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野 生 秦 贝 母 的 人 工 栽 培△
西北大学 (西安 7 1 0 0 69
陕西省凤县药材公司
朱四 易 .
张志毓
秦振栋
郭通涣
张兰芳
刘清民
摘要 实施庭院栽培法能在不增加能耗的条件下 , 把苗床土壤温度降低 2 . 7 ~ 3 O C , 同时由于遮光和
空气相对温度的增加 , 致使贝母引种栽培可以扩大到某些非适生区 。 使用此方法 , 秦贝母由原产地降
低海拔 12 0 o m , 在陕西省凤县首次引种栽培成功并获得高产。
关健词 秦贝母 栽培
秦贝母 F r `r ` z l a r i 。 9 1。 6 r 。 ( P . Y . L i ) S . C . C h e n 的干燥鳞茎 ,在陕西省各地当川贝药用 ,
效果 良好 。 此 种植物在 1 9 6 6年 曾被作为卷叶贝母的新变型而定名为 F . 。 宕, r hos a D 。 D o n f .
川。 br a P . Y . L i 〔 2〕分类学的进一步研究中 , 于 19 8 3年提出了新组合 ,秦贝母被修订为现名 。 秦
贝母原生长于秦岭高山草甸或亚高山次生草甸中 , 属青藏高原植物区系成分〔3〕 ,其野生 特 性
甚强 , 生长发育过程对环境温度条件严格 ,用一般方法引种栽培难 以成功 ,至今缺乏可供推广
的栽培技术 。 本项研究初期 , 也曾用一般方法引种野生秦贝母归圃栽植 ,结果不理想 ,遂改进
为庭院栽培法而获得成功。 关健在于秦贝母种子“ 〕和鳞茎具有休眠特性 , 需要长时 间的低温
才能解除休眠 , 苗的地上生长开始以后 , 温度也不宜高 。 我们根据其生物学 和 生 态 学特性
选择庭院环境中的有利条件 , 并补充若千设施而合理作务 , 介绍如下 。
1 材料来源
野生秦贝母种子千粒重 1 . 89 9 , 鳞茎鲜重 8 ~ 1 2 . 5 9 , 采于秦岭西部支脉— 紫 柏山 。 产区气候寒冷湿润 , 年平均气温 8℃ , 无霜期 1 68 d , 年降水8 0 m m 。 山地 草 甸 土 p H S~ 6 , 腐
殖质含量 10 % , 全氮。 . 7 % , 全磷 。 . 16 % , 全钾 0 . 165 % , 碱 解氮 2 30 x l0 一 。 , 速 效磷 6
x 10 一。 , 速效钾 13 6 x l o 一 “ 。
2 观测方法
2
.
1 种子萌发的室内试验 : 将种子置于培养皿中加水湿润的泡漠塑料上 , 每皿 2 0 粒 , 20 皿
共 4 0 0 0粒 , 放入 L R H 一 2 50 A 生化培养箱中 , 分阶段控制温度 , 分期取样观察 , 对胚 的 生 长
情况以胚率表示 。 胚率 = 胚长 + 胚乳长 x 1 0 纬。 胚长和胚乳长用显微镜台尺测量 。 地窑中处
理 用于田 间试 验的种子 , 用同样方法观测 。
2
,
2 生长发育的田间观察 : 试验期对地下鳞茎 中芽的分化生长和同化苗在地上的发育定期 、
定点进行观察 。 气温 、 地温每日观察 。 光照条件使用 X G Z 一 1型农用照度计测定。 土壤 及其
他一般气象资料由县科委提供 。
2
.
3 秦贝母鳞茎 中主要化学成分生物碱的含量用两相滴定法测定 , 西贝素含量用 硅 胶 G薄
层层析分离 , C S一 9 30 双波民薄层色谱扫描仪分析测定〔 5〕。
3 栽培作务和实验观测结果
3
.
