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高原病及丹参的防治作用



全 文 :高山红景天种子成熟度差 、 发芽率低的情况 ,
需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以获
得大量高 山红景天苗 , 同时在环境适宜的高
海拔山区开辟种植基地 , 并进行科学 田间管
理 。 而细胞大规模培养则着重研究培养细胞
代谢途径的调控及培养过程的优化 , 以使红
景天贰产量能大幅度提高 , 同时要降低培养
成本 , 最终使其产生商业应用价值 。 此外 , 对
以红景天贰为代表的有效成分的药用价值还
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总之 , 在今后的几年内 , 通过众多研究者
的共同努力 , 高 山红景天资源将在食品与医
药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
参 考 文 献
l 吴维春 , 等 . 长自山珍贵药用植物高山红景天 , 长春 :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1 9 8 7 . 1
2 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 中国植物志 . 34 卷 (第一
分册 )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 9 5 4 , 1 6 1
s 明海泉 , 等 . 中草药 , 1 9 5 8 , 1 9 ( 5 ) : 1 7
4 孙世国 . 特产研究 , 1 9蛤 , ( 1 ) : 2 4
5 吴维春 , 等 . 高 山红景天 . 沈阳 : 辽宁人 民 出版社 ,
1 9 8 7
.
1
6 姜明兰 , 等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19 95 , 2 6 ( 2) : 1
7 卢希贤 , 等 . 中草药 , 1 9 8 0 , 1 1 ( 4 ) : 1 4 7
s 薛志革 , 等 . 中国中药杂志 , 2 9 9 1 , 1 6 ( 1 0 ) : 6 1 2
9 张艳秋 , 等 . 中草药 , 1 9 9 0 , 2 1 ( 6 ) : 2 1
1 0 刘志远 , 等 . 中草药 , x 9 9 3 , 24 ( 3 ) : 1 2 5
1 1 S a r a t ik o v A S
, e t a l
.
D i e P h a r m a
z le , 19 68
,
2 3 ( 7 )
: 3 94
1 2 明海泉 , 药学通报 , 19 8 7 , 2 2 ( 4 ) : 2 2 9
1 3 K h n y k in a L A
, e t a l
.
F a r m a t
s
iy a
,
1 9 7 3
,
2 2 ( 3 )
:
2 4
1 4 安 丰 , 等 . 中草药 , 1 9 9 4 , 2 4 ( 9 ) : 4 6 6
15 王 曙 , 等 . 药学学报 , 1 9 9 2 , 2 7 ( 1 1 ) : 8 4 9
1 6 袁文学 , 等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19 86 , 3 (3 ) : 1 81
17 X
, ; H K 只 r: a 月 八 , , x 从p · A 月 T eH 只e 月 , 19 6 6 , 1 5 ( 6 ) : 34
18 孙 非 , 等 . 中草药 , 1 9 9 3 , 2 4 ( 1 0 ) : 5 3 2
1 9 卢希贤 , 等 . 沈 阳药学院学报 , 19 8 5 · 2 (魂) : 78
20 卢希贤 , 等 . 沈阳药学院学报 , 1 9 8 6 , 3 ( 4 ) : 13 2
2 2 孟庆勇 , 等 . 中草药 , 1 9 9 3 , 2 4 ( l ) : 3 8
2 2 孟庆勇 , 等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1 99 4 , 2 5 ( 3 ) : 2 6 4
2 3 刘世强 , 等 . 辽 宁农业科学 , 2 9 9 1 , ( 5 ) : 17
24 刘世强 , 等 . 植物生理学通讯 , 19 1 , 27 ( 5 ) : 37 5
25 姜明兰 , 等 . 沈 阳农业丈学学报 , 1 9 4’, 2 5 ( 4 ) : 3邪
26 许建峰 . 高山红景天 愈伤组织颗粒悬浮培养动力学 与
过程调控 : 〔博士学位论文 〕. 大连 : 大连理工大学 ,
19 9 7
2 7 许建峰 , 等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1 9 9 5 , l ( 1 ) : 1 9
2 8 许建峰 , 等 . 生物工程学报 , 1 9 9 6 , 1 2 ( 4 ) : 4 6 0 一 `
2 9 韩爱明 , 等 . 植物生理学通报 , 1 9 9 7 , 3 3 ( 1 ) : 3 3
( 1 9 9 7

0 5

1 9 收稿
