过 多而质量欠佳闭 , 原因
是在采收时没有禁食 , 目的是增 加药材的重
量 , 结果影 响了 土鳖虫的质量 。 针对根和根
茎 、 叶和 全 草 、 树 皮和 根皮 、 花类 、 果 实和种
子 、 菌 、 藻 、 抱粉类 、 动物类等的不同生物学特
性 , 指定合适的采收期 ,对保证药材的产量和
质量有重要意义 。
1
.
5 加工 : 多数药材需要加工 , 目的是纯化
药用部分 ,缩短 干燥 时间 , 防止霉烂虫蛀 , 增
加疗效 。 常用的方法有 : 取舍加工 、 水洗 、 水
煮 、 蒸 、 浸 、 蒸馏 、 烟熏 、 火燎 、 硫磺熏 、 自然发
酵 、 石灰拌 、 切 , 还有加工成一定形状 、 捆扎 、
干燥等加工步骤也影响药材的质量 。例如 , 石
解经火烤加工成 “ 枫斗 ”后 ,多糖含量增加 ,疗
效亦加强 , 国 内外 市场价格 提高上百倍 ; 又
如 ,石解加工中烘烤温度过高 ,水烫或蒸的时
间过长 ,均可使成分含量损失 ,但对石解繁杂
的去叶鞘加工步骤 , 因叶鞘中生物碱等的含
量也很高 , 是否可免去这一工序值得探讨 。再
如人参和蟾酥等加工要忌用铁器 , 由此可见 ,
加工的每一步 骤都有 可能影响药材的质量 ,
应加以重视 。
1
.
6 干燥 : 药材水分含量在 15 % 以下 , 可防
止虫霉之害 , 便于贮藏 。方法有晒干 、 阴干 、 烘
干 、 焙干 、 远红外加热干燥 、 微波干燥 、 冷冻干
燥等 。 因干燥方法和温度对药材质量影响很
大 , 如要保证色泽鲜艳 的叶类 、 花类 、 草类 以
及含挥发性 成分 的药 材质量要 采用 阴干方
法 ;久晒麻黄 ,颜色变黄 , 生物碱含量降低 ;药
材烘干温度以不超过 60 C 为宜 。
1
.
7 炮制 : 炮制的 目的有三个 , 一是改变药
物的性能 , 缓和或提 高疗 效 , 如 生用大黄泻
下 ,酒炒或酒蒸后能缓和其泻下 ,炒炭后能止
泻 、 止血 。 生首乌可润肠通便 , 制后能补肝肾 、
益精血 。 黄荃酒制后在水煮汤液 中黄琴昔含
量较未处理的高出 3 0% 以上 。 二是降低或消
除药材毒性 、 刺激性或副作用 ,如川乌 、 草乌 、
. 附 ` ·
马钱子 、 半夏 、 南星 、 甘遂 、 肉豆落 、 巴豆等的
炮制 。 三是增加有效成分的提出率 , 如穿 山甲
炮制后的丝酪环二肤含量 比未炮制的要高得
多 9[] 。 还有葛根 、 当归 、 远志 、 延胡索 、 天麻等
的炮制亦有此类情况 。 炮制方法在古代 “ 炮制
十七法 ” 的基础上有了一些改正和发展 , 科学
实验为中药材炮制提供 了理论依据 , 从而形
成 了 《中药炮制学 》 ,这对提高药材质量和疗
效有重要意义 。
1
.
8 贮藏 : 药材多贮藏于货棚和仓库 中 , 影
响药材质量的因素有 : 生霉 、 虫蛀 、 污染 、 贮藏
时间过长等 , 使药材受虫 、 蜻 、 霉害 、 变形 、 变
味 、 变色 、 走油 、 有效成分降低等 ,所 以要采取
措施加以保护 。 如用物理方法 : 保持清洁 、 干
燥 、 低温 、 避光 、 充氮降氧储藏 、 空调 、 红外线 、
微波和 6“ C O照射等 ; 生物方法 : 用病毒 、 真菌
或 激素防止虫蜻 ; 化学方法 : “ 触杀剂 ” 和 “ 熏
蒸剂 ” ; 也可经验贮藏如 : 花椒 、 山苍子 、 天然
樟脑 、 丹皮 、 大蒜等可防止某些药材虫霉 。 贮
藏时间过长 , 药材质量亦下降 , 如金钗石解 、
黄草石解 、 罗河石解等贮藏时间越长 ,总生物
碱含量越低 。
1
.
