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肺心病的疗效观察



全 文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肺心病的疗效观察
郑 欣
(天津市天和医院 ,天津  300070)
中图分类号: R285. 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1) 07 0636 01
  慢性肺心病在常规的镇咳、祛痰、平喘和抗感染
等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复方丹参滴丸活血化瘀 ,以
提高机体抵抗力 ,改善肺循环及血液流变学 ,取得较
好疗效 ,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慢性肺心病患者 60例 ,均符合 1980年第
三次全国肺心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 ,男 42
例 ,女 18例 ;年龄 62~ 78岁 ,平均年龄是 70岁 ,病
程 6~ 24年 ,原发病为慢性支气管炎的 49例 ,支气
管哮喘 9例 ,肺结核 2例。以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平均
分为两组。治疗组 30例 ,男 22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71岁。原发病为慢性支气管炎 25例 ,支气管哮喘 4
例 ,肺结核 1例 ;肺功能测定Ⅲ级 22例 ,Ⅳ级 8例。
对照组 30例 ,男 20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69岁 ,原
发病为慢性支气管炎 24例 ,支气管哮喘 5例 ,肺结
核 1例 ,肺功能测定Ⅲ级 24例 ,Ⅳ级 6例。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 ,抗炎、止咳、平喘、
祛痰、强心利尿及改善心肺功能 ,共治疗 1个月。治
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 10粒 ,每
日 3次 ,疗程为 1个月。治疗前后予以血、尿常规、血
液流变学、肝功能、肾功能、血气、心电图检查、血压、
心率检测及观察副作用。
3 治疗结果:
3. 1 疗效判断: 参考 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修订
的综合疗效标准。显效: 治疗后咳喘症状显著减轻 ,
肺功能改善 2级 ,紫绀明显减轻 ,肺部罗音消失或明
显减轻 ,心功能恢复 1-2级以上 ,水肿消失或明显减
轻。 有效: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部分减轻或有所好
转 ,肺功能改善 1级。无效: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
无好转 ,或病情加重。
3. 2 结果
3. 2. 1 两组疗 效比较: 治疗组 总有效率 为
96. 67% ,其中显效率 63. 44% ,有效率 33. 33% ,无
效率 3. 33% 。对照组有效率 73. 33% ,其中显效率
30. 00% ,有效率 43. 33% ,无效率 26. 67%。 两组疗
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1)。 血气分析结果 ,
PAO2 低于 8. 0 k Pa ( 60 mm Hg )有 9例 ,治疗后
PAO2 从用药前的 ( 6. 6± 1. 0) k Pa上升到 ( 8. 8±
2. 7) k Pa ( P < 0. 01) ,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期间
均无明显副作用出现。
3. 2. 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比较: 见表 1。
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聚
集率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 P <
0. 01或 P < 0. 05)。 说明复方丹参滴丸有改变肺心
病患者血液流变性作用。
表 1 两组血流变学的比较
组别 例数 高切变率  全血粘度  
低切变率  
全血粘度  
红细胞比积  
(% )  
纤维蛋白原  
( g /L)  
血小板聚集 
(% ) 
治疗组 30 治疗前  6. 32± 1. 21   9. 01± 1. 70   0. 53± 0. 05   3. 11± 0. 32 39. 27± 2. 14
治疗后 5. 15± 0. 75* 6. 11± 1. 33* * 0. 33± 0. 22* * 2. 7± 0. 20* 21. 66± 19. 3*
对照组 30 治疗前 6. 32± 1. 40 8. 96± 1. 78 0. 45± 0. 05 2. 95± 0. 36 40. 52± 2. 11
治疗后 5. 93± 1. 75 8. 01± 1. 85 0. 38± 0. 05 2. 78± 0. 38 30. 69± 18. 35
    与对照组比较: * P < 0. 05) * * P < 0. 01)
3. 3 不良反应:复方丹参滴丸用药过程中未见不良
反应 ,疗程结束后复查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
与用药前比较 ,未见异常变化。
4 讨论
肺心病患者由于长期处于低氧状态 ,可导致红
(下转第 639页 )
·636· 中草药  Ch inese Tradi tional and Herbal Drugs  2001年第 32卷第 7期
收稿日期: 2000-12-21作者简介:郑 欣 ( 1965-) ,女 ,天津人 ,主治医师 ,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 ,现就职于天津市天和医院 ,从事内科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工作。
2中可以看出 ,愈伤组织在不同激素作用下生长和
紫杉醇积累差别较大 ,其中以 B5 ( 5)积累紫杉醇的
量为最佳。在 B5 ( 5)上多次继代培养后 ,可形成较为
均一、稳定的无性系。 生长过程中 ,愈伤组织颜色逐
渐加深 ,由浅黄到棕黄至深棕色 ,其中以 B5 ( 1)分泌
褐色物较早、较多。
表 2 南方红豆杉芽的愈伤组织培养
培养基 激素的种类和浓度
( mg /L)
生长率
( g /L)
紫杉醇含量
(% )
B5 ( 1) 2, 4-D 2. 0+ N AA 0. 5 9. 27    0. 004 1
B5 ( 2) 2, 4-D 2. 0+ N AA 0. 5+ KT 0. 2 7. 83 0. 008 4
B5 ( 3) N AA 3. 0+ 2, 4-D 0. 5+ KT 0. 2 8. 16 0. 007 0
B5 ( 4) 2, 4-D 0. 5+ N AA 1. 5+ KT 0. 2 7. 52 0. 009 8
B5 ( 5) 2, 4-D 0. 5+ N AA 1. 0+ KT 0. 5 7. 74 0. 013 0
B5 ( 6) N AA 0. 5+ K T 1. 0 6. 81 0. 015 0
图 3 南方红豆杉芽的愈伤组织
2. 3 愈伤组织的生长周期:南方红豆杉芽的愈伤组
织的生长周期为 32 d左右 ,延滞期较长 ,约 16 d,第
16~ 28天为指数生长期和对数生长期 ,此后进入稳
定期 ,大约第 32天后 ,愈伤组织开始衰老。其生长曲
线与红豆杉属其他植物愈伤组织的生长曲线基本相
似 (图 4)。
图 4 南方红豆杉芽愈伤组织的生长周期及
紫杉醇含量变化
参考文献:
[1 ] 刘本叶 ,叶和春 ,立国凤 . 抗癌新药紫杉醇的研究概况 [ J ]. 植
物学通报 , 1995, 12( 3): 8-14.
