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6J
8
9
l 0
l 1
l 2
l 3
宋崇顺 ,等 . 中药通报 , 19 8 3 , (4 ) : 3 4
金 安萍 . 中国中药 杂志 , 19 9 6 , 2 1 ( 6 ) ; 3 7 7
缪 正秋 ,等 . 中西医 结合肝病杂志 , 1 9 94 , 4 ( 1 ) : 补
刘 宝庆 ,等 . 中草药 , 1 9 8 4 , (1 ) : 2 7
侯 景贵 ,等 . 中华 内科杂志 , 1 9 8 0 , 1 9 ( 3 ) : 1 8 7
廖剑英 . 云南 医药 , 1 9 9 3 , 1 4 ( 3 ) : 1 8 8
武谦虎 . 中医 药研究 , 1 9 9 0 , ( 6 ) : 3 4 , 2 6
胡志华 . 江苏 医药 , 1 9 9 1 , 17 (8 ) : 4 2 6
朱 天忠 . 中国法 医学杂志 , 19 8 6 , l ( 1 ) : 56
1 4 朱 天忠 . 中医药信息 .均 89 , (l ) : 12
1 5 张文芳 . 实用中医药杂志 , 1 99 7 , 1 3 ( 2 ) : 4 1
1 6 牛建海 . 新药 与临 床 , 1 9 9 6 , 15 ( 6 ) : 3 8 2
17 叶亲华 . 中国中西 医结合杂志 , 1 9 9 6 , 1 6( 1 2) ; 7 3
1 8 郑咏梅 . 实用医学杂志 , 19 8 9 , ( 2) : 34
1 9 刘 丽萍 , 等 . 新药与临床 , 1 99 5 , 1 4 ( 2 ) : 1 2 0
2 0 韦诗云 . 中国中西 医结合杂志 , 19 94 , l 4( 9 ) : 5 39
( 1 9 9 9
一
0 4
一
0 6 收稿 )
中草药抑制 乙肝病毒 ( H B V ) 实验研究进展
温州医 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3 2 5。。0) 叶 人
摘 要 归纳 出 4 种关于 中草药抗 H B V 实验研究方法 : l) 体外直接 抑制 H B V 实验 ; 2) 利用体外
细胞培养 系统 进行抗 H B V 实验 ; 3) 在动物体 内抑 制 H B V 复制 ; 4) 通过调 节 免疫功 能抑制 H B V 。
设想采 用血清药理 学的方法研究 中草药抗 H B V 作 用 , 有 可能避 免不 同的体外实验及其与 临床相
矛盾 的结果 。
关键词 中草药 抗乙 肝病毒 实验研 究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 国人群乙肝表面抗
原 ( H B s A g ) 检 出率 达 10 % , 慢性 乙 型 肝 炎
( C H B ) 的流行 率为 0 . 1 %一 1 % , 由慢性肝
炎发展为原发性肝癌 的相对危险性高于 20 0
倍 。我 国是乙卫肝炎高发区 , 近年来 中草药已
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C H B 并取得一些疗效 ,
笔者就 国内近年来 的实验研 究情况做一综
述 。
1 体外直接抑制 H B V 作用
1
.
1 抑 制 H B V 抗 原 作 用 : 徐燕 萍等 经l 〕从
3 0 0 种 中草 药 中筛 出抗 H B s A g 有效 药物 9
种 ,按药效指数排列为半边莲 、 旋覆花 、 没食
子 、 灯芯草 、 百蕊草 、 莲须 、 紫苏 、 铁扫帚 、 桑堪
子 。 据报道重庆地 区叶下珠与金钱草 〔的 , 云南
珠 子草 〔3〕 , 湛江 、 深圳 、 海 南珠 子草 〔 4〕及复方
制剂益肝 片 〔 5〕 , 石 榴皮水提液 〔 6〕在体外均有
明显抑制 H B s A g 作用 。 仲英等 〔 7〕报道叶下珠
经分离得 1 个化合物 ,其 中 1 号与 6 号有较
强的抗 H B s A g 作用 , 6 号为新化合物去氢诃
子次酸甲酷 。 郑民实等 〔的从 2 50 种中草药中
筛 出抗 H B e A g 的有效 药物 7 种 , 依次为丹
参 、 皂荚 、 黄连 、 寻骨风 、 杜仲 、 黎芦和藕节 ; 另
报道没食子酸 (从橄榄 中提取 )是实验室筛选
出的抗 H B s A g / H B e A g ( 乙型肝炎 e 抗原 )有
效 药物 ` 9二 。 徐大文等 〔, 。〕报道苦味叶下珠对
H B s A g
.
