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Herbalogical Study on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Langdu and Its Confused Species Luru

中药狼毒及其混淆品苘茹的本草考证



全 文 :· 药材 .
中药狼毒及其混淆品简茹的本草考证
解放军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1 0 0 0 7 1 )
中国药科大学
赵奎君 .
徐 国钓 金蓉鸯 徐路珊
摘 要 通过本草考证 , 作者认为狼毒的正 品应为瑞香科的瑞香狼毒 tS el le r a c ha ~ aej s m 亡 L . 的
根 。 而 目前在全国大部分地 区作为狼毒使用的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 E uP h o r 阮a 方cs ho a an S t eu .d
和 月腺大戟 E . 。 br ac teo l at a H ay at a 的根则是历代本草中所记载的简茹及草简茹 。
关键词 狼毒 简茹 本草考证
狼毒为少常用中药 , 始载于 《神农本草 的记载 。 《图经本草 》曰 : “ 狼毒生秦亭山谷及
经户 〕 , 列为下品 ,其后历代本草 中均有记载 。 奉高 ,今陕西州郡及辽石州亦有之 。 ” 明刘文
狼毒的来源历来比较混乱 ,据文献 `2〕记载 ,全 泰在《本草品汇精要 e}[ , 中谈到狼毒产地时亦
国各地所用的狼毒 ,至少来源于十种以上不 同前人 ,并认为石州狼毒为 “ 道地 ” 药材 。李时
同科属 的植物 。 故 《植物名 实图考 户〕中有 珍在《本草纲 目 )}[’ ,中除引用了前人关于狼毒
“ … …本草书于狼毒皆不甚晰… … ”之说 。 从 产地的论证外 ,亦进一步阐明 “ 狼毒 , 出秦晋
我们对狼毒商品药材调查结果看 , 目前我国 地 ” 。 按照《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cs ,并结合各
市场上狼毒的主流商品有 : 大戟科的月腺大 本草书的成书年代 ,我们知道 , 秦亭 , 在今甘
戟 E u p h o r沉 a £bar ct eo la at H ay at a
、 狼毒大戟 肃清水县东北 ,既今白河镇 ; 宕昌在今甘肃省
E
.
if sc he ir an
a tS eu d
. 及瑞香科 的瑞 香狼毒 宕 昌 、舟 曲境 内 ;秦州 ,其治所在今甘肃省天
st el le ar 。h a m a eaj
s m ` L
. 。 这与文献〔` ,的记载 水市 ,所辖之境相 当于今甘肃定西 、 静定以
是一致的 。 南 ,清水县以西 ,陕西奉阳 、 略阳 ,四川平武等
对于狼毒的本草考证 ,尽管做了一些工 地 ;成州则位于今甘肃成县境 内 ; 辽州 、 石州
作〔 2〕 ,但至今尚未见较为系统的研究 ,为搞清 均在今山西省境内 ; 至于秦 、 晋之地 , 则分别
狼 毒的本草正 品 , 澄清混乱 , 确保药物的疗 在今陕西 、 山西境内 ,建平在四 川境内 ,汉 中
效 , 我们对狼毒的正品及混淆品做了较为详 在陕西的西南 。综上所述古代的狼毒 ,其产地
尽的考证 。 多位于甘肃东南 、 陕西西南及 山西 、 四川的部
1 狼毒正品的考证 分地区 。 从文献闭上看这些地区正是瑞香狼
对于狼毒的正品 ,主要从药物的产地 、 形 毒的 自然分布区 , 而大戟科的两种狼毒月腺
态 、 采收时节及生态几个方面加以考察 。 大戟和狼毒大戟在上述地 区基本没有分布 。
有关狼毒的产地 , 宋代 以前各家本草的 再从 目前狼毒商品药材的产地看 ,瑞香狼毒
记载均留存于《大观本草户〕中 。 《名医别录 》 的主产地为山西 、陕西 、 甘肃 、 青海等地 , 这也
中说 : “ 生秦亭 山谷及奉高 ” ; 陶弘景在《本草 与上述狼毒的产地相吻合 。
经集注 》中认为 “ 宕昌亦出之 ” , “ 今出汉 中及 从植物形态上看 , 虽然各本草对狼毒的
建平 ” ; 《唐本草 》中记载 : “ 今出成州 、 秦 州 。 ” 描述及附图较粗糙 ,但如果仔细推敲 ,仍能获
宋代本草著作对狼毒产地的记载基本没有变 得一些重要线索 。从《大观本草 》中可知 ,最早
化 。 《开宝本草 》只是重复了前人对狼毒产地
, A d d r e s s
:
Z h a o K u ij
u n , B e i ji
n g M
e d ie a l C o ll e g e o f P L A
,
B e i jin g
.
