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马兰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全 文 :102. 10( C-8) , 55. 16( OCH3 )。以上光谱数据与降香
素一致 ,因此确定化合物Ⅳ为降香素 [6 ]。
化合物Ⅴ : 白色针状结晶 , mp 239℃~ 240℃ ,
M S m /z: 284 ( M+ , 100) , 269 ( 20) , 148 ( 10) , 137
( 40) ; IR νKBrmax cm- 1: 3 126, 1 620, 1 572, 1 515,
1 458;
1
HNM RδH ( CD3COCD3 ): 8. 18( 1H, s, H-2) ,
8. 10( 1H, d, J= 8. 0 Hz, H-5) , 7. 19( 1H, d, J= 2. 0
Hz, H-8) , 7. 10( 1H, dd,J= 8. 0, 2. 0 Hz, H-6) , 7. 02
( 1H, dd, J = 8. 0, 2. 5 Hz, H-6′) , 7. 01( 1H, d, J=
8. 0 Hz, H-5′) , 6. 93( 1H,d, J= 2. 5 Hz, H-2′) , 3. 91
( 3H, s, O CH3 ) ;
13
CNMRδC ( CD3 CO CD3 ): 175. 56
( C-4) , 163. 09( C-7) , 158. 73( C-9) , 153. 43 ( C-2) ,
148. 26( C-4′) , 147. 06( C-3′) , 128. 45( C-5) , 128. 30
( C-3) , 125. 05 ( C-1′) , 121. 07 ( C-6′) , 118. 62 ( C-
10) , 116. 90 ( C-6) , 115. 59 ( C-2′) , 112. 12 ( C-5′) ,
103. 12( C-8) , 56. 53( OCH3 )。以上光谱数据与毛蕊
异黄酮一致 ,因此确定化合物Ⅴ为毛蕊异黄酮 [7 ]。
References:
[ 1]  Chen F T, Lu J H, Zhong S Z, et a l. Study on th e ch emical
cons ti tuents of Millet tia p achycarpa Ben th. [ J ]. Chin Tradi t
Herb Drugs (中草药 ) , 1999, 30( 1): 3-5.
[2 ]  Lu J H, Zeng J X, Kuang Z T, et al . Study on th e ch emical
cons ti tuen ts of Mil lettia pachycarpa Benth. [ J]. Ch in Trad it i
Herb Drug s (中草药 ) , 1999, 30( 10): 721-723.
[ 3]  Sh ao Y W , Zhu Y F, Guan S Y, et al . Study on the ch emical
const ituents of Mil let tia pachycarp a Benth. [ J] . N at Prod
Res Dev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 2001, 1( 13): 1-4.
[ 4 ]  Inst itute of Materia Medica, CAM S& PUMC. Study on the
Ef fect ive Consti tuents of Chinese Trad itional and Herba l
Drugs (中草药有效成分研究 ) Vol 1. [M ]. Bei jing: People s
Medical Pu blish eing House, 1972.
[ 5 ]  Ashok K S, Ram P S, Jog end ra N B, et al . Roten oid s f rom
roots of Millet tia pachycarp a [ J ]. Phytochem istry , 1982, 21
(4) : 949-951.
[6 ]  Sh oji Y, Tetsu O, Reiko S, et al . Isof lav an and related com-
pounds f rom Dalbevg ia odori fera (Ⅰ ) [ J ]. Chem Pharm
Bul l , 1989, 37( 4): 979-987.
[ 7] Wang R, Geng P W , FuShan A B, et al . Study on th e chemi-
cal cons ti tuents of Mil let tia dielsiana Harms ex Diels [ J].
Chin Tradi t Herb Drugs (中草药 ) , 1989, 20( 2): 2-3.
