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溪黄草研究进展



全 文 :.9 5 0
.中草药 Ch ines eTr a dit io na la nH dr eb a l) lr u gs 2 0 0 0年第 3 1卷第 2 1期
溪黄草研究进展
汕头市药 品检验所 5 (5 104 1 )肖树雄 ` 黄诺嘉 林伟忠 马丽 莎
摘 要 概述 了近 年来有关溪黄草在基原 、鉴别 、 化学成分 、 分析 、 药理 、 临床等方 面的研究情 况 , 指 出今后应在化
学成分 、 药理等方面加强研究 。
关键词 溪黄草 鉴别 化学成分 药理
溪黄 草为香茶 菜属 R a 占d o s i a ( B I . ) H a s s k . 植
物 , 原民间习用草药 , 现 已作 为中药材广泛应用 , 人
们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深人 。 笔者拟就近年来的研
究情况作一概述 。
1 基原与鉴别
溪黄草因其喜生于 山谷明湿溪旁 , 新鲜 叶片揉
碎有黄汁而得名 。虽有较长的使用历史 , 但见诸文字
记载的当推 《揭阳县民间习用草药简编 》 。 香茶菜属
植物全世界已知有 96 种 , 中国是其分布中心 lj[ 。 该
属有几种植物的外形相似 , 都叫溪黄草 , 不同地区 的
药名 、 别名和植物名常有互混现象 ,经调查考证 , 认
为溪黄草原植物应 为线纹香茶菜 R ab d os ia zoP h 。 , -
t h o i d e s ( B u e h一 H a m . e x D . D o n ) H a r a . 〔 2 3 ] 。 陈建南
等川对广东省溪黄草药材进行原植物调查和商品鉴
定 , 认为商品药材 中的主流商品应为狭基线纹香茶
菜 R . l oP h a n t h o i d e s v a r . g e r a dr i a n u s 和 溪 黄 草
R
. 、 er r a
。 其实 ,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的叶形 、 黄汁特
征 以及 味道等有 明显差异 , 文献 z[, 5〕已作 了 比较鉴
别 ,可以 区分 。 《广西药材标准 》现已将两者分别列 出
(溪黄草 的来源为线纹香茶菜 , 蓝花柴胡 的来源为溪
黄草 ) 。 肖树雄等人将线纹香茶菜 、 溪黄草与内折香
茶菜 , 溪黄草与香茶菜和三姐妹 (三味香茶莱 )进行
了生药学鉴别比 6〕 。 冯毓 秀等川利用 电子显微镜对
12 种香茶菜属植物的叶表面进行扫描 和鉴别研究 ,
为这几种植物提供了另一种鉴别途径 。 最近 ,赖小平
等川对溪黄草 、 线纹香茶菜 、 狭基线纹香茶菜和细花
线纹香茶菜等 4 种植 物成 熟叶片表皮结构进行 电
镜扫描 ; 陈林娇等川应用 随机引物 扩增多态 D N A
( R A P D )技术对溪黄草类植物进行鉴定研究 ,认为
这对药材的地道性研究有意义 ; 曾元儿等 , “ 〕运用感
应祸合血浆原子发射光谱法 ( IC P 一 A E S )测定 了香茶
菜属 4 种植物 (含变种 )共 8 个样品中的 14 种无机
元素的含量 , 应用模糊聚类分析进行分类 ,判断准确
率为 1 0 0 % 。
2 植物化学和分析
对香茶 菜属植物颇有研究 的学者程培元 〔“ 〕曾
综述 了国内外植物 品种 41 种 , 共发现 了二菇化合
物 1 60 余个 ,并探讨 了本属植物的发展前景 。 王兆
全等〔` 2〕从线纹香 茶菜 的干叶乙醇提取 物中分离 出
件谷街醇 、 齐墩果酸 、 a 一 , a 一二经基乌苏酸 、 日一谷 街醇 -
D
一 葡萄糖昔及 线纹香茶 菜酸 ( l o p h a n t h o id e s a e i d )
等 5 种单体 , 而后一个 在香茶菜属 中系首次发现 。
我们在制订标准时据此拟 出 T L C 鉴别反应 。 李广
义 等 ls[ 口从 溪 黄 草 R . : er ar 中 分 离 出 并 鉴 定 为
i s o d o e a r p i n
、 n o d o s i n

