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3H) , 1. 00 ( s, 3H) , 1. 02 ( s, 3H) , 1. 07 (s, 3H) ,
1. 18 ( s, 3H) .
13
CNMR ( CDCl3 )δ: 39. 55 ( C-1) ,
34. 18 ( C-2) , 218. 10 ( C-3) , 47. 36 ( C-4) , 54. 89
( C-5) , 19. 75 ( C-6) , 32. 62 ( C-7) , 41. 93 ( C-8) ,
50. 03 ( C-9) , 36. 83 ( C-10) , 21. 56 ( C-11) , 24. 10
( C-12) , 49. 64 ( C-13) , 41. 66 ( C-14) , 34. 42 ( C-
15) , 21. 90 ( C-16) , 53. 95 ( C-17) , 44. 08 ( C-18) ,
41. 29 ( C-19 ) , 26. 57 ( C-20 ) , 51. 08 ( C-21 ) ,
73. 91 ( C-22 ) , 26. 57 ( C-23 ) , 21. 12 ( C-24 ) ,
15. 71 ( C-25 ) , 16. 45 ( C-26 ) , 16. 89 ( C-27 ) ,
16. 20 ( C-28) , 28. 76 ( C-29) , 30. 87 ( C-30)。以上
数据与文献报道羟基何帕酮一致 [ 5~ 7 ]。
参 考 文 献
1 傅立国 ,等编 .中国植物红皮书—— 稀有濒危植物 .第一册 . 北
京:科学出版社 , 1992: 670
2 杨峻山 ,等 .药学学报 , 1986, 21( 7): 516
3 杨峻山 ,等 .药学学报 , 1989, 24( 9): 678
4 杨峻山 ,等 .药学学报 , 1990, 25( 3): 186
5 林启寿 .中草药成分化学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7: 560
6 Schmidt J, et al . Organic Mass Spect romet ry, 1979, 14 ( 12):
656
7 Alistao r L. Aus t J Chem, 1987, 40: 1713
( 1998-20-30收稿 )
刺蒺藜果实中两种甾体皂苷的分离与鉴定
延边大学医学院 (延吉 133000) 金京玲 金哲洙 任东鲜 朴惠善
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金永日
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 徐雅娟 蔡利锋 徐东铭
摘 要 采用层析分离技术 ,从刺蒺藜 Tribuls terrestris果实中分离出 2种甾体皂苷 ,利用各种光谱分析 ,鉴
定为海柯皂苷元 3-O-β -D-吡喃葡萄糖基 ( 1→ 4) -β -D-吡喃半乳糖苷 (Ⅰ )和海柯皂苷元 3-O-β -D-吡喃葡萄糖基
( 1→ 2) -[β -D-吡喃木糖 ( 1→ 3) ]-β -D-吡喃葡萄糖基 ( 1→ 4) -β -D-吡喃半乳糖苷 (Ⅱ )。化合物Ⅰ 为首次从刺蒺藜
果实中分得 ,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蒺藜原植物中分得。
关键词 刺蒺藜果实 甾体皂苷 海柯皂苷元
刺蒺藜 Tribuls terrestris L. 为蒺藜科蒺藜属植
物 ,其果实为传统中药 ,具散风、明目、下气行血、补
肾益精之功效。为中国药典 1985年版所收载 ,历代
医书多列为上品。 为了进一步探讨刺蒺藜果实部分
的化学成分 ,我们对刺蒺藜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了
研究 ,从中分离并鉴定了两种甾体皂苷。
化合物Ⅰ : 白色粉末 (甲醇 -水 ) , mp 262℃~
264℃ , Libermann-Burcha rd应及 Molish反应阳
性 ,酸水解检出 D-吡喃葡萄糖和 D-吡喃半乳糖。由
红外光谱可知 ,该化合物的结构中含有 3 434
( O H) , 1 708 ( C= O) , 1 632 ( C= C) , 1 456 (环
C-H) , 898 (β -D糖苷键 )。 又根据 990 ( A)、 919
( B)、 898 ( C)、 860 ( D) 4个特征峰 ,可知该化合物为
螺甾皂苷 [2 ] ,结合质谱显示分子量 754,可知一分子
的该化合物只含两分子的糖。 在完全去偶 13 CNMR
( C5D5N )结合 DEPT 谱 ( C5D5N )中 ,在 δ61. 0~
80. 0处可看到与靠近苷元的 β -D-吡喃葡萄糖和处
于靠外的 β -D-吡喃半乳糖相一致的碳信号。归属 C-
3的信号较配基出现在低场 ,证实糖结合在 C-3位
上。经与文献 [ 3]相对照 ,鉴定化合物Ⅰ为海柯皂苷元
3-O-β -D-吡喃葡萄糖 ( 1→ 4)-β -D-吡喃半乳糖苷。
13
CNM R数据见表 1。
化合物Ⅱ : 白色粉末 (甲醇 -水 ) , mp 277℃~
279℃ ,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及 Molish反应
阳性 ,酸水解检出 D-吡喃葡萄糖、D-吡喃木糖和 D-
吡喃半乳糖。由完全去偶 13 CNM R( C5D5N )和 DEPT
谱 ( C5D5N)可以看出苷元部分与化合物Ⅰ 相同 ,又
因为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 m /z中出现 1071[M+
Na ]
+
, 1087 [M+ K ]
+
,分子量为 1 048,可知一分子
皂苷元与四分子的糖结合。碳谱中 ,归属 C-3的信号
较配基出现在低场 ,说明糖结合在 C-3位上。经与文
献 [4 ]中已知化合物相对照 13 CNMR谱中的化学位移
值 ,发现其皂苷元部分和糖部分所有碳的化学位移
