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rogress in identification of three plants of Echinacea Moench.and their active constituents and biotechnology

3种松果菊属植物的鉴别、活性成分及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全 文 :·300·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2期2006年2月
续表2
项 目 中国 日本 项目 中国 日本
专利类型及 发明:20年(自申请日起) 发明:15年(自公告日起) 发明专利权利要1)撰写方式:一般分前序部分和1)撰写方式:可以分前序
保护期限 实用新型:10年(自申请日起)实用新案:10年(自公告日 求书撰写方法 特征部分两部分 部分和特征部分两部
外观设计:10年(自申请日起)起) 2)多项从属权利要求不得引用 分,也可用其他形式
意匠:15年(自公告日起) 在先的多项从属权利要求 2)多项从属权利要求可以
国外申请 必须委托涉外专利代理机构 必须委托日本特许代理人 引用在先的多项从属权
不丧失新颖性的例1)在中国政府承认的国际展览1)在规定的展览会上展出
利要求
外情况(宽限期 会上展出 2)在特许厅长官指定的学发明专利的审批申请专利一一级公开一请求实申请专利一一级公开一请
均为6个月) 2)在规定的学术会议上发表 术团体召开的研讨会上
流程 审一授权一登记、公告(权力自求实审一授权一登记(权力
3)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 发表文章
公告日生效) 自登记日起生效)
其内容的 3)违背申请人意愿的新颖
性丧失行为
4)以实验目的使用发明
5)在刊物、网络上发表
4结语
从以上分析看出,中国在日本的中医药专利申请量同在
欧美国家一样非常少,在日本的申请量仅仅5项。
日本本国的中医药专利申请量并不算多,从1978年至
今,中药(包括“汉方”与“生药”)的授权专利才271项,比起
中国1985年至今公布的发明专利,仅中药类就12196项要
少得多。但在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洲国家的
中医药专利申请量却比我国多,可以看出日本更重视国际中
医药市场的开发,而不像我国中医药企业仅重视国内市场。
Referenees:
1『 YaoL,XiaoSY,LiuTH.TheAnalysisofInternational
Market(国际市场的分析)EM].Beijing:ChineseMedicine
PublishingCompany,2003.
E2]HeXY.ChenZH.ZhangZ.AnalysisonEuropeanpatents
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r cent20yearsJ].Chin
Tm讲fHPrb/)rugs(中草药),2005,36(7):1100—1102.
[3]ChenZH,ZhengH,LiuZZ.Analysisofpatentof radition—
alChinesemedicineinKoreaandcomparisonofSi o—Korea
patentsystems[J].ChinTraditHerbDrugs(中草药),
2005,36(10):1590一1591.
3种松果菊属植物的鉴别、活性成分及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闫晓慧,谈锋+
(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关于3种药用松果菊:狭叶松果菊Echinaceaangustifolia、紫花松果菊E.purpurea和淡紫
松果菊E.pallida的生物活性成分和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这3种药用松果菊的鉴别方法,并对松果菊属
植物的药理活性进行了总结。药用松果菊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多糖、糖蛋白、咖啡酸衍生物和烷基酰胺类。松果菊制
剂具有增强免疫、抗炎、抗感染等功效。在生物技术领域,有关松果菊属植物的首例转基因已在狭叶松果菊中取得
成功。采用离体培养法已建立了松果菊的植株再生体系,实现了植株的离体快繁。
关键词:松果菊属;生物技术;菊苣酸
中图分类号:R2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6)02—0300—04
ProgressinidentificationofthreeplantsofEchinaceaMo nch.andtheiractive