l a s i o d i n 和 o r id o n in 等 4 种二
菇化合物 ,后两者经体外抗菌试验 , 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有明显 的抑制作用 。 吴兹武口 ` 〕分离并鉴定 出溪黄
草甲素 ( r a b d o s e r r i a A )和 1 , 1 4一二经基 一 7 , 2 0 ; 1 9 , 2 0
二桥氧基 一 ( l a , 4 a , 7 a , 1 4俘, 2 0日) 贝壳杉烯一 1 5一酮 。 金
人玲等 l[ 5〕分离并鉴定出溪黄草乙 素 , 前者具抗癌活
性 。 赵清治等 , 6〕还在溪黄草中分离 出一个黄酮类化
合物并鉴定 为 5一经基一 4一甲氧基 黄酮 一 7一葡萄糖昔 。
对 目前 已发现的香茶菜属近 30 0 种二菇化合物 , 郭
跃伟等人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 , 归纳 出光谱特征仁’ 7〕
和化学特征 [` s j 。
分析方 面 , 胡俊宏 口 9〕等对显脉香茶 菜 、 内折香
茶菜 、 溪黄草和毛叶香茶莱等 5 种香茶菜属植物采
用 H IP J C 进行鉴定 , 由于各种植物所含的二菇成分
结构不同而图谱也相异 , 同一品种植物虽产地不同
但 图谱仍一致 ,故具有鉴别意义 。 阮德娇等 20[ 〕对香
茶菜属植物 中的冬凌草 甲素等 8 种二菇化合物进
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 此法对香茶菜植物的有效成分
及其二菇 化合物的系统研究提供 了前导性筛选手
段 。
A d d
r e s s : X i a o S h u x i o n g
,
S h a n t o u In
s t i t
u t e f o
r D r u g C o n t
r o l
,
S h a n t o u
肖树雄 1 9 8 5 年毕业 于广东药学院药学本科专业 , 获理学学士学位 现 在汕 头市药品检验所工作 , 副主任药师 。 从事中药检验和质量标准研究工作 , 曾获广东省 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 汕头市科技进步 王等奖 。 承担中 国药典部分品种的起草和修订工作 , “ 溪黄草质量标准的研究 ” 曾获汕头市科委立项 。
中草药 C hi ns e eT ra di ti ona la n dH e r ba D lru gs 20 0 0年第 3 1卷第 1 2期 9 5 1
只àOJ 0 1,口几a日任ǐ乃ēb厅才父ùQónù1,JA急币h16乃é01八乙
,上11儿.通10心夕一ù9曰八乙n`O2甘,d。J
3 药理学与临床研究
近期对香茶菜属中二菇类和黄酮类化合物有许
多药理研究报道 , 而以前者为多 ,如抗菌 、 抗炎 、 抗病
毒作用 巨, ` , 2 2」、 抗 肿瘤 作用 〔, 3〕 、 护肝作 用巨2` 〕 、 对平 滑
肌比 , 2司和心血管z7[ 」作用等 。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卢长
安等吻〕作 了山地香茶菜提 取物对艾滋病病毒 1 型
( H I V