马兰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康文艺 1 ,赵 超 2 ,穆淑珍 2 ,郝小江 1
( 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西部植物资源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云南 昆明  650204;  2. 贵州省、中国科学院 天然
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贵州 贵阳  550002)
  马兰 Kalimeris indica ( L. ) Sch. -Bip. 为菊科
马兰属植物的带根全草 ,各地又有泥鳅串、鸡儿肠、
田边菊、路边菊、蓑衣莲、脾草、岗边菊《粤北中草
药》、大风草等称法 [1 ] ,广泛分布于亚洲南部及东部。
我国主要在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
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发现。 马兰味苦、辛 ,
性温、寒 ,以全草或根入药。 有清热解毒 ,散瘀止血 ,
温肺止咳 ,散寒止痛 ,消积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 ,咳
嗽 ,急性咽炎 ,扁桃体炎 ,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性肝
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 ,小儿疳积 ,肠炎、痢疾、吐血、
崩漏、月经不调、外用治疮疡肿毒、乳腺炎、外伤出
血、肺寒喘咳、胃脘冷痛等 [2 ]。 曾有报道全草含挥发
油约 0. 123% ,其中含乙酸龙脑酯、甲酸龙脑酯、酚
类、二聚戊烯、辛酸、倍半萜烯、倍半萜醇等 [3 ]。 笔者
用 GC-M S分析了贵阳小河地区野生马兰挥发油的
化学成分 ,将所得质谱图与标准图谱对照鉴定化合
物 ,并用 GC测定了各化合物在其挥发油中的相对
百分含量。
1 实验部分
1. 1 仪器、材料与试剂: 仪器: HP 5890 /5973 GC-
M S联用仪 (美国惠普公司 )。 材料:马兰 K . indica
( L. ) Bch-Bip (阴干品 , 2001年 7月采集于贵阳小
河地区 ,经贵阳中医学院刘凡副教授鉴定 )。试剂: 乙
醚、无水硫酸钠 ( AR,上海市马陆制药厂 )。
1. 2 挥发油提取: 将切碎的马兰 50 g用挥发油提
取器进行提取 ,时间为 6 h ,油水经乙醚萃取 ,无水
硫酸钠处理后过滤 ,经处理得到浅黄色挥发油。
1. 3 挥发油成分分析: 在 HP5890 /5973 GC-M S联
用仪上进行。 气相色谱条件是: 色谱柱为 HP-5M S
5% Phenyl M ethyl Sio oxone ( 30 m× 0. 25μm) 弹
性石英毛细管柱 ,升温程序为: 50℃ 4℃ /min 220℃
8℃ /min
280℃ ( 4 min)然后保持至完成分析 ;气化
室温度为 250℃ ,载气为高纯 He( 99. 999% )。柱前
·210·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第 34卷第 3期 2003年 3月
收稿日期: 2002-06-08
压为 7. 62 Pa;载气流量为 1. 0 mL /min;进样量为 1
μL(用乙醚将马兰挥发油稀释 )。分流比为 40∶ 1。质
谱条件:离子源 EI源 ;离子源温度 230℃ ;四极杆温
度 150℃ ;电子能量: 70 eV;发射电流 34. 6μA;倍
增器电压 1 388 V;接口温度 280℃ ;溶剂延迟 4
min;质量范围: 10~ 550 amu.
