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川芎嗪体内药动学研究进展



全 文 :川芎嗪体内药动学研究进展
满 羽 ,于 勇⒇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临床学院 药剂科 ,辽宁 沈阳  110011)
中图分类号: R285. 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1) 08 附 1 02
  川芎嗪 ( tetramethylpy ra zine , TMPZ)化学名为四甲基
吡嗪 ,为伞形科藁本属川芎 L igusticum chuanx iong Hor t和
姜科植物温莪术 Curcuma aromatica Salisb根茎及大戟科植
物通风麻风树 Jatropha podagrica Hook茎中的主要化学成
分之一。据报道有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
成、改善肾脏缺血及保护肾功能等作用 [1]。从 70年代中期以
来 TM PZ成为国内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用药物。
动物和临床药代动学研究表明 , TM PZ有吸收迅速、分布广
泛和主要在肝内迅速消除的特点。 近年来对 TM PZ的体内
药代动力学研究也逐渐深入展开 ,笔者拟对此作一综述。
1 房室模型
樊亚萱等用 HPLC法研究和分析了 TM PZ在正常和急
性局部血瘀症犬动物模型体内临床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测
定前者与后者冠脉血流量 ( GBF)分别为 ( 28. 6± 2. 8)和 ( 8. 2
± 2. 4) mL /min,与正常血象比 ,急性血瘀症犬动物模型的
GBF显著减小 (P < 0. 01) ,符合血瘀症国际诊断标准。 发现
TMPZ在两组体内处置、代谢均为二房室开放模型 ,只是一
些药动学参数显著不同 ,如与正常血象比 , TM PZ在急性局
部血瘀症犬体内代谢半衰期 ( t1 /2 ) β 非常显著延长 ( P <
0. 01) ,总消除率 ( CLp)非常显著减小 (P < 0. 01) ,而相同时
间段曲线下的面积 ( AUC)非常显著地增大 (P < 0. 01)。据分
析导致以上原因为急性局部血瘀症犬因 GBF的非常显著减
少 (与正常组相比 P < 0. 01) ,进而影响了心输出量和药动学
参数 [2]。 刘晓勤对大鼠静注磷酸川芎嗪 ( TM PP) [3]和黄志力
等对大鼠静注盐酸川芎嗪 ( TM PH)得出了川芎嗪处置、代谢
为二房室模型这一相同的结果。黄熙等人通过对脾虚大鼠的
川芎嗪药物动学进行研究 ,得出结论:对照组与实验组拟合
曲线时 ,赤池信息判据 ( AIC)与残差平方和 ( RE)值在单室时
分别为 2. 507 9, 0. 543 2和 - 26. 226 4, 0. 022 3;双室时分别
为: - 11. 287 8, 0. 075 2和 23. 717 5, 5. 739 3。拟合参数证明
健康鼠为双室、实验鼠为单室模型。 这种药动学特征可能是
因为脾失健运 ,脾虚消瘦 ,使房室概念的周边室几乎消失 ;同
时血流变得“浓、粘、聚、凝”状态 ,使血瘀不畅 ,以致 TM PZ
在体内重新分布 ,房室改变及转运速率改变所致。 这一研究
证明 ,房室模型并不绝对 ,它会受一定的物理等因素影响而
改变 [4~ 6]。 同时以上结果也初步验证了 1991年黄熙等提出
的“辩证药动学” ,即同一药物不同的药动学参数经统计学处
理有显著差别 ,这种差别明显影响药物疗效和毒副反应 ,经
用辩证施治后 ,这种差别可消失或减轻的理论。
2 药动学参数测定
江骥等以氘标记 TMPZ为标准 ,根据同位置反稀释法
原理 ,采用 GS /M S定量技术测定了恒速静脉输注 TM PZ后
正常人的血浆川芎嗪浓度 ,并进行了药代动力学计算 [7]。 而
黄熙用川芎汤剂给大鼠灌胃 ,取得被测大鼠萃取后血清样品
加入川芎嗪对照进行 HPLC测定 ,得出一系列结论及药动
学参数。 说明了 TM PZ随川芎汤剂进入大鼠体内后吸收很
快 ,分布快 ,排泄亦快 ,并且给汤剂作用快的中药理论提供了
定量的依据 [8]。
3 体内分布与代谢
黄志力等通过对 TM PZ静注后大鼠组织中药物浓度的
经时变化的观察 ,用统计矩分析结果发现: 肝脏摄取率最高 ,
