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Optimum selection of preparative procedure of WEI‘AN GRANULES by orthogonal test

正交试验法优选胃安冲剂的制备工艺



全 文 :表 3 灯盏花素注射液动态比浊法鲎试验定量测定结果
批号 稀释倍数 S平均值
( EU /m L)
PPC平均值
( E U /m L)
回收率
(% )
内毒素实际值
( EU /m L)
000510 12 0. 008 7 0. 807 4 159. 7 0. 104 4
001007 12 0. 045 2 0. 684 3 127. 8 0. 542 4
001012 12 0. 048 9 0. 706 1 137. 4 0. 586 8
2. 2. 4 消除干扰影响的试验: 对检测光源 405 nm
的吸收作用以及不合适 pH值是导致鲎实验抑制的
重要因素 ,故进行以下 2项试验。
对检测光源的吸收试验: 以上干扰试验结果可
见 ,灯盏花素原液对仪器检测光源有极强的吸收而
有干扰作用 ,为了确证这个问题 ,将灯盏花素 (批号
000510)原液 ( 5 mg /mL)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稀
释成系列浓度 1. 25( 1 /4稀释 ) , 0. 625( 1 /8稀释 ) ,
0. 312 5( 1 /16稀释 ) , 0. 156 2( 1 /32稀释 ) , 0. 078 12
mg /mL( 1 /64稀释 ) ,测定 405 nm处吸光度 ( A ) ,
将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 ,得直线方程: C=
0. 241 A+ 0. 036 1, r= 0. 978 15。
   pH值试验: 将原液 , 1 /2, 1 /4, 1 /8, 1 /16, 1 /32,
1 /64浓度系列测定其 pH值 ,结果是 8. 00, 7. 79,
7. 59, 7. 26, 6. 87, 6. 49, 6. 13。
结果可见 , 405 nm波长处吸光度值与样品浓度
成良好线性关系 ,随着样品的稀释 ,吸光度值减少 ,
干扰也减少直到消失。pH值在 6~ 8范围内 ,样品和
鲎试剂在检测混合物 pH值范围为 6. 0~ 8. 0[ 3] ,故
pH值不是鲎试验干扰因素。
3 讨论
3. 1 计算公式: 回收率% = ( PPC实测值 - NPC实
测值 ) /强化内毒素浓度。动态比浊法干扰试验是以
样品的添加内毒素平均回收率来判断 ,若回收率在
50%~ 200%范围内 ,表明样品溶液对鲎试剂反应无
干扰影响 [4 ]。
3. 2 灯盏花素原液 N PC两管插入反应试管后 ,反
应窗无任何显示 ,说明原液对光吸收极强 ; PPC两
管反应时间分别为 10 /10 ( s)、 10 /10 ( s) ; (符号“ /”
前数据是反应物到达预设吸光度的反应时间 ,符号
“ /”后数据是反应完成时间 )。 由于灯盏花素原液对
仪器检测光源 405 nm波长有极强吸收而干扰了仪
器正常的检测过程 ,加了强化内毒素的 PPC管光吸
收作用尤其显著 ,使反应曲线提前结束。反应窗上显
示好像是被提前中断反应而出现橙色 (比如反应中
途拔出反应试管 )。 样品 1 /4回收率在有效范围内 ,
但其 PPC两管反应时间分别是 600 /1 200, 580 /
980 s,即分别在 1 200, 980 s时提前中断反应而呈
橙色 ,说明 1 /4尚未完全消除干扰。故灯盏花素原液
对仪器检测光源吸收作用是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动态
比浊法鲎试验的主要干扰因素。
3. 3 细菌内毒素与鲎试剂的反应是基于一系列丝
氨酸蛋白酶的酶促放大作用产生的 ,其干扰因素包
括: 不合适的 pH环境 ,对照内毒素聚集或吸附 ,不
适宜的阳离子浓度 ,酶或蛋白质的修饰 ,非特异性的
鲎试剂激活物 ,对仪器检测光源的吸收作用。大部分
的干扰作用可通过适当的样品稀释将干扰消除 ,故
稀释法是排除干扰的最基本方法。
3. 4 灯盏花素注射液按 1 /12稀释用动态比浊法鲎
试验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是可行的。对于这类天然
药物注射液用动态比浊法鲎试验进行细菌内毒素检
查比凝胶法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 中国药典 [ S] . 2000年版 .二部 .