1 苗床的修建及田 间管理 : 试验地设立于陕西凤县双石铺 , 海拔 1 0 0 o m秦岭低山区住宅庭
院之中 。 为有利于散热降温和防止人 、 畜活动千扰而修建苗床。 每个苗床单体具有 1 x 3m 名的
. 人 d d r e s s : Zh u S i y i , D o P a r t m e n t o f B i o l o g y , N o r t h w e s t e r n U n i v e r s i t y , X i · a n
△国家自然科学荃金资助项目子课题
《 中草药 》 1 9 9 5年第26 卷第9期 · 4 8 1 ·
净面积 , 用单砖砌成 , 高 5 c0 m 。 内腔填土 1 . 2 m , , 下层填充当地黄鳝土 ( 黄土类黄绵土亚类
黄躇土属 , 其常量养分含量 : 有机质 1 . 17 % , 全氮。 . 0 38 % , 全鳞 0 . 16 % , 全钾 2 . 4 % ,碱解
氮 4 7 x 1 0一 ` , 速效磷 8 . 3 x l o一 , , 速效钾 z 3 6 x l o一 ` ) 。 上层 l o e m填 腐 殖质细 土 , 其 p H为
5
.
5
。 每苗床施入菜籽饼肥 45 09 , 复合肥 45 9 。
确定苗床在庭院中的位置 , 以光照条件为主要根据 。 在春季 , 苗床每月能获得不少于 10
h 日光直接照射的时间 , 其余时间受周围建筑物荫影的影响不防碍贝母的正常生长 。
与平畦相比 , 苗床具有较大的水分蒸发面积 , 需根据墒情增加灌水 , 1年中灌 水 5 次以
上 。 。 苗床上的遮荫措施 , 或架设竹箱 , 或间作菜豆 , 遮荫度一般在 16% ~ 30 % , 籽苗遮荫
增加到 65 %一 75 % 。 由于以上种种因素 , 苗床上壤温度能够明显降低 , 夏季和冬 季 , 苗 床
cs m地温分别比平畦相应地温低 3℃和 2 . 6℃ , 年平均温度与原产地相接近 。苗床上秦贝母 的生
长发育正常 , 与野生者无本质差异 ( 表 1 ) 。
3
.
2 种子繁殖 : 在显微镜下观察秦贝母 种
子 , 胚极小 , 卵圆形 , 长 0 . 29 m m , 无 器官
分 化 。萌发之前 , 在胚乳组织中 , 原胚先 分
化形成具有胚根 、 胚芽和子叶的完全胚 。完全
胚呈线型 , 沿胚乳腔生长到与胚乳等长的程
度 。 萌发是此后胚长超过胚乳长而突破种皮
上继续生长的过程。 在培养箱中 , 按计划控
制的温度条件下 , 种胚的后熟和解除休眠的
过程进行 得 十 分 缓慢。 起始温度 23 ℃ , 每
周降低 0 . 6℃ , 19 6 d后降至 5℃ , 胚率由8 . 2
%增长到 9 4 . 4 % , 接近满胚 。 再经过 5 ~ 0℃
处理 35 d , 转入 18 ℃ 萌 发 。 发 芽 率 达 到
9 2
.
4%
。
表 1 在庭院栽培条件下寮贝母正常的
生长发育过程
生 育 期 温度 ( . C )
出苗期
展叶期
开花期
结实期
枯萎期
地上生活时间
3月中旬~ 4月中旬
3月中旬~ 5月中旬
4月中旬~ 5月中旬
`月下旬~ 6月中旬
5月中旬 ~ 6月中旬
地下生活时期
主芽 分化期
根 、 芽生长及付芽莫基期
鳞茎休眠期
6月中旬~ 8月下旬
8月下 旬~ 1 月下旬
( 日平均气温 . C )
3
。
8 ~ 1 4
.
9
3
。
8 ~ 1 5
。
4
8 ~ 18
。
8
8~ 2 1
。色
1 6
。
1~ 2 1
。
5
( 日平均 1 0 e m )
地温 。 C )
1 8
,
2 ~ 2 5
。
5
7
。
3 ~ 2 3
。
2
1 1月下旬~ 3月中旬 一 0 . 3 ~ 1 3 . 7
苗床播种用的种子 , 预先在地窑中 1 2 . 5 ~ 8 ℃的条件下进行胚的分化生长 . 7月 中旬至
11月上旬 , 胚率达到 42 . 82 %时取出播种 、 下种量 1 6 . 39 / m , ,种子撤播后覆盖腐殖细 土 cZ m ,
拍平 。 种子在田间自然越冬 , 次年 3月初萌发 , 出苗率 7 7 . 8% 。 第 1 生 长季中 , 籽 苗 仅有 1
枚子叶出土 , 叶长 6一 sc m , 绿色 , 具同化功能 , 5月中旬自然枯萎 。 地下生小 鳞茎 , 白色 ,
麦粒状 , 千粒鳞茎鲜重 1 5 . 5 9 。 在第 2生长季中 , 幼苗有 1枚披针形基生叶 , 地下麟茎 鲜 重比
先年增加 10 倍多 , 平均鲜重。 . 1 69 /枚 。 但是单位面积上个体数目因各种损失而有所减 少 , 保
苗率 6 8 . 7% 。 小鳞茎的单位面积产量 3 71 . 149 / m Z 。 育苗试验面积 25 m 2 , 相当于亩产鲜 鳞 茎
1 3 6 k g
。
3
.