皆相吻合 ,确定化合物Ⅱ的结构为海柯皂苷元 3-O-
β-D-吡喃葡萄糖基 ( 1→ 2) -[β -D-吡喃木糖基 ( 1→
3 ) ]-β-D-吡喃葡萄糖基 ( 1→ 4) -β-D-吡喃半乳糖
苷。13CNMR数据见表 1。化合物Ⅰ 和Ⅱ的化学结构
式见图 1。
·90· 中草药 Ch inese Tradi tional and Herbal Drugs 2000年第 31卷第 2期
Address: Jin Jingling, Medical Col leg e of Yanbian Universi ty, Yan jin
图 1 化合物Ⅰ 和Ⅱ的化学结构式
表 1 化合物Ⅰ 和Ⅱ的 13CNMR数据 (C5D5N )
苷元
Carbon Ⅰ Ⅱ
糖部分
Carbon Ⅰ Ⅱ
1 36. 6 36. 5 C-3
2 29. 7 29. 7 Gla( inner )
3
4
5
6
7
76. 8
34. 3
44. 3
28. 5
31. 6
77. 0
34. 6
44. 4
28. 6
31. 5
1
2
3
4
5
6
102. 4
73. 2
75. 2
80. 0
75. 4
61. 0
102. 4
73. 2
75. 6
80. 0
75. 4
60. 7
8 34. 6 34. 3 Glc( terminal)
9
10
11
12
13
55. 4
36. 2
37. 9
210. 8
55. 2
55. 4
36. 3
38. 0
212. 6
55. 4
1
2
3
4
5
6
107. 1
75. 9
78. 6
72. 2
78. 4
63. 1
14 55. 4 55. 5 Glc( in ner )
15
16
17
18
19
31. 6
79. 7
54. 2
16. 0
11. 6
31. 8
79. 7
54. 3
16. 1
11. 7
1
2
3
4
5
6
105. 0
81. 4
86. 6
70. 5
77. 7
62. 5
20 42. 6 42. 7 X yl( terminal)
21
22
23
24
13. 8
109. 3
31. 6
29. 2
14. 0
109. 4
31. 7
29. 3
1
2
3
4
5
105. 2
75. 0
78. 8
70. 7
67. 3
25 29. 9 30. 6 Glc( terminal)
26
27
70. 0
17. 2
67. 0
17. 4
1
2
3
4
5
6
104. 8
76. 2
78. 6
70. 9
77. 6
62. 9
1 仪器与材料
熔点用 Kof ler显微熔点仪测定 (温度未经校
正 ) ;质谱用 L TD-1700仪测定 ;红外光谱用 Win-IR
仪测定 ;核磁共振光谱用 Varian-uni ty-400仪测定。
层析用硅胶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 D101大孔吸附树
脂为天津制胶厂产品。试剂均为分析纯。
刺蒺藜果实购自安徽亳州药材市场 ,由吉林省中
医中药研究院严仲凯研究员鉴定为蒺藜科蒺藜属植
物刺蒺藜 Tribuls terrestris L. 干燥成熟果实。
2 提取与分离
刺蒺藜果实粗粉 10 kg ,水煎提 ,滤液浓缩后用
Ca ( OH) 2饱和水溶液调 pH值至 12,滤除所产生的
沉淀 ,先通过脱盐和脱色树脂柱 ,再通过 D101大孔吸
附树脂柱 ,用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依次洗脱 ,回收乙
醇洗脱液 ,得乙醇洗脱物 80 g。反复进行硅胶柱层析 ,
用不同比例的氯仿-乙醇梯度洗脱 ,再进行制备性薄
层层析 ,用氯仿 -甲醇 -水 ( 65∶ 35∶ 10下层 )展开 ,经
处理 ,得化合物Ⅰ 和化合物Ⅱ。
3 鉴定
化合物Ⅰ :白色粉末 (甲醇-水 ) , mp 262℃~ 264
℃ , Libermann-Burcha rd反应及 Molish反应阳性 ,
[α]D 150. 72°( c, py ridine, 0. 4) ; MALDI-TOF M S
m /z: 793 [M+ K ]
+
, 777 [M+ Na ]
+
; IRνKBrmax cm- 1 ,
3 423 ( O H) , 2 932 (νCH2 ) , 1 708 ( C= O) , 1 632 ( C
= C) , 1 456 (环 C-H) , 1 374 (δCH3 ) , 1 067 (νC-O ) ,
898 (β -D糖苷键 )。13 CNMR数据见附表 1。
化合物Ⅱ : 白色粉末 (甲醇-水 ) , mp 277℃~ 279
℃ ,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及 Molish反应阳性 ,
M ALDI-TO F M S m /z: 1 071 [M+ Na ]
+ , 1 087 [M
+ K ]
+ , IRνKBrmax cm- 1: 3 423 ( O H) , 1 649 ( C= C) ,
1 456 (环 C-H) , 1 374 (δCH3 ) , 1 078 (νC-O )和 898 (β-
D糖苷键 )。 13 CNMR数据据见附表 1。
参 考 文 献
1 彭军鹏 . 中草药 , 1992, 23( 8): 437
2 Bahuguna S, et al . Ph ytochemis try, 1990, 29( 1): 2741
3 Gong W , et al . Phytoch emis t ry, 1996, 42( 6): 1677
4 Yushih iro Mimaki, et al . Chem Ph arm Bul l, 1995, 43( 7): 1190
( 1999-01-22收稿 )
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91·中草药 Ch inese Tradi tional and Herbal Drugs 2000年第 31卷第 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