[ 2 ] 夏振民 . 药品细菌内毒素检查的限值 [ J] . 药物分析杂志 ,
1995, 15( 3): 54-56.
[3 ] 美国药典 [ S] . 23版 .
[4 ]  EP Supplem ent [ S] . 1999.
正交试验法优选胃安冲剂的制备工艺
刘 芳 1 ,王小平 2 ,向爱民 1 ,伍伟祯 1 ,王 越 2
( 1. 广东开平中医院 ,广东 开平  529300; 2. 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 ,广东 开平  529300)
摘 要: 目的 优选胃安冲剂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厚朴酚、白术多糖、盐酸小檗碱为指标成分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
胃安冲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 结果 优化工艺为:厚朴、枳实采用水提醇沉 ( 20倍量水 , 0. 5 h,提取 3次 , 95%乙
·507·中草药  Ch inese Tradi tional and Herbal Drugs  2002年第 33卷第 6期
收稿日期: 2001-08-14
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 2000年立项科研课题 ( 100070)
作者简介:刘 芳 ( 1968-) ,女 ,湖南益阳人 ,副主任中药师 , 1990年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中药系 , 1990~ 1995年任职于广东彼迪药业有
限公司 ,负责多项新产品的开发及检测 ,现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医院中药管理委员会委员 ,在各级药学专业杂志发表论文 10
余篇 ,研究方向为中药制剂与中药检验。
醇沉淀杂质 ) ;黄连采用 95%乙醇回流提取 ,白术等其它药材采用水提法 ( 24倍量水 ,提取 2次 ,每次 2 h,白术粒度
为 2~ 4 mm )。 结论 该工艺合理 ,有效成分提取效率高。
关键词: 胃安冲剂 ;制备工艺 ;正交试验
中图分类号: R284. 02; 286. 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2) 06 0507 04
Optimum selection of preparative procedure of WEI AN GRANULES* by orthogonal test
LIU Fang
1
, W ANG Xiao-ping
2
, XIAN G Ai-min
1
, WU Wei-zhen
1
, WANG Yue
2
( 1. Kaiping Hospita l o f TCM in Guangdong Prov ince, Kaiping Guangdong 529300, China;
2. Guangdong P. D. Pha rmaceutical Co . , Ltd. , Kaiping Guangdong 529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  To optimize the preparation procedure fo r WEI AN GRANU LES. Methods  The
optimum condi tions of WEI AN GRANU LES were selected w ith the activ e components: magno lol,
poly sacchride o f 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and berberine hydrochlo ride as ma rk by o rthogonal
test. Results  The optimum preparativ e procedure w as as fo llow: Cortex Magnoliae of f icinalis and Fructus
Aurantii Immaturus were ex t racted wi th w ater and precipi tated wi th alcohol (adding 20-fold w ater as much
as medicine, ex t racting three times, 0. 5 h per time and precipi ta ted w ith 95% alcoho l to remove
impuri ties) ; Rhizoma Coptidis was ex tracted wi th 95% alcoho l by refluxing; Rhizoma Atracylodis Macro-
cephalae and o ther herbs w ere ex t racted wi th wa ter ( adding 24-fold w ater as much as medicine, ex t racting
twice, 2 h per time, i ts granule-size of Rhizorna Af racylodis Macrocephalae was 2 mm to 4 mm) . Conclu-
sion  The optimum preparative procedure is reliable and the ex t racting ratio of activ e component is high.
Key words: WEI AN GRANULES; preparative procedure; o rthogonal test
* WEI AN GRANU LES is a Chinese t radtional compound medicine wi th the function of disinteg rat-
ing masses and streng thening the spleen and stomach.