2 结果与讨论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马兰挥发油 ,得率为
0. 39% ,这比前人报道高。应用 GC-M S法对马兰挥
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通过 HP MSD化学工作站
检索 Nist 98标准质谱图库和 WILEY质谱图库 ,并
结合有关文献人工图谱解析鉴定。 峰面积相对含量
分析是通过 HP MSD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 ,按
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从中共鉴定出 63种成分 (表
1) ,已鉴定成分的总含量约占全油的 55. 98%。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 马兰挥发油化学成分很
表 1 马兰挥发油成分及其相对百分含量
Table 1  Volatile oil and its percentage content in K . indica
峰号 化学成分 相对含  量 /%   峰号 化学成分
相对含  
量 /%  峰号 化学成分
相对含
量 /%
  1 α-蒎烯 0. 06 27 香芹酮 0. 05 65 芳环 -姜黄烯   0. 15
2 β-蒎烯 0. 28 28 薄荷醇 0. 12 66 反 -β-紫罗兰醇 0. 42
4 6-甲基 -5-庚烯 -2-酮 0. 08 30 乙酸冰片酯 3. 04 67 α-M uurolene 0. 12
5 月桂烯 0. 06 31 乙酸薰衣草酯 1. 23 72 ( Z ) -α-红没药烯 0. 56
6 δ-3-蒈烯 0. 05 32 2-十一烷酮 0. 23 73 γ-荜澄茄油烯 1. 68
7 对伞花烃 0. 04 37 α-荜澄茄油烯 0. 08 76 δ-荜澄茄油烯 0. 47
8 苎烯 0. 33 38 丁子香酚 0. 23 77 对甲氧基 -β-环丙基苯乙烯 1. 18
9 苯乙醛 0. 10 40 环异构化洒剔烯 0. 10 80 α-白菖 0. 23
10 顺 -罗勒烯 0. 05 42 α-古巴烯 0. 19 84 法呢醇 0. 75
11 α-异松油烯 0. 15 43 乙酸桃金娘酯 0. 13 88 斯巴醇 1. 32
12 立体异构体 0. 09 44 β-波旁烯 0. 58 89 石竹烯氧化物 4. 26
13 反 -松香芹醇 0. 18 47 β-榄香烯 0. 75 93 複草烯环氧化合物 4. 00
16 松香芹酮 0. 05 51 γ-石竹烯 0. 15 104 T-紫穗槐醇 1. 05
17 L-龙脑 0. 15 52 β-荜澄茄油烯 0. 18 134 乙酸法呢酯 1. 84
18 薰衣草醇 0. 25 53 β-石竹烯 1. 02 136 十五碳酸 0. 43
19 异松油烯 -4-醇 0. 24 54 大根香叶烯 0. 27 141 法呢基丙酮 0. 28
20 对甲基苯乙醇 0. 10 56 α-姜烯 0. 22 147 n-十六碳酸 13. 60
21 隐酮 0. 41 57 反 -β-法呢烯 0. 49 153 植醇 0. 46
22 α-异松油醇 0. 38 59 α-複草烯 2. 19 154 亚油酸 2. 90
23 桃金娘烯醇 0. 19 60 β-倍半水芹烯 0. 68 155 9, 12, 15-十八碳三烯酸 1. 81
25 反 -(+ )-香芹醇 0. 12 63 α-紫穗槐烯 0. 24 156 硬脂酸 0. 26
复杂 ,有萜类、萜醇类、醇类、酮类、醛类、酚类、有机
酸类、酸类及烷烃类化合物。主要为萜类化合物、脂
肪族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等。 萜类化合物是存在
于植物界的具有多方面生物活性的有意义的一类化
合物 ,是某些中药的有效成分。如在马兰挥发油中的
主要萜类化合物石竹烯、榄香烯、龙脑等活性有效成
分分别具有镇痉、抗病毒、驱虫等作用 ;某些芳香族
化合物如:丁子香酚等具有抗菌杀虫作用 ;马兰挥发
油中的植醇可作为合成维生素 K1和维生素 E的原
料。通过对马兰挥发油有效成分的分析鉴定及含量
的测定 ,对开发和综合利用马兰药用资源等方面提
供了科学依据。
References:
[1 ]  Edi torial Board of China Herbal, S tate Adminis t ration of Tra-
dit ional Chines e M edicine, China. China Herbal (中华本草 )
[M ] . Sh angh ai: Shangh ai Science and Technolog y Publi sher,
1999.
[2 ]  Editorial Of fice of Nat ional Chines e Herbal Medicine Col lec-
tion , Collect ion of N a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 icine (全国中
草药汇编 ) [M ] . Bei jing: People s Medical Publi shing House,
1975.
[3 ]  Information Cen ter of Chin es e Herbal M edicine, State Phar-
maceu tical Adminis tration of China. Handbook of Active Com-
ponents in Phytomedicine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 ) [M ] . Bei-
jing: People s Medical Publi shing House, 1986.
欢迎订阅《中草药》杂志 1996~ 2002年增刊
·211·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第 34卷第 3期 2003年 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