l) 的实验研究 ,表 明它对 H IV 一 1 有一定的抑
制作用 。 对于溪黄草能否按照此思路进一步做一些
药理研究 , 至今见诸报道 的很少 。 廖雪芬等 〕 〕用线
纹香茶菜 、 狭基线纹香茶菜 、 溪黄草 的水提取物作 了
一些药理实验 , 结果表明三者均能抑制二 甲苯致小
鼠耳部炎症反应 ,降低 C CI 、引起小 鼠肝损伤后血清
谷丙转 氨酶 ( S G P T )升高 的作用 , 而狭基线纹香茶
菜和溪黄草的提取物能对抗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
管通透性作用 ,说明三者都具有消炎利肝的作用 。 临
床上 , 线纹香茶菜因清热利湿褪黄等功效 ,故广泛作
为消炎利胆片 、 复方胆通片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 。 近
期有报道用溪黄草治疗急性黄疽型肝炎 3 0 例 30[ 〕 ,
用溪黄草与白花蛇舌草 、 虎杖 、 丹参等制成制剂治疗
乙肝 68 例 (有效率 84 % )[ 川 ,用溪黄草与其他药制
成 “ 炎瘤宁栓剂 , 等 ) 〕 。
4 小结
综上所述 ,溪黄草来源为香茶菜属植物线纹香
茶菜 ,今后应在分清与其他 同属植物区别的基础上 ,
结合现代分析技术 ,加强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 , 重点
是二枯类和黄酮类 。 而药理学方面应参考 同属其他
品种的研究 , 着重在消炎 、 护肝及抗肿瘤方面 , 以其
开发出更确切有效的医药产品 。
参 考 文 献
陈林蛟 , 李植华 , 赖小平 ,等 . 中药材 , 19 9 6 , 1 9 (魂) : 1 6 9
肖树雄 , 杨启存 , 吕 红 . 中药材 , 19 9 3 , 16( 6) : 24
广西壮族 自治区卫生厅 . 广西 中药材标准 . 第二册 . 南宁 : 广
西科技出版社 , 1 9 9 6 : 2 7 9
陈健南 , 赖小平 , 刘 念 . 中药材 , 1 9 9 6 , 1 9 ( 2 ) : 7 3
吴子超 , 周令仪 ,刘若雅 . 中药材 , 1 9 0 , ( 1 1 ) : 23
周晓东 .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 1 9 9 0 , ( 2 ) : 1 1 3
冯毓秀 , 宋万志 , 陈 红 . 中国药学杂志 , 19 91 , (3 ) : 1 47
赖小平 , 陈林坟 , 陈建南 , 等 . 广州 中医药 大学学报 , 19 96 , 玲 ( 3 -
4 )
: 8 3
陈林效 , 屈 良鸽 , 施苏华 , 等 . 中国中药杂志 , 1 9 8 , 23 ( 6 ) : 3 28
曾元儿 ,赖小 平 , 徐 晖 , 等 . 数理医药学杂志 , 1 9 9 7 , 1 0 ( 3 ) : 2 0 4
程培元 , 郭跃伟 ,许美娟 . 药学学报 , 1 9 8 7 ( 12 ) : 3
王兆全 . 华西药学杂志 , 1 9 8 8 , ( l ) : 38
李广义 , 宋万志 , 季庆义 . 中药通报 , 1 9 84 , 9 ( 5 ) : 29
吴 兹武 . 化学学报 , 1 9 5 6 , 4 4 (一l ) : 1 13 9
金 人玲 . 中药通报 , 1 9 8 7 , ( 1 0 ) : 3 9
赵清治 ,张雁冰 , 薛华珍 , 等 . 河南 医科大学学报 , 19 7 , 3 2 (4 ) :
7 7
郭跃伟 , 程培元 . 中草 药 , 19 91 , 2 2 (8 ) : 37 1
郭跃伟 . 中草药 , 1 9 9 2 , 2 3 ( 7 ) : 3 8 0
胡俊宏 . 南京药学院学报 , 2 95 6 , 1 7 ( 2 ) : 14 3
阮德娇 . 云南植物研究 , 19 86 , (8 ) ; 1 09
张春芬 . 济宁医学院学报 , 1 9 2 , 1 5 ( 1 ) : n
陈慧芳 . 国外药讯 , 1 9 9 6 , ( 7 ) : 3 2
葛日萍 , 陈维洁 ,王晨光 ` 细胞生物化学 , 19 95 , 1 7 ( 2 ) : 83
姚素华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 19 8 , ( 4 ) : 46
李素兰 .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 1 9 95 , 18 ( 1 ) : 17
李惠兰 . 中药通报 , 1 9 5 8 , ( 1 0 ) : 4 6
张春芬 , 李建美 ,王道 生 . 中药药理与临床 , 19 9 6, ( 2 ) : 15
卢长安 . 中国 中医医学杂志 , 1 9 98 , 4 ( 4 ) : 25
廖雪芬 , 廖惠芳 , 叶木荣 , 等 . 中药材 , 1 996 , 19 (7 ) : 3 63
秦雪峰 . 陕西 中医 , 1 9 9 4 , 1 5 ( l ) : 2 6
莫激勤 . 陕西中医 , 19 9 7 , 1 5 ( 7 ) : 2 9 3
刘晨江 . 河南 医科大学学报 , 1 9 91 , (4 ) : 3 43
( 2 0 0 0

0 4

0 7 收稿 )
中药材 D N A 分子标记研究的技术问题
1
. 植物药基因组 D N A 的提取
北京中医药大学 ( 1 0 0 0 2 9) 郭宝林 ` 李家实 阎玉凝
摘 要 随着 D N A 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中的广泛应用 , 快速有效地将材料中的 D N A 提取出来成为研究 的关键
步骤 。 综述了 90 年代以来文献报道的针对提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 问题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 主要涉及如何去除提取
材料中的酚类和多糖类杂质 。
关键 词 D N A 分子标记 基因组 D N A 提取 多糖 酚类
D N A 分子标记应用于中药资源 、 鉴定 、 栽培等 方面有着很好 的发展前景 , 目前研究报道正 日益增

A d d r e s s
:
G u o aB
o li n B e i z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C M
,
B e i si n g
郭宝林 医学博士 , 副研究员 , 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 。 研究方向为药用植物 (中药 )的分类 、 资源和质量评价 ;分子生物学在中药中的应用是 目前的主要研究内容 。 研究对象曾涉及淫羊蕾 、 珍珠菜 、 牡丹 、 芍药 、 厚朴及金丝桃等 ,发表论文近 40 篇 , 现承担 多项 国家级和部级研究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