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全 文 :中草药 C hi n e seT a rd i tio n a l a n d H e rb a l D ru g s 20 0 0 年第 31卷第 1 2期 · 9 27 ·
表 6 梦醒安神片对苯丙胺引起小 鼠 自发活动增 强的
影响 ( x士 s)
组 别
对照组
模型对 照组
碟石滚痰丸
梦醒 安神片
剂量 ( g/ kg) 活 动次数
48 6
.
5士 15 1. 6
7 80
.
7 士 4 3 2. 6△
7 0 6
.
7 士7 21. 4
7 4 8
.
4士7 26 . 2,
5 4 7
.
0士 3 7 3 . 4
5 5 7
.
5士 3 2 9 . 3
与对 照组相 比 : △尸< 0 . 05 ; 与模型组相比 : ` 尸 < 0 . 05
药后 30 m in ,断头处死小 鼠 , 取脑提取 出多巴胺 ,用
R F

5 4 0 荧光分 光光度计在 3 7 5 n m 发射光 , 3 2 5 n m
的激发光下测定小 鼠脑 中多巴胺的含量 ,结果见表
7
。 表明 4 9 k/ g 梦醒安神片组与对照组相比 , 明显降
低小鼠脑中多巴胺的含量 。
表 7 梦醒安神片对小 鼠脑中多巴胺含 t 的影响 x( 土 , )
组别 剂量 ( g / k g ) 多巴胺印 g / g 脑 )
对 照组 一 4 . 34 士 3 ` 43
磁石滚痰丸 4 . 5 2 . 06 士 1 . 93
梦醒安神片 8 1 ` 8 9士 1 . 9 3
4 1
.
7 3士 1 . 3 9 圣
2 2
.
6 1士 2 . 4 8
3 讨论
梦醒安神片是中药复方制剂 , 具有清火豁痰 ,理
气安神 之功效 , 狂病 (西医诊断为反应性精神病 、 精
神分裂症等燥动型 )其病因病机主要是忧思恼怒或
惊恐 ,情 志抑郁 , 不得宣泄 ,郁而化火 , 心火亢盛 ,煎
熬津液成痰 , 痰火上扰清窍 , 以致蒙蔽脑神 , 神起逆
乱而致 。 针对其基本病机 ,确立了清火豁痰 ,理气安
神之法 。 梦醒安神片以黄连为君药 ,取其苦 、 寒 , 清上
泄下直折火热 。金檬石 、 大黄和胆南星为臣 药制其痰
火之因 , 以桅子 、 丹参 、 郁金 、 酸枣仁 、 石营蒲 、 撷草为
佐药 , 助君 臣药清火豁痰 ,行气开郁 ,养血安神 ,取香
附为使药 ,可以引领群药直达病所 。诸药合用可使火
清 、 痰消 、 气顺 、 郁开 。 药理试验表明 ,梦醒安神片对
小 鼠激怒打斗行 为具有 明显的抑制作用 , 可使小 鼠
“ 失望 ” 不动时 间延长 ,亦可使动物如强肌力 ,保持身
体协调平衡 , 加强神经肌 肉功能 。因此该方适用于中
医理论的痰火扰心所致的狂证 。
目前认为 ,精 神分裂症主要是因动物黑质—纹状体系统多 巴胺功能亢进所致 ,去水吗啡直接 激
动双侧多巴胺受体 , 苯丙胺则促进释放胞浆中多巴
胺 , 使动物 出现攀爬行为 、 使大鼠出现舔 、 嗅 、 咬等定
型活动 ,梦醒安神片明显抑制动物的攀爬行动 ,使 动
物定型活动次数减少 ,说明该药对多 巴胺系统亢进
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而该方明显减少小 鼠脑 中
多 巴胺 的含量 ,更 有助于该药对多 巴胺系统亢进功
能的抑制作用 。
综 上所述 , 梦醒安神 片有明显的镇静 、 安定 作
用 ,对多巴胺系统亢进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 , 建议临
床推广使用 , 为精神病患者解除痛苦 。
参 考 文 献
1 李仪奎 . 中药药理实验 方法 学 . 上海 : 上海 科学 技术 出版社 ,
19 9 1 : 3 3 3
2 徐淑 云 , 卞如谦 , 陈 修 , 等 . 药理实验方法 学 . 北京 :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1 9 9 1 : 64 3 , 6 6 5
( 2 0 0 0

0 6

0 9 收稿 )
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 Q T 离散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 ( 3 6 2 0 0 0) 刘德桓
复方丹参滴丸是在复方丹参片 的基础上 ,利用
现代药学新技术研制成的一种纯中药制剂 , 可有效
地缓解冠心病心绞痛 , 降低冠心病的碎死率 ,是防治
心绞痛的理想药物 ,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心肌缺
血有关 。 但目前对其心肌 电生理 的影响研究甚少 。
Q T 离散度 ( Q T d) 反映心室肌复极化离散 的程度 ,
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 1[ 一 3〕。 笔者观察