1 9 9 7

0 7

3 0 修回 )
高原病及丹参的防治作用
中国 人民解放军第 25 4 医院药剂科 (天津 30 01 42 ) 张 广明 命 蒋芝荣
摘 要 介绍高原缺氧及高原病引起的人体生理 、病理改变 ; 丹参及丹参素改善微循环 , 抗氧化损
伤 ,保护缺氧心 、 脑细胞的基础研究概况及进展 , 以期为将丹参及制剂应用于防治高山病的发生 、
发展提供有益的依据 。
关键词 高原病 丹参 丹参素
高 原病 (M o u n t a in S S i e k n e s s , M S )是高
原地 区 (海拔 3 0 0 m 以上 )的特发病 、 常见
病 , 是高原缺氧时机体生理代偿 (失代偿 )所
致组织和器官负荷加重 (病理改变 )而 出现的
临床症候群的统称 。 M S( 急性 )主要包括 : 高
原病的急性反应 、 肺水肿 、 脑水肿 ; (慢性 )包
括 : 心脏病 、 红细胞增多症等 。 M s 的诱发因
素很多 , 如低气压 、 寒冷等恶劣的气候环境 ,
但主要致病因素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 即高原
缺氧 。 故也可认为 M S 是缺氧性疾病的一种
表现 。 笔者将介绍活血化察中药丹参在抗缺
氧损伤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取得 的进展 , 以
期为临床 M S 的防治提供依据 。
l 高原缺氧对血液 、 微循环的影响及丹参的
味黯 es督魏曝霍戮箫霹豁叭毙忠戳 `军茗臻留毅尖琴霎撞薪爵戮助教 , 主研心血管药理 , 9 9。年后在解放军第 25 4 医院药剂科 , 主管药师 , 主研丹参及其制剂药理及临床应用 。 撰写的科研论文 “ 异丙卡因抗心律失常及其机理的研究 ” 及 “ 丹参及其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的新进展 ”分别荣获西北药学会及哎华北药学》杂志二 、 三等奖 。
《中草药 》 1 9 9 8 年第 29 卷第 3 期 . 2 0 5 ,
防治作用
为适应高原缺氧 , 人员在进入高原数小
时便 可有血细胞 〔红细胞 ( R B C ) 、 血红蛋 白〕
升高 、 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等代偿性反应 。这一
方面可提高机体的摄氧能力 、 增加重要脏器
的氧供应 ;但另一方面 , 当缺氧严重或过度代
偿时 , 可造成血液浓 、 粘 、 聚 , 使微循环及血液
流变学发生改变川 , 血氧饱和度 、 组织氧弥散
力降低 , 细胞及组织进一步缺氧造成脏器的
广泛损伤 。应用丹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激活
纤溶系统 , 降低全血粘度 , 疏通微循环 ; 减 少
R B C 间 内摩擦 力 ; 增 加 R B C 膜 的机械 强
度 仁2〕 。
高原低氧导致细胞及组织有氧代谢过程
发生障碍 , 自由基产生异常增加和 自由基清
除剂浓度降低 。 丹参 (素 )是良好的自由基清
除剂 , 防止由此而致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川 。 研
究表明 , 丹酚酸 A 、 B 和丹罗酚酸体外抗氧化
作用比维生素 E 更强川 。
丹参 (素 )还能减轻血管紧张素等神经 、
体液因子引发的血小板激活 〔 5 , 6习, 改善肾上腺
素 ( A d r )增 多而致的微血管内皮 细胞水肿 ,
微血栓形成和微循环障碍比 “ 〕 。
2 高原缺氧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及丹参的防
治作用
缺氧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早
期 的缺氧性肺动脉 ( P A ) 收缩 ; 后期伴有的
P A 结构改建即肺动脉血管 内皮细胞 P( A E C
介导 ) ;慢性缺氧时 R B C 增高的影响 。 另外 ,
缺 氧所致神 经 、 体液 因 素包 括 儿 茶 酚胺 、
P G
S 、 肾素血管紧张 素醛固酮 ( R A A ) 系统和
心房利钠因子 ( A N F )等在 P A 高压形成中也
起重要的作用 。 而 P A 高压又可诱发高原肺
水肿 、 右心室肥大等 。丹参 (素 )呈剂量依赖性
抑制低氧性 P A 收缩 「9〕 。 探讨其机制 , 丹参有
C a
Z + 拮抗作用 巨` 。」; 采用细胞培养方法显示缺
氧 可刺激 P A E C 合成 、 分泌某些能促进 P A
平滑肌增生及胶原蛋白合成的细胞因子 , 丹
参有抑制此过程的效应 巨 ` , ` 2〕 ; 临床及动物实
验均证实丹参具有降低 P A 高压和抑制肺血

2 0 6
-
管构型重建 仁, 3习, 提高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和血
氧饱合度的作用川〕 。
3 高原缺氧对心 、 脑血管系统的影响及丹参
的防治作用
长期缺氧引起 R B C 过度增生 , 严重 P A
高压可致明显的右心室肥大甚至衰竭 . 5刁; 慢
