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omparison with differentiation of Ligusticum chuanxiong from its easily confusable Ligusticum sinense chaxiong

川芎与混淆品茶芎的比较鉴别



全 文 :川芎与混淆品茶芎的比较鉴别
陈 军
(宁波市药品检验所 ,浙江 宁波  315040)
摘 要: 目的 通过实验为川芎 L igusticum chuanx iong Hor t. 和茶芎 L igusticum sinense Oliv . cv. chaxiong Mass
的鉴定及正确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川芎和茶芎的性状、显微特征、紫外吸收光谱、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等
方面进行比较鉴别。结果 川芎和茶芎在上述各方面均有区别 ,并建立了方便有效的鉴别方法。结论 川芎和茶芎
不宜混用。
关键词: 川芎 ;茶芎 ;比较鉴别
中图分类号: R282. 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1) 04 0353 03
Comparison with differentiation of Ligusticum chuanxiong from
its easily confusable Ligusticum sinense chaxiong
CHEN Jun
   ( N ingbo Institute fo r Drug Contro l, Ningbo Zhejiang 315040, China)
Abstract: Object  To provide a scienti fic basis for the identi fication and ra tional clinical use of the
tw o herbal drugs. Methods  Experiments w ere ca rried out by comparing thei r properties, micro scopic
cha racteristics, UV spect ra, TLC and GC ch romatog rams. Results  There are rema rkable dif ferences be-
tw een the tw o crude drug s in these respects, and a convenient and effectiv e method fo r thei r dif ferentiation
and identi fic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Conclusion  Ligust icum sinense Hort. and Ligusticum sinense Oliv .
cv . chax iong Mass should no t be used one instead o f the o ther.
Key words: Ligusticum chuanx iong Hort; Ligusticum sinense Oliv . cv . chax iong Mass; comparativ e
identi fica tion
  中国药典 ( 1995年版 )收载的川芎为伞形科植
物川芎 Ligust icum chuanx iong Hor t. 的干燥根茎 ,
具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江西等省习用药材茶
芎 (抚芎 )为伞形科植物茶芎 L . sinense Oliv. cv.
chax iong Mass的干燥根茎。由于两者的原植物、药
材性状较为相似 ,因此在使用中常发生混淆。我们对
两者的生药性状、粉末显微及理化特征等方面作了
比较鉴别。
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1. 1 实验材料: 川芎、茶芎药材均由宁波市药材股
份有限公司提供 ,经本所中药室胡双丰副主任中药
师鉴定为川芎 L . chuanxiong 、茶芎 (抚芎 ) L .
sinense cv . chax iong。川芎对照药材粉末 ( 0918-
9603)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1. 2 仪器和试剂:岛津 UV-260紫外分光光度计 ,
岛津 GC-14A型气相色谱仪 , CR-6A积分仪 , F ID
检测器。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性状鉴别
2. 1 川芎:为卵圆形结节状团块 ,直径 2~ 7 cm。 表
面黄褐色 ,有多数瘤状突起的轮节 ,分散排列 ,顶端有
凹陷的类圆形茎痕。 味苦、辛 ,稍有麻舌感 ,微回甜。
2. 2 茶芎: 为扁圆形结节状团块 ,直径 2. 5~ 5. 5
cm。 表面棕褐色 ,有乳头状突起的轮节 ,略排成 1
行 ,顶端有微突起的茎痕及同心性轮层数环。 味辛
辣、微苦 ,有麻舌感。
3 粉末显微鉴别
3. 1 川芎:淀粉粒单粒多为椭圆形、长圆形 ,亦有卵
圆形或肾形 ,直径 5~ 16μm,长约 25μm,脐点点
