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草药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8期2006年8月·1121·
·专论·
中药指纹图谱与灵芝质量标准研究方法
周选围1,林娟2,孙小芬2,唐克轩1
(1.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植物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复旦一交大一诺丁汉植物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上海 200030;
2.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3)
摘要:中药指纹图谱是中药现代化关键问题之一。根据国内外中草药指纹图谱研究进展,概述了指纹图谱建立中
各项技术及应用,讨论了建立灵芝指纹图谱的一般策略和方法,指出建立指纹图谱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阐明了
各项技术在灵芝指纹图谱的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前景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建立灵芝指纹图谱的基本思路,为其
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中药;指纹图谱;灵芝;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6)08—1121—05
FingerprintofChinesemateriamedicaandresearchmethods
ofqualitys andardforGanodermaspp.
ZHOUXuan—weil,LINJuan2,SUNXiao—fen2,TANGKe—xuanl
(1.PlantBiotechnologyResearchCenter,SchoolofAgricultureandBiology,FUndan—SJTU-NottinghamPlant
BiotechnologyR&DCenter,ShanghaiJiaoTongUnivesity,Shanghai200030,China;2.StateKey
LaboratoryofGeneticEngineering,SchoolofLifeSciences,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
Keywords:Chinesemat riam dica;fingerprint;Ganodermaspp.;qualitystand rd
灵芝是我国传统的药用真菌,古代为青芝、赤
芝、白芝、黄芝、黑芝和紫芝的总称[1],现代的灵芝实
际上是灵芝家族的总称。我国的灵芝科真菌资源十
分丰富,现有4属98种,但目前只有18种被人们开
发利用[21;《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首次承认灵芝的
药用价值,作为我国法定中药材的是多孑L菌科真菌
赤芝Ganodermalucidum(Leyss.exFr.)Karst.
或紫芝G.sinenseZhao,XuetZhang的干燥子实
体。卫生部2001年发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真菌
菌种名单”中,有3种灵芝科真菌:灵芝、紫芝和松杉
灵芝G.tsugaeMurrill。在实际被开发利用的灵芝
种类中,有些(如赤芝G.1ucidum等)已被人工栽
培,作为制药或保健食品生产原材料出口国外或用
于国内市场;有些种类(如薄盖灵芝G.capense
(LloydTeng等)已被用于液体深层培养,获得菌丝
体及其代谢产物生产保健食品、药品。中药指纹图谱
是中药现代化关键问题之一,它不仅是一种中药质
量控制模式和技术,更是一种进行中药理论研究和
新药开发的模式和方法,目前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控
制中药或天然药物质量的最有效的手段。
1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
中药指纹图谱是指中药材经适当处理后,采用
一定的分析手段和仪器测得的、能够标识该中药材
及其制剂中的各种组分群体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
是借用DNA指纹图谱发展而来的概念。中药指纹
图谱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称谓,如化学指纹图
谱和生物指纹图谱;光谱指纹图谱和色谱指纹图谱
等。从现代生物技术的观点分析,它应包括中药
DNA指纹图谱、蛋白质指纹图谱和化学指纹图谱。
1.1 DNA指纹图谱(DNAfingerprinting):主要依
靠分子标记来构建不同品种的指纹图谱,利用聚合
酶链反应(PCR)技术从不同生物样品人工合成
DNA片段,而这种DNA片段的大小、数目因不同
的生物而异,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在DNA水平上被
公认对中药进行鉴别的比较标准和可靠的方法主要
有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限制性核酸
收稿日期:2006—01—16
‘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标准专项资助(05DZ05007)
