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蒺藜与混淆品软蒺藜的鉴别



全 文 :12份药材中有 3份不符合规定标准。而当丹参用于
治疗心血管疾病时 ,隐丹参酮亦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之一 ,其在药材中含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通过对 12份样品中丹参酮 Ⅱ A和隐丹参酮的含量
进行相关性分析 ,相关系数为 0. 867,两种有效成分
的含量基本相关。当丹参酮 Ⅱ A的含量大于 0. 20%
时 ,隐丹参酮的含量应大于 0. 029% ,以此作为丹参
药材的定量标准 ,从而更为有效的控制丹参及其制
剂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 中国药典 [S ]. 2000版 .一部 .
[2 ] 高玉桂 ,宋玉梅 ,杨友义 ,等 .丹参的药理 [ J] .药学学
报 , 1979, 14 ( 2): 75-81.
[3 ] 梁 勇 ,羊裔明 ,袁淑兰 ,等 .丹参酮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进展 [ J]. 中草药 , 2000, 31 ( 4): 304-306.
[4 ] 贺良冲 ,耿信笃 . 细胞膜色谱法—— 研究药物与受体作用的新
方法 [ J] .生物医药色谱新进展 , 1996, 3: 8.
[ 5 ]  He L C, Yang G D, Geng X D. Enzyme act ivity and ch ro-
matograph ic characteris tics of cel l memb rane immobili zed on
si lica gel surface [ J] . Science Bull , 1999, 44 ( 6): 632.
[6 ]  He L C, Wang S C, Geng X D. Coating and fusing cell mem-
branes onto a si lica surface and th eir ch romatographic charac-
teris ti cs [ J ]. Chromatog raph y, 2001, 54 ( 1 /2) : 71-76.
[7 ] 赵惠如 ,杨广德 ,贺浪冲 ,等 . 用细胞膜色谱法筛选当归中的有
效成分 [ J] .中国药学杂志 , 2000, 35 ( 1): 13.
[ 8 ] 李洪玲 ,杨广德 ,贺浪冲 . 心康平原料药的鉴别和含量测定
[ J] .药物分析杂志 , 2001, 21( 5): 348-351
[9 ] 张立海 ,宋友华 ,孙春华 ,等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藿贞胶
囊中丹参酮 Ⅱ A的含量 [ J ]. 中国药学杂志 , 2000, 35 ( 8): 552-
554.
[10 ] 黄 逸 ,张春丽 ,张幼成 . HPLC法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
Ⅱ A的含量 [ J] . 中草药 , 2000, 31 ( 2): 108-109.
[ 11 ] 陈发奎 . 常用中草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M ] . 北京: 人民卫
生出版社 , 1997.
蒺藜与混淆品软蒺藜的鉴别
陈伟启 ,李晓燕
(山东省药品检验所 ,山东 济南  250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0年版一部收载的
蒺藜为蒺藜科植物蒺藜 Tribulus terrestris L. [1 ]的
干燥成熟果实。最近我们在对一些医疗单位进行药
品检查时 ,发现一种蒺藜的混淆品 ,经笔者鉴定为蒺
藜植物中亚滨藜 Atriplex centralasiatica Il jin [2, 3 ]的
干燥果实 ,称软蒺藜。 现将二者比较鉴别如下:
1 性状鉴别
1. 1 蒺藜:完整的果实由 5个分果瓣组成 ,放射状
排列呈 5棱状球形 ,直径 0. 7~ 1. 2 cm ,常分裂为单
一的分果瓣。小分果呈斧状或橘瓣状 ,长 0. 3~ 0. 6
cm,宽 0. 4~ 0. 5 cm ,厚约 0. 3 cm ,黄白色或黄绿
色 ,背部弓形隆起 ,中间有纵棱及多数小刺 ,上部二
侧各有一粗硬刺 ,长 0. 4~ 0. 6 cm ,成“八”字分开 ,
基部有 2个稍短的硬刺 ,二侧面积较薄 ,有网状花
纹或数条斜向棱线。果皮坚硬。分果 1室 ,内有 3~
4粒种子 ,呈长卵圆形稍扁 ,有油性。味微苦、辛。
1. 2 软蒺藜: 其胞果外被 2片宿存苞片 ,直径
0. 4~ 1. 4 cm,土黄色或浅绿色。果苞有 2种类型 ;
一种呈扁平扇形 ,有 3条放射状隆起的主脉及网状
细脉 ,无刺状突起 ;另一种果苞基部具珊瑚刺状突
起 ,但不刺手 ,苞片上部无刺 ,呈扇形 ,边缘波状或稍
成淡黄棕色至深棕色 ,一侧有喙状突起。果皮及种皮
均薄 ,剥去后内有油质的胚与胚乳。 气微酸咸
(图 1)。
图 1 蒺藜和中亚滨藜的果实
2 紫外光谱鉴别
蒺藜和软蒺藜粗粉各 0. 5 g ,置 50 mL三角烧
瓶中 ,各加无水乙醇 30 mL,摇匀 ,密塞 ,冷浸 2 h,
中间振摇 2次 ,滤过 ,取 10 mL置 25 mL量瓶中 ,
加无水乙醇至刻度 ,以无水乙醇作空白 ,用岛津
UV-160A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 (图 2)。
1-蒺藜     2-软蒺藜
图 2 蒺藜与软蒺藜紫外吸收光谱
3 小结与讨论
·365·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2年第 33卷第 4期
3. 1 蒺藜与软蒺藜科属不同 ,在外观性状上明显区
别 ,表现在蒺藜为聚合分果 ,软蒺藜为胞果。果刺的
长短与形态是主要鉴别特征。
3. 2 紫外光谱中可以看出蒺藜 204. 6, 233. 4 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软蒺藜在 203. 8 nm波长处有
最大吸收。表明 2种药材所含成分不尽相同 ,也可
达到鉴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 中国药典 [ S] . 2000年版 . 一部 .