9 伪品或掺杂 : 中药的伪品或向中药中掺
杂其他物质是人为的造成伪劣药品 , 严重地
影响到药品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最近我们对
安国药材市场等地的调查发现 , 目前中药材
的伪品 、 代用品和 向中药材 中掺杂其他物质
的现象 日趋严重 , 如出售 以猪血等制成的假
血竭 , 以九节营蒲冒充冬虫夏草 , 用淀粉加杂
物以模子成形后 冒充冬虫夏草 , 以水蛇的幼
蛇冒充白花蛇 , 以塑料压成片冒充穿山甲 , 向
炮炙穿山 甲中浸人大量盐分 , 向鸡内金 中加
人食油使其增加重量 , 向金银花上喷洒糖浆 ,
再沽上沙子 , 以增加重量 , 以云南石仙桃代替
石解等 , 尽管药检部门 、 工商部门在中药市场
, 管理上做 了大量工作 ,但少数 唯利是 图的不
法分子不断变化伪造和掺杂中药的手段 ,所
以仍无法控制中药伪品和掺杂品在市场上的
流通 ,这是值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 。
另外还有运输过程雨淋 、 曝晒 、 切制饮片
类型 、 厚薄 和操作 、 处方配制 、 煎 煮方法和 服
药方法等环节均影响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
2 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 G A P 计划的启
动
影响中药材质量 因素是多方面的 , 应从
各个环节加强管理 , 实现规范化生产 。 目前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科技部 、 经贸委提出的
中药材生产将 启动 G A P 计 划 , 并着 手起草
G A P 指导原则及有关项 目的标准操作规程
( S O P )〔` 0 · “ 〕 , 这 表 明我 国推 行 G A P 已 迈 出
了可喜 的一步 ,将成 为我 国药材生产的里程
碑 ,这是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
2
.
1 发展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 : 目前我国引
种栽培 的药用植物有 2 0 0 余种 , 其 中野生
药材变家种 的约计 2 0 余种 , 从国外引种的
有 3 0 余种 , 饲养的药用动物有 30 余种 ;但就
商品药材 而言 , 仍有相当大数量的药材靠野
生资源提 供 ,要确保药材质量的稳定性 ,应加
快野生药材变家种的速度 。 天津的某些药厂
对用量大的药材 ,如川芍 、 丹参等多采用固定
进货渠道 , 固定产地的道地药材 , 并准备建立
药材生产基地 , 以确保药材质量稳定性 ,实现
中药材的 “ 名牌战略 ” 。
2
.
2 启动中草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工程 : 绿色
中药材 lz[ 〕是指无污染 、 安全 、 优质的中药材 。
栽培过程应严格控制与药材质量密切相关的
主导生态 因子 , 重点 是病虫害防止方法 , 土
壤 、 水质 、 肥料 、 空气质量等的控制 ,使生产的
中药材无化学农药的残留 ,重金属含量低 , 有
效成分含量稳定 ,疗效高 。 完善中草药区划 ,
根据中草药最适宜的生态环境积极发展道地
药材 ,推广优 良品种 , 对特殊生活类型 中药材
的栽培要加强研究 ,如附生药材石解 , 寄生性
药材冬虫夏草 , 共生药材获荃等 。 珍稀濒危重
要动物药要采用生物技术如克隆技术等扩大
繁 殖或寻找代 用 品 。 要保护 中草药的多样
性 1[ 3〕 , 建立 药用动物 、 植物保护基因库 , 建立
药用动 、 植物的 自然保护区 ,合理利用资源 以
防中药材资源的过度耗竭 。
2
.
3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 在 中药产业推广应
《中草药 》 1 9 9 9 年第 3 0 卷第 1 1 期
用新技术使 中药产品产量 和 质量提高 , 成本
降低 。
2
.
3
.
1 小植物的大规模培养 : 铁皮石解的种
子极细 , 一个果实中有无数种子 , 但在自然条
件下其种子不萌发 , 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可使
其萌发成试管幼苗 , 再移栽到 自然环境中去 ,
该技术在浙江等地已获得成功 。 铁皮石解加工
成枫斗出 口 ,每公斤价值超过 3 0 0 美元 。
2
.
3
.
2 代谢产物的发酵生产 : 日本利用人参
细胞培养工业化生产人参皂昔取得成功 , 韩
国用红豆杉植物细胞培养大规模生产抗肿瘤
药紫杉醇取得成功 。
2
.
3
.
