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夜来香白天花朵及嫩枝挥发油成分分析
陈志行 1 ,石春芝 1 ,谭晓风 2 ,臧小平 1
( 1. 深圳大学理学院 应用化学系 ,广东 深圳 518060; 2. 深圳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广东 深圳 518028)
夜来香为茄科夜香树属植物 Centrum noctur-
num Linn
[ 1]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 ,其性温、味辛 ,
具行气止痛、镇定之功效 ,可用于治疗胃脘痛 ;其花
夜间极香 ,其中的挥发油具驱蚊作用 ,可调配各种香
精、香水、驱蚊液等。民间栽培主要用其观赏、驱蚊、
药用的作用 [2, 3 ]。夜间花朵的挥发油成分在国内外文
献中虽有很少的相关研究报道 ,但都仅关注了夜间
花朵挥发油成分 ,且仅对 1%以上的 12种成分有报
道 [4, 5 ]。本课题组已研究了夜间花朵 (发香期 )的挥发
油成分 [6 ] ,因此本研究着重于夜来香花朵及嫩枝在
白天采摘时 (无香期 )所含的挥发油成分及含量 ,这
为拓宽采摘时间和有效生产原料的增加提供一定依
据。本实验使用连续抽提法提取花朵及嫩枝中的挥
发油 ,经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分析其主要成分 ,并用
面积归一法分别计算了其相对百分含量。 为充分发
挥地域优势 ,提高夜来香的整体利用价值提供参考。
1 仪器与材料
气相色谱仪: TRACE GC-2000SERIES型 (意
大利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F INN IGAN T RACE
型 (美国 Thermo Quest ) ;夜香花采自深圳老干部中
心园内 ,经伦华文副教授鉴定。
2 方法与结果
2. 1 挥发油的提取:分别采集 9∶ 00时开伞的花
朵、嫩枝 (对照组为 21∶ 00时盛开放香的花朵 ) ,在
索氏抽提器中用精制乙醚抽提 6~ 8 h,水浴温度 38
℃~ 43℃。 过滤提取液 ,将已抽提过的花再提取 2
次 ,过滤 ,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得近无色透明挥发油 ,
花含油率约 4. 2% 、嫩枝含油率约 2. 0% (对照组花
含油率约 4. 3% )。
2. 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条件
2. 2. 1 气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 VOC柱 ( 30 m×
0. 32 mm) ,进样量为 1μL,载气为高纯氮气。毛细
管流速为 0. 8 mL /min,样品前 1 min不分流 , 1 min
后按与载气比为 1∶ 40分流 ,汽化室温度为 250℃ ,
检测器 ( M S)温度 250℃ ,色谱柱程序升温条件:从
60℃开始 ,停留 2 min;以 5℃ /min升温至 200℃ ,
停留 2 min; 以 7℃ /min升温至 250 ℃ ,停留
30 min。
2. 2. 2 质谱条件: EI源 ,离子源温度 250℃ ,电离
电压为 70 eV ,扫描质量范围为 10~ 400 amu
( m /z)。
在前述条件下对花和枝的挥发油分别进行了色
谱定量测定 ;由微机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峰物
质的相对百分含量。 各峰的质谱数据由 WILEY /
NBS质谱数据库检索 ,结果见表 1和 2。
3 结果与讨论
3. 1 从表 1和表 2可看出 ,夜来香白天花朵挥发油
以二十一烷为主要成分 ( 24. 53% ) ,以十九烯
( 11. 62% )、沉香烷 ( 7. 37% )为次主成分 ;嫩枝挥发
油以十九烷为主 ( 9. 34% ) ,间二甲苯 ( 8. 61% )、 1, 2,
3-三甲苯 ( 5. 46% )次之。 而同期对照样品夜间花朵
中主成分也为二十一烷 ( 23. 09% ) ,次主成分十九烯