了 5 6例冠心病患者复方丹参滴丸干预前后 Q T d 的
变化 ,研究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 Q T d 的影响
及其临床意义 。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临床资料 : 96 例患者 均符合 国际心脏病学会
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
关于 “ 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 ” 的初发劳累
, 刘德桓 男 , 1 9 7 8 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中医系 。 泉州 市中医院主任医 师 , 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 内科学会委员 、 心病 专业委员会委 员 ,
4项秀福建省中医药学会理事 、 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项科研课题分别获得泉州市科技进步二 、 三等奖 , 福建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 、 三等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 。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 50 余篇 , 有多篇论文获奖 。奖 ” 、 “ 泉州市 十佳 医生 ” 、 “ 中国百名杰 出青年中医 (银奖 ) ” 称号 。
、 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 泉州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 。
目前尚主持一项 省教委课题 、 参与 2 项省级课题 、 1曾参 与编写 专著 3 本 。 曾获 “ 福 建省青 年中医科技优
·
9 2 8
. 中草药 Ch ine s e Tr ad it io nal a nd H e r b al Dr u g s 2 0 0 0 年第 3 1 卷第 一2 期 ’
性心绞痛和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 , 均为窦性心律 ,排 Q T 间期 ( Q T m l n )之差为 Q T 间期离散度 ( Q T d ) 。 每例
除急性心肌梗死 、 束支传导阻滞患者 。 按就诊顺序随 患者均重复 5 次 , 以其均值计算 Q T d 、 心率校正 Q T
机分为对照组 40 例 ,治疗组 56 例 。 治疗组 中 ,男 40 间期 离散度 ( Q T cd ) 、 Q T o n 、 Q T ~ x 、 平 均 Q T 间期
例 , 女 1 6 例 ;年龄 4 4 ~ 7 9 岁 , 平均 5 9 . 8 岁 ;病程 1 9 ( Q T m ) 、 平均心率校正 Q T 间期 ( Q T e m ) 。
d一 21 年 。 对照组中 ,男 30 例 , 女 10 例 ;年龄 48 一 76 1 , 4 数据处理 : 所有数据用均数士标准差 (牙士 , )表
岁 ,平均 59 . 3 岁 ;病程 23 d一 21 . 4 年 。 两组临床资 示 , t 检验 。
料具有可 比性 (尸> 0 . 0 5) 。 1 . 5 疗效判断标准 : 心绞痛症状疗效和心电图疗效
1
.
2 给药方法 : 治疗组给复方丹参滴 丸 (天津天士 按 1 9 7 9 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 、 心律
力制药公 司生产 , 批号 9 6 0 5 2 6 , 主要 由丹 参 、 三七 、 失常座谈会修订的疗效判断标准 。
冰片组成 , 每粒滴丸 含生药 0 . 1 09 2 9 ) , 每次服 10 2 结果
丸 ,每 日 3 次 。 对照组 给予二硝酸异山梨醇脂 (消心 2 , 1 心 绞 痛 的 疗 效 观 察 : 治 疗 组 显 效 25 例
痛 片 , 江苏 方强制药 厂生产 , 批 号 9 7 0 3 2 ) , 每次 1 0 ( 4 4 . 6% ) , 有效 2 7 例 ( 4 8 . 2% ) , 无效 4 例 ( 7 . 2% ) ,
m g
, 每 日 3 次 。 两组均于用药前及用药 3 周后做有 总有效 92 . 8% ;对照组显效 17 例 ( 4 2 . 5% ) ,有效 18
关检查及临床症状观察 。 例 ( 45 % ) ,无效 5 例 l( 2 . 5 % ) 。 组间比较 尸> 0 . 05 。
1
.