3 转化器的扩增研究 : 人参毛状根培养
系统已可商 品化生产 。
2
.
3
.
4 转基因药用植物研究 : 利用转基因生
物作为反应器以生产外源基因编码的产物如
水蛙素 、 干扰素和胰岛素等 。
2
.
3
.
5 诱导 子技术 : 文献 l[’ 〕报道用蜜环菌
作为诱 导子 , 促进 了延胡索培养物中次生代
谢产物的合成 , 提高 了延胡索 乙素 、 黄连碱 、
海婴粟碱 、 原鸦片碱等成分的含量 。
另外 , 人工选种 、 激光育种 、 遗传工程定
向改变遗传特性培育新种等 , 都为中药产业
可 持续发展提供 了不竭的动力 。
英国《金融时报 》 1 9 9 7 年 1 月 27 日刊登
一文 ,题 目为 “ 联合国就世界资源使用情况发
出警告 ” ,意为由于世界对 自然资源的消耗速
度超过 自然资源再生的速度 , 呼吁悬崖勒马
扭转环境恶化 ls[ 〕。 由此可见 , 保护生态环境
和可持续发展已超越国界 , 成为 21 世纪全人
类共 同面临的问题 。 中药材是取之于大 自然
的生物资源 , 中药要走 向世界 , 21 世纪 中药
产业必须走 可持 续发展的道路 , 而 G A P 的
实施和新技术的应用 〔` 6〕是其重要保证 。
参 考 文 献
l 郝琳 青 . 基层 中药杂志 , 1 9 9 7 , 1 1 ( 4 ) : 4 0
2 李满飞 , 等 . 中草 药 , 1 9 8 6 , 1 7 ( 1 0 ) : 3 2
3 李满飞 , 等 . 中草 药 , 1 9 9 0 , 2 1 ( 1 0 ) : 10
4 李 满飞 , 等 . 中草 药 , 1 9 9 1 , 2 2 ( 4 ) : 1 7 3
5 李 中文 . 全 球华人 中药 现代化学 术会议 论文 集 . 南
京 : 国家科学技术部 , 1 9 98 : 1 78
· 附 7 ·
· 信息与文摘 ·
大锥香茶菜中新的细胞毒二菇
大锥香茶菜 I Lco dno m e g ta h y rs su 采 自云南省 福
贡县 。 以 前曾从该植物 中分离 出 4 种有细胞 毒作 用
的对映 一贝壳杉烯 ( en t 一 k a u r e n e )型二菇 , 现又从 中分
离出一种新的细胞毒 二菇 , 命 名为 m e ga ht yr in B 。 现
报道它的分离 、 结构 及细 胞毒性 。
干燥 叶 ( 2 3 0 9 )磨 碎 , 用 甲醇 ( 。 . 5 1一 火 3) 回 流提
取 , 真 空浓 缩 。 残余物 (3 g )行硅 胶 ( 7 0 9 )柱 色谱 , 先
用石油醚 (4 L ) , 后用 甲醇抓仿 液 ( 10 % , S L ; 20 % , 4
1 )
, 最后用 甲醇 ( 2 . S L )分 别洗脱 , 氯仿 一甲醇 ( 8 : 2)
部位 用氧仿 一丙酮 ( 8 : 2 , Z L )上 硅胶 ( 2 0 0 9 )柱进 一
步 分 离 , 获得一 种 由化合物 I ( m e g a t h y r in B ) 和化
合物 l ( m e g a t h y r in A ) 组 成 的 复 合 晶 , 命 名 为
D C IM ( 2 5 m g )
。 将 I) C IM ( 2 2 m g ) 溶解在沸 甲醇 中 ,
放置 冷却过 夜 , 使之 结 晶 , 获得 化 合物 工针 晶 ( 3 . 5
m g )
, 即 m e g a t h y r in B , 随后作 X 一线结晶分析 。 I 的
分 子式 为 C Z。 H 3。 0 5 , m p 2 2 4 C ~ 22 6 ( 、 。 经 I D 和
ZD
一
N M R 及 X 一射线作 立体化学分 析 , 其结 构为 la ,
7俘, 1 1俘, 1 5p一四 经 基 一 e nt 一 7a , 20 一环 氧 一贝 壳 杉 一 1 6 一烯
( 图 l ) 。
测定植物提取物对细菌 M IC 的
一种敏感快速的微 t 反应板法
图 1 m e g a t h y r i n B
的结构
实验结 果表明 , m ge a t h -
y r i n B 在 K B 和 K B 一 V ( 士
V L B ) 细胞 株 中显 示潜在 细
胞 毒作 用 , E D )分 别为 0 . 9 ,
1
.