( 9. 17% )、 9-二十三烯 ( 6. 03% )。因而可见花朵在发
香期 (夜间 )与无香期 (白天 )主成分相同且含量相
近 ;花朵与嫩枝挥发油主成分仅 C2之差的同系物 ,
似为生物体内合成的不同阶段的产物。 但挥发油的
主成分奇数碳高于偶数碳的特点 ,与一般报道的自
然规律相反 ,值得关注。
3. 2 花朵中的挥发油成分有 31种在嫩枝挥发油中
未检出 ,含量约占花挥发油的 22. 8%。 其中差异分
别为酯 类 8 种 (占 含 量 5. 76% ) , 醇 类 3 种
( 5. 60% ) ,烷类 5种 ( 2. 68% ) ,酚类 2种 ( 2. 54% ) ,
烯类 4种 ( 1. 66% ) ,酮类 4种 ( 1. 60% ) ,酸类 4种
( 1. 56% ) ,醚类 1种 ( 0. 69% )。正是由于嫩枝中这些
各具独特气味的少量甚至微量物质的缺乏 ,造成两
种挥发油香气有一定差异 ,花的挥发油气味浓、浊、
刚一些 ,而嫩枝的清、薄、柔些。
3. 3 白天无香的花朵、嫩枝的挥发油中驱蚊叮 (分
别占 4. 88%、 3. 80% ) ,苯系物 (分别占 10. 93% 、
32. 11% ) ,与夜间花朵挥发油存在的具有驱蚊作用
·976·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 l and He rbal Drug s 2002年第 33卷第 11期
收稿日期: 2001-10-12作者简介:陈志行 ( 1966-) ,女 , 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 1994年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工程研究生毕业 ,现为深圳大学应用化学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食品化学与分析。 Tel: ( 0755) 26536141
表 1 日间夜来香花朵挥发油成分分析结果
序号 化合物名称 相对含量 (% ) 序号 化合物名称 相对含量 (% )
* 1 2, 5-二甲基己烷 0. 44 * 32 草烯 0. 22
* 2 2, 4-二甲基戊烷 0. 32 * 33 羟苯甲酸甲酯 0. 39
3 2-乙基丁醇 0. 94 34 鲸蜡烷 0. 63
4 甲苯 0. 71 * 35 2, 4-二叔丁基苯酚 1. 90
* 5 3-辛烯 (反式 ) 0. 26 * 36 δ-甲基紫罗兰酮 0. 34
6 2-乙基 -2-丁烯醛 0. 40 * 37 对羟基苯甲酸 0. 44
7 间二甲苯 2. 57 38 8-十七烯 0. 78
* 8 1, 2, 3-环己烷 0. 39 * 39 3-叔丁基 -4-羟基苯甲醚 0. 69
9 邻二甲苯 0. 51 * 40 异香兰酸 0. 29
10 邻二甲苯 0. 62 41 鲸蜡烷 0. 32
* 11 4-辛酮 0. 92 42 1-十七烯 1. 05
* 12 2-乙基 -3-甲基庚烷 0. 48 * 43 驱蚊叮 2. 13
13 苯丙烷 0. 33 * 44 苯二酸十一酯 0. 73
14 4-乙基甲苯 1. 15 45 软脂酸 1. 79
15 1, 2, 3-三甲基苯 0. 44 46 驱蚊叮 2. 75
16 枯烯 0. 80 47 十九烯 6. 03
17 2-乙氧基戊烷 0. 61 48 二十一烷 3. 55
18 1, 2, 3-三甲基苯 1. 93 * 49 (Z , Z ) -9-12-十八碳二烯酸 0. 49
19 1, 2, 3-三甲基苯 0. 57 * 50 亚麻酸甲酯 0. 99
* 20 苯甲醇 0. 30 51 沉香烷 3. 45
* 21 异伞花烯 0. 43 * 52 2-己基葵醇 1. 83
22 2-乙基 -1, 4-二甲基苯 2. 04 * 53 2-己基葵醇 2. 30
23 1-甲基二氢茚 0. 30 54 十九烯 5. 59
* 24 苄基甲醇 1. 17 55 二十一烷 19. 54
25 1, 2, 3, 4-四甲基苯 0. 39 * 56 花生酸甲酯 0. 64
* 26 安息香酸 0. 67 * 57 亚麻酸甲酯 0. 46
* 27 月桂酸 0. 16 * 58 二十八烷 1. 05