3 鳞茎繁殖 : 8月中旬采集野生秦贝母鳞茎暂时贮藏于 12 . 5℃地窑中 , 苗床准备工作就绪
之后立即栽植 , 行距 1 c0 m , 株距 2 . 4一 6 . sc m , 深度 5一 c7 m , 根据鳞茎大小而适当调节 。 栽
后遮荫 、 保湿 。 施肥量 与前述相同 。
引种野生秦贝母鳞茎 5 . 2万枚 , 鲜重 3 5 k g栽植面积 1” . 75 m 名 , 在其中部分面 上 进 行 产
量统计 。 7 5 . 75 m 2面积上栽值鳞茎 3 . 24 万枚 、 重 23 . 7 k g 。 1年后收获鳞茎 1 . 97 万 枚 , 鲜 重
28
.
4 k g
, 结果是数 目减少 39 . 2% , 产量增加幼 % 。 另在 6 . 5m “ 面积上栽植鳞茎 9 58 枚 , 重量
1
. “ k g , 2年后收获鳞茎 6 70 枚 , 重 4 . 7 17 k g , 结果是数量减少 30 % , 产量增加 1 . 86 倍 , 同时
过8 2
又收获风干种子73 .7 89。 测定鳞茎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 , 结果表明引种栽培后 , 秦贝 母瞬茎
中生物总碱及西贝素的含量没发生明显变化 ( 表 2 ) 。
表2 野生与家种秦贝母鳞茎中生
物碱含 l 比较
总生物碱含量 (% ) 西贝素含且 ( % )
504
`
U
ù1仙n.内U
0n
.n.通ù,口。舀,叨,二,二占 ,止
.…0比.nùOù
4 小结与讨论
4
.
1 关于贝母的逆境栽培 : 秦贝母野生于秦
岭若干支脉一定海拔高度 以上 。 陕西省蓝田
县 (王顺 山 ) 2 2 0 0 m 、 洛南县 (草慷山 ) 2 6 0 0 m ,
宁陕县 2 4 0 0 m 、 户县 2 4 0 0 m 均有 出 产 ( l 〕 ,
凤县紫柏山 2 0 0 0 ~ 2 4 0 0m L[!区分 布 较 为 集
中 。 秦贝母抗寒而不耐热 , 在海拔 2。。 o m 以
贝母鳞茎
野生样品 1
野生样品 2
栽培样品1
栽培样品 2
下由于温度升高 、 土壤改变 、 降水减少 ,成为生活的逆境 ,所以没有自然分布 , 引种栽培也不宜
用传统方法 。庭院栽培秦贝母是在非适生区采用多种技术措施 ,改善主要生活条件 , 缩小与原
产地的差别而获得成功的 。 采用此法我们栽培大白贝母 F . t盯P ia 翻对 5 P . Y . L i 、 榆 中贝母
F
. 夕 u Z h o n g e o s`: G . D . Y u e t Y . 5 . Z h o u和伊贝母 F . P a l l`d `f lo r a s c h r e u k其效果
也好 。
4
.
2 关于秦贝母野生变家种 : 实施庭院栽培法在种子繁殖 、 鳞茎增长 、 生长发育正 常 和保
持贝母主要化学成分稳定几方面的成功 , 为秦贝母的人工栽培和推广种植打下 了基础 , 提供
了根据和资料。 至于保苗率的提高 , 值得进一步研究 。 同时有必要指出 ,在较原始的类群中 ,
大量结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相当多的个体死亡于幼年期 , 只有少数植株能够完成个体发育 ,
生活到成年期 , 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也属常态 。
致谢 :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陈心启教授和罗毅波先生为本项研究鉴定了植物标本 。
凤县科委张翔 、 马文培 、 贾云 丛同志领导本科研 究协作组工作并参加计划实施 。 凤县 .药材公
司李志明 、 辛马平 、 李永旺等同志参加 了野外调查和归圃栽培 , 诚致谢意。
. 参
陈心启 . 云南植物研究 . l o a 3 , 5 ( ` ) : 3 6 ,
李培元 . 植物分类学报 , 1 0 6 6 , 5 ( a ) : 2 5 -
崔友文 . 西北 植物学报 , l g a 3 , 2 ( 2 ) : 1
张维经 . 西北大学学报 ( 自然 ) , 1 9 8 0 ( 3 ) :
考 文 献
8 2
孙文基 , 等 . 西北植物学报 , 1 9 8 7 , 7 ( 3 、
2 1 3
( 19 9 4
一 1 1一 0 4收稿 )
( 上接第4 6 0页 )
( d
,
C
: 尹
)
, 1 2 5
.