3 观察方法 : 采用 H P 一 M 17 72 A 12 导心电图机 , 2 . 2 心电图疗效 : 治疗组显效 18 例 ( 32 . 1% ) ,有效
同步记录体表常规 12 导联心电图 , 计算机以各导联 19 例 (3 3 . 9% ) ,总有效率 6 6 . 0% ; 对照组显效 12 例
Q R S 波降至等电位线为 T 波终点 , 自动同步计算测量 (3 0 . 。% ) ,有效例 1 3 ( 32 . 5% ) ,总有效率 62 . 5% 。 组
各导联 Q T 间期 。 剔除 T 波不明显导联并超过 3 个以 间比较 (尸 > 。 . 0 5 ) 。
上导联者不纳人观察 。 Q T 间期用 B az et t 法较正 ( 即 2 . 3 Q T 离散度 的变化 : 两组治疗组后 Q T d 的变
Q T c = Q T / R R
, / , )
, 以最大 Q T 间期 ( Q T m 。 二 ) 与最小 化见表 1 。
表 l 两组治疗前后 QdT 的变化
对照组 ( 。 一 4 0) 治疗组 ( 二一 5 6)
前 后 前 后
H R (次 /分 ) 7 8士 9 . 9 8 7 6士 10 . 8 ` 7 7土 12 . 7 6 8士 9 . 8 , ` △
Q T d ( m
s ) 6 5士 2 3 . 6 6 3士 2 3 . 1 . 7 4士 2 9 . 7 4 7士 9 . 8 , · △
Q T
e d ( m s ) 6 8士 19 . 9 6 5士 2 2 . 9 ’ 8 2士 3 5 . 6 4 9士 1 0 . 7 “ △
Q T 。 。二 ( m s ) 4 2 6士 4 6 . 2 4 1 8士 4 4 . 8 ’ 4 2 1士 3 9 . 4 4 2 5士 3 3 . 4 .
Q T
。 。` ( m s ) 3 4 8士 3 8 . 5 3 5 3士 3 3 . 8 任 3 4 9士 2 0 . 8 37 7士 2 6 . 8 二 △
Q T
m ( m s ) 3 7 8士 2 9 . 1 3 7 6士 2 9 . 6 资 3 7 7士 26 . 3 40 3士 27 . 4 苍 书 △
Q T
o m ( m s ) 4 2 6士 2 7 . 6 4 2 2士 2 5 8 畏 4 3 9士 4 0 . 1 4 2 1士 2 7 . 7 长 .
与治疗前比较 : ` 尸> 。 . 05 “ 尸 < 。 . 0 1 ; 与对照组 比较 : △尸 < 0 . 05
从表 1 中可知 ,对照组经消心痛治疗 3 周后 ,其 痛 , 治疗 3 周后各项 Q T d 相关指标均无变化 ,说明
心率 ( H R ) 、 Q T d 、 Q T cd 、 Q T二二 、 Q T m ;。 、 Q T 二 、 Q T二均 单纯抗心肌缺血治疗虽能有效地缓解心绞痛等临床
无 明显变化 (尸 > 0 . 0 5 ) 。 治疗组用复方丹参滴丸治 症状和心 电图疗效 , 但并不缩小冠心病心肌复极化
疗 3 周后 , H R 显著减慢 (尸 < 0 . 01 ) , Q T m im 、 Q T m 延 离散度程度 , 而改善其心电生理异常 。复方丹参滴丸
长 ( P < .0 01 ) , Q T d 、 Q T ed 、 Q T c m 显著 缩小 (尸 < 作为中药复方制剂 ,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与消
。 . 01 ) ;而 Q T m ax 无改变 (尸> 0 . 0 5) 。 心痛相 当 ,心电图的改善率也与消心痛相当 。但其治
2
.