其他依次为心脏、脾、脑、睾丸、肺、肾、肌肉、血浆。 而消除速
度则依次为脾、血浆、肌肉、肺、脑、肾、肝、睾丸及心脏 [9]。 由
此可以得出川芎嗪主要分布于血流丰富的大循环和组织 ,肾
脏排泄少 ,肝脏为主要消除器官的结论。以此为判据 ,肝脏损
伤应对川芎嗪的体内药代动力学影响很大。刘晓勤等通过研
究发现肝损坏后 ,川芎嗪的 t1 /2β延长 , Kel(肾排泄速度常数 )
变小 , CLp下降 ,血药浓度明显上升 [3]。
对于川芎嗪在体内的代谢产物 ,陈欣用 HPLC将 TP-
M Z在家兔血液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 ,得到两种代谢产
物 ,并对其进行光谱分析 [10]。 江骥等则采用了不同方法 ,即
使用氘代川芎嗪为示踪剂 ,结合稳定同位素和 GS /M S分析
的离子簇技术发现了灌胃给药后的大鼠 24 h尿中存在川芎
嗪的 3种代谢产物 [11]。
4 复方中川芎嗪的药动学研究
为了研究方剂中君臣佐使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对复方
中川芎嗪的药动学研究作一简述。
川芎单煎液 ( 3 g /m L) ,川芎丹参共煎液 ( 2 g /m L,川芎 -
丹参= 4∶ 1) ,补阳还五汤 ( 16 g /m L,川芎 -当归 -黄芪 -赤芍 -
地龙-红花 -桃仁 = 1∶ 2∶ 40∶ 2∶ 1∶ 1∶ 1) ,四物汤 ( 14 g /
mL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 3∶ 3∶ 4∶ 4) ,以上几组中川芎
用量相等 ,均为 3 g。两项研究结果与黄熙等对川芎伍用丹参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1年第 32卷第 8期       · 附 1·
⒇ 收稿日期: 2001-02-26作者简介:满 羽 ,女 , 1996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制剂专业 ,工作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药师。 现正攻读药剂学硕士学位。
Tel: 13604023014
共煎剂的血药浓度研究结果相似 [12~ 14 ]。 表明川芎伍用丹参
后引起川芎嗪吸收减慢和生物利用度降低 ,且川芎伍用当
归、白芍、熟地及伍用当归、红花、桃仁等后都明显降低了川
芎嗪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 ,且都低于川芎丹参组 ,说明方
剂中君臣佐使已明显影响彼此的血药浓度。
5 其它
“血瘀辩证药动学”新假说指的是血瘀证的病理、生理状
态对药动学参数有显著影响的理论。根据这一假说的局部血
瘀症模型已广泛地用于冠心病的机制、诊断和治疗研究 [15]。
而黄熙等就此选择了冠状动脉定量狭窄动物和磷酸川芎嗪
作为工具模型和工具药 ,对这一新假说进行了验证 [16 ]。王玉
柱等则通过大鼠肾囊川芎嗪肾内转运动态研究发现 ,肾囊注
射川芎嗪后肾囊可作为药物的储存与向肾内释放的场
所 [17]。
6 结语
动物和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 , TM PZ具有吸收迅
速、分布广泛和主要在肝内迅速消除的特点。 由于中药方剂
中能被萃取的有效成分低 ,干扰因素多 ,分离困难 ,而且在共
煎时产生挥发、分解、共溶、助溶等一系列变化 ,使有效成分
更不易溶出 ,所以测定中药的有效成分十分复杂。 但用
HPLC方法测定血浆中 TMPZ;用氘标记后 ,采用 GS /M S方
法测定 TM PZ的血浆浓度 ,开辟了 TMPZ的药动学的新途
径 ,对掌握 TM PZ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具有重大贡献 ,有利于
更合理、更有效、更安全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 韩凤云 ,段金虹 ,程锦轩 ,等 .川芎嗪对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
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理 [ J ] .基础医学与临床 , 1992, 12( 2 ):
117.