H B e A g 抑制 率分 别为 47 · 64 %和
4 9
,
0 9 %
, 水提取物作用强于 乙醇提取物 。 3 0
%华佗消毒液 〔 , ` 〕和陕西叶下珠的甲 、 乙醇提
取物 〔` 2。均有较强的灭活 H B V 抗原作用 , 但
进一步系统分离纯化乙醇提取物后显示其抗
H B V 活性下 降 ,推测叶下珠灭活 H B V 抗原
可能是多种成分的协同作用 。 有实验证明中
草 药 中 活性 棘 质 (多 元 酚 类 ) 含 量 与其 抗
H B V 活性成正相关 〔 ` 3 , 。
1
.
2 抑制 H B V D N A 作用 : 李文 〔 , 4〕对 1 0 0
种 中草药与 13 种制 剂进行体外抑 制 H B V
A d d r e s s
;
Y e R e n
,
T h e F i r
s t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W e n z h o u M e d i e a l C o l le g e
,
w e n z h o u
叶 人 女 , 1 9 9 0 年 7 月毕业于浙江中医学 院中医系 。 大学本科 , 学士学位 。 职称 : 主治医师 。 1 99 9 年 9 月将重返母校
读 中西 医结合治疗消化 系统疾 病专业 硕士学位 。 目前正从事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 局重点课题 (中草药抗 HB V )的实验研究工
作 。
一
7 1 4
-
N DA实验 ,显示贯众 、 佩兰 、 荔枝核 、 珍珠菜 、
黄柏 、 获菩 、 大黄 、 丹参 、 大活血 和犁头草为高
效药物 , 茵陈篙汤与小承气汤为高效制剂 。蒋
锡源等 〔` 5〕对 5 0 种治疗肝炎 中草药与制剂进
行 比较实验 , 显示板蓝根 、 虎杖 、 田 基黄 、 大
黄 、 茵陈 、 桅子 6 味中草药及含上述药物成分
的 5 种注射液有显著抑制 H B V 抗原和 H B V
D N A 作用 , 其所含化 学单体成分 如大黄 酚
( c h r y s o p h a n o l )
、 靛昔等具显著抑制作用 。
1
.
3 抑 制 H B V D N A P 活性 作 用 : 米志 宝
等 〔 , 6〕报道 21 种 中草药 中仅叶下珠提取物有
较强的抑制作用 , 虎杖和旱莲草次之 。石榴皮
水提液 〔的 与 30 %华佗 消毒液 〔 , ` 〕均有较强 的
抑制作用 。
1
.
4 药物直接作用后 H B V 形态变化 : 电镜
下随石榴皮水提液浓度增加 , H B V 出现成团
聚集 、 外壳缺失 、 核壳破裂等结构变化 〔 6 J 。 30
%华佗消毒液使 H B V 颗粒的三种完整形态
与结构均被破环 , 数量大为减少川 , 。
2 利用体 外细胞培 养系统筛选抗 H B V 中
草药
2
.
1 利用 2 . 2 . 1 5 细胞 株模 型 : 板蓝根和 银
黄注射液在培养液中对 2 . 2 . 15 细胞的 H B -
s A g
,
H B e A g 表 达有抑 制作 用 , 治疗 指数分
别为 6 . 4 3 和 n . 6 3 , 作用机制和有效成分 尚
不清 , 推测板蓝 根所含靛昔有抗 H B V 抗原
作用而黄荃与其抗逆转录酶活性有关 〔` 7〕 。 苦
味 叶下珠 水提取物 对 H B s A g , H B e A g 表达
的抑制率分别达 64 . 58 %和 39 . 17 % , 且毒
性作用很小 ,实验浓度明显低于体外直接作
用浓度 〔 , 。 , 。 乾坤宁和双黄连注射液 、 复方仙
茅和复方黄芭浸 膏水 提液均为有效低 毒药
物 , 但复方黄蔑浸膏水提液对 H B V D N A 无
明显抑制作用 ,推测其作用于病毒的转录 、 翻
译和蛋 白合成等环节或直接与病毒蛋 白结合
而致 H B s A g , H eB A g 滴度下降 〔` 8〕 。 新疆中草
药雪莲注射液 、 骆驼蓬水溶液有较强的抑制
H B s A g
,
H B e A g 和 H B V D N A 作 用 , 呈剂量
效 应 ; 复 方一 枝 篙 能抑 制 H B e A g 表达 , 对
H B s A g 和 H B V D N A 无 效 , 可 能 与药 物对
《中草药 》 1 9 9 9 年第 3。 卷第 9 期
H B V 复制的作用位点不同有关 〔` g〕 。 复方华
蟾素 口服 液对 H B s A g , H B e A g 表达有较 强
的剂量依赖型抑制作用 , T l( 治疗指数 )值分
别为 3 1 . 3 和 35 . 7 ; 并剂量依赖 型抑制细胞
内 H B V D N A 及 复制 中间体 ; 在 同等 剂量
下 , 对前者抑制作用强于后者 ,提示该药抑制
H B V 不仅在转录前水平 , 对 m R N A 翻译及
蛋 白分 泌等 环节也 有影 响 , 有待 进 一步研
究 〔川 。 复方 乙肝散 〔 2 1〕 ( 由天王 叶 、 白毛藤 、 五
花血藤等组成 ) 、 纯草药方肝毒清 〔2j 均能 抑
制 2 . 2 . 1 5 细 胞表达 H B e A g , H B s A g 功能 。
肝 康 ( 叶下 珠 复方 制 剂 ) 亦 能 明显 地 抑 制
H B s A g
,
H B e A g 和 H B V D N A 表达 〔, 3〕 。 陈征
途等 〔24j 报道 8 种不同品种 、 产地叶下珠属植
物分别具有抑制 H B s A g 或 H B e A g 或 两项
同时抑制作用 ( T l > 2 ) ,表 明不同产地 、 品种
叶下珠均有抑制 H B V 作 用但 因成分有 异 ,
疗效也有别 。
2
.
