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超临界萃取结合水煎煮法提取丹参中有效成分的研究



全 文 :柱即可重复使用。
215 结果及得率: 银杏叶提取物 525 g, 银杏萜内酯
6115% (白果内酯 3144% , 银杏内酯 C 2109% , 银杏
内酯A 015% , 银杏内酯B 0112% ) , 采用乙醇水梯
度洗脱, 大孔吸附树脂柱连续分离银杏叶提取物中
萜内酯组份, 真空浓缩后结晶, 粗晶用乙醇水溶液重
结晶, 其 4 种萜内酯单体纯度和得率见表 1。
表 1 产品纯度和得率
Table 1 Pur ity and y ield of products
组 份 质量ög 得率ö% 提取率ö%
白果内酯  12165 2141 70101
银杏内酯C 8118 1146 75145
银杏内酯A 1163 0131 62128
银杏内酯B 0143 0108 69184
  采用本工艺将总萜内酯质量分数 6115% 的 525
g 原料经纯化可得纯度为 95% 的白果内酯 12165 g,
银杏内酯C 8118 g, 银杏内酯A 1163 g, 银杏内酯B 0143 g, 总萜内酯为 22189 g。总得率为 4126% , 平均提取率为 69127%。晶体及原料采用H PL C 法测定,与对照品的H PL C 图谱相同, 没有干扰峰。3 讨论  本法只采用一次柱分离, 结晶纯化即可连续制得纯度达 95% 以上的白果内酯, 银杏内酯A、B、C单体。本工艺操作中只采用无毒试剂水和乙醇, 对产品药用提供了安全保障。由于采用的是可重复使用的大孔树脂, 使生产成本降低至约 5 万元ökg。本工艺简便, 采用有机试剂少。因此适用于中试及工业生产, 为大规模开发银杏萜内酯药品奠定了良好基础。References:[ 1 ] L i Z L 1 E xp loita tion and E x ertion of G inkg o L eaves (银杏开发与利用) [M ]1 Shangsh i: Shanghai Scien tific and T echn icalPub lishers, 19961[ 2 ] Zhang D Q , H e Z F1 R esearch in the Chem ica l Ing red ien ts inL eaves of G inkg o biloba (银杏叶资源化学研究) [M ]1 Beijing:Ch ina L igh t Industry P ress, 19991
超临界萃取结合水煎煮法提取丹参中有效成分的研究
张 虹1, 柳正良2, 王洪泉1, 杨 莺3Ξ
(11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上海 200065; 21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 上海 200433; 31 利群医院, 上海 200333)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 S a lv ia m iltiorrh iz a
Bge1 的干燥根及根茎, 味苦, 性微寒, 祛瘀止痛、活
血通经、清心除烦。丹参主要含有结晶性菲醌类化合
物, 如丹参酮É ( tan sh inone É )、丹参酮Ê A、Ê B
( tan sh inone Ê A、Ê B )、隐丹参酮 (cryp to2 tan sh i2
none )、二氢丹参酮 (d ihydro tan sh inone) ; 水溶性有
效成分为丹参素 (dan shen su) 及酚酸类成分原儿茶
醛 (p ro tocate2chualdehyde)、咖啡酸 (caffeic acid )、
迷迭酸甲酯 (m ethyl ro sm arinate) 等, 以及棕罗汉松
酚 (ferrugino l)等其他成分。脂溶性有效成分丹参酮Ê A 经研究表明具有抑制血栓形成等药理作用; 水
溶性有效成分丹参素能抗心肌缺血并对冠状动脉有
较好作用, 原儿茶醛能显著增加冠状动脉流量, 对抗
AD P 诱导的血小板积聚, 并有广谱抗菌作用。本实
验对脂溶性有效成分以丹参酮Ê A 为指标, 水溶性
有效成分以丹参素、原儿茶醛为指标对丹参进行提
取研究, 并作为制剂的一组质控指标。
1 仪器与材料
高效液相色谱仪: 日本岛津 L C—9A , 配有
SPD—6A 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 CR—4A 数据处理
器; 超临界萃取设备: SFX 2—10 型超临界流体萃取
器 (美国 Isco 公司) ; B ran son 1200 型超声波清
洗器。
  丹参酮Ê A (批号: 07662200011)、原儿茶醛 (批