  胃安冲剂是以枳实消痞丸为主 ,佐以越鞠保和
丸化裁而成。根据文献和大量药效实验证明 ,该方中
厚朴、白术、枳实均有促进胃动力之功效 ,黄连清胃
热 ,因此临床上可消痞除积 ,健脾和胃疗效显著。为
了提高该产品质量 ,本研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选。
1 仪器与试药
美国 War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 , 510泵 , C-3A
积分仪 , 490紫外检测仪 , U6k进样器 ; UV-1206紫
外分光光度仪 (日本岛津 ) ;厚朴酚、盐酸小檗碱对照
品 (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葡萄糖标准品
(购自江苏省药物研究所 ) ,甲醇、乙腈为色谱纯 ,其
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药材购自肇庆市药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厚朴所含主要有效成分为厚朴酚 ,有报道 [1 ]指
出厚朴与枳实合煎可提高厚朴酚的溶出率 ,故制备
工艺设计厚朴与枳实合煎。 白术所含主要有效成分
为白术多糖 ,属于水溶性成分 ,与方中其它 5味药采
用水提法 ;黄连所含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易与方中
山楂所含枸橼酸反应生成难溶性提取物 ,故黄连单
独提取。
2. 1 厚朴与枳实的水提醇沉工艺优化
2. 1. 1 正交试验设计:取厚朴与枳实两味药材 ,分
别粉碎烘干后过 80目筛 ,按处方比例称取 ,选择水
的用量、煎煮时间、醇沉时乙醇的浓度为考察对象 ,
每个因素拟定 3个水平 (见表 1) ,选用 L9 ( 34 )正交
表 ,具体实验安排见表 2。
表 1 厚朴与枳实水提醇沉工艺因素水平表
水平 因  素
A水用量 (倍 ) B煎煮时间 ( h) C醇沉浓度 (% )
1 10 1. 5 50
2 15 1 75
3 20 0. 5 95
表 2 正交设计及效应计算表
试验号 A B C - 厚朴酚含量
( mg /g )
1 1   1   1   1   0. 85
2 1   2   2   2   1. 24
3 1   3   3   3   2. 12
4 2   3   1   2   1. 68
5 2   1   2   3   0. 92
6 2   2   3   1   2. 05
7 3   2   1   3   1. 01
8 3   3   2   1   1. 77
9 3   1   3   2   2. 30
K1   4. 21   4. 07 3. 54 4. 67
K2 4. 65 4. 30 3. 93 5. 22
K3 5. 08 5. 57 6. 47 4. 05
K
-
1 1. 40 1. 36 1. 18 1. 56
K-2 1. 55 1. 43 1. 31 1. 74
K-3 1. 69 1. 86 2. 16 1. 35
R 0. 87 1. 50 2. 54 1. 17
2. 1. 2 色谱条件 [2 ]: ODS柱 ( 4. 6 mm× 250 mm , 5
μm) ,流动相: 乙腈 -水 -冰醋酸 ( 15∶ 10∶ 1) ,流速:
·508· 中草药  Ch inese Tradi tional and Herbal Drugs  2002年第 33卷第 6期
1. 0 mL /min,柱温:室温 ,检测波长: 294 nm。
2. 1. 3 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称取厚朴酚对照品 1
mg,置 5 mL容量瓶中 ,以甲醇溶解并定容 ,得对照
品储备液 ,准确吸取该储备液 1. 5 mL,置 10 mL量
瓶中 ,以甲醇定容至刻度 , 0. 45μm滤膜过滤 ,在上
述色谱条件下分别进样 2. 5, 5, 10, 15, 17. 5μL,以
峰面积积分值 (Y )对进样量 (X )进行线性处理 ,回归
方程为: Y= 612. 73+ 815. 25X , r= 0. 998 9。表明厚
朴酚在 0. 075~ 0. 525μL /mL范围内线性关系
良好。
2. 1. 4 样品的制备:按 L9 ( 34 )正交设计表对样品进
行提取 ,过滤 ,水浴浓缩干燥 ,精密称取相当于 1 g
厚朴药材的粉末 ,用甲醇浸提 ,得正交试验各组样
品 ,以 0. 45μm滤膜过滤 ,备用。上述样品均一式两
份 ,平行操作。
表 3 方差分析表
方差来源 离均差平方和 ( SS)
自由度
(ν)
方差
( M S)
F P
A 0. 126 2 0. 063 0. 552
B 1. 688 2 0. 844 7. 388 < 0. 05
C 0. 435 2 0. 218 1. 905
误差 ( e) 0. 228 2 0. 114
总变异 2. 477
  注: 因 SSA小于 SS误差 ,应合并为 SSe= 0. 354,自由度也
应合并为 ν= 4,则 M Se= SSe /ν= 0. 354 /4= 0. 088 64,合并