性心肌缺氧还可致左心室舒张功能和顺应性
轻度降低 , 此时冠状动脉阻力随缺氧的加重
而升高 , 冠脉流量下降 , 心肌摄氧量降低仁` 6习。
缺氧还可造成心肌细胞本身的病变 (线粒体
最 敏感 ) , 以及心肌微循环障碍 ( R B C 增 多 ,
血液粘 、 浓 、 聚 , 微血栓形成 ) , 加剧缺氧程度 ,
丹参对高原心肌慢性暮决氧具有 明确的保护作
用 仁1 7: 。
丹参及其某些有效成分 (丹参素 、 丹参酮
一 卜 A )保护心肌的分子机制口 8〕 : a ) 无论从抗
脂质过氧化物反应或电子 自旋共振 ( E S R )或
H P L C 直接测定轻自由基 ( ’ O H ) 、 超氧阴离
子 ( O子 ) , 都证实丹参为 良好的自由基 清除
剂 , 效果优于 S O D 口 9三; b) 丹参具有 C a Z + 通道
阻滞剂作用 , 可抑制缺氧 、 缺血时细胞内游离
C a
Z + 的增 加 , 作用优于异搏定卿〕 ; c )丹参或
丹参酮一 卜A 能 防止线粒体膜流 动性的 下
降 , 有效对抗 a , 、 月受体的改变 , 具有膜稳 定
作用 , `〕 ; d) 丹参素对线粒体 、 内膜体跨膜电
位和 A T P 酶合成活力 , 对呼 吸链的基本功
能具明显保护作用咖口。
丹参的水溶性成分 7 64 一 3 通过抑制主动
脉平滑肌细胞 ( A S M C ) 上 的血管紧 张素 I
( A I )受体的基因表达 , 降低 A S M C 中 A I
的含量 , 进而 明显抑制 A l 对 S M C 增 殖的
促进作用嘟〕 。 丹参通过抑制 A I 的合成与释
放 , 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 A l 刺激 SM C 的
增殖 , 不但为防治 A S 和冠状动脉成形术后
再狭窄的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卿〕 , 也为逆转
缺氧而致血管壁结构异常提供了有力证据 。
脑是对高原缺氧最敏感的器官 , 尤其是
脑的组织代谢在缺氧时变化最显著 , 表现在 :
脑微循环 压力升高 、 透性增强 , 组织间隙水
肿 ; 脑细胞有氧代谢障碍 , A T P 含量降低 , 细
胞水肿 ;细胞内 C a Z+ 超载 , 自由基生成增 多 ,
脂质过氧化损伤加剧哪〕 。
丹酚酸 A 通过清除 ’ O H , 抑制丙 二醛
(M D A )的生成 , 减轻脑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
应 26[ 口; 丹参可降低缺血 、 缺氧造成的脑细胞
内 C a Z十的超载卿〕 ; 改善组织 N +a 一 K 九A T P
酶 、 C a , + 一 A T P 酶的活性 , 减轻缺氧 、 缺血后
神经元的损伤 28[ 习; 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 , 激
活纤溶系统 , 减少血栓形成 , 改善脑微循
环 [2 9 , “ o 〕 。
整体实验结果表明 , 丹参及其有效活性
成分能显著延长小鼠和大鼠在常压和低压缺
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 ; 提高小鼠在低氧状态
下对氧的利用能力 sl[ 〕 ;提高因排空心脏儿茶
酚胺而降低机体对低压缺氧的耐受力咖〕 。
总之 , 丹参能提高血液携氧能力 , 有效地
减轻低氧 (包括高原缺氧 ,缺氧性疾病如冠心
病 、 心肌梗塞 )所致的心 、 脑 、 肾 、 肺等重要脏
器的损伤 , 为高原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
参 考 文 献
1 王占刚 , 等 . 高原医学杂志 , 19 91 , 1 ( 2 ) : 9
2 史举彤 , 等 .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 一9 9 2 , 2 9 ( s ) : 2 3 7
3 刘耕陶 , 等 . 中国药理与毒理学杂志 , 19 92 , 6( 1 ) : 7
4 黄治森 , 等 . 药学学报 , 1 9 9 2 , 2 7 ( 2 ) : 9 6
5 吁文贵 , 等 . 药学学报 , 1 9 9 4 , 2 9 ( 6 ) : 4 1 2
6 武怀珠 , 等 . 中华血液学杂志 , 19 94 , 1 5 ( 9 ) : 4 58
7 徐理纳 , 等 . 首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
汇编 . 北京 . 19 9 5 . 9 7
8 康艳萍 , 等 . 首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
汇编 . 北京 . 1 99 5 . 4 5
9 陈莲华 , 等 . 中华麻醉学杂志 , 19 94 . 14 ( 3 ) : 1 6 3
10 徐长庆 , 等 . 首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摘
要汇编 . 北京 . 1 9 9 5 . 6 6