作者简介:周选围(1962一),男,陕西省咸阳市人,教授,硕导,主要从事真菌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2
部,参编教材专著6部。Tel:(021)65642772Fax:(021)65643552E—mail:xuanweizhou@163.tom
xuanweizhou@sjtu.edu.cn
万方数据
·1122·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8期2006年8月
片段多态性(RFLP)技术、简单序列重复(SSR)技
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另外还包括
一些新兴的技术,如序列特征扩增区(sequence
characterizedamplifiedregions,SCAR)技术、内部
简单序列重复(ISSR)技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技术、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技术和端粒重
复扩增(TRAP)技术等[3]。目前已有一些应用DNA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鉴别植物中药的研究报道,涉及
的药材20余种,也涉及其他一些技术,研究的药用
植物包括人参、淫羊藿、苍术、甘草、东当归、柴胡、大
麻、蒲公英等,对其进行基源鉴定、植物亲缘关系及
品质评价的研究。这些技术被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
可以更有效地鉴别中药的品种,尤其适合于同属不
同种类或同种不同变种、变型品系的鉴别[4~6]。
1.2蛋白质指纹图谱(proteinfingerprinting):包
括蛋白质电泳(同工酶)技术:等电聚焦电泳法
(IEF)、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酸
性一PAGE(A—PAGE)、不连续醋酸尿素聚丙烯酰胺
电泳(NAU—PAGE)等方法;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
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肽质量指纹谱
技术(peptidemassfingerprinting,PMF)等[7]。中药
蛋白质指纹图谱的研究刚刚起步,国内外仅见利用
电泳技术对为数不多的中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如
国内报道的对苦杏仁、山桃仁、桃仁、樱桃仁、郁李仁
5种李属中药的蛋白质电泳研究;利用蛋白质与过
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指
纹图谱分析鉴别北沙参农家品种;对百合科3种中
药的电泳指纹图谱分析;对自首乌蛋白质及同功酶
电泳的实验研究等。另对一些有应用前景的蛋白质,
如麻疯树毒蛋白哺]、蓖麻毒蛋白[9]、天麻抗真菌蛋白
等的生物技术研究,也对其他中药蛋白质指纹图谱
的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1.3化学指纹图谱(chemicalf ngerprinting):按所
采用的实验方法主要分为两类:色谱指纹图谱和光
(波)谱指纹图谱。色谱指纹图谱主要包括:薄层色谱
(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和
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光(波)谱指纹图谱主要
包括: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
(NMR)、质谱(MS);此外还有采用连用分析技术
(如HPLC—MS、GC—MS等)及X射线衍射法获得化
学指纹图谱。光谱和波谱指纹图谱由于灵敏度和选
择性的限制,所以不能表达中药这样混合体系中各
种不同化学成分浓度分布的整体状况,与此相对应,
色谱指纹图谱为首选方法,并为SDA(StateDrug
Adminisgtration)所推荐。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已广泛
应用于各种中药的质量控制之中,在已经确认该品
种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凭借实用的指纹图谱既可确
认产品的真伪,同时又能判断质量的稳定与否[10|。
2灵芝质量标准研究方法
对于灵芝生药质量的检测,传统的鉴定方法主
要是依靠形态学鉴定,进行形、色、气、味、质地等外
观性状检测,该方法简便、直接,缺点是主观性强,其
准确性完全取决于检验者的经验判断,且难以鉴定
加工炮制后的碎片或粉末药材。目前则是从生物分
类学(基原鉴定)、组织学(显微鉴定)、化学(理化鉴
定)角度建立了相对比较客观的检测标准;同时,随
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细胞学、酶学(同工酶分析)、生
物化学(蛋白质分析及效价评价)[11|、血清学(免疫
测定 [121等生物技术亦逐渐应用灵芝鉴定中来。分
子生物学研究发现,中药(不含矿物类)所依赖的生
物资源——“物种”的多样性是由于其基因多态性的
结果,而基因多态性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它比形
态、组织和化学水平的检测更能代表中药变异的遗
传标记(geneticmarker)。DNA分子标记技术,也称
DNA分子诊断技术,是指直接分析遗传物质的多态
性来诊断生物内在基因排布规律及其外在性状表现