5 5 4
-
描述狼毒形态的当属 《开宝本草 》曰 :“ 狼毒叶
似商陆及大黄 , 茎叶上有毛 , 四月开花 ,八月
结 实 , 根 皮 黄 , 肉 白 , 二 月八 月采 根 , 阴干
… … 。 ,’( 图经本草 》亦认为 : “ 狼毒叶似商陆及
大黄 。 ”但从《大观本草 》所绘大黄及商陆图 〔 5〕
看 ,两者的叶形完全不同 ,大黄为掌状复叶 ,
而商陆则为长卵形单叶 。 从现代植物分类学
来看 ,两者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科 。 另外 ,从
《大观本草 》所附石州狼毒图看 ,其叶为单叶
披针形 ,较小 ,与上述两种叶均不相同 。 这说
明 , 上述对狼毒形态的描述与原图不符 ,可能
有误 。不过 ,从《大观本草 》所列石州狼毒图来
看 , 其叶较小 ,披针形 ,无 叶柄 , 互生 ,茎在根
头部丛生 ,每一丛生茎无分枝 , 花序顶生 , 花
被筒管状 ,裂片 5 ,这些特征均与瑞香狼毒相
一致 ,而完全不同于大戟科的狼毒 。再从上述
本草中所记载的狼毒花果期 , 采收时间看 ,亦
与瑞香狼毒相符 。 而大戟科的两种狼毒其花
期 3一 5 月 , 果期为 4一 6 月 ,到了 7一 8 月 ,植
株的地上部分 已完全倒苗枯死 ,难以找到 , 不
可能象 《图经本草 》所言 , 到了农历八月才 “ 采
根 ” 。 《本草纲 目》所列狼毒图 〔 7〕虽更为粗糙 ,
但亦表示出瑞香狼毒的圆锥形根 、 茎丛生 ,花
序顶生 ,花裂片 5等基本特征 。 另外 , 李时珍
在简茹顶下曾说狼毒 “ 根无浆汁 ” 川 , 亦明确
说明狼毒不是大戟属植物 。
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 》中曾记载 :狼毒
“ 亦出宕 昌 ,乃言止有数亩地生 ,蝮蛇食其根 ,
故为难得… … 。 ,t 5 ,陶氏所记载的是一种生态
现象 。 我们知道 ,蝮蛇以鼠 、 鸟 、蝎晰为食 ,分
布在包括甘肃在内的全国大部分地区 。当然 ,
蝮蛇不会象陶氏所说去食植物的根 。 这可能
是生活在狼毒周围地下的啮齿类动物所为 。
据报道 〔, o〕 , 棕色 田鼠 iM c ort u : m a n d a 八 n u s
就是专门以瑞香狼毒的根为食的一种狭食性
动物 。这种鼠类其洞穴浅而大 ,这正适合于它
食取瑞香狼毒的分散根 。 同时 ,棕色 田鼠的狭
食性 ,对于调节瑞香狼毒的天然贮量 , 起了重
要的乃至决定性的作用 。 棕色田鼠分布于我
国的河北 、 山西 、 陕西 、 内蒙等地 。 我们知道 ,
《中草药 》 1 9 9 6 年第 2 7 卷第 9 期
宕昌 、 秦州 、成州古时或与陕西相邻 ,或在陕
西境内 。 因此 , 可以推断 , “ 食其根 ” 的正是棕
色田鼠 ,而棕色 田鼠的大量存在 , 又引来了大
量蝮蛇在此出没觅食 。 由于古代动植物生态
方面的知识较为贫乏 , 故得出了 “ 蝮蛇食其
根 ” 的结论 。 不过 ,这为狼毒的正品考证提供
了一个有力的佐证 。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 , 历代本草所记载的
狼 毒 , 确 为 瑞 香 科 的瑞 香 狼 毒 tS el l e胡
c h a m a ej a sm e L
. 。
2 狼毒混淆品— 简茹的考证蔺茹 ,又名离娄 、掘据 , 与狼毒同为本经