2 7 (
s , C
3 ,
)
,
15 6
.
3 7 (
s , C
` 尹
)
, 12 1
.
4 8 ( d
,
( + ) 一 F A B M S ( N a
+
) m / z
: 5 2 8
.
3 , ( + ) 一 F A B M S m / z :
2 5 8 6 ( M
+
)
, 分子式 C 3 , H ` 7 N 0 ,。 ( 计算值 8 0 5 . 2 8 2 3 ) , M s m / z :
6 8 8 , 2 0 6 , 17 8 , 10 7
。
e
s ,
)
, 1 5 2
.
5 5 ( d
,
C
。 `
)
5 0 6
.
3
。
H R M S 5 0 5
.
8 0 5 , 7 9 1
, 7 6 2 一 7 4 6 ,
参 考
i 林 绥 , 等 . 药学学报 , 1 0 9劝, 2 9 ( 8 ) : 6 0 9
2 H i r o y u k i l
, e t a l
.
P五y t o e h e m , 1 9 8 3 ,
2 2 ( 1 2 ) : 2 8 3 9
a 何直葬 , 等 。 化学学报 , 1 9 8 5 , 4 3 ( 6 ) : 5 9 3
4 Y a m a d a K
, e t a l
.
T e t r a h e d r o n
,
1 9 7 8
,
3 4 : 1 9 1 5
《 中草药 》 1 9 9 5年第26 卷第 9期
文 献
S u g i u r a K
,
2 73 3
J o y K
, e t a l
1 9 9 3
,
5 6 ( 6 )
e t a l
.
T e t r a h e d r o n
,
19 7 1
,
.
J N
a t u r a l P r o d u e t s
-
: 9 4 6
( 1 9 9 4
一 0 7一 2 6收稿 )
4 8 3
下 r an, f o r m a t i o n o f W i! d Q i n b e im u ( F r i t` l l a r 宕a 口 l a 乙r a ) i n t o C u l t i v a t e d V a r i e t y
Z h
」 5 i y i , Z h a n g Z h i y u
, e t a l
C o l t i v a r i o n o f 二 i l d F r i r f l l a r i a g l a b r a e a n b e e a s i l y a e h i e v e d w i t h 。 : t e x t r a e n e r g y c o : ·
5 u m p t i o n s i m p l y b y s h a d i n g t h e s e e d b e d f r o m l i g h t t o l o w o r 2
.
7 t o 3
0
C o f b e d t e 皿 p e r a t u r e
w i t h e o n e o m i t a n t i n e r e a s e o f r e l a t i v e h
u
m i d i t y
.
B y 5 0 d o i n g
, e 一 l t i v 二 t i o n e a n b e e a r r i e d
o u t o n g r o u n d 1 2 0 o m l o w e r s e a l e v e l t h a n i t s n a t i v e h a b i t
a t
.
s 」 e : 。 : s f 」 1 e u l t i v a t l o n o f F . g l ·
a b r a i n F e n g e o u n t y
.
S h
a x i P r o v i n e e
, r e s j l r e d i n e x e e l l e n t h i g h y i e l d
.
( 0 r i g i n a l a r t i e l e o n P a g e 4 8 1 )
M i c r o : c o p i e a ! S t u d y o n t h e S t e m , o f C h i n e
s e C r u d e D r u g : D a ji
J i n Y a n m i n g
,
C h e n H
u i
,
L i S h e n g h
u a , e t
e h a r a e t e r s o f s t e m s o f C i r s i “ 用 j a p o n 了e “ 沉 F i s e h 。 e x a n d C . e 、 i” J ” s e
t d n
l d
H i
s t o l o g ie a l
.
e t C h a m P
. w e r e d e s e r i b
e d
, e o m P a r e d a n d 111 z s t r a t e d w i t h 1 i n e d r a w i n g s
.