号: 081029402)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丹参
素 (纯度大于 99% ) 购自复旦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
化学教研室。丹参药材购于上海市药材公司, 经第二
军医大学宓鹤鸣教授鉴定。本品经自然晾干后, 60
℃干燥 12 h, 粉碎, 过三号筛。甲醇为H PL C 或A R
纯, 蒸馏水为双蒸水 (自制)。
2 有效成分的测定
211 脂溶性成分丹参酮Ê A 的测定
21111 色谱条件: 色谱柱: D iamon silTM C 18柱 (250
mm×416 mm , 5 Λm ) (迪马公司) ; 流动相: 甲醇2水
·0631· 中草药 Ch inese T radit ional and H erbal D rugs 第 35 卷第 12 期 2004 年 12 月
Ξ 收稿日期: 2004203212
作者简介: 张 虹 (1967—) , 女, 浙江海宁人, 副主任药师, 1990 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药学系, 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1 年毕业于第二军
医大学药物分析专业, 获医学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药物分析及临床药学研究, 发表论文 10 余篇。
T el: (021) 5605108023203 E2m ail: zkzhu@yahoo1com 1cn
(85∶15) ; 体积流量: 110 mL öm in; 灵敏度: 0108
AU FS; 检测波长: 270 nm ; 柱温: 35 ℃; 进样量: 10ΛL。丹参酮Ê A 保留时间约为 1215 m in, 其他成分不
影响。
21112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丹参酮Ê A 对照品
10 m g, 置 50 mL 棕色量瓶中, 加甲醇至刻度, 摇匀。
用流动相稀释成 12~ 48 ΛgömL 的系列溶液, 进样
10 ΛL , 以峰面积与质量浓度进行线性回归, 得标准
曲线方程: Y = 43 36517 X + 01690, r= 01999 98。丹
参酮Ê A 在 12~ 48 ΛgömL 时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
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11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经真空干燥后
的萃取物 011 g, 加适量甲醇, 超声使溶解, 用甲醇配
制成适当质量浓度, 取少量溶液用微孔滤膜 (0145Λm ) 滤过, 弃去初滤液, 取续滤液 011 mL 于 50 mL
量瓶中, 加甲醇至刻度, 摇匀, 即得。
212 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的含量测定
21211  色谱条件: 色谱柱: D iamon silTM C 18 ( 250
mm ×416 mm , 5 Λm ) (迪马公司) ; 流动相: 甲醇2
015% 醋酸水溶液 (25∶75) ; 体积流量: 110 mL ö
m in; 灵敏度: 0108 AU FS; 检测波长: 280 nm ; 柱温:
35 ℃; 进样量: 10 ΛL。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保留时
间分别约为 615、1012 m in。
21212 线性关系的考察: 精密称取丹参素、原儿茶
醛对照品各 5 m g, 分别置 50 mL 棕色量瓶中, 加甲
醇至刻度, 摇匀, 用流动相稀释成一定质量浓度的系
列溶液, 进样 10 ΛL , 以峰面积与质量浓度进行线性
回归, 得标准曲线方程及线性范围, 丹参素: Y =
861746 X - 313, r = 01999 9, 线性范围: 50~ 250ΛgömL ; 原儿茶醛: Y = 6231400 X + 92159, r =
01999 9, 线性范围: 25~ 200 ΛgömL。
212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丹参 SFE 提取后的
残渣水煎液、SFE 提取物水煎液或丹参药材的水煎
液, 浓缩, 甲醇定容于 1010 mL 量瓶中。精密吸取
210 mL 样品液, 再加甲醇 210 mL , 摇匀, 超声 10
m in, 冷却, 用 0145 Λm 过滤膜滤过, 取滤液, 即得。