规律的技术。
2.1质量标准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地域辽
阔,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灵芝种类繁多,长期以来,
同一灵芝药材多基源情况较为普遍,使灵芝的品种
十分复杂,呈现出“同一品种不同名称,同一名称不
同品种”的混乱局面,所以建立可靠统一的标准化管
理体系是建立灵芝(包括其他药用真菌)质量标准的
前提和基础。另外,从目前市场开发的灵芝产品的情
况来看,有灵芝整个子实体、也有切片(饮片)、灵芝
粉(颗粒)、灵芝提取物;从发育时期来看,有菌丝体、
子实体、孢子粉(破壁与未破壁)及其提取物等。因此
就某一种灵芝来说,指纹图谱的建立并利用其进行
质量控制,必须解决的问题很多,如有效成分的量、
色谱指纹图谱、DNA指纹图谱、规范化栽培(good
agriculturalpractice,GAP)、贮藏(goodsupply/
storagepractice,GSP)和加工(good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另外还有菌龄、产地、季节、加工方
法、重金属量等。所以质量标准的建立是一个多学科
相互融合、多技术综合运用、多部门(生产、科研、管
理)分工协作的一个复杂的过程。
目前对灵芝的研究,一方面有些相对重要领域
(如资源、蛋白等领域)因各种原因无人涉足,而另一
万方数据
中草药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8期2006年8月·1123·
方面,重复投资、重复研究项目(多以孢子粉破壁、多
糖和三萜为主要指标开发产品)的情况仍然存在。科
研院所之间尚未形成协调分工、联合攻关和资源共
享的局面,科研院所和传统中医药制造产业还没有
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和以灵芝
新品种为主的新药品种匮乏成为中国灵芝产业发展
的症结。
2.2灵芝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灵芝指纹图谱构建
大致可分为原材料的准备、实验数据的获得、数据分
析与评价、指纹图谱的方法检验、图谱的执行等5个
基本步骤。原料药、生产工艺的规范化是研究色谱指
纹图谱的前提,样本的代表性、色谱条件的优化是其
专属、可靠、稳定的基本保障。
2.2.1建立灵芝质量标准的一般策略:灵芝及其制
剂的原料主要来源于菌丝体、子实体和孢子粉这3
种不同发育时期的灵芝材料。这些原料和菌种、培养
条件或菌丝体与发酵产物等混合物(菌质)有很大关
系。有效部位与子实体栽培条件或菌丝体发酵条件
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借用植物药材研究经验的基础
上,还必须考虑到灵芝的特殊性。
(1)原材料的准备:固定品种、药和部位(菌丝
体、子实体或孢子粉)、产地、采收期和加工方法的
10批以上药材,以及足够数量的及处方组成和用量
固定、生产工艺稳定的中间体或成品。只有保证样品
的代表性,才能保证建立的指纹图谱的可靠性。为避
免走弯路,应先对现有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收集不同产地或不同品系的菌株、选择分析仪器并
准备实验计划。
(2)分析方法的建立:筛选并建立分析方法(包
括样品、样品的制备或分离、仪器的操作),验证方法
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分析测
试方法的档案,提供给国家认定的质量评价单位或
实验室。
(3)实验信息的评价:挑选可应用的技术,建立
菌丝体、子实体和孢子粉等不同材料分析的方法,初
步界定指纹图谱。
(4)标准图谱的确定:对当前完成的指纹图谱草
案进行验收测试,用测试规范对已经确认的实验材
料进行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周期性的评价,适当时
候转变成可接受的指纹图谱。
(5)指纹图谱的执行;选择指纹图谱的尺度,制
定操作规范并颁布执行。
2.2.2建立灵芝质量标准的方法学:灵芝具有多种
营养成分并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因此有
“功能食品资源”的美誉,所以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
起灵芝的开发热潮。利用灵芝进行保健食品和药品
开发主要有3个方面:①以子实体为原料,提取有效
成分,制成各种功能性食品或药品;②以深层培养液
为原料,生产保健饮品,或提取药用成分生产药品;
③以孢子粉为原料,开发系列功能性食品或药
品[13。。尽管从开发的层次来讲利用了灵芝生长发育
的各个时期一菌丝体、子实体和孢子等,但涉及的灵
芝种类仅2~3种,仅占目前研究可开发灵芝的
1/4~1/5,占我国灵芝资源的2%~3%。
就灵芝而言化学指纹图谱目前国内外研究较
多,涉及到各类研究手段,但目前公认的还是使用色
谱方法,且在这方面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口4J引,这
里也就不再赘述。而就DNA指纹图谱的研究目前
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而如何建立有效的指纹图谱
各家说法不一,但总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成分鉴定
农残留检测 一曰一臣巫
DNA抽捉
样品的选择l L——叫同的基因的选
DNA扩增
指纹图谱
图1灵芝DNA指纹图谱的建立策略
Fig.1FormationstrategyofDNAfingerprint
ofGanodermaspp.