下品 , 在历代本草中均有收载 。奇怪的是这样
一味历史久远的中药 , 在近代中药文献中已
消失得无影无踪 , 市场上亦没有以简茹为名
的药材 。 在进行狼毒的本草考证中 , 我们发
现 ,历代本草中所收载的简茹和草简茹 ,正是
我们现在作狼毒使用的大戟科的狼毒大戟和
月腺大戟 。 由于它们长期混作狼毒使用 ,使其
原来的名称渐渐消失 ,从而造成了狼毒品种
的混乱 。
简茹始见于《神农本草经 尸〕 , 曰 : “ 简茹 ,
味辛酸寒 ,主食恶肉败疮死肌 ,杀疥虫… … ” 。
但无形态方面的描述 。
《吴普本草 》曰 : 简茹 “ 草高四五尺 , 叶圆
黄 , 四四相 当 , 四月华黄 , 五月实黑 ,根黄 , 有
汁亦黄色 。 三月采叶 , 四月五月采根 。 ” 川根据
此处的形态描述 ,特别是根具黄色乳汁 ,结合
作者生活的地域 (安徽 、 江苏一带 ) ,此处的简
茹似为大戟科的月腺大戟 。
《名医别录 》曰 : 简茹 “ 微寒 ,有小毒… … ,
生代郡川谷 ,五月采根 , 阴干 , 黑头者 良 。 ” 即
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 》中 ,除简茹外 ,还增加
了草简茹的记载 : “ 今第一出高丽 ,色黄 ,初断
时汁出 ,凝黑如漆 ,故云漆头 ; 次出近道 ,名草
简茹 ,色白 , 皆烧铁烁头令黑 ,以当漆头 , 非真
也 , 叶似大戟 ,花黄 , 二月便生根 ,亦疗疮 。 ” 团
由此可知 , 到了梁代 , 简茹 已 明确地分为两
种 , 既简茹和草简茹 。 从产地看 , 简茹生代郡
( 在今河北省境内 ) 、 高丽 (既高句丽 ,位于今

5 5 5
.
辽宁省 )。 草简茹 “ 出近道 ”. 因陶氏为江苏丹
阳人 ,故 “ 近道 ”是指江苏 、 安徽一带 。 从形态
描述上看 , 简茹与草简茹均为大戟属植物 。蔺
茹 “ 汁出凝黑如漆 。 ” 我们知道 , 月腺大戟根中
乳汁为鲜黄色 ,流出干涸后为淡黄色 ;而狼毒
大戟根中乳汁为乳 白色 ,流出干涸后变黑如
漆 。 因此 ,这里的简茹应为狼毒大戟 。 从产地
看 , 狼毒大戟正分布在东北 , 在河北也有分
布 。而月腺大戟则分布在江苏 、 安徽 、 山东 、 河
南等地 。 因而陶氏的草简茹应为月腺大戟的
根 。据此 , 《吴普本草 》所记载的实为后世的草
简茹 。 简茹之所以有漆头简茹之称 ,是因为在
采挖时 , 由于茎从根头 (芦头 ) 处断去 ,因而在
此处流出许多乳汁 ,干涸后变黑 ,如涂上一层
黑漆 。 另外从上述本草所记载的采收期看 , 亦
与这两种相吻合 。
到了宋代 , 苏颂在《图经本草 》中对 蔺茹
的描述更为详尽 : “ 简茹生代郡川谷 ,今河阳
淄齐州亦有之 , 二月 生苗 叶 , 似大戟而花黄
色 ,根如萝 卜,皮赤黄 , 肉白 ,初断时汁出凝黑
如漆 ,三月开浅红花亦淡黄色 , 不著子 , 陶隐
居谓出高丽者此近之也 。 四 月五月采根 , 阴
干 ,漆头者 良 。又有一种草简茹 , 色白 , 采者烧
铁烁头令黑 , 以当漆头 , 非真也 。 ” 〔5〕从苏颂对
简茹的描述看 ,简茹确实为狼毒大戟 ,因为其
“ 汁出凝黑如漆 ” , “ 皮黄赤 ” ,这正是狼毒大戟
与月腺大戟的主要区别点 。从 “ 陶隐居谓出高
丽者此近之也 ” 看 ,此外的蔺茹与《本草经集
注》中的简茹实为一种 。 苏颂还谈到简茹 “ 今