6 和 1 . 3 1, g / n l l 。 到 目 前
为 止 , 从 大锥 香茶 菜分 得 的
5 种 二 枯 ( 包 括 m e g a t h y r l n
B )均具有 细胞 毒活性 。
(沈 东杰摘译
〔Q l u S X , e z a l . P l a n t a M e d ,
陈泽乃 校 )
1 9 9 8
,
6 4
:
7 2 8〕
琼 脂扩散技术虽被广泛用来测定植物提取物的
抗菌活性 , 但仍存 在不少 问题 , 包括 琼脂的种类 、 盐
浓度 、 孵育温度 , 以及抗菌组分的分子大小都会影响
所得到 的结果 。 一种 用 96 一孔微量反 应板 和四噢 ( t e -
tr az ol iu m )盐 来指 示细菌生 长的微 量稀释法得到 了
应用 。 此法快速且效果好 , 使用 金葡球菌 、 粪肠道球
菌等 以 及 来 自许多 不 同品种 植物 的非水溶性 提取
物 , 这种技术均 能给出重复结果 , 只需 10 一 25 产L 提
取物即可测定最小抑制浓度 , 区分 杀菌和抑菌效果 ,
并提供一个永久性的结果记录 。 使用金葡球菌和一
种风车子属植物 毛风车子 oC m b er ut m m ol le 提取物
进行测 试 . 这 一技术 比 琼脂扩 散技术敏感 32 倍 , 且
对培养期达 2 4 h 的受测菌体并不敏感 。 金葡球菌培
养物可 在冷库 内储存 至 10 d 而对 测试结 果几 乎没
有一影响 。 这种方法对筛选具抗菌活性的植物很有用 ,
并可用作生物导 向以 分离植物中的抗菌化合物 。 用
此法对磺胺异哇 , 诺氟 沙星 , 庆大霉素及吠喃妥因等
所测 得最小 抑菌浓 度 ( M IC ) 值与文献报 道值相 似 ,
但用甲氧节吮和 氨节西林对某些细菌所得到的值则
较高 。
实验表 明 , 常用 以 显 示细菌 生物活性 的四 哇盐
类中 , 经上述 几种菌和 3 。 种以 上不 同植物 测试 所得
结果 , 发现 P 一 io d o n it r o t e t r a z o li u m ( I N T )所 生 成的
甲胳 ( fu r m a z a )衍 生物最稳定 , I N T 最低有 效浓 度为
0
.
2 m g / m l
_ , 而 其 他 四 哇 盐 如 t e t r a z o li u m r e d
( T T C ) 和 t h i a z o l y l b l u e (M T T ) 的 甲腊 衍生物 在
溶液干后均会褪色 。
( 陈晓鸥摘译 陈泽乃校 )
〔E l o f f J N . P l a n t a M e d , 1 9 9 8 , 6 4 : 7 1 1二
6 钟国跃 . 中药材 , 19 9 8 , 2 1 ( 3 ) : 1 5 5
7 胡世林 . 中国道地药材论丛 . 北京 : 中国古籍 出版社 ,
1 9 9 7 : 7
8 马雪梅 , 等 . 中草药 , 1 9 9 9 , 3 0 (增刊 ) : 1 8 0
9 马雪梅 , 等 . 中草药 , 1 99 0 , 2 1 ( 9 ) : 1 9
10 周荣汉 . 国外医 药 一植物药分册 , 19 9 8 , 1 3 ( 6 ) : 2 5 4
1 1 段 金魔 , 等 . 中草药 , 1 9 9 9 , 3 0 (增刊 ) : 1 7
l 2
l 3
l 4
l 5
程 惠珍 ,等 . 中国 医药情报 , 1 9 6 , 2 (4 ) : 2 5
肖培根 . 中国药学杂志 , 1 9 9 7 , 3 2 ( 1 1 ) : 67 1
刘铁成 . 中国药学杂志 , 1 9 9 3 . 2 8 ( 1 0 ) : 5 79
程 惠珍 ,等 . 中国医药情报 , 19 9 8 , 4 ( 2 ) : 109
刘振武 ,等 . 天津药学 , 19 99 , 1 1 ( 3 ) : 32
( 1 9 9 9
一
0 8
一
0 9 收稿 )
附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