指纹图谱的用途主要有2个,一是鉴别真伪,二
是分析优劣,优劣即疗效。DNA指纹图谱所依赖的
技术称为DNA分子标记技术,是指通过直接分析
遗传物质(DNA)的多态性来诊断生物内在基因排
布规律及外在性状表现的技术。此类技术大致分为
3类:①以电泳技术和分子杂交技术为核心的
RFLP等技术;②以电泳技术和PCR技术为核心的
RAPD/SSR/AP—PCR等DNA指纹和DNA测序技
术;③前两类技术结合的AFLP、SCAR、DALP、
RFLPCPCR、RAPD—PCR及最新开发的基因芯片
诊断技术。单从常用分子标记技术的技术要点来看,
SSR和AFLP在物种的多态性程度和技术的重现
性方面,无论是在种内还是在种间其多态性程度都
亲
万方数据
·1124· 中草菊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8期2006年8月
比较高,且又有较好的重现性。当然各种分子标记方
法是互补的,任何一种标记技术不可能全面分析所
有药材,选择方法应视研究对象的实际需要和可能,
以及按照不同标记技术的特点和优势而定,目前存
在一些误解,以为指纹图谱使用的技术越先进就越
好,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当然在具体选用技术时,该
技术的普及程度和样品分析的成本也是必须考虑的
一个因素。
2.3 灵芝研究中指纹图谱技术的应用:中药指纹图
谱应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作为中药质量控制的一
种模式,其一是灵芝药材本身指纹图谱的制定,其二
是利用灵芝加工成的产品的指纹图谱的制定。就灵
芝及其产品的质量控制而言,目前大多数是针对灵
芝的有效成分而采用的化学指纹图谱的方法,如针
对灵芝中存在的尿嘧啶、腺嘌呤、腺苷进行的薄层色
谱鉴别,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胶囊中的
总核苷[163;针对灵芝(及其产品)中的多糖,采用可
见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多糖量[171;也有对灵芝
子实体中醇溶酸性组分进行比色定量的研究,并认
为可以此作为控制灵芝产品质量的标准[1胡;也有利
用RP—HPLC技术建立了灵芝中所含三萜类组分的
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用于灵芝及其制剂的质量控
制C19,203。在DNA指纹图谱的研究中,目前国内主要
利用的是RAPD技术,如唐传红等[2门利用RAPD
和酯酶同工酶技术对来自国内外的10个灵芝属代
表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罗联忠等[221从247
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具有较高多态性扩增检测能力
的引物9条,对23株灵芝菌种进行RAPD分析,从
DNA水平上探讨不同产地的灵芝菌种的差异等。另
外,也有利用AFLP技术、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micellare ectrokineticchromatography,MEKC)
针对灵芝种间和种内变异进行研究的一些报
道E23,24],虽然其研究目的并非是针对建立灵芝的指
纹图谱而进行的,但说明在灵芝指纹图谱的建立中
这些技术是切实可行的,并在该领域有着一定程度
上的技术上的先进性。
3 灵芝指纹图谱的研究前景与问题
自从提倡利用指纹图谱对中药产品进行质量评
价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致力于中药指纹图谱的
方法学研究。随着中药材化学成分的分离、分析研究
的多模式、多柱、多元检测技术基础与平台的建立,
药效组分的分析研究及其药效组分的指纹图谱的建
立,以及多水平评价的方法学的建立和发展,中药化
学指纹图谱已趋于成熟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并基本形成了利用指纹图谱控制中药材及其产品质
量的基本思路:将药材或制剂的特征指纹图谱转化
为在特定条件下的特征数据组,再按照药材一质量
标准一特征图谱制作条件一特征图谱数据组逐级划
分目录的方式存人数据库,而后将待测样品在相同
条件下的特征数据组输入计算机进行检索并进行相
关检验,就可提供一个对中药材进行快速、准确鉴定
及质量评价的客观标准。中药化学指纹图谱研究的
基本思路给灵芝指纹图谱的建立在研究策略上提供
了有益的参考和在技术上的借鉴。
灵芝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已
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随着进一步对灵芝基因组
学、有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阐明基因
组与大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和药理活性之间的关
系,建立包括DNA、蛋白和化学指纹图谱在内的灵
芝多维指纹图谱将会成为可能,并用于规范现有的
灵芝产品的生产和指导开发灵芝新产品。但也不容
忽视灵芝指纹图谱的建立还面临许多问题:①材料
来源。灵芝属于广布种,收集代表产地的大量样本作
为研究对象是必须条件之一,然而灵芝在全国各地
均有分布,这就给“代表产地”的确定带来了困难,而
指纹图谱研究首先需要解决这个源头问题。②新技
术的应用。在灵芝研究中新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前沿,
如灵芝的有效成分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在化学指纹
图谱研究中,需要解决分离与检测两大问题,而采用
单一分离模式勉为其难,采用传统的检测手段或单
一联用技术也易丢失大量信息;在生物指纹图谱研
究中,新兴的基因组学指纹图谱及中药蛋白组学指