后的 FB= M Se /MSe= 9. 519。 查表得 F0. 05 ( 2, 4) = 6. 94,故
FB> F0. 05 ( 2, 4) , P < 0. 05。
2. 1. 5 结果:根据表 3得出的结果可判断: 对厚朴
酚的提取 B因素有显著性差异 ( P < 0. 05) , A、 C无
显著性差异 ,但 C因素的影响大于 A因素 ,同时 ,
A、 B、 C各因素中 K3> K2> K1 ,因而优选厚朴与枳
实两味药材水提醇沉工艺为 A3 B3 C3。
2. 2 黄连的醇提工艺优选:取等量黄连药材 4份 ,
分别用 15倍水 , 70% , 80% , 95%乙醇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2 h ,合并滤液 ,回收乙醇 ,浓缩 ,干燥 ,结果
见表 4。
表 4 黄连提取工艺优化结果
提取溶媒 固体含量 (% ) 盐酸小檗碱 (mg /g )
水 21. 25 4. 57
50%乙醇 14. 27 4. 05
75%乙醇 12. 65 4. 82
95%乙醇 8. 83 6. 75
2. 3 白术等药的水提工艺优选
2. 3. 1 正交试验设计: 除厚朴 ,枳实 ,黄连外 ,方中
其它 6味中药均采取水提法。取白术等 6味中药 ,分
别粉碎烘干后过 80目筛 ,按处方比例称取 ,选择水
的用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白术的粒度大小为考
察对象 ,每个因素拟定 3个水平 (表 5) ,选用 L9 ( 34 )
正交表 ,具体实验安排见表 6, 7。
表 5 白术等 (合煎 )提取因素水平表
水平 因  素
A水用量 (倍 ) B煎煮次数 (次 ) C煎煮时间 ( h) D药材粒度 ( mm)
1 12 1 2 0~ 2
2 18 2 3 2~ 4
3 24 3 4 4~ 8
表 6 正交试验安排及含量测定结果
实验号 A B C D 白术多糖 ( mg /g )
Y1 Y2 Y3 Y4
合计
1 1 1 1 1 0. 596 3 0. 537 2 0. 561 2 0. 569 8 2. 264 5
2 1 2 2 2 0. 912 7 0. 900 5 0. 933 6 0. 911 5 3. 658 3
3 1 3 3 3 0. 652 2 0. 643 7 0. 668 2 0. 653 1 2. 617 2
4 2 1 2 3 0. 524 8 0. 537 1 0. 516 2 0. 526 7 2. 104 8
5 2 2 3 1 0. 745 2 0. 753 6 0. 737 5 0. 741 1 2. 977 4
6 2 3 1 2 0. 964 2 0. 959 8 0. 968 7 0. 970 3 3. 863 0
7 3 1 3 2 0. 918 7 0. 920 5 0. 925 5 0. 923 4 3. 687 8
8 3 2 1 3 0. 871 5 0. 855 6 0. 869 8 0. 859 4 3. 466 3
9 3 3 2 1 0. 858 7 0. 853 2 0. 861 1 0. 862 5 3. 435 5
K1 8. 54 8. 057 1 9. 593 8 8. 677 4
K2 8. 945 2 10. 102 9. 198 6 11. 209 1
K3 10. 589 6 9. 915 7 9. 282 6 8. 188 3
K
-
1 0. 711 7 0. 671 4 0. 799 5 0. 723 1
K-2 0. 745 4 0. 841 8 0. 766 6 0. 934 1
K-3 0. 882 5 0. 826 3 0. 773 6 0. 682 4
R 2. 049 6 2. 044 9 0. 395 2 3. 020 8
2. 3. 2 实验方法:白术多糖的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分
光光度法。将葡萄糖标准品配制成 0. 1 mg /mL的标
准溶液 ,各取 0. 1, 0. 2, 0. 3, 0. 4, 0. 5, 0. 6, 0. 7 mL,
依次加水使最终体积为 1. 0 mL,另取 1 mL的水作
为空白 ,每一试管加入 1. 0 mL 5%酚试剂混匀 ,迅
速加入 5 mL浓硫酸并振摇 5 min,置水浴中加热 15
·509·中草药  Ch inese Tradi tional and Herbal Drugs  2002年第 33卷第 6期
min,然后置冷水浴中冷却 30 min [3 ] ,随行空白 ,在
49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得回归方程为: C=
143. 85A- 1. 13, r= 0. 999 5。
2. 3. 3 样品的制备:按表 5, 6的设计 ,精取相当于
5 g白术的水提液 ,在平行条件下浓缩至 20 mL,分
别加 5% ZnSO4约 2 m L与饱和 Ba( O H) 2溶液约 8
m L,以沉淀蛋白等杂质 ,振摇静置 ,上清液加几滴
Ba( O H)2溶液 ,直至沉淀产生 ,滤入 100 mL量瓶
中 ,加水稀释至刻度 [ 4]。