* 28 乙酸苄酯 0. 32 * 59 2, 5-十七双酮 0. 66
* 29 2-氨基苯甲酸甲酯 0. 32 * 60 甲酸二十一酯 0. 32
* 30 丁子香酚 0. 64 61 沉香烷 3. 92
* 31 (反式 ) 2-十三烯 0. 64 * 62 甲酸十二一酯 1. 63
* 嫩枝挥发油所不含的成分
表 2 日间夜来香嫩枝挥发油成分分析结果
序号 化合物名称 相对含量 (% ) 序号 化合物名称 相对含量 (% )
1 2-乙基丁醇 2. 88 25 1-乙基 -2-二甲基苯 0. 75
2 3, 4-二甲基己烷 1. 36 26 1, 2, 3, 5-四甲基苯 0. 61
3 甲苯 2. 18 27 1, 2, 3, 4-四甲基苯 0. 80
4 3, 5-二甲己烷 0. 73 28 1, 2, 3, 5-四甲基苯 0. 80
5 4-甲基 -3-庚烯 0. 32 29 1-H-2, 3-二氢化 -4-甲基茚 0. 77
6 2-乙基 -2-丁烯醛 0. 70 30 4-乙基 -1, 2-二甲基苯 1. 02
7 3, 4-二甲基 -2-戊烯 0. 59 31 1-H-2, 3-二氢化 -4-甲基茚 1. 02
8 2-乙基戊醇 0. 29 32 7-十四烯 1. 00
9 间二甲苯 8. 61 33 长叶环烯 0. 57
10 邻二甲苯 2. 86 34 鲸蜡烷 0. 48
11 2-丙基庚醇 0. 95 35 2, 4-二叔丁基苯酚 4. 82
12 4-甲基 -3-庚烯 1. 36 36 1-十七烯 1. 39
13 4-甲基 -3-庚烯 1. 36 37 2, 6, 10-三甲基十四烷 0. 88
14 沉香烷 ,伽罗木烷 0. 70 38 1-十七烯 1. 39
15 2-乙基甲苯 4. 13 39 驱蚊叮 3. 80
16 枯烯 1. 91 40 软脂酸 1. 66
17 2-乙氧基戊烷 1. 39 41 2-甲基十六 2. 80
18 1, 2, 3-三甲基苯 5. 46 42 驱蚊叮 4. 63
19 1, 2, 3-三甲基苯 1. 38 43 十九烷 9. 34
20 苯基环丙烷 1. 46 44 去草胺 1. 61
21 枯烯 1. 05 45 二十一烷 1. 14
22 2-乙基 -1, 4-二甲基苯 1. 30 46 沉香烷 1. 38
23 2-乙基 -1, 4-二甲基苯 2. 21 47 10-二十一烯 ( C, F) 0. 34
24 2, 3-环氧 -皆烷 (反式 ) 1. 23 48 己二酸二异辛酯 0. 23
·977·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 l and He rbal Drug s 2002年第 33卷第 11期
的成分相似。 而挥发油的主成分二十一烷、十九烯、
十九烷等的药理作用 ,及植物挥发油有效成分部位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 广东植物 [M ].第 2卷 .广州: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1.
[2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新编拉汉英植物名称 [M ] .北京: 航
空工业出版社 , 1996.
[3 ] 冉选德 .中华药海 [M ] .黑龙江:哈尔滨出版社 , 1993.
[4 ] Bucbau er G, Ji rovet z L, Kaul V K. Volati les of Cestrum noc-
turnum L [ J ]. J Es sent Oi l Res, 1995, 7( 1): 5-9.
[ 5 ] Ahmad V U, Baqai F T, Ahmad R A dios gerin tet ras accharide
f rom Cestrum nocturnum [ J ]. Z Naturforsch B Ch em Sci ,
1995, 50( 7): 1104-1110.
[ 6] 陈志行 ,邬俊华 ,王仁萍 . 夜来香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 J].
中草药 , 2001, 32( 6): 498-499.