纹图谱在灵芝研究中并未涉足。③规范化程度。从
灵芝的制种、栽培(或发酵)到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
分析检测,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够,影响
实验室之间的重现性,难以推广。④分析处理手段。
尽管从理论上讲,存在众多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但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还是缺少对大量信息的统计分
析处理,指纹图谱的特征性不够明确、具体。
4结语
近年来,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取得了极大的进
展,而在灵芝研究和生产方面的应用仍处于初始阶
段,尽管灵芝产品不论是在药品还是在保健食品上
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利用,但总的来讲科技
含量较低,大多是原始材料的简单加工,有些产品如
灵芝孢子粉、孢子油等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出现许
多“作坊式”的生产厂家,给相关管理部门带来了一
定的困难,严重影响了整个灵芝产业的声誉。迄今为
万方数据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8期2006年8月·1125·
止,在国内外,灵芝(包括其他真菌类中药材)的生物
技术及其质量标准的研究还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
因此熟悉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基本策略和相关技
术,加快对灵芝生物技术及质量标准的研究,是这一
我国传统药用真菌产业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在灵
芝指纹图谱的建立中如果能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
采用多种分析仪器联用获得的多维指纹图谱,并和
药物疗效相结合,则既能反映基因的信息、化学信
息,又能反映药效信息,进而阐明基因、化学成分和
疗效的相关性,从而建立一个高水平的质量标准。
References:
[1]ZhouXW,LinJ.ResourcesofwildGanodermaspp.inChi—
naandtheirdevelopmentanditilizationEJ].ActaEdibFungi
(食用菌学报),1999,6(1):58—64.
[2]ChenTD,LiKB.Resources,taxonomy,ecologicaldistri—
bution,exploitationandutilizationofGa odermataceaefrom
China[J].ActaAgricUnivJiangxi(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4,26(1):89—95.
[3]HonCC,ChowYC,ZengFY,eta1.Geneticauthentica—
tionofginsenga dothert aditionalChinesemedicine[J].
ActaPharmacolSin,2003,24(9):841—846.
[4]ZhangKY,LeungHW,YeungHW,eta1.Differentiation
ofLyciumbarbarumfromitsrelatedLyciumspeciesusing
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EJ].PlantaMed,2001,
67(4):379—381.
[5-1YuanM,HongY.HeterogeneityofChinesemedicalherbsin
Singaporeass ssedbyfluorescenceAFLPanalysis[J].AmJ
ChinMed,2003,3l(5):773—779.
[6]HongDY,LauAJ,YeoCL,eta1.Geneticdiversityand
variationofsaponinco tentsi Panaxnotoginsengrootsfrom
asinglefarm[J].JAgricFoodChem,2005,53(22):8460—
8467.
[7]ThiedeB,HohenwarterW,KrahA,eta1.Peptidemassfin—
gerprinting口].Methods,2005,35(3):237—247.
[8]LinJ,ChenY,XuY,eta1.Cloningandexpressionof
curcin,aribosome—inactivatingproteinfromtheseedofjat—
rophacurcas口].ActaBotSin,2003,45(7):858—863.
[9]FredrikssonSA,HulstAG,ArturssonE,eta1.Forensic
identificationofneatricinandofricinfromcrudecastorbean
extractsbymasspectrometry[J].AnalChem,2005,77
(6):1545—1555.
r10]HanFM,CaiM,ChenY.ThecurrentresearchofTCMfin—
gerprintingtechnique口].JAnalSci(分析科学学报),
2004,20(6):647-651.
[11]YeBP,WangQH,ZhouSJ,eta1.Isolatingofproteins
fromLingzhiandstudyonitsimmuneactivity[J].Pharm
Biotech(药物生物技术),2002,9(3):150—152.