2. 3. 4 结果: 各正交实验组的白术多糖含量见表
6。 其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7。
表 7 方差分析表
方差来源 离均差平方积 ( SS)
自由度
(ν)
方差
( MS)
F值 P
A   0. 194 3    2 0. 097 1   785. 04 < 0. 01
B 0. 211 8 2 0. 105 9 855. 84 < 0. 01
C 0. 006 8 2 0. 003 4 27. 655 < 0. 01
D 0. 440 1 2 0. 220 1 1778. 1 < 0. 01
误差 0. 003 3 27 0. 000 1
总变异 0. 856 4
  F 0. 05 ( 2, 29)= 3. 33,F 0. 01 ( 2, 29)= 5. 42
结果表明: 白术等 6味药物的水提工艺优选
A3B2 C1D2。
3 讨论
胃安冲剂的制备工艺中水提醇沉部分选择厚朴
酚作为定量检测指标 ,是因为厚朴为方中君药 ,具有
行气除满之功 ,适用于里实气滞之证 ,可以治疗胃动
力低下等症 ,其有效成分之一厚朴酚已有测定其含
量的大量报道 ,实验条件成熟 ,故选择其作为衡量制
剂有效成分的控制指标之一。
水提部分选择白术多糖作为定量检测指标 ,是
因为白术为方中臣药 ,具有健脾运脾之功效 ,而其水
溶性成分白术多糖具有重要生理活性 ,测定方法简
便可靠。
黄连有清胃热 ,健脾胃的作用 ,故选择盐酸小檗
碱作为控制制剂有效成分的另一指标。
通过成选胃安冲剂的制备工艺 ,提高了该制剂
有效成分的得率 ,保证了其内在质量。
参考文献:
[ 1] 寇俊萍 ,宣圆圆 ,严永清 .影响厚朴三物汤厚朴含量因素的初
步研究 [ J ]. 中成药 , 2001, 23( 6): 410-403.
[2 ] 常增荣 ,周富荣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济丸中厚朴酚及和厚
朴酚含量 [ J] .中国中药杂志 , 1995, 20( 10): 605.
[ 3 ] 储秋萍 . 壳聚糖用于黄芪口服液澄清的工艺探讨 [ J ] . 中成
药 , 1998, 20( 12): 2-3.
[ 4 ] 陈柳蓉 ,邵 青 ,陆 蕴 .白术及炮制品的多糖含量测定 [ J ].
中成药 , 1997, 28( 4): 214-215.
HPLC法测定姜黄、郁金、广西莪术中姜黄素的含量
戚爱棣
(天津中医学院 中药系 ,天津  300193)
摘 要: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姜黄、郁金、广西莪术中姜黄素的含量。 方法 采用超声提取法 ,色谱柱 Supelco silTM
LC18柱 ( 5μm, 4. 6 mm× 250 mm) ,流动相为甲醇 -异丙醇 -0. 5%醋酸溶液 ( 19∶ 25∶ 56) ,流速 0. 6 mL /min,测定波
长 420 nm ,柱温 35℃。 结果 姜黄素在 14~ 5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 r= 0. 999 5) ,平均回收率 99. 82% , R SD
为 1. 57%。 结论 本法准确、快速 ,为控制中药原料药姜黄 、郁金、莪术的内在质量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姜黄 ;郁金 ;广西莪术 ;姜黄素 ; HPLC
中图分类号: R286. 0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2) 06 0510 03
Analysis of curcumin inCurcuma longa , C. wenyuj in , C. kwangsiens is by HPLC
QI Ai-di
( Depar tment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Tianjin Co lleg e of TCM , Tianjin 300193, China)
Key words: Curcuma longa L. ; C .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 C.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 curcumin; HPLC
  姜黄、郁金、广西莪术属姜科植物 ,其根、茎中的
主要活性物质为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
基姜黄素 [1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抗炎、抗
菌、抗肿瘤、降血脂、降压、保肝、护肝等多种功能的
·510· 中草药  Ch inese Tradi tional and Herbal Drugs  2002年第 33卷第 6期
收稿日期: 2001-10-20
基金项目:天津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