4 副作用 : 治疗组末发现明显副作用 。 对照组发 疗 3 周后各项 Q T d 相关指标均有相应变化 , H R 显
生头痛头胀者 5 例 ,但坚持用药后减轻或消失 。 血 、 著减慢 , Q T m l n 和 Q cT m延长 , Q T d 、 Q T ed 、 Q cT m显著
尿常规 ,肝 、 肾功能 ,血脂 、 血糖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 缩小 ,而 Q T m。 无改变 。 反映了复方丹参滴丸能降低
化 。 心肌细胞兴奋性 、 减慢 H R 和复极相钾离子外流而
3 讨论 延长心肌复极化过程 ,使之与缺血心肌相接近而有
Q T d 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 ,冠心病患者 效地缩小心肌复极化 的离散程度 , 有利于冠心病患
Q T d 明显 增大川 ; 而且作为一项检测心 脏性 碎死 、 者心肌 电活动的一致和稳定 ; 从而有效地降低其碎
室性心律失常的指标 , 国内外多数临床报道认 为有 死率 。 而消心痛却没有缩小冠心病患者 Q T d 的作
一定价值阁 。 本研究结果表 明 , 抗心肌缺血药物消心 用 , 这可以进一步解释单纯抗心肌缺血治疗可显著
中草药 C hin e e sT r a d i tio n a l a n d H e r b a l D r u gS 20 0 0 年第 31 卷第 1 2期 · 9 9 2·
控制临床症状 、 改善心电图的心肌缺血情况 , 但却不
能满意地降低其碎死率这一现象 。
参 考 文 献
1 Y u n u s A
,
G i l l i
s
A M
,
D u f f H U
, e t a l
.
A M J C a
r
d i o l
, 1 9 9 6 ,
7 8
: 7 0 6
2 H i g h a nr P D
,
F u m i s s S S
,
C a m p b e l l R W F
,
C li n C a r d i o l
, 1 9 9 5
,
64 (
s u P P I )
: 6 1
H ig h a m P D
,
H i l t o n C J
,
1 9 9 2
,
8 6 ( s u p p l )
: 3 9 2
V a n d e L o o A
,
A r e n d s W
,
A l t e h e
s o n J D
, 召t a l
.
C i r e u l a t i o n
,
H o h l o s e
r
5 H
.
A M J C
a r l i o l
, 1 9 94 ,
罢: 1 1 1 3金 , 吴 宁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1 9 9 8 , 2 6 : 3 15
( 2 0 0 0

0 5

2 6 收稿 )
参麦注射液对化疗后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青岛海慈医院 ( 2 6 6 0 3 3) 芦连 菊 `
化学疗法是当前治疗恶性肿瘤的 主要 方法之 以 观察该药物对 肝功能恢复的时间 , 并将肝功能损
一 , 随着化学疗法的广泛应用和治疗手段的多样化 , 伤患者所表现的症状的差异辨证分型为心脾两虚型
因化疗药物引起毒副作用而导致治疗 中断和失败的 和阴虚内热型 。 心脾两虚型表现为倦怠 、 腹胀 、 纳差 、
病例越来越多 。 自 1 9 9 3 年以来 ,我们应用参麦注射 厌油腻 、 便泌或大便正 常 、 心悸 、 气短 、 四肢不温 、 苔
液对治疗和预防药物性肝功能损伤患者进行 了临床 薄白 、 舌淡 、 脉细 。 阴虚内热型表现为倦怠 、 纳呆或食
观察 ,现总结报道如下 : 欲可但食后腹胀 、 厌油腻 、 大便正常 、 口 干不欲饮或
1 临床资料 有低热或五心烦热 、 舌红少苔 、 脉细数 。对照组 : 能量
对化疗后肝功能损伤患者随机抽样 ,分治疗组 合剂静脉输人 ,每 日 1次 ,连 续 15 d 为 1 疗程 。观察
50 例 ,对照组 50 例 ,两组病人情况 比较无显著性差 方法同治疗组 。 预防治疗组 : 患者在化疗前 1 周 , 首
异 (尸> 0 . 0 5 ) ,并对另 60 例化疗患者化疗前 1 周给 先给以参麦注射液 60 m l 一 加人 2 50 m L 或 5 0 m L
予参麦注射液预防性治疗 , 以观察其对肝功能 的保 5%葡萄糖静脉输入 ,每 日 1 次 ,直至化疗结束 ,观察
护作用及对化疗毒副反应的减毒作用 。 方法 同治疗组 。
1
.