[12]WengXG.DetectquantificationofGanodenicacidnGano-
dermalucidumbyenzyme-linkedimmunoadsorbentassay
[J].ForeignMedSci:TraditCh nMed(国外医学:中医中
药分册),2003,25(1):47—48.
[13]XieYz,Zhangz,LiSZ,eta1.RecentAdvancesinthede—
velopmentandprocessingworksofthelingzhifungus(Gano-
dermalucidum)EJ].JMicrobiol(微生物学杂志),2002,22
(6):43—45.
[14]XingzT,YouQH,ZhangJS,eta1.Comparativestudyon
triterpenesindifferentGanodermaspecies[J].JChinMed
Mater(中药材),2004,27(8):575—576.
[15]HuangSM,YangXL,HuangJ,eta1.HPLCfingerprinting
oftriterpenoidsfr mAnodermalucidum[J].JBeijingInsti—
tuteTechnol(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24(5):458—461.
[16]JiangYQ.Studyonqualitycontrolf rLingzhicapsules[J].
NorthwestPharmJ(西北药学杂志),2001,16(3):112—
113.
[17]SunYF,ZhuangYX,HuangXC.Studiesontheprepara—
tionandqualitycontraolofthextractfromTaishan’sGano-
dermalucidum[J].ChinPharmJ(中国药学杂志),2001,
36(6):394—396·
[18]HuangSM,YangXL,WangBW,eta1.Studyonprepara—
tionprocessandanalyticalmethodsfESACfromGanoder—
malucidum[J].ChinaJChinMaterMed(中国中药杂志),
2003,28(4):332—334.
[19]GaoJJ,NakamuraN,MinBS,eta1.Quantitativedetermi—
nationofbitterp inciplesinspecimensofGanodermalucidum
using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anditsappli—-
cationtothe valuationofGanodermap oducts[J1.Chem
PharmBull,2004,52(6):688—695.
[20]DengWH,HuangSM,ZouXW,eta1.Establishmentof
fingerprintofLingzhi(GanodermalucidumKarst.)andits
preparationsbyHPLC[J].ChinJP armAnal(药物分析杂
志),2005,25(3):352—355.
E21]TangCH,ZhangJS,ChenMJ,eta1.Preliminarystudyon
geneticdiversityamongtenstrainsofGanoderma[J].J
NanjingAgricUniv(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28(2):
133—136.
[22]LuoZ,LinSQ,XieBG,eta1.Molecularidentificationof
23GanodermastrainsI-J].StraitPharm(海峡药学),2005,
17(2):83—85.
[23]QiJJ,MaRC,ChenXD,eta1.Analysisofgeneticvaria—
tioninGanodermalucidumafterspaceflightFJl.AdvSpace
Res,2003,31(6):1617—1622.
[24]CheungHY,NCW,HoodDJ.Identificationandquantifi—
cationofbaseandnucleosidemarkersinextractsofGanoder—
malucidum,GanodermajaponicumandGanodermacapsules
bymicellarelectrokineticchromatography[J].JChromatogr
A,2001,911(1):119—126.