河阳淄齐州亦有之 。 ” 据考 ,河阳 , 既今河南省
孟县 , 而淄州 、 齐 州则均分 布在今山东省境
内 。从植物地理分布上看 ,产于此地的简茹应
为草简茹 (月腺大戟 ) , 即苏颂谓之 “ 色白者 ” 。
在《名医别录 》及《图经本草 》中 ,均有 “ 漆头者
良” 及 “ 采者烧铁烁头令黑以当漆头 ”的记载 ,
说明古代均以狼毒大戟为简茹的地道药材 。
李时珍在《本草纲 目 }) 中 , 除重复了前人
对简茹的论述外 , 还对草简茹作了详尽的描
述 : “ 草简茹出建康 , 白色 。 今亦处处有之 ,生
山原中 。春初生苗 ,高二三尺 。根长大如萝 卜、
蔓菩 状 , 或有歧出者 , 皮黄赤 , 肉白色 ,破之
有黄浆汁 。茎叶如大戟 ,而叶长微阔 , 不甚尖 ,
折之有白汁 。 抱茎有短叶相对 , 团而出尖 , 叶
中出茎 ,茎中分 2 ~ 3 小枝 。 二三月开细紫花 ,
结 实如豆大 ,一颗三粒相合 , 生青熟黑 , 中有
白仁如续随子之状 。 ” 从李时珍对草简茹形态
的描述看 ,草简茹确为月腺大戟 。 如 “ 根长大
如萝 卜” , “ 破之有黄浆汁 ” , 子房三室 , 塑果 、
种子三粒 ,这些正是月腺大戟的特征 。 另外从
产地看 ,古之建康既为今日的南京市 ,而月腺
大戟在南京的分布量确实很大 。 这些为草简
茹的原植物考证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
从 《大观本草 》、 《本草纲目户 ,所列简茹
图来看 ,也确为大戟属植物 。再观察其块根肥
厚肉质 ,茎上部的叶互生 ,顶生花序五伞梗这
些特征 ,很明显是月腺大戟 。
清代本草对简茹的形态描述较少 ,但并
非没有记载 。 如《本草从新户 ` 〕中说 : 简茹 “ 根
如来蔽 ,皮黄 , 肉白 , 叶黄微阔 ,折之有汁 ,结
实如豆 , 一颗 三粒 。 ” 《本经逢原户 2〕曰 : 简 茹
“ 折之汁出 ,凝黑如漆 ,故名漆头 l6j 茹 , 色白者
名草简茹 。 ” 这与前世本草对简茹的认识是一
致的 。
尽管各本草均认为简茹 “ 漆头者良 ” , 既
简茹优于草简茹 , 但草简茹一直作为蔺茹的
一个品种收载于历代本草中 ,说明二者均可
作为简茹使用 ,但应用略有不同 。如李时珍在
《本草纲目》中谈到简茹及其草简茹时说 : “ 古
方两用之 。故姚僧坦治痈疽生恶肉 ,有白简茹
散 ,傅之看肉尽便停止 ,但傅诸膏药 。 若不生
肉 , 又傅黄茂散 。 恶 肉仍不尽者 ,可以漆头赤
皮简茹为散半钱 , 合白简茹散三钱合傅之 。观
此 , 则赤白皆可用也 。 ”
历代本草均认为简茹色黄赤 ,而草简茹
色白 , 因而又称其为白简茹 。 我们认为 ,这是
一种相对的称呼 ,并不意味着草简茹为绝对
的白色 , 因为狼毒大戟根外部栓皮为黄褐色 ,
内部栓皮为棕红色 ,外部栓皮极易脱落 ,因而
常露出红棕色的内部栓皮 。这样 ,从整体药材
看既为红棕色 ;而月腺大戟根外部为浅黄褐
·
5 5 6
·
色 , 这样 , 与狼毒大戟根相比 ,给人一种 “ 白”
的感受 ,故称其 “ 色白 ” 或 “ 白简茹 ” 。
有人曾对简茹作了本草学考证川 〕 , 认为
蔺茹来源于大戟科的月腺大戟及甘肃大戟 ,
而草简茹则为非大戟属植物 。 我们认为 ,这是
对本草文献的误解 。 第一 ,李时珍在《本草纲
目》简茹项下所描述的是草简茹的形态 ,而非