constituentsandbiOtechnOlOgy
YANXiao—hui,TANFeng
(SchoolfLifeScience,SouthwestChinaNormal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Keywords:EchinaceaMoen h.;biotechnology;cichoricacid
松果菊又称紫锥菊,是菊科紫菀族松果菊属(Echinacea
Moench.)植物,关于松果菊的译名,早期的文献多数采用紫
锥菊。通过植物分类学方面的研究表明该属植物的共同特征
是花托突起呈松果状,故名松果菊‘“。松果菊属植物约有9
种跚,主要药用种是狭叶松果菊E.angustifoliaDC.(也称
狭叶紫锥菊),紫花松果菊E.purpurea(L.)Moench.(也称
松果菊或紫锥菊)和淡紫松果菊E.pallidaNutt.(tg称白松
果菊)3种。
松果菊原产美洲,是印地安人的传统草药,被用作治疗
外伤、蛇咬、头痛及感冒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嘲。20世纪中期
收稿日期:2005—06—17
作者简介:同晓慧(1980一),女,辽宁朝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药用植物生物技术与生化工程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谈锋Tel:(023)68367091E—mail:tanfeng@swnu.edu.ca
万方数据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2期2006年2月·301·
传入欧洲,特别是德国学者对其药理活性、化学成分、生物技
术等展开了大量研究。我国对松果菊的研究历史相对较短,
直到1995年才见报道c“。
松果菊的治疗用途十分广泛,可以治疗各种炎症和感
染嘲,最近的研究表明松果菊提取物还有抗氧化、抗衰老n]、
调控细胞凋亡[7]、抗肿瘤凹3等作用,其疗效得到了越来越多
的临床肯定,是国际市场需求量最大的植物药之一。据报道,
t995—1997年该植物在美国草药市场销售额排行榜上连续
3年位居第1位。在我国,北京、沈阳、山东等地近年先后从
欧洲和美洲成功引种该植物,对松果菊属药用植物研究正在
升温。本文综述了本属3种常用药用植物鉴别、活性成分和
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
1 3种药用松果菊的鉴别
松果菊属中多种植物可入药,功效相近,其中狭叶松果
菊和淡紫松果菊在形态上非常相似,导致国际市场上经常出
现品种混乱的现象。因此对3种药用松果菊的鉴别研究对于
提高松果菊制剂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1,1从形态上鉴别:3种松果菊在形态上主要区别[i]:(1)
紫花松果菊植株最高(o.5~1.5m),茎多分枝,卵状披针形
叶,主根较短,边花紫色至紫红色,花粉黄色;(2)狭叶松果菊
在3个药用种中植株最矮(不超过0.6m),茎不分枝,按针
形叶,主根长圆柱形(约1m),边花紫色伸展,花粉黄色;(3)
淡紫松果菊植株一般高于狭叶松果菊(不超过0.9m),不分
枝或少分枝,长披针形叶,主根长似狭叶松果菊,边花淡紫
色,花粉白色。
1.2利用遗传学方法鉴别:2002年Simon等[91通过RAPD
标记方法研究3种松果菊间的亲缘关系,来评价它们种质问
存在的多样性,筛选了101个随机引物对76个植株进行分
析。最终筛选出NTSYS—pc引物用来分析3种药用松果菊的
亲缘关系以及松果菊属总体的遗传多样性。并用剪切标记物
进行了分子变异分析(AMOVA),揭示了大多数变异发生在
种内。艾铁民等[10]也采用RAPD方法对3种药用松果菊进
行了DNA指纹图谱分析,通过160个随机引物的筛选,证明
了狭叶松果菊与淡紫松果菊在遗传上有高度的相似性,最终
筛选出0PRONH07号引物可成功用于3种植物及其干燥
药材的DNA指纹鉴别。2004年Kim等[1妇采用AFLP的方
法研究了松果菊属植物遗传多态性和表型的关系。
2活性成分
2.1主要活性成分及检测方法:松果菊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多
糖、糖蛋白、咖啡酸衍生物和烷基酰胺类。通过体内外的试验
研究表明紫花松果菊的地上部分汁液,以及3种松果菊根的
乙醇提取物均有明显的药理作用。Sloley等[61采用LC—MS技
术对3种松果菊的根、叶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
HPLC指纹图谱。此方法在3种植物中均能快速检测到大量
的咖啡酸衍生物和烷基酰胺类化合物。3种植物的根中含有