2 利用 P L C / P R F / 5 细胞株模型 : 纪徐淮
等 〔绷报道 叶下珠 能抑 制 H B s A g 的表达 , 其
机制可能是对 H B s A g 合成的抑制及叶下珠
某活性部位与 H B s A g 特异性结合的结果 。
2
.
3 利用鸭肝细胞原代培养结合 2 . 2 . 15 细
胞培 养 : 米志 宝等 〔 , 6〕报道 叶下 珠对 D H B V
D N A 和 H B s A g , H B e A g 表达均有较好的抑
制效果 。
3 在动物体 内抑制 H B V 复制
采用鸭乙 型肝 炎动物模型 : 张美义 〔3〕报
道云南珠子草有一定抗 D H B V 作用 。 米志宝
等 〔26J 对叶下珠 、 虎杖 、 五 味子三药 乙 醇提取
物抗 D H B V 作用进行评价 ,显示三药均有不
同程度抗 D H B V 作用 , 叶下珠最强 , 联合作
用 疗 效 优 于 单 味 药 。 华 蟾 素 能 明显 抑 制
D H B V 复制 , 高剂量组 鸭肝病理改 善明显 ,
可能 系大剂量华蟾素能有效 地抑制 D H B V
复制而减轻鸭肝病理损害 〔2 7〕 。 陈压西等 〔,的用
不 同产地叶下珠及其联合苦参及环丙沙星抗
D H B V 实验表 明 : 广西 、 云南 叶下珠能抑制
D H B V D N A
, 云 南 叶下珠有停 药后 反跳现
象 ;重庆叶下珠无效 ; 广西叶下珠与苦参合用
.
7 1 5
.
无 协 同 作 用 , 与 环 丙 沙 呈 合 用 有 增 强 抗
D H B V 作 用 , 是 否 与喳诺胡 类抑制 D N A 回
旋酶而抑制 D N A 合成机制有关还待进一步
探讨 。
4 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抑制 H B V 作用
乙肝舒 浸膏 ( 由拳 参 、 生大黄 、 茵陈等组
成 ) 对正常和泼尼松处理的 B A L B / C 小 鼠淋
巴细胞增殖分别呈 明显抑制和促进作用 ;对
小鼠脾脏 自然 杀伤细胞活性 有明显增 强作
用 ,对 淋巴细胞 I L 一 2 生成有显著促进作用 ,
说明该药能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而在抑
制 H B V 中发挥作用 〔川 。 益肝片 ( 由蚤休 、 虎
杖 、 金钱草等组成 )能使小 鼠脾脏相对重量增
加 ,抗体形成细胞明显增加 ,腹腔巨噬细胞吞
噬百 分数和吞 噬指数 明显提高 , 血清溶 菌酶
含量提高 , 提示该 药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而
达到抗 H B V 作用 〔那 。肝康也可 以通过增强小
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特异性抗体生成
而达到抗 H B V 作用 〔3。〕 。
5 结语与展望
综上所述 ,从 最早 的对流免疫电泳筛选
抗 H B S A g 中草药至 8 0 年代中后期采用反相
被动血 凝抑制试验 ( R P H I ) ,发展到 90 年代
将酶联 免疫吸 附检测 ( E L IS A ) 技术 用于抗
H B V 抗原的药效检测 , 特别是利用体外细胞
培养系统实验 , 使 中草药体外抗 H B V 实验
又进一步完善 。 体外实验有操作简便 、 价廉 、
快速 、 可重复性 , 具 有特 异性与敏 感性等优
点 , 也有 “ 体外 ” 的缺陷 : ①药物直接加人反应
体系 , 药物的杂质成分 、 各种 电解质或鞭质成
分 、 不同酸碱度均会影响实验结果 ,特别对体
外培养细胞株实验影响更大 。 ②药物在人体
是经吸收 、 代谢而发挥作用 , 一些药物成分可
能不被人体吸收 、 或经代谢而失活 ,一些成分
又 因代谢而变为活性物质发挥作用 , 所以 药
物体外作用不能等同于体 内作用 。
用 血清药理 学方 法进行 中草药体外抗
H B V 实验研究未见报道 , 设想采用药物血清
进行体外实验 , 可避免一些体内外实验及不
同体外 实验相矛盾的结论 , 使实验结果比较
接近药物在体内环境中的抗 H B V 作用 。 此
外 中草药抗 H B V 作用 机制及 有效成分 不
清 , 限制 了科学地评价 中草药抗 H B V 作用
和临床推广 ,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
深人 。
参 考 文 献
1 徐燕 萍 , 等 . 江西 中医学院学报 , 19 95 , 7 (1 ) : 20