木贼化学成分研究
张承忠 1 ,赵 磊 2 ,李 冲 1 ,刘 英 3
( 1. 兰州医学院 药学系 ,甘肃 兰州 730000; 2. 甘肃省定西地区药品检验所 ,甘肃 定西 743000; 3.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
医院 药剂科 ,甘肃 兰州 730000)
木贼 Hippochaete hiemale ( L. ) Bo rh er为木贼
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具疏风散热、解肌、退翳之功效 ,
用于治疗目生云翳 ,血痢 ,脱肛 ,疟疾等 [1 ]。本实验对
木贼全草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从中分离鉴定了 4
个成分 ,其中 3个成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1 仪器与材料
X-型显微熔点仪 (未校正 ) , V G ZAB-HS质谱
仪 , Bruker AM-400核磁共振仪 ( TM S内标 )。薄层
色谱用硅胶 G,柱色谱硅胶 ( 100~ 200目 )均为青岛
海洋化工厂产品 ,柱色谱聚酰胺 (解放军 83305部队
701厂 ) ,聚酰胺薄膜 (浙江黄岩生化材料厂 ) ,
N KA-9大孔吸附树脂 (天津南开大学化工厂 )。木贼
H .hiemale ( L. ) Bo rher采自甘肃省武都县。
2 提取和分离
木贼全草 8 kg,乙醇回流提取 3次 ,减压回收乙
醇得流浸膏 ,石油醚萃取。剩余部分热水溶解 ,硅藻土
过滤澄清 ,经大孔吸附树脂富集 , 70%乙醇洗脱 ,减压
回收乙醇 ,得浸膏 26 g。过聚酰胺柱 ,乙酸乙酯-甲醇
( 12∶ 1~ 3∶ 1)梯度洗脱 ,得 3部分。3部分过聚酰胺
柱层析 ,分别用乙酸乙酯 -甲醇 ( 5∶ 1) ,乙酸乙酯 -甲
醇 -水 ( 4∶ 1∶ 0. 1)洗脱 , 25%乙醇洗脱 ,得化合物Ⅰ
( 28 mg ) ,Ⅱ ( 50 mg ) ,Ⅲ ( 36 mg ) ,Ⅳ ( 40 mg)。化合
物Ⅰ ~ Ⅳ盐酸-镁粉、 Molish反应均为阳性。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Ⅰ : 黄色结晶 , mp 235℃~ 237℃
( MeOH)。 FAB-M S m /z: 471 [M+ Na ]+ , 455 [M+
Li ]+ 。 1HNM R( DM SO-d6 ) δ: 5. 50( 1H, d, J= 7. 2
Hz, H-1″) , 6. 65 ( 1H, brs, H-6) , 6. 98 ( 1H, brs, H-
8 ) , 7. 14( 2H, d, J= 8. 0 Hz, H-3′, 5′) , 8. 26( 2H, d,
J= 8. 0 Hz, H-2′, 6′) ; 13 CNMRδ: 147. 6( C-2) , 137. 0
( C-3) , 176. 5( C-4) , 161. 0( C-5) , 99. 2( C-6) , 163. 1
( C-7 ) , 94. 6 ( C-8 ) , 156. 2 ( C-9) , 105. 3 ( C-10) ,
122. 2( C-1′) , 130. 1( C-2′) , 115. 6( C-3′) , 160. 0( C-
4′) , 115. 8( C-5′) , 130. 0( C-6′) , 100. 8( C-1″) , 73. 9
( C-2″) , 78. 0( C-3″) , 70. 3 ( C-4″) , 77. 3( C-5″) , 61. 0
( C-6″)。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山柰酚 -7-O-β-D-葡萄
糖苷一致 [2 ]。
化合物 Ⅱ : 黄色结晶 , mp 178 ℃~ 180 ℃
( M eOH)。 FAB-M S m /z: 487 [M+ Na ]+ , 471[M+
Li ]
+ , 302(苷元 ) ; 1HNMR( DM SO-d6 ) ,δ: 5. 45( 1H,
d, J= 7. 2 Hz, H-1″) , 6. 21( 1H, brs, H-6) , 6. 41( 1H,
brs, H-8) , 6. 84( 1H, d, J= 8. 4 Hz, H-5′) , 7. 56( 1H,
d, J= 8. 4 Hz, H-6′) , 7. 58 ( 1H, brs, H-2′) ; 13
CNMRδ: 156. 3 ( C-2) , 133. 4 ( C-3) , 177. 4 ( C-4) ,
161. 2( C-5) , 98. 8( C-6) , 164. 2( C-7) , 94. 6( C-8) ,
156. 6( C-9) , 104. 2( C-10) , 121. 4( C-1′) , 115. 3( C-
2′) , 144. 9( C-3′) , 148. 5( C-4′) , 116. 4( C-5′) , 121. 8
( C-6′) , 101. 1( C-1″) , 74. 1( C-2″) , 77. 6( C-3″) , 70. 0
( C-4″) , 76. 6( C-5″) , 61. 1( C-6″)。 以上数据与文献
报道 的 槲皮 素 -3-O-β -D-吡 喃 葡 萄糖 苷 数 据
一致 [3, 4 ]。
化合物 Ⅲ : 黄色晶体 , mp 211 ℃~ 214 ℃
( MeOH); FAB-M S m /z: 779 [M+ Na ]
+
, 763 [M+
Li ]
+
;
1
HNM R( DM SO-d6 ) δ: 1. 14 ( 3H, d, J= 5. 9
Hz, CH3 ) , 4. 70( 1H, brs, H-1 ) , 5. 31( 1H, d, J= 7. 2
Hz, H-1″″) , 5. 51 ( 1H, d, J= 7. 4 Hz, H-1″) , 6. 50
·978·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 l and He rbal Drug s 2002年第 33卷第 11期
收稿日期: 2001-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