各自的特征化合物:紫花松果菊根中主要含有菊苣酸(ci—
chorica id)和毛蕊花苷(verbascoside,又名阿克苷);狭叶松
果菊根中主要含有洋蓟酸(cynarin);淡紫松果菊根中的特征
化合物是松果菊苷(echinacoside,又名紫锥花苷、海胆苷)。
Perry等口23采用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对松果菊属药
用种中酚类化合物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得
的总酚有很大的相关性,但分光光度法的结果偏高。Mol—
gaard等n3]采用HPLC法,以4,5,7-三羟黄烷酮作内标对紫
花松果菊及其制剂中菊苣酸和烷基酰胺化合物同时进行了
测定。
2.2影响活性成分量的因素:E1一Gengaihi等[1钉报道高氮
低钾的无机肥料可以提高松果菊的生物量和特征化合物量;
Kolar等[151报道了使用农家肥可使松果菊中特征化合物减
少20%,而绿肥可以将特征化合物的量提高40%。Dufault
等[16]研究了不同量的氮、磷、钾肥对紫花松果菊和淡紫松果
菊根的生物量和有效成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肥料
只会起到负面作用,不高于氮220kg/hm2、磷86kg/hm2、钾
176kg/hm2的肥料更适合生产生物活性产物。
Stuart等[173研究了烘干温度对松果菊中烷基酰胺类成
分和菊苣酸的影响。在40~70℃烘干紫花松果菊地上部分
和根,然后检测烷基酰胺和菊苣酸。40℃烘48h,70℃烘9h
均导致菊苣酸浓度的降低,地上部分降低程度比根中更多。
然而在任何温度下烷基酰胺都无明显变化。由此可见烘干温
度应该由相对不稳定的菊苣酸决定。
Gray等[181研究了极端干旱刺激和植株年龄对紫花松果
菊根部烷基酰胺类成分和酚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刺
激可提高根的于重和其中菊苣酸的量,并且根的生长年龄对
菊苣酸的变化有很重要影响。
2.3松果菊中菊苣酸的变化规律:窦德明等[1钉采用HPLC
法对引种的紫花松果菊中菊苣酸进行了测定,研究不同生长
期、不同部位紫花松果菊提取物的组分。结果表明盛花期前
后的地上部分菊苣酸量最高(1.108%),优于原产地北美洲
植株中菊苣酸的量(O.671%),产物的得率亦高达23.O%。
艾铁民等[2阳也采用HPLC法对松果菊植物体不同器官及不
同时期菊苣酸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果菊中
菊苣酸量随着生长期不同呈规律性变化。其中根的菊苣酸在
5月份(幼苗期)最高,花和叶中菊苣酸在7月中旬(盛花期)
最高;茎的菊苣酸普遍偏低;植株地上部分的菊苣酸在7月
中旬(盛花期)最高。松果菊中菊苣酸的变化规律对于确定其
药用部位及最佳采收期具有指导意义。
3 3种松果菊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
国际市场上狭叶松果菊和淡紫松果菊药材的质量控制
一般以松果菊营为指标成分,而紫花松果菊药材则以菊苣酸
为指标成分。但是目前药用松果菊制剂的质量标准和执行情
况都不够统一和规范,例如采用HPLC法分析与3种药用松
果菊相关的10种制剂中特征化合物,包括松果菊苷、cattaric
acid、绿原酸以及菊苣酸。检测结果表明,松果菊制剂中特征
化合物的量变化很大。其中4种制剂根本就没标明特征化合
物,6种标明特征化合物的制剂中有两种量不足标签上的
10%。10种制剂中有6种并没有检测到特征化合物的存在。
在其他的4种制剂中,说明书中松果菊苷、菊苣酸、酚类化合
万方数据
·302· 中草药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2期2006年2月
物和酰胺类的量与实际测得结果不符。
菊苣酸为咖啡酸衍生物,是松果菊中极为重要的免疫活
性成分之一。近年来美国和欧洲各国的药理研究表明:菊苣
酸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和抗炎作用,并能抑制透明质酸酶,保
护胶原蛋白Ⅲ免受可导致降解的自由基的影响。最近的研究
还表明,菊苣酸具有抑制HIVl和HIVl整合酶的作用。因
此,无论在该类植物药中还是在保健食品中,菊苣酸的量均
成为重要质量指标。国内近年来建立了薄层扫描法和高效液
相色谱法测定菊苣酸的方法。薄层扫描法具有设备简单,检
测快捷,一块板同时可获得多达12份以上的样品数据,最低
检测限为0.16pg,样品经预处理后点于硅胶F254预制板
上,以甲苯一醋酸乙酯一甲酸(5:4:1)为展开剂,于328am
波长处进行吸收扫描。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常采用0DS色谱
柱,以乙腈一甲醇一水一磷酸(10:25:65:0.1)或乙腈一0.55%