I r W a S
t h a t t h e f o l l o w i n g o h a r a e t e r s a r e
弓 t i n g 工 i s h i n g t h e t w o P l a n t s : ( 1 )
t y P e o f s t o m a t a
, v e s s e
l
s o r f i b
r e s ,
( 2 )
h e i d ,
。
i m p o r t a n t f o r d i
t h : P r e s e n e o o r a b弓: n 。 己 0 1 5 , e r o t o r y e l 几 1 1 o r t r a e -
( 0 r i g i n a l a r t i e l e o n P a g e 4 8 4 )
( 上接 第50 2 页 )
离得到千金藤素以来〔 2 1〕 , 到 目前临床上应用千 金
藤素 , 已有几十年了 。 根据动物实验结果 , 临床经
验以及药物在体内排泄速度 , 只要注意用药剂量及
用药速度 , 千金藤素是绝对安全的 , 而且临床上已
经有大剂垦用药的经验而未发现毒副作用的报道 。
总之 , 千金藤素这种从传统中草药中提取出来
的生物碱 , 其在升高白细胞 、 抗肿瘤 、 抗炎 、 治疗
皮肤病等方面的药理作用是确切的 , 进一步深人细
致地研究它 , 了解其作用机制 , 必将会给千金藤素
在临床上的应用带来新的希望 。
参 考 文 献
1
2
3
4
5
6
7
8
9
1 0
朱兆仪 , 等 。 药学学报 , 1 9 8 3 , 18 : 4 6 0
江苏新医学院编 . 中药大辞典 . 上海 : L海科学
技术出 J扳社 , 1 9 0 1 . 2一7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第五研究室 . 中 i李药
通 讯 , 1 9 7 8 ( 9 ) : 2 6
笠岛 武 , 了山 . 疼 巴化学疗法 , 19 8 3 , 1 0 ( 4 ) :
1 18 8
森 I月 皓三 , 他 . 临床放时线 ( 长1 ) , 1盯 2 , 1 7
( 7 )
: 一7 a
小尾 契子 . 基础 之临床 , 1 9 8 4 , 1 8 ( 1 1 ) : 4 1 5
千金滕素临床研究组 . 中草药通讯 , 1 9 7 8 , 9 :
2 9
野村 和 , 他 . 基础 巴临床 , 1 9 8 7 , 2 1 ( 6 ) : 5 a 3
J t o H
. , e t a l
。
J a P a n J P h
a r m a o o l
,
1 9 9 1
,
5 6
: 1 9 5
姿原 良一 , 了土. 嘎 乙化学疗法 , 1 9 8 0 , 7 ( 3 ) ;
4已1
1 1 21
、野 秋 . 痛 巴化学疗法 , 1 9 8 8 , 1 5 ( 2 ) : 2今3
1 2 o n o M
.
J J P n S o e C a n e e r T h e r
, 19 8 9 ,
2 4 ( 7 )
: 1 3 7 9
一3 枝 松 满 , 他 . 药尹I! 之治疗 , 1 9 8 4 , 1 2 叮7 ) : 5 1 7
1 4 中山 尧之 , 他 . 药剂关系 ( 口 ) , 1 9 8 4沂 1、 3 :
4 5
15 增 田 游 , 他 . 基础 巴临床 , 1 9 8 4 , 1 8 厂 4 ) : 5 33
1 6 关口 直男 , 他 . 基础 之临 {·卜, 1 9 8 4 , 1 8 ( 3 ) :
2 7 3
1 7 野门 顺 . 墓 础 巴临 床 , 1 9 8 4 , 1 8 ( 4 ) : 5 1 8
1 8 森本 保子 , 他 . 医学 O 南 , 苏 , 1 9 8 1 , 1 1 7 ( 1 3 )
: 1 0 8 3
1 9 藤原 良一 , 他 . 医学必 击冲界 , 1 9 8 4 , 1 3 0 ( 1 0 ) :
6 7 3
2 0 细谷 英吉 . 基础 巴临床 , 1 9 8 2 , 1 6 ( 8 ) : 7
2 1 近藤 , 他 . 基础 己临床 , 1 9 3 ` , 5 ` : 6 2 0
( 10 9 4
一 10一 l a收稿 )