3 提取工艺的考察
311 脂溶性成分的提取: 精密称取样品粉末 (过 60
目筛) 300 g, 放入萃取罐中, 按表 1 设计因素水平,
选L 9 (34) 正交设计表对丹参中脂溶性成分 (以丹参
酮Ê A 为测定指标) 进行超临界萃取, 收集萃取液,
滤过, 浓缩, 浓缩后所得物再经真空干燥, 即得萃取
物, 测定结果见表 2。
  经统计学分析, 结果表明: 对丹参酮Ê A 影响为
表 1 因素水平表
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水平
因  素
A 提取时间öh B 提取温度ö℃ C 提取压力öM Pa D 夹带剂用量ö%
1 115 45 25 25
2 210 55 30 30
3 215 65 35 35
表 2 L 9 (34)正交试验结果
Table 2 Results of L 9 (34) orthogonal test
试验号 A B C D 丹参酮Ê A ö(g·100 g- 1)
1 1 1 1 1 8118
2 1 2 2 2 16146
3 1 3 3 3 12194
4 2 1 2 3 12115
5 2 2 3 1 13118
6 2 3 1 2 10199
7 3 1 3 2 12114
8 3 2 1 3 15116
9 3 3 2 1 17134
K 1 12153 10182 11144 12190
K 2 12111 14193 15132 13120
K 3 14188 13176 12175 13142
R 2177 4111 3187 0152
B > C > A > D。提取丹参酮Ê A 的最佳条件是:
A 3B 2C 2D 3, 即: 夹带剂为 100 g 药材用 35 mL 的乙
醇, 于 55 ℃温度、30 M Pa 压力下萃取 215 h。
312 水溶性成分的提取: 称取经上述超临界萃取后
的丹参残渣粉末 5 g, 按表 3, 选用L 9 (34) 正交试验
表对丹参素 SFE 残渣中的水溶性成分 (以丹参素、
原儿茶醛为测定指标)进行水煎煮提取。提取液按上
述丹参素、原儿茶醛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测定结果
见表 4。
表 3 因素水平表
Table 3 Factors and levels
水平
因  素
A 煎煮时间öh B 加水量ö倍 C 煎煮次数ö次
1 015 8 1
2 110 10 2
3 115 12 3
  由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 对丹参素、原儿茶醛的
影响均为因素A > C> B。提取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
最佳条件是A 3B 1C 3, 即: 以丹参残渣 8 倍量的水煎
煮 3 次, 每次 115 h。
313 最佳工艺的验证试验: 本实验通过对丹参中有
效成分提取方法的摸索, 发现 SFE [1, 2 ]特别适合脂溶
性有效成分, 如丹参酮Ê A 的提取, 丹参酮Ê A 的得
率高, 杂质少; 但 SFE 不适合水溶性有效成分如丹
参素、原儿茶醛的提取, 经检测, 丹参经 SFE 所得提
·1631·中草药 Ch inese T radit ional and H erbal D rugs 第 35 卷第 12 期 2004 年 12 月
取物中未检测出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 两者
存在于丹参的 SFE 残渣中, 结果见表 5。可见丹参
SFE 残渣中的丹参素、原儿茶醛较丹参药材中的浓
度高, 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表 4 L 9 (34)正交试验结果
Table 4 Results of L 9 (34) orthogonal test
试验号 A B C
丹参素ö
(g·100 g- 1)
原儿茶醛ö
(g·100 g- 1)
1 1 1 1 01460 9 01028 1
2 1 2 2 01559 7 01039 1
3 1 3 3 01496 2 01029 4
4 2 1 2 01596 5 01043 7
5 2 2 3 01671 0 01058 3
6 2 3 1 01514 5 01046 4
7 3 1 3 01877 1 01099 6
8 3 2 1 01686 1 01063 8
9 3 3 2 01841 4 01083 7
丹参素 K 1 01505 6 01644 8 01553 8
   K 2 01594 0 01638 9 01665 9
   K 3 01801 5 01617 4 01681 4
   R 01295 9 01027 4 01127 6