n 孙宝华 , 等 .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 19 95 , 2 4 ( )] : 5
12 周小明 , 等 . 中药药理与临床 , 1 9 9 5 , 1 1 ( 3 ) : 5 1
13 席思川 , 等 ,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 一9 9 4 , 2 5 ( 2 ) ; 5 1
14 仲伟诊 , 等 . 新中医 , 1 9 9 1 , 2 3 ( 5 ) : 5 5
15 谢增柱 , 等 . 高原医学杂志 , 19 92 , 2 ( 1 ) : 1
16 吴天一 , 等 .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 19 91 , 7 (3 ) : 1 93
1 7 徐小红 , 等 . 兰州 医学院学报 , 19 5 9 , 1 5 ( 3 ) : 1 1 9
18 王孝铭 . 首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
编 . 北京 . 1 9 9 5 . 17
1 9 吴卫平 , 等 . 北京医学 , 1 9 9 5 , 1 7 ( s ) : 1 3 3
2 0 徐长庆 , 等 ·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 1 9 9 1 , 2 5 ( 6 ) : 4 0 9
21 傅国辉 , 等 .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 19 90 , 2 4 ( 5 ) : 3 34
2 2 张殿清 , 等 .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 19 93 , 8 ( 1 ) : 9
23 张 茜 , 等 . 首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摘
要汇编 . 北京 . 1 9 9 5 . 3 0
2 4 周小明 , 等 . 中药药理与临床 , 1 9 9 5 , 2 1 ( 3 ) : 3 1
25 吕永达主编 . 高原 医学与生理学 . 天津 : 科技翻译出版
公司 , 1 9 9 5 . 3 5 0
2 6 杜冠华 , 等 . 药学学报 , 1 9 9 5 , 3 0 ( 3 ) : 1 8 4
2 7 徐放生 , 等 . 中华儿科杂志 , 1 9 9 4 , 3 2 ( 4 ) : 2 0 3
2 8 张剑宁 , 等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 1 9 94 , 15 (3 ) : 18 9
2 9 李治平 , 等 . 新中医 , 2 9 9 4 , 2 6 ( 6 ) : 6 2
3。 张剑宁 , 等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1 9 5 , 1 1 ( 1 ) : 26
3 1 陈维洲 , 等 . 药学学报 , 1 9 7 9 , 1 4 ( 6 ) : 3 2 6
3 2 陈维洲 . 药学学报 , 1 9 8 4 , 2 9 (一l ) : 8 7 6
( 1 9 9 7
一 0 3
一 0 5 收稿 )
中药煮散的研究进展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哈尔滨 1 5 0 0 40) 郭玉勤 . 王玉玺 邹存清
摘 要 论述了中药煮散的沿革 、 理论依据 、 实验和临床研究 , 从而制定出煮散的最佳粒径和常用
量标准 , 分析论证 了煮散的可行性以及优缺点 , 指出药物粉碎成颗粒煎煮可以提高中药有效成分
的煎出率 。
关键词 中药煮散 剂型改革 中药制剂
中药煮散是将中药粉碎成 比散剂稍大的
粗颗粒 , 以水煎煮 , 去渣取汁服用的一种剂
型 ;是古老中药汤剂的变型 。 近年来 , 由于中
药资源的匾乏 ,药价上调 , 汤剂这一原始的剂
型和煎煮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医发
展的障碍 , 因此 , 中药煮散这一研究课题历史
地提到 日程上来 。
1 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
煮散这一剂型 , 始见于汉代张仲景的《伤
寒杂病论 》 , 如半夏散 、 四逆散 、 慧茵附子败酱
,
A d d
r e s s : G u o Y u甲 n , p h a r m a o y Se e t io n o f C lin i e a l C o lle g e , H e i lo n g ji a n g U n i v e r o i t y 0 1 T r a d i t io n a l C h , n , 、 。 M e d ie : , i e ,
H a e
r
b in
《中草药》 19 98 年第 29 卷第 3 期 · 2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