磷酸溶液(38:6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6或330am,外标
法计算其量。
罗旭彪等[zH采用HPLC法对紫花松果菊及其复方制剂
中菊苣酸的量进行了测定,样品以水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
20min,离心,弃去残渣,上清液多次加入氯仿提取色素,弃
去氯仿层,水相用甲酸调至pH3,加入醋酸乙酯提取(3×30
mL),蒸干醋酸乙酯,残渣用50%甲醇一水定容至10mL,样
液离心后过0.45btm滤膜,即得上样液。流动相为400
mmol/L醋酸铵一甲醇(95:5),体积流量为1mL/min,检测
波长为330am。结果该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41%(RSD一
3.23%),可用于紫锥菊提取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4药理作用
松果菊主要用于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及对抗各种感
染。关于其药效研究有相当多的文献报道,多数研究是关于
德国Madaus公司的产品Echinacin,该产品来自于紫花松果
菊地上部分的新鲜压榨汁。
4.1 免疫增强作用:经体外及动物实验已在细胞水平上证
实了松果菊制剂具有增强免疫的功效。在众多的药理特性方
面的研究中有关激活巨噬细胞和NK细胞的报道最多口]。多
糖类成分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对T细胞增殖也有
促进作用。松果菊中所含的烷基酰胺类成分、链烯酮、菊苣酸
能够增强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4.2抗炎和抗感染作用:松果菊被用于内部和外部细菌感
染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3]。其临床抗菌效果、作用机制可
能是由于其具有免疫活性。临床应用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
试验证实,松果菊的各种制剂对上呼吸道感染和流感的上呼
吸道症状均有缓解作用,并能缩短病程,尤其对早期症状效
果更为明显,优于安慰剂。松果菊地上部分新鲜压榨汁和其
根水提取物表现出抗病毒活性,在细胞培养中受到抑制的病
毒有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其作用机制与免疫刺激及抗透
明质酸酶有关。咖啡酸衍生物能抑制透明质酸酶,保持结缔
组织及其胞问基质的结构和完整性。多糖能够抑制水肿,减
少炎症细胞浸润。烷基酰胺能抑制环加氧酶,阻断前列腺素
的合成,有减轻疼痛、发热和炎症的作用。
4.3抗肿瘤活性:松果菊醇提物可通过刺激巨噬细胞产生肿
瘤坏死因子、白介素、干扰素等免疫增效因子杀灭肿瘤细胞[8]。
4.4抗衰老、抗氧化作用:3种松果菊都具有抗氧化作用,
有明显的清除自由基能力[6],这主要由它们含有的酚类化合
物决定。其中松果菊苷的抗自由基作用尤为明显,具有阻止
胶原蛋白降解的作用。
5生物技术
5.1 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近几年来对于药用松果菊组织
培养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离体培养法建立植株再生
体系。松果菊种子的深度休眠性一直是组织培养中获得无菌
实生苗的难点,特别是狭叶松果菊和淡紫松果菊种子的休眠
性更强。Wang等[2妇研究了物理化学因素对狭叶松果菊种子
萌发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剥离外种皮,冷处理,声波
刺激以及添加GA。/BA等激素可缩短狭叶松果菊种子萌发
时间,并且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Choffe等[23]将子叶、下
胚轴作为外植体成功诱导出根组织,并建立了紫花松果菊的
离体繁殖体系。Koroch等n们将紫花松果菊叶子作为外植体
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也成功获得了紫花松果菊的再生植株。
Pan等[2阳以紫花松果菊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为材料成功建立
了紫花松果菊的微繁殖体系,从而为遗传改造这一重要药用
植物奠定了基础。此外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成功,刘
