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野菊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测定



全 文 :述条件展开 , 显 色 , 扫描 , 测定峰面积 。 结果表 明 , 黄
茂 甲昔在 1~ 5 拌L 之间浓度与峰面积呈 一条不通过
原点的直线 。 回归方程为 : Y ~ 53 7 0 .5 g X 一 3 7 4 .0 9 ,
r
= 0
.
9 9 9 4

4 稼定性
取对 照品溶液点 于薄层板 上展开 , 显色 ,每隔 一
段时间扫描一次 ,取 3 . s h 内测定结果 。 峰面积值基
本不变 , R S D 一 1 . 5 4 % (n ~ 1 1 ) , 显色后 3 . s h 内稳
定 。
5 回收率侧定
精密取 已 知含 量 的补中益气冲剂溶液 2 . 5 m L
准确加人一定量的黄蔑甲昔 ,依法测 定 ,结果平均 回
收率为 9 9 . 6 6% , R S D = 1 . 4 9 % ( n = 3 )
6 补中益气冲剂中黄蔑甲普含 t 测定
按上述供试品的测试方法对样品进行测定 ,结
果见表 1 。
项目
表 1 样品侧定结果
9 70 51 00 1 9? 05 18 01 9 705180 2 97051803
含 t ( m g / g )
及S D (% )
0
.
0 8 30
3
.
0 7
0
.
0 98 7
3
.
7
0
.
107 0
.
113
3
.
7 3
.
7 讨论
补中益气冲剂成分较多 , 用 5写碳酸氮钠溶液提
取除 去酸性成分 ,并 以正丁醉萃取 ,背景干扰明显减
少 ,但在黄蔑 甲昔斑点上覆盖有一个较大的黄色斑
点 , 在层析缸 内放一 小杯氨水 , 在碱性环境下展开 ,
黄色 斑点 R f 值下降 , 与黄茂 甲昔斑点明显分开 。 采
用大 孔 吸附树脂分离皂 昔去掉糖类水溶性杂质 ,效
果较好 。
( 1 9 9 9

0 2

0 5 收稿 )
野菊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测定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 (南京 2 1 0 0 2 8) 任爱农 鞠建明
野菊 花是 菊科植 物野 菊 hC yr sa n ht e m u m i n -
id cu m L
. 的干燥头状花序 , 功效清热解毒 , 主要有效
成分为总黄酮 。 但花 占整个植物 的 比例很小 , 为扩大
药用资源 , 搞清有效成分的分布情况 , 我们对植物 的
各个不同部位的总黄酮进行了含量测定 。
1 样品
秋季采自南京老 山 ,将新鲜同株植物的花 、 嫩茎
( 花以下 2 0 c m 内 ) , 老茎 (根 以 上 2 0 e m 内 ) 、 叶 、 根
分别剪下 , 自然风干 , 80 ℃干燥 ,粉碎待用 。 芦丁对照
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 品检定所 ,试剂均为分析纯 ,
仪器 , 美国贝克曼 D U 6 4 O可见紫外光光度计 。
2 总黄砚成分提取
精密称取不同部位粉末各 3 份 , 每份 0 . 5 9 , 置
50 m L 三角烧瓶中 , 加 20 m L 乙醉 ,精密称重 , 浸泡
12 .h 超声提 取 l h , 稍冷后 ,再精密称重 , 用 乙醇补
足重量 ,作为供试 品溶液 。
3 标准曲线的制定 (1 , , 5版药典 ,第 3 n 页 )
精密称取芦 丁对照 品 1 0 m g , 里 2 5 m L 容 t 瓶
中 , 加 5 0% 乙醉溶解 , 定容 , 分别取 0 . 1 , 0 . 5 , 1 . 0 ,
2
. 。 , 3 . 0 , 4 . 0 m L , 于 10 m L 容量瓶中 ,加 5 %亚硝酸
钠 0 . 3 m L , 放置 6 m in , 再加 10 % 硝酸铝 0 . 3 m L ,放
置 6 m i n , 加 4 m L 的 l m o L / L N a O H ,加水至刻度 ,
摇匀 。 进行全波长扫描 ,在 51 0 n m 处均有最大吸收 .
以 测定结果计算得直线方程 : Y ~ 0 . 1 2 5 6+ 6 . 12 9X ,
r = 0
.
9 9 5 5
, 在 0 . 0 2 7 5~ 0 . 1 4 m g / m L 的范围内 ,浓
度与吸收度有 良好的线性关系 。
4 总黄酮含 , 测定
分别精密 吸取供试品溶液 0 . 5~ 1 m L , 按标准
曲线的制定项 下 , 自加 5 %亚 硝钠 。 . 3 m L 起 , ·一
至进行全波长扫描进行操作 ,各部位样品在 5 10 n m
处显示 最大 吸收 , 根据测得 的吸收度 ,代人方程 ,计
算即得 , 结果见 表 1 。
衰 1 野菊不同部位的总黄门含 t (% )
7
.
3 6
叶 根
1 0
.
2 3
.
9
4 讨论
分析结果 显 示 ,野菊各部位均含黄酮类成分 ,
叶> 花> 根> 嫩茎> 老茎 , 可见 , 叶是开发野菊花药
用最好 的资源 。
( 1 9 9 9
一 0 1

2 2 收稿 )
《中草药》 1 9 9 9 年第 3 0 卷第 8 期 5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