1 一般资料 : 治疗组 50 例 ,男 35 例 ,女 15 例 ,年 2 结果
龄最大者 78 岁 ,最小者 18 岁 , 平均 53 . 7 岁 。 其中肝 _ 治疗组 , 50 例患者用药后症状消失最快者 l d ,
癌 24 例 ,肺癌 10 例 ,乳腺癌 7 例 , 胃癌 5 例 , 结肠癌 最慢者 1 周 ,最先消失症状为恶心 、 食欲不振 。 1 周
4 例 。 化疗后肝功能损伤在 4 周内 18 例 ,肝功能损 后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者 25 例 , 2 周后肝功能完全
伤在 4 周以上者 2 例 , 8 周以上者 10 例 (肝功能损 恢复 正常 者 16 例 , 4 周后 肝功 完全 恢复 正常者 5
害的 日期以初次化验报告为准 ) 。平均化疗 1 疗程出 例 , 4 例放 弃用 药 , 改服其他 中药治疗 , 肝功能完全
现肝功能损伤者 12 例 , 2 疗程出现肝功能损伤者 21 恢复正常平均 1 . 7 周 。
例 , 3 疗程出现肝功能损伤者 7 例 , 化疗第 4 疗程 出 对照组 : 用药后症状消失最快者 1周 ,最慢者 3
现肝功能损伤者 10 例 。 对照组 50 例 ,男 29 例 , 女 周 。 1 周后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者 18 例 , 2 周后肝功
21 例 , 患者基本情况与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 。 能完全恢复正常 12 例 , 5 例因 4 周后肝功能仍未恢
1
.
2 肝功能损害诊断标准 : 根据 《临床肝胆病学 》药 复正常要求改为治疗组后 肝功能恢 复正常 , 4 例 因
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诊断 。 出院而停药 ,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平均 2 周 。
1
.
3 治疗方法 : 治疗组应用浙江正大青春宝药业有 预防治疗组 : 60 例患者在化疗前 1 周给参麦注
限公司生产的参麦注射液 60 m I J 加 2 50 m L 或 5 0 射液静脉输人 , 直至化疗结束 。 经观察 , 60 例患者均
m L S%葡萄糖液静脉输人 , 每 日 1 次 , 连续治疗 15 能顺利完成全程化疗 , 且毒副反应小 ,症状消失快 ,
d 为 1 疗程 (糖尿病患者可将参麦液加 人生理盐水 白细胞均能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 。 肝功能未见明显
中 ) , 治疗 中及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 的变化如恶心 、 损伤 ,仅有 2 例异常 ,经保肝治疗后恢复正常 。
呕吐 、 食欲差 、 厌油腻 、 腹胀等 。 每周复查肝功 1 次 , 3 讨论
, 芦连菊 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 ,本科学历 , 副主任 中医师 , 主攻肝癌 、 胃癌及肠癌 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和并发症的临床治疗 。 针 对不同病种共研制 出 10 余种 自制药品 ,其中 ,抗癌止疼的 “ 痛舒膏 ”经 山东省 中医药管理局专家鉴定并获第二 届世界传统 医药 大奖赛产 品优 秀奖 ,共 发表论文 20 余篇 . 薯书 1 部 , 获国 家专利 1 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