军等[26]通过无菌苗叶柄切断诱导出来的愈伤组织获得丛生
芽,利用生根培养基使其生根,最终实现了植株增殖再生。对
于狭叶松果菊和淡紫松果菊这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
5.2毛状根的诱导:由于松果菊中有效成分主要集中在根
部,生产大量根组织可以提高活性成分产量。Wang等已经
通过农杆菌转化的方法诱导出了狭叶松果菊毛状根。由于毛
状根具有生长迅速,合成具有植物特征的次生代谢物,而且
合成的量往往比植物的量还高,尤其是它的稳定性和生长迅
速的特点是工业生产所需求的,因此发根培养技术将成为次
生代谢物生产的一条可靠的有效途径。
5.3转基因研究:Wang等n73首次报道了松果菊转基因方
面的研究。他们所构建的pCHS表达载体是以查耳酮合成酶
(chalconesynthase,CHS)基因替换了PBll21表达载体中的
GUS基因构建出来的双元表达载体。采用电激诱导基因转
化法将pCHS质粒导人农杆菌LBA4404菌株。以紫花松果
菊无菌苗的叶圆片为试验材料,采用农杆菌共培养的方法成
功地将含有CHS基因的pCHS质粒转入紫花松果菊,以添
加了卡那霉素和特美汀(Timentin)的MS培养基作为筛选
培养基,并研究了不同的抗生素浓度对转化的效果影响,得
出最佳的浓度为卡那霉素50mg/L,Timentin200mg/L。研
究表明高浓度的Timentin可显著促进芽的发生。筛选得到
的转基因植株能够过量表达矮牵牛的CHS,这为遗传改造
药用植物生产有用的次生代谢产物提供了成功的模式。这项
研究取得的成功可以促使进一步采用转基因技术提高药用
植物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的产量。
6应用前景展望
虽然世界上对松果菊已经有很多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
万方数据
中草蒋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2期2006年2月·303·
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对其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还
不很深入,从而出现了松果菊相关药品质量混乱的现象。伴
随着对松果菊属药用植物生物活性成分研究的不断深入,特
别是生物技术的应用,松果菊属药用种的更多功效正在被确
认,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发出更多标准化的松果菊相关药物。
特别是毛状根和转基因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为工业化生产
松果菊有用的次生代谢产物提供了广阔前景。
References:
[1]ZhangYT,WangH,LiuWz,eta1.Appliedfun amental
researchofEchinaceasp ciesFJ].JBe泳ngUniv:MedSci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1):90—93.
[2]wuL,BaeJ,KrausG,eta1.Diacetylenicisobutylamidesof
Echinacea:synthesisa dnaturaldistributionFJ].Phyto-
chemistry,2004,65(17):2477-2484.
[3]HostettmannK.Historyofaplant:theexampleofEchinacea
ForschKomplementarmed[J].KlassNaturhei kd,2003,10
(Suppl):9—12.
[4]XiaoPG.Internationalpopularimmunemodulator--Echi-
naceapurpureaanditspreparations[J].ChinTraditHerb
Drugs(中草药),1996,27(1):46—48.
[5]BarrettB.MedicinalpropertiesofEchinacea:acritical
review[J].Phytomedicine,2003,10(1):66—86.
[63SloleyBD,UrichukLJ,TywinC,eta1.Comparisonof
chemicalomponentsa dantioxidantsc pacityofdifferent
Echinaceasp ciesJI.JPharm尸harmacol,2001,53(6):
849—857.
[7]DiCarloG。NUZZOI,CapassoR,eta1.Modulationofapop-
tosisnmicetreatedwithEchinaceandSt.John’swort[J].