万方数据
中药指纹图谱与灵芝质量标准研究方法
作者: 周选围, 林娟, 孙小芬, 唐克轩, ZHOU Xuan-wei, LIN Juan, SUN Xiao-fen,
TANG Ke-xuan
作者单位: 周选围,唐克轩,ZHOU Xuan-wei,TANG Ke-xuan(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植物生物技术
研发中心,复旦-交大-诺丁汉植物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上海,200030), 林娟,孙小芬,LIN
Juan,SUN Xiao-fen(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3)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6,37(8)
被引用次数: 2次
参考文献(24条)
1.Zhou X W;Lin J Resources of wild Ganoderma spp.in China and their development and itilization[期刊
论文]-食用菌学报 1999(01)
2.Chen T D;Li K B Resources,taxonomy,ecological distribution,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anodermataceae from China[期刊论文]-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4(01)
3.Hon C C;Chow Y C;Zeng F Y Genetic authentication of ginseng and oth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外文期刊] 2003(09)
4.Zhang K Y;Leung H W;Yeung H W Differentiation of Lycium barbarum from its related Lycium species
using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外文期刊] 2001(04)
5.Yuan M;Hong Y Heterogeneity of Chinese medical herbs in Singapore assessed by fluorescence AFLP
analysis[外文期刊] 2003(05)
6.Hong D Y;Lau A J;Yeo C L Genetic diversity and variation of saponin contents in Panax notoginseng
roots from a single farm[外文期刊] 2005(22)
7.Thiede B;Hohenwarter W;Krah A Peptide mass fingerprinting 2005(03)
8.Lin J;Chen Y;Xu Y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curcin,a 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 from the seed
of jatropha curcas[外文期刊] 2003(07)
9.Fredriksson S A;Hulst A G;Artursson E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of neat ricin and of ricin from
crude castor bean extracts by mass spectrometry[外文期刊] 2005(06)
10.Han F M;Cai M;Chen Y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TCM fingerprinting technique[期刊论文]-分析科学学报
2004(06)
11.Ye B P;Wang Q H;Zhou S J Isolating of proteins from Lingzhi and study on its immune activity[期刊
论文]-药物生物技术 2002(03)
12.Weng X G Detect quantification of Ganodenic acid in Ganoderma lucidum by enzyme-linked immunoad
sorbent assay 2003(01)
13.Xie Y Z;Zhang Z;Li S Z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cessing works of the lingzhi
fungus (Ganoderma lucidum)[期刊论文]-微生物学杂志 2002(06)
14.Xing Z T;You Q H;Zhang J S Comparative study on triterpenesin different Ganoderma species[期刊论
文]-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2004(08)
15.Huang S M;Yang X L;Huang J HPLC fingerprinting of triterpenoids from Anoderma lucidum[期刊论文]-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4(05)
16.Jiang Y Q Study on quality control for Lingzhi capsules[期刊论文]-西北药学杂志 2001(03)
17.Sun Y F;Zhuang Y X;Huang X C Studies on the preparation and quality contraol of the extract from
Taishans Ganoderma lucidum[期刊论文]-中国药学杂志 2001(06)
18.Huang S M;Yang X L;Wang B W Study on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analytical methods of ESAC from
Ganoderma lucidum[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3(04)
19.Gao J J;Nakamura N;Min B S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bitter principles in specimens of
Ganoderma lucidum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evaluation
of Ganoderma products[外文期刊] 2004(06)
20.Deng W H;Huang S M;Zou X W Establishment of fingerpxint of Lingzhi (Ganoderma lucidum Karst.) and
its preparations by HPLC[期刊论文]-药物分析杂志 2005(03)
21.Tang C H;Zhang J S;Chen M J Preliminary study on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ten strains of Ganoderma
[期刊论文]-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5(02)
22.Luo L Z;Lin S Q;Xie B G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23 Ganoderma strains[期刊论文]-海峡药学
2005(02)
23.Qi J J;Ma R C;Chen X D Analysis of genetic variation in Ganoderma lucidum after space flight[外文
期刊] 2003(06)
24.Cheung H Y;Ng C W;Hood D J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base and nucleoside markers in
extracts of Ganoderma lucidum,Ganoderma japonicum and Ganoderma capsules by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外文期刊] 2001(01)
本文读者也读过(7条)
1. 邓楠 皮宝制药:引领中药现代化之路[期刊论文]-中国经济周刊2010(23)
2. 郭海英 中药现代化系列报道之三工艺改革之痛[期刊论文]-中国药店2006(4)
3. 甄汉深.何柳艳.陆石英.朱雪妍.莫缓恒.周吴萍.陈君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概述[期刊论文]-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8(1)
4. 谢光武.黎晓敏.XIE Guang-wu.LI Xiao-min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及其在中药农药残留分析中的重要意义[期刊论
文]-中国动物保健2010,12(1)
5. 武煊.黎晓敏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海南医学院学报2005,11(6)
6. 推进中药现代化 造福人类健康[期刊论文]-天津科技2006,33(6)
7. 周勇.郝震峰.王涛 新药(化学药品)研究与申报中的注意事项[期刊论文]-山东医药工业2002,21(4)
引证文献(2条)
1.蒋婷婷.王勇 灵芝三萜类成分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海峡药学 2012(1)
2.冯天保.杨晓彤.糜可.冯慧琴.杨庆尧 药用真菌子实体多糖SEC-HPLC图谱的相似度定量评价研究[期刊论文]-现代
生物医学进展 2009(7)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60800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