[ 2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M ] . (第一册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2.
[ 3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M ] . (补编第一
册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5.
野山参参芦的鉴别
屠梅芳
(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 温岭  317500)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 Panax ginseng C. A.
Mey. 的根。多年生草本 ,根茎短 ,直立 ,每年增生一
节 ,通称“芦头” ,芦上密布许多茎痕 ,称为“芦碗” ,是
人参生长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特征。在人参鉴定
中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商品中有栽培的园参和天然
野生的野山参 2种 ,本文主要对野山参的参芦的形
态进行了一些研究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野山参的芦
野山参是由野生人参种子所生 ,一直在自然环
境下自然繁殖生长 ,种子通过鸟类传播 ,非人为干
预。在野外生长多年的人参称为“野山参”亦称为“纯
山参” ,通常叫“山参”。 野山参的芦是一段复杂的多
变的整体 ,自上而下常常依次可分为“圆芦” (又称
为雁脖芦 )、“堆花芦”和“马牙芦” 3部分 ,整个芦称
为“三节芦”。亦有因年限较少 ,堆花芦部分不明显而
称为“二节芦”。
典型野山参的“芦”细长 ,一般长 3~ 9 cm ,可分
为 2段或 3段以上 ,通常把野山参的紧接主根的那
段相对细长的脖子称为“雁脖芦” ,因参龄长远其芦
碗逐渐消失 ,相对平滑或呈痕迹状态 ,故称“圆芦” ,
即芦的圆滑部分。圆芦上端是“堆花芦” ,其上螺旋排
列着芦碗 ,并常常抽出丁 (不定根 )。因这些芦碗拥
挤着堆在一起故名。堆花芦再上方是“马牙芦” ,其上
芦碗清晰 ,多呈马牙状。凡同时具有圆芦 ,堆花芦 ,马
牙芦的芦称为“三节芦” [1 ] ,仅具有圆芦和马牙芦或
圆芦和堆花芦的称为“二节芦”。 工作中常见有单一
堆花芦或单一马牙芦 ,而从未见过单一的圆芦的野
山参。
小年龄的野山参 ,芦形明显细长 ,芦碗界限不清
晰。大年龄的野山参 ,常有 2~ 3个或更多个的地上
茎 ,呈丛生状态 ,长短不一 ,形态复杂多变 ,有的芦多
节而分支 ,却“分支芦” ,还有大芦碗上又长出一串或
几串小芦称为“子母芦”。
野山参最典型特征是圆芦 ,圆芦表面的状态很
复杂 ,并非全部是光滑的 ,常常带有各种形态的芽
痕 ,芦碗明显 ,不过与堆花芦和马牙芦部分相比 ,相
对平滑。不论圆芦本身的样子如何 ,野山参的圆芦部
分总是不难分辨的 ,原因是圆芦上一般没有丁 ,而紧
接其上的堆花芦则常常有丁 ,以丁为界 ,把圆芦与堆
花芦和马牙芦部分区分开。
2 移山参的芦 [2 ]
2. 1 移山参:移山参是指那些一直在自然环境下生
长 ,但有不同程度的人为干预或受到外来因素损伤
的山参 ,包括“丁变山参”。野山参的遗传基础是纯粹
在无人干预的条件下繁殖出来的。所为人为干预 ,即
发现野生人参 ,后经采挖或移动 ,又被放回原处或别
处 ,多年后再次挖出的货。移山参的参芦呈弯钩状与
野山参的芦有几点不同: ①芦碗分布不连续或形态
不连贯。 ②芦的生长方向出现骤然转向 ,称为“回脖
芦”或“转芦”。 ③后期的芦碗骤然放大 ,芦呈上粗下
细 ,这些是由于幼时移动土壤变松所致。
2. 2 丁变山参:系纯山参在遭到动物践踏 ,鼠咬 ,火
烧或病虫灾等伤害后 ,致使主根或根茎受损。此时不
定根 (丁 )迅速生长 ,代替主根 ,使成了极不典型的
山参。其芦的特征为芦短碗密 ,无明显圆芦 ,极少见
典型的“三节芦” ,这种参芦上无丁 ,时有少许毛毛
·366·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2年第 33卷第 4期
收稿日期: 2001-07-14作者简介:屠梅芳 ( 1948-) ,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人 ,副主任中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