PharmacolRes,2003,48:273—277.
[83SchulzOS,RostockM,BartschHH,eta1.Pharmaceutical
comparabilityofdifferenttherapeuticEch naceapr perations
[J].ForschKomplKlassNaturheilkd,2000,7(6):294—
300.
[93KapteynJ,GoldsbroughB,SimonE.Geneticrelationships
anddiversityofcommerciallyrelevantEchinaceaspecie[J].
TheorApplGenet,2002,105(23):369—376.
[10]ZhangYT,LiuWZ,AiTM.DNAmolecularidentification
ofthethreeEchinaceasp cies[J].Chin1 f7kditChin
Med(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11—12.
[11]KimDH,HeberD,StillDW.GeneticdiversityofE“i—
naceaspeciesba eduponamplifiedragmentl gthpolymor—
phismmarkers[J].Genome,2004,47(1):102-111.
[12]PerryNB,BurgessEJ,GlennieVL.Echinaceastandard—
ization:analyticalme hodsforphenoliccompoundsa typi—
callevelsinmedicinalspecies[J].JAgricFoodChem,
2001,49(4):1702—1706.
[13]MolgaardP,JohnsenS,ChristensenP,ela1.HPLCmethod
validatedforthesimultaneousanalysisofcichoricacidand
alkamidesnEchinacea户“,pureaplantsandproducts口].J
AgrlcFoodChm,2003,51(24):6922—6933.
[14]El—GengaihiS,ShalabyA,AginaE,eta1.Alkylamidesof
EchinaceapurtureaL.asinflueneebyplantontogenyand
fertilization[J].HerbsSpicesMedPlants,1998,5(4):35—
41.
r15]KolarL,LedvinaR,KuzelS,eta1.Theeffectofnitrogen
surplusinfertilizerratesappliedtoEchinacea声“,声ueaL.
Moench.ontheproductionofitsactivesubstances{J】.Ros—
tlinnaVyroba,1998,44(11):489—495.
[16]DufauhRJ,RushingJ.Influenceoffertilizerong owtha确
markercompoundoffield—grownEchinaceaspeciesandfever—
fewScientiaJ1.日orticulturae,2003(98):6l一69,
[173 StuartDL,WillsRB.Effectofdryingtemperatureonalky—
lamideandeiehorieacidconcentrationsofEc毳inaceapurpurea
[J].JAgricFoodChem,2003,51(6):1608-1610.
[18]GrayDE,PallardySG,GarrettHE,eta1.Acutedrought
stressandplantageeffectsonalkamideandphenolicacid
contentinpurpleconeflowerroots口].PlantaMed,2003,
69(1):50—55.
r193DouDM,CuiSY,CA0Yg,eta1.Assayingofcichoric
acidinintroducingpla tofEchinaceapurt,urea[Jj.Chin
n℃ditHerbDrugs(中草药),2004,32(11):987—988.
[203WangH,LiuWg,AiTM,eta1.Determinationofcichoric
acidinEchinaceapurpurea[J].ChinaChinMater(中国中
药杂志),2002,27(4):418-420.
r21]LuoXB,ChenB,ZhuXL,eta1.Determinationofcichoric
acidinEchinaceapurpureaanditspreparationbyHPLC[J].
Chin‰dit胁rbDrugs(中草药),2002,33(10):890—891.
[22]DuanCR,WangBC,LiuWQ,eta1.Effectof hemical
andphysicalfactorstoimprovethgerminationrateofEchi-
naceaangustifoliaseeds[J].ColloidsSur,B:Biointerfaces。
2004,37(3—4):101—105.
[233ChoffeKL,MurchSJ,SaxenaPK.RegenerationofEcJIl—
naceapurpurea:inductionof rootorganogenesisfrom
hypocotylandcotyledonxplants[J].Plant&ⅣTissOrg
CuIt,2000,62:227—234.
[24]KorochA,JulianiHR,KapteynJ,eta1.Invitroegenera—
tionofEchinaceapurpureafrom1eafexplants[J].PlantCelz
TiOrgCuIt,2002,69:79—83.