[ 2 ] 刘 涤 ,章国瑛 ,王 晓 ,等 . 红豆杉资源与紫杉醇生产概况
[ J ]. 植物资源与环境 , 1997, 6( 1): 48-53.
[ 3 ] 罗建平 ,牛炳韬 ,罗敬芬 ,等 . 云南红豆杉培养细胞系的建立
[ J ]. 生物工程学报 , 1997, 13( 3): 326-330.
[ 4 ] 甘烦远 ,郑光植 ,彭丽萍 ,等 . 云南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 [ J ].
植物生理学报 , 1997, 23( 1): 43-46
[5 ] 蔡朝晖 ,高山林 ,朱丹妮 . 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及
紫杉醇含量测定 [ J] .药物生物技术 , 1995, 2( 3): 11-14.
[6 ] 陈永勤 ,朱蔚华 ,吴蕴祺 ,等 . 不同种类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
及紫杉醇含量的差异 [ J] .中草药 , 2000, 31( 3): 216-218.
[ 7] 甘烦远 ,彭丽萍 ,郑光植 .云南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及其生长
紫杉醇的研究 [ J ]. 生物工程学报 , 1996, 12(增刊 ): 308-311.
[8 ] 陈永勤 ,朱蔚华 ,吴蕴祺 ,等 . 组培条件对云南红豆杉愈伤组织
生长和形成紫杉醇的影响 [ J] . 中国中药杂志 , 2000, 25 ( 5):
269-271.
[9 ] 盛长忠 ,王淑芳 ,王宁宁 ,等 . 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的研究
[ J ]. 中草药 , 2000, 31( 2): 130-132.
[10 ] 张宗勤 ,杨建英 ,吴耀武 . 南方红豆杉组织培养及紫杉醇的产
生 [ J] . 西北植物学报 , 1998, 18( 4): 488-492.
[ 11 ] 赵 芳 ,倪 良 ,耿 征 ,等 . 南方红豆杉组织培养研究Ⅰ .
愈伤组织诱导和培养条件优化 [ J ] . 中草药 , 1999, 30( 3):
213-215.
[ 12] 章国英 ,王 晓 ,刘 涤 ,等 .南方红豆杉的组织培养和紫杉
醇的含量测定 [ J ]. 上海中医药杂志 , 1996, 11: 43-44.
   (上接第 636页 )
细胞继发性增多 ,血液粘绸度增加 ,血管内皮细胞损
伤 ,特别是在急性期 ,因严重感染、酸中毒、免疫复合
物沉积致使血管内皮损伤更重、胶原组织暴露激活
凝血系统 ,终致血液粘滞性及凝固性增加 ,成为血栓
形成的基础 [1 ]。中医认为慢性肺心病主要是血瘀所
致 ,用活血化瘀药能降低血粘度 ,改善微循环 ,纠正
缺氧 ,促进代谢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轻肺水肿 ,
降低循环压力 ,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 [2 ]。丹参具有
抑制血小板聚集 ,解除小血管痉挛 ,增加肾脏微循环
灌注 ,防治弥漫血管内凝血的作用。可促进代谢产物
排泄 ,干扰脂质过氧化物代谢和清除过多氧自由基 ,
丹参能降低肺动脉高压 ,降低右心负荷 ,增加每搏心
输出量 ,改善右心功能 ,此外尚有抗炎作用 [3 ]。复方
丹参滴丸副作用小 ,疗效确切 ,但由于观察例数较
少 ,且时间不长 ,对肺心病的长期疗效与实用价值尚
待更多的实践加以验证。
参考文献:
[ 1 ]  Jon es R. Ul t ras t ructural analysis of cont racti le cell d evelop-
ment in lung microvess els. in lyperoxic p ulmonary h yperten-
sion. Fibroblast s and intermediate cell selectiv ely reog ranize
nonmascular [ J] . Am J Path ol, 1992, 141: 1491-1505.
[ 2 ] 邓晓航 ,李 健 .活血化瘀法在肺心病治疗中的作用 [ J] . 中
国中医急诊杂志 , 1998, 8(增刊 ): 53-54.
[ 3 ] 莫晓能 ,陈文彬 .丹参防治肺动脉高压的研究 [ J ] .中国中西
医结合杂志 , 1999, 19( 4): 252-253.
·639·中草药  Ch inese Tradi tional and Herbal Drugs  2001年第 32卷第 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