简茹 ,这一点前面 已经引述 。 第二 ,李时珍曰 :
“ 范子计然云 : 蕙茹出武都… … ” , 由此推断简
茹来源于产于甘肃武都一带的甘肃大戟 ,这
一点也是值得商榷的 。 因为此处的蕙茹并不
是简茹 , 在历代本草中从未见有将蕙茹作为
简茹异名来记载的 。 就是在《本草纲 目》简茹
的 “ 释名 ” 项下 ,亦未见此异名 。 关于这一点 ,
在《本经逢原 》的简茹项下已有明确记载 : “ 简
茹… …索问四乌铡一蕙茹丸当非此简茹可治
也… … ” 。第三 , 由前面引证可知 , 历代本草一
再强调简茹 “ 汁出 , 凝黑如漆” ,具 “ 漆头 ” , 而
只有狼毒大戟才与此相符 , 月腺大戟根 中的
乳汁干涸后并不变黑 。
3 狼毒与简茹混乱的历史及原因
狼毒与简茹的混乱由来 已久 , 这可以从
历代本草对狼毒及简茹的记载中得以确认 。
在《名医别录 》中 ,有狼毒“ 生秦亭山谷及
奉高 ” 的记载〔 5〕 。 前面 已提到 ,奉高位于山东
泰安境内 , 而在那里瑞香狼毒无 自然分布 , 只
有月腺大戟才有分布 。 因此 ,产于奉高的狼毒
实为草简茹 ,这说明 ,在梁代以前 , 两种药物
就有所混淆 。
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 》中有 “ 亦用太 山
者 ”之记载 〔5〕 ,参照 《大观本草 》 “ 奉高乃太 山
下县 ” 即之说可知 , 到了梁代 , 仍有将草简茹
作为狼毒使用的 。
《图经本草 》谓狼毒产陕西及山西 , 《开宝
本草 》则将四川 、 陕西 、 甘肃作为狼毒的主产
地 。 这说明 , 在宋代以前 ,虽然简茹与狼毒有
混乱 ,但并不严重 ,瑞香狼毒一直是狼毒的主
要来源 。
到了明代 ,狼毒与蔺茹的混乱较严重 。在
《滇南本草户 ` 〕中 ,分别有简茹及土瓜狼毒的
《中草药》 19 96 年第 2 7 卷第 9 期
记载 ,但观其附图实为一物 ,均为大戟属的土
瓜狼毒 E uP ho br ia iP un : L ve l . 因此 , 经整理
后 的《滇南本草 》将简茹作为土瓜狼毒的别
名 。 关于这一点 , 清吴其浚在 《植物名实 图
考户 〕的简茹项下有所阐述 : “ 简茹本经下品 ,
根长如萝 卜蔓青 , 叶如大戟 ,滇南呼土瓜狼毒
… … 。 ” 虽然此处的简茹与前世本草中的简茹
非为同种 ,但将简茹类混作狼毒使用 ,其地域
之广阔却是令人惊叹的 。 对此 , 李时珍在《本
草纲 目》中明确地加以澄清 ,他在狼毒项下指
出 : “ 今人往往以草简茹为之 , 误矣 。 ” 在简茹
项下描述草简茹形态时又说 : “ 今人往往 皆呼
其根为狼毒 ; 误矣 。 ” 另外 , 明末 的 《本草原
始户 5 , 曾绘有狼毒的药材 图 ,并在 图注 中记
载 ; “ 采者因难干多截成片子卖 , 内有黄纹 ,入
水皆不沉 。 ” 根据图中狼毒药材为纺锤形肥厚
块根及图注描述看 ,很明显 ,此处的狼毒为月
腺大戟的根 (草简茹 ) 。我们知道 , 月腺大戟根
的形状与上图完全相符 ,该药根中富含大量
鲜黄色乳汁 , 如不切片 , 不仅不能晾干 , 反而
会腐烂变质 。 因此 , 图注中的记载与现在该药
的加工方法是一致的 ,现今此类药材 的商品
仍为横 、 斜切片 。 另外 ,在药材的切面上有异
型维管束及黄色乳汁干涸后留下的各种黄色
花纹 。 由此可见 , 在明代 ,草蔺茹已大量地混
作狼毒使用 。