状、长缝状 ,少数人字状。 草酸钙晶体呈类圆形团块
或类簇晶状 ,常数个纵向排列成行 ,直径 16~ 25
μm。木栓细胞深棕色 ,呈多角形或长方形 ,壁甚薄。
导管主为螺纹导管 ,亦有网纹及梯纹导管 ,直径 7~
45μm,有的螺纹导管增厚壁互相联结 ,似网状螺纹
导管。纤维呈长梭形 ,两端钝圆 ,直径 16~ 25μm,长
115~ 370μm。
3. 2 茶芎:淀粉粒单粒多为卵圆形 ,亦有类圆形、半
·353·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1年第 32卷第 4期
收稿日期: 2000 09 13
月形或长圆形 ,直径 3~ 12μm,长可至 21μm,脐点
点状、线状或分枝状。草酸钙晶体较少见。木栓细胞
黄棕色 ,呈多角形 ,壁稍厚。 导管多为网纹及螺纹导
管 ,直径 10~ 54μm。梯纹导管较少。纤维呈梭形 ,两
端略尖 ,直径 8~ 14μm,长 150~ 200μm。
4 理化鉴别
4. 1 紫外光谱鉴别
4. 1. 1 取川芎、茶芎粉末各 0. 5 g ,分别加乙醚 10
m L,超声处理 20 min,滤过 ,取滤液 1 mL,加乙醚稀
释至 50 mL,在 190~ 4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结果
川芎在 205, 285, 317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茶芎
在 205, 272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4. 1. 2 用氯仿代替乙醚同上操作 ,结果川芎在
241, 283, 324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茶芎在 241,
274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4. 1. 3 用甲醇代替乙醚同上操作 ,结果川芎在
207, 282, 322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茶芎在 207,
273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图 1)。
—— 川芎  茶芎
1-乙醚提取物  2-氯仿提取物  3-甲醇提取物
图 1 川芎和茶芎的紫外吸收光谱
4. 2 层色谱鉴别
4. 2. 1 取川芎、茶芎及川芎对照药材粉末各 2 g,分
别加乙醚 10 mL,超声处理 20 min,滤过 ,滤液挥干 ,
残渣加氯仿 1 mL溶解。取上述 3种溶液各 5μL,分
别点于同一氧化铝 G板上 ,用石油醚 -氯仿 ( 1∶ 1)
展开 ,展距 12 cm, 用碘化铋钾试剂显色 ,显桔黄色
斑点 (图 2-A)。
4. 2. 2 取川芎、茶芎及川芎对照药材粉末各 1 g,分
别加乙醚 20 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 1 h,滤过 ,滤液
挥干 ,残渣加醋酸乙酯 1 mL使溶解。取上述 3种溶
液各 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板上 ,用正己烷-醋
酸乙酯 ( 9∶ 1)展开 ,展距 11 cm。晾干后 ,置紫外光
灯 ( 365 nm)下检视 [1 ] ,显蓝色荧光斑点 (图 2-B)。然
后用碘化铋钾试剂显色 ,显桔黄色斑点 (图 2-C)。
4. 3 气相色谱鉴别
4. 3. 1 取川芎、茶芎及川芎对照药材粉末各 1 g,分
别加乙醚 5 mL,超声处理 20 min,滤过 ,滤液备用。
4. 3. 2 色谱条件: SE-54毛细管柱 ,柱长 30 m ,内
径 0. 53 mm ,镀膜厚度 1. 2μ;载气流速 5. 2 mL /
min;灵敏度 10- 2 ;进样量 0. 5μL;柱温 60℃ ,气化
室温度 230℃ ,检测室温度 280℃。
4. 3. 3 结果:川芎及川芎对照药材均在 4. 66, 4. 80
1-川芎对照药材  2-川芎  3-茶芎
图 2 川芎和茶芎薄层色谱
min左右出现 2个较大的色谱峰 ,茶芎在 2. 21 min
左右出现 1个较大的色谱峰 ,两者的气相色谱图有
明显区别 (图 3)。
5 讨论
5. 1 川芎与茶芎 (抚芎 )虽为同属植物 ,但茶芎为藁
本的栽培变种 [2 ] , (也有学者认为茶芎是川芎栽培变
种 L . chuangx iong Hort. cv. Fuxiong ) ,但从理化
鉴别结果看 ,两者化学成分的组成还是有较大差别 ,
因此两者不可混用。
5. 2 理化鉴别 4. 2. 2参照中国药典 ( 1995年版一
部 )川芎项下薄层色谱方法 ,但川芎和茶芎无法区
·354·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1年第 32卷第 4期
1-川芎对照药材  2-川芎  3-茶芎  4-空白溶
剂 (乙醚 )
图 3 川芎和茶芎气相色谱
别 ,这是因为两者的内酯类成分较为接近 [3, 4 ] ,如果
加碘化铋钾显色后 ,两者产生明显区别 ,说明两者的
生物碱组成有差异。 因此建议药典改进薄层色谱显
色方法:在荧光显色后 ,再加以碘化铋钾试剂显色。
5. 3 川芎和茶芎在气相色谱中能得到很好的区分 ,
因条件所限 ,对两者所具特征峰无法定性 ,因此建议
采用川芎对照药材作为对照品。
参考文献:
[1 ] 中国药典 [ S] . 1995年版 .一部 .