[2 ] 樊亚萱、楼雅卿、黄 熙 ,等 .正常急性局部血瘀症犬动物模型
静注磷酸四甲基川芎嗪的药动学 [ J ]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
1995, 16( 6): 479-480.
[3 ] 刘晓勤 ,楼雅卿 . 川芎嗪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相关性及肝功能
损伤对其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 J] .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 1991, 23
( 3): 185-187.
[ 4] 任 平 ,黄 熙 ,马 援 .脾虚的大鼠肠道菌群和川芎嗪的药
代动力学特征 [ J ]. 中药药理与临床 , 1994, 10( 2): 40-42.
[ 5] 黄 熙 ,任 平 ,文爱东 .脾虚大鼠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与血液
流变学研究 [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1994, 14( 3): 159-161.
[ 6] 黄 熙 ,任 平 ,文爱东 .脾虚大鼠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与血液
流变学 [ J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 1994, 15( 1): 71-72.
[7 ] 江 骥 ,胡 蓓 . 人体内川芎嗪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稳定同位素
法测定 [ J] .中国药学杂志 , 1994, 29( 7): 416-417.
[ 8] 黄 熙 ,文爱东 ,马 援 .川芎丹参煎剂灌胃大鼠后体内川芎
嗪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 J] . 中药药理与临床 , 1993, 9( 4 ): 37-
39.
[ 9] 黄志力 ,桂常奇 ,孙瑞元 .盐酸川芎嗪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
的研究 [ J ]. 中国药理学通报 , 1994, 10( 4): 297-299.
[10 ] 陈 欣 ,董善年 . 川芎嗪在兔体内代谢产物的研究 [ J ]. 药学
学报 , 1996, 31( 8): 617-621.
[11 ] 江 骥 ,姜国辉 ,叶 云 ,等 . 川芎嗪的体内代谢 [ J] . 中国医
学科学院学报 , 1993, 15( 2): 79-82.
[12 ] 张 琰 ,宋国增 ,张中惠 ,等 . 川芎煎剂、川芎丹参煎剂与四物
汤在大鼠体内川芎嗪的血药浓度测定 [ J ]. 中医研究 , 1994, 7
( 4): 20-21.
[ 13] 张新昌 . 川芎单煎液、川芎丹参共煎液和在大鼠体内川芎嗪
的血液浓度的比较 [ J ] . 中药药理与临床 , 1996, 12 ( 5 ): 37-
38.
[ 14] 黄 熙 ,文爱东 ,夏 天 ,等 .川芎伍用丹参煎剂对川芎嗪药
物动力学的影响 [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1994, 14( 5):
288-291.
[ 15] 陈士良 ,臧益民 ,朱沙章 ,等 .冠状动脉狭窄对血流量的影响
[ J ]. 生理学报 , 1989, 41( 1): 91.
[ 16] 黄 熙 ,蒋永培 ,臧益民 ,等 .血瘀症犬的川芎嗪药物动力学
特征与血液动力学研究 [ J ]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1996, 16
( 6) , 352-354.
[ 17] 王玉柱 ,蔡美顺 ,于仲元 ,等 .大鼠肾囊川芎嗪肾内转运动态
研究 [ J ].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 1996, 28( 4): 292-294.
葛根素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王春革⒇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天津  300192)
  中图分类号: R99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1) 08 附 2 02
  葛根素为豆科植物野葛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经提
取分离出的葛根素制成注射液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它可以
舒张冠脉及脑血管平滑肌 ,降低心肌耗氧量 ,改善心肌收缩
功能及微循环。 主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等疾病 ,但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笔者对其作一综
述 ,以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1 发热
兰州军区总医院曾对院内 1997年 7~ 12月份使用葛根
素注射液的 92份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发现有 18人出现发
热的反应 ,且发热与性别及用药时间有明显的关系。 男性高
于女性 ,用药时间超过 10 d,总用药量> 6 000 mg者发热反
应发生率高 [1]。 另有报道 ,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
· 附 2·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 l and Herbal Drug s  2001年第 32卷第 8期          
⒇ 收稿日期: 2001-03-11作者简介:王春革 ( 1967-) ,男 ,天津人 , 1986年毕业于天津市第二医学院药学系 ,现任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药学部部长助理 ,主管药师。 研究方向:临床药学。 Tel: ( 022) 2361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