原儿茶醛 K 1 01032 2 01057 1 01046 0
    K 2 01049 5 01053 6 01055 5
    K 3 01082 3 01053 2 01062 4
    R 01050 1 01003 9 01016 4
表 5 丹参的有效成分的测定 (n= 3)
Table 5 Effective componen ts in S 1 m iltor rh iza (n= 3)
  样 品
质量分数ö%
丹参酮Ê A 丹参素 原儿茶醛
丹参药材 01298 4 01560 0 01072 8
丹参 SFE 提取物 01235 0 未检出 未检出
丹参 SFE 残渣提取物 01070 0 01893 2 01092 0
  将丹参按上述试验条件进行超临界萃取, 将其
SFE 残渣再按上述试验条件进行水煎煮提取, 之后
所得残渣于 50~ 60 ℃烘干, 称取烘干物适量, 照前
述丹参酮Ê A、丹参素、原儿茶醛的测定方法测定各
有效成分的残留量, 结果 SFE 残渣水煎后残渣中残
留各成分分别为丹参酮Ê A 01003 1% , 丹参素
21907% , 原儿茶醛 71936%。可见经上述提取工艺
后, 丹参中大于 99% 的丹参酮Ê A、大于 97% 的丹参
素、921064% 原儿茶醛已被提出。
4 讨论
  本试验提取丹参中有效成分的最佳工艺是: 首
先, 利用 SFE 技术提取脂溶性成分如: 丹参酮Ê A
等, 其提取条件是: 精密称取样品粉末 (过 60 目筛)
300 g, 放入 SFE 萃取罐中, 用 35% 乙醇, 于 55 ℃温
度、30 M Pa 压力下萃取 215 h, 收集萃取液, 滤过,
浓缩, 浓缩后所得物再经真空干燥, 即得萃取物; 再
利用传统的水煎法提取丹参 SFE 残渣中的水溶性
成分如: 丹参素、原儿茶醛等, 其提取条件是: 以残渣
8 倍量的水煎煮 3 次, 每次 115 h。
  丹参 SFE 残渣中的丹参素、原儿茶醛较丹参药
材中的浓度高, 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References:
[ 1 ] King J W 1 Fundam entals and app lications of supercrit ical flu id
ex traction in ch rom atograph ic science [J ]1 J Ch rom a tog r S ci,
1989, 27 (7) : 3551
[ 2 ] Yuan H M , D leaik S V 1 Supercrit ical flu id and enhanced2flu2
id ity liqu id ex traction of pheno lics from viver sedim en t [J ]1 J
Ch rom a tog r, 1997, 764: 2651
西红花及注射用西红花苷的 HPLC 指纹图谱研究
郁 健1, 杜春波2, 周素娣3Ξ
(11 中国药科大学 分析化学教研室, 江苏 南京 210038; 21 中国药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9;
31 中国药科大学 中药分析教研室, 江苏 南京 210038)
  西红花为鸢尾科番红花属植物番红花C rocus
sa tivus L 1 的干燥柱头, 西红花苷 (crocin) 为西红花
药材的提取物, 经过加工制成注射用西红花苷 (冻
干)制剂, 具有活血化瘀、散郁开结, 用于中风病血瘀
证 (脑脉痹塞) , 临床上用于脑梗死, 或局限性脑梗死
(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脑动脉痉挛等)。
  西红花的主要成分为类胡萝卜色素、苦味质和
挥发油[1 ]。类胡萝卜色素为西红花苷元 (西红花酸
crocrt in ) 与多种糖组成各种糖苷, 西红花苷分为西
红花苷21、2、3、4。目前有文献[2, 3 ]报道采用H PL C 和
TL C 法对西红花苷21、2 的测定。作为中药注射剂,
SFDA 规定必须进行指纹图谱的研究, 以便控制中药
注射剂的质量。本实验建立H PL C 法, 对西红花药
材、西红花提取物及注射用西红花苷制剂进行指纹图
·2631· 中草药 Ch inese T radit ional and H erbal D rugs 第 35 卷第 12 期 2004 年 12 月
Ξ 收稿日期: 2004203213
作者简介: 郁 健 (1959—) , 男, 工程师, 江苏启东人, 主要从事药物分析工作, 研究领域包括中西药质量分析、药物体内分析研究等。
T el: (025) 85322635 E2m ail: yu jian5959@ 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