[ 2 ] 范崔生 . 广西特产中药茶芎 (抚芎 )的初步研究 [ J ]. 药学通
报 , 1982, 17( 7): 392.
[3 ] 江西省卫生厅编 . 江西省中药材标准 [M ]. 江西:江西科学技
术出版社 , 1996.
[ 4 ] 徐国钧 ,施大文 ,沈联德 ,等 . 生药学 [ M ] . 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 , 1987.
中藏药中诃子、毛诃子和余甘子的本草考证
周 宁1 彭富全 2
( 1. 广州市医药中等专业学校 ,广东 广州  510430;  2. 广州陈李济药厂 ,广东 广州  510290)
摘 要: 目的 初步探讨诃子、毛诃子和余甘子在中药和藏药中的关系。方法 本草考证和应用历史追溯。结果 
诃子、毛诃子和余甘子都是中药中的外来药 ,是伴随佛经传入我国 ,在应用上与藏药比较有取舍和偏重。 结论 应
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对中医药与民族药进行相互之间的深层沟通和交流以丰富中医药学。
关键词: 诃子 ;毛诃子 ;余甘子 ;本草考证 ;民族医药
中图分类号: R282.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1) 04 0355 03
Textual research of materia medica on Chinese-Tibetan medicine
— Terminalia chebula , Terminalia billerica , Phyllanthus emblica
ZHOU Ning1 , PENG Fu-quan2
   ( 1. Guang zhou Pharmaceutica l Schoo l, Guang zhou Guangdong 510430, China; 2. Guang zhou CHENLIJI Pharmaceuti-
ca l Facto ry , Guang zhou Guangdong 510290, China )
Abstract: Object  To probe tentativ ely into the relations of Terminalia chebula Retz. , Terminalia bil-
lerica ( Gaertn. ) Roxb, and Phyl lanthus emblica L. betw een TCM and Tibetan medicine. Methods  Tex-
tual researches of ma teria medica w ere carried out and thei r histo ry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w ere t raced. Re-
sults  T . chebula , T . billerica , P. embl ica were all of foreign o rigin and w ere int roduced into China w ith
Buddhism. As compa red in medical practice, the Tibetan autonomony region has thei r particular choice
and preference. Conclusion We should apply modern scienti fic resea rch achiev ements to carry out deep
mutual exchanges to enrich TCM.
Key words: Term inal ia chebula Retz. ; Terminal ia bil lerica ( Gaertn. ) Roxb. ; Phyllanthus emblica
L. ; tex tua l research of meteria medica; national medicine
  诃子 Terminalia chebula Retz.、毛诃子 T . bel-
l irica ( Gaertn. ) Roxb.和余甘子 Phyl lanthus em-
blica L.都是中药中的外来药 ,而且又是藏医学中常
用药 [1 ]。我们通过对这 3种药物在中药与藏药中的
应用情况的梳理 ,试对中医药与民族医药的关系作
一初步探讨。
·355·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1年第 32卷第 4期
收稿日期: 2000-10-25作者简介:周 宁 ( 1972-) ,女 , 1997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并获理学学士 ,现在广州市医药中专学校任教 ,助理讲师 ,主要担任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药用植物学的教学。 已发表学术论文 1篇 ,教学论文 2篇。 Tel: 020-864190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