在清代 ,这一混乱仍在延续 。 如在 《本经
逢原户幻中 ,有关狼毒的产地只有 “ 出东鲁泰
山 ” 的记载 ,此外再无别地 。从地理上看 ,很明
显此地所产狼毒实为月腺大戟 (草简茹 ) 。
在现代药学文献 中 , 已不见有蔺茹及草
简茹的记载 。 而二者的原植物狼毒大戟及月
腺大戟则均被作为狼毒的来源收载 。 至于狼
毒大戟 (简茹 )何时开始混作狼毒使用 , 从本
草文献上未明确记载 , 估计历史已久 。
狼毒与简茹混乱的原因可能有二 。第一 ,
药源匾乏 ,从本草记载看 ,在梁代 以前 ,狼毒
只产于甘肃境内的少部分地区 (奉高 、 宕昌 ) ,
再加上狭食性的棕色 田 鼠的破坏 ,故其产量
很少 。 另外 ,古代运输手段十分落后 ,给全国
·
5 5 7
.
大部分地区的用药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 因此 ,
人们不得不寻找代用品 。 又因简茹与狼毒的
药性十分相近 , 如两种均为有毒药物 ,均有治
疗疮痒肿毒 、 痛痕积聚 、 杀疥虫的功效 , 很自
然人们将简茹作为狼毒使用 。 第二 ,音讹 。 据
《神农本草经 》记载 ,狼毒又名续毒 , 而续毒与
简茹的读音十分接近 。 由于古代药物知识主
要靠语言来交流 , 因而造成两者的混乱 。
鉴于以上的考证结果 ,我们认为 ,应该将
瑞香狼毒作为正品狼毒收载使用 ,而大戟科
的狼毒大戟和月腺大戟则应作为中药简茹的
来源 ,恢复其原有的功效及应用 。
参 考 文 献
1 魏 · 吴普等述 , 清 · 孙星衍 、 孙冯翼辑 . 神农本草经 . 上
海 : 商务印书馆 , 1 9 5 5 . 1 1 0 、 1 1 2
2 谢宗万 . 中药材 品种论述 (上册 ) . 上海 : 上海科技出版
社 , 1 9 6 4 . 1 5 6
3 清 · 昊其浚 . 植物名实图考 . 上海 : 商务印书馆 , 1 9 59 .
5 5 5

5 5 8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 98 2 . 12
5 宋 。 唐慎徽纂 . 经史证类大观本草 . 三十一卷 . 明万历丁
丑重刊元大德本草 , 1 5 7 7 , 1 0 . 1 4 ; 草 一1 . 3 、 1 6 、 3 5
6 明 · 刘文泰 . 本 草品汇 精要 .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版社 ,
1 98 2
.
4 0 9
7 明 · 李时珍 . 本草纲 目 . 校点本第二册 . 北京 :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2 9 7 7 . 11 2 5 、 1 12 9 、 附图 4 1 、 4 2
8 谢寿昌 , 等 .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 上海 : 商务印书馆 ,
1 93 3
9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 秦岭植物志 . 第一卷 . 种子
植物 . 第三册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 9 81 . 3 36
10 DM IT R EV
,
P P
.