[25]PanzG,LiuCz.ZobayedSMA,eta1.Plantregeneration
frommesophyllprotoplastsofEchinacea[J].Plant蹦znss
OrgCult,2004,77:251—255.
[263LiuJ,PengF.Tissuec ltureandplantletr generationof
Echinaceapurpurea口].PlantPhysiolC mmun(植物生理
学通讯),2004,40(5):577.
[27 WangHM,’rbKY。Agrobacterium—mediatedtransforma—
tioninthehigh—valuemedicinalpl ntEchinaceapurpurea
JI.尸肠”f5ci,2004(166):1087—1096.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研究进展
仉燕崃1,李楠¨,韩国柱2,郭永学1
(1.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辽宁大连116012;2.大连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辽宁大连116012)
摘要:茶多酚的抗肿瘤作用已经得到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的公认,研究表明其主体成分儿茶素(占茶多酚总量
70%~80%)发挥着主要功效。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已经越来越多将注意力集中于儿茶素上,尤其是其中的单体之一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最引人注目。现就近年来对EGCG的药理作用研究,特别是对它优于其他儿
茶素单体的药理作用比较研究进行综述}同时综述了EGCG的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为全面评价EGCG的药
用价值及探索工业化生产EGCG的途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多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分离纯化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6)02—0303—04一
收稿日期:2005—05—25
作者简介:仉燕崃(1979一),女,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人,大连理工大学2003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分析。
Tel:(0411)84700540E—mail:xzhyyl@126.corn
*通讯作者李楠Tel:(0411)83683309E—mail:nanli@mail.dlptt.In.en
万方数据
3种松果菊属植物的鉴别、活性成分及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 闫晓慧, 谈锋, YAN Xiao-hui, TAN Feng
作者单位: 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6,37(2)
被引用次数: 4次

参考文献(27条)
1.Zhang Y T;Wang H;Liu W Z Applied fundamental research of Echinacea species[期刊论文]-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04(01)
2.Wu L;Bae J;Kraus G Diacetylenic isobutylamides of Echinacea:synthesis and natural distribution[外
文期刊] 2004(17)
3.Hostettmann K History of a plant:the example of Echinacea Forsch Komplementarmed 2003(Suppl)
4.Xiao P G International popular immune modulator-Echinacea purpurea and its preparations 1996(01)
5.Barrett B Medicinal properties of Echinacea:a critical review[外文期刊] 2003(01)
6.Sloley B D;Urichuk L J;Tywin C Comparison of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antioxidants capacity of
different Echinacea species[外文期刊] 2001(06)
7.Di Carlo G;Nuzzo I;Capasso R Modulation of apoptosis in mice treated with Echinacea and St.John s
wort[外文期刊] 2003
8.Schulz O S;Rostock M;Bartsch H H Pharmaceutical comparability of different therapeutic Echinacea
preperations 2000(06)
9.Kapteyn J;Goldsbrough B;Simon E 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diversity of commercially relevant
Echinacea specie 2002(23)
10.Zhang Y T;Liu W Z;Ai T M DNA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the three Echinacea species[期刊论文]-中
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2(5)
11.Kim D H;Heber D;Still D W Genetic diversity of Echinaces species based upon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markers[外文期刊] 2004(01)
12.Perry N B;Burgess E J;Glennie V L Echinacea standardization:analytical methods for phenolic
compounds and typical levels in medicinal species[外文期刊] 2001(04)