2 周世 文 ,等 . 实用 中西医结合杂志 , 19 95 , 8( 1 2) : 7 6。
3 张美 义 ,等 . 中国中药杂志 , 19 9 2 , 17 ( 5) : 2 5 9
4 石 蓄 ,等 . 新 中医 , 1 9 97 , 2 9 ( 5 ) : 3 9
5 张英华 , 等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 1 9 98 , 9( 3) : 1 68
6 张 杰 , 等 . 中药药理与临床 , 1 9 97 , 1 3( 4) : 29
7 仲 英 , 等 . 中国 中药杂志 , 1 9 9 8 , 2 3 ( 6 ) : 2 6 3
8 郑 民实 , 等 . 天然产物研究 与开发 , 1 9 95 , 7( 1 ) : 10
9 郑 民实 , 等 . 实用中医药杂志 , 1 9 98 , 14 ( 1 ) : 5
10 徐大文 , 等 . 天津医 药 , 1 9 94 , ( 12) : 7 17
n 刘进先 , 等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 19 96 , 7( 2) : 27
12 贺浪冲 , 等 . 西北药学杂志 , 1 9 96 , 1 1 ( l ) : 1 1
13 李荣芷 , 等 . j匕京医科大学学报 , 1 99 4 , 2 6 ( 2 ) : 1 3 4
14 李 文 . 中医杂志 , 1 9 9 7 , 3 8 ( 1 ) : 4 6
15 蒋锡源 , 等 . 现代应用药学 , 19 92 , 9( 5) : 2 0 8
16 米志宝 , 等 . 中国中药杂志 , 1 9 9 7 , 2 2 ( l ) : 4 3
17 唐 红 , 等 . 中华传 染病杂志 , 19 9 2 , 10 ( 4 ) : 2 15
18 苑 涛 , 等 . 中华 实验 和临 床病 毒 学杂 志 , 1 9 96 , 10
( l )
: 2 7
19 张烟新 , 等 . 中西 医结合肝病杂志 , 19 96 , 6( 4) : 23
2 0 刘 庄 , 等 . 中国中西 医结合杂志 , 1 9 96 , 16 ( 12 ) : 7 3 8
2 1 程明亮 , 等 . 中国医药学报 . 19 97 , 1 2( 3) : 2 3
2 2 彭齐荣 ,等 . 中西 医结合肝病杂志 , 19 95 , 5 (2 ) : 21
2 3 张均倡 ,等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19 9 8 , 4 ( 4) : 18
2 4 陈征途 ,等 . 中草药 , 1 9 9 7 , 2 8 ( 10 ) ; 6 16
2 5 纪徐淮 ,等 . 中国中药杂志 , 1 99 3 , 18 ( 8 ) : 4 9 6
2 6 米志宝 ,等 .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 19 94 , 4( 4) : 24
27 巫善 明 ,等 . 中华传染病杂志 , 19 95 , 13 ( 1 ) : 25
28 陈压西 ,等 . 中国中西医 结合杂志 , 19 95 , 1 5 ( 4) : 2 25
2 9 聂淑琴 , 等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19 97 , 3( 2) : 35
30 张均倡 , 等 . 中西医 结合肝病杂志 , 19 98 , 8( 2) : 98
( 1 9 9 9
一
0 1
一
2 0 收稿 )
2 0 0 0 年 《中国医学文摘 一中医 》征订启事
《 中国医学文摘一 中医 》2 0 0 0 年 , 双 月刊 , 16 开本 , 64 页 , 国内定价 4 . 80 元 ,全 国各地 邮局均可订购 ,期刊代
号 2一 6 3 3 ; 国外读 者请 向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 司订购 , 国际期刊代号 BM 2 9 。 地址 : 北京东直门内北新仓
1 8 号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邮编 : 1 0 0 7 0 0 电话 : ( 0 1 0 ) 6 4 0 1 4 4 1 1一 3 21 2
.
7 1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