ZO O L Z H 1 9 8 0
,
5 9 ( 1 2 )
:
1 8 5 2
n 清 · 吴仪洛 . 本草从新 . 清嘉庆十一年丙寅 ( 18 0 6) 书业
堂刻本 . 卷二 . 上 . 18 06 . 18
12 清 · 张璐 . 本经逢原 . 金阎书业堂刻本 . 卷二 . 16 95 . 67 、
6 9
1 3 赵志礼 , 等 . 中草药 , 1 9 92 , 2 3 ( 1 ) : 4 7
14 明 · 兰茂 . 滇南本草 . 第二卷 . 昆明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1 9 75
.
1 8 1
15 明 · 李中立 . 本草原始 . 扫叶山房刊本 . 卷四 . 1 8 7 .9 12
( 1 9 9 5
一 0 5一 0 4 收稿 )
4 中 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编 . 中药志 . 第二册 . 北京 :
H e r b a l o g i e a l S t u d y o n T r a d i t ion
a l C h i n e s e
D r u g L a n g d u a n d I t s C o n f u s e d S p e e i e s L u r u
Z h a o K u ij
u n , X u G
u o
j
u n , e t a l
T h r o u g h
a e r i t ie a l
s t u d y
o
f h
e r
b
a
l
o g y
,
i t 15 e o n e l u d
e
d t h
a t t h
e
b
o t a n i e a l o r ig in o f L a n g d u s h o u ld b e t h e
d r ie d
r o o t o f S t
e l l e ar
c h a naz
己少a s m e L . o f f a m il y T 勺me la e a c e a e , w h i le t h e d r i e d r o o t s o f E uP h o r 阮 a if cs he ir a n a
S t
e u
d
.
a n
d E
.
e b r a c t e o la t a H
a y a t a o f f
a
m il y E uP h
o r从 a c e a e u s e d a t p r e s e n t a s L a n g d u a r e r e s p e e t i v e l y L u r u a n d
C a o l u r u r e c o r d e d in t h e a n e i e n t h e r b a l o g i e a l w o r k s
.
《中草药 》杂志 1 9 9 6 年第 27 卷增刊 ( “ 中药新药研究
与开发信息交流会 ” 会议论文集 )征订启事
国家医药管理局 中草药信息中心站 、 《中草药 》杂志编辑部于 1 9 9 6 一。 9 一 2 0~ 24 联合主办 “ 中药新药研制与
开发信息交流会 ” ,并经国家科委 ( 国科发信字【1 9 9 6〕2 8 2 号 )批准 , 编辑 、 出版 、 发行《中草药》杂志 1 9 9 6 年第
27 卷增刊 (会议论文集 ) 。 增刊设专论 、 有效成分 、 药剂与工艺 、 药理实验与临床观察 、 药材及综述等档目 ,主要
内容如下 :
1
. 近年来中药新药研究的方向 、法规及与国际接轨 ;
2
. 中药植化 、 药理 、分析 、 制剂 、 药材 、临床等方面的新理论 ,新方法 ,新成果及有关综述 ;
3
.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 如生物工程 、 航天医学 、 计算机等领域科研成果指导新药研制 ;
4
. 国家对中药保健品新的法规及其研制 、开发 、发展方向等 。
为了保证增刊的水平和质量 ,我们特邀了国内知名专家 、 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集最新信息撰文 ;并向全国有
关单位广泛征文 ,从中精选 、荟萃 。 增刊将为科研单位 、 大专院校 、 医疗保健 、 生产企业 、 药检 、药材等部门提供
热点课题 、 最新资料 , 以利技术决策 , 开拓思路 ,启发选题和促进新药研究 。
增刊为 16 开本 , 采用激光照排 , 胶版印刷 , 27 6 页 (约 60 万字左右 ) ,共收载论文 140 篇 。 天津市报刊增刊
特许准印证 ( 9 6 )第 。45 号 。 本部发行 , 定价 45 元 ,另加包装费 、邮局附加费 5 元 。 凡订阅者请向我部索取订单 。
3 0 0 1 9 3 天津市鞍山西道 308 号 《中草药 》杂志编辑部 。 电话 : (0 2 2 ) 7 4 7 4 9 1 3 , 联系人 :黄永谦 。
·
5 5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