13.Molgaard P;Johnsen S;Christensen P HPLC method validated for the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cichoric acid and alkamides in Echinacea purpurea plants and products[外文期刊] 2003(24)
14.El-Gengaihi S;Shalaby A;Agina E Alkylamides of Echinacea purpurea L.as in fluence by plant
ontogeny and fertilization 1998(04)
15.Kolar L;Ledvina R;Kuzel S The effect of nitrogen surplus in fertilizer rates applied to Echinacea
purpuea L.Moench.on the production of its active substances 1998(11)
16.Dufault R J;Rushing J Influence of fertilizer on growth and marker compound of field-grown
Echinacea species and feverfew Scientia 2003(98)
17.Stuart D L;Wills R B Effect of drying temperature on alkylamide and cichoric acid concentrations
of Echinacea purpurea 2003(06)
18.Gray D E;Pallardy S G;Garrett H E Acute drought stress and plant age effects on alkamide and
phenolic acid content in purple coneflower roots[外文期刊] 2003(01)
19.Dou D M;Cui S Y;CAO Y Z Assaying of cichoric acid in introducing plant of Echinacea purpurea
2004(11)
20.Wang H;Liu W Z;Ai T M Determination of cichoric acid in Echinacea purpurea 2002(04)
21.Luo X B;Chen B;Zhu X L Determination of cichoric acid in Echinacea purpurea and its preparation
by HPLC[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2(10)
22.Duan C R;Wang B C;Liu W Q Effect of chemical and physical factors to improve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Echinacea angustifolia seeds[外文期刊] 2004(3-4)
23.Choffe K L;Murch S J;Saxena P K Regeneration of Echinacea purpurea:induction of root
organogenesis from hypocotyl and cotyledon explants 2000
24.Koroch A;Juliani H R;Kapteyn J In vitro regeneration of Echinacea purpurea from leaf explants
2002
25.Pan Z G;Liu C Z;Zobayed S M A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mesophyll protoplasts of Echinacea 2004
26.Liu J;Peng F Tissue culture and plantlet regeneration of Echinacea purpurea[期刊论文]-植物生理学
通讯 2004(05)
27.Wang H M;To K Y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in the high-value medicinal plant Echinacea
purpurea[外文期刊] 2004(16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魏照信.张德忠.荆爱霞 北方地区松果菊制种[期刊论文]-中国花卉园艺2009(6)
2. 郭绍芬.冯尚彩.吴峰.GUO Shao-fen.FENG Shang-cai.WU Feng 临沂引种松果菊有效成分的研究[期刊论文]-临
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31(3)
3. 王弘.王雪薇.陈世忠.李念.艾铁民 松果菊属3种植物的理化分析[期刊论文]-中草药2001,32(10)
4. 李继仁.白焱晶.王邠.陈刚.艾铁民.赵玉英.LI Ji-ren.BAI Yan-jing.WANG Bin.CHEN Gang.AI Tie-min.ZHAO
Yu-ying 紫花松果菊中的单萜苷[期刊论文]-中国药学(英文版)2003,12(4)
5. 张英涛.王弘.刘文芝.佟巍.杨雁芳.艾铁民 松果菊属药用植物的应用基础研究[会议论文]-
6. 古力努尔.果德安.卢景芬 总丹酚酸和松果菊苷抗衰老作用机制研究[会议论文]-2003
7. 马安伦.聂红.沈佰华.张继英.余奇文.柏峻.沈天伟.张冬青.林之川.唐上华.王妹芳 复方紫锥菊提取物免疫调节
功能的实验性研究[会议论文]-2001
8. 佟巍.张英涛.刘文芝.艾铁民 淡紫松果菊生药学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2002,33(3)
9. 李继仁.侯志新.王育琪.龚海英 紫花松果菊亲脂性化学成分研究(Ⅱ)[期刊论文]-天津药学2003,15(1)
10. 李继仁.王邠.乔梁.艾铁民.赵玉英 紫花松果菊水溶性成分研究[期刊论文]-药学学报2002,37(2)

引证文献(4条)
1.孟现民.刘荣.董平 RP-HPLC法测定3种不同药物剂型中菊苣酸的含量[期刊论文]-中国药房 2008(22)
2.狭叶松果菊3-脱氢奎尼酸合成酶基因cDNA的克隆及其组织表达特征[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9(12)
3.闫晓慧.胡世俊.谈锋 狭叶松果菊的毛状根诱导及培养[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 2013(8)
4.罗音久.曾中良.班炳坤.王迎.邹宇 紫锥菊根乙醇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